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建筑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乐文化与宗教文化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中一个涵盖面极广、影响极深 的文化范畴。它涉及的范围大到朝廷典章,小到民间日常生活的进退 起居,几乎包括了精神文化的所有领域,其影响之深远超过了任何一 种思想理论。“礼”,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一切社会观念的基础。它 体现在社会政治制度中,也体现在思想理论、文化艺术和民俗心理等 各个文化层次中。“乐”,包括了音乐、舞蹈、诗歌等所有的古代表 演艺术。它是礼的艺术化表现形式,是礼的精神和艺术精神的综合体 现。礼的本质是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 ;乐的精神则是调和各等级类别之 间的关系。礼和乐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艺术 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发展趋向。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上 也有鲜明的表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西古建筑差异及原因

1、建筑材料和结构

2、建筑色彩

3、建筑空间布局

4、建筑造型


1、建筑材料和结构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 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 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也使得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有着 不同的艺术风格,表达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也体现着不同的人文文 化传统,不同的理念。
第一,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于就地取材;古希腊、罗马则是多山少树的环境 第二,中原地区适合建筑需要的石材相对较为难觅,且搬运不便; 第三,受文化观念的影响。1、土地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人们依赖大地 生存,死后又回归土地,自然会对土地产生崇拜感。而木材取于自然,与泥土有 生命之亲。而西方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界的超越感,往往利用石材的特性以巨大 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寸来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 2、除陵墓建筑外,中国古人并不 刻意追求建筑的永恒。大自然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的,而木构建筑正与这种思想 相符合,木构建筑会随着时间的变长,渐渐腐坏,最终毁灭消失,但是建筑的技 术和形式会继续流传并被运用和发展。因为石质坚硬而不易腐蚀,正好象征了西 方世界祖先精神永不泯灭,同时石材经常以人体雕塑的作品呈现,石材的硬朗和 结实对西方人所追求身材的矫健和强壮表现得淋漓尽致。3、木材有自己的特性, 朴实无华,易于雕刻和改造,形成通透的外形,与自然界相融合,符合中国人追 求温情、和睦的心理。石材冰冷坚硬,符合西方人理性、客观与人际关系冷漠的 心理。




3、建筑的空间布局
建筑的时空观念中, 时间和空间虽然密不可分,但由于地域和民族传 统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建筑文化对二者的取向又各有倾向。西方建筑文 化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观念,中国建筑文化则偏爱建筑群体的时间意识。 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为群体组合,即由一个个的单位建筑组合而成一个大
的建筑群,空间上横向扩展,讲究中轴对称,追求纵深效果。城市布局多

西方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位置布局讲求与自然环境形成对比。园 林建筑散点分布在园林环境中,形成相对独立的景观点,园林建筑相 互之间没有太多联系,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西方古典园林建筑除亭、 桥有具体使用功能外,其他基本不具有使用功能。园林建筑在园林中 被作为一种人工景观、装饰景观,是被看的对象,在园林中往往仅起 点缀的景观作用。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只有少数具备使用功能, 在园林中跟多的是体现美学功能。
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 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 美的强烈的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艾奥 立柱式柔和端庄。 西方“两希”精神传统中的希伯来文明强调出世精神,后来形成 的基督教更是否弃尘世,基督教堂以高耸的尖塔、直刺苍穹的尖顶, 高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只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 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表现出崇拜上帝、向往天国的宗 教热忱。 现代的教堂建筑风格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圆顶,彩绘玻 璃。

4、建筑的造型
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 屋檐等都能表现“线”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注重实用性。如,在歇顶山的 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的形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 形成“飞”的意境;而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
2、建筑的色彩
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由于是木构件,需要油漆或涂料保护,色彩 以红、黄、绿、蓝为主色调,台基多为汉白玉,鲜艳夺目,具有强烈 对比的性格特征。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由于多使用石质材料,色彩以 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具有调和性格特征,但内部装饰 鲜色彩丽,追求一种光怪陆离、迷乱、朦胧的宗教感应氛围。
四、具体实例对比 ——古典园林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讲求与自然和谐、融于自然。园林建 筑在园林中的位置一般因景而置、灵活多变。不同类型、功能的园 林建筑根据景观上的需要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用来欣赏不同的景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结合体,使用功能包括 居住、读书、会客、宴饮、珍藏、游憩等;园林建筑不但自身形象 优美且能与周围景色融于一体,具有美学功能,既能观景又是被观 的景,有看与被看的关系;园中的庭院排布错落有致,刻意营造曲 径通幽、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与中国文化重视天人合一相反,西方文化把自然作为人类认知的 对象,把自然宇宙看作是与人类不可调和的对立物,自然界的各种现 象是和人根本不同的,它们无所谓善恶美丑,更不带有感情色彩。他 们认为人站在自然界之上,统治自然界,要利用自然来满足人类自身 需求。
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中国的传统文 化非常重视家族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在中国的传统中,一切社 会组织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由家庭扩大、引 申而成的。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齐家治国平 天下” 。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西方文化十分 强调个人的地位。它认为个人就是一个原子,他不靠任何别的人而存 在。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自由、独立性,这些是神圣而不可侵犯 的。西方文化中的每个人首先是被作为个体来看待的,其次才被看作 是一个家庭或者社会群体中的成员。
西方宫殿中各种用房的设置没有十分鲜明的等级差。宫殿建筑的公共活 动大厅特别多,这些厅的室内布置,较为亲近宜人,并且可与室外的花园直 接相通,格调较为明亮开敞。西方宫殿建筑强调的是国王强大的王权和神性, 对自然的强烈征服欲望,直白而强硬的表达了统治者的神权不可抗拒性。



中国建筑布局
生活在农耕地理环境的东方人,在平缓绵延的冲积平原上,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 复的田园生活。其单一农耕型的经济结构,对四季变化依赖较大,人 们容易产生强烈的时间意识。 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 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 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 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表现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长幼、男 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尊卑差别。
三、中西文化总体对比
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思想,虽有很多观点差异
很大,但对自然观的看法却是近乎一致的。既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模式。他们把自然看 作是大化流行的有机整体,认为天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 件,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所以 人应该尊重自然,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礼乐文化与宗教文化
谈起西方的宗教文化,就不得不谈基督教文化,自公元纪元开始, 基督教的信仰和人权、民主思想就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 西方人多数信仰基督教,在他们看来,一个人一旦出生,上帝就 赋予了他做人的基本权利,即天赋人权。此外还有民主的权利,它是 为了使人权中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在基督文化看来,民主最大的原 则就是主权在民,即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权力的运用是为了保障和促 进人民的利益。
具体实例对比——宫殿建筑

中国和西方的宫殿建筑艺术,在形象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十 分注重渲染建筑的雄伟壮丽的气势,以象征王权的至尊和永恒。但是, 由于文化传统和建筑观念的差异,两者所采取的设计方法不相同。
中国宫殿强调的是群体,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是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 上的宫殿巍峨雄伟,且有多层级纵深,形成渊深、富丽的特点,两旁有附属 性建筑左右对称摆放。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大都方整划一、主从分明、轴线贯 通、秩序井然,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千百年保持着统一的风格。这种现 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即国家统一、皇权至上、等 级森严、典章完备,突出地刻画出了封建社会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观念。
中西传统建筑对比
社会学
目录

一、建筑与文化、文明的关系

二、中西古建筑差异与原因

三、中西文化对比总述

四、具体实例
一、建筑与文化、文明的关系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 ,有两重性质 。首先它是文化 , 其次 ,建筑又是文化的“容器”。举例说明,如应县木塔 , 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例 ,又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容 器”。又如古希腊的陶立克柱式 ,是西方古代建筑文化的 一例 ;而它所在的建筑 (如帕提农神庙)则是古希腊宗教文 化的“容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筑可视为是其精神文明的综 合体现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建筑的历史也可视为是反 映了其建筑文明发展的轨迹,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若干重大 的建筑成就则成为其历史发展的标识物和引以为豪的共同 记忆或民族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源于“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的理念,不同地域有着符合各自特色的 建筑色彩,比如,北方天气多晴朗,建筑色彩也较明快,红墙黄瓦配以蓝天白 云,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也展现了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房 屋多是白墙灰瓦,和当地烟雨朦胧的意境很契合。 另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 然的尊重,应用到中国建筑,其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 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最突出的就是皇室建筑,正黄也代表了尊 贵的身份。
为矩形或方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封闭的、严谨的,追求内在的含蓄和 私密性;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 扩展,讲究突兀高耸,追求立面效果。城市布局多为同心放射状。整体风 格是外向的、开放的、活泼的,追求外在的进取和自由性。

中西方建筑空间布局原因
西方的空间布局
西方文化浓厚的空间意识,与最早发源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 有关。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古希腊,地中海上散布着众多岛屿, 互不连续,互相分立,其农耕混合制经济与渔业活动使生活在这里的 西方民族对地理方位、空间布局的感受较强,极容易产生强烈的空间 感受。古希腊众多的岛屿相对隔离,无形中孕育了空间观念。欧洲又 多河流多山脉,将整块的土地分割成无数单元,这种多变的地形,客 观上在西方人观念上造成了“空间是可以被限定的、有限的”思维定 势与认识模式。 以山地环海为主要特征的西方地理环境则较为恶劣,西方人要时 时与自然抗争才能求得生存,是以建筑会更注重单体而非组群,与周 围环境隔绝而非和谐有序。
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
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 还比如,北京的四合院不仅展现出厚重的历史,合围的结构更体现出中国
传统的集体观念,雨水顺着房檐流到院中,“肥水不流外人田”传统观念得以
在建筑中展现;这种结构对北京冬春季的寒风和大雪也有抵御作用。美观又实 用。

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 梁架承重。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 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在造型上重视 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除受自然因素和生存环境影响外,更重要 是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结果。
选择不同建筑材料的原因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