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选择结构》教学案例
![《选择结构》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23dc3f52d380eb62946d73.png)
【教学课题】选择结构【适用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所用教材】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VB语言基础和顺序结构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学习选择结构的基础。
【教材分析】选择结构是建立在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又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是教材中的重点之一。
教材着重分析飞船是否升空的程序例题,并没有系统介绍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掌握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会画IF 语句的流程图。
(3)学会用IF 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分析、归纳、实践,掌握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选择结构的格式和功能。
2、选择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IF 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教法】讲解、启发、演示【主要学法】自主探究、模仿、实践、协作【教学用具】微机房多媒体演示系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由“神五”的发射成功引出第一宇宙速度问题,即:当飞船达到什么速度时,才可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2.学生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给出第一宇宙速度为7.91千米/秒。
3.教师给出问题:如何实现输入飞船速度,程序判断飞船能否升空?请分析并给出流程图。
4.和学生一起讨论画出飞船运行状态流程图。
二、合作讨论,学习新知1.教师归纳得出选择结构的概念,即:根据不同条件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2.教师先给出例句,和学生一起分析每行语句的含义,然后归纳出IF 语句的格式: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1. 老师给出“判断飞船能否升空”VB 程序的半成品,让学生完善程序。
2. 教师演示如何在窗体显示飞船升空图片,学生模仿。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基本结构——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基本结构——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2e460aa417866fb84a8e87.png)
程序的基本结构 ---- 选择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选自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上课时,把教材的导入例子作了的简单的处理,以一个有奖竞猜程序作为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
至于多种选择语句,先用有奖竞猜做简单讲解,再用另一道根据学生分数判断该成绩是属于哪一个等级的题目作为实践,从而与学生的学习更有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方法,定义常量与变量的方法,并且体验了可视化编程,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选择结构中的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掌握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节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有奖竞猜程序,让学生明白条件选取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
进而再做类似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程序设计选取的题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强学生利用本学科解决日学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2)程序条件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3)会使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2、教学难点:利用分支结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讲授、观察、展示、分组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价格游戏。
"看商品猜价格"的游戏,下面我们也来模拟玩一下这个游戏。
在这个VB 所编的程序中,能够对所输入的价格进行判断给出结果从而展示游戏者是否猜对价格。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密并优化这个程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程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
新课教学:壱、定义: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二、单分支结构1、编写程序:手机价格竞猜:某商场举行活动,猜对手机价格就会奖励你一部智能手机。
选择结构设计教学设计
![选择结构设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6b03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9.png)
选择结构设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选择结构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选择结构的概念和特点;-选择结构的语法和语义;- if语句和else语句的基本用法;- 嵌套if语句和else if语句的应用;- switch语句的使用。
3.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概念和用法;-提出问题引入选择结构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选择结构的思考。
第二步:讲授选择结构的概念和特点-讲解选择结构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步:讲授选择结构的语法和语义- 介绍if语句和else语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通过示例分析if语句和else语句的执行流程和逻辑。
第四步:讲授嵌套if语句和else if语句的应用- 解释嵌套if语句和else if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嵌套if语句和else if语句的编写方法。
第五步:讲授switch语句的使用- 介绍switch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switch语句在多个选择项中的应用场景。
第六步: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选择结构设计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七步: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选择结构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选择结构。
4.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将重点概念、语法和示例整理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PPT演示:运用多媒体展示选择结构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选择结构的设计方法;-课堂练习:设计适当难度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对选择结构的应用能力。
5.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敏捷、灵活运用选择结构等;-练习题的完成情况:通过检查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选择结构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2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2](https://img.taocdn.com/s3/m/e5b563d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掌握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问题,提高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作用;(2)利用编程实践,让学生掌握if-else条件语句的编写方法;(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及作用2. 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 选择结构的嵌套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5. 选择结构的编程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选择结构的嵌套。
2. 教学难点:(1)选择结构的嵌套;(2)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条件语句;(2)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选择结构的概念。
2. 讲解:(1)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讲解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讲解选择结构的嵌套及应用。
3. 示例:(1)展示选择结构的示例程序,分析其运行过程;(2)让学生尝试修改示例程序,体验选择结构的作用。
4. 练习:(1)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编写程序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5. 拓展:(1)展示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2)让学生尝试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程序,提高编程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2. 熟练掌握if-else条件语句的语法及用法;3. 练习编写具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53d2bf7e21af45b307a8e9.png)
程序选择结构If条件语句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选择结构是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VB编程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三种描述算法的方法;第二章是程序设计教学的起点,本章介绍了VB语言中的基本知识,同时也为后续章节提供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思路。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且对算法和程序的顺序结构有了一定的基础情况下,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有一定恐惧感,总觉得很难,学不会,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自然的引导进入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课题更加自然,说明问题更加清楚,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单分支选择结构和双分支选择结构。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简单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情感态度: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际例子教学,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了解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VB分支语句写出程序代码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了“问答式”、“启发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的呢?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情况还有很多,那么我们用电脑来解决又应该如何实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程序的选择结构if条件语句的相关内容。
(PPT显示课题)答老师的提问并提升学习兴趣新课讲解If条件语句是用来解决有关选择结构的问题。
一、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一)单分支结构流程图格式:(1)If<条件>Then<语句组>End if(2)If<条件>Then<语句组>只对条件满足时的情况进行处理,称为选择结构中的单分支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1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078aae2eefdc8d377ee3230.png)
《选择结构》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熟悉if双分支语句的格式;会使用VB语言中的if双分支语句。
教学难点:能利用if双分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五、教学媒体VB6.0、PPT课件、云课堂六、教学过程1、设计情境,引入新课玩猜价格游戏。
通过程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通过云课堂软件将程序实例发送到学生机,让学生通过游戏增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同学们在选择价格的时候,是根据竞猜程序的提示而改变价格的高低的,这里存在一个价格判断的条件。
教师活动:由竞猜价格实例引出选择结构的一般流程图,讲解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流程图那么在VB中是如何实现简单的选择结构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If…Else…End If分支语句。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任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师: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身<0,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另一种是自身>=0时,绝对值就等于它本身。
师:非常好,所以要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就是要判断它与0的关系,如果它小于0,绝对值就等于它的相反数,否则就等于它本身。
师:如果设这个数为X,它的绝对值为Y,那么就可以得到以下数学模型:请同学们试着写出它的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①输入一个数X(X=val(text1));②判断条件X<0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执行第③步,否则执行第④步;③计算绝对值Y=-X,跳转到第⑤步执行;④计算绝对值Y=X,跳转到第⑤步执行;⑤输出绝对值Y(text2=Y);⑥结束如果我们把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再用流程图给大家展示出来,肯定就更直观、更形象。
师生交流:讨论程序中的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Y As doubleX = Val(text1)If X < 0 ThenY=-XElseY=XEnd IfText2 =YEnd Sub引出知识点:通过实例展示分析,引出在VB中If…Else…End If语句的基本用法。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70fb2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4.png)
1选择结构的概念单分支结构if 语句实践探究1:if 语句应用对学生程序进行评价if-el se语句实践探究2实践探究3 选择结构是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
if语句基本格式:教师带领学生对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程序的编写。
(5分钟)教师进行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拍照功能,对学生编写的程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程序给出相应的评价。
if-else语句基本格式:引导学生利用双分支结构进行程序的改写。
(5分钟)教师进行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观察学生做的情况,对于学生出错多的地方,将案例展示出来,再次进行强调),展示学生编写的程序,特别是一些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
教师抛出问题:为了让自己过一个有计划的周日,将自己先后做什么工作都同时给安排好了,那这个程序又该怎么修改呢?教师进行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认真聆听,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
认真听讲,注意老师强调的点,并记录相关笔记。
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认真观察展示出来的程序,进行相应的评价。
认真聆听,并结合if语句,对比两个格式的异同,进行同步掌握。
学生动手操作修改考试通过程序。
学生对前面编写的程序进行修改,理解语句块有多条语句的时候,需要有相同的缩进。
进行选择概念的讲解。
进行if语句基本格式的讲解。
结合实例的具体运行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if语句。
if-else语句基本格式的介绍,注意强调需要注意的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知道自己是否if-else语句相关知识点给掌握了。
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个语句块有多条语句的时候,需要有相同的缩进。
2选择结构知识竞赛活动利用活动中的程序,分析if-el se语句注意事项教师请两队同学上台进行竞赛,竞赛完以后,利用竞赛的程序,帮助学生分析,我们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使用if-else语句需要注意的事项:1.表达式后要有冒号“:”,冒号的作用是告诉Python接下来要创建一个语句块。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及if语句的使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及if语句的使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4ee849a32d7375a41780eb.png)
《选择结构及if 语句的使用》教学设计
执教者
程序段A
T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回顾游戏过程,思考学案上问题: 1 本款小游戏的结果有几种? 分别是? +5 分
2 出现不同结果的依据是? +5 分
3 完善流程图 +10 分
通过学生对案例流程图的分析,自然引入选择结构的定义: 根据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流程图:
通过幻灯片提出问题, 并在学生自学与对学过程中, 在黑板上画好流程图, 方便学
生填空及以后使用。
通过学生讲述, 复习流程图中
各环节的含义。
引入选择结构
学生回顾预习内容, 并通过与同桌对学, 正确、深入的理解 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并讲述理由
认真听讲,并从游 F
条 T
F
件
T 程序段B
特点:有分支,没有重复
T
选择结构的实现:if 语句的使用。
【设计思路】通过寻找关键词、阅读流
程图,找块结构与行结构的不同来 分解学习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 通过“小试牛刀”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评价, 教师补充等方式,强化重难点知识 的理解与使用。
单分支结构的学习:
阅读 if 语句单分支结构基础知识, 完成以下内容+15 分:
1. 以块结构为例,寻找关键词
的定义, 分析流程图中程序段A 和程序段 B 的执行次数, 总结选择结构的特点。
自然过渡到 if 语句的使用 戏案例分析中与老师一起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6494103d8ce2f01662337.png)
《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学习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VB 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
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一些算法的知识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程序案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课中接触的主要是纯数学问题。
这些案例比较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学习。
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VB 语言的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学会使用VB 语言的条件语句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书写流程图)、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环节,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般过程。
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具体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算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自觉形成将数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
2、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条件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教学法”为主,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条件语句,掌握其用法。
六、教学准备1、将教材42 页程序2-4 输入记事本文件“示例.TXT”中;2、学生计算机均安装网络教室软件。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6ab48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3.png)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条件语句(if-else)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选择结构程序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及作用。
2. 条件语句(if-else)的语法及使用。
3. 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概念、条件语句的语法及使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及应用。
2. 使用编程软件(如Scratch、Python等)进行实践操作,巩固选择结构的使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判断年龄是否符合购票条件)引出选择结构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条件语句的语法及使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案例,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作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编程软件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解决问题,并展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编程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的正确性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请用条件语句编写一个程序,判断一个数的正负并输出相应的信息。
2. 编写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年份,判断是否为闰年。
3. 设计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分数,判断其是否及格并输出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编程软件:Scratch、Python等。
2.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参考。
选择结构 教案
![选择结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f469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5.png)
选择结构教案教案标题:选择结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能够分辨和运用不同的选择结构;3. 学生能够编写包含选择结构的简单程序。
教学重点:1. 了解选择结构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if语句和if-else语句的使用;3. 理解嵌套if语句的概念和用法。
教学准备:1. 讲解板书:选择结构、if语句、if-else语句、嵌套if语句;2.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提问的方式引入选择结构的概念,例如:“你在决定今天晚上吃什么时,是如何做出选择的?”2.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的过程,并解释选择结构在计算机编程中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选择结构(10分钟)1. 展示板书上的选择结构定义:“选择结构是一种根据条件的真假来决定程序执行路径的结构。
”2. 介绍if语句和if-else语句的基本语法和用法,并与实际生活中的选择做类比解释。
3. 解释嵌套if语句的概念和用法,强调嵌套if语句的层级关系。
步骤三:示范和练习(20分钟)1. 在课件或投影仪上展示一个简单的编程例子,例如判断一个数字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并解释其中的选择结构。
2. 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确保他们理解选择结构的应用。
3.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编写包含选择结构的简单程序,例如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闰年。
步骤四:总结(5分钟)1. 回顾选择结构的定义和用途。
2. 强调掌握if语句、if-else语句和嵌套if语句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更多的选择结构。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编写更复杂的包含选择结构的程序,例如根据成绩判断等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选择结构,并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选择结构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的条件语句,如switch语句;2. 鼓励学生在编写程序时灵活运用选择结构,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56b23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6.png)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3. 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2. 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3. 选择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2. 教学难点:选择结构的嵌套,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选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介绍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选择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以及if-els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选择结构解决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包括代码的正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选择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使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提供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配套练习册。
2. 编程环境和相关软件。
3. 网络资源和参考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讲解if-else语句的语法。
2. 第二课时:分析选择结构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课堂练习。
3. 第三课时:讲解选择结构的嵌套,进行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034dffc281e53a5902ff30.png)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3 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基本说明】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教学内容】(1)教材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5)课时数: 1 课时【内容分析】选择结构是 VB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之一,在解决有条件选择问题上,具有自己的优势。
选择结构在数学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设计不同的流程,执行不同的程序。
本节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实现选择结构的基本语句,了解控制选择结构程序执行的判断条件的构成。
本节的活动,在设计上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对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条件变换的形式,实现由简单到多重选择结构程序语句的教学,然后通过多重选择结构程序与专用的多分支选择语句程序的对比分析和运行,让学生体验不同选择语句的适用情况。
在所有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对选择条件的处理贯穿始终,是学习选择结构的重要线索,能否对其充分理解,将直接关系到选择结构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掌握条件逻辑表达式的构成知识2、掌握 IF 语句的格式及其含义3、掌握 select case语句的格式及其含义1、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掌握 if 语句的使用方法技能2、通过对多重控制条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使用 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的嵌套3、通过阅读程序,让学生理解 select case语句的使用过程1、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情感2、能够运用所学的条件逻辑表达式,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分析】在高一数学必修 3 第一章《算法初步》中,已经介绍了算法的选择结构和用if语句来实现简单的单分支与两分支的选择。
因此,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了解和掌握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高二对VB的学习,学生们也掌握了一些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使用选择语句实现各种选择流程的控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a63fa831b765ce0408148c.png)
2) 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
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学生朗读、翻
这是英文中用IF来描
创
述根据条件的不同,会
教师活动:出示两条英文语句,请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支结构的用法与用途
(2)掌握IF语句的格式,理解它的功能与执行流程
(3)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既要自主探究,又要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
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代码。
【教学策略】
(1)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
选择结构
【教学分析】
“选择结构”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 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 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幸福”,输入其他,则表示“不幸福”。
(3)当其感受到幸福就在图像框中出示 一张笑脸的图片,否则就出示一张苦脸 的图片。
编写程序:
提供给学生填写好程序界面的待完善程 序。
通过对几个中文实例展示分析,引出在
vb中If语句的基本用法。
1、单分支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adc9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e.png)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语法;3.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基本语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选择结构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2.课件和教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入:同学们平时使用计算机时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的情况?有什么例子可以分享?2.引入选择结构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条件或情况进行选择。
二、讲解(10分钟)1.讲解条件语句:if语句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法。
2.讲解多分支语句:if-else语句和if-elif-else语句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法。
三、示范(15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if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2.通过实例演示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3.通过实例演示if-elif-else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四、练习(15分钟)1.提供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编写代码实现选择。
2.互相交流,分享解答结果。
五、扩展(10分钟)1.讲解逻辑运算符:与、或、非的使用方法。
2.讲解嵌套选择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场景。
六、设计任务(10分钟)1.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选择,并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反馈。
2.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已学的知识完成任务。
七、总结(5分钟)1.复习选择结构的基本知识点。
2.回顾扩展部分的内容。
3.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八、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设计的任务,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2.布置阅读相关知识和编写代码的作业。
九、拓展阅读(5分钟)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选择结构的相关资料,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示范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选择结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通过扩展和设计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选择结构优秀教案
![选择结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8190d856a561253d36f51.png)
选择结构教学目的:1、掌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及表达式2、掌握选择结构的常用格式及运用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优先级教学重点:选择结构及执行过程教学方式:演示教学及上机练习在解决一个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根据某些条件作出判断,或是有条件地执行某一操作。
计算机程序中的选择结构能让程序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不同的程序段,得到不同的结果。
(以下讲解)一、控制条件(一)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2、关系表达式关系表达式的值只有两个,即真和假。
在VB中真显示为“True”表示,假显示“False”表示。
(课堂练习)阅读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Dim d As BooleanA=3B=2C=1D=a=cPrint dPrint a=b, c+1=b, c=2End Sub(二)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2、逻辑表达式例1 A、B、C为三角形三条边,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A=B) OR (A=C) OR (B=C)例2 X、Y、Z三个数中X为最大者的条件(X>Y) and (X>Z)3、逻辑运算符的优先顺序NOT→AND→OR(三)混合运算的优先级算术运算→ 字符串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例c+a>b+5 Or a<c-5 And c>0当a=1,b=-8,c=3时输出结果是:True二、分支结构(条件语句)程序设计1、简单IF语句IF 条件THEN语句组ENDIF例输入一个数,如果这个数不等于零,那么输出它的倒数,否则不显示。
(学生上机运行后再讲解)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x As SingleDim y As Singlex = InputBox("x=")If x <> 0 Theny = 1 / xPrint "y="; yEnd IfEnd Sub2、IF/Then/Else语句IF 条件THEN语句组1ELSE语句组2ENDIF例输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的三个系数,编程求解。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0963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1.png)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第一章:选择结构概述1.1 选择结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控制结构。
举例说明选择结构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1.2 选择结构的语法介绍条件语句的语法格式,如`if` 和`if-else`。
强调条件语句的使用场景和基本语法规则。
第二章:简单选择结构2.1 简单选择结构的实现利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选择结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简单选择结构的工作原理。
2.2 嵌套选择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嵌套选择结构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嵌套选择结构的编程方法。
第三章:多分支选择结构3.1 多分支选择结构的概念解释多分支选择结构(如`switch` 语句)的定义和作用。
强调多分支选择结构在处理多种可能性时的优势。
3.2 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实现使用编程语言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多分支选择结构的编程方法。
第四章:选择结构的嵌套4.1 选择结构嵌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嵌套的概念。
举例说明选择结构嵌套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场景。
4.2 选择结构嵌套的实现利用编程语言实现选择结构的嵌套。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选择结构嵌套的编程方法。
第五章:选择结构的实践案例5.1 天气查询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天气查询系统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学绩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学绩管理系统案例,包括成绩等级判断等功能。
强调选择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第六章:选择结构的算法分析6.1 算法与选择结构解释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控制。
强调选择结构在算法设计中的作用。
6.2 选择结构的算法设计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选择结构算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选择结构算法的设计方法。
第七章:选择结构的编程练习7.1 编程练习一:制作猜数字游戏设计一个猜数字游戏,让学生练习简单选择结构。
引导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加深对简单选择结构的理解。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46119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7.png)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案一、引入新知,激发兴趣在讲授选择结构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如果明天下雨,你会带伞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选择情境,从而自然过渡到计算机程序中的选择结构。
二、概念讲解,清晰明了教师需要对选择结构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
可以借助流程图的方式,形象地展示条件判断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当满足某个条件时,计算机将执行特定的命令,反之则执行另一命令或不做任何操作。
三、案例分析,深化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黄金法则。
教师应设计几个典型的编程案例,如根据用户输入的成绩判断等级、根据时间显示不同的问候语等。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选择结构的运用。
四、动手实践,巩固知识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反复的实践。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编程练习,如使用if-else语句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并在课堂上进行调试。
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提高,开阔视野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选择结构的应用,教师可以介绍一些高级的选择结构应用,如switch-case语句的使用,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程序中合理运用选择结构。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课后作业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设计一些既能够巩固知识点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如编写一个小型的计算器程序,要求学生使用选择结构来实现功能的切换。
七、课堂小结,反馈总结在课程的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选择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通过以上七个步骤,我们构建了一个系统的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案范本。
这样的教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编程思维,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市赛一等奖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市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31d26255022aaea988f0fa3.png)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学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常用的文件传输方法;(2)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交流、发布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同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代码。
【教学资源】硬件环境:连接到Internet 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都安装了Windows 2000专业版,并安装了V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结构
【教学分析】
“选择结构”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
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支结构的用法与用途
(2)掌握IF 语句的格式,理解它的功能与执行流程
(3)灵活运用IF 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既要自主探究,又要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
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代码。
【教学策略】
(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
(2)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主
题协同操作
练习反完成
VB 程
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If Text1.Text = "y" Then
Picture1.Picture=LoadPicture("d:\happy
.jpg")
end if
End Sub
在对程序正常运行后,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输入的字母不是y,那么如何让计算
机显示哭泣图片呢?
(教师展示两条中文的条件语句,让学
生比较那一种比较简洁:
1、如果天气冷,就呆在家里;如果天气
不冷,就外出游玩。
2、如果天气冷,就呆在家里;否则,就
外出游玩。
有的同学也会
提出写两个单
分支进行判
断。
完成程序编写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
激发学生对单分支结构
的进一步思考,同时引
出双分支结构。
中文例子的给出便于学
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
熟悉的中文语法规则来
理解VB 中双分支结构的
语法规则。
通过让学生共同参与改
写程序,加深学生对双
分支结构的理解。
馈应用拓展
总结回顾(在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引出双分支结
构的流程图。
)
教师讲解双分支结构的语法规则:
2、双分支结构
If… Then
…
Else
…
End If
改进程序,与同学们一起改写刚才给出
的例子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If Text1.Text = "y"Then
Picture1.Picture=LoadPicture("d:\happy.jpg
")
Else
Picture1.Picture = LoadPicture("d:\sad.jpg")
学生分组编程
实践
学生观察、思
考
通过让学生编程设计解
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本
课难点。
两道难易不同的
题目,让不同的学生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有效的
进行分层训练,让不同层
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
过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以及对学生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