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基于当前“叙写学习目标、目标导引教学、任务链推动教学”的思考,我将从目标叙写、课堂评价、教法学法,学习流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目标叙写依据一:课程标准针对这节课,课标中这样描述:“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据二:基于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名著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
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面对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嵩高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依据三:依据学情六年级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人物文章阅读活动,但李大钊这一形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太多的直接情感。
在课前我做了一个调查,我班共有学生90人,然而知道李大钊是我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人却只13人,这让我感到即震惊又心痛。
另外,课标中这样描述:“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叙写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领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他可贵的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教学评价设计目标导引教学,评价促进教学。
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行进的状况,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交流式评价、反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缅怀先烈树立远大理想》,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第一理论依据:(出ppt)《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入手,分析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存在问题,确定难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运用是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使自己的阅读情感与编者、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进而全面深入地思考与评价。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出示PPT)《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深深地怀念”专题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一篇回忆录。
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紧扣父亲被害这一痛苦难忘的日子,揭示了敌人罪恶、凶残的嘴脸,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崇高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重在树立人物形象。
了解李大钊对于中国革命的奠基作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尤其是对崇高的革命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点要学生领悟到,这也是与本单元习作要求相契合的。
本课又是一篇回忆录,更重体会情感。
这个故事令震撼。
让他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记住李大钊这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唤起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振兴中华民族的情感。
本课以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叙述,层次清晰。
尤其是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及其效果,也是学习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主要对本班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本课现有认知基础进行调研。
进行分析。
已有水平分析结论是:(出示PPT)1.通过长期学习训练,本班学生已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方法,能在自学阶段利用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不理解字、词,能针对课文不同方面提出质疑;2.能够通过自学,梳理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叙事的篇章结构。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我们我为您准备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总理,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篇1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思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因此,学生自学才能的进步,语文阅读作文才能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才能。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____先辈的感人事迹。
有大义凛然的____,有捐躯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总理,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效劳的信念是一样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一样的。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____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____先烈忠贞____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
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____忠于____的伟大精神,受到____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____可以沉着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可以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重,并且具有比拟扎实的语文根底知识。
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
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老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第二方面: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教师引导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第三方面:说学法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第四方面: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介绍李大钊的生平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自由朗读,读完以后说说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革命先辈的事迹,感受他们为了实现理想和信念而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精神。
这篇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崇高品质。
课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革命题材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相差甚远,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会写“阀、避”等 15 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 20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印象深刻的内容做批注。
3、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及作用。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精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新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新课标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安排两课时进行,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是了解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自读—合作—展示”,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复习导入(二)自主学习,质疑。
1.自由读文,标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筛选问题。
3.梳理问题。
(三)学会合作,解疑。
1.出示“学路建议”:(1)自主学习:自由读文,思考所提的问题,在文中作批注。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选派中心发言人准备班级交流。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
作者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含糊”、“尖锐”、“残暴”、“扣留”等词语;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感情朗读,再现情境,加深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教学难点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掌握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语文内容的学习上,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但是对文本的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还需要教师有重点的点拨、引导和帮助。
(实用模板)《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
Life is the process of evolving from a little white rabbit to a big bad wolf and then to an old fox.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篇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__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先生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同时,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外,还让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一、借助学生已有情感基础,深刻领会文本内容及思想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是“感悟,提高表达技巧”。
既是感悟,就一定要有所感才能有所悟。
学生只有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而学生只有在感悟之后,才能真切地体会到__中表达技巧的妙处,从而得到启示,在平时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此种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作者的角色,具体的情境中升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的同时,感受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
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
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本组课文,既是对学生已有语文读写基本功的复习和巩固,又是今后各方面语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2.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并不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怎样引导呢?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在读课文前交流。
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危险性及李大钊生平。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一堂课犹如一出戏,需要通盘统筹,精心安排,因此,要搞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把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作了如下安排:全文共学习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训练,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地叙述事情经过,表达思想感情的,从而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强调、追求的“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呢?又如何体现新的课程改革所注重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关键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营造愉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争作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敢想善问,主动探究、富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据此,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以题激趣,感知课文第一课时,在情境激趣的基础上,设置悬念,以题激趣:是谁在回忆?回忆的是谁?回忆的是哪些事?时隔十六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忆?以此,抓住题眼,触发情思,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来,并结合课前预习时所查资料,边读边想:通过自学,你可以自行解决什么问题?对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你产生了怎样的第一印象?此外,还存在哪些疑难等等。
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又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扫除阅读障碍的参与意识,得到尝试质疑、自能读书的有效训练。
二、主旨入手,拓展教学扣住文章的主旨部分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主旨部分,我引导学生质疑: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贯通全文,是表现李大钊精神的主线。
这里我抓住“信心”一词展开教学。
在理解“信心”一词的基础上,围绕“信心”一词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顽强,将生死置之度外。
学生从战争时代的英雄人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进而联系到身边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必将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和熏陶。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加以分析品位,展开联想,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加快领悟文章的内涵。
三、品析语言,进入情境言为心声。
从语言训练入手,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学生在自主学习“李大钊在处境相当危险的情况下,坚持留在北京工作”这一部分内容时,体会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耐人寻味。
我便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这两句话的内涵:第一句话:①“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在引导学生谈了对“知道什么”的理解之后,我出示了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A、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知道得不多;C、小孩子什么都知道)然后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第二句话: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引导学生体会“坚决”、“轻易”、“什么时候”的含义,让学生在品析词语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然后通过品析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常对你说。
”与“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
”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的态度。
为了保证学生课有所得,本篇课文着重向学生渗透两种学习方法:学法之一:体会三个对比,学习写法⑴比形象。
拿作者笔下狠毒凶残的敌人,与临危不惧的李大钊同志进行横的比较,突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形象,学习作者抓住本质特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⑵比态度。
拿父亲烧文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严肃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和蔼的态度进行纵的比较,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⑶比神态。
大家都知道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反映其精神状态。
我们如何品析人物的神态描写呢?李大钊被捕时,“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他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在学生合作学习了这一部分之后,我着重抓住这样两句话来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神态,从神态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A、“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B、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
拿父亲被捕前搜身、法庭提审及接受审讯时不同的神态作比较,感受李大钊同志虽身陷囹圄,但初衷不改,坚定不移、革命到底的豪迈气概。
学法之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课文除了首尾呼应之外,还多处做到了前后照应,如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后得知,课文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并引导学生将这一写作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设计以上学习方法的目的是: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课文的朗读训练:朗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要使他们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自己是在读。
”即不停留在字面上,而直接去理解读的内容,所谓“半自动化”的读。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则要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从而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后,我要说的是本课的板书设计。
以第二课时为例,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板书正中写课题,然后自左而右依次写伟大的力量、李大钊,然后写出李大钊表现出的特点:忠于革命、无所畏惧、沉着斗争;然后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对人物语言、神态的直接描写以及家人、敌人、自己的对比,旨在突出李大钊的精神实质。
这样,从内容到思想,使文章内容清楚具体,学习重点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灵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真正发挥了板书应有的作用。
总之,《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即由重“情节内容”轻“言语形式”转换为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转换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统一;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换为以发展能力为主体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由重“理解”轻“运用”,转换为以提高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理解”与“运用”的统一。
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板书设计:10六年前的回忆时间顺序被捕前:忠于革命被捕时:无所畏惧法庭上:沉着斗争被害后:全家悲痛教学反思:课堂亮点:一、朗读指导的扎实、有效在整堂课中,能以朗读为理解、体验的主线,精心设计了个别读、评议读、分角色读、对比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较为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如,设身处地读,把词语送到句子中读,想象画面读等,都使朗读的效果凸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滋有味。
二、学习方法的渗透、运用在学习“法庭上”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父亲受刑后的表现,深刻感悟到李大钊同志的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品质,腾出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批注,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汇报,查资料法、抓重点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想象法等学生运用自如,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