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血管的解剖学综述

一、脾动脉

(一)脾动脉起始位置

据1085例解剖统计,脾动脉绝大多数起始于腹腔动脉(98.98%);少数有解剖变异者,其中起始于腹主动脉者占0.28%,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者占0.65%,还有极少数起自结肠中动脉、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肝右动脉及肝总动脉等。

脾动脉是腹腔动脉干上的一个分支,腹腔动脉干共有三个分支,分三个类型,分别为:肝脾胃干(91.58%)、肝脾干(4.03%)及胃脾干(3.33%)。

脾动脉多发自腹腔动脉左下壁(50%),其次为腹腔动脉右下壁(30%),余者为右上壁或下壁。脾动脉起始部位外径约为0.5cm。了解脾动脉的解剖对临床脾动脉插管造影有指导意义。

(二)脾动脉走行

脾动脉因个体差异其长度差别很大,为5.7~23.1cm不等(平均12.5cm)。脾动脉在行程中与胰腺关系密切。有研究脾动脉和胰腺的关系,将脾动脉分成四份:脾动脉近1/4自腹腔动脉分出后很快弯向下行,此段尚未贴在胰背上,与胰及脾静脉之间距离较远;其后的3/4动脉及胰及脾静脉之间距离则较近,但此段动脉走形变异较大,可分如下四型:

I型:脾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后,沿胰上缘走行至脾门,占47%。

II型:脾动脉在行程中的中间两个份,穿过胰腺或走行于胰腺后面,占14%。

III型:脾动脉远段的两个份,穿过胰腺或走于胰腺后面至脾门,占6%。

IV型:脾动脉远段的三个1/4份全部穿过胰腺或在胰腺后面走行,占33%。

(【脾脏外科】张子诚夏志平)

一般情况下,脾动脉由腹腔动脉发出后,向下达到胰腺上缘,再向左沿胰腺后上缘(60%),也可经过胰腺的前方(30%)或后方(8%),甚至可能包埋在胰腺实质中到达脾门。脾动脉主干按照行程可分为四段。

(1)胰上段:自腹腔动脉发出之后至胰腺之间。此段可发出左膈下动脉、胰背动脉、脾上极动脉、贲门食管后动脉、心食管后动脉、副胃动脉、副肝动脉、肠系膜

下动脉、胃后动脉等分支,出现率依上述次序递减。

(2)胰段:脾动脉在胰腺后上缘。此段多呈弯曲、波浪状、是脾动脉最长的一段,主要分支有胰大动脉(恒定)、上极动脉(不恒定)、胃网膜左动脉(少见)、一

至数支胃短动脉、副胃左动脉或胃后动脉。

(3)胰前段:在胰尾前方的一段。多数脾动脉(70%)在此段或其近侧即开始分为终末支,大部分为上、下终末支,或者另有一中间支。主要分支有胰尾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上极动脉、下极动脉。

(4)脾门前端:脾动脉已分出终末支,则在此段进一步分支。但在30%情况下,脾动脉在脾门前端才分为终末支。

值得提出,由于脾动脉的走行及位置变异较大,分支较多,当行脾手术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脾动脉的胰腺支较多,当脾切除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胰大动脉,因它主要供应胰尾,尤其胰尾动脉损伤后可能继发胰尾的坏死,而胰背动脉因距离较远,手术

时很少涉及它。

(2)若脾脏未游离而侧支循环完整(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极动脉),可以单纯结扎脾动脉,脾脏仍可存活。

(3)对于IV型的脾动脉,因它紧贴脾静脉及胰后面,分离脾动脉时,勿损伤胰腺及脾静脉。

(4)对于肿大的脾脏,可先结扎脾动脉,使大量血液进入周身循环(可以达到500~700ml),一则降低脾脏内的压力,二则使脾脏体积与血液循环量减少,便

于分离脾脏。

(5)一般情况下脾切除术应先结扎脾动脉,然后结扎脾静脉,单独结扎脾静脉是不可取的。

(6)应小心结扎弯曲的脾动脉,避免损伤胰腺和脾静脉。

(7)由于脾动脉终末支的起源和脾静脉属支的汇合点和起始段不确定,故应紧贴脾门游离和结扎这些分支和属支,以避免出血。

(【实用肝脾外科学】陈维佩)(三)脾动脉分支及其类型

脾动脉在行程中向胰腺发出许多小的分支(胰体尾部动脉)。多数脾动脉(80%)在距脾门1~2cm处始发出若干支入脾(即脾叶或脾段动脉)。但也有少数距脾门4~5cm 处,甚至在6cm处发出分支者。脾动脉分支在脾门处的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分散型脾动脉距脾门2.6~6cm分为终末支,称为脾叶动脉。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说的80%。其特点是脾动脉主干相对较短,脾叶动脉管径细,有的叶

动脉在脾门处就分出了脾段动脉。此类型脾动脉的分支较长,脾叶、脾段动

脉易寻找及结扎,进入脾的范围较大,有的伴有脾上、下极动脉,故方便作

脾叶、段切除术。

(2)集中型脾动脉距脾门0.6~2cm分为终末支,称为脾叶动脉。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数的14%。与分散型相比较,集中型者脾动脉主干相对较长,脾叶动

脉相对较短、较集中,无脾极动脉,多以脾上、下叶动脉干形成单独分离、

结扎某一支脾叶动脉均较困难。

(3)梳型该型约占脾动脉分支总数的6%。与前两型比较,梳型动脉主干最长,而脾叶动脉更短些,并且分成多数小细支排列成梳型进入脾门。因呈梳型进

入脾门,故脾门的形态较长,不易行脾叶、脾段的切除术。

(【脾脏外科】张子诚夏志平)

(四)脾叶动脉

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I级分支,即脾叶动脉,其分支形成常有4种类型。

(1)一支型:脾动脉在脾门呈单干弓形进入脾内,沿途分出数支;另一种形式为脾动脉仅分出上叶动脉供应脾大部分,而下叶动脉缺如,由胃网膜左动脉依次发

出中下段、下段和下极动脉,供应脾的相应部位。脾叶动脉里一支型者少见

(3.0%~5.17%).

(2)二支型: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两个终末支,即脾上叶动脉和脾下叶动脉。因脾叶动脉多在脾外,故脾叶切除术时易结扎脾叶动脉。据文献报道,脾上叶动

脉外径比下叶动脉粗者,占44.4%,脾上、下叶动脉外径相等者,占22.2%,

脾上叶动脉外径小于下叶动脉者,占33.3%。脾叶动脉的粗细与供应脾实质多

少成正比。此型最多见,占79.19%~98%.

(3)三支型: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三个终末支,即脾上、中、下叶动脉。此型少见,占2%~23.81%。

(4)多支型:脾动脉在脾门处分出4~7个脾叶动脉。此型少见,占1.73%~2.6%。夏穗生综合国内许多研究者所观察850例脾标本得出脾动脉分脾叶动脉:一支型

属7例,占0.8%;二支型730例,占86%,属绝大多数,分为脾上叶动脉和脾

下叶动脉;三支型104例,占12.2%;尚有9例,呈多叶动脉(多支型),占1%。

A B C

图2 脾叶动脉的分支类型

A 一支型

B 二支型

C 三支型

(五) 脾段动脉

每隔脾叶动脉(I级分支)距脾门0~3.5cm处分为脾段动脉(II级分支),多为1~3支,通常与脾的纵轴相垂直进入脾内,分别供应相应的一个段。每个脾叶动脉分出脾段动脉的支数并不完全相等,其中支数相等者,占65%,上叶动脉多于下叶动脉者,占26.8%,上叶动脉少于下叶动脉者,占8.2%。所以,脾段动脉可分为三段型、四段型、五段型、六段型、七段型、八段型、九段型、十段型,其中以四段型为多见,即脾上叶动脉分为脾上段、脾中上段动脉,脾下叶动脉分为脾中下段、脾下段动脉。Cortes统计脾上叶动脉分出3支脾段动脉,占50%,4支占33%,脾下叶动脉分出2支脾段动脉者,占50%,3支脾段动脉者,占43.3%。每个脾脏平均6.14支(Voboril)或6.1±0.1516支(Cortes)脾段动脉。

各脾叶动脉分出脾段动脉的具体形式如下:

(1)脾上叶动脉:走行5~20mm后分出脾段动脉,根据段动脉支数可分为三型:①一段支型,脾上叶动脉延续为上段,供应上段。②二段支型,脾叶动脉分为上段动脉和

中上段动脉,分别供应脾上段和中上段。该类型约占80%。③三段支型,脾上叶动

脉分为最上段动脉,分别供应最上段、上段及中上段脾组织血液循环。

(2)脾下叶动脉:走行10~40mm后,脾段动脉支数分为两型:①一段支型,脾下叶动脉延续为脾下段动脉,只供应下段。此型约占33.33%。②二段支型,脾下叶动脉分为中下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分别供应同名段。此型约占66.67%。

(3)脾中叶动脉,延续为中段动脉或中下段动脉,供应相应的脾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