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答案一.解析题1.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学科。
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2.营养素:能提供动物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
3.营养物质:能作植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4.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中本身所固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 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生长, 无明显毒性或偶而引起动物器官变化的物质。
5.非淀粉多糖: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组成。
6.总能:一定量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7.消化能:摄入的饲料总能扣除粪便中损失的能量。
8.代谢能:摄入单位饲料的总能与由粪、尿及其他排泄物所排出的能量之差。
9.净能:由代谢能减去摄食后体增热的剩余能量。
10.热增耗: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代谢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11.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12.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13.ADF: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14.NDF: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可溶物)15.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16.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质;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17.EAA(必需氨基酸):那些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A(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基础:绪论、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组成
下章
动植物体化学元素比较
(二)动物的必需元素
1.动物必需元素的概念:
在动物体内 具有确切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 动物缺乏会导致缺乏症和相应的生化变化; 补给相应的元素,缺乏症即可消失的元素。
2.动物必需元素种类:
通常认为有26种,其中:
(一)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的概念 (二)营养物质的来源 (三)动物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
光能
返节
空气
CO2、CH4 O2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S2O
CO2
CO2 N2O
NH3 能H2等S
H2S 能等
摄入有机物
杂食动物
(混合消费者)
燃 火烧 山
水蒸腾
死亡
水
死亡
饮
排泄
水
死尸残物
活
常量元素:动物体内含量≥0.01%的元素。共 有11种, 包括 (P104)
有机元素4种:C、H、O、N; 矿物元素7种:S、Ca、P、K、Na、Cl、Mg。
微量元素:动物体内含量<0.01%的元素。 动物所必需的至少有15种(P102,13),即 Fe、Zn、Cu、I、Mn、Co、Se、Mo、F、Ni、
Livestock Feeding、Swine(Poultry) Nutrition等] 8.各种有关杂志 9.饲料行业信息网(http:)等
第一章 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第二节 动、植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一、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二、动物的营养物质及其来源
狭义动物营养学研究内容:
1.确定动物营养物质及其理化特性; 2.研究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4.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 5.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的确定; 6.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较全版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较全版表观消化率:DA=(养分的采食量-粪中该养分的回收量)*100% /养分的采食量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经由饲料供应的氨基酸。
高等动物丧失了合成部分氨基酸的能力,必需氨基酸种类是由动物遗传特性决定的。
必需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提供;或虽然能合成,但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半必需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取代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标准奶(乳脂校正乳):为了方便计算产奶的营养需要,将乳脂含量不同的产奶量统一换算为乳脂率4%时的产量。
补偿生长:生长肥育畜禽若前期由于营养供给不足,生长受到限制;后期供给充足的营养,表现出高于同龄正常饲养动物生长速度的能力。
常量矿物元素: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矿物元素,以%表示。
(Ca、P、Na、K、Cl、Mg、S)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
动物生产: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或利用价值较低的饲料资源,通过动物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或使用经济价值的可利用畜产品的过程。
代谢能:能经过体内代谢释放或保留的能量,表示消化能扣除代谢产物含能后的剩余部分。
代谢能=总能-粪能-尿能-发酵气体能代谢粪能(FmE):粪便中除未被消化的饲料残渣外,还有消化道脱落细胞,分泌物和微生物菌体。
其中所含能量,属于动物内源损失,并非来自饲料,因同粪便一道排出,称代谢粪能。
代谢粪氮:由采食引起的动物消化道上皮组织脱落,分泌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随粪排出的氮。
碘价:100g脂肪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反应脂肪的不饱和度。
蛋白质周转:为维持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体内蛋白质在不断分解和合成循环中得到更新的动态过程。
蛋能比:日粮中粗蛋白含量(g/kg)与有效能(MJ/kg)之间的比例。
氮平衡:动物摄入氮(蛋白质为主)与排出氮(粪与尿中含氮化合物)之间的差值。
动物营养学绪论
肉猪 (135-150d)6 90
2.5-3
肉鸡 1-2
2-3
1.8-2
肉牛(8-12月龄)12 500
5-6
淡水鱼
1
1
奶牛
8000
蛋鸡
250-270 2-2.5
日本短角種 DM牛
10ヵ月齢
日本短角種 通常牛
11ヵ月齢
DM牛の方が全 体的に肉付きが 良く,特に殿部か ら大腿部にかけ ての発達が著し い。
DM(Double-Muscle)とは
マイオスタチン遺伝子の変異に よって起こる著しい筋肥大。 劣性遺伝形質。
Belgian Blue種DM牛(ベルギー) ヨーロッパでは
DMは有用な産肉形質として 評価されている。 DM牛肉は低脂肪牛肉として 人気が有り,店頭でも高値で 販売されている。
Piedmontese種DM牛(イタリア)
二、历大 米------ 脚气病 肝 脏------ 夜盲症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二)理性认识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 (三)指导实践
三、现代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出栏月龄 体重 奶量 蛋量 耗料/产品
(kg) (kg) (枚)(kg)(kg)
1.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2.动物的适宜营养并确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3.营养素供给与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
物生产特性和效率间的关系,揭示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定 量转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阐明动物机体与饲料营养物 质间的内在联系; 4.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营养价值, 阐明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营养物 质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径; 5.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 6.寻求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开拓营养研究 新领域。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一、名词解释1.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2.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3.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饲料: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准确定义)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5.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5.蛋白质互补: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
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6.IP(理想蛋白):指日粮中各氨基酸含量与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吻合,动物可最大限度的利用饲料蛋白质。
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理想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包括NEAA)具有等限制性,不可能通过添加或替代任何剂量的任何氨基酸使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
7.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求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先体物。
8.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体内,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9.常量元素: 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Ca.P .Na .K .Cl .Mg. S等7种。
10.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碘硒钴钼氟鉻硼等12种,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8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
11.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复习题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料:动物的食物亦称饲料,准确定义为: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都称作为饲料。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CF: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概略营养物质)的含量(给2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给1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分析(给2分)。
1862年,德国科学家Hennerberg 和Stohmann在Weende试验站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
其分析方法为: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给3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等(给1分),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给1分)。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和。
必须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EAA)非必须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需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体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回转代谢)体组织更新而降解的氨基酸,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动物营养学概述
动物营养学概述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获取营养所需的科学,它关注动物的饲养、饲料、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本文将概述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饲养管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营养学主要研究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并研究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
可以用于改善饲料配方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以及保持动物健康状态。
二、动物营养学的分类动物营养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反刍动物营养学、禽类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营养学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理论营养学、实验营养学和应用营养学等。
三、动物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这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供给方式、水源的管理、动物的生长周期管理等。
同时,也要注意动物的环境卫生、兽医卫生以及疾病的防控。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动物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动物营养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聚焦于以下几点:1. 优化饲料配方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动物的生理需要和生产要求,精确计算和调整饲料配方,实现最佳的营养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2.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替代饲料资源,如非传统饲料、副产品和废料等,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动物消化吸收机制:深入研究动物的消化吸收机制,探索新的饲料添加剂和饲养管理策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排泄物的环境污染。
4. 发展个体化饲养方案:根据动物个体的差异性和营养需求的变化,实现个体化的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生产效益和健康状况。
总结:动物营养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于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未来,动物营养学仍有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动物营养学(上一年的资料)
名词解释:(10个*3=20分)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以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蛋白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由核酸编码的α氨基酸之间通过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的肽键连接而成的肽链,经翻译后加工而生成的具有特定立体结构的、有活性的大分子。
限制性氨基酸: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必须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非必须氨基酸:人或动物机体能自身合成,不需通过食物补充的氨基酸,共12种。
理想蛋白质: AA(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维持需要: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
维生素: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胆碱、VC。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较全版
表观消化率:DA=(养分的采食量-粪中该养分的回收量)*100% /养分的采食量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经由饲料供应的氨基酸。
高等动物丧失了合成部分氨基酸的能力,必需氨基酸种类是由动物遗传特性决定的。
必需脂肪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饲料提供;或虽然能合成,但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半必需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取代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标准奶(乳脂校正乳):为了方便计算产奶的营养需要,将乳脂含量不同的产奶量统一换算为乳脂率4%时的产量。
补偿生长:生长肥育畜禽若前期由于营养供给不足,生长受到限制;后期供给充足的营养,表现出高于同龄正常饲养动物生长速度的能力。
常量矿物元素: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矿物元素,以%表示。
(Ca、P、Na、K、Cl、Mg、S)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整个过程。
动物生产: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或利用价值较低的饲料资源,通过动物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或使用经济价值的可利用畜产品的过程。
代谢能:能经过体内代谢释放或保留的能量,表示消化能扣除代谢产物含能后的剩余部分。
代谢能=总能-粪能-尿能-发酵气体能代谢粪能(FmE):粪便中除未被消化的饲料残渣外,还有消化道脱落细胞,分泌物和微生物菌体。
其中所含能量,属于动物内源损失,并非来自饲料,因同粪便一道排出,称代谢粪能。
代谢粪氮:由采食引起的动物消化道上皮组织脱落,分泌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随粪排出的氮。
碘价:100g脂肪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反应脂肪的不饱和度。
蛋白质周转:为维持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体内蛋白质在不断分解和合成循环中得到更新的动态过程。
蛋能比:日粮中粗蛋白含量(g/kg)与有效能(MJ/kg)之间的比例。
氮平衡:动物摄入氮(蛋白质为主)与排出氮(粪与尿中含氮化合物)之间的差值。
非必需氨基酸:并非动物不需要,而是动物可以合成,不需要一定由饲料供给。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1、营养:就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与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CA、EE、CF、ADF、NDF、NFE、NPN。
粗蛋白质(CP):就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粗灰分(CA):就是饲料、动物组织与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就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粗纤维就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与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非蛋白质含氮物(NPN):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
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就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4、简述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与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5、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她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动物营养学考试经典总结
动物营养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 饲养标准:根据动物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根据科学理论及通过生产实践饲养确定的一套动物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作为生产标准。
2.RDP:英国的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体系中,瘤胃降解蛋白质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即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
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
4.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5.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6.生长实验:生长实验也常称饲养实验是通过饲喂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料或饲粮。
出现的程度,来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或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
7.温热环境: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
8.绝食代谢:饥饿代谢或空腹代谢,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动物绝食代谢的水平一般比基础代谢略高。
9.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0.真消化率:在表现消化率基础上,扣除粪便中的内原部分所得的消化率。
11.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必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12.热增耗: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粮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它以热的形式散失。
13短期优饲:是指在配种前10~14天开始,供给动物能量相当于维持的130~200%,增加排卵数。
14动物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适宜环境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消化(Digestion)是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物理消化(physical digestion):又称机械性消化,指动物通过采食、咀嚼(mastication)和胃肠蠕动,把饲料磨烂,并和消化液混合,形成食团、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不同动物酶消化的特点不同。
☐瘤胃微生物消化的概念:指瘤胃微生物对饲料营养物质进行消化的过程。
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大量的纤维分解菌,这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瘤胃的存在,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也有许多特点。
☐吸收(absorption)指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被运送到机体各部位,供机体利用。
☐消化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通常用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数表示☐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机体内以必需氨基酸作为前体合成的氨基酸,反应是不可逆的,饲粮中补充半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对应的必需氨基酸。
☐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内源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饲粮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氨基酸。
☐理想蛋白质模式:理想蛋白质中最重要的是必需氨基酸之间比例,为了便于推广应用,通常把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其相对需要量定为100 ,其它必需氨基酸需要量表示为赖氨酸需要量的百分比,称为必需氨基酸模式或理想蛋白模式。
☐非蛋白氮化合物(NPN):粗蛋白中除了真蛋白质外,还包括游离氨基酸、肽、酰胺、生物碱、有机碱、氨、尿素、尿酸和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白氮(NPN)。
动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
1.过瘤胃蛋白:就是将一生蛋白质经过处理,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
提高饲料中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减少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的方法。
:1加热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瘤胃液中氨的生成速度。
2 用甲醛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其在瘤胃的降解率,而对饲料的消化率无影响。
2.尿素循环:即“乌氨酸循环”。
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
肝脏是尿素循环的重要器官,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氨、CO2和乌氨酸缩合成瓜氨酸。
2、瓜氨酸再与氨结合脱去水,生成精氨酸。
3、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尿素和乌氨酸。
每循环一次可将2分子氨和1分子CO2变成1分子尿素和1分子水。
3.体增热:犬采食饲料后伴有热增加现象,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
4.基础代谢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人体在非活动的状态下(包括消化系统,即禁食两小时以上),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体重的降低而降低,而随着肌肉的增加而增加。
而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力代谢率就是基础代谢。
5.脂溶性维生素: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它们都含有环结构和长的、脂肪族烃链,这四种维生素尽管每一种都至少有一个极性基团,但都高度疏水的。
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并不是辅酶的前体,而且不用进行化学修饰就可被生物体利用。
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6.几丁质:节肢动物体表外骨骼的主要成分。
由碳水化合物和氨分子组合而成。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广泛存在于海洋中,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用途。
几丁质又称甲壳素或架桥质,是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也是真菌病害有效防治的限制因子之一。
由于几丁质酶对真菌细胞壁物质有降解作用,故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几丁质酶的种类有微生物几丁质酶、植3物几丁质酶和动物几丁质酶。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生长停滞:动物因某些原因(如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生长减慢、零生长及负生长的现象称为;1、生长补偿消除了影响动物生产停滞的因素之后,动物在短期内的生长速度超过正常值的现象称之。
2、真实消化率公式为:真实消化率=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合成的,一般情况下不需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称之。
4、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5、白肌病动物缺乏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所引起一种以骨骼肌损伤为特征的疾病,表现为肌肉仓白,收缩无力等。
1、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畜的体增重(或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高于同等日粮水平的空怀母畜的现象称之。
2、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总养分(未扣除内源性养分)再与食入饲料养分之比(%)。
公式为:表观消化率=3、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或虽然能合成但合成的速度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从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4、碘价100克的脂肪或脂肪酸吸收碘的克数称之。
5、佝偻病幼年动物因缺钙、磷及维生素D所引起的以骨骼的病变为特征的疾病。
1、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中含有双键的脂肪酸称之。
2、代谢体重:以千克为单位的自然体重的0.75次方:W0.75(kg)。
3、无氮浸出物:=100-(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粗纤维)4、短期优饲:母畜在配种前的7~14天增加养分的饲养方法称之。
5、瘤胃氢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变成饱和脂肪的现象。
1、理想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符合动物需要的蛋白质称之。
2、热增耗也称为体增热,是由于动物采食、消化饲料所增加的产热量。
等于动物采食前后产热量之差。
3、营养需要动物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称之。
4、软脂肉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猪肉称之。
5、脂肪的酸败脂肪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氧气、适宜温度、水分、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到)发生氧化,生成醛、酮、酸并有异味的现象称之。
七、简答题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为:(1) 作为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2) 作为修复机体损伤的重要物质;(3) 作为能源物质;(4) 作为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动物营养学》最新
1 一、名词解释:1.ADF:(酸性洗涤纤维)饲料样品在酸性洗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下不溶解的物质。
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
2.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样品在中性洗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下不溶解的物质,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
3.消化率:指饲料中可消化的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4.表观消化率:等于(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5.粪代谢产物:(MFP)粪中所含养分并非全部来自饲料,有少量来自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内源性产物。
6.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和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必需从饲粮供给的氨基酸7.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者日粮含量比动物最快生长或生产需要量少的必需AA8.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
9.净蛋白利用率(NPU):指蛋白质在体内沉积量与进食量比值。
10.粪代谢N: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消化道粘膜脱落细胞所含氮11.美拉德反应: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与还原的醛基发生反应,发生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
12.瘤胃、肝脏氮素循环:瘤胃内NH3部分被微生物利用合成AA,进而合成菌体蛋白,没有被利用的NH3,部分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到肝脏转化而为尿素,部分再进过唾液进入瘤胃内,部分经瘤胃粘膜进入瘤胃,又被合成MCP。
13.内源尿氮EUN: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体蛋白质精华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14.GE:总能是指饲料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出来的能量15.PBV: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饲料蛋白在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N量与沉积N之比。
16.能朊比:等于每千克日粮所含消化能或代谢能/每kg日粮所含CP或DCP量(MJ/KJ)17.能量浓度:指每kgDM所含有效能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
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饲料:动物的食物
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
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
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
合物
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
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
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
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
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
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
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
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
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5.氨基酸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的情况
6.氨基酸中毒: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时,会引起动物产生氨基酸中毒。
7.氨基酸拮抗: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的现
象。
8.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
比例一致,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
9.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在瘤胃被降解的饲粮蛋白质
10.过瘤胃蛋白(UDP):在瘤胃未降解的饲粮蛋白质
11.可利用氨基酸:是指食入蛋白质中能够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12.有效氨基酸:是对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
13.真可利用氨基酸:在回肠末端测得的可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并利用的氨基酸。
14.NPN(非蛋白氮):尿素、磷酸铵等一类非蛋白态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营养原理
1.非淀粉多糖(NSP):是指淀粉以外的多糖,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是膳
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
2.美拉德反应:指的是食物中的还原糖(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蛋白质在常温或加热时
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
3.糖原异生:是生物细胞中的常见生化分子,是糖解作用与糖质新生作用的中间产物。
第五章脂肪的营养原理
1. 脂类的增效作用(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糖类和
蛋白质,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
2. 胆汁肠肝循环: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
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3.乳糜微粒:人血浆中最大的脂蛋白颗粒
4.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
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第六章矿物质营养原理
1.必需矿物元素:指对动物生理过程和体内代谢必不可少的矿物元素。
2.相对利用率:
3.白肌病:一种横纹肌变性的营养缺乏症,肌肉表面可见白色条纹。
4.皮肤不完全角化症
5.滑腱症:是幼鸡的一种变形弱腿病,病鸡以腿部骨骼生长畸形为特征
第七章维生素营养原理
1.脂溶性维生素: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的维生素
2. 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
第八章名词暂时没有
第九章能量代谢原理习题
3. GE(总能):饲料中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
全部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能量的总和
4. 表观代谢能:是消化能在减除尿能和鳃能(水产动物)后所剩余的能量
5. TMEn: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真代谢能
6. 维持净能:(NEm):饲料能量用于维持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部
分。
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掉。
7. HI(热增耗):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
热能。
8. DE(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9. ME(代谢能):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10. NE(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
在体内的热增耗。
第十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习题
1.饲料营养价值消化率指标:
2.BV(生物学效价):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的氮的百分比
3.RDP:瘤胃降解蛋白,为瘤胃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
4.UDP:瘤胃未降解蛋白,瘤胃内未能被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
5.NPU:净蛋白利用率,是机体的氮储留量与氮食入量之比
6.TDN:总可消化养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单位
7.平衡实验: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
8.生长实验(饲养实验):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下,给动物饲喂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
或饲料,观测动物的各种反应,以此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或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
第十二章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1.维持:维持是指动物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2.维持营养需要: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
3.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
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
4.基础代谢:维持生命的最基本活动的代谢
5.绝食代谢:指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后,达到空腹的能量代谢
6.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
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7.体表氮损失:指动物在基础氮代谢条件下,经皮肤表面损失的氮
8.代谢粪氮:主要来源于脱落的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和肠胃分泌的胆汁及消化酶等含氮物
质,也包括部分体内蛋白氧化分解经尿素循环进入消化道的氮
9.内源尿氮:指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派
出的氮
第十三章猪的营养需要习题
1.生长育肥猪:
2.短期优饲:指生产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能量水平的饲料以促进排卵的方法
第十四章反刍动物营养原理习题
1.标准乳:通常将乳脂含量为4%的乳称为标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