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优秀教案
《图片两组》课文优秀教案
《图片两组》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两组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组图片,发现美的元素。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图片,发现美的奥秘。
(2)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审美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展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两组图片的异同之处。
(2)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题材等方面分析两组图片的美感。
(2)教师点评,总结两组图片的美学特点。
4. 欣赏与实践:(1)让学生自由欣赏其他优秀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幅画作,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两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审美观,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追求美好事物。
五、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拍摄或绘制一幅画作,下节课分享。
3.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美学知识,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创作能力和对美学知识的运用,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观念的形成。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理解图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图片。
3. 准备相关艺术术语卡片,如“色彩”、“构图”、“风格”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风格等方面分析第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术语。
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片的主题和情感。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图片的理由,并从他人的观点中学习到新的看法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第一组图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之美。
5. 拓展:教师展示第二组图片,重复上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讨论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第二组图片进行总结,对比两组图片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2.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观察和分析技巧,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图片两组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图片两组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图片两组教案教学设计1图片两组教案教学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在多媒体教学中,图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语言类、美术类、生物类等课程中,图片的作用更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两组不同类型的图片,提出相应的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组图片:艺术类图片在美术课程中,艺术类图片特别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艺术类图片,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介绍不同艺术门类的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
(1)引入环节:介绍不同艺术门类的概念,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或作品。
(2)展示环节:通过PPT或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艺术门类的图片,包括著名艺术家或作品的图片,或者让学生亲自带来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的图片。
(3)讨论环节:根据展示的图片,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给出一些相关艺术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4)总结环节:总结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水平。
第二组图片:科学类图片在生物、化学、物理等科学课程中,科学类图片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类图片,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实验技能。
本次教学将介绍不同科学领域的图片,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
3. 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介绍不同科学领域的概念,介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或实验。
(2)展示环节:通过PPT或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科学领域的图片,包括著名科学家或实验的图片,或者让学生在实验中拍摄相关图片。
(3)讨论环节:根据展示的图片,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设计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设计《图片两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图片进行个性化解读鉴赏的能力;配写标题和解说词。
2、唤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情感体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推断的思维能力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鉴赏图片并组织语言解读图片。
难点:引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体验。
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
2、图文并茂,视听结合。
3、比较鉴赏,体验感悟。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不会完全陌生,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造成了400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使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满目疮痍;使5500万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使数不清的人类文化遗产顷刻毁于一旦!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无辜的弱势群体又会面临怎样的屠杀和不幸?今天,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研读两组历史图片,来深味这浓黑的非人间的悲凉,来共同祈祷永久的和平!(点击,显示课题)二、一读图片,初步感知。
整体把握六幅图片主要内容。
生1回答略三、再读图片,感悟鉴赏。
1、师生共同鉴赏第一幅图片。
(投影图片并按照教学进程依次投影4道黑体字思考题)(1)、画面最震撼你们的是什么?(投影)生2:一个幼儿。
(师:他的神态是——)正在号哭师:能不能结合背景文字对这幼儿和他的神态作一番描绘?(提示:什么样的幼儿?怎样的号哭?)生3:1岁左右的、孤独无助的、满身血污的幼儿。
声嘶力竭地、充满恐惧地号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投影)生4:被狂轰烂炸后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师:能够看出来的大家都说了,其实,画面上还隐含着更为令人震惊的场景,同学们再研读一下这幅图的背景文字,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画面上还会有什么?(提示:1800人准备撤离,只有300人死里逃生,其余的人呢?)(鞋子已经吸饱了鲜血,地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生5:到处是尸体。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图片中的元素和风格。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组图片的介绍和分析2. 图片中的元素和风格的识别与评价3. 小组合作,探讨两组图片的异同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其中的元素和风格。
2. 批判性思维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图片中的元素和风格。
3.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两组图片的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两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图片,注意其中的元素和风格。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图片中的元素和风格。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两组图片的分析。
5. 总结:对两组图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异同和特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写一篇关于两组图片的短文。
2. 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元素和风格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邀请专业摄影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摄影和创作经验。
3. 举办班级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七、教学资源:1. 两组图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观察和分析指南。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八、教学安全:1. 在户外写生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进入危险地区。
2. 提醒学生注意图片版权,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避免发生意外。
《图片两组》课文教案
《图片两组》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并欣赏两组图片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1.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图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两组图片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欣赏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欣赏两组图片的特点。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图片的审美特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准备两组图片,并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4.2 学生准备学生无需特殊准备,只需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讨论。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2 讲解教师对第一组图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其艺术特点、创作背景等。
5.3 讨论学生就第一组图片的审美特点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4 展示教师展示第二组图片,学生重复上述观察、讲解和讨论过程。
5.5 总结教师对两组图片进行总结,强调其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5.6 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6.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文章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7.2 艺术家讲座邀请艺术家为学生进行讲座,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图片艺术。
7.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图片,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8.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组图片的观察和分析2. 图片主题的讨论和交流3. 学生个人创作:以其中一组图片为灵感,创作一幅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分析图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难点:如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风格各异。
2. 准备白板或大屏幕,用于展示图片和学生的创作。
3. 准备记录工具,用于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组图片的主题、风格、色彩等要素。
3. 交流与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讨论。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组图片为灵感,进行个人创作。
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目的。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从主题、创意、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
7. 作业布置:学生可选一个图片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下一节课分享成果。
8.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内容,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评估他们是否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看其是否能够体现出对图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创新的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或者摄影师来给学生讲解如何欣赏和分析图片。
2. 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馆或者画廊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图片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图片两组》课文教案
《图片两组》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对图片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图片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一组是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是人物图片。
2. 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两组图片,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图片的描述: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的内容,包括图片中的景物、人物、动作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和人物。
2.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和人物。
3. 让学生比较两组图片,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片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看他们能否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 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看他们能否找出两组图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看他们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图片,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
2. 让学生收集其他图片,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参加绘画或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图片的内容和特点。
2. 运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片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图片的美。
七、教学资源:1. 准备两组图片,一组是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是人物图片。
2. 提供图片分析表,帮助学生记录图片的详细信息。
3. 准备相关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和用语言描述图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图片的细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片中有哪些吸引你们的元素?”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张图片,用语言描述图片的内容和特点。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组图片,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图片,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片两组:第一组为自然风光图片,第二组为人物表情图片。
2. 词汇:风景、美丽、快乐、悲伤、愤怒等。
3. 句型: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see in the picture.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图片。
2. 难点:正确运用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高观察能力。
2. 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图片,进行生生、师生互动。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美。
2. 观察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图片,用词汇描述图片内容。
3. 学习词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让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和运用词汇。
4. 句型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句型“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see in the picture.”进行描述。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图片,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图片,并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与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8.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和作业,评价他们运用词汇和句型的准确性。
3. 收集学生对生活中美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摄影讲座,让学生了解摄影技巧,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图片两组》课文教案
《图片两组》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所展示的两组图片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对图片进行有效的描述和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所展示的两组图片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描述和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细节和特点。
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主题和意义。
4.2 展示展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独立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
4.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图片的异同点,发现图片中的联系和区别。
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描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图片,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描述图片内容和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评价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片,如色彩、构图、主题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6.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与课文图片相关的艺术作品。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他们的视觉识别能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发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发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每组图片数量相等,图片内容相关联。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
3. 准备记录纸和笔,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观察图片:学生独立观察两组图片,注意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强调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选择一组图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观察和分析图片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活动:1. 图片找茬:展示两组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 图片故事: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片内容,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
3. 图片展览: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观察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课后记录的观察结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图片,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具有对比性。
2. 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两组图片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细节。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比两组图片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组图片,用文字描述图片内容和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2. 请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观察和分析图片的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有趣的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特点和差异。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讲授法:教师对图片的背景、艺术特点等进行讲解。
4. 实践法: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图片,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4.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图片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图片两组》的教案
《图片两组》的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能够识别两组图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元素。
2. 讨论并找出两组图片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每组包含五张图片。
2. 准备白板或大张纸用于记录学生的回答。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两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每张图片中的元素。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引导学生讨论两组图片的主题或背景是否相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反馈和改进。
章节二:第一组图片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第一组图片,分析并描述图片中的主题和元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并描述第一组图片中的主题和元素。
2. 分析并找出第一组图片中的关联性。
教学准备:1. 准备第一组图片,包含五张图片。
2. 准备白板或大张纸用于记录学生的回答。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第一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每张图片中的主题和元素。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关联性,例如共同的主题、颜色、形状等。
3.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组图片中的情节或场景,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反馈和改进。
章节三:第二组图片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第二组图片,分析并描述图片中的主题和元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并描述第二组图片中的主题和元素。
2. 分析并找出第二组图片中的关联性。
教学准备:1. 准备第二组图片,包含五张图片。
2. 准备白板或大张纸用于记录学生的回答。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第二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每张图片中的主题和元素。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关联性,例如共同的主题、颜色、形状等。
《图片两组》的教案2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中的元素,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具有对比性。
2. 准备whiteboard 和markers,用于展示和记录学生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第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享他们看到的图片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记录下来。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4. 引导思考: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图片。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两组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评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3.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问题,用于后续教学的改进和调整。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图片创作,让他们选择一个主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2. 邀请艺术家或艺术老师来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理念。
3.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类型的图片,包括自然风光、人物、建筑、抽象艺术等。
课文《图片两组》的教案
课文《图片两组》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内容:展示两组图片,每组图片包含五张,分别展示不同的主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张图片,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观察和欣赏图片。
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每张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展示第二组图片,重复上述步骤。
总结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发现两组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第二章:图片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和主题。
2.2 教学内容:每组图片中的主题和信息提取。
分析每张图片中的元素和符号的含义。
2.3 教学步骤: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
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从中提取主题和信息。
分析每张图片中的元素和符号的含义,解释它们如何表达主题。
展示第二组图片,重复上述步骤。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讨论不同观点和解释。
第三章:图片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力来表达图片中的情感和主题。
3.2 教学内容:表达和沟通图片中的情感和主题。
使用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力来描述和解释图片。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情感和主题。
邀请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力来描述和解释每张图片。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受和思考,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不同观点和解释。
第四章:图片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2 教学内容:创作自己的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使用各种材料和技巧来创作图片。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展示不同的创作材料和技巧,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
《图片两组》教案范文
《图片两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图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 提高学生对图片处理软件的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相关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和处理。
二、教学内容:1. 图片的观察与分析2. 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 图片的编辑与处理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问题,并运用相关工具进行编辑和处理。
2. 教学难点:图片的编辑与处理技巧,如色彩调整、滤镜应用、图像合成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图片中的问题。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的编辑和处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处理心得。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质量较高,具有代表性。
2. 安装好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Lightroom等。
3.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以便展示图片和操作过程。
4. 准备相关素材,如字体、图片等,用于图片编辑和处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图片:展示第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色彩、构图等特点。
3.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问题,如曝光不足、色彩失衡、构图不协调等。
4. 处理图片:讲解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图片、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第一组图片进行编辑和处理,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步骤:1. 观察图片:展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色彩、构图等特点。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问题,如曝光过度、色彩失真、构图失衡等。
3. 处理图片:讲解图片处理软件的高级技巧,如曲线调整、层次调整、滤镜应用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第二组图片进行编辑和处理,解决存在的问题。
《图片两组》教案范文
一、教案概述《图片两组》教案范文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词语描述图片内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2.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1. 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图片。
2.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组图片,一组为自然风光,一组为人物描绘。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3. 教室里摆放好投影仪和电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 观察与描述(10分钟)(1)自然风光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光组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描述,与同桌交流。
(2)人物描绘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描绘组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描述,与同桌交流。
3. 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张图片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图片的描绘、图片背后的故事、图片所表达的情感等。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图片、描述图片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如: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多阅读,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等。
四、课后作业1. 观察一组图片,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图片内容。
2.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写一篇简短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描述,评价他们观察图片的细致程度和想象力。
2. 学生运用词语描述图片的能力:通过学生书写的描述和口语表达,评价他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图片两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图片两组的分类和应用。
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图片两组进行创意设计,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图片两组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两组图片,一组为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为人像图片。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讲解:教师介绍图片两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图片进行创意设计。
(4) 展示:学生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2 评价内容(1) 知识掌握:学生对图片两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运用:学生运用图片两组进行创意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3) 情感态度:学生对图片两组的兴趣、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表现。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类型的图片两组,进行欣赏和分析。
4.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图片两组的展览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选用合适的教材,用于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两组素材、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具。
6.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PPT。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两组,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图片两组的特点和作用。
7.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图片两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图片两组的相关知识。
7.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两组素材,进行创意设计,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成果。
《图片两组》的教案
《图片两组》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内容可以是自然风光、人物、动物、建筑等,要求图片质量高,具有观赏性。
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引导学生关注两组图片,观察并描述图片的内容。
二、图片观察(10分钟)1. 展示第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图片的细节。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 展示第二组图片,学生同样进行观察和分享。
三、图片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两组图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图片表达(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一组图片进行表达。
2. 学生可以采用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考察学生通过图片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六、图片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已观察的图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图片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图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七、创意绘画(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尝试将图片中的元素或场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使用水彩、彩铅等材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图片两组》教案1教案教学设计
《图片两组》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图片两组》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图片两组一、教学目的: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
通过图画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把握图画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
本可通过几幅有关战争的图片,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使学生的和平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欣赏图片。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本课的重点在于弄清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搞清楚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到底是什么。
2、学习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怎样去阅读一幅图片,明确他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几位作家的小说和日记,已经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战争的情况。
相信你们已经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社会的摧残有了一个相当清晰的认识。
但是那毕竟是文字的东西,不够直观。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中比较直观的方式--图片的形式来了解一下战争到底给我们带了了什么?战争之后留给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二)课文讲解:A: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第一组图片,在看图片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提示。
在看图片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你们平时的知识积累作为你看这些图片的背景知识。
你们可以通过你们平时在电视、电影和历史课本上学到的有关战争的知识来帮助你阅读这些图片。
相信你们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一定能读懂这些图片。
看完这些图片后请你们回答我的问题。
你能够从第一、二幅图片中看出那些细节?(第一幅图片:图中的失?A《图片两组》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图片两组》详案教学目标:一、鉴赏摄影图片,在鉴赏中正视战争,祈祷和平二、撰写“画外音”课时安排:一课时总体要求:教师所讲要少而精,不要抢在学生前面说,在学生所说的基础上引导补充即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由专题“遭遇战争”导入师:同学们,在前写日子里,我们一直在“遭遇战争”(先停一停,看学生反映,如没有意识到则要对前面的课文有所提示),那些文字中,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了在战争中的人们的苦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两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能够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总结方法阅读图片。
情感与价值:了解战争之残酷和损害之深重,呼吁人性回归,共创和平家园。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能够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
了解战争之残酷和损害之深重,呼吁人性回归,共创和平家园。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下的合作探究与实践体验教学手段:合作探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
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之后,就是以这种姿态走到今天——一只手高举站满和平鸽的橄榄枝,另一只手则高擎着沾满殷红鲜血的利箭。
迄今,战争已吞噬了34.5亿人的生命,在浩浩战争史中,无辜的弱势群体,比如儿童,比如妇女,又将面临怎样的屠杀和不幸。
今天,我们就再次揭开历史的眼睛——历史图片来深味这浓黑的悲凉,来共同祈求和平。
请把课本翻到P60页(板书:图片两组)2.推进新课较之于文字,图片的冲击力更为形象、直观而强烈,因而“一图胜过千言”之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事物在人们记忆中日渐模糊,只有那些凝固了历史的图片,至今仍向人们展示着一个个真实的瞬间。
问:文章题为《图片两组》,这两组图片是怎么分类的?预设:前一组是战争的残酷后一组是战后的胜利喜悦问:用简明的语言描绘一下第二组的这两幅图片预设:第一幅,这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消息后欢呼的场面,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被日本人奴役了14年,终于自由了,这是怎样的激动啊!第二幅,英国妇女都穿上盛装,多么引人注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
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问:为什么战后的人们脸上的笑容是如此灿烂呢?(板书:胜利的喜悦)预设:战争对人们的摧残(伤害)。
提示: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第一组图片。
战争到底给了人们怎样的伤害要求:看除却图二的三张图片,选出你认为最有震撼力的一幅,并结合对应的文字介绍,给图片写一个50-100字的解说词。
(5分钟)读给同桌听,自荐他荐均可。
预设:1、刚被轰炸过的车站,坐在废墟里的小男孩被吓得大声的哭着,他也许受了伤,他也许找不到妈妈了。
我看了很难受,想象当时的情况,我真想把孩子抱在怀里,紧紧的抱着他。
我恨日本法西斯,我恨战争。
师:说的真好,是啊!战争最无辜的是孩子。
2、图片中的爸爸一手拿着枪,他已经戎装待发,马上就要上战场了,这一去可能就是永别啦!我仿佛听到孩子哭着说:“爸爸,别去,好吗?”小小的孩子都已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可见战争对孩子的伤害了。
提示:画面是静止的,可通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合理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通过这张照片,我们看到亲情被战争撕裂成了碎片。
这只是一对父子俩,这只是一瞬,究竟还有多少这种悲情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呢?3、小男孩一个人走在遍布尸体的路上,战争结束了,纳粹倒台了,孩子还活着,阳光洒在孩子的身上,未来的希望还在,我感到高兴,但又憎恨,纳粹杀了那么多人,真是没人性。
孩子冷漠的慢慢的走过,路的两旁摆满了尸体。
(小孩的精神有了很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变得见怪不怪了。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概括读图常识,适当板书。
问:从整体上看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点?预设:都是以儿童为构图中心。
追问:摄影师如此安排有何用意?(小组讨论)预设1:因为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当灾难来临时,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非常微弱,甚至没有自保的能力,于是他们便成了战争首当其冲的牺牲品;预设2:战争首先伤害的是这些弱小者,这便更容易唤起人们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战争所毁灭的就是未来的希望。
从更高层次诠释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之大。
师: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战争让孩子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这位同学对摄影师的用意理解的如此的深刻,现在请你来朗读一下诗歌《失火的乐园》,我相信你一定会读出诗人所想表现的情感来。
(找对摄影师内涵把握最到位的同学来朗读诗歌《失火的乐园》)失火的乐园我丢失了自己的布娃娃我再也找不到她妈妈你可听见这首歌破碎的音符拒绝承载纯真的微笑积木搭建起快乐的家在轰鸣中摧毁小熊小猫嬉戏的童话森林在烈火中焚烧连同我的身体我的信念妈妈我看到你含泪的眼睛一夜间烙刻着苍老的记忆再也不能抚摸你晶莹的泪花再也不能吟唱儿时的歌谣妈妈原谅我地球已变成人间的屠场而我的心呀只愿跟着自由飞翔点评:很有感觉,相信他的朗诵让我以及在座各位都更深切的体会了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痛。
看了那么多图片,那么到底该怎么读图,读图有什么方法呢?大家回顾一下在给这几幅图片写解说词时都注意到了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图片本身:主体、背景和细节(衣着、动作、表情)2、阅读者的感受:联想和想象3、摄影者的意图:思想主题现在我们就利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来看一下剩下的一幅图片。
战争终于结束了,亲人终于回来了。
预设:1、丈夫终于从战场上回来了,他紧紧地拥抱着妻子,我能想象得出那种经历九死一生而活下来的激动,还能看到自己的亲人。
2、战争让本来健全的丈夫少了一条腿,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我能想象丈夫当时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战场的样子,可现在……他的一直腿只能用拐杖代替,战争!我诅咒你。
3、丈夫的那根拐杖是战争罪恶的又一例证,它和人物的那条腿相呼应、相佐证,默默诉说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摧残之烈。
丈夫紧紧的拥着妻子,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经历生死离别的人的无比激动。
提示:图片中的战士是越战后的美军。
这幅图和前面那些主角为孩子的图片相比,作者意图有没有区别?预设:摄影师的意图在展示战争的伤害不仅施加给了被侵略的一方,作为实施者的侵略者同样也是伤痕累累。
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补充材料二:这是一张新闻摄影史上非常著名的照片。
画面上,一群越南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得四处奔跑,中间那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了,她不得不脱光衣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逃命。
她双臂伸开,脸上满是恐怖和痛苦。
他们身后是燃烧的村庄,以及手拿武器的美军士兵。
而那时,那场战争已经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更多人的生活被永远的改变了。
这其中,就有照片上的那个9岁的小女孩,那是1972 年6月8日,她的名字叫潘金淑。
这张照片重又唤醒了美国人的良知,美国国内又掀起一轮新的反战浪潮。
不久,越战结束。
人们都说,是这幅照片使越战得以提前半年结束。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孩子活下来了!长大后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专门为世界上被虐待,被强暴和挨饿的孩子奔走。
1996年11月退伍军人节,潘金淑应邀参加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集会,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她向数千名参加过那一场战争,伤害过她和她的同胞的退伍老兵发表演说。
她说:“正如你们所知,我就是那个在汽油燃烧弹的大火中奔跑逃命的小女孩。
我不想讨论战争,因为我无法改变历史。
我只希望你们牢记战争的悲剧,从而你们能够为制止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争战与杀戮作出努力。
”“如果我可以和那个投下了炸弹的飞行员面对面的对话, 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够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尝试着为未来做一些好的事情,为促进将来的和平。
”“亲爱的朋友门, 我梦想着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生活在真正的和平中-- 没有对抗, 和没有敌意。
为所有国家的所有人民能够和平和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
”故事并没有停止……这时候,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情绪激动地表示无论如何要和潘金淑谈一谈。
这个人叫约翰·普拉默,维吉尼亚州普瑟镇柏萨尼联合卫理公会教堂牧师。
在越战中他是美国空军的直升飞机飞行员。
“那个人是我”,约翰.普拉默说道,他向潘金淑承认,1972 年6月8日下令向她的村庄投掷燃烧弹的人就是他,那一年他24岁。
他痛哭失声,请求潘金淑的原谅。
在那次执行完任务以后,他看到了那幅照片,从此,整整二十四年,约翰.普拉默陷在痛苦和惊恐中不能自拔。
“当我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约翰·普拉默回忆到,“我只能双膝跪倒,说我再也不愿做这样的恶事了”。
这个受害的小女孩让他的心灵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他的良心谴责他的罪恶。
战后他回到祖国,但是罪恶感并没有留在越南。
他有过三次婚姻,两次离婚,严重酗酒,整日沉溺于自责和噩梦之中——几乎整整24年。
1996年,约翰·普拉默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越战中“汽油弹女孩”的报道,得知潘金淑还活着,并且和她的家人一起生活在加拿大。
此外,潘金淑还将会来美国,参加越战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于是约翰·普拉默决定,要和她见一面。
约翰·普拉默坐在人群中,听了潘金淑的演讲,当这个越南女人用英语说:“如果我可以和那个投下了炸弹的飞行员面对面的对话, 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够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为未来做一些好的事情,为促进将来的和平”,约翰·普拉默坐不住了。
潘金淑一讲完,他就冲出人群,向这个他曾经伤害过的异国女人表示忏悔:“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而此时此刻,潘金淑只有抱着这位泣不成声的大男人。
一句一句的安慰:“没关系了,没关系了,我原谅你,我原谅你……”,于是,我们有了一张远远没有上面那张新闻照片著名,然而却美好得多的合影:潘金淑和约翰·普拉默,一个在战争中受到巨大伤害的无辜越南女孩,以及造成她巨大伤害的前美军飞行员,面带微笑,紧紧的靠在一起……总结:这样我们这一课就学习完了,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分析图片,就是通过看细节,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应该了解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对人民精神的摧残,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但如今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安宁,更不太平,一些国家还在不断地发动战争,也有一些国家坚决不对战争罪行反思,日本政府的官员时不时的参拜靖国神社。
战争逼迫的普通民众成了赫赫有名的海盗……我们作为新生的一代,更应该树立和平的观念,自觉地抵制有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为。
教学反思本文摄影照片占据了主要篇幅,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体现了新课程与时俱进的特色。
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摄影师通过画面来表现主题,通过形象来发言,通过镜头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着文本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
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像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
通过图画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把握图画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学习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怎样去阅读一幅图片,明确他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也应该是一种语文能力。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在了解读图片信息的方法上,让学生能自己去解读一张图片,尤其是一张关于历史,关于战争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