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法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1.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种能源和动力系统;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原理和技术;4.培养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3.能源与环境的关系;4.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5.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6.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7.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8.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9.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0.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论文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
4.小组项目: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或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第三版);参考书目:1.《能源工程导论》;2.《动力工程导论》;3.《可持续能源技术导论》;4.《热能工程基础》;5.《动力学及其应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课程设计或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或实验,并提交报告;3.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概述;2.第二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定义和范围;3.第三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4.第四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5.第五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6.第六周: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7.第七周: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8.第八周: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9.第九周: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10.第十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1.第十一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2.第十二周:课程总结和复习;13.第十三周:期末考试。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能源与动力的学习和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对能源与动力的研究和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内容,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3.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能源与动力基础知识1.1 能源的分类和特性1.2 动力的概念和原理1.3 能源与动力的关系和相互转化2. 传统能源与动力2.1 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开采和利用2.2 核能的原理和应用2.3 水力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2.4 传统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新能源与动力3.1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特点3.2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3.3 新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3.4 新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创新案例和实践经验4. 能源与动力技术应用4.1 能源与动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4.2 能源与动力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4.3 能源与动力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4.4 能源与动力在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5. 能源与动力的可持续发展5.1 能源与动力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评估5.2 能源与动力的节能与减排技术5.3 能源与动力政策与管理5.4 能源与动力的社会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能源与动力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4. 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能源与动力相关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教学大纲
《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通识类选修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能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而且是重要污染源。
本课程介绍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能源有关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知识。
阐述中国的常规能源资源分布及结构;中国能源的发展战略;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可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
在素质培养与绿色奥运的倡导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各种能源系统、节能基本原理、能源管理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能源管理和能源政策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达到强化能源基础知识,了解能源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动向,提高节能意识的目的。
通过学习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况,能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能源体系构成,懂得节约高品位能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一般技术的基础上,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挖掘能源节约的潜力,使得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为能源高效利用、节约能源作贡献打下基础。
(3)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内容丰富,工程应用领域非常广。
不仅涉及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多阅读教学参考书籍,具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 课程的内容:第一章导言第一节能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第二节能源形势第二章常规能源的利用第一节煤炭第二节石油第三节天然气第四节水能第五节二次能源第三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核能第二节太阳能第三节风能第四节地热能第五节海洋能第六节生物质能第七节氢能第四章节能技术第一节节能概述第二节节约热能、煤炭、石油及用电第三节废气能量再利用技术第四节社会体系结构转换型节能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无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五、教学组织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讨论课、课程作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全球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了解能源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目前全球的能源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培训课件关于节约能源法
用能单位责任
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 节能设备或者未采用先进节能技 术的,由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并处以罚款。
服务机构责任
节能服务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或违 规操作的,将受到相关部门的处
罚,包括罚款、吊销资质等。
社会公众责任
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节能工作, 对于浪费能源的行为,可进行举 报和监督。若公众故意浪费能源 或破坏节能设施,将承担相应法
律责任。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节能技术
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绿色 建筑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装备
鼓励使用高效节能装备,如高效照明产品、高效空调设备等 ,减少能源消耗。
节能服务与产业ຫໍສະໝຸດ 节能服务发展专业的节能服务机构,提供能源 审计、节能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等服 务,帮助企业实现节能目标。
节能产业
培育壮大的节能产业,包括节能技术 研发、节能产品生产、节能工程建设 等,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培训课件关于节约能 源法
汇报人:
2023-12-30
REPORTING
• 节约能源法概述 • 节约能源法的核心内容 • 企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的措施 • 政府推进节约能源法的措施 • 节约能源法实施的评价指标 • 违反节约能源法的法律责任
目录
PART 01
节约能源法概述
REPORTING
节约能源法的定义与作用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01
减少高污染、高耗能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的消费比重。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
02
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成
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
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种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形式的技术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具备综合能源系统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完善的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原理、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探讨一份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和背景综合能源系统是指通过整合不同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和能源转换技术(如热电联供、热泵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综合能源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培养具备综合能源系统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二、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基本原理1. 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能源形式的转换与储存、能源的供需匹配、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等。
2. 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能源转换技术、能源储存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
3. 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包括能源成本分析、能源效益评估等。
三、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能源与环境、能源转换原理、能源储存原理等。
2. 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与优化:包括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等。
3. 综合能源系统管理与运行:包括能源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能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
4. 综合能源系统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综合能源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评估方式: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考察学生对综合能源系统的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
五、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1. 教材选择:选择权威的教材,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
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与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336课程名称:能源与节能技术英文名称:energy sources & technology of energy saving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综合运用课学时:18学分:1适用对象: 热能与动力专业考核方式:考查(交报告)先修课程:热能与动力专业课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为热能与动力专业选修课,以讲座的形式首先强调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分9次共18课时来介绍能源科学的内涵及能源基础知识,包括能量与能源的概念,能源资源,能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源与环境、能量的转换与储存,各种燃料,电能,核能,可再生能源,氢能,能源管理和能源系统工程等。
同时还特别对目前广泛采用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尝试以讲座的形式,进一步系统深化热能与动力专业学生关于能源的重要性及节能的紧迫性认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了解能源科学的内涵及能源基础知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能源体系构成,懂得节约高品位能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一般技术的基础上,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挖掘能源节约的潜力,使得专业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为能源高效利用、节约能源作贡献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讲:前言、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懂得能源科学的内涵;3.高效利用及节约能源是热能与动力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
4.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5.专心听讲积极提问、讨论。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能源体系的构成,能源的品位,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高效利用与能源节约的内涵。
3.问题与应用:在节能的紧迫形势下,有什么工作需要作?我们自己又可作些什么工作?(三)课后练习课后查关于能源局势的相关论文,谈对我国能源局势的看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讲解及提问、讨论。
节约能源法培训(讲义)
节约能源法培训(讲义)第七十七号《中华人民XX国节约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XX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XX国节约能源法》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XX国主席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XX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三章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节能第三节建筑节能第四节交通运输节能第五节公共机构节能第六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第六条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
《能源管理》教学大纲.doc
《能源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1.邓玉勇,《能源管理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16年;
2.刘圣春,《能源管理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3.王革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周大地,《中国能源问题》,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
5.本杰明.索尔库,玛丽莲.布朗,《能源和美国社会-谬误背后的真相》,经济管理
出版社,2014年;
6.史兆宪,《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上)、(下),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
7.孟昭利,《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8.谢仲华等,《合同能源管理实务及风险防范》,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年—月—日。
能源法
能源法Energy Law课程编号:4361046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环境法原理、国际环境法、资源法学适用专业:法学教材:《能源法简论》,中国电力出版社,吕振勇著,2008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讲授和课堂互动使学生理解能源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理,特别是对能源与资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制度内容的不同加以认识和了解,掌握能源法所包含的基本制度内容。
教学任务是澄清能源法的内涵和外延,介绍能源法与相关法律概念的关系,从应然层面讲授能源法的基本制度内容,使学生对能源法律制度体系有宏观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概述(4学时)(1)掌握能源、能源法的概念;(2)熟悉能源法的制定原则;(3)理解能源法的指导思想;(4)了解能源法制定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5)初步了解外国能源法的基本状况。
2.能源法的含义与特征(4学时)(1)掌握能源法的作用与特征;(2)熟悉能源法的渊源;(3)理解能源法的适用范围;(4)了解能源法解释的效力。
3、能源法律关系(4学时)(1)掌握能源法律关系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熟悉能源法律关系的特点;(3)了解能源法律关系的调整方法。
4、能源行政管理机关(4学时)(1)掌握能源行政管理机关的含义与分类;(2)熟悉能源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管理权;(3)了解能源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职权和行政行为。
5、能源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1)掌握能源法的原则;(2)了解能源法的任务。
6、能源基本法律制度框架(8学时)(1)掌握各项能源基本法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2)熟悉各项能源基本法律制度的适用特点;(3)了解各项能源基本法律制度的框架;(4)着重了解能源战略与规划、开发建设、社会节能、农村能源、能源国际合作、能源储备和监管制度内容。
7、能源法律责任(4学时)(1)掌握能源法律责任的含义、特征;(2)熟悉能源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界限;(3)理解能源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能源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能源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为《能源工程概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源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能源工程的发展历程、重要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对能源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能源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了解不同类型能源的产生、转化和利用过程;3. 熟悉能源工程的常用技术和设备;4. 理解能源工程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5.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能源工程概述- 能源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能源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现状和趋势- 能源工程的重要性和挑战2. 能源类型和转化-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产生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力和生物能)的产生和利用3. 能源工程技术- 能源生产技术(钻井、采矿和发电)- 能源转化技术(炼油、燃烧和发电)- 能源利用技术(能源输送、储存和利用设备)4. 能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能源工程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影响分析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能源工程相关企业或进行实地调研,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李明. 能源工程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2. 尹航. 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科学出版社,20XX年。
3. 王强. 可再生能源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以上为《能源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能源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概论教学大纲能源概论教学大纲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能源概论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能源概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社会的影响。
一、能源概论教学内容能源概论教学的内容应涵盖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的分类与特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环境影响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能源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包括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和利用方式。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能源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
二、能源概论教学方法在能源概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能源的基本概念和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献和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能源问题。
三、能源概论教学的培养目标能源概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源意识。
首先,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应用能源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能源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能源问题。
能源工程教学大纲
能源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能源工程是一门涵盖能源产业领域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需求。
该课程将全面介绍能源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助力学生深入了解能源行业,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各种能源资源的产出、开发、利用和转化技术;2. 掌握绿色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3. 掌握现代能源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方法;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具备发展为行业领军人才的潜质。
三、课程内容1. 能源工程概论- 能源资源概念与分类- 能源转化与利用技术- 能源政策与规划2. 可再生能源技术-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设计与运行3. 清洁燃烧与环保技术- 燃煤、燃气、石油等传统能源清洁燃烧技术- 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技术4.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系统优化设计- 能源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5. 能源经济与政策- 能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节能减排政策和能源管理制度6. 能源工程实践- 能源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 能源工程领域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深化学生对能源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2. 实践教学:组织实验室实验、工程实操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讲解最新的能源工程技术和研究动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测试;3. 项目报告:要求完成能源工程相关的实践项目报告;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能源与环境(第3版),蔡鸣剑,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可再生能源原理与系统设计,刘文忠,电子工业出版社3. 战略性能源管理,陈宗厚,机械工业出版社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能源工程领域资深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专业最实用的指导。
能源管理专业能源法律法规
第一节 能源法律法规建设
● 中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期 ○ 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家办能源,政企不分,以指令性
计划形式调控国家能源生产、消费和管理。大量的能源法规多以 政府的政令、条例、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形式颁发。在这个历史阶 段,
○ 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矿产资源法》就 成为我国当时法律位阶最高的与能源相关的法律,同时还出台了 一系列以政府的政令、条例、办法、通知和规范性文件等形式的 能源法规。
能源管理专业能源法律法规
5、地方性能源法规和地方性能源规章
(1)地方性能源法规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国务院批准的较 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能源的规范性文件。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等。 (2)地方性能源规章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所在地及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能源 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 审查管理办法》等等。
●二是结构严密是指完备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对不同的调控对 象和范围,要形成一个从基本法律、专门法律(包括单行法律)、 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的科学、合理、适用的层次结构。
●三协调统一是指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与能源立法原则保持一致 性,相互间不能发生矛盾和冲突。一般经济发达国家的能源管理法 律法规体系都具备这个显著的体系特征。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 书》及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的油气合作协议等等。
能源管理专业能源法律法规
9、能源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能源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主要是指国务院部委的通知、 指示、批复和能源法律解释。
新能源教学大纲
《新能源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新能源检测工程师学时: 504(包含电工电子 152)制(修)订时间:2023-3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新能源技术课程是一门为了紧跟当今汽车市场发展速度与技术革新所衍生出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为新能源车辆认知、混动车辆技术认知、纯电动车辆技术认知。
目的在于打造学生新能源车辆技术的基础。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教授新能源车辆技术的基本知识,包含了混动和纯电动汽车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新能源技术,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后期进阶课程,它以《汽车电器》、《车身系统》、《电控发动机》、《电控底盘》等课程为基础,并为学生高端就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阐明课程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当今新能源市场行情。
2、掌握新能源车辆结构及系统控制原理。
3、掌握新能源车辆各项基本参数。
(二)能力目标:1、了解各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分析简单电路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新能源车辆基本使用、维修保养注意事项。
(三)素质目标:1、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6S管理习惯养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包括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有实训环节的或集中安排的实训课程,应明确实训项目、内容、方式和场地等;确定重点和难点,明确学时分配;教学建议的描述可在各部分中阐述或进行总体阐述。
可以用文字或表格说明。
)(一)教学项目第一章新能源汽车认知【教学要求】1、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2、了解新能源汽车当今未来市场。
3、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种类及。
4、了解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基本组成、结构特点;掌握电工安全基础、【教学项目】课程最低总计学习课时为10课时。
其中理实讲解10课时。
各项目最低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引言【教学要求】1、技能掌握:掌握新能源车辆特征及种类2、知识理论:品牌历史、发展进程、汽车市场、技术种类【重点及难点】1、当今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新能源汽车种类【学时分配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总共安排10课时,理实讲解10课时,可讲解多种车系品牌,应配有多媒体文字图片及相关视频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区别和维修工具使用【教学要求】1、了解新能源与传统车辆之间区别2、掌握新能源车辆使用注意事项3、掌握新能源车辆维修保养注意事项成、结构特点;掌握电工安全基础、个人防护和车间防护设备使用、维修作业安全;能进行车辆驾乘体验。
《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精)
《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4007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能源、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化学、化工、材料、冶金等专业开课学期:第7学期学分:2学分主讲教师:王俊琪指定教材:王长贵、崔容强等主编,《新能源发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教学目的: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能源现状和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不同形式的热发电系统,熟悉太阳能的有关热利用的基本原理,加深对中国风力资源和风力发电基本原理的认识,深化理解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现状,重点把握生物质发电的基本原理。
掌握地热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认真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及其各种形式的燃料电池的具体应用及机理。
第一章绪论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能源的含义、分类及历史演变一、能源的重要性能源在工业、农业、交通业、国防、日常生活和公用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源的含义及其分类新能源的概念;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演变柴草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的突击演变过程。
四、常规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过渡的原因;三次石油危机;过渡的具体过程分析。
第二节中国能源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中国能源现状中国现在的能源现状及其与过去的对比。
二、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中国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极大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三、中国能源发展对策根据中国能源发展现状,中国采取的能源对策。
第三节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前景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和分类新能源的概念;各类新能源的具体概念及应用发展现状。
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三、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对策;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四、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的前景。
思考题:1、新能源的具体分类方法有哪几种?具体怎么划分的?2、我国能源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具体解决?第二章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时:4周,共8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太阳能利用方式常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能源转换及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转换及利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能源转换及利用英文名称:Energy Transition and Utilization课程编号:x4010051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A1/A2/B)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能源转换及利用》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热能转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实际转换设备与转换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计算,并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和解决热能利用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用好、管好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 概述要求:了解能源的分类,热能资源(燃料化学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海洋热能)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理解单位产量能耗和单位产值能耗,能源效率。
重点:能源的分类及热能资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二)能量转换基础要求:理解实现能量转换时,对转换装置的基本要求;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能源质量的分类;热量火用的定义;能级的定义和公式;流动过程的火用平衡;火用分析的方法;火用效率的一般定义;各种热工设备的火用效率;锅炉的热平衡和火用平衡分析。
重点:热量火用的定义,流动过程的火用平衡和火用分析方法难点:火用分析方法(三)热力系统分析要求:理解和掌握朗肯循环的火用分析;提高蒸汽动力装置火用效率的主要途径;凝汽式发电厂的能耗指标;燃汽轮机的优点;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分析;热电联系的节能效果;热电联产的实际使用;变温热源的动力回收效率,闪蒸发电系统;低沸点工质发电系统;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泵的应用;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重点:朗肯循环的火用分析,凝汽式发电厂的能耗指标,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分析难点: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性分析(四)工业企业中的热能利用要求:掌握余热资源及其质量;余热利用的途径;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指标;预热器回收系统分析;余热锅炉蒸汽利用系统分析;热媒式余热回收系统。
能源法教学大纲讲解
《能源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能源法课程英文名称:Energy Law课程类型:必修课(目前暂为限选课)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法学本科各专业开课院系:经济法学院、民商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及法学院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2.任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能源概述、能源利用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法的立法原则和法律制度、以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电力法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立法探讨、能源税收与环境保护、国外的能源立法与能源政策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能源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能源法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我国能源的立法、执法和能源实践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能源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经制作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因此要求多媒体教室配合。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能源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使学生了解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1.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2.能量转换与传递3.能源问题以及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1.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对于能源的准确定义多种著述皆有论及。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认为:“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则将能源定义为“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能源法课程英文名称:Energy Law课程类型:必修课(目前暂为限选课)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法学本科各专业开课院系:经济法学院、民商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及法学院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2.任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能源概述、能源利用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法的立法原则和法律制度、以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电力法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立法探讨、能源税收与环境保护、国外的能源立法与能源政策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能源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能源法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我国能源的立法、执法和能源实践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能源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经制作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因此要求多媒体教室配合。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能源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使学生了解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1.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2.能量转换与传递3.能源问题以及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1.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对于能源的准确定义多种著述皆有论及。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认为:“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则将能源定义为“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我国立法中能源的相关定义:《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试将能源定义为:“本法所称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明确了“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则在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分类:(1)能源按照不同的生成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理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又称为化石能源,它们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
一次能源中还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
(2)一次能源按其能循环使用和不断得到补充,又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核燃料均为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均为可再生能源。
(3)此外,按能源的使用状况,还可将其分为常规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4)按流通情况,分为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5)按能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还可将其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6)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2.能量转换与传递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一般认为,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3.能源问题及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能源问题:最初的能源问题集中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安全问题,即如何保障实现本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有效供给问题。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而是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同时,能源环境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和国际。
能源的消费过程和由其带来的环境后果亦要由全球来协作实现和承受。
与经济全球化、环境问题全球化伴生,能源问题亦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关系一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
能源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第二章能源利用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源利用与气候变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
[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1.能源利用与气候变暖2.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能源可持续利用[主要内容]:1.能源利用与气候变暖人类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CO2,甲烷,CFCs和氮氧化物)持续增加会改变地球的气候。
将能源问题与环境和气候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碳循环(carbon cycle)。
碳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碳在各类生物的作用下,在有机态和无机态之间不断地转化和循环的过程。
自然界的碳循环依据自身的生态规律维持着固有的平衡和循环,直到工业革命的来临。
工业革命在给人们带来生产方式的崭新变革的同时,对能源的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规模也出现了质的飞跃。
化石燃料是古代动植物固定的碳,它们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从而使亿万年来贮存在地层中的贮存库中的碳在短短的数百年乃至于数十年的时间中加入到交换库的碳循环中来。
矿石燃料成为人为产生温室气体的一个最大的排放源。
2.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能源可持续利用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在于,第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些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同时,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的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遵循七个原则: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服务能力;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突破;始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是建立一种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态能源结构,要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协调,最终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达到整体协调。
能源持续利用主要包含能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降低环境代价等内容。
第三章能源法的立法原则和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源立法的原则、明确能源法的法律制度、了解能源立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前在制定《能源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1. 能源法的立法原则2. 能源法的法律制度[主要内容]:1. 能源法的立法原则(1)能源可持续性利用原则—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指以可以持续的方式利用能源,对于可再生能源而言,指的是在保持他的最佳再生能力下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而言,指的是保存和不以使其耗尽的方式利用。
(2)能源市场化配置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指以市场为能源的基础配置手段,但是能源的市场化配置同样存在弊端,故必须始终坚持将能源的市场化配置与政府对能源进行必要的管制相结合的原则。
(3)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的今天,能源的利用势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为实现代际公平的价值理念,须始终贯彻能源的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的宗旨。
(4)以人为本的原则—能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故在能源法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公共参与制度、普遍服务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
(5)能源国际合作的原则—鉴于能源的稀缺性以及我国巨大的能源需求量,我国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能源国际合作是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协调与世界各国关于能源开发交通利用等各方面的关系。
2. 能源法的法律制度(1)能源综合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协作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包括行业自律、产权管理、进出口管理、标准化管理等等)(2)能源战略与规划制度—是指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运输、供给等事项应当事先从宏观上予以安排的制度。
(3)能源市场配给制度—是指以市场为基本的能源配置手段并减少政府指令性计划干预的制度。
(4)能源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能源科技创新制度就是要通过法律的手段促进能源科技的开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