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平衡的判断与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血平衡的判断与调理——读《胖补气、瘦补血》的感悟
胡维勤著的《胖补气、瘦补血》是一本适合普通百姓保健及治疗常见病的好书。

我在该书的基础上,以百姓的角度,用工科的逻辑归纳和简洁明了的表述,将书中的精髓整理出气血平衡的原理、判断和调理方法,仅供学习参考。

主要内容:
一、气血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一)气血的基本概念
(二)气血失衡的原因和后果
(三)自己气血水平的判断
二、气不足的判断
三、血不足的判断
四、脾胃虚弱的判断
五、脾胃虚弱的调理
(一)补脾胃的四宝粥
(二)捻脊是最好的补脾胃方法
(三)脾胃有四怕
六、最简单的补气血方法
(一)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二)站桩补气法
(三)补气六字诀
(四)最简单的补血方法:晚上泡脚
七、十大补气血的穴位
(一)十大补气穴位
(二)十大补血穴位
八、十大补气血的食物
(一)十大补气食物
(二)十大补血食物
一、气血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一)气血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

中医有“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之说,把人体比作汽车,气就是汽车的动力,血就是汽油。

气与血一阳一阴,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的作用;血的生存离不开气,气也离不开血而独存,气血要平衡。

气的功能包括人体发动机、人体空调机、人体稳压机和人体能量转换机的功能。

身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换及新陈代谢都是靠气来实现,这一能量转换的过程称为“气化”,如肾水转化为肾气,血转换化为汗,水谷转换为血等。

人体内气的运动遵循大自然的天地之气运动规律:“水升火降”。

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

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

随着心火下降的还有肺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升的还有脾气和肝气。

周而复始,生命得以延续。

平衡气血的大思路:胖补气,瘦补血。

人的寿命长短由气血平衡的短板决定。

养生的关键是要想得通,不哀悼过去,不担心未来,用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当下。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的秘诀是心平气和,任何情绪一旦过度,都会影响气的运行。

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寿,健康长寿从来不取决于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食物有多好,它取决于你是否有一颗宁静的心。

(二)气血失衡原因和后果
主要有五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不行导致血运障碍。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气滞血瘀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疾病。

2.气不摄血:气弱血旺,血溢出脉外,如吐血,皮下瘀斑等。

3.气虚血瘀: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瘀。

如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

4.气随血脱:血液大量流失导致气外脱。

如脸色苍白、手足冰凉、大汗淋漓,严重导致昏迷。

5.气血两虚:气虚血也需,常因久病导致弱不禁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三)自己气血水平的判断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气不足则胖是因为气虚,身体的内气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没有吸收,该排泄的没有排泄,该气化的没有气化,导致脂肪堆积。

如肝上的脂肪肝,血管里的高血脂,肚皮上的小肚腩。

血不足则瘦是因为血虚,火就旺,火就是多余的气,过多的气化了不该气化的东西。

气血平衡的判断标准是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就是气血平衡的。

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则气虚了,超过30,则严重气虚了;如果体重指数低于18.5,则是血虚了。

注: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二、气不足的判断
气不足则胖,气不足的原因有四种,对应有四种胖人:
1.气虚和脂人:气不足,气化能力弱,不能气化脂肪。

脂人脂肪多,颤巍巍的,但人胖腹不大,形体均称。

2.阳虚和肥人:阳气弱,导致气化功能弱。

肥人上下皆肥,肥噜噜的。

3.痰湿和膏人:因痰和湿结合阻碍身体内气的运行。

膏人肥肉松松垮垮,身小腹部大。

4.湿热和肉人:因湿和热结合阻碍身体内气的运行。

肉人圆乎乎的,上下一般粗,但结实。

四种气不足的判断经验:
1.胆小的胖子气虚。

气虚胖子的特征是元气虚弱,导致心气虚弱,血液循环无力人,疲乏无力,声音低弱,白白胖胖,舌头胖大、舌淡红,有齿痕。

2.怕冷的胖子阳虚。

阳虚胖子特征是怕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着凉易拉肚子,有的阳痿。

3.肿眼泡的胖子有痰湿。

痰是肺、脾、肾运化的废弃物,湿是身体内的死水。

水的代谢出现问题,产生湿,与痰结合,形成痰湿。

痰湿胖子特征是肿眼泡,身小腹大,胸闷痰多,身重不爽。

4.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

湿热胖子的特征是脾气急躁,面垢油光、常长痤疮和粉刺,饭量大(胃强脾弱),舌质偏红,舌苔黄腻,大便太燥结或太湿,小便短赤。

三、血不足的判断
血不足则瘦,血不足的原因有四种,可从性格、体态、寒热、大小便、舌头以及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

1.火大的瘦子阴虚。

阴虚的瘦子特征是脾气急躁,面色潮红,手心发热,双目干涩,大便干燥,小便短涩,怕热,喜欢冷饮。

2.长斑的瘦人血瘀。

血瘀型瘦子特征是皮肤容易长斑,舌头颜色暗淡有斑点,怕冷,脾气火爆。

3.内向的瘦子气郁。

气郁型瘦子特征是胸肋胀闷,经常打嗝,情绪不稳定,常常叹息。

4.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湿热型瘦子特征是面上油光,易长疮,早起时感觉口苦口干,大便发黏,容易困倦。

四、脾胃虚弱的判断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

一个人的身体好不好,气血充不充足,关键应看他的脾胃。

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三种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看手,一个是看眼袋,一个是看舌头。

(一)看手判断脾胃虚弱
一看食指,如果弯曲变形,并且内侧(靠近拇指侧)根部(第二间)有酸痛的感觉,说明消化系统功能出现障碍;如果食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说明脾胃虚弱之极,这时常会出现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腹痛等症状。

再看整个手掌,将十指并拢,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如果缝隙过大,则表明脾胃有问题。

(二)看眼袋判断脾胃虚弱
如果眼袋松松垮垮,并且有明显的褶皱,则脾胃虚弱。

(三)看舌头判断脾胃虚弱
一看舌质,如果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齿痕,则脾胃虚弱。

正常人的舌质为淡红色。

若舌质偏红,则体内有热。

若舌质发紫,则体内有淤血。

二看舌苔,如果舌苔厚腻,且白苔满布,则脾胃虚弱的。

正常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薄白苔,且湿润;如果舌苔发黄,则体内有热。

如果舌苔焦黄,则体内的热已经严重。

如果舌苔发黑,则体内的寒已经很严重。

五、脾胃虚弱的调理
要补气血,必须先养脾胃。

(一)补脾胃的四宝粥
将莲子肉、山药、薏米、芡实按1:1:1:1比例配好,磨成粉,每次熬粥是放上几勺。

每天早上喝一大碗。

(二)捻脊是最好的补脾胃方法
捻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到脖子。

方法是捏起皮肉,放开,再捏起皮肉,再放开,不断重复。

捏脊可以刺激到膀胱经和督脉。

(三)脾胃有四怕
一怕冷:脾属阴,怕冷。

脾虚的人不宜吃西瓜、黄瓜、西红柿,忌讳冰镇啤酒、雪糕。

胃也怕凉。

二怕湿:脾主湿,易受湿邪损伤,脾气不升,胃气难降,脾胃就会出问题。

三怕甜:甜腻的食物产生湿气,肉食也容易产生湿气。

四怕撑:吃饱就睡伤脾胃,吃得太多也伤脾胃。

要想保护脾胃,就要注意脾胃的“四大忌讳“。

中医还流传着四大要诀:“动为纲,素为常。

酒少量,莫愁肠”,就是多运动,多吃素食,少饮酒,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

六、最简单的补气血方法
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因此最简单的补气方法是清晨拍手,最简单的补血方法是晚上泡脚。

(一)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手掌与6条经脉相连,手部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拍手疏通全身气血。

方法详见P66-74图例。

基本拍手法有8式,包括:1、双掌及手指对拍(拇指要与其他手指分开);
2、空心掌;
3、掌背互拍;
4、虎口对拍;
5、手掌弯曲对拍;
6、手刀击掌心;
7、掌心击虎口;8、握拳对拍。

高级拍手法有6式,包括:1、轻拍背部及脊椎骨;2、双手拍打尾椎骨上部;3、双手拍打臀部中线;4、双手拍打臀部外侧;5、双手轻拍腹部;6、握拳击掌。

(二)站桩补气法
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

每天至少站30分钟。

站桩补气法详见P77-78.
(三)补气六字诀
六字诀:嘘、呵(ke)、呼、呬(xi)、吹、嘻
补气六字诀全套练习详见P83-88图例。

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习三边。

(四)最简单的补血方法:晚上泡脚
脚上汇聚了最重要的三条阴经:肾经、肝经、脾经,它们都与血有关。

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温暖阴血,起到补阴补血的作用。

泡脚有四个忌讳:一忌饭后或空腹泡脚,最好晚餐半小时后。

自作主张、二忌水温过高;三忌泡脚时间过长。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经期和孕妇不要泡脚。

泡脚的窍门:
1.治便秘:加盐
2.治脚臭:加醋
3.暖脾胃、祛湿邪:加生姜、陈皮、薄荷
4.除臭祛湿:花椒水
5.治痛经:白芍、益母草和当归
6.治风湿骨痛:干姜
7.治糖尿病:黄芪10克、透谷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煎水泡脚
七、十大补气血的穴位
经络就像一条条的铁路,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穴位是这些铁路上一个个车站,它们的作用是为列车加水、加油,增加动力。

而气血是列车上载的货物。

人体中有十个最重要的补气穴位详见P90-111)和十个最重要的补血穴位(详见P176-196)。

(一)十大补气穴位
1.脾腧穴: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按摩最好在晚上八点,用指尖强力按压3次,每次3~5秒,然后,将手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

2.足三里:胃经主穴,位于外膝膝盖下,四指凹陷处,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

针灸或按摩可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两侧同时按住几秒迅速松开,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依次操作5分钟。

揉足三里: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带动皮肉转36圈,再反方向转36圈。

烫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迅速贴在两侧的足三里,停5~6秒,再上下擦动,操做5分钟。

对于体型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适合的方法是艾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1天1~2次,隔姜灸更好。

3.膻中穴:任脉主穴。

按摩膻中穴可改善肝病、胸闷、咳喘、心悸等症。

按摩时,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10秒左右,6次为一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4.涌泉穴:肾经首穴。

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推搓涌泉穴,用手掌摩擦涌泉穴发至发热。

浸泡涌泉穴,临睡前用热水加少许盐,侵泡15~30分钟。

拍打涌泉穴,双手轻拍涌泉穴,最好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5.关元穴:是任脉与脾经、肾经、肝经的交汇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在肚脐直下3寸。

按摩可改善气虚体质,双手交叉重叠于关元穴,稍施压力,然后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艾灸可强体延寿,将艾条点燃,对准关元穴熏烤,距离约2~3厘米,每次灸15~30分钟,隔日灸,每月连续10次。

6.气海穴:补气的要穴,在肚脐直下1.5寸。

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按摩时,用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

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

7.太溪穴:神经的原穴。

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

8.百会穴: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9.肺腧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作用。

治疗连续咳嗽的按摩:用手掌根按揉左右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

或按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

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次穴6秒左右,重复做3次。

美容祛斑的按摩:一面吐气一面强压穴位6秒,每20次算一个疗程,每日应做5个疗程。

10.悬钟穴:对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有降血压的作用。

刺激悬钟穴(滚、揉、捏、推)可治落枕。

(二)十大补血穴位
1.血海穴:脾经要穴。

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的功效。

按摩血海穴,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最好在上午9~11点。

双手拍打血海穴,每次10秒,连续拍打3~5次,可治疗月经不调和痛经,以及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

2.天枢穴:胃经和肠经穴位,可帮助清洁肠道,改善肠胃气血。

按摩时,先拇指按压,然后由外向内打圈,每天揉动100~200次。

3.关元穴:元阴和元阳交汇处,可提高胃生化气血、促进小肠造血功能。

按摩时,压按穴位,每轮按压8次,每次按压8轮。

4.足三里:胃经穴位,有补益气血、培补元气的功效。

按摩可补血。

敲打是保证肝血充足首选。

灸足三里,可促长寿。

5.三阴交穴:肝、脾、肾交汇的穴位,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

古人云“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作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20分钟,可祛湿、排毒。

每天按摩可助补血、活血、调压。

6.隐白穴:脾经第一穴,在脚部大趾的趾甲靠内旁边一点。

可健脾统血。

按摩或灸隐白穴可减少鼻子出血、月经量过多或月经周期过长。

7.髀(bi)关穴:是调节下肢胃经的总穴。

按摩髀关穴,可治疗关节炎、风湿。

针刺髀关穴,可治疗膝痛、胃痛。

多按压髀关穴,可减肥,健脾除湿。

8.下关穴:胆经和胃经交汇处。

按摩下关穴,可治疗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同时配合按摩颊车、肾腧或胃腧。

9.期门穴:肝经气血的汇聚点。

可疏肝气,改善肝脏的藏血功能。

10.章门穴:脾经的募穴,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

按揉可促生脾血,疏肝健脾,调节五脏的气血。

艾条灸章门、期门、足三里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八、十大补气血的食物
(一)十大补气的食物
生长在水中的食物和生长在土中的食物多有补气作用,补气的食物不宜多食。

1.土豆:入脾经、胃经和大肠经,起大补脾胃之气作用。

2.山药:入肺经和肾经,补益肺肾之气。

上火、便秘的人少吃或不吃。

3.红薯:入脾经和胃经,补脾气,治便秘。

补气最好用红皮或紫皮黄心红薯,
4.香菇:入肝经和胃经,有补气滋阴作用,野生香菇补气祛湿效果明显。

5.牛肉:入脾胃,黄牛肉有补脾胃之气。

6.泥鳅:入脾经和肺经,具有补脾益气,利水祛湿。

名菜:泥鳅钻豆腐。

泥鳅和大枣、黄芪一起炖可治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7.兔肉:入肝经和大肠经,有凉血解毒作用。

虚补汤:兔肉、党参、山药、大枣、枸杞蒸熟食用,每天两次。

对气短乏力的人,用兔肉、山药、黄芪、枸杞煎药,效果显著。

8.糯米:入脾经和肺经,可补脾胃,益肺气。

9.韭菜:入肝经、胃经和肾经,起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的作用,逢冬季和春季益食。

10.蜂蜜:入脾经、肺经和大肠经,可补益脾气和胃气,通肠道。

(二)十大补血食物
血液是脾胃运化水谷而成的。

一些红色和黑色的食物更有利于血液的生成。

黑色的食物入肾,有利于肾藏精纳气。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因此血的根本也在于肾。

红色食物补血,理论则是源于“以形补形,以色补色”。

1.黑芝麻:入脾经、肾经、肝经和肺经,性平,可促进肾生血、肝藏血和脾统血。

可治血虚引起的头晕、低血压、低血糖、身体虚弱、贫血面白、产后少乳等。

2.红枣:入脾经、胃经和肝经,性平,有“白果之冠”称号。

养肝汤:7颗红枣,用小刀竖着割开小口,将烧开的开水直接倒入装着红枣的碗里,侵泡8个小时以上,然后隔水蒸1个小时,服用养肝汤可达到养血安神、疏肝解郁作用。

3.猪肝:入肝经,性温,可补肝养血。

名菜:猪肝炒菠菜。

4.藕:入脾经。

藕性温和,鲜藕止血,熟藕补血。

但体寒痛经的人不宜生吃莲藕,糖尿病人不宜熟吃莲藕。

5.胡萝卜:入脾经、胃经和肺经,性平,称为“土人参”。

能养肝、健脾化滞、补中下气,尤其能改善肝血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和夜盲症。

胡萝卜是脂溶性食物,熟吃易吸收。

6.桂圆肉:入心经和脾经,性平,可益心脾、补血气,俗称“南国人参”。

补益心脾气血粥:桂圆肉15克、红枣15可、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大火煮开,小火慢煮10分钟,然后关火焖十几分钟,加糖吃即可;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一周,可治疗心脾气血两亏、面色无华、疲乏无力、没有食欲,大便发溏。

桂圆膏:桂圆肉500克,白糖500克;桂圆肉捣烂白糖搅匀,隔水蒸成膏状;每天早晚用温开水服用1小勺,可治心血不足引起的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容易感到恐惧。

7.黑豆:入心经、脾经和肾经,性温,有补肾滋阴,补血明目的功效。

被称为“生活素”,可防老抗衰。

8.黑木耳:入肾,性平,具有养阴补血、润肺明目、减低血液凝块的功效,有“含铁冠军”称号。

9.乌鸡:性平,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

乌鸡汤有健运脾胃、补气益气的作用。

10.红糖:入脾经,性温,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Ivy530035整理自胡维勤著《胖补血、瘦补气》,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14年春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