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步品味,想象桃源之"美",理解桃源之"乐",评读桃源之"奇"。
2.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
3.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秦代,有一群人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下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桃花源,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二、 听配乐朗诵。
三、 分步品味。
(一)想象桃源之"美"。
1.自由诵读有关描写桃花源内部、外部环境优美的句子,想象桃源之"美"。
2.展示作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作品,结合你的绘画作品选取的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这样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3.学生展示作品并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总结:桃花源是美丽的,她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二)理解桃源之"乐"。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五、六百年前的东晋桃花源,去对桃源中的村民进行一番现场采访吧。
2.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的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3.学生小结:桃源之"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
(三)评读桃源之"奇"。
1. 同桌之间互相议议,说说桃花源的神迷离奇表现在哪里?
2. 请用"桃花源的 奇,奇在 "的句式阐述自己的认识,尽量用原文回答。
四、让我们齐读《桃花源记》,再次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地。
五、深入研讨课文。
1.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桃花源这么神奇的地方究竟存在吗?
2.学生探究考证。
3.学生讨论明确: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年代,中年后,又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
3.教师小结: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

会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不仅仅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也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多少代人为之奋斗不息。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如今的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公若地下有知,一定也倍感欣慰。
八、想象:如果陶公来到21世纪,来到我们这个社会,他会想些什么呢?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首先,我要感谢大家,感谢大家如此关注我们的社会。和东晋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也存在诸如大家所说的许多问题。不过,我们的政府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我相信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共同为此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