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丹下健三2
日本建筑师谱系
/\ 州注理由
a配ZS.
v嘿
,,,•抽 R披| 阳 川, ,t团 耐 loo 机
h 吨 ""』。城 m 剑” t搬 辄必回 "' h 班 加鹏 yo和 s.世 i崎
酣霎/
穴’-鬼文崎-』
电-翩 翩.. ,,_嗣 :IA号口'!)-报
品也
、曲笛 .. a~ 宝 剧
铲恼~唰 a 跚啕巴 耐
筑走入 了否定现代建筑的时代 , 希望 回 到女性化 、 温暖化的建筑空间 , 出现了对现 代建筑理想的社会观 、 技术观的批判。由 于石油危机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促使 建筑项目以 小型为主。
[代表作品]: 反住器( 1972 , 毛纲毅矿)
东京YMCA野边山高原中心( 1976 , 内井昭藏)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 、 北九州市立美术馆( 1974 , 矶
[介绍顺序]:以 建筑作品/建筑事件 的出现 时间 为序,以 建筑师之间的师承/地 域关系 为线建立日本建筑师的基本简介。
一一- 1900-1910-1920一一- 1930一一- 1940一一一
一一- 1950一一- 1960一一- 1970一一- 1980一- 1990一一一
~
仿制U : 臼 跑 回 回
菊竹清训(1928-)
黑川纪章(1934-)
[代表作 品]: 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 、 东京圣玛丽教堂、 静冈新闻东
京支社(丹下健三)
日本生命日比谷大楼( 1963 ,村野藤吾) 大分县立图书馆( 1966 ,矶崎新)
代官山聚合住宅 1 期( 1969 , 祯文彦) 出云大社厅舍( 1963 ,菊竹清训,, )
1920一一- 1930
".‘
3
”"
丹下健三
Page 13
新东京都厅舍
Page 14
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
Page 15
新宿公园age 5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Page 6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Page 7
日本香川县厅舍
Page 8
第二阶段
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 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 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 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 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 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 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丹下健三
小组成员: 郑爱春 田虎平 次仁 刘乐平 潘建华 旦增夏家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日本著名建筑师, 198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80 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 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 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 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 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 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 作了4年。(前川国男1905~1986年Maekawa Kunio日本建筑师。曾 分别在巴黎和东京为勒· 柯布西耶和雷蒙做草图设计师。前川国男的 社区中心理念影响了丹下健三。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 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建筑师丹下健三及其作品分析
丹下:“我感到的所谓建筑必须是能够让人感动的建筑” 这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而且要开始诉诸于人们的心灵
小结:
代代木体育馆的整体钩沉、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特异的外部形状价值装饰性的表现,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展现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 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谢谢大家!
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吊起整个巨大屋 面的主要构件,它决定了结构的尺度,它的安全 也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安全。
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环被从主缆上 伸出的众多钢缆吊离地面,与地面有把主缆的锚锭放在中轴线了,而是顺时针转了 一个角度,且两边吊起的也不是半圆,是各在端部伸出一 个尖角直通主缆的锚锭,形成最终像是两个错开的半圆。 在众多吊索的中央增加了一道圈梁,以制造出现在这样的 屋面曲线
• 第一阶段为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 • 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
合的道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仓敷县厅舍等。
• 始自东京都厅舍的一系列厅 舍,除了采用开放式的平面 外,对于建筑形象的表现, 也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
• 东京都厅舍是用铁来表现日 本弥生文化传统(此时开始 出现了铁的使用
第二体育馆
在主馆的西南面,建筑面积5,591 ㎡,可以容 纳4,000名观众 为篮球或拳击比赛的场地,直径70米。
•。
比赛场地正处于悬索结构下凹曲面下,馆内的 顶棚也是穿孔铝板,其后填玻璃棉,音质效果
令人满意 。
• 支撑结构柱位于一侧的观众席后的 通道处,由于支撑柱的顶部是采光口, 自然光由此口漫射而入,随着馆内的 顶棚自下而上逐渐螺旋般地渐渐地明 亮起来,光线柔和而飘逸,加强了螺 丝旋形悬索构件所构成旋形线条的顶 棚所创造的向上动势,高攀搏击、焕 发活力的气氛。
代代木体育馆
• 新干线正在修建,新的城市供水系统、高速交 通网络等都在加紧建设。 整个东京,生机盎然。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 60 年代建筑技术进步的 象征,柔性设计当时被视为最复杂 的设计,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间, 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了这个用高张力缆索为主 体的悬索屋顶 结构之下, 它脱离了当时勒· 柯布西耶推崇的柱式造型, 被誉为划 时代的作品。 所以它还没落成,人们就纷纷跑来猎奇,就好像今天的 人们参观“鸟巢”“水立方”一样, 、 代代木体育馆一度人满为患。 如同奥运对于日本的意义,这座建筑对于日本的意义,日本人 不言自 明,而作为建筑师,丹下健三在国人中的受欢迎程度更是到达了顶峰, 就像是高迪之 于西班牙、阿尔托之于芬兰一样。丹下健三,让世界看 到了一个新的日本。 • 解说:在日本人群策群力、励精图治之下,丹下设计的两座体育场馆在 短短的 18 个月内得 以顺利完工,30 多天后,人们翘首期盼的东京奥 运会终于到来。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这 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举办, 也是日本战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国际盛 会。新干线、彩电、卫星直播„„这一系列新事物的 问世都与奥运密 不可分, 它们切实的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 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于日本 的印象。
代代木体育馆 立面平面图
外壳分析
•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 及人的头 盖骨等都是一种 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 “薄壳结构”。 这种薄壳 结构的表面虽然薄,但非 常耐压。模仿它们壳 体在 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 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 学特征,早建筑工程中广 泛运用。代代木体育馆像 一只 巨大的海螺,外观曲 线流畅,轻快,形象动人。 •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 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 育馆为螺 旋形,像个大蜗 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 中间的空地 形成中心广场。 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 系起来,贵宾 和管理人员 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 人流和车流也巧妙 地分开 了。
力与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统一_刘玉惠
(作者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75
MAIN CONTENTS 英 文 要 目
06 Kingkey 100 High Tech Create “Peak of Shenzhen” At 10 o’clock of April 23, 2011, in the shouts of joy, Shenzhen Kingkey 100 building located at Caiwuwei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successfully capped. The project refreshs the height record of Shenzhen Shun Hing Square and becomes the new “peak of Shenzhen”. As a “new aristocrat” in the building field, Kingkey 100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or even admiration from people outside the industry since its commencement, news about Kingkey 100 are usually can be seen in newspapers, televisions and on the internet. As a typical “high, huge, complicated” project, Kingkey 100 assembles a mass of new techniques, new materials and new equipments, the general contractor,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Bureau created a model in the industr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世界现代设计史——外国
外国这几的工艺美术运动英国世界博览会:1851年伦敦举行代表建筑:水晶宫(约瑟夫·博克斯顿)新型材料:玻璃、钢铁工艺美术运动风格:(一)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代表作:红屋(与菲利普·韦伯合作设计)采用哥特式建筑细节设计风格:清新自然、简洁、以功能为主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
新艺术运动概念:1.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这与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在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的名字——“新艺术之家”有关,评论家取其中的“新艺术”为名来称呼这个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
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10余年,涉及欧美十余个国家,后来逐步被“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所取代。
它是设计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2.新艺术运动设计范围十分广泛,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绘画,在现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初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3.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等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也是对工业化风格的一种强烈反应,重视传统手工艺,放弃传统装饰风格,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获得装饰动机。
4.新艺术运动在艺术风格上多用曲线和有机形态。
风格及影响:1.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
2.它所采用的方式,比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等,使这场运动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
丹下健三
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 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 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 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 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 91岁。
现代建筑大师之旅 ———丹下健三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小组成员: 陈牧卿 程靖 葛静婷 刘冠彤 苏李明洲
Page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丹下健三 简介
丹下健三(KenzoTange)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出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
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 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出席国际现 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开始在国 际上崭露头角。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Page 2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丹下健三简述
丹下健三是日本现代建筑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确定的把现代建筑的基本因素和部分日本传统建筑结合的方式,影响了整整两代日本建筑家,使日本的建筑真正具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从而能够在国际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丹下健三的思想的行程应从日本二战后对其论述。
二战前丹下健三先在东京大学学习建筑,对建筑有了专业的培训。
1938-1941年再前川国男的建筑所从事建筑设计,在这里他对现代建筑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原因就是前川国男曾跟随柯布西耶学习建筑的,他将柯布西耶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丹下健三的思想中,因此丹下健三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大量融入了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思想。
在二战期间,丹下健三没有多少建筑可以设计,因此他集中精力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他已经把建筑的问题从包豪斯式的简单考虑无力功能的水平上升到心里功能的水平。
世纪上那时对于日本现代建筑本不是新事物。
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现代的”:它们使用表面无修饰的自然状态的材料。
它们强调交接节点,结构和几何关系:甚至桂离宫是完全处理成黑白相间的微妙不对称形式,完整健全的“国际式风格”在日本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之久,所以丹下健三的建筑设计对日本现代建筑的过去和未来的的承接与发展。
随着五十年代经济的好转,日本建筑师就得了仅有美国能相匹敌的大规模建设良机。
大量的建筑在二战中被毁灭。
现在成千上万栋房屋等待着兴建,旧城市等着改造。
根据当时的状况,1941年丹下健三提出了引人注意的“国民住宅”方案。
1942年他设计的大东亚建设纪念碑方案,得到了日本建筑界的好评。
随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日本的现代建筑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战后到70年代的建筑发展可以大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时期,即:一、恢复时期:1945年—1950年二、成长时期:1950年—1960年恢复时期和成长时期,日本受到西方国际主义风格的非常影响,因此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风格形式出现了丹下健三等的追随者。
日本建筑抗震
日本建筑抗震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东京都都厅( Metropolitian Government Building)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在1986年设计的东京都都厅,耗资1569亿日元。
其主要结构形式为:铁骨构造、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结合体;在总层数达到51层之高的前提下,地上48层,地下3层;总高度:243.4m。
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竖立在日本首都东京。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积层橡胶不起作用。
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Dentsu Tower)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局部浮力:京王饭店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
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6到8层建筑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丹下健三
香川县厅舍从1955年开始着手设 计,这座建筑后来被称为让现在 建筑在日本生根的杰作。是丹下 超越日本弥生时代传统,而表现 绳文时代传统所做的努力。用了 水平栏板和跳梁,高层部分最被 称道,模仿了日本寺庙五重塔的 样式。 在这个作品中,丹下把木构建筑 所具有的美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造 形而提高到极限。 但是后来丹下香川县建造了新的 县厅,旧县厅成为东馆。
世界上最美的建筑之一:代代木体育场
因为这座建筑,前所未有 的,奥委会将国际奥委会功劳 奖授予了建筑师。主席布伦戴 奇在颁奖时说“体育激励了建 筑师,一方面总所周知许多世 界纪录在这个比赛馆中产生, 这个作品激发了运动员的力 量。” 同时这个比赛馆深深铭刻 在有幸参加大会的人们的记忆 中,铭刻在前来观战的追求美 的人们的记忆中。”这正是丹 下在这一时期所追求的建筑空 间与建筑功能相融合,从而在 人心中产生出和这建筑相吻合 的象征的理念。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建筑史上的勒柯布西耶
主讲人:陈斌 学号: 512300144202
一张不包含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根本不值得一看,因为它忽 略了长久以来人文精神所登陆的那个国度。 ————奥斯卡王尔德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 2005年3月22日),日本建筑师。 毕业于东京大学。为战后日本经济 腾飞时期活跃起来的代表建筑师, 影响了黑川纪章、槙文彦、矶崎新 等一代日本建筑师。 丹下曾任职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设计了岸纪念体育馆。 1942年,他在大东亚建设纪念 造营计画竞赛中获首奖。 1946年,任东京大学助教授。 同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 筑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其广岛 和平纪念公园方案入选备受瞩目。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都市、 建筑设计研究所”。 1974年起,任东京大学名誉教
部分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
部分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1)雷姆·库哈斯(荷兰)雷姆·库哈斯(荷兰语: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
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1968至1972年间,库哈斯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ASchoolofArchitecture)学习建筑,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
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
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
代表作:法国图书馆(1981年)波尔多住宅(1994年)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等。
此外他的著作《错乱的纽约》,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著《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
(2)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代表作: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丹下健三
顶峰之作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
合体育馆
成就:
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以此作品为界,划为之 前与之 后两个历史时期。有人甚至认为这
幢建筑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准的 标志。
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赞誉。 结构表现主义时期
原始的想像力: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 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 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 材料、功能、结构、比例,(外部、内部空间手法 和功能与结构)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高张力缆索 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 间(直指人心的力量),激发了运动员的力量。
关于URTEC
1961年成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 究所”(URTEC)。 信息化社会对建筑的要求。用丹下健三 的话来说就是“能够交流的主体建筑”和 “能够成长的建筑”。
山梨文化会馆
山梨文化会馆地上有8层,地下2层,面积 18085平方米, 是一幢广播、报纸和印刷业共同使用的综合性建筑。在考虑 各企业独立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彼此方便的联系和将来扩建 的可能。为此,作者采用了四行圆筒形结构作为主要支柱, 楼梯、电梯、卫生间和空调机都布置在圆筒内。柱子之间架 设办公室、播音室和印刷工厂。其中广播位于最上层,下面 是报社和印刷厂,位置布置很合理。在各层之间还留出许多 空间作屋顶花园,为将来扩建做准备。外露的大圆筒和混凝 土的粗糙质感、楼板和圆筒交接处的梁头,愈加强调了这幢 建筑物的结构,暗示着它将来的成长。山梨会馆建成之后就 进行过扩建, 这是一个随时间推移不断成长和变化的立体 交往空间。
“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 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 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 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 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 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 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 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 信条。
建筑大师丹下健三--代代木体育馆分析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是一种类似悬索桥旳系统,它 是吊起整个巨大屋面旳主要构 件,它决定了构造旳尺度,它 旳安全也决定了整个构造旳安 全。
两边各有一种半圆形旳钢筋混凝 土刚性环被从主缆上伸出旳众多 钢缆吊离地面,与地面形成一种 倾角,整个体育馆旳基本形态就 是这么
整个设计线条没有直角 直线,流畅旳线条让人想起 旳是浮世绘中旳海浪神秘。
蜘蛛网
• 采用旳悬索构造起源于蜘蛛网旳灵感:用 数根自然下垂旳钢索牵引主体构造旳各个 部位,从而托起了总面积20230多㎡旳建筑。
区位分析:
在东京奥运会之前,面对人口日益膨胀旳东 京,政府开始大建住宅和商用建筑,在此 基础上,丹下提出了“城市轴”理论,城 市轴理论把老式旳点状市中心变成带状市 中心,在这个轴上集中了高速环状旳交通 系统,而代代木体育馆就定在高速交通网 上。
排气口
排气口
• 游泳池因为没有经费设置空调, 用直径1.5m旳16个喷口,使室 内空气回转流动,风速1m/s,从而 使体感温度下降(该项目取得日 本 建筑学会旳尤其奖).
第二体 育馆
在主馆旳西南面,建 筑面积5,591 ㎡,能 够容纳4,000名观众
为篮球或拳击比赛旳 场地,直径70米。
•。
比赛场地正处于悬索构造 下凹曲面下,馆内旳顶棚 也是穿孔铝板,其后填玻
在承受拉力最大旳 两大斜坡旳交界处, 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 降低;了钢索旳负荷, 降低钢架旳拉力,而 在室内没有一根支撑 物。
• 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60年代当代建 筑技术进步旳象征。柔性设计当初被视为 最复杂旳设计,其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 间,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这个用 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旳悬索屋顶构造之下, 他摆脱了当初勒·柯布西耶推崇旳柱式建筑, 被誉为划时代旳建筑。
1987年 第九届 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日本
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日本191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在爱媛县今治市度过他的童年;193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受到世界级建筑大师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
随后进入其学生前川国男创立的建筑事务所;1942年,进入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6年~1974年,留在东京大学任教,并创立“丹下研究室”,培养了大谷幸夫、浅田孝、冲种郎、稹文彦、神谷宏治、矶崎新、黑川纪章、谷口吉生等日本著名的建筑师;1974年之后,曾在国内外许多大学进行教学活动,在国际交往中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闻。
他也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们有密切的接触,互相探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1959年,荣获法国《今日建筑杂志》第一届国际建筑美术奖;1965年,荣获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功劳奖;1966年,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1966年度金奖;1967年,荣获法国文化选金奖;1968年,荣获丹麦建筑师协会(ADA)国际奖、南斯拉夫星条勋章;丹下健三(KenzoTange)主要著作:《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桂----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年,造型社出版(日文版),1960年,耶鲁大学出版社(英文版);《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人类与建筑》,1970年,彰国社;《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21世纪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丹下健三Studio》,1978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法文版);《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从一支铅笔开始》,198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1985年,新建筑社(英文版);《丹下健三》,2002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与藤森照信合著。
丹下健三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
日本投降后的几年 , 经济逐渐发展 , 建筑的发展也进 统 文化和 现代 文化 的态度是 密 不可分 的 。 入 了一个 新 时期 , 筑设计 出现 了百花 争 鸣 的状 况 。 建 ( ) 都 市轴 ” 论— — 厚 重的表 现 二 “ 理 建 筑 师对 建 筑 的传 统 问题 展 开 了热 烈 的讨 论 , 置 他 在 16 9 0年 的东 京 规 划 中 , 下健 三提 出 了 “ 丹 都
丹 下 健 三 建 " 与 品 析 巩 想 J l t 田, - 一 作 解 r - h 一
薛 菊
( 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 湖北 宜 昌 4 3 0 ) 4 02
摘 要 : 下健 三是世 界知 名的 日本现代 派建筑代 表人 物 , 重对 建筑 形 式的探 索 , 造 了结合 日本 文 化 的现 丹 注 创 代 建筑 , 并通过 自身的成就 和影 响 力 , 日本现代 建 筑风格在 世界 建 筑上有 一席之 地 。通过 解析 其建 筑思 想 使 与作 品 , 了解其创 作 的思 想过程 , 中 国建 筑的发 展有 一 定的指 导 意义。 对
身其 中 , 断地 发表 自己的看法 和观念 。 不
市轴 ” 理论 。他从 都市 的角度 展 开研 究 , 探索 信息 化
丹下 健三认 为 E本传统 文 化存 在 2个 方 面 的源 社会 的城 市 建设 和建 筑设 计 , 于城 市 规 划 和大 型 t 对
泉: 一种是弥生传统 , 另一种是绳文传统。前者是通 建筑设 计 提 出许 多 富 有 创 意 的想 法 。正 如 其 所 著
中所 描述 的那样 , 他认 为 丹 下健 三 建筑 思 想 中“ 头彻 尾 始 终意 识 到 国家 的存 彻
在” 。他 还说 到 :其 建筑 思想 的深 层 , “ 隐藏着 一条 面 向某 种 超越 性 的存 在 的 ‘ 轴 线’ 。我 以为 , 那恰 恰就是 对 民族 国家 的意识 。 ” 现 在 的建 筑界 一般按 建筑 的来 源性 质 划 分丹 下 健 三创 作 的思 想 过 程 , 而笔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 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 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 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 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 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 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 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 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 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 育馆为螺旋形,像个大蜗 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 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 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 系起来,贵宾和管理人员 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 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 了。
立面形式分析:
1.体型组合有两种处理 方式,而代代木体育馆是 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到 一个完整体型中去。这类 建筑的特点是明显的主从 关系和组合关系,造型统 一,简洁,轮廓分明,给 人以明显和强烈的印象。 2.相似体型的重复
固定在两根钢索上的 弯形金属横梁,焊接在房 顶的钢板上,像叶子上的 叶脉,高悬挂在水池的上 方,偌大的房顶,室内却 没有一根柱子支撑。这得 不说是当时建筑界的创举。
侧送风方式:
侧送风方式是体育馆比赛大厅 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气流组织形式, 其中采用喷口侧送方式最为常见。 体育馆比赛大厅无论规模大小,通 常都具有空间大,比赛场地位置低, 观众席逐渐升高的“碗型”特征。 并且风口离空调区域较远。因此采 用侧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 喷口送风射流长,流量大。这种气 流组织方式可使空调区域温度均匀 靠近喷口的后排观众基本处于回流 区,避免了“脑后风”。代代木真 是运用了侧送风。
采用高张力 缆索为主体的悬 索屋顶结构,创 造出带有紧张感、 力动感的大型内 部空间。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探究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探究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具特色。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需要适应时代潮流,积极吸取传统的优点,融汇于自身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性地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
文章主要对此进行阐述,并详细论述其应用,以推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传统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德国的玛雅在其《装饰艺术手册》一书中,论述了对传统文化、历史主义和艺术的喜爱。
该书畅销世界各地,也在表述着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绝对的分离也是不存在的,其中,传统文化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艺术灵感与经验资料,艺术设计也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传承与创造。
于是,可以说,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
深化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有利于给予传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准确的定位与传承发展。
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建筑设计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反映,即必须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示的,传达的也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及审美观念。
而人们的建筑设计又往往是建立于前人的基础之上或者以前的经验基础上,所以,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
另一方面,尽管有些设计师尝试脱离于传统,实现真正的“新设计”,这也是不现实的,纵然再新颖的设计也是吸收传统的经验而进行的创新。
如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津铭在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设计,则正是源于古老的埃及金字塔的灵感创意,成功地与卢浮宫首尾呼应,成为一大文明建筑。
同样是贝先生的建筑设计风格,在苏州的苏州博物馆则大大吸取了老子的《道德经》里的空间观念,融汇了自然与建筑的魅力,充分做到了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实现了“苏而新,中而新”。
这些,都是将传统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得以巧妙传承。
传统文化给予建筑设计以创作的源泉事物总有发展的源头,建筑设计也一样,一般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找到源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丹下健三(たんげけんぞう)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府。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他在74岁时获得了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也是第一位亚洲得奖人。
期间有很多重要的著作:《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桂----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日本列岛的未来》、《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人类与建筑》、《建筑与城市》、《21世纪的日本》、《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丹下健三 Studio》、《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从一支铅笔开始》、《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丹下健三》。
在丹下健三长达40多年的建筑活动中,他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的作品和方案有近200件之多,其中不乏传世之作。
同时他还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获得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或名誉博士学位;并获得日本文化勋章,以及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英国皇家建筑学会(RIBA)和法国建筑科学院的金奖,还有联邦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等许多国家的金奖或大奖。
不仅如此,他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而日本的第二位普立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以及目前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黑川纪章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2005年因心力衰竭在东京家中去世,享年91岁。
日本媒体纷纷表达惋惜之情,慨叹“‘世界的丹下’去世,终结了日本建筑界的一个时代”。
2.丹下键三在四十多年的建筑活动中,始终坚持走现代建筑的道路。
丹下键三获得的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的成就对日本建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后备建筑师的成长。
就像肌崎新在《不懈地描绘国家的肖像——悼念建筑大师丹下键三》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他认为丹下键三建筑思想中“彻头彻尾始终意识到国家的存在”。
他还说到“其建筑思想的深层,隐藏着一条面向某种超越性的存在的‘轴线’。
我认为,那恰恰就是对民族国家的意识”。
根据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建筑思想,从4个方面加以解析。
(一)“功能典型化”——现代和传统调和的时代在二战结束后,丹下键三的创作活动也进入了最活跃的时期。
他认识到日本建筑的重要,认真地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传统建筑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他“借传统之力超越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化,决定论的局限,又借现代建筑技术和思想理论超越了传统建筑观念与形式的局限,创造性地完成了日本建筑语言的现代重建。
”丹下键三设计了许多日本复兴时期的公共建筑。
他在继承日本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探索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相结合的道路,为此,他又提出了“功能典型化”的设计方法,给传统建筑赋予了一种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主义的形式。
在二战前,丹下键三和许多同时时代的其他建筑师一样,深受主流思想——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
日本投降后的几年,经济逐渐发展,建筑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建筑设计出现了百花争鸣的状况。
建筑师对建筑的传统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置身其中,不短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念。
丹下键三人为日本传统文化存在2个方面的源泉:一种是弥生传统,另一种是绳文传统。
前者是通过上流社会继承下来的,表现出一种妥协的态度,它代表的是桂离宫和伊势神宫;后者是通过底层人们所保留下来的,表现在民居中或者地方庆典的形式中。
在20世纪60年代,丹下键三对皇家园林桂离宫做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桂离宫是一种中日合璧的建筑形式,准确的说,借助了中国传统建筑外观的设计语言,但内部功能空间布局则日式的,有人戏称是披着中国外衣的日本躯体。
丹下键三在其出版的《桂——日本建筑中的传统和创造》一书中仔细地分析研究了桂离宫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这座皇家园林所体现的现代建筑风格。
据同济大学建筑系路秉杰教授介绍,他通过桂离宫在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建筑风格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建立了一架沟通的桥梁,应该说,在日本现在建筑师当中,他是第一人。
除了对古典园林研究以外,丹下键三还对其他的日本传统建筑类型进行了研究。
他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建筑作品中,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结合起来,创造适合日本的建筑形式,有人评论这个时期是他把现代建筑风格和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调和的时期。
他对日本传统文化是热爱的,也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受益匪浅。
他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研究不仅体现在理论专著方面,还体现在建筑的古典园林,而设计和建造的现代风格建筑则更多。
他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专注影响了他众多的学生,像肌崎新黑川纪章木真文彦大谷幸夫神谷宏治木岛安史等。
这些建筑师都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方面有研究,开创了各自独具个性的现代建筑风格。
其中最出色的是肌崎新和黑川纪章这两位在世界建筑坛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建筑师,他们深受老师的影响,运用各自不同的建筑语言来表达和体现出相同的,积极的对待日本传统文化的态度。
因此,这些建筑师创造出了有着相同灵魂的不同特征的建筑形式。
应该说,之所以有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日本建筑风格,和这些建筑师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二)“都市轴”理论——厚重的表现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丹下键三提出了“都市轴”理论。
他从都市的角度展开研究,探索信息化社会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对于城市规划和大型建筑设计提出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
正如其所著《城市设计》里说的:“为了城市环境的人性化,城市设计就变得十分需要。
建筑进一步向城市扩张或城市的空间概念进一步丰富,同事创造出新的人类空间秩序就是城市设计”其实,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基础应该来自于1968年由日本内阁总理主持的主题为“二十一世纪的日本”的研究成果——“日本列岛的未来”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由他作为负责人来完成。
丹下键三通过对古典建筑秩序的研究,他先城市中建筑群的位置所体现出来的秩序正是城市需要的,比单栋的建筑更重要。
他提出的“城市的核”表明了城市轴线的意义,也说明了城市规划了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他还具体指出了“城市的核”的内容:广场,有福利设施和文化中心等利于人们活动交流的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流动的场所。
从它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城市的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代主义理论关于城市规划思想和局限和片面被丹下键三给予了补充和修正,并从功能主义转向一种表现建筑和城市内在的,由一定规律联系的结构上。
他借用力学的结构概念来阐述单体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秩序的问题。
(三)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新空间的创造丹下键三认为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它们应该互相作用。
他没有停止过思考新技术条件下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问题。
他认为新技术的进步,让建筑从抗震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创造适合资讯化时代办公和其他使用功能对大空间和灵活空间的需求。
他主张借助和血技术创造出适合人来述说心里需求的心里环境,创造出充满人情味的空间,实现科技和人性的完美结合。
丹下键三曾这样表述过:建筑的形式,空间及外观不仅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筑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也可以理解为,建筑的灵魂不可忽视。
他认为在这一时代建筑师的创造方面体现在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传统的设计语言应该担任重要的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四)新陈代谢派新陈代谢理论是借助于生物学上的概念。
新陈代谢派建筑师认为建筑和城市都是有机体,它们如同生物般有着自己特殊的“代谢”和“循环”。
它们认为一切事物经过内部的斗争必将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情调实物生长、变化与衰亡的规律;体现在建筑和城市方面就是采用新技术来解决问题,就是主张把建筑和城市看成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反对过去那种把建筑和城市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
这种思想似乎和阿尔瓦·阿尔托提出的“生长的住宅”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主张建筑应该给以后的建造留有余地,适应建筑的不断发展。
这种思想也扩展到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
日本的新陈代谢派在丹下健三的影响下,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建立了一个以新陈代谢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建筑创作组织。
他自己也在不断探索该思想在建筑和城市中的实践,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山梨县文化会馆。
3.解析建筑作品(1)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和平纪念设施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和原子弹爆炸纪念馆是丹下健三在二战后的第一件作品。
该作品是日本对被原子弹破坏的广岛市重新规划和建设举行的设计竞赛的获奖方案,从而得以被批准建设,意在建设和平设施来几年原子弹爆炸罹难者,并倡导和平。
在这个作品中,丹下健三运用了“城市的核”和轴线的概念,以及空间构成手法。
纪念公园有很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在主轴线上布置有原子弹爆炸陈列馆(包括两侧的国际会议中心和资料馆东馆)、填轮形原爆遇难者慰灵牌和和平火炬、原子弹爆炸遗迹。
纪念公园地址位于本川、元安川与和平大道共同围合成的三角形绿地上。
纪念公园是在原子弹爆炸中心,以广岛的城市尺度为意识进行规划设计的。
城市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其清晰的轴线和脉络。
纪念公园的入口设置在中轴线南端的和平大道上。
原子弹爆炸陈列馆为二层,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架空,参观者在这里就可以看见慰灵牌和爆炸遗迹。
该建筑简洁明快,体现了现代建筑对丹下健三的影响,但建筑巨大的尺度则明显的表明了他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伊始神宫和其他古典建筑的尺度,它超大的尺度是适合前面宽敞的广场。
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在这里被很好地结合起来。
慰灵牌现在用花岗岩代替了原先的材料,它通过长方形的水池和后面常年不灭的和平火炬相连,共同形成了几年的视觉高潮。
从这座拱形的建筑中间望去,正可以看到原子弹爆炸的中心点——原广岛产业奖励馆遗迹。
丹下健三在纪念公园中体现了“城市的核”——可以容纳5万人的中心广场,这是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
日本的和平组织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呼吁消灭核武器,争取实现永久的世界和平。
但愿日本政府在悼念本国罹难者的同时,不忘对邻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真正的贡献。
这也许才是纪念公园建造的实际意义所在。
在轴线的北端是具有欧洲的巴罗克式风格的圆拱形屋顶建筑,它是以前的广岛产业奖励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