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国内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综述本文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分别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体系、量化方法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讨当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及评价体系量化方法实证研究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生态旅游占整个旅游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0%,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年产值。

生态旅游是强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主张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形式,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自然与人文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演替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在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人为因素影响与干扰整个生态旅游环境系统,如果这种人为影响与干扰对生态旅游环境系统存在一个消极作用并使其呈现出逆向演化的趋势,就会造成生态旅游区的环境问题。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就是在一系列研究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中的一个方向和内容。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旅游活动区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生态旅游活动强度。

即在生态旅游活动所涉及到的地域范围的所有生态系统资源和功能,对生态旅游活动本身,及其带来的所有影响的最大承受能力,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最大缓冲能力。

或者说,是资源和功能的最大自我恢复能力。

它是在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基础上,随着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日渐深入,以及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兴起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本文拟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并不很多,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几乎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研究其进展时,把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也归并其中。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万艳芳201302411101【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

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

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

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

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之研究,对旅游容量问题从概念体系和计算方法上行进了最初尝试。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山风景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山风景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山风景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过度的旅游开发和旅游规模过大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可承受程度。

因此,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山”,素有“五岳独尊”的美誉,并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泰山景区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

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泰山景区面临着旅游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如垃圾、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理问题以及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因此,探究泰山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文旨在探究泰山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其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泰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具体问题包括:1、泰山景区目前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如何?2、泰山景区的环境容量如何?目前是否已经达到了其承载极限?3、泰山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现状如何?环境容量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当前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5、为提高泰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哪些措施可以采取?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前人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泰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阐述;2、问卷调查法:分析旅游者对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需求情况,了解游客对泰山景区的评价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接受情况;3、实地调研法:采取访谈等方式,了解泰山景区存在的环境和旅游管理问题,收集数据材料。

四、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问题1.3 研究方法1.4 论文结构第二章:泰山景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2.1 泰山景区概况2.2 泰山景区旅游业发展状况2.3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第三章: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3.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3.2 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的测定3.3 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的现状第四章: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 旅游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4.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五章: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5.1 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现状5.2 泰山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论6.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漓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漓江风景名胜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

为了保护漓江的环境,研究其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势在必行。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同时保持其环境质量和旅游质量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在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该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旅游需求。

漓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并包括了桂林市七个乡村的风景区。

内外两个景区中,以外景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

这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以山、水、洞、峰四大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相辅相成。

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特有的生物种群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此外,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如阳朔西山石刻、宝象寺等也吸引了一部分文化旅游者。

然而,随着漓江旅游的火爆,环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过量开发和不合理管理导致了生态破坏,如水质污染、河道淤积、岩石环境破坏等。

游客的大量涌入不仅扰乱了当地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量排放的废水、垃圾和尾气直接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为了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需要对漓江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

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水文学特征等自然要素的研究,以了解漓江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同时,还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其次,需要对漓江的人文环境进行研究。

包括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了解当地社区和游客的需求和态度,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然后,需要对漓江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

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以马尔代夫为例

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以马尔代夫为例

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以马尔代夫为例
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海岛旅游业所能在不破坏环境、不影
响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不影响旅游体验的前提下,接受并容纳的最大
游客容量。

马尔代夫为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但随着马尔代夫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承载力面临挑战。

研究表明,马尔代夫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水环境、岛屿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垃圾和废水等环境问题,以及人
为因素如过度开发、过度拥挤、过度消费等。

这些过度压力会导致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进而影响旅游体验
和游客满意度。

因此,为了保护马尔代夫的环境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科学规划、限制人数、加强环保教育等等,以提高其环境承载力。

其中,旅游业界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引导游客保持文明
行为,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
规范旅游开发建设,限制游客数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等。

总之,保护马尔代夫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需要旅游业界、政
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从政策、投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使
得马尔代夫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最优的平衡。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可承受的游客活动强度和数量,是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日益受到。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已有一定的积累。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构建、影响因素分析和模型方法研究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更加实践应用和政策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研究手段;三是研究成果地域性和领域性较强,缺乏普适性。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GIS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旅游景区游客承载力影响因子的数据;利用GIS技术建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承载力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GIS技术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一是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游客行为、景区管理、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等;二是在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三是提高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优化景区管理、提升游客环保意识、加强社区参与等。

本文认为未来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二是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引入更多新技术和方法;三是特殊类型旅游景区的承载力研究,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四是加强政策研究,推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效衔接。

本文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在旅游开发中,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既关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又牵涉到当地居民的利益问题。

丽江古城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旅游业持续发展,但在大量的旅游人口和商业化开发的背景下,其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也逐渐突显,这也是本研究选择此题目的原因。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了解该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研究内容
(1)对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进行解析,包括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

(2)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丽江古城区的旅游环境现状和承载力问题,包括旅游资源利用情况、游客数量、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景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分析。

(3)分析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和影响因素,如旅游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游客违规行为等。

(4)提出对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加强景区管理、推广“文明旅游”等方面的建议。

4.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收集丽江古城区相关的政府规划、旅游开发报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并结合实
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一步了解丽江古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和问题。

5.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丽江古城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为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同时也对其他重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

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

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第一篇: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浅析【文章摘要】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旅游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曾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

旅游高峰期交通拥挤、景点人满为患、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呈现升温趋势。

本文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般概念与构成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形成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旅游经济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

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旅游市场的合理运行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它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分别用“旅游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等来表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意思。

本文采用的是“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一表达方式。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话语而深入人心的。

1990 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业界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定义:在维护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可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在国内外众多的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中,对旅游业实践中所遇到的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漓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漓江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然而,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活动对漓江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压力。

因此,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同时保持景区生态环境健康与稳定的能力。

漓江是一个多样化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森林、湖泊和湿地等多个生态要素,其生态平衡非常脆弱。

因此,了解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状况和生态特征。

漓江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漓江的喀斯特地貌,如千层峰、黄布倒影、象鼻峰等,这些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漓江还拥有梯田、湖泊以及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部分物种属于濒危或受保护物种。

因此,在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时,必须考虑到保护这些珍稀物种的必要性。

其次,需要了解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流量和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漓江由于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国内外的旅游团队。

游客的涌入给漓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垃圾排放、景区破坏、水污染等。

同时,大规模的游客流量对当地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还需要考虑到游客数量对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然后,可以通过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行为进行观察和调查,评估游客对生态旅游环境的认知和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是否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从而为景区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漓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漓江地区的生态承载力面临着持续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提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旅游活动所需的资源供给能力。

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漓江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漓江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河流、堤岸、山体、植被和动物。

其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然而,过度的旅游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对漓江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例如,水污染、土地开垦和野生动物走失等问题都在不断加剧。

为了探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评估漓江地区的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接受范围内,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承载的最大游客数量。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漓江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了多少游客,以及游客的行为和消费习惯。

并根据环保要求、安全标准、健康指标等相关指标,计算出合理的旅游容量。

其次,要评估漓江地区的资源供给情况。

资源供给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

漓江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山水、植被、动物等,而社会资源包括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设施。

通过对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漓江地区是否具备满足游客需求的资源供给能力。

第三,要评估漓江地区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生态环境承受能力是指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最大负荷。

我们可以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水平和土壤质量等指标,来评估漓江地区的生态环境负荷情况。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以及人为保护和修复的措施。

最后,要提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

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

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一、过饱和接待游客对生态景区的影响1.对生态景区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必然会产生各种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留在环境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使旅游环境不断恶化。

过多的旅游车辆造成了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旅游景点的宾饭店的大量污水排放,造成了水污染;旅游者乱抛垃圾,会造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污染使自然环境城市化,旅游景区美感退化。

以“九寨沟”为例,它是世界上旅游环境最佳的景区之一,也是当今最热门的生态旅游区。

在20多年的时间里,政府以及景区的经营者增加了必要的服务设施,但是这些服务设施严重影响了景区内的生态系统,景区不堪重负。

2.对生态景区当地居民的影响生态旅游景区过多的接待游客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当地水资源和食物的消耗、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各样污染等)则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旅游者作为景区的外来侵入因素,可能会影响原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为其带来侵扰而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会激发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某些矛盾,特别是在生态旅游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外来游客的大量增加和游客密度的提高,将使当地居民的在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和妨碍。

3.对生态景区服务设施的影响由于我国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许多设施方面不是很完善,有些设备还是非常陈旧的,不能适应生态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在游客高峰期,景区内的各项设施都人满为患,而这些设备的高频率和超饱和的使用,必然会对设施产生负面的影响。

比如说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往往是连上厕所都要排队。

二、景区过饱和接待游客的因素1.经费不足目前,我国几个著名的也是在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景区都是我国自然保护区。

在我国,大多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投入,存在有名无实,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1.当代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近年来,旅游业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承载力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探索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成为当今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形成机制,以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机制。

相关研究表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形成机制是指:在旅游地的环境负荷量超过环境容量时,通过实施灵活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合理调节环境承载力,形成保护环境的措施来实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自愈机制,从而惠及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

2.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两种方法来研究,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模型、统计分析、模拟分析、调查研究、判断分析、对比分析等。

定量分析方法是从宏观层次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建立旅游经济模型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统计分析模型用于量化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模拟研究主要用于解决突发灾害等情况,从而探究旅游业影响环境的安全标准。

定性分析方法,即调查研究,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分析面谈等方法,从旅游者、旅游者组织、旅游者服务提供者、旅游政策制定者和受环境影响者等多方面来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

3.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当代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他们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政策建议,如重视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推动旅游者的自我规范,加强旅游业的技术支持,建立旅游服务者的守约机制,加强社会治理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旅游环境;另一方面,也对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发展建议,如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管理机制,推动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科学提升,加强旅游环境管理,优化旅游环境质量等。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承载力 主要 是 一个 生 态学 概念 , 出的生 态 学定 给 义 为 :旅 游 目的地 的生 态 系 统在 产 生 不 可 察 觉
环境容 量 的 概 念 最早 由 比利 时 的 数 学 生 物 学 家 PEFrs提 出…, 是 系 统 研 究 直 到 16 ..oet 但 94 年 才 出现在 游 憩 及旅 游 领 域 。 一年 , 国学 者 那 美 Waa 在 他 的学 术 专 著 《 有游 憩功 能 的 荒 野 gr 具 地 的环境容量》 , 游憩环境容 量下定义为 : 中 给 个 游 憩 地 区 能够 长 期 维 持旅 游 品质 的游 憩 使 用 量[。随后 在 1 7 年 , i 和 Sak y提 出 : 2 j 91 Lm t e n 游
境 容量 ) 定义 , 的 目前 国际 上 尚没有 统一 的标 准 。
Maheo ti n和 Wal1 8 ) 旅 游 业 对旅 游 目的地 s l 92从 (
环 境 影 响 和游 客 体 验 出发把 旅 游 环 境 承 载 力 定 义 为 在 游客 体 验 和旅 游 目的地 的环 境 没 有 出现

的 、至 少 是 能 够恢 复 的 生 态 变 化之 前 的旅游 数
量 【 P p gog u K和 B o e o ( 9 9 认 为 , a aeri 。 o rt  ̄ n I 19 ) h
憩 容 量 是 指 某 一 地 区 在 一定 时 间内维 持 一定 水
准给游憩者使用 , 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体 验 的开发 强度【 1 】 。 关 于旅 游环 境 承 载 力 ( 憩 承载 力 、 游 环 游 旅
C nsel和 P o ot(9 1 认 为 从 生 态 学 aet l r i al C s 19 ) o a 角 度 出发 旅游 环境 承 载 力 指 某一 旅 游 点 处 于 最 大压 力状 况 时所 承载 的游客 最 大值 ; 经济 学角 从 度 出发 指 在游 客感 知 质 量 保 持 恒定 时所 能 承 受 的游 客最 大值1 uke(9 9 也认 为旅 游环 境 7 ] cly 19 ) 。B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作者:董雅洁石红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24期摘要以普洱市16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环境承载力、设施环境承载力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环境承载力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普洱市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景区建设不够完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此提出一些开发性建议。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普洱市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4-0078-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25Study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 Environment in Pu’er CityDONG Ya-jie,SHI Ho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Pu’er University,Pu’er,Yunnan 665000)Abstract Based on 16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cenic area in Pu’er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ies inclu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spaceenvironmental capacity,facilities environmen tal capacity and tourists and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uri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is low,the scenic area construction is imperfect, the public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t puts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Tourism environment;Carrying capacity;Pu’er City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ZDX154)。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引用格式:杨秀平,翁钢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卩]•旅游学刊.2019,34(4):96-105.[YANG Xiuping,WENG Gangmin.A review of studies on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J].Tourism Tribune,2019,34(4):96-105.]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杨秀平二翁钢民2(1.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50;2.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升目的地相关主体的满意度、促进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计量模型、应用研究和管理工具等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指出:(1)针对旅游相关主体偏好的区间性特征、界定基于多主体需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体系,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供给指标与主体对旅游环境的需求要素角度构建指标体系;(2)提高旅游环境承载力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分析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动态匹配机理、测度模型,模拟特定主体的行动轨迹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波动轨迹;(3)结合时代特征,关注典型区域,并展开应用研究;(4)对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进行优化,分析可持续承载“潜力”转化为可持续承载“实力”的系统性管理举措[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旅游影响[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H然科学青年肚金项H“核心主体需求视角下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41501597)、教育部人文补会科学研究一般项【1“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耦合机制研究”(11XJC630016)、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介会研究规划项11”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升甘肃省中心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弋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口“兰州市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的区间釦际优化研究"(16-007E)和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一流学科扶持方向“管理决策理论、方法打应用"建设项S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Project(to YANG Xiuping)(No.41501597),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Projec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o YANG Xiuping)(No.11XJC630016),Lanzhou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to YANG Xiuping)(No.16-007E),Gansu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and Planning Project(to YANG Xiuping)and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ngliu First-class Discipline Support Dire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Funding.]〔收稿日期12015-01-12;[修订日期]2019-02-17[作者简介]杨秀平(1979—),女,河北唐山人,博匕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环境管理.E-mail:yangxp789@,通讯作者;翁钢民(196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环境管理,E-mail:wenggangmin@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4-0096-10Doi:10.19765/ki.l002-5006.2019.04.013引言旅游承载力(tourism carrying/bearing capacity)又被称为旅游容量,当今国内外学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方面叫相关文章多发表在旅游、生态、环境、地理等主题的学术期刊,虽有学考质疑两者的差异,但多数学者坚持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同义语。

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题目: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问题日益突显。

本研究旨在对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通过对某一具体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得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管理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对于保护景区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问题。

旅游活动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游客流量以及不良的旅游行为给景区环境带来严重压力,加剧了环境负担,威胁到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评估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并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

2. 研究方案与方法为了解决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某一具体旅游景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环境承载力理论、空间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等。

然后,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旅游景区的相关数据,涉及游客量、景区开发程度、环境质量等指标。

同时,借助GIS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主要受到景区开发程度和游客量的影响。

景区开发程度越高,对环境的压力也就越大;游客量的增加会加剧景区环境的负荷。

在景区环境的评估中,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评估景区的环境负荷和承载能力。

4. 结论与讨论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①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对于保护景区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景区开发程度和游客量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③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估景区环境负荷和承载能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黄梦颖,蔡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收稿日期:2010-08-02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便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了旅游业健康持久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此后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

该文尝试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并阐述。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定义;研究方法;游憩冲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56(2010)05-0032-04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旅游地一味地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开展旅游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在这种认识下,许多旅游地陷入了无规划、无节制的发展,因而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直到上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之后该领域的研究渐渐得到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均日趋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旅游环境承载力定义研究进展1.1国外研究进展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由比利时的数学生物学家P.E.Forest 提出[1],但是系统研究直到1964年才出现在游憩及旅游领域。

那一年,美国学者Wagar 在他的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中,给游憩环境容量下定义为: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用量[2]。

随后在1971年,Lim 和Stankey 提出:游憩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游憩者使用,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体验的开发强度[1]。

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游憩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

Mathieson 和Wall (1982)从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和游客体验出发把旅游环境承载力定义为在游客体验和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之前,旅游地能够接纳的最大游客数[3]。

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成为人类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对旅游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早期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对环境的破坏小,却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被称为是“无烟工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开始得到人们关注。

受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制约,旅游景区容纳的游客人数是有限的。

游客人数一旦超过旅游区的承载力,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如何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一项重要工作。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出使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经历了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过程。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包含理论框架和管理工具两个部分。

在理论框架部分,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旅游景区能够承载旅游活动的最大负荷(转化为游客数量);在管理工具部分,旅游环境承载力抛弃了游客数量这个“魔力数字”,通过分析旅游区资源和社会情况的变化,确定管理方案,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如今,理论框架和管理工具并存于旅游环境承载力应用体系中。

本文系统论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起源和研究进展,利用理论框架和管理工具两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案例研究,期望对今后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通过本文研究,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同时运用理论框架和管理工具对旅游区实施管理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3)得出理论框架与管理工具的差异,管理者可以更有效的对旅游区实施管理。

旅游业环境承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业环境承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业环境承载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环境承载力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分析旅游业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缓解环境承载力压力的建议。

概念: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容纳某一地区或区域内的人口和旅游业的数量和活动强度的最大值。

环境承载力受到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

“相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科学的、漫长的、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王元吉 1998)特点:1. 相对性。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的不同旅游活动,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会不同。

2. 动态性。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与环境、人口、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3. 局部性。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局部性的概念,不同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

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旅游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和水资源等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一些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如沙漠地区或山区,旅游业所能承载的人数和活动数量相对较少。

2.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等社会因素对旅游业环境承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水平较差时,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3. 旅游活动因素。

旅游活动也是影响旅游业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高度开发的旅游景区,由于人流量大,旅游压力大,往往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公园因游客涌入过多而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缓解压力的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缓解旅游业环境承载力压力的重要举措。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景区内的植被、水源和野生动物等资源,可以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摘要:生态旅游是指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展示自然风光和传播自然、人文知识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如何保护和管理好漓江的生态环境,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漓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素有“漓江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漓江流域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是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然而,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漓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为了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实现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研究和评估漓江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意义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如漓江)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旅游压力。

评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目的地的环境容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三、漓江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漓江风景名胜区地处中国南部,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植被的生长,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漓江流域还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著名的山水画家刘大白曾在此创作了大量精美的山水画作。

四、漓江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漓江欣赏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接待能力逐渐达到饱和状态,一些不良的开发行为也开始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管理好漓江的生态旅游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为了评估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浅析【文章摘要】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旅游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曾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

旅游高峰期交通拥挤、景点人满为患、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呈现升温趋势。

本文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般概念与构成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形成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旅游经济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

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旅游市场的合理运行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它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分别用“旅游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等来表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意思。

本文采用的是“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一表达方式。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话语而深入人心的。

1990 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业界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定义:在维护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可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在国内外众多的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中,对旅游业实践中所遇到的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的概念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

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 ment)的概念则是由Lapage 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

真正深入地研究是到1977 年, 由Lawson 等人写了《旅游和休闲的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手册》,其中专门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环境承载力定义为: 在不会引起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恶化以及旅游质量的出现不可接受下降的同时, 能够容纳旅游者的最大数量。

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的概念众多, 但旅游环境承载力尚未有统一的表述, 表述最多的是“在发生不利的环境影响之前能够承载的旅游者数量,在游客满意度下降之前的承载程度。

”一般地说,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既定的管理目标为约束,某一旅游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系统不发生对该旅游地和旅游者的现实利益与未来需求产生不可接受的改变时,该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

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本质上是旅游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映,它通常分成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三个分量,每个分量都从不同侧面反映旅游环境对人类旅游活动承受能力的大小。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构成体系既然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旅游地理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包括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适宜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由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那么可以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构成体系分为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四部分。

具体分析如下:(1)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系统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阈值限度的,一旦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就是指在维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某一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在现实中通常转换为旅游人数加以衡量。

(2)资源空间承载力旅游者消费旅游资源,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空间场所的占有。

为了保障旅游者的消费质量和保护旅游资源,就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旅游者的数量加以限制。

资源空间面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人数,即为资源空间承载力。

(3)居民心理承载力心理承载力是指居民和游客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实际上心理承载力与资源空间承载力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开展旅游活动必然会对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文化等带来一定的冲击,还可能造成交通拥挤、物价上涨、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过多的旅游负面效应会使旅游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排斥心理。

居民的心理承载力反映了当地居民对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为了获得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支持,可持续地发展旅游业,就要求旅游目的地接待的游客数量必须限定在居民心理感知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承受力,可视为无穷大。

(4)经济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外部条件,是指满足游客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物资供给,主要包括酒店床位、副食供应、水、电、交通及通信等诸多方面的供应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法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法有多种,如环境容量测度法、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法、限制性因素分析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这里只简单介绍环境容量测度法。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最多能容纳的游客数量,它是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度量。

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线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瓶颈容量测度法三类。

(1)线路容量法①完全线路法:适用于游客进出口在同一位置,其计算方法为:C =M/m•D式中,C 为环境日容量(人次);M为游路全长(m);m 为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路长度(m);D 为周转率(D =游路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路所需时间)。

②不完全线路法:适用于游客进出口在同一位置,游至终点必须按原路返回。

其计算方法为:C =M/m(m•E /F )•D式中,C 、M、m 、D 为同完全游路法;E 为沿途返回的时间;F 为游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

(2)面积容量法计算方法:C =A /a •D式中,C 为环境日容量(人次);A 为可游览面积(m2);a 为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m2/person);D 为周转率(D =景点开放时间/游览景点所需时间)。

(3)瓶颈容量法。

计算方法:C =D •A式中,C 为环境日容量(人次);A 为每批游客人数(人);D为日游客批数(D =t l/t , t 1/H -t 2);t 1为每天游览时间(min);t 为两批游客相距时间(min);t 2为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min);H 为每天开放时间(min)。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容量测度法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等同于旅游环境容量,从景区全域、旅游线路或特殊瓶颈点着眼,测算游客数量和调查游人感受,分析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

这种方法直观简便,易于操作。

但是,环境容量测度法仅从游客密度角度出发,忽略了游客人数增长所带来的景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经济承受力等问题,评价指标较为单一。

环境容量测度法分析结果是一种理想的静态结果,很难反映其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演变轨迹,也无法比较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劣势。

四、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解决对策旅游景点与设施的超载运行不仅会降低旅游者的游览质量,还会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甚至导致旅游生态环境系统失衡,。

因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提升旅游地的旅游综合环境承载力,平衡“纵与横、热与冷”的不协调现象。

加快旅游开发和扩建工程,扩大新旅游景点的宣传,对热点景区实行严格的日旅游人数控制, 实行景点差价和季节差价,用市场手段来调节旅游者在景点之间、季节之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还应加强旅游淡季的市场促销力度, 尤其是加强会议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等季节性不明显的旅游产品的促销,将开发重点向淡季倾斜, 努力缩小淡旺季之间差异, 实现景点之间、季节之间的均衡发展。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旅游环境承载力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很诱人的概念,但如果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简单地理解成数字问题或数学计算的话,在实践中往往得到失败的结果。

因为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个数字来讲,变量太多,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至少有4个原因使得确定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数据变得很困难: (1) 旅游环境承载力体系很复杂,几乎不可以计算出一个准确或者较为准确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数据;(2) 游客的旅游目的不同,而不同的游客体验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字;(3) 只要有使用,旅游地环境就会产生变化,困难在于一个静态模型公式很难确定“多大的变化是太大的变化”;(4) 应用游客人数作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是有问题的,因为即使是在游客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游客行为、小组规模、游客素质、资源状况、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对资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总之,旅游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系统承受人类旅游活动强度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实现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承载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科学保护旅游环境,通过建立自然环境系统的维护机制、发展经济环境系统的保障机制、建设社会环境系统的和谐机制以及完善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的配套机制等举措,使旅游开发强度和发展规模控制在旅游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旅游环境承载力也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旅游研究问题,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有效路径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旅游地旅游环境的时空特征来确定。

因此,对于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其量化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技术支撑等问题,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订。

【参考文献】[1]李淑娟,孟芬芬,李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青岛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3[2]王建军, 王叶峰, 迟国泰. 大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8[3]梁智, 王碧含. 旅游目的地社会心理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J]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9[4]王静,李辅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