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健康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脑梗塞是五年内平均复发率在40%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其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脑梗塞患者而言)。脑梗塞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梗塞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从用药、饮食、锻炼、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防治。

一、用药护理(ABCDE)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吃吃停停,停停吃吃,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禁忌。

A 、阿司匹林

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防止脑梗塞的复发。但阿司匹林有47%的人存在用药抵抗,所以常与长效中药一起服用,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及抗药性。

B、血压血脂

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另一方可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

C 、中药防治

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防治脑梗塞有确切而全面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

D、控制糖尿病

80%以上糖尿病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利于脑梗塞形成。糖尿病患者宜低糖低热量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E 、康复教育

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脑梗塞知识的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二、饮食护理

1、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

2、忌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

少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的摄入;忌食过多酱、咸菜等。

3、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还有热性食物如浓茶、绿豆、羊、狗肉等。

4、忌嗜烟、酗酒

烟毒容易形成血栓,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

三、并发症

1、心肌梗死: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所以,对脑梗塞病人,要进

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2、肺部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勿乱使用抗生素。

3、尿路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或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

4、肾功能不全: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褥疮: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

6、关节挛缩:脑梗塞病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会造成病人关节畸形、挛缩。因此主动或被动的活动非常重要。

四、安全

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伸手可及处,无危险物品;走廊、厕所要有扶手,以方便起坐、扶行;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日常生活料理时,切忌催促;不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上肢肌力下降的患者不要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防止烫伤;行走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五、自我护理

1、监测血压:降压目标一般应达到≤140/90 mm Hg,理想应达到≤130/80 mm Hg。

2、监测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利于检测出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夜间及空腹血糖,有利于发现夜间和空腹高血糖或低血糖,方便找出血糖波动的原因。

五、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

--主动运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被动运动(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

--保持良肢位

--床上训练(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步行训练

--日常训练(自我护理)

--语言训练

--起坐训练

--站立训练

--步行训练

具有一定活动基础的患者,应当积极地从事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与完成他所能完成的工作。这样既可增强活动能力,又能维持必要的日常生活,同时会促使患者有更大的决心继续进行训练,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但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制定训练计划,不能蛮干,只有在自己能独立进行时,才可逐渐脱离家属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