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考点5 明清时期(大纲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明代君主专制1.(2020·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

【答案】A2.(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的内阁【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D3.(2017·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专题05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明朝时期,朝延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

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答案】A【试题解析】从材料信息“朝延…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可以得出,朝延让御史巡按和地方监察御史相互监察,结合所学知识这些规定旨在保证监察规范有效,故选A。

这些规定不是限制监察御史权力,排除B;题文信息中没有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意思,排除C;朝延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没有体现对地方的监察渠道的拓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侧重考查明朝监察制度的发展,属于目的性选择题,体现了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的考查。

【命题方向】考查明朝监察制度,呼应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得分要点】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科举制⑴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⑵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

⑶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⑷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

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

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

2.明清的考核制度:⑴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

①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

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

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②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⑵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明清年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个封建年代,那么⼤家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呢,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历史核⼼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希望能帮助到⼤家! ⼀、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衰。

1、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传教⼠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民进⾏反侵略⽃争,有⼒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明太祖设⽴殿阁⼤学⼠(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渊阁设⽴内阁,⼤学⼠开始参与军国⼤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帮助皇帝起草对⼤⾂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批⽰、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后,承袭明制,设⽴内阁,负责处理⽇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会议来处理。

(2)设⽴: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高三历史复习:第六章 明清

高三历史复习:第六章   明清

第六章明清一、单项选择题(3′×25=75′)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空前强化的历史时期。

据此回答1—4题。

1.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B、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D.政府各个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2.《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面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A、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B.解除地方割据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D.改革官制3.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D.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4.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明清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的办法,明朝采取“八股取士”,清朝则大兴“文字狱”。

据此回答5--7题。

5.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者漫不加省。

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焚书坑儒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八股取士D、满洲人不适应汉族文化6.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①加强了对人民思想上的控制②对满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③封建专制的强化④实行文化专制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7.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妨碍科学技术的进步C.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D.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明朝推行的一条鞭法和清初实行地丁银制度都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赋税制度的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第一部分: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时代划分1. 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年-221年):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 秦汉时代(221年-220年):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年-589年):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五代时代(581年-960年):包括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5. 宋元明清时代(960年-1840年):包括宋、元、明、清时期。

二、现代史时代划分1.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1840年-1911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包括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国共内战等重要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题型训练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时代不属于古代史时代划分?A. 秦汉时代B. 隋唐五代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魏晋南北朝时代(2)以下哪个时代属于现代史时代划分?A. 宋元明清时代B. 秦汉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先秦时代2. 完成句子题(1)1840年至1911年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9年至今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3. 解答题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史时代划分的五个主要时代,并指出每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1)C (2)C2.(1)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3.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是神话传说、星象卜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放异彩。

秦汉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主要特点是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制,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与文化繁荣,以及新莽王朝的短暂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5讲古代中国通史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第5讲古代中国通史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通史——(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第5讲明清时期【预习要求】前25分钟结合教材记忆预习问题,课堂探究案上课时做。

【高频考点】专制主义的加强、重农抑商、海禁、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棉布的普及、李黄顾王的思想、小说、京剧、。

【课前预习案】(25分钟)1、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明朝内阁的特点?原因:相权挑战皇权;胡惟庸专权乱政。

特点:非正式;顾问;不能决策。

2、清朝军机处的特点?作用?必修一课本11页。

3、明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出现了雇佣;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必修二课本11页。

5、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的消极影响?必修二11页。

6、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标志?发展概况?必修二11页。

8、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必修二11页。

9、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原因:必修二11页。

10、为什么君主专制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源?赋税沉重,造成市场狭窄;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1、明清之际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对比,看近代前夜中国的落伍?中国君主专制、小农经济主导、文化钳制、闭关锁国;西方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工业文明、思想解放、殖民扩张。

12、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明清进步思潮的背景?特点: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加强;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理学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封建的新思潮。

背景:君主专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化专制。

13、李贽的思想?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特点?李贽:必修三11页。

特点:王唯物主义思想;黄抨击君主专制;顾提倡务实学风。

1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有哪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没有成为社会主流的原因?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思潮: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原因:小农经济;封建专制统治;文化钳制。

影响:必修三11页。

15、明代书法的特点?明清绘画成就?必修三22页。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

第5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辉煌与迟滞并存。

1.政治:一方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另一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2.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4.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政治方面(1)明初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明成祖设内阁,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设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管辖。

(2)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时设南书房,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将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清康熙帝:清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抗击沙俄势力,加强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发展农耕经济,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出现“康乾盛世”局面。

但大兴文字狱,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交往,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选修4)经济方面(1)明清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2)明代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缓慢地发展。

(近5年全国卷)2021高考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含解析)

(近5年全国卷)2021高考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含解析)

五、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62020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专题共出现选择题15道,考查频率100%。

【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明清时期一.选择题(共23小题)1.(2023春•湖南期中)奏折制度是清朝康、雍、乾时期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自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这种奏折制度()A.强化了君主对官僚机构控制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严重摧残了中国文化的发展D.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决策2.(2023•达州模拟)明清时期,宋应星走出书斋,游历考察,了解基层群众生产领域的工艺流程;徐光启在家乡开辟农庄,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写了许多农学著作。

这些人的活动()A.推动了高产作物的传播B.进行了实验科学的尝试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D.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潮流3.(2023•锦州模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

据此可知,王夫之()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4.(2023•湖南模拟)《明史•土司传》记载说,土司“必假我爵禄,宠之以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调遣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

这()A.为边疆动乱埋下了隐患B.体现了明朝阶级矛盾尖锐C.说明土司由明政府册封D.有利于强化对边疆的治理5.(2023•靖远县二模)明朝中期,“盗矿”之事,遍及各省,有的在深山偷挖,有的则凭借势力占领官家的矿场,有的则建立武装公然和官府对抗,如在广东顺德,就有豪强勾结“势家”经营银矿达30年之久。

由此可知,当时()A.私营矿业得到发展B.中央集权制度衰微C.资本主义萌芽兴起D.官营手工作坊破产6.(2023•齐齐哈尔二模)明清之际的张岱是私人修史的著名学者,在其《越中三不朽图赞》中选取人物最多的是关于理学、忠烈、忠杰、忠谏、孝烈、生孝等12目,以便“见道学诸公则自知有愧衾影,见忠节诸公则自惭有愧忠孝,见清介诸公则自恨纠缠名利,见文学诸公则自悔枉读诗书”。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4年9月)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4年9月)

2025年中考高考历史复习新题速递之明清时期(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安徽开学)乾隆时期,清朝‘借地养民”招内地汉民垦种西北番地,为处理番汉矛盾朝廷在番地设立“厅”级机构专门来管理汉人事务,处理番汉纠纷。

后汉民日益增多,行的权力也随之扩大.最终使得少数民族贵族失去了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清政府的措施()A.意在转变边疆地区的生产方式B.增强了西北地区的基层自治C.拉开了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序幕D.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2024•茂名开学)蒙古例是清廷为外藩蒙古制定的特别法。

随着内地民众大量进入蒙地,“封禁”政策下蒙古人、汉人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

清廷在嘉庆朝重印了《蒙古律例》,强调因俗而治,后期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

此举()A.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解决了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C.旨在推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D.奠定了近代中国法治的基础3.(2024•吉安模拟)康熙帝非常钦慕“泰西”的科技,他不仅努力学习了“《几何原本》”,还深入研究了欧洲的天文、地理、机械等科技和历史知识。

这一现象反映出()A.“海禁”政策形同虚设B.西方科学革命波及中国C.西学东渐的继续发展D.清朝科技水平快速提升4.(2024•川汇区校级开学)成书于1406年的《克拉维约东使记》记载,当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宫廷大臣、使节克拉维约来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时,打听到一支由800匹骆驼组成的商队不久之前从中国来到此地,他也因此得知撒马尔罕距离中国首都的路程是6个月。

克拉维约在这次外出游历的旅程中,不可能()A.遇到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商人B.了解明与帖木儿帝国的交往C.比马可•波罗更晚前往东方D.见证当时丝路上的贸易往来5.(2024•怀柔区校级开学)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会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

蛮夷戎狄形成华夏认同,蛮夷戎狄逐渐融入华夏族。

高考历史考纲考点五

高考历史考纲考点五

考点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①背景: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②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后,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皇帝政务负担繁重。

(2)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太祖仍亲自主持政务。

②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3)监察制度: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地方: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

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察。

(4)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2.清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1)雍正帝设军机处①设立:清初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②起因: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③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核心。

④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⑤影响:简化了行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以致近代中国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押新高考第05题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鼎盛与危机(原卷版)

押新高考第05题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鼎盛与危机(原卷版)

押新高考05题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鼎盛与危机一、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除丞相1)原因:①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肆意妄为,挑战皇权;2)影响:①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以后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加重皇帝政务负担,影响行政办事效率;2、内阁制度1)形成过程:①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内阁制正式形成;③明宣宗时期,内阁获得“票拟权”;④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2)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职能: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3)特点:①地位: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顾问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②权力: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③本质: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好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3、宦官专权1)表现: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2)认识:是皇权的延伸,是皇权异化的产物;【拓展】古代皇权异变的表现(1)外戚干政:外戚指君主的母族、妻族,如汉朝;(2)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

东汉、唐、明三朝,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

(3)权臣专政:权臣,指有权势之臣,他们的权力往往超过其他的大臣,甚至凌驾于帝王之上。

权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宰辅、外戚乃至宦官。

如西汉的霍光、东汉的曹操,明代张居正等(二)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密折制度1)特点:迅速、机密、直接、广泛;2)作用:多渠道了解下情、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军机处1)主要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特点:精、简、速、密、闭3)作用: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3、文字狱1)目的:增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2)影响:①禁锢了思想;②摧残了文化;③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二、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措施明朝(一)海上边疆1、郑和下西洋2、海上新形势1)抗倭斗争①背景:倭寇骚扰东部沿海→明朝中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课时 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课时 明清时期

对外关系 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殖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
谢谢观看!
与材料主体不一致,且与史实不符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D
【备考探究】本题通过官府对工匠管理的变化考查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以此考查考生的 历史解释素养。明清时期是官营手工业衰落,而私营手工业发展并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只有把握这一特点才能准确做出答案。因此在高考备考时期要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 每一个阶段的政治、历史和文化特点。
本政质治主问影要题响特:点阁强是在:臣化君一皇专君主定帝权主专程的、专制度内宦制加上侍官统强也机专治的制构权;表约,都完现了不是善。皇是皇了权法帝中;定意央易的志政出行的务现政反机专机映构擅构,;弄;是权受皇。到帝皇权帝力的的控
清朝(1644—1912年)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中国
西方
政治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步确立 经济 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政策束缚思想 提倡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明清时期在经济、思想、文学艺术、 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看似昌盛的明清社会实际上是 被裹持在日益僵化的体制下的。同时 期的西方社会,已然渐行渐远......
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五课时 明清时期
01 考情分析 考点示例

02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03 史实归纳 核心突破
考情分析表
一 、
核心考点
考频考次
考情分析
常见考向

1.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2.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

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5 明清时期 大纲人教版

高考历史 点拨与精析 考点5 明清时期 大纲人教版

考点5 明清时期1、(·四川文综·T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再现历史史实。

【精讲精析】选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联系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应该是在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张居正实行赋役征银、纳银代役的一条鞭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重庆文综·T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准确再现明代丝织业的史实,得出正确答案。

【精讲精析】选A。

明代时手工业进步,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明代使用新式“纱绸机”,故答案为A。

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是唐代;开始培育八辈之蚕是魏晋时期的吴国;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是在汉代。

3、(·全国文综·T13)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从材料中商品经济发展、租贷关系发展进行说明。

【精讲精析】选D 。

因为材料强调“好米换取银钱自用”、“称贷(借高利贷)完官”,从而分析出商品经济发展、国家一条鞭法以来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佃户商品意识增强,由此判断D 正确;B、C项体现了政治关系,与题目材料不符; A项不能说明白银流通为大众流通的原因,与材料无关。

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2017届⾼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专题五古代中华⽂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战争前【⾼考考点】1.政治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的设⽴、清朝的边疆政策2.社会经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帮形成与⼯商业市镇的兴起、“海禁”与“闭关锁国”3.思想⽂化:王阳明的⼼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学艺术的发展(⼩说、京剧)【时代特征】⼀、阶段特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1.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巩固。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向衰落;统⼀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步的巩固。

3.经济:①封建农耕经济⾼度发展,农产品商品化;⼿⼯业发展,私营超过官营;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并缓慢发展;区域性的商⼈形成商帮,江南⼯商业市镇兴起.②政府实⾏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化:①传统科技进⼊总结阶段,仍⾛在世界前列,但近代⾃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差距逐渐拉⼤;②政府⽂化专制(⼋股取⼠、⽂字狱),带有反封建⾊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③⽂学艺术繁荣,市民⽂化发展,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京剧形成,⽂⼈画占统治地位。

5.中外关系: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向闭关⾃守;②西⽅殖民势⼒东来,中国⼈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争。

⼆、中外对照1.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相当于元末⾄明朝)(1)政治:天主教会统治,等级制度;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争。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和发展,进⼊⼯场⼿⼯业时期;英国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3)⽂化:⽂艺复兴、宗教改⾰;近代科学兴起(天⽂学⾰命)。

(4)对外:新航路的开辟;西、葡、荷、英早期殖民;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开端)。

2.早期资产阶级⾰命和⼯业⾰命时代(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相当于清朝前期)(1)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命,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国议会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考点5 明清时期(大纲版)1.(2009·浙江高考)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 项错误。

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 项说法正确。

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 项错误。

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2.(2009·辽宁高考)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

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C.监察 B.行政 D.司法)【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

3.(2009·广东高考)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是一对不断斗争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消弱,元朝时丞相权势过重,因此明朝初期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因此 D 项正确。

4.(2009·海南高考)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

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5.(2009·山东高考)16 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用至今①农业经济衰退加工业兴起( A.①② C.③④ ) B.②③ D.①③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认识。

烟草、木棉都属于经济作物,。

其大量种植不仅不反映农业的衰退,恰恰相反,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了农村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6.(2009·天津高考)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明朝的“鱼鳞图册【解析】选 D。

本题考查识图和分析的能力。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

7.(2009·浙江高考)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中国的指南针,在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 1912 年清朝灭亡结束,C 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8.(2009·江苏高考)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解析】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⑴和⑵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第⑶题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

【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008 年考题1.(2008·天津高考)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 D.对农民的控制C.检察权力【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全面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D 两项明显错误。

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题目中所列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动,根据各机构职能变化的趋势可知它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加强。

故选 A。

2.(2008·广东高考)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 B.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A.民主共和制 C.专制主义制度【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思想家阐明了他当官为万民不为一人(皇帝)服务的观点,由此判断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A、D 两项是民主制度的表现形式,与题意不符;B 项的概念过于宽泛,不切题意。

3.(2008•宁夏高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李贽最有个性,是为“离经叛道”“非圣无法”,自称“异,端” 。

他反正统,反传统,尤其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可作此题的解题提示。

黄宗羲强调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重视学以致用,王夫之的唯物论影响较大,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著述均与题干偏差较大。

4.(2008·海南高考)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B.《农书》 D.《四洲志》 )07 0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考点5 明清时期大纲版-历史-txt预览-第2页【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甘薯是明朝由美洲传入中国的。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它主要记述的是公元 6 世纪黄河流域的种植、贮藏等内容;《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

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

所以选 C。

5.(2008·海南高考)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

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清)归玄恭:《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解析】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积极方面则是农业发展有了保证,巩固了封建统治;消极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

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 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 分。

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 分。

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 分。

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2007 年考题1.(2007·宁夏高考)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