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镇旅游研究对比

合集下载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内古镇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古镇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等方面。

其中,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者们通过考古、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价值进行评估。

同时,他们也关注古镇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和措施。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古镇旅游的效益与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镇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满意度与体验。

研究结果表明,古镇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交流。

二、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外的古镇旅游研究也较为活跃,学者们更多关注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评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并探讨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与此同时,古镇的文化保护也备受关注,学者们强调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以文化保护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

在古镇旅游的营销和体验方面,国外学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究。

他们关注旅游者在古镇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满意度,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出旅游者对于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和当地文化的需求和偏好。

三、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古镇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古镇旅游的规模和景区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保护与新建设的矛盾突出。

其次,部分古镇旅游还存在商业化过度、文化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重旅游业的规划与布局,合理划定古镇旅游发展的边界和限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提高古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古镇旅游的品牌建设,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古镇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古镇调研报告

旅游古镇调研报告

旅游古镇调研报告古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选择。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以下是我对所调研的古镇进行的观察和分析的报告。

我调研的古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苏州的周庄古镇,另一个是浙江的乌镇古镇。

这两个古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外游客非常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首先,我注意到古镇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带动了当地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在古镇周边,我看到了很多商店、餐馆和酒店,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饮食和住宿选择。

这些商务设施不仅增加了游客的舒适度,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另外,古镇旅游还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这些产业的兴盛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

其次,我注意到古镇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

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人们对古镇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导致一些古镇的原貌逐渐消失。

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对古建筑进行了改造和翻新,破坏了古镇的原有风貌。

另外,游客的涌入也给古镇带来了环境和管理上的压力。

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涂鸦等,破坏了古镇的环境卫生,也影响了其他游客的体验。

最后,我认为古镇旅游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文化内涵。

古镇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应该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向游客传递古镇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镇的独特魅力。

另外,古镇旅游还可以结合其他形式的旅游,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丰富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总之,古镇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古镇旅游,我们需要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和管理,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国内外历史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外历史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外历史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许艳【摘要】[摘要]活化古村镇遗产资源,提升古村镇文化供给质量,重构和彰显古村镇本土魅力,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

以“ancient villages”“historic villages”“古村”“古镇”等为关键词检索1997-2017年的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发现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古村镇的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旅游影响研究等系列问题上。

研究方法上,为揭示古村镇旅游发展的潜在规律,西方研究注重质性描述和量化测度的并轨进行,多以田野调查法为主,结合数理和计量经济模型;国内研究主要在以理论叙述结合实证分析为主,其中对古村镇居民和旅游者发放调查问卷以建构测度指标体系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实证方法之一。

研究视角上,国外相关研究强调古村镇旅游实践的操作性,注重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多偏重于从应用型学科视角综合审视;国内研究主要是依赖地理学扶持,跨学科交叉视角的综合研究相对薄弱。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历史古村镇;旅游研究;研究进展;比较分析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371)。

我国历史文明亘古久远,在广阔的土地上孕育了多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村落古镇,目前大多数已作为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如宏村之于黟县、周庄之于昆山、同里之于吴江等。

《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3》显示,我国现有建制镇19522个、乡14677,其中百年以上的历史古村镇近220个,分布于我国24个省市,由此可见我国村落古镇数量之庞大。

20世纪80年代,周庄古镇率先启动“旅游兴镇”计划,在其示范作用下,我国古村镇相继开启旅游开发与发展之路[1],古村镇旅游随之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选择。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各地古村镇旅游产品供给同质现象严重,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渐趋雷同,以致出现了“千镇一面”的局面,饱受学界诟病,目的地也因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样需求慢慢走向了衰落。

旅游特色小镇的国外研究综述

旅游特色小镇的国外研究综述

旅游特色小镇的国外研究综述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这种模式。

本文将从国外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步骤阐述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第一步,探讨旅游特色小镇的定义和成因。

旅游特色小镇是指通过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和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独特旅游体验和吸引力的小镇。

旅游特色小镇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旅游景点的单一化和重复化,以及游客需求的变化,导致市场需要更具有特色的旅游体验。

第二步,总结国外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在欧洲,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英国的科茨沃尔德,都是著名的旅游特色小镇。

亚洲地区,日本的京都、韩国的江原道,也在不断的通过整合传统文化和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小镇。

第三步,深入剖析旅游特色小镇的特点和发展动因。

首先,旅游特色小镇在整体规划上注重文化和环境的保护,强化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次,旅游特色小镇以本地优势资源和传统文化为主打,打造独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

第三,旅游特色小镇注重建立游客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交流机制,提高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第四步,探讨旅游特色小镇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特色小镇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其中,旅游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高峰期的承纳能力和游客品质的提升是需要着重考虑和应对的问题。

对此,应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机构共同努力,探索可持续开发模式,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提升,提高游客品质和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其发展趋势和特点受到国外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注重可持续发展,以达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旅游的兴盛不仅推动着各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带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探索。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化旅游是指以游客对于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关注和兴趣为基础,在游览、参观、研究、体验中实现对于文化的认识、领悟与实践的旅游活动。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研究内容的比较。

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研究都关注了文化资产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然而,由于国内外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也存在差异。

国外研究更加关注旅游者的行为和体验,注重从文化视角去理解旅游现象;而国内的研究更注重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研究方法的比较。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上。

国外研究更加注重借助大数据、网络调查和混合研究方法来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研究结果;而国内研究则偏重于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传统研究方法。

另外,国外的研究还更加注重理论探索和创新,而国内的研究则更注重实践应用和政策建议。

再次,研究成果的比较。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成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国外的研究成果更多体现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籍出版等形式上,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国内的研究成果更多体现在行业报告、政策建议和实践案例等形式上,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和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的文化旅游研究都面临着以下挑战和机遇。

首先,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内文化旅游研究应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合作交流,借鉴国外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研究国际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其次,要提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

古镇比较分析

古镇比较分析
•西递: 对中心景区进行严格保护,在外围发展服务设 施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恢复园林景观,防止气候侵蚀; 维护周边生态稳定,预防自然灾害; 两者联合构成泛黄山风景区的另外一大增长点。
开发模式和现状
1. 乌镇:最年轻的古镇,由政府主导的保护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筹, 目前运营进入成熟期,市场认知度高。
营销手段-诸葛八卦村
开通了官方网站,有了网络传播的窗口,但是网络宣传和其他旅游平台的合作不 够导致知名度始终不高。
成立专门的旅游公司进行旅游开发,但游客大多来自周边,影响半径小。
村内的服务以每家每户为单位,基本各自为阵没有统一安排,招商力度小。
总结:
乌镇先天条件良好,加之规划和营销到位,最有市场号召力。 丽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完美,天生丽质,开发全面。 宏村和西递不仅地域上亲近,特色也基本一致,逐步前进。 八卦诸葛村卖点较少、规划不力,缺乏吸引力,但同时存在潜力。
•特色:江南水乡怀抱里的静谧古镇,随性的生活 态度,时光在安逸中慢慢沉淀。
•规划: 按照十字水系划分开的四个区块分别进行有重点 的保护,确定东西栅分别为纯观光区、观光服务 一体区;
最大限度保持原貌, 不仅修缮工程全部采用做旧的 材料,而且水电管线和排污系统均采用隐形设计, 不对原有景观构成伤害;
招商过程中对于项目严格筛选,使得商业有机的 融入美景成为另一道风景;


古 镇
乌 镇宏Leabharlann 诸 葛基村八
本丽
卦 村
情江

西



基本元素对比
乌镇
丽江
宏村
西递 诸葛 八卦 村
民居建筑
砖木结构 的明清古 居 纳西族民 居

国内外休闲旅游小镇案例研究-绿维创景-图文

国内外休闲旅游小镇案例研究-绿维创景-图文

国内外休闲旅游小镇案例研究-绿维创景-图文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一、国内休闲旅游小镇案例研究案例1:江南水乡古镇,乌镇概况: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魅力。

资源特点:小桥、流水、人家,独特优美的水乡风貌、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别具一格的城镇布局。

运营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即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

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实现高品质文化型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

主营业态:酒店、餐饮、商业,将原住居民迁往古镇外围,原有住房用作商业开发。

酒店分由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民宿和标准的四、五星级酒店。

商业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案例2: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古镇,丽江古城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始建于宋末元初。

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兼具山城风貌和水乡韵味。

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资源特色:古街、古桥、木府、福国寺五凤楼、白沙、束河民居建筑群、鲜明的东巴文化、酒吧街。

主营业态:自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集中在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以及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现代旅游发展业态。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核心区鼓励发展传统文化。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经营上,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二是古城风貌打造上,将“死城”变“活城”;三是开发保护上,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业间的协调关系;四是可持续发展上,着眼未来,不求短期效应。

国外小镇调研现状调研报告

国外小镇调研现状调研报告

国外小镇调研现状调研报告国外小镇调研现状调研报告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外小镇。

国外小镇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吸引着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目光。

本次调研将分析国外小镇的现状以及吸引人的原因。

一、国外小镇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国外小镇的发展势头迅猛。

一方面,更多的旅游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小镇,寻找宁静、亲近大自然的休闲方式。

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看中了国外小镇的潜力,投资兴建度假村和豪华居住区。

这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国外小镇的快速发展。

二、国外小镇的吸引力国外小镇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独特的风景:国外小镇拥有独特而美丽的风景,如海滨景观、山区景观、湖泊风光等。

2. 丰富的文化遗产:许多国外小镇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艺术氛围。

3. 安静的环境:相比繁华都市,国外小镇通常拥有安静祥和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

4. 温馨的社区氛围:国外小镇通常人口较少,居民关系较为紧密,社区氛围温馨和谐。

5. 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尽管规模较小,国外小镇通常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服务。

三、国外小镇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外小镇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方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推动了国外小镇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化和人口外流导致国外小镇面临人口减少、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

四、国外小镇的发展策略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外小镇,以下几个策略是值得考虑的:1.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国外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社区项目等方式来推广。

2. 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小镇的地理和人文特点,发展特色的产业如农业、手工艺品制作等,为小镇带来经济收益。

3.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外小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居住和旅游条件。

4. 培养人才:通过开展培训计划和创业支持,吸引年轻人才到国外小镇发展,推动小镇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1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在旅游发展研究领域,研究古镇旅游及其有利发展策略已是一个
引人注目的课题。

据统计,截止2018年,中国有近3000多个古镇,
古镇文化遗迹分布广泛,旅游资源富有特色。

近年来,国内的古镇旅
游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
环境。

2 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针对国内古镇旅游多次开展研究,产
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层面对古镇旅游时面临的
挑战进行了探讨。

有关研究基本可以分类为流行病学研究、政策及管
理研究、自然资源保护研究、投资开发实践研究等类别,以及在农业、社会、旅游体验、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3 研究结论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一是
古镇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关注本地历史、生态和文化文化;
二是加大古镇旅游品牌塑造及社会文化创新,以健康有害文化旅游发展;三是优化政策及扶持政策,提高古镇旅游发展的便利性及效率性。

4 结论
近几十年国内的古镇旅游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有
关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政府部门已强化国家古镇旅游发展政策;社会学者面向古镇旅游有关问题开展大量研究。

未来,应结合实际,
加大对古镇旅游发展推动的力度,切实提升古镇的文化差异性与新颖性,持续促进古镇的学习、活跃与连接,为国家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中西旅游文化审美比较

中西旅游文化审美比较

中西旅游文化审美比较——以威尼斯与丽江古城为例【摘要】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本文通过介绍两处世界遗产——意大利威尼斯与中国丽江古城在历史﹑建筑特色﹑城市布局﹑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对中西旅游文化审美观念进行比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西旅游文化﹑历史﹑建筑﹑城市布局﹑文化﹑宗教﹑对比正文1.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是人类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历经千百年的变革与洗礼,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它的历史沉淀、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宗教文化是体现该区域人类活动的最有力的证据。

于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明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格局与文化积淀。

生活于不同城市的人们,在影响城市发展的同时,渐渐形成了对城市文化的审美观念。

2.威尼斯介绍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期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

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素有“西方苏州”之称的威尼斯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Veneto)。

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烨烨生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

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2.2发展历史这个面积不到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而中外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保护和利用方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利用进行比较分析。

一、保护措施1.1 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留下了自己的居所,这些故居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如卢沟桥故居、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等。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遗迹,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对名人故居进行保护、修缮和维护。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名人故居的管理和保护。

1.2 外国名人故居的保护外国也有很多著名的名人故居,比如美国的林肯故居、英国的莎士比亚故居等。

这些故居同样被认为是文化遗产,受到政府的保护。

不同的是,国外的名人故居保护主要依赖于私人机构和企业的资助,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利用方式2.1 国内名人故居的利用在国内,名人故居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许多故居都开放给游客参观。

这些故居利用的方式一般为“基地+项目”的组合。

例如,卢沟桥故居建有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交流中心等。

鲁迅故居则开设了展览、文化活动和研究等项目。

毛泽东故居则拥有丰富的文物和纪念品,供游客观展和收藏。

2.2 外国名人故居的利用与国内不同,外国名人故居一般都是通过私人机构和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

这些机构会将故居改造成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中心等,用来展示名人的生平和贡献。

此外,故居还会被用来举办展览、文化活动和庆祝仪式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存在的问题3.1 国内名人故居的问题目前,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故居的管理和维护不够规范,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失。

其次,部分故居经营者过于商业化,导致文化价值被冲淡。

最后,游客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不够,存在破坏和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3.2 外国名人故居的问题外国名人故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利用方式方面。

国内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

国内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

国内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旅游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旅游过程中,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知名景区的比较研究,探究不同的景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章:国内知名景区旅游体验研究2.1 景区介绍2.2 旅游体验分析2.2.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分析2.2.2 服务质量分析2.2.3 游客满意度分析2.2.4 竞争优势分析第三章:国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研究3.1 景区介绍3.2 旅游体验分析3.2.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分析3.2.2 服务质量分析3.2.3 游客满意度分析3.2.4 竞争优势分析第四章:国内外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4.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对比分析4.2 服务质量对比分析4.3 游客满意度对比分析4.4 竞争优势对比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 结论5.2 建议第二章:国内知名景区旅游体验研究2.1 景区介绍国内的知名景区有很多,如故宫、长城、黄山等。

这些景区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2 旅游体验分析2.2.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分析以故宫为例,该景区每日游客数量最大可达7万人次,游客来源主要集中于国内,其中以北京市和周边省市居多。

而产生游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2.2.2 服务质量分析故宫作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较高。

景区内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咨询和解答服务,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性。

2.2.3 游客满意度分析对于故宫这样的知名景区,游客满意度很高。

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游客对故宫的规模、建筑和文化价值表示满意,同时对景区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也给出了高度评价。

2.2.4 竞争优势分析故宫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古镇,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追寻历史记忆、体验地域文化的重要选择。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综述,全面梳理古镇旅游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古镇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古镇旅游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古镇旅游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将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包括古镇旅游资源评价、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市场与营销、古镇旅游影响与效应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领域的梳理和评价,可以深入了解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本文还将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古镇旅游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和新趋势。

通过对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探讨,可以为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本文将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贡献与不足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可以为古镇旅游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在中国,古镇旅游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古镇资源的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

国内学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古镇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策略等。

古镇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方面,国内学者运用多种方法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一些研究指出,古镇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是推动古镇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者们也提出了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保持古镇的原真性和历史风貌。

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方面,国内研究强调了古镇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建筑、民俗、手工艺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国内外历史城市遗产旅游研究比较分析

国内外历史城市遗产旅游研究比较分析

国内外历史城市遗产旅游研究比较分析1970、1980年代,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在推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复兴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城市旅游及其研究由此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旅游和城市研究者们的关注[1],城市遗产旅游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2]。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简称“名城”)、日本的古都、英国的历史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遗产城市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市。

历史城市因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优良的旅游传统,与旅游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在文化旅游的浪潮中,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城市深受游客的青睐与推崇,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历史城市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与筛选,共获得有价值的文献124篇,从研究领域内容、研究学科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历史城市遗产旅游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以期为我国历史城市遗产旅游研究提供借鉴和指明方向。

1研究文献总体分析通过对Science Direct外文数据库与中国知网(CNKI)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核心期刊的检索与筛选(国外文献检索词为historic city tourism, old city tourism,heritage tourism;国内部分以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古城旅游为检索词),共获得外文期刊文献45篇,中文期刊文献79篇,检索到的研究文献不完全囊括现已发表的所有文献,但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发展的学术态势。

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国外自1980年代出现相关研究,增长较为均衡,国内相关研究始于1990年代,且在2000年以后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反映出国内研究起步落后于国外,但发展迅速,表明我国历史城市遗产旅游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外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国外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国外特色小镇调研报告小镇作为经济概念,最早源自国外,很多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小镇发展之路。

英、美、日三国启动小城镇建设时的城镇化率均达到70%,而韩国起步时间较晚,城镇化率在40%-50%之间,与我国较为接近。

截至目前,英、美、韩、日等经济发达体均已经完成了对小城镇的开发培育工作,小城镇已成为这些国家经济、人口、产业的主要发展载体。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小城镇聚集了这些发达国家六成以上的人口。

其中,美、德等发达国家六成以上的居民都生活在10万人以下的小城镇。

国外小城镇已成为当地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聚集地。

如美国有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和门罗帕克风险投资基金小镇;德国有高斯海姆机床制造小镇。

作为人口及产业的核心载体,小城镇已成为发达国家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

例如,美国的纳帕谷综合性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仅旅游经济收益就达6亿美元,提供17000多个工作机会,税收达到2.21亿美元;法国格拉斯小镇每年仅香水业就创造6亿欧元财富。

综合分析国外特色小镇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产业分布看,特色小镇可分为产业型,产业+旅游型和文旅型。

欧美发达国家,最令人瞩目的是产业特色小镇。

这些小镇除了当地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悠久的发展历史外,其产业发展与当地历史文化有效结合,主题鲜明。

结合XX区区位条件和园区定位,以下将重点剖析部分欧洲发达国家产业型特色小镇,以期为园区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荷兰埃因霍温(Eindhoven·Netherlands)(1)—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埃因霍温市坐落在荷兰东南部,荷兰第四大工业城,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

面积88.85平方公里,人口22万。

1891年,埃因霍温还是个小镇,飞利浦创始人决定在此建立工厂,生产灯泡,埃因霍温则为这家企业提供了土地和大量劳动力。

随着飞利浦壮大,创始人考虑建造一座城市,而不只是一个工厂。

飞利浦建造了大量住宅、公园、商业和娱乐设施,埃因霍温慢慢变成一座拥有现代工业的城市。

国内外旅游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特色小镇研究综述旅游特色小镇是一种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融合文化、历史、艺术、科技等多种元素的小镇。

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以下是对国内外旅游特色小镇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旅游特色小镇研究在国外,旅游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实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这些小镇通常被视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

●旅游特色小镇的分类和特点旅游特色小镇可以根据其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文化旅游小镇、历史旅游小镇、自然风光小镇等。

这些小镇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人文景观,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的小镇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而另一些国家的小镇则通过与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和管理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和管理对于其成功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国家的小镇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和管理计划,确保了其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文化和环境相协调。

二、国内旅游特色小镇研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也开始关注旅游特色小镇的研究和应用。

这些小镇通常以文化和历史为特色,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旅游特色小镇的分类和特点国内的旅游特色小镇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文化旅游小镇、历史旅游小镇、民族风情小镇等。

这些小镇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国内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也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的小镇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而另一些地区的小镇则通过与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地区的小镇还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游客。

●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和管理国内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和管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中外建筑对比设计研究报告## 1. 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折射,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呈现出多样性。

中外建筑在设计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研究旨在对比中外建筑的设计特点,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2. 东方与西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注重内外环境的协调和谐,追求封闭性和隐私性。

典型的东方建筑有中国的寺庙和宫殿,日本的寺庙和茶室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重重层层的结构,突出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及独特的屋顶造型和彩绘装饰。

东方建筑重视景观的呈现,通过小巧的庭院和园林来打造宁静和谐的氛围。

西方建筑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加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和利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以柱廊和穹顶为主要特征,并追求秩序和对称性。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以教堂和城堡为主,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特点。

现代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结构的创新和材料的运用,以造型简洁和功能高效为设计理念。

## 3. 中外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中外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作用。

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传统建筑风格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例如,中国的古镇和古城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而在西方,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功能开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改变了城市风貌,以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为代表的建筑群体带来了全新的城市形象。

例如,纽约的摩天大楼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 4. 中外建筑的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外建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

中外建筑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成为推动建筑设计创新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借鉴和吸收对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中外建筑在风格上逐渐融合,展现出新的面貌。

世博会等国际性活动为中外建筑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展示的各国展馆将中外建筑设计风格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建筑景观。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比较研究近年来,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城镇建设的热门话题。

在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而在国外,特色小镇也有着长足的发展,成为了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现状和发展比较。

一、国内特色小镇的现状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始于2014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特色。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设了超过4000个特色小镇,其中有1400多个已经入选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和普遍性。

各地方政府依据本土资源条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小镇。

这些特色小镇涵盖了从自然风景到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通过整合本地资源,实现了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特色小镇的建设还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产业升级。

然而,国内特色小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因为缺乏规划和管理,一些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变成了简单的重金属,忽视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小镇的多元化,许多特色小镇过分追求热闹和商业化,没有真正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二、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比国内要早得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民间经济发展形式。

在美国,著名的“绿色城镇”、“时光小镇”等项目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

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特点是多元化和差异化。

各地根据本土历史和文化,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小镇形象和文化内涵。

这些特色小镇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还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国内外特色小镇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建设都依据本地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小镇形象。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侧重于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比较快。

而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更侧重于保护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张冬婷,邱扶东(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加,古镇旅游日趋兴旺。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引证、比较、分析、评价了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结果,希望能够为古镇旅游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古镇旅游;旅游产品;旅游开发;商业化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

随着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古镇的巨大魅力逐渐被人们了解。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愈发渴望“感受自然,回归传统”,古镇则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

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古镇旅游实践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开始介入古镇旅游的研究领域,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我国古镇旅游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1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国外古镇旅游发展历史较长,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的领域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1古镇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对古镇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研究。

玛丽亚(María)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及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模型,研究古村镇旅游者的特征,并计算出古镇旅游市场在西班牙某地区旅游市场中所占比例。

威肯斯(Eugenia)对希腊北部哈尔基迪基(Chalkidiki)一个海滨古镇旅游地的86名英国度假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定性分析,指出不同旅游者在同一目的地的体验方式存在差异。

安东尼等(Antonia,eal.)基于获益分析方法,对科罗拉多州西南卡米尼奥斯(Caminos)风景名胜道沿线居民的调查显示,相比其他居民,西班牙裔居民显然更看重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裨益,并对加强管理以保持独特的文化氛围显示出更大的关注。

威廉姆斯等(Williams et al.)揭示了新西兰10个村镇居民对旅游发展社区影响的感知的区别,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4类人群,并指出在调查居民感知的过程中应注重被调查者的个人价值观,而非人口学特征。

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小镇建设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古镇和国外文化小镇为例

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小镇建设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古镇和国外文化小镇为例
化 的重 要方式 之一。但是 , 工 业 化 的 进 程 让 我 们 更 加
( 一) 古代 文 化 底 蕴
古镇 文化产业的形成的基石是一个 “ 古” 字, 因此 ,
的重要载体 形式 , 同时 也是统筹城 乡过程 中加速城镇 古镇 建 设 的基 础 是 古 代 文 化 。

是物质 层面 的古代建筑 , 表达 着古 代文化 的发
心 打造 小镇 、 文化 产业推 动城 镇化 的 最终 落脚 点是人 、 城 镇 化过 程 中形成 的产 业链是 小镇发展 的关键 、 产业 发 展在 城 镇化 过 程 中处 于主 导地 位 等 。启 示如城 镇 化过 程 中产业发 展是 基 础 、 需要 形成 产 业链 促进 集 群发 展 、 文化 旅 游 产业 是 落后地 区城镇 化跨 越 式发 展 的 最佳 途径 、 城镇 化过 程 中政 府 以 引导 为主 、 文化 小镇 建设 可 以 避 免城镇 化 变为房 地 产化 问题 等 。
习惯 技 术加规模 的快餐 发展模式 , 这种 发展理念 也逐 展程度和 表现 方式 , 例 如建于 1 0 8 6年 的周 庄 , 位于 上 步 融入到我国 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 中。文化不再是人 海 、 苏州 、 杭 州之 间 , 该 镇 四面环 水 , 咫尺 往 来 皆须 舟 的精神 财富 , 而 是寻找 载体 的工 具甚至 是集聚资 源的
工程师詹天佑 的桑梓 、 著名学 者金庸 的祖籍地 , 自宋至
清, 出进 土 5 5 2 人, 历朝仕 宦 2 6 6 5人 , 著作 3 1 O 0 多部 ,
文化特征 , 让人体会古风古 韵 , 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古代 其 中 1 7 2 部入选 《 四库全书 》 , 历代 名人遗 迹和 明清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古镇旅游研究对比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

随着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古镇的巨大魅力逐渐被人们了解。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愈发渴望“感受自然,回归传统”,古镇则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

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外古镇旅游发展历史较长,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的领域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 古镇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对古镇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研究。

玛丽亚(María)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及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模型,研究古村镇旅游者的特征,并计算出古镇旅游市场在西班牙某地区旅游市场中所占比例。

威肯斯(Eugenia)对希腊北部哈尔基迪基(Chalkidiki)一个海滨古镇旅游地的86名英国度假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定性分析,指出不同旅游者在同一目的地的体验方式存在差异。

安东尼等(Antonia,eal.)基于获益分析方法,对科罗拉多州西南卡米尼奥斯(Caminos)风景名胜道沿线居民的调查显示,相比其他居民,西班牙裔居民显然更看重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裨益,并对加强管理以保持独特的文化氛围显示出更大的关注。

威廉姆斯等(Williamset al.)揭示了新西兰10个村镇居民对旅游发展社区影响的感知的区别,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4类人群,并指出在调查居民感知的过程中应注重被调查者的个人价值观,而非人口学特征。

2. 古镇旅游地的演化和转型阿格沃尔(Agarwal)在探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重构理论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以英国3个小中、大型海滨传统集镇(Minehead、WeymouthScarborough)为例,指出旅游地的衰落不一定与生命周期或某一特殊的资本阶段有关,而应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旅游地的再次复兴必须着重发掘该地的独特内涵。

3.旅游与古镇文化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劳里(Laurie)研究了因旅游而产生的文化商业化现象对玛雅古村落文化传统形式的影响。

罗德里戈(Rodrigo)研究了巴西村镇波尔图(Porto)和塞古罗(Seguro)风情游的案例,当地居民力图通过销售旅游纪念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复兴”工程,将传统文化以商业化的形式加以展示。

科恩(Cohen)对墨西哥瓦哈卡(Oaxaca)的4个萨巴特克语村镇的旅游研究显示,本土化管理模式通常为当地一些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然而,一部分人的经济获益却有可能加剧整个社区经济的不平衡。

帕姆代尔等(Pam Dyer,et al.)、华尔普等(Walpole,et al.)也都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旅游发展所引起的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转变。

4.古镇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多根等(Dogan,et al.)对弗吉尼亚州某游憩区周围5个传统古镇居民的调查表明,居民对旅游的关注程度、生态价值观、资源利用率、所感知到的旅游发展带来的损益度等因素,影响着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

霍恩等(Horn,et al.)通过对新西兰罗托鲁和凯库拉(Rotorua&Kaikoura)的分析,认为研究社区历史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区如何适应并参与管理旅游。

从旅游人类学角度出发,海蒂达尔(Dahles)指出在面对旅游业发展所提供的机会时,旅游地社区各参与主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阿尔布(Erb)对印尼弗洛斯(Flores)岛古村镇芒加莱(Manggarai)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居民有着几百年与外国人交往的经验,并为游客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文化空间,表明目的地社区主动地采取一定策略,不仅能够应对变化和革新,同时亦可延续和发展其传统文化,而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旅游带来的影响。

布伦特等(Brunt,et al.)、塞瓦特托森等(Cevat Tosun,et al.)的研究都强调了居民参与、主客交往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5.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伯恩斯等(Burns,et al.)对西班牙内陆传统古镇古莱亚(Culellar)的调查表明,政府对新兴旅游地、旅游活动开发的引导,有利于传统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福克纳等(Faulkner,et al.)在前人旅游灾害管理规划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澳大利亚洪水日”(Australia Day Flood)灾难给著名的旅游古镇凯瑟琳(Katherine)造成的巨大损失,提出了更为详细的预防旅游灾害的管理规划框架,防止意外天灾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打击。

摩亚(Moya)以法国传统农业小镇喀麦纳(Commana)的旅游发展为例,指出只有充分考虑旅游地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经济的运作。

此外,研究与实践表明,大部分旅游地都具有一定的增长极限和生命周期,达到成熟期的旅游城镇除了要注重产品的推陈出新、加强营销、保护环境外,还要实行旅游地增长管理策略,即以“政府有意识的计划”,“在地方权限内影响速度、总量、类型、地点和未来的发展质量”,在管理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市场导向、地方规范和法律程序手段,达到旅游目的地增长的有效管理,以实现长盛不衰的可持续发展。

自周庄旅游带动我国的古镇旅游热潮,整个国内古镇旅游业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与国外一些发展成熟的传统旅游古镇相比,大部分国内古镇旅游地尚处于开拓探索阶段。

此外,我国的古镇旅游的资源条件、客源市场以及整体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大环境都具有自身特点,因此,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与国外不尽相同。

1.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也使许多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旅游容量饱和熊侠仙等通过对同里、周庄和甪直的实地考察以及客流数据的对比分析,指出这3个古镇的节假日客流过分集中,年增长率突破30%,超过了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造成“旅游公害”———景区拥挤混乱,建筑、环境遭到破坏。

阮仪三指出,古镇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游客流量的猛增和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原住人口逐步外迁,部分传统民居变成旅游商业用房,使原有的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

1.2古镇旅游产品自身的缺陷第一,主题重复,产品单一。

田喜洲通过调查指出,不论是江浙沪地区古镇主打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西南地区凸显民族风情的古镇旅游,都存在主题雷同的问题。

李苏宁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将其表达为“发展模式克隆”,他特别指出,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和生活西塘等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旅游项目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各自的旅游主题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经营上的差异化,缺乏亮点与特色。

第二,配套设施不完善。

秦容指出,古镇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工程不健全,生活废水废渣污染严重,有的景区甚至没有干净的厕所;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旅游餐饮、住宿档次低、条件差,景区内缺乏完善的导游服务系统。

1.3商业化的影响以彭小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古镇旅游开发是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众多游客、商人的进驻是对古镇的一种侵蚀,“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不仅改变了古镇的外在面貌,也使其内在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古镇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对民族文化的浅薄利用。

卢松等则肯定了对古镇进行的旅游开发,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村镇的一种有效转型方式,不但可以为当地人提供生机,还能复兴地方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李倩、吴小根、汤澍为代表的学者强调应区分“商业化”和“过度商业化”,认为适度的商业化是古镇社会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移的过程,“过度商业化”则会对古镇产生不良影响,积极的做法是要探寻商业化与保持传统文化的平衡点,树立具有本土特色的高品位商业文化,通过振兴“老字号”、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方式,在商业活动中融入古镇特有的文化氛围。

2.对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2.1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很多古镇都有着大量历史古建和深厚文化底蕴,因此,发展古镇旅游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以陈志刚为代表的学者坚持“保护”的绝对重要地位,认为保存古镇的原貌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而旅游发展只是为保护古镇服务的。

但大多数学者主张保护与开发并举,以适度的旅游开发带动对古镇的积极保护,并提出了在开发中做好保护工作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如刘德谦提出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认为旅游利用是保护古镇的一种最佳方式,保护古镇必须保护它的原生性、完整性、真实性、多样性及其整体空间布局。

此外,熊侠仙等、江五七等都通过对某一古镇旅游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保护原则和对策建议。

2.2“空心化”与反“空心化”之争以阮仪三等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空心化”是保护古镇建筑和传统风貌的有效手段,即把古镇区原住居民迁至周围新区,再对建筑、街区进行修缮,派专业工作人员进驻。

以李苏宁为代表的学者并不认同“空心化”。

他以乌镇为例,指出“空心化”开发看似保存了古镇,但却丧失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悠然神韵。

他主张居民留在古镇区,反对外来旅游经营者的进驻。

江五七等则提出了“部分空心化”的观点:将一些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古民居住户迁出,其他住户则继续留住,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严禁他们私自翻修古民居。

这样既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又保护了古镇的生命力,防止使古镇成为没有“人气”的静态景观。

2.3古镇旅游开发原则资源条件、客源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古镇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凸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

古镇旅游的持续发展,应建立在保护、挖掘和展示其独特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

阮仪三等全面总结了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植根于“水”环境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征,交融的文化,繁荣的市井经济,“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

陈汉波着重分析了江南古镇的内水文化特征及其成因:深厚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背景条件,温润的气候、发达的内水空间影响到人的精神世界,发达的商业经济构成坚实的物质基础。

类似的研究还有陆建伟、孙洪刚等,前者从生态背景、物质基础和文化内涵三方面论述了江南六大传统古镇的文化成因;后者从特色建筑、民俗艺术元素入手,分析了江南古镇独有的文化意境。

具体到开发实践,李健等以四川罗城古镇为例,分析了当地建筑、艺术、民俗和遗存的特色,并对其旅游形象和市场定位进行了探讨。

陈勤建以朱家角民俗文化旅游为例,提出文化旅游开发必须拒绝伪民俗、开掘真民俗。

崔进分析了石牌古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从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历史和现实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石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第二,注重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王雪梅以四川为例,指出古镇应基于资源、区位条件,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如观光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