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就是将加热好得中药药包置于身体得患病部位或身体得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得热蒸气使局部得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与气血、祛湿驱寒为目得得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
将备好得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 10X10cm )
中(5X5cm)
小( <5X5cm)四种型号。
3。
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袋
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
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
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
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
此治疗有内病外治得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
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考核者签名:ﻩ考核时间:ﻩ年月。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最新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疗法

操作方法
每日1次或多次在痛处治疗。 每次10-20min。
2、胃痛
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 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 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 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粘 膜脱垂等。
操作步骤
1、辨证选药 (1)寒凝气滞:胃痛剧烈, 感寒饮冷而发或加重,得温 痛减。 药物:粗盐、吴茱萸、葱头、 韭菜、生姜
药物:香附、青皮、陈皮、 乌药、木香各1份,红花2份, 当归3份。或生姜、葱头、坎 离砂封包。
(2)尿路阻塞:小腹胀满, 小便不畅或闭塞,或有骨盆、 会阴外伤史。 药物:生川乌1份、生南星6 份、生白附子4份、生半夏4 份封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中气下陷:小腹坠胀, 尿出不畅或乏力,体倦神乏, 食欲不振,气短声低。 药物:草乌、干姜各6份,赤 芍、白芷、南星各2份,肉桂 1份。
操作
取舒适体位,取药袋封包, 每日1次。
5.痛经
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 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操作步骤
1.辨证用药 (1)气滞血瘀:经前1-2日 或经期小腹坠胀痛、拒按, 或伴胸胁乳房作胀,或经量 少、行而不畅,色紫暗有块, 经行痛减,经净痛消。
操作
取舒适体位,取药袋敷脐周, 每日1-2次。 注意事项:治疗效果不理想 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4.尿潴留
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 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 程度引起,属中医“癃闭” 范畴,见于西医学的膀胱、 尿道、前列腺病变。
操作步骤
1.辨证用药 (1)肝郁气滞:突发小便不通 或不畅,胁腹胀满,情志抑郁, 或多烦善怒。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doc资料

中药封包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
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
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 辨证选药。
2. 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 15X15cm)
大( 10X10cm )
中( 5X5cm )
小( v 5X5cm)四种型号。
3. 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 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 每日1-2 次,每次10-20 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
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灸封包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
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所需材料是否齐全,包括针灸针、灭菌器、封包材料等。
- 清洁工作区,确保无尘、无污染。
2. 洗手和穿戴:
- 彻底洗手并消毒双手。
- 穿戴手套和口罩,保证操作的卫生。
3. 准备封包材料:
- 打开封包材料,确保无损坏和杂质。
- 将针灸针放入封包中,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4. 封包操作:
- 将封包材料轻轻折叠,确保针灸针完全被封包覆盖。
- 使用封口器或胶带密封封包,确保封口牢固。
5. 清理工作区:
- 将使用过的材料和废弃物丢弃到相应的中。
- 清洁工作区,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评分标准
为了评估针灸封包操作的质量,可采用以下评分标准:
- 封包完整性(10分):封包是否完整、无损坏和杂质。
- 封口牢固性(10分):封口是否牢固,无松动和漏气现象。
- 操作卫生(10分):操作人员是否洗手并穿戴手套和口罩。
- 工作区清洁(10分):工作区是否清洁,无尘、无污染。
- 材料使用恰当(10分):是否使用了适当的针灸针和封包材料。
- 安全操作(10分):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伤害。
评分范围为0-10分,总分为60分。
总结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可以准确地进行针灸封包操作,并进行质量评估。
这有助于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性、卫生性和有效性。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一、封包种类:1、棉布袋类:用棉布或纱布制成,一般用于包煎种子类药材或块状、瓣状、颗粒状药材。
2、牛皮纸:将牛皮纸裁成35cm×35cm大小的块,用于包煎质硬块状、瓣状药材。
3、纱布袋:用纱布裁成35cm×35cm大小的块,用于包煎质软、纤维性药材。
二、封包要求:1、封包时,应将处方中各种药材称量准确,按制剂规定配制,混合均匀后再进行包封。
2、封包时要既能使药性充分发挥作用,又要保证服用剂量准确。
3、包封时应根据药材特点,选择不同包材,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
三、操作方法:1、包煎:将所需药材放入棉布袋或牛皮纸中,收紧袋口或纸角,再放入锅中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2、包封:将所需药材放入棉布袋或牛皮纸中,收紧袋口或纸角,再放入锅中与其他药材一起蒸、煮、炒等。
四、注意事项:1、包封操作应在洁净环境下进行,防止污染。
2、操作时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注意安全。
3、包封时应注意检查棉布有无漏洞,以免影响封包质量。
厨房操作流程图厨房操作流程图:让烹饪变得更简单在家庭生活中,厨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准备三餐,还是烘焙点心,厨房都承载着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烹饪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份简洁明了的厨房操作流程图。
一、厨房操作流程图概述厨房操作流程图旨在帮助初学者和家庭主妇更好地了解厨房操作流程,使得烹饪过程更加有条理、高效。
该流程图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食材准备、调料配置、烹饪技巧、装盘和清洁。
二、流程图详细解读1、食材准备:根据食谱或菜单,确定所需食材,并将其清洗、切割或处理。
这一步骤中,需要关注食材的新鲜度和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
2、调料配置:根据菜品需求,将盐、糖、胡椒等调料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好。
同时,还需准备好酱油、料酒、香料等辅助调料。
3、烹饪技巧:根据不同的菜品,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如炒、炖、煮、蒸等。
在烹饪过程中,掌握火候、时间、技巧等要素,确保菜品口感和营养。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中药封包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通过制成中药袋,贴于患者身体的特定位置上,从而发挥中药的治疗功效。
中药封包疗法具有简便易行、药效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在现代医疗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次接触中药封包疗法的医生或患者,其操作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制定考核标准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1. 制作药包1.1 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材及其比例,制作药包。
- 评分标准: - 选用的中药品种符合相关标准 - 中药比例合理1.2 在药包中加入适量的承载物(如黄酒、蜜糖等)。
- 评分标准: - 加入的承载物适量,不过量不欠量1.3 学会如何将中药材均匀地填充到药包中。
- 评分标准: - 填充均匀,无明显空隙2. 贴敷药包2.1 清洁患者的皮肤,并消毒。
- 评分标准: - 消毒方法正确- 消毒不影响皮肤健康 - 没有皮肤破损或红肿等不适症状2.2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位置。
- 评分标准: - 贴敷位置符合相关标准 - 位置稳妥,不影响患者肌肉和骨骼运动2.3 确定药包数量及大小,并决定药包的摆放顺序。
- 评分标准:- 药包数量及大小符合本病病情 - 摆放顺序合理2.4 将药包逐一敷贴,按照预定的时间拆除,并进行相关护理。
- 评分标准: - 药包贴敷准确无误 - 拆除时间准确 - 相关护理得当总结中药封包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其操作规范性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通过流程图操作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对操作规范性进行评分,从而保障治疗效果的发挥。
同时,也应该注意对于中药材的选择及比例,以及药包的摆放位置等要素,来确保中药封包疗法的效果。
中药封包治疗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治疗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
中药封包治疗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封包材料。
中药材应该根据病情选择,封包材料可以使用纱布或者棉布等。
2. 处理中药材:将所选中药材洗净,晾干后研成粉末,或者切成细末备用。
3. 制作封包:将封包材料剪成适当大小,将中药粉末均匀地包裹在其中,然后用线缝好。
4. 清洁患处:将患处清洗干净,消毒处理。
5. 贴敷封包:将制作好的中药封包敷在患处,用胶布固定。
6. 更换封包:每隔一定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需要更换一次中药封包,同时清洗患处,消毒处理。
中药封包治疗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封包和更换封包时需要注意卫生和消毒,以免引起感染。
同时,应该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材料和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评分

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评分一、引言中药封包操作是中医针灸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进行评分,以指导临床实践和改进中药封包的质量。
二、评分指标1.卫生操作要求(300字)中药封包操作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操作要求,包括洁净的操作环境、干燥的操作台面、清洁的操作器具等。
操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洁净的手套,避免将细菌和污染物带入药材中。
操作过程中应勤洗手,避免操作台面上的杂物和污渍。
操作人员应定期洗消器具和操作台面,并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
2.药材选择和准备(300字)药材的选择和准备对于中药封包操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评分指标包括药材的种类和质量、选取适量的药材以及给药材足够的时间进行晾晒和清洁。
运用良好的材料选择和准备技术,可以提高封包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3.封包技术和工具(300字)封包技术和工具是中药封包操作的重要部分。
评分指标包括封包方法的准确性、封包工具的卫生性和易用性。
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封包方法,确保封包的严密性和效果。
封包工具应干净、卫生,易于操作。
操作人员应具备使用和维护封包工具的技能,确保工具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4.封包记录和标注(300字)封包记录和标注是中药封包操作的重要环节。
评分指标包括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标注的清晰和统一性。
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药材的名称、重量、封包日期等信息,并用统一的标记方式进行标注。
记录和标注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可以提高中药封包操作的追踪和管理效果,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5.质量控制和改进(300字)质量控制和改进是中药封包操作的关键环节。
评分指标包括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以及定期评估和改进操作质量,可以提高中药封包操作的质量和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辩证选用药袋。
(如无药袋可辨证选药加工)
2.根据治疗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合的药袋。
(或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特大(15X15cm)、大(10X10cm )、中(5X5cm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外接加热装置(如无外接电加热可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40-50°左右)。
4.将药袋与治疗部位的皮肤相接触,至患者相对适应时将药袋固定患处,打开机器设置时间。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做到一人一袋,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草药封包考核评分标准

草药封包考核评分标准本文档旨在为草药封包考核评分提供清晰的标准和指导。
通过使用本评分标准,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估草药封包的质量,为相关工作提供更加确切的参考和指导。
1. 评分标准1.1 草药封包准备评分标准:草药封包的准备过程是否规范、整齐且符合要求。
评分范围为1-5分,其中1分表示草药封包准备不规范,5分表示草药封包准备非常规范。
1.2 草药封包材料评分标准:使用的草药封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评分范围为1-5分,其中1分表示草药封包材料不符合要求,5分表示草药封包材料完全符合要求。
1.3 草药封包数量评分标准:草药封包的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评分范围为1-5分,其中1分表示草药封包数量不足,5分表示草药封包数量完全符合要求。
1.4 草药封包标签评分标准:草药封包标签是否清晰、准确。
评分范围为1-5分,其中1分表示草药封包标签不清晰、准确,5分表示草药封包标签清晰、准确。
2. 评分方法评委将根据上述评分标准对草药封包进行评分,并将总分累加得出最终评分结果。
3. 其他要求3.1 评分公正评分应当公正客观,不受其他因素干扰,以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3.2 可回溯性评分人员应当对评分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查阅和核对。
3.3 知识保密评分人员应当保守评分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不得泄露给其他人员。
4. 总结本文档为草药封包考核评分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
通过遵循这些评分标准,能够准确评估草药封包的质量,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评分人员应当确保公正、可回溯性,并保守评分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
中药封包疗法操作规范

中药封包疗法操作规范中药封包疗法是一种新技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路、散寒通痹、缓急止痛的药物成分,通过远红外线和磁场共同作用,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能够有效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减轻和消除疼痛。
药物组成包括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海桐皮、乳香、没药、海风藤和穿山甲,适用于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腰酸、外伤肿痛、关节痛、肢体麻木、活动不利、肢体萎软、落枕、腰痛等症状。
操作流程包括辩证选药,将药物装入不同型号的棉布袋内,加热至适宜温度后热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10-20次,用后晾干。
禁忌症包括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妇女慎用,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注意事项包括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枕疗法操作规范包括药物的加工处理和包裹用料的选择,药枕的长度和宽度也可根据各人爱好和需求制成不同形状和大小。
中药枕疗法的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降压枕是一种使用中药平肝火、抑肝阳的方法,因为肝经和胆经都位于头部和头两侧,所以通过刺激这些经络的循行部位,药物可以渗透入经络和血脉,发挥清肝火和抑肝阳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熏洗疗法是一种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的方法,先用蒸汽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或浸浴全身或患处,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外科疾病如疖、痈、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等,周围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骨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等,皮肤科疾病如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尤、手足癣、发癣、股癣等,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如失眠、高血压等。
淋洗法是将药物放在沙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承热装入小喷壶内,不断淋洗患处,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患处。
这种方法适用于疖、痈破渍流脓或创伤感染、批发溃疡等,尤其是发生于腹部或腰背部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将备好的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10X10cm )
中(5X5cm )
小(<5X5cm)四种型号。
3.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
药袋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
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此治疗有内病外治的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评 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遵医嘱,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
再次核对姓名、诊断、部位、解释缓解紧张情绪。
取合理体位,暴露热敷部位,冬季注意保暖,必要时以屏风遮挡。
遵医嘱根据不同病症选择相应的药包,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核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发病部位,既住史,有无过敏史,透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心理状态及疾病的治疗信心。
仪表端正,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将选好的药包放入蒸锅或微波炉加热至50°C 左右。
观 察
随时询问病人对热的感受,局部皮肤的情况,防止药物过敏及烫伤,观察精神情况。
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整 理
选择部位
敷 药 包
选好热敷的部位,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袋热敷患处,用绑带绑住,松紧适宜,防止脱落,切忌不能用力按。
治 疗
评 价
患者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皮肤情况,体位是否合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效果达到的程度。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洗手。
记 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封包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素质要求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得分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分分 得分 说 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7
衣帽整洁。
2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8 洗手,戴口罩。
5
物品
治疗盘,中药封包,布套,洗手液,必要时备屏风、 浴巾。
6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 与配合。
6
取舒适合理体位,暴露热敷部位;观察局部皮肤情 况,注意保暖。
6
操 作 流 程
热敷
再次核对姓名及热敷部位。
5
35
中药封包大小合适。
5 先轻提加热好的中药包,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 适宜时将药袋热敷患处,用绷带绑住,松紧适宜, 防止脱落,切忌不能用力按压。
10
敷药的时间、部位正确。
5
观察 随时询问病人对热的感受,观察患者精神情况及局部皮肤情况,防止药物过敏及烫伤。
5
观察用药后效果。
5
操 作 后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评价
敷药部位准确、无烫伤、患者感受、目标 达到的 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 计
100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