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废都分析
——《废都》颓废意识分析
结构
语言 废 都废谁?
性描写
结构:结构松散,情节杂乱
没有结构
没有结构也是一种结构,它让 人在没有头绪的地方勉强理出 一点头绪。就整体,它没有头 绪,但到了每一个小小的细节 中,你都能找到头绪。
“废都”的结构,也是《废都》最完美的结 构
语言:有失规范,读着别扭。
性描写
庄之蝶不断变换和扩大性对象,到后来几乎陷 在肉欲和感官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他沉溺女色,一 是为了逃避现实,二是为了拯救灵魂,三是为了安 全感,四是觉得轻松。 庄之蝶的“颓废”,是在社会的围困中偷偷 摸摸的“颓废”,这不仅是说外在行为上的“偷” 情,而更是说他精神上的痛苦处于黑暗的、不见 人的状态中。在物欲的压力下,灵与肉的极度分 裂,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衰竭,人性的彻底失落。 在物欲的压力下,灵与肉的极度分裂,生命力和 创造力的衰竭,人性的彻底失落。
废都——西京城
封建传统文化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在传统与现实的夹缝中惶 惑莫名,无所适从;或由禁欲而纵欲,狂躁不安, 自寻毁灭;或投机钻营,聚敛财富,重温财主缙绅 的旧梦;或一腔旧式文人、破落贵族的傲气,作困 兽之斗。书中所谓四大文化名人者,以及书商、农 民企业家、编辑、研究员们,大多如此。他们所表 现的这种种意识、心态,反映着转型社会典型的精 神特征。
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 二类人作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 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 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 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 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 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 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 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 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我欣赏‘废都’二字,一个‘废’ 我欣赏‘废都’二字,一个‘ 有多少世事沧桑! 字,有多少世事沧桑!……这里的人自 这里的人自 然有过去的辉煌和辉煌带来的文化重负, 然有过去的辉煌和辉煌带来的文化重负, 自然有如今‘ 字下的失落、尴尬、 自然有如今‘废’字下的失落、尴尬、 不服气又无奈的可怜。 不服气又无奈的可怜。这样的废都可以 窒息生命, 窒息生命,又可以在血污中闯出一条路 我是带着深深的痛苦来写的……我 来。我是带着深深的痛苦来写的 我 写作常常对人生、社会有一种感悟, 写作常常对人生、社会有一种感悟,却 没有明确的、清晰的判断和分析, 没有明确的、清晰的判断和分析,就模 《废都》呈现的是各式各 糊地顺着体悟走,写成什么是什么, 糊地顺着体悟走,写成什么是什么,不 样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 求其概念之圆满,只满足状况之鲜活。 求其概念之圆满,只满足状况之鲜活。” 同时也呈现了一种人的不 健康的颓废心理现象,这 种现象被概括为“废都意 废都意 识”。
我读《废都》之《废都》
我读《废都》之《废都》今天读了贾平凹的短篇集《废都》之《废都》篇:少⼥匡⼦与爷爷邱⽼康相依为命,在古城卖⽔为⽣,⼩城古⽼、破败。
其实匡⼦的⽗亲是⼀名教授,因研究古都的⽅⾔并以此著书⽽⼀夜成名,⽽后由原本助教升为教授。
名⾄财归,却与妻⼦提出离婚,邱⽼康以断绝⽗⼦关系祈求⼉⼦放下离异的念头,但是⽆济于事。
教授遂抛下了匡⼦母⼥……古都来了个新任市长,竟然是匡⼦⽗亲的同学,说要振兴古都。
邱⽼康想连同街坊⼀块联名阻⽌旧城改造,可当邱⽼康拿纸让签字的时候,街坊们却各有考虑都婉⾔推脱了。
邱⽼康托匡⼦的男朋友程顺,写上告材料阻⽌。
邱⽼康认为某朝在此建都,连传了三代江⼭。
天下还有这么⽼的城墙吗?砖是秦代的,西街是龙⾏⽳,甜⽔井是龙珠。
要振兴古城,就应该复原古城墙,修复镇河楼,把慈禧辇⽌的焖鸡店重建,⽽不应该是将弯弯曲曲的古街变成畅通笔直的马路,不应该将古城改的⾯⽬全⾮。
程顺去城⾥送材料,却因⼀⼼执迷于找专家鉴定⾃认为发现的古化⽯⼀去不归,把邱⽼康之托完全抛到脑后。
邱⽼康⼀病不起,匡⼦找来养细狗撵野兔的九强与邱⽼康争论:什么古都?纯粹是废都!九强虽顽劣,但他的相陪却使爷爷的病情逐渐好转。
⼀次爷爷让孙⼥匡⼦上⼭添神油灯,并请九强与匡⼦为伴。
不料,在⽉⾊下九强情不⾃禁强⾏于匡⼦⾷了禁果,匡⼦恼恨万分……九强“畏罪”跑了……⼀个黄花⼤闺⼥怀孕了。
从此匡⼦的脾⽓就很暴躁了,对爷爷没有好脾⽓和好脸⾊,爷爷以为是⾃⼰⽼了,孙⼥匡⼦嫌弃⾃⼰了。
九强没有来了,匡⼦没有以前的爱爷爷了,爷爷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了。
匡⼦想尽⽅法堕胎,可终未遂愿,匡⼦决定去找九强,已是九强的⼈了,内⼼⾥接受了九强,想嫁给九强。
不料在费尽周折找到九强的那⼀刻,九强的怀⾥却搂着别的⼥⼈…… 匡⼦蒙了,⼼在这⼀刻冷了。
匡⼦,何去何从…………匡⼦⽴于⼭头,质疑着⽣命的戏剧性……匡⼦⽣命中的这两个男⼈程顺和九强是两个性情完全不同的⼈,程顺做事⼩⼼翼翼,思想保守,⼀⼼想着有朝⼀⽇能成名。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
贾平凹成名之作,《废都》好在哪里《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其中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却在国外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后于2009年解禁出版。
1、颓废的意境:“废都”之解在《废都》中西京不同于现今意义上的都市,它同外界是格格不入的,是“游离于政治意识形态权威之外的一群闲散文人组成的特定的文化世界。
”在小说中,这样的世界犹如一幅停滞的画卷,所有的物事、人事、习气皆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破败:作品中的废都如同一座大博物馆,各种神仙道术、佛玄秘闻、膏丹丸散在西京城大行其道,致使浸渍在其中几千年的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生出困顿、迷惑之感。
于是废都里的文化人皆是有其名而不谋其职:例如主人公庄之蝶名为作家,却不曾有一部像样的作品,而是写有偿的报告文学,写假情书,写假论文,写挽联,替法院某人之子代写文章之类......在这其中他迷失了自己,无所适从,便在纵欲中寻求拯救,而这恰恰是一滩软泥,越陷越深。
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交替局面,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对利益的追逐显得大胆又直接。
我们所习惯了的曾经被我们看作是决定着人的价值的社会伦理道德失去了意义,人们更多地关心生命本身的存在状况。
废都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生存的,但现实扭曲了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一种无法挽回的宿命中彷徨、惶惑。
2、灵肉的渐离:废都之人文思考性的描写在《废都》中所占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它始终摆脱不了滥情淫荡之嫌。
但是贾平凹曾说过“《废都》通过了性,讲的是一个与性毫不相干的故事。
”可见作者试图通过性这个焦点表现个人在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受到的压抑和所遭遇的荒诞,从而揭示城市文明的缺陷及其孕育着的城市文明的危机。
性作为小说的内容旨在体现它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是现实社会众多矛盾的聚合点和交叉点,它具有社会性,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庄之蝶是自恋、堕落、腐化的“反英雄”形象的代表,寓言着中国的现代化将带来“`真正的中国'的丧失”。
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的论文
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的论文浅论“寻根”文学贾平凹的《废都》在这一场文学浪潮中,有一些作家,是以文学创作的鲜明的“寻根”特征,被研究者纳入到“寻根”文学的思潮中的,他们起初并没有参与这场文学思潮的策划、运作,但其创作却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呼应了它。
贾平凹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作家。
对他与“寻根”文学的历史关系与其在文学界相互影响的梳理。
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贾平凹作为当代文坛上一个贯穿性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一、贾平凹早期作品中的寻根文学思潮改革潮流,然而改革艰难。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寻根文学”作品,谓之文化寻根。
力求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传统文化形态表达一种理性的批判。
具体一点说,就是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审视脚下的国土,着眼民族的今天,回顾民族的昨天、前天,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觉悟。
它要求用当代意识和全球意识去认识和体验民族传统文化。
所以寻根而非复古,也非排外,它的着眼点是对民族优根、劣根(或优劣杂揉)的审视,目的是现代民族素质的确立。
从这个意义上说。
做为“反思文学”的进一步深入,出现“寻根”亦实乃必然一现代化的事业是在中国这块有民族古老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进行,文化制约着人类。
当时有人从“寻根”一字上望文生义,认为这一文学潮流可能“复古”而疑虑,或认为这一文学潮流“排外”而欢迎或至少默许,都是看走了眼的。
创作成果上,贾平凹早期的商州系列作品。
二、《废都》并未真正走出商州对一位作家来说,创作就是他生命的实现过程,而作品的内涵就是他思想、心灵的具体体现当我们具体考察《废都》之后,就会感到贾平凹与他的创作传说并未皆然断裂。
这种感觉已为许多评论家所证实。
旷荣泽认为:“《废都》并未真正走出商州,作品中人物只不过是脱了短衫穿长衣,卸了汗装着西装,只不过在西京做着商州的梦罢了”。
许纪霖认为:《废都》中的人物所置身的那种氛围与其说是都市,不如说是小镇,或者更精确地说是都市里的村庄……因为作者的阅历、心态等限制,写作顺畅的时候,常常不经意地“错把西京当商州”。
“废都意识”是一种文化黄昏意识
The Out-of-Date Capital Consciousness: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Dusk
作者: 张亚斌
作者机构: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商洛学院学报
页码: 1-5页
主题词: 废都意识 废都文化 文化黄昏意识 现代都市文化
摘要:《废都》之所以是贾平凹的一部“安神之作”、“止心慌之作”、或者“安妥我灵魂的一本书”,是因为其中浸淫着浓烈的文化黄昏意识。
作为描述废都人废都文化心态的总结性文字,“自卑性自尊”、“无奈性放达”和“尴尬性焦虑”三句话,真实、准确地描绘和揭示出了废都文化人普遍遭遇到的文化境遇。
正是文化黄昏意识孕育着“废都文化”,预言了“废都文
化”的末日,预言着一种新的、更加辉煌的现代都市文化的诞生。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读完贾平凹的《废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混沌而又真实的梦。
这本书里的世界,就像一座繁华表象下的废墟,让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西京的城市,这座城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千疮百孔。
庄之蝶,这个被众人追捧的大作家,在名利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他原本有着才华和名声,可在这都市的喧嚣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贾平凹笔下的西京,到处是破败的景象。
那些老旧的街道,散发着腐朽的气息;拥挤的人群,脸上写满了疲惫和迷茫。
就像我曾经去过的一个老旧小区,墙皮脱落,电线杂乱地交织在空中。
楼道里堆满了杂物,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每次经过那里,我都能感觉到一种压抑,仿佛能听到这座建筑在叹息。
庄之蝶的生活也是一团糟。
他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看似风流快活,实则内心空虚。
他与牛月清的婚姻,从最初的相敬如宾到最后的分崩离析,让人唏嘘不已。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对夫妻,曾经也是恩恩爱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和压力让他们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他们的故事和庄之蝶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在生活的洪流中失去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承诺和真心。
书中的唐婉儿,一心追求所谓的爱情和自由,却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她以为逃离了原来的生活就能获得幸福,却不曾想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认识的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不顾一切地离开了家乡。
然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欺骗,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原点。
还有柳月,这个聪明却又无奈的女子,在权力和欲望的夹缝中生存。
她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无法自主。
这多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人啊!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为了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
《废都》里的人物,都在这座废墟般的城市中沉沦。
他们追逐着名利、欲望,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我和真情。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面?我们在追求物质和成功的道路上,是不是也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就拿现在的社交媒体来说吧,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炫耀着自己的成就和财富。
《废都》读后感_2600字
《废都》读后感_2600字《废都》读后感2600字内容异常丰厚,题旨也颇具多义性,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意味来。
我的理解主要是从通过描绘了现代与传统交汇碰撞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来言说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失落,表现为一种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
主要是通过以庄之蝶为首的名流与几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呈现出来的。
“废都”的确是病了,病态的都市造就出病态的人生。
在贾平凹笔下,他毫无避讳的对都市生活做出了全方位的真实描写,严肃又戏谑地再现了一个不加粉饰的原味世界。
西京城里的四大名人,个个风流。
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乐团长阮知非,小说家庄之蝶,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实则全是男盗女娼之辈;暴发户农药厂黄厂长的老婆,喝了有毒的101农药寻死失败,喝了没毒的102农药却被毒死;杂志社主编钟唯贤,生前死活拿不到高级职称,查出癌症就“破格”评上了,火化的时候还因为挂在火葬场的一个“优待知识分子”的横幅而享受了不用排队火化的特权;本是被他人侮辱,作为受害人而上访的阿兰阿灿两姐妹,却在权力话语的压制下被谣言污蔑为不知廉耻的小三,三人成虎,导致人人叫骂;更为可笑的是,从著名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清虚庵里的慧明大师其实并不虔诚,出家是因为无发可削,后来还与旁人偷情,成为了怀孕堕胎的俗人。
贾平凹先生将社会的一些怪现象集中在废都这个大染缸中,具象是当代西京都会的生活图景,而其内蕴的象征意味却从总体上铺陈而来,能引起我们宽泛的联想——废都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却又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
在历史转型期,生活在废都里的人们,舔舐被生活压抑后的极度暴躁,自怨又自虐,期世又厌世。
无论男女,都试图凭借繁复多样的性生活来填满自己晦涩的人生。
但越是纵欲,越是颓废,越是放纵,越是压抑。
特别是文化名流,受现代生活的压抑,因文化而窒息、为名利所累,不被理解的苦闷等等,在这破缺的悲剧中,性是他们苦闷的最后宣泄。
庄之蝶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精神衰落与道德颓唐,在夸张细致的性爱描写、性欲的紊乱、放纵与泛滥中被呈现的淋漓尽致,这表现在他的男女关系上。
如何评价贾平凹的废都
如何评价贾平凹的废都出轨分两种,一种是纯粹为了生理欢愉,外边巫山云雨,家里依然暖阳高照,把玩乐跟家庭分的很清楚。
还有一种就是真动了感情,动了真感情,不仅身而且心全都投入其中,无法自拔。
为了享乐而嫖娼约炮多属于第一种。
为了真情而私奔,休妻多属于第二种。
庄之蝶与阿灿柳月属于第一种,与唐宛儿则属于第二种(虽是没私奔休妻,实则在心里奔了休了)。
男人为什么会出轨?两个原因,一是本性,二是配偶导致。
贪色(说好听点叫具有“征服欲”)是男人的本性。
就犹如拜金(说白了叫渴望安全感)是女人的本性一样。
天生基因里带的,无所谓好坏。
绝大多数男人都希望上的女人越多越好。
可能也有女性不同意上边这观点,女人们总觉得自己的男友老公绝对是忠贞不二的,偷情的都是别人家的男人,可是有没有思考过:每个女人的男人都那么专一,那么多出轨的别家男人是何处而来?男人,无所谓出没出过轨,只看迟与早,只看有没有被发现。
在没败露之前,每个男人都是忠贞专一的好男友好老公。
可能有人觉得男人不出轨还有一个原因是可能是因为没胆。
比如,在牛月清看来,庄之蝶是没胆的,认为肯定是那女人勾引了庄之蝶。
在色方面,女人的胆确实比男人要大点,只不过平常因害羞而隐藏不露。
其实色胆这个东西,谁都有,谁一开始胆都小,包天的色胆都是一点点慢慢锻炼大的。
男人不出轨,要么是没钱,要么是没机会。
说什么男人有钱就变坏,实际上男人本来就是那么坏,只不过没钱的时候没机会罢了。
庄之蝶要钱有钱要机会有机会为什么之前没出轨,偏偏在唐婉儿出现后屡屡才出轨呢?胆小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配偶出了问题。
纯粹为了生理愉悦而出轨,很容易走出来。
比如,嫖娼约炮,过了就过了,有几人会为对方喜为对方忧留恋沉迷不能自拔!庄之蝶对于唐婉儿显然是动了真感情的,否则,唐宛儿丢失后他不会那么焦灼和痛苦。
对牛月清,也显然是没了感情的,否则,牛月清离去后也不会不闻不问。
牛月清想不通,自己如老牛一般累死累活为这个家庭为庄之蝶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庄之蝶会爱上别的女人。
颓废的都 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
颓废的都沉沦的人———浅论《废都》中的“颓废”意识□袁丹丹贾平凹曾说:“西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废都,中国又可以说是地球格局中的一个废都,而地球又是宇宙格局中的一个废都。
”[1]作为他笔下的第一部都市小说,《废都》通过对文化人荒诞生存状态的揭露、对社会表层运行的真实呈现以及对社会文化环境含而不露的鞭笞,深刻折射出颓废的千年古都和沉沦的众生百态所共同织就的“颓废”意识。
一、深刻揭露文化人生存状态贾平凹的不少作品都显示出他写文化的深厚功底,《废都》一书同样是政治背景退居幕后,文化背景推居幕前。
《废都》中刻画了以庄之蝶为首的“西京四少”等众多文人形象,他们身上普遍弥漫的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文人在社会文化转型期产生的苦闷、迷惘等复杂情绪。
庄之蝶是贾平凹在《废都》中着力刻画的一个具有多重侧面的典型形象。
他是一个为声名所累的浑浑噩噩的文人,虽然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提携萍水相逢的周敏,因同情钟主编而冒名写情书给他等等,但作品更多的还是通过描写他沉沦的一面来表现那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的苦闷和人性的扭曲,比如他帮假农药做宣传,代人写论文,设计骗取龚小乙字轴儿,贿赂官员等等。
在卷入与景雪荫之间的桃色官司后,庄之蝶企图以一种“无奈性放达”的方式摆脱俗世困扰,于是先后陷入与三个女人的纠缠中。
小说中关于庄之蝶与三个女人的大量无遮无拦的性描写是该书最受争议的部分,但就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等方面来讲,《废都》采取撕开来大胆率真地描写性的态度是无可非议的,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所说:“透过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来探索人的生存价值和终极关怀,原是本世纪许多大作家反复吟咏的主题,在这一点上,《废都》与这一世界性文学现象有所沟通。
但《废都》是以性为透视焦点的,它试图从这最隐秘的生存层面切入,暴露一个病态而痛苦的真实灵魂,让人看到,知识分子一旦放弃了使命和信仰,将是多么可怕、多么凄凉;同时,透过这灵魂,又可看到某些浮靡和物化的世相。
”[2]虽然庄之蝶也曾希望走出废都,比如他也曾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好好创作,可是又始终困在里面无法自拔,最终只能是牵连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等众多女性,也让自己心力交瘁。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共5篇)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贾平凹废都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一)小说的题目是废都,重在废,挖掘主题还得从“废”上下手。
文字之上溢满着迷信之气,算是文化之废,但废的关键内涵还在于社会之“废”,整个作品都是为了揭示废都这个社会圈的丑陋与黑暗!庄之蝶名声虽大,但被周敏、洪江、药厂厂长等追名逐利之徒利用,终使他陷入一场与初恋情人的官司之中痛苦挣扎。
从另一方面讲,他也是为着名声默认周敏的写作,算是自酿苦果,也是逐名之心惹的祸,怨不得别人。
而且他还为了名利,不敢与牛月清离婚,只想玩弄唐宛儿、柳月和阿灿,全然一副不负责任的名人嘴脸,终害得三个女性纷纷以悲剧结场。
他还购买龚靖元的书画害死朋友、为赢官司出卖柳月、违背作家良心写虚假广告,无不显示他追名逐利的肮脏一面。
简直就一整个充满铜臭的名利场。
这鲜明地反映了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观念对西京的精神腐蚀之深,这是一“废”。
龚靖元书法了得,但成名富裕后将金钱挥霍于赌场,终因赌博而命丧黄泉。
其子龚乙沉迷于吸毒,崇尚虚无飘渺的幻想,人生观极度消极。
阮知非渔食男女之色,纵情于花天酒地之中,终以狗眼视人。
汪希眠倒卖假画,被公安局逮捕,更是典型的违法分子。
这一系列吃喝嫖赌、吸毒倒卖的不良社会风气搅得西京乌烟瘴气,是为二“废”。
围绕着一场官司所展现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一场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之风疯狂扫荡着西京的政治场,是为三“废”。
收破烂的口中唱出的民谣更是对废都之“废”的尖锐抨击,更直接也更酣畅!作品结尾处那“呜呜”的鼓声,是老牛对这座城市绝望的叹息,对废都悲剧的挽歌。
这“呜呜”的凄调伴着醒目的“热烈祝贺古都文化节的到来”的横幅,更是从侧面衬托出废都之“废”。
但是这本书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二)今日看完了《废都》。
《废都》是贾平凹于1993年写成的。
那时群众在去原始积累,群众之中的关联仿佛密切起来,就象森林里的植物互相蛮缠,为的也是头顶上的一片天。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贾平凹的故事废都赏析
1、废都之“废”在贾平凹作品中《废都》影响十分深远,贾平凹在对古都的描写中,通过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将“废”的主旨贯穿其中。
《废都》40万言,皆被一“废”字冠着、串着,它是全书的“文眼”、枢纽。
一个“废”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颓废、阴暗、没落的情绪。
《废都》中写了不少人物,“堕落”与“颓废”是他们身上的醒目标记。
《废都》中的整个故事是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
“废都”二字既有地理意义,又有时代意义。
废都—西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许多中华文化的原产地。
它昔日的辉煌,己时过境迁,这个荒败了的皇城,当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的到来之际,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己失去了优势,是已被取代的权力中心。
古都已经废了,是相对于十三朝古都曾经辉煌的“废”,变成历史被永远定格。
而住在这座城中的人,却仍沉醉于这座城过去的辉煌中,因此他们傲慢无比,但一旦被拉回到现实,意识到辉煌不再,他们就会有所怨恨、有所悲愤,他们傲慢至极但又自卑至极。
其实这种自傲又自卑的矛盾心态,正是“都”废造成的。
这座城总给人一种墓气沉沉的感觉,它很难给人呈现一种生气勃勃的美,反而到处都是一片颓败、残破、荒凉的景象,这并不是说这座城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交通工具,而是这些所谓的现代都市的象征物一旦被组织进这座城的整体画面后也带上了荒凉、残破的意味。
《废都》里写到了世族名门、城河街道、寺院庵堂、民风民俗等所呈现出的“废”相“废”势。
如:昔日用秦砖汉瓦铸造的繁华街道、显赫的府衙与庄园,己是破败不堪,又脏又乱。
曾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水局所在地“双仁府”,而今它的主人变成了庄之蝶的岳母—牛老太太,这个整日人话鬼语,疯疯癫癫的怪异老太婆,大热天也闭门关窗,整个房子充斥着闷气、鬼气:而做为贵族后裔的赵京五,他家昔日显赫的豪华庄院,如今也门庭破败,落得个脏乱杂挤。
现代小说解析贾平凹的废都
现代小说解析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备受赞誉。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废都》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它不仅展现了贾平凹对社会现实的触角和敏锐洞察力,还通过细腻而犀利的文字描绘了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矛盾。
首先,贾平凹在《废都》中对底层人物的塑造充满了关怀和触动。
小说以山村出身的年轻学生李类的眼睛作为视角,通过他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废弃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中,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艰辛而又无奈地生活着。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具体,他们都是底层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被社会的冷漠和现实所束缚。
贾平凹通过准确而真实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困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同时,《废都》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呈现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作品中的城市废都象征着一座正在逐渐萎靡的城市,城市腐败、污染、拆迁等问题无处不在。
贾平凹通过细腻的描写,无声地反映出现代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的阴暗面。
小说中的人物群像丰富多样,他们的命运被操控在废都这一社会结构中,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冲突也暗示着社会的困境和矛盾。
作者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人性的思考。
另外,贾平凹在《废都》中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小说以李类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来反映废都的命运,同时也透过李类的眼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困境和冲突。
贾平凹以细腻而犀利的笔触,以及对细节的精确描摹,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也非常自然流畅,通过贾平凹独特的叙事技巧,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整个故事。
总之,《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杰作,它通过对底层人物的关怀、社会矛盾的揭示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呈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注。
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底层人民的无奈,以及冷漠的现实。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贾平凹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实。
《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文档资料
《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文档资料《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废都》是作者贾平凹于1993年发表的以当时历史古城西安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为原型的长篇小说。
书中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古老的王朝故都——西京,在社会发展历史的大潮下,荒废成了中国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城市,以此为小说命名。
但伴随西京这个城市一起荒废的还有一群在畸形社会精神形态支配下,做着各种非主流畸形事情的文化人,他们的沉沦之路与废都的沉沦息息相关,相互影响。
由于小说大胆独特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前瞻的性描写,使《废都》自刊发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文学界对《废都》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时间在我国当代文坛掀起一股“废都热”。
本文着重选举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分别为《废都》创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废都意识”,小说《废都》在内容、情节、思想以及人物塑造上所体现的“废都意识”以及小说创作背景。
一、小说《废都》内容、情节与人物塑造体现的“废都意识”《废都》是一部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贾平凹在其创作的当年,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作者曾在小说出版后提到在《废都》创作时他个人所遭到的困境与苦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触动。
俗话说“愤怒出诗人”,正因如此,作者将自己所感和前瞻性的敏锐观察力深入到了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也只有对整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在完成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中的行动、思索和途径的探讨,才是深刻社会变革留下的有意义的东西。
小说《废都》可谓是对一种残缺和残缺修复的真实写照。
废都的原型是西安。
西安作为中国的一朝古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为了一座荒废的都城。
相对于中国,西京是一座废都,相对于地球,中国又是一个废都,相对于整个宇宙,地球是一个废都。
作品就这样渲染了一个膨胀的废都,突破了西京的小范围局限,具有历史的特点。
表面上看,西京在社会转型时期百废待兴,市场兴旺,经济发展迅猛,而在这个城市的骨子里,在城市文化、政治领域都隐藏着腐朽的味道。
废都之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废都之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小说《废都》在1993年公开发表之后,就马上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人们的态度有褒有贬,随后《废都》被禁,却使得这本书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于是争论声持续不断甚至更加激烈起来。
初次读废都还是高中的时候,同学家不知放了多久的一本印刷粗劣的盗版,粗读一遍,给我留下印象的有两点,其一是小说中大段的直白的性描写,还有那些□□□□,当时以为真的是作者为了和谐而自行删去的,后来才知道那些也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引人遐想的内容。
其二便是整部小说都有着浓浓的古典小说的气息,当时我刚看完了《红楼梦》,看《废都》时,总能找到和《红楼梦》相似度极高的地方。
小说一开始讲述了西京城发生的一桩奇事,借用神话传说烘托出了整本书的气势,像极了红楼梦的开篇,故事中的语言,人物关系等方面也和红楼梦一脉相承。
当时看完废都,也觉得它除了作为禁书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隔了四五年重读《废都》,因为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缘故,再次审视这部小说,倒也能够看出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从而对于它的价值与意义做出一个新的判断。
《废都》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西京城里的故事,西京原是中国十几个王朝的故都,后来由于朝代更替,荒废成中国西部普通的一座城市。
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大潮已成迫在眉睫之势,在这样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基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何适应社会的变革,如何在新的环境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了每个人不得不积极思考的问题。
小说题目为废都,重点在废。
这个废有着两层含义,一是指西京已经是一座荒废的都城,二则是指转型时期的西京城弥漫着的一种颓废的气氛。
这是转型期的无所适从引起的颓废,小说围绕着以庄之蝶为首的西京四大文化名人的故事将西京城的颓废展现的淋漓尽致。
庄之蝶是西京城颇有名气的作家,被身边一群追名逐利之徒利用,周敏的写作使他陷入一场与初恋情人的官司之中痛苦挣扎;洪波为他打理书店,却借此为自己大肆敛财;药厂厂长则利用他为自己的假药做了广告,最终东窗事发。
议贾平凹的《废都》与“废都现象”
现当代文学议贾平凹的《废都》与“废都现象”林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摘要: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初期清新明亮的语言特点,还是后期揭露批判的内容追求,其创作的艺术风格始终在求新求变,对文学的影响颇为深厚。
而《废都》的问世却是贾平凹小说创作的转折点,小说出版遭禁、读者的争论话语以及评论家对《废都》的批评否定态度,形成了一时独特的“废都现象”。
论文结合作者的创作追求,分析《废都》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废都现象”表现形式的客观认识。
关键词:《废都》;时代背景;废都现象;表现形式任何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版问世,都经过了时代的反复审度和读者的阅读接受为检验标准进行的全方位评判。
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无疑是一位有思想、有魄力的创作才子,是我国文坛中少数风格独特又个性鲜明的文学奇才,被冠以“鬼才”之称,一部短篇小说《满月儿》就让广大民众对风格清新明亮的贾平凹印象深刻,然而其后期创作的《废都》一改以往朴实之风,以大无畏的胆识冲破了长期以来被禁锢的艺术禁区,作品大胆超前的描写,无疑激发了民众潜藏的窥视心理,但由于其精神内涵与社会的态度极为不符,十几年来外界对作品的质疑声始终不绝于耳。
一、对《废都》的认识和理解文学是对现实的间接反映,文学的创作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潮流密切相关,作者对现实认识的态度和理解,对文学最原始的创作初心和追求,势必影响和制约着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
《废都》融合了作者对现实的理解,寄托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一)作者的创作追求《废都》因其大胆超前的描写在中国文坛遭禁,却在法国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
贾平凹的创作风格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以近乎写实的笔触描写其对劳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细致观察,表现其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怀与热爱,同时也融入了自身的辩证思考与深刻认识。
贾平凹在参加民间庆祝酒会上作了这样的坦言,“我写作是我的生命需要写作,我并不要做持不同政见者,不是要发泄个人的什么怨恨,也不是为了金钱,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关注国家的改革,我是以我的观察和感受的角度写这个时代。
废都读后心得感悟
废都读后心得感悟
《废都》这本书令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它以一个草根阶层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废弃的
城市的生活面貌,并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无奈。
首先,读完《废都》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废弃城市的凄凉和荒芜。
描述中的城市衰败,
环境肮脏,建筑破旧,人们生活在贫困和绝望中。
这种废弃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无助
和失望,使我对社会的现实状况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其次,主人公在这座废弃城市中的经历和命运也让我深感动。
他们被困在贫困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极差,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
然而,他们仍然坚持生存下来,通过
各种办法来寻找希望和机遇。
这种坚韧和乐观的精神令我深受触动,让我对生活中的
困境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勇气。
最后,《废都》也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本小说向我展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
苦难和无助,让我意识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我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改善这些
问题,为社会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
权利,无论是在教育、工作还是其他方面。
这个世界应该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
总的来说,《废都》这本书通过废弃城市的描写和主人公的经历,让我对社会问题和
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它提醒我关注社会动态,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一些积
极的改变。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无论是大是小。
【doc】颓废背后的深沉思索——论《废都》庄之蝶形象
颓废背后的深沉思索——论《废都》庄之蝶形象第32卷第l期2011年1月湖南科技学院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bl-32N0.1Jan.2Oll颓废背后的深沉思索论废都庄之蝶形象梁小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4251O0)摘要:庄之蝶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其颓废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所导致的自我价值的迷失和官能欲望的沉迷然而,庄之蝶的颓废中却又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隐含了希望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新的生命存在方式.关键词:庄之蝶;知识分子;边缘化;颓废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11)01-0051-03废都是一部极其严肃的作品,可以说它是贾平凹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们是贾平凹经历过的理想破灭,信仰发生危机这样一个痛苦时期的心灵写真.这种灵魂破碎的痛苦,这种无家可归的绝望,在知识分子中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写照.废都的文学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性描写,而在于它表现出了埋藏在中国文化人格的深层结构.它是20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现代延续.作为文中的主角,又是作者自传体的庄之蝶,是一个精神载体,典型心态的寄寓体,一个符号化了的人,通过他,作品把特定时代部分文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揭示得淋漓尽致.对于(<废都营造出的弥漫在庄之蝶形象里的凄美的幻灭感, 除开了颓废,更充满着在颓废中对生命的渴望,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这幻灭感里有情感的历史,有意志的奋斗,有精神的自绝,有凄美的意境.废都>)中的庄之蝶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里一个"零余者"的形象,他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化闲人出场的,在废都社会里他又是一个觉醒者,"一个还有良知还有艺术追求"的作家.他活得最自在,恰恰又最累,最尴尬,他一直想有所作为,但最后却无所作为,一直想适应,却无法适应". …他奋斗过,追求过,而他最终奋斗的结局也未能走出废都, 于是他沉沦,他堕落,他自我放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废都社会里的一个零余人,是废都社会里的殉葬者.收稿13期:2010—09—0l作者简介:梁小珊(I96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庄之蝶是陕西潼关人,他有着多重身份,因而也有着多重人格.他既是一个凡人,俗人;又是一个名人,还是一名作家.三重身份构成了庄之蝶人格结构的三个层面,类似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形成了庄之蝶独特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作为凡人,俗人,他的世界充满着世俗,欲望和物欲.他有情人,而且不只一个;他有经营图书字画带来的巨大利润.名人则是庄之蝶的社会定位,也将他纳入到一个欲望化,交易化的社会网络中.普通市民愿意看披露他隐私的逸闻,趣闻;在官僚眼里,他是能为权利贴金的御用文人;对于企业家,商人来说,他是能通过文字给他们的企业或商品带来声名增值,利益增值的广告包装师;而对于女人来说,他是一个成功男人,是一座可以抬升自己身份的桥梁.反而,"作家"在他的社会身份中只占了很小的份额,他成了"套在现代城市身上的一件'文化衫"'I.庄之蝶对他本人的身份是充满矛盾的,既认同,又拒绝.意识到声名给自己带来的异化:他曾经为"名"奋斗,但是"名"得到了,他却失掉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方向和动力.因为名,他多了一些有关"名"的应酬;因为名,他陷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爱情笔墨官司.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名"的确成了萧何,成了他,败了他,最后又毫不留情地淹死了他.他终于悟到,他其实就是"名"的奴隶: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庄之蝶"三个字属于自己外,他一无所有,而"庄之蝶"这三个字用的最多的却又是别人.作者假书中人物孟云房之口说了十个字:"潼关多钟秀,人自有灵气"."有灵气"的人是指作家庄之蝶."钟秀灵气"四字是透露庄之蝶生来具有天才.庄之蝶由于"钟秀灵气" 被西京当权人物及其相关的人们视为"市宝","神仙","菩51萨".他是被西京"群起而捧之""捧煞"的.庄之蝶自己也说"我的名分是我写文章写出来的".不写便成不了作家,更成不了名噪一时的大作家.在社会空气一派浮躁,一片媚俗的环境下,他已没有那份气定神闲的心境来闭门创作了, 一种文人笔下无耕而产生的焦虑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庄之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泼烦",而庄之蝶的"泼烦",又并非是由哪一桩具体的事引起的烦恼,而是庄之蝶作为一个文人的一种根本性的精神状貌,是一种存在性烦恼.从这个意义上讲,"焦虑"已不独属于庄之蝶,而应是当下文人的一种生命本相和普遍意义.着名的德国哲学家弗洛姆在他的逃避自由中曾指出:人类在走向自由的历程中,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巨大的孤立,无权力与不安全的焦虑之中,人类开始变得"不知道如何适应这个世界","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生命的意义,最后怀疑任何生命的原则0"Pl可以说,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地位使他们成了精神弃儿,使他们出现了集体无意识的苦闷和难以承受的巨大虚空.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超我"担任心灵主宰之后,被压抑的精神往往只有用绝望表现出生命的无奈,由此唤起我们对生命的关注.颓废是构成庄之蝶幻灭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颓废来自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现代化进程摧毁了传统的道德体系,而新的道德体系没有随之建立,社会出现极度混乱.对此,废都真实地描绘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道德领域全面的危机,继承了传统启蒙思想的锋芒,报以尖锐的社会批判.在小说的一开始就点染人物,铺排场景,熏染氛围.书中的男女,不是请客应酬,就是逗嘴闲谈,或像一群乱撞的没头苍蝇,或为眼前的微末利益所驱使,或深陷在物质肉欲中不能自拔,大家都像丢了魂儿似的,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干什么好,谁也腾不出空思索一下生存的意义.因为灵与肉分了家,灵魂还留在昨天的残梦中,躯体却不能不加入变动了的世事,于是只能听凭外物的裹胁和刺激,作出条件反射似的被动反应.为了感恩,就去写吹捧文章;要吹捧,就要媚俗,就要添油加醋;添油加醋就惹出了官司;惹出了官司就要设法平息;要平息就不能不贿送字画,捉刀代笔地写文章;捉刀代笔地写文章就不能不作假,作假就不能不惹出新麻烦……人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连环套,怪圈,大家都从原先既定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中抛了出来,一个个昏眩,浮躁,迷茫,狂乱,变得互相不认识对方,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这里,拜金,享乐,浮靡之风甚行,大家都忙于动作,停止了思考,只好把思索人生的问题留给那头神奇的奶牛. 孟云房说:"在这个城里的文化圈里,庄之蝶算是最好的." "他是清醒的,但他却没有完全看透,他深悟废都的畸形现状,自己却己失去了做人的真诚,变得懦弱,庸俗,世故,52他知道在这个表面化的肤浅的世界里,被众人捧着的实质是被众人"吃",大家关心的不是自己的文章,而是以自己作为进身之阶或附庸风雅的一层包装纸,连自己的妻子也只在乎自己的虚名,但这唯一属于自己的三个字叫得最多的却是别人.由于性格软弱,庄之蝶根本摆脱不了陈腐的生活,为了寻找生命的活力,避开尘世的累和假,庄之蝶开始亲近女人,将奶牛作为知己,从埙声中寻找慰籍,陷溺于声色玩乐中.文中多次出现埙这种上古乐器,埙声奠定了废都的基调. 它吹动的是一种人生的悲凉,也含蓄地预示了主人公的命运"你注意过没有,一早一晚城墙头上总有人在吹埙,我曾经一夜偷偷在远处录了,录得不甚清晰,可你闭上眼慢慢体会这意境,就会觉得犹如置身于洪荒之中,有一群怨鬼呜咽,有一点磷火在闪;你步入了黑黝黝的古松林中,听见了一颗露珠沿着枝条慢慢滑动,后来欲掉不掉,突然就坠下去碎了, 你感到了一种恐惧,一种神秘,又抑不住地涌动出要探个究竟的热情;你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你看到了一疙瘩一疙瘩涌起的瘴气,又看到了阳光透过树枝和瘴气乍长乍短的芒刺,但是,你却怎么也寻不着了返回的路线……"J这是有动有静的世界,充满诗意和神秘,但这又与现实无关,最多映衬了现实的恐惧,在庄之蝶这段对埙声的描写中已透出了对自己命运的悲观与失望,他在这颓废黑暗的废都里"怎么也寻不着了返回的路线",这也就预示着他终走不出废都的命运.沉重的埙声吹响了庄之蝶突围的号角,也吹奏着废都社会的挽歌.从此,废都社会笼罩在悲伤凄凉的埙声之中,一幕幕悲剧上演了,一个个悲剧人物上场了.庄之蝶和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等女性的关系构成了基本的骨架.其中赤裸裸的性描写,成了废都问世以来最大的争议,这也是其吸引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贾平凹开始叙述西京斑驳陆离的俗世景象时,他笔下最初出现的是凭吊唐贵妃杨玉环墓地的异闻和城中孕璜寺智祥大师的卜卦.这样的开篇尽管为"一千九百八十年间"的西京涂抹了神秘的色彩,也把"性描写"之于"废都"的意义传递出来.从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之"废"这一意义来说,性的描写是有其实在意义的.当现实社会的一切都不再引起他们的兴趣时,当他们的精神空虚到一切都成为毫无意义的幻景时,他们除了追求性的感官快感还干什么呢?他们在政治和商业两方面都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只好转向对性的变态追求,在放浪形骸,自暴自弃中实现自我放逐,迷醉在纵欲和狂欢之中.庄之蝶对性的沉溺除了本能的快感之外,还在于他试图在性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找到自己的存在.庄之蝶与唐宛儿,柳月,阿灿等女性近乎癫狂的性关系,正是他在迷茫中的寻觅,沉浮在世俗中的挣扎,犹如一只困兽,他试图冲出这无形的牢笼.就拿庄之蝶与唐宛儿的关系来说,很难说是谁最先勾引了谁.庄之蝶早就在巨大的虚无和"泼烦"中不堪面对是是非非的世界,不知能逃遁到哪去.他在所有地方都找不到人生意义之后,只有到温柔乡去寻找寄托和刺激.这时,正好唐宛儿出现了.而唐宛儿呢,原本就不是个安分的女人,她从乡下私奔出来,一方面固然是不堪忍受丈夫的肆虐,另一方面则在于她对都市生活的艳羡和改变处境的强烈欲望.她有着极强的虚荣心,恰恰庄之蝶名人的身份能够满足她的这种虚荣.从她和庄之蝶的对话中大概能够反映出彼此对两性关系的具体理解.他们俩在大段的对自中,对自己的作为有不少解剖,唐说:"你是个认真的人,这我一见到你就这么认为,但你为什么阴郁,即使笑着那阴郁我也看得出来,以至于又为什么能和我走到这一步呢?我猜想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但起码暴露了一点,就是你平IEI的一种性的压抑."【oJ唐在为自己不是坏女人的辩解中,说得更多的是对庄之蝶的理解:"或许别人会说你是喜新厌IIEI的男人,我更是水性杨花的浪荡女人了.不是的,人都有追求美好的天性,作为一个搞创作的人,喜新厌lIt是一种创造欲的表现!可这些,自然难被一般女人所理解,因此上次牛月清也说她下辈子再不给作家当老婆了.在这一点上,我自信我比她们强,我知道,我也会调整了我来适应你,使你常看常新.适应了你也并不是没有了我,却反倒是我也活得有滋有味.反过来说,就是我活得有滋味了,你也就常看常新不会厌烦.女人的作用是来贡献美的,贡献出来,也便使你更有强烈的力量去发展你的天才……"l贾平凹对庄之蝶与女人的关系是这样解释的:''<<废都>)里写到了女性,并不是玩弄女性啊.有人说写性的语言应是暗示的,是有诗情的,而我多是一些行为描写.好多女权主义者写文章批判我,我心里总有些不服."它不是将妇女作为玩弄和发泄的对象,它只是写了一种两性相悦的状态,旨在说庄之蝶一心要适应社会而到底未能适应,一心要作为到底不能作为,最后归宿于女人,希望他成就女人或女人成就他,结果却谁也成就不了谁,他同女人一块儿都被毁掉了.这样的题旨当然由书的结局可以看出,小说里的几个人物自己也看清楚了.这使庄之蝶猛地醒悟了自己长久以来苦闷的根蒂,他觉悟了他的追求命定是个悲剧.他真诚地爱,真诚地被爱,真诚地关心别人,真诚地接受别人的关心,但最终给19己和别人带来的却只能是痛苦.庄之蝶在幻灭中迷失了.然而无论是唐宛儿的千般温柔,还是柳月的万种风情,都不能够让他走出绝境.性并未能"救赎"庄之蝶和庄之蝶们.小说的结尾,当庄之蝶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时,他决定走出"废都",去寻求精神解脱的新途径,但是,他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更大的悲剧的深渊,在他即将离开"车站"的一刹那,他"双目翻白,嘴歪在一边了",庄之蝶得了中风."车站"在这里有种深刻的象征意味,有车有路,却无法走出.在这一具有巨大历史寓意的细节中,贾平凹把庄之蝶最后一丝希望都给彻底地无情地掐灭了,庄之蝶永远无法走出"废都".结局并没有写明他是死或者没死,起码还给人们留下了一点希望.但他的出走,想逃出废都,却是彻底的失败了.总之,贾平凹通过庄之蝶,通过废都>)非常投入的对自己,对中国转型时期的文人生命活动做了一个思考和总结,给人们指了一条在痛苦和迷茫中前行的路.许明说:废都》"是极震撼人的,它让你痛苦地沉思和问问为什么?人文知识分子的灵魂为什么如此这般?"他从贾平凹为废都>)写的写作后记中"强烈地感受到作家对生命与生活意涵的思考和发自内心的感触……废都>)它前所未有地将一个有地位的文人的日常生活展示出来,从而尖刻地对生活发出了提问.掩卷深思,每一个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关注的人是不能不对此警觉的."这正是透过对(<废都无休止的好与坏,是与非的争论给我们的最大的启发.参考文献:…贾平凹.答(<出版纵横杂志记者问【A】.贾平凹.贾平凹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l998.【2】党圣元.说不尽的废都【JJ-,J,说评论,1996,(I).【3】贾平凹.废都【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王尧.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A】.贾平凹研究专辑【C】.当代作家评论,2006,(3).【5】旷新年.从废都到自夜>)【J】_,J,说评论.1996,(1).【6】贾平凹.废都后记【J】-十月,1993.(4).【7】吴秀明.从(<废都>)看青年一代精英作家的精神裂变[A】.三元结构的文学【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I998.【8】郜元宝.张冉冉.贾平凹研究资料【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9]~lJ斌.王玲.失足的贾平凹【M1.北京:华夏出版社,l994.(责任编校:燕廉奚)53。
《废都》三题
《废都》三题熊忠武【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12【摘要】《废都》是一部备受争议而又命运坎坷的小说。
本文从三个层面对它予以解读:是转型期及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平衡造成了“废都”景观,而作者是以田园牧歌的美学理想来观照“废都”的;沉沦中的庄之蝶想用“性”来拯救自己,这一救赎也许并非毫无效果,但终究只是徒劳,因为“性”也在沉沦中,沉沦者不能充当拯救者;庄之蝶之“蝶”可能有追花狂蝶之意,一定更有“庄生梦蝶”之意,写出了庄之蝶精神废墟的“世纪末情绪”,使《废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The Discarded City (Feidu) i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novel of twisted life course. This paper make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vel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n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political systme reform result in this view of the Discarded City. The author describes it from the pastoral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ideal. In despair, Zhuang Zhidie wants to save himself through "disposition," which is not all in vain; the pure and simple "disposition," however, itself is down and cannot be the saviour; the Die in Zhuang Zhidie means the crazy butterfly chasing flowers, implying "Zhuang dreams to butterfly. "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ast phase feelings in Zhuang spiritual ruin brings high literary value and great significance in literature histroy to the Discarded City.【总页数】5页(P1-4,20)【作者】熊忠武【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相关文献】1.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J], 王志林;高睿2.《废都》和"废都意识"的颓废影响 [J], 唐先田3.《废都》与都市消费文化——重读贾平凹《废都》 [J], 孙德高4.文本《废都》与"废都文化" [J], 张亚斌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从《废都》人物看《废都》主题 [J], 李根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
通过对《废都》中最具争议的“废都意识”的“性描写”、“废都意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废都意识”的真正内涵。
“废都意识”并非一般评论者所认为的是知识分子的颓废、沉沦、纵欲的形而下的意识展现,而是有着形而上寄寓的对现代知识分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深思考。
标签:性描写;废都意象;废都意识
在当代文坛,《废都》一方面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拒斥,至今在文学界、评论界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废都》里所着重渲染的“废都意识”。
“废都意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
本文主要谈最为重要的二点:性描写、废都意象,近而揭示作者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1.性描写。
许多批评家对《废都》里所渲染的“废都意识”大肆讨伐,进行谩骂地评价:“颓废”、“悲观厌世”、“堕落”等。
最受争议的还是展现“废都意识”的“性描写”。
当代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描写到了性,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作品,性描写比《废都》有过之而不及。
那为什么《废都》成为众矢之的?探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束缚,使人们认为过多的性描写便是堕落的、肮脏的、不健康的东西。
二是《废都》首次大篇幅用白话文对性意识、性活动进行描写,突破了《金瓶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
三作者使用□□□的形式,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目的“性包装”,故意媚俗引起人们的性想象,正是这些不被人理解的性描写寄寓了作者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
不难想象如果抽去了这些性爱描写而代之以“崇高”的性爱描写,那这部作品还能给人以触目惊心的感受吗?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废都意识”的深意。
“《废都》中的性描写绝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相应的牵连”[4]600。
2.废都意象。
“《废都》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3]566”。
可以说“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
是否可以说短命的四朵奇花分别是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的影子,四朵奇花给“废都意识”奠定了一种悲剧结局的气氛。
小说中听到埙声传达出的是一种忧伤、悲凉、沧桑的废都氛围。
埙声暗合庄之蝶的心声,激起了他内心深处苍凉、黯然神伤的废都心绪。
这也是“废都意识”的无奈眷恋和思索。
作者所描绘的所有艺术载体都可以作为意象来传达作者的一种思想。
“牛、拾破烂的老头、庄之蝶的岳母,三个结构要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制造了一种氛围。
拾破烂的老头的快板制造了一种氛围。
牛制造了悲剧氛围,老太太早成了阴暗、寂寞的氛围”[4]498。
牛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传达出对传统田园村社文化的留恋。
承包破烂的“疯老头”是社会表层生活浮躁心态的象征,歌谣中讽刺的现象正是造成庄之蝶颓废、探索的文人心态失败的原因。
庄的岳母是生命奥秘,出世、入世混淆不清的象征,有些事情不幸言中,表达了人类在某些尚未认识的规律面前的无
能为力,想要抓如却又抓不住。
以上这些都是作者在“废都意象”里所要传达的“废都意识”的探寻。
3.废都的“废都意识”。
不是“《废都》径直地投合了文人士众阴暗而卑微的心理,从中看不出作者对生命的正视,对人生的尊重,在这部以《废都》为标题,貌似有历史感的小说中我感觉不到作者对历史真义的体味与敬畏……当《废都》的作者神情肃穆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灵魂时,我们发现他原来没有灵魂”[4]604的世纪末情绪。
也不是“《废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文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溃败史,一个全景式的后现代精神学空间”[6],而是王富仁所说的“我觉得贾平凹并非随随便便地为他的小说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似乎有意创造出这个意象来的……我觉得这个意象值得引起人们重视,作为一个体现一种文化环境的精神特征的意象,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完全与之重合的”。
“废都意识”的形而上的寄寓:一是通过庄之蝶们的欲海沉沦和灵魂挣扎,以反思探寻当今文化人的自我救赎之路。
二是对现代城市文明“废都”的反思批判,“以警戒世人对城市生活方式盲目崇拜和迷恋,防止人的本真生存价值的丧失”[7]。
可见作者想表达的“废都意识”并不是表面形式的颓废,无所寄寓,而是表達了对废都中人物走不出废都的原因的苦苦探索,希望在废都中新生。
参考文献:
[1]肖夏林.废都废谁[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十年一日说〈废都〉[J].美文2003,(4).
[3]吴秀明.从〈废都〉看青年一代精英作家的精神裂变[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孙见喜.贾平凹[G]//前传:第2卷,制造地震.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5]刘斌,王玲.失足的贾平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6]陈晓明.废墟上的狂欢节[J].天津社会科学,1994,(2).
[7]赖大仁.魂归何处——贾平凹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