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案:第十七课 地表物质的迁移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表的变化是自然界的现象,它对人类的影响;2.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明确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3.掌握地球的层次结构,区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4.学会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能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5.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景观的形成原因,如山、丘陵、峡谷、沙漠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的层次结构;2.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教学难点1.区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2.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地理与科学地理的差别,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可介绍地表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并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学习内容第一节: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之一。

尤其是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牵动着人们的思维,因此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产生原因。

其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图、图片、模型等形式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构成。

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2.明确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问答。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壳运动的概念、分类和地球内部的结构。

2.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3.发放学生手册,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了解每个自然现象的原因。

第二节: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的层次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层。

学生可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式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

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方式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将地球的内部结构巧妙地结合到前一节学习的地壳运动中去。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的层次结构;2.区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七课第一课时《地表物质的迁移》 - 副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七课第一课时《地表物质的迁移》 - 副本


互相交流,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小组参观学习,

奖励一颗星。
【导学提示二】4+4+4
1、任务: 观察岩石分化的现象;通过观察 和搜集资料等形式,了解身边的岩石分化现 象。
2、流程:学生自主实验,小组交流,小组推 荐展示。
3、评价:小组成员汇报,完全准确者得星。
身边岩石的分化现象: 1、气温的变化使岩石崩裂: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七课— 地表物质的迁移(一)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地表物质的迁移(一)
学习目标: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 石风化的作用,知道温度变化会使 岩石碎裂分解;了解身边的分化现 象的例子;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导学提示一】7+7+6
一、任务:(1)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岩石碎 裂的原因。(2)进行模拟实验,做好观察记 录,。(3)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二、流程: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展示 三、评价:讨论回答,声音洪亮,答案正确 者各得1颗星。
合作研究
要求:1、各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实验后,做 好记录,了解到昼夜气温反复变化会使岩石 碎裂。

2、各组观察后,做好记录。
实验:岩石碎裂 (一)
实验过程:将一块页岩放在火上加热 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放进水里冷却; 接着再加热,再冷却,反复多次。观 察岩石发生的变化。 注意几点:1、选取较薄的页岩;2、 岩石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3、 岩石不能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 轻一些。
难点知识 (1分钟) 收集岩石风华的图片
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为下次上课做准 备)
上网查资料了解岩石的风华
实验记录: 岩石反复多次加热并投放在水中 后,岩石逐渐碎裂。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主要介绍了地表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迁移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水循环、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这些作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表物质迁移的详细过程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地表物质迁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知道水循环、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在地表物质迁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水循环、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在地表物质迁移中的作用。

2.难点:地表物质迁移的详细过程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水循环、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在地表物质迁移中的作用。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地表物质迁移的详细过程和原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表物质迁移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地表物质迁移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

2.实验器材:准备相关实验器材,进行实地演示和实验。

3.作业材料:准备相关作业材料,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表物质迁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这一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地表物质是如何迁移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年级科学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9、《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前准备、教师、学生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2、每组准备一套: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两块掰开的泡沫。

教与学的目标.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展示青藏高原图片,(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趣的是登山队员多次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主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展示图片);2、展示非洲板块和拉丁美洲版块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猜想、交流并汇报。

3、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地表的变化》。

(板书题)二探究新知关于地表的变化,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讨论汇报。

(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什么力量让地表发生变化?地表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这里的地表发生过变化吗?)2、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知识,先猜一猜。

学生回答(地震、火山、风化、搬运、堆积等)。

3、上面同学们说的既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也有人为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以小组为单位,先充分交流你们前搜集的资料,看一看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4、做实验也是我们研究科学的好方法。

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板块运动模拟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放两块紧靠的泡沫,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泡沫块逐渐分开。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汇报实验方案。

生做实验。

、教师展示资料:(火山、地震、泥石流、石蘑菇等)小结: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

6、人类活动对地表有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对地表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片:(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等)小结:人类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2024年秋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7.《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4年秋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7.《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3.汇报总结。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三、拓展活动,激发对家乡的认识。(预设5分钟)
[PPT29出示]你想知道自己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吗?课下自己搜集资料或者调查,了解自己家乡地表的变化。
四、练一练
一、判断题
1.只有地球的内部变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2.[PPT21-24出示]学生讨论,汇报人类开采矿石、修筑大型水坝、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活动引起地表变化。
3.[PPT25出示]播放视频,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三、自由活动: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
1.[PPT27-28出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环境呢?
2.学生交流:该植树造林种草、停止乱砍滥伐、停止围湖造林等。
3.风能吹起土壤和沙子,但不能改变岩石的形状。( )
4.雨水降落到地面便会溅起泥沙,开始对土地的侵蚀。( )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土壤的颗粒越大越容易被水流带走。( )
二、选择题
1.水土流失不会引起( )。
A.破坏土壤肥力 B.阻塞河道 C.形成高山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1.[PPT10出示]出示河流入海口和瀑布下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水流对地表变化产生影响?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猜测是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
2.[PPT11出示]分组实验——让水从土堆的顶部落下,观察。
思维导航:1.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根据实验推想自然界中的水流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教学 难点
1.能用科学语言表述出古今地表的变化。
2.通过搜集的资料,总结概括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中。

小学科学17《地表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7《地表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7《地表的变化》(教案)地表的变化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地表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节课将通过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地表的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节课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表变化的原因。

4. 引导学生意识到地表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

2. 沙盘或模型地面。

3. 实地考察工具,如放大镜、石头、测量工具等。

4. 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表的样子和特征,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地表变化的认识。

例如:“你们是否注意到周围的地表在改变?什么可能导致地表发生变化?”2. 讲解地表的变化(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展示不同地表变化的图片,例如:土地滑坡、河流冲积等。

讲解每种地表变化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强调自然因素(如风、水、气候等)和人为因素(如建筑、开采等)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实地考察(20分钟)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户外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引导学生观察地表变化的现象,并鼓励他们描述所观察到的不同地表特征和变化情况。

给予学生放大镜、石头和测量工具等工具,让他们更仔细地观察和测量。

4.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到的地表变化,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表变化的原因,并总结不同地表变化的分类。

例如,山体滑坡是由于山体松动或降雨引起的。

5. 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他们所学习的地表变化现象和原因。

每个小组或个人可以选择一个地表变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

鼓励学生用图片、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呈现。

6. 探究性学习(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地表变化的。

通过示例和故事,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开采、建筑和环境破坏等行为对地表的影响。

《17 地表物质的迁移》ppt课件

《17 地表物质的迁移》ppt课件

;.
32
• 1.我认为,钟乳石是这样形成的: 被溶解后的石灰岩逐渐形成的
• 2.我的理由: 石灰岩遇酸后会溶解,生成新物质。
;.
33
材料
自制钟乳石 ;.
材料: 曲别针 线绳 两只烧杯或玻 璃瓶 一个碟子 苏打晶体 蒸馏水
34
制作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 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地表物质的迁移
;.
1
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变化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猜测一下吧……
;.
2
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 模拟实验
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求证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
3
注意 安全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一 “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
43
;.
8
你看到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
9
注意 安全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二 “流水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 验 材 料: 实验前岩石特点: 实验后岩石特点: 实 验 结 论:
带盖塑料瓶、水、岩石块。 有棱角、有的锋利,易割手。 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一些碎石屑。 流水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
14
科学概念 •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
15
影响侵蚀的因素
小雨
大雨洪水
;.
16
影响侵蚀的因素
;.
17

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的变化》教案设计

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的变化》教案设计

《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4.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能根据化石判断相关的环境信息。

二、德育目标: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能根据化石判断相关的环境信息。

四、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或图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风景图(包括对生物化石的特写),非洲、拉丁美洲板块图,火山、地震、三角洲,石蘑菇及风蚀蘑菇,石灰岩溶洞和石笋,海蚀、冰蚀等地貌景观以及山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乱砍森林、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过度放牧、沙尘暴、地质塌陷、荒漠化、蓄水发电等图像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相关资料;实验材料:喷壶、沙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些火山、地震、海啸、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视频资料以及不易被人们觉察,如湖泊沉积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变迁,河流的冲刷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进行“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二)新授: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6500万年前和现在地球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情况。

问学生: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吗?猜想它以前会是个什么样的?并由此看能发现地表演变过程。

讨论:你们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你能提供出证据吗?提出化石的概念。

请思考这几个问题: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表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2.了解地表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3.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的变化;2.掌握地表变化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理解地表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地表的变化?2.研究地表的变化方法;3.地表变化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4.如何保护地球?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活动步骤1.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地球自然环境;2.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深入学习(3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地表的变化》,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可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学习研究地表的变化和地表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归纳总结(15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科学知识。

活动步骤1.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所学内容;3.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总结各自的学习成果。

4. 课后延伸(5分钟)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球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活动步骤1.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和环境;2.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写下自己的保护地球的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评估方式1.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2.学生观察实验的表现;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的表现;4.学生个人思考和计划的表现。

2. 评价要点1.是否理解地表变化的原因和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是否正确地运用相关科学知识;3.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球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五年级科学上册《17 地表物质的迁移》教案 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17 地表物质的迁移》教案 粤教版

《17 地表物质的迁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2.知道流水具有搬运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

2.通过观察岩石风化的现象,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观察、敢于质疑的精神。

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分析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牛奶盒、泥沙和小石子、有棱有角的砖块、玻璃瓶、页岩、酒精灯、木槽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导入展示奇特地貌的图片(如澳大利亚西部海登城附近的波浪岩、台湾基隆野柳风景区的女王头覃岩等)。

问题看看这些岩石像什么?你还在那里看见有奇形怪状的岩石?这些岩石为什么会这样?目的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是谁造成这样奇特的景观。

新课讲解:活动一: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导入是什么原因让坚硬的岩石碎裂,逐渐分解呢?实验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模拟温度对岩石碎裂影响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安全、快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材料上要选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但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得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注意不能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问题岩石为什么会裂开?请学生尝试讲述岩石裂开的过程。

目的通过实验现象进行推测,探究岩石裂开的原因。

活动二:观察岩石风化的现象导入在高山上,在一块很大,很光滑的崖壁上,竟然长着一棵千年古树。

思考石头上怎么会长树呢?还那么粗壮?猜测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常识,尝试解释石头长树木的自然现象。

观察观察课文图片。

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岩石碎裂?引导物理风化作用(气温的变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时体积增大使岩石胀裂)、生物风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使岩石破裂),以及化学风化等。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七课第二课时《地表物质的迁移》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七课第二课时《地表物质的迁移》

实验:在一个倾斜的木板上方将沙子、细 土和碎石混合,堆成一个“山峰”,在山 峰上洒水,模拟出自然界的流水,观察现 象。
注意:活动开始之前可让学生猜想一下沙 土、碎石搬家的原因。
实验结论:流水对岩石的搬运是一种自然 现象;实验证明流水有搬运作用。
实验观察记录
地点
“山峰” “山坡” “山脚”
现象
“碎石” “砂石” “细土”
【导学提示三】4+4+4
▪ 1、任务:通过上网查资料的学习的方式,了 解江河的泥沙搬运作用可以形成陆 地。
▪ 2、流程:学生自主查资料,小组交流,小组 推荐展示。
▪ 3、评价:小组成员汇报,完全准确者得一颗 星。
崇明岛长大资料举例
资料一:崇明岛是我国长江入海口的一 个岛屿,东西长约70千米,宽约13~18千米 。该岛的东部以约150米/年的速度向前延伸 ,所以说崇明岛每天都在长大。
▪ 3、评价:小组成员汇报,完全准确者得星。
合作实验研究
用具和材料: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100克 明矾、柔软的棉纱线、开水、小石块2块 实验步骤:
1、取两个烧杯,各加100毫升水往其中一 个烧杯中加入100克明矾。
2、棉纱线的两头各绑上一块小石头,分 别放到两个烧杯中。
3、将两杯之间的纱线打个小环结,放置 几天后观察现象。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 地表物质的迁移(二)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地表物质的迁移(二)
▪ 学习目标:知道流水具有搬运作用; 知道石笋的形成和不断长大的岛屿。 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导学提示一】4+4+3
▪ 一、任务:(1)小组分工合作,了解流水对 泥沙的搬运作用。(2)观察实验现象,做好 记录。(3)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二、流程: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展示 三、评价:讨论回答,声音洪亮,答案正确 者各得1颗星。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年级:五(上)内容地表物质的迁移(二)设计人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流水具有搬运作用;2、能力培养目标:知道石笋的形成和不断长大的岛屿;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泥沙怎样搬家;学习难点石笋的形成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片1—2 片1展示课题;片2 展示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1分钟)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片3—片8 片3:展示导学提示一。

片4-片8:导入新课,指导学生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进行实验,作好记录,交流实验成果,适时给予评价,优秀者得1颗星。

4+4+3分(11分钟)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讨论、展示。

片9-片11 片9:展示导学提示二。

片10-片11:指导学生实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汇报,优秀者得1颗星。

(12分钟)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确定实验研究内容并且推荐一一颗星汇报与交流展示。

片12-片14 片12:展示导学提示三。

片13-14:学生查找资料和图片并作好记录。

小组成员汇报,优秀者得1颗星。

(12分钟)小组查找资料和图片后推荐一颗星汇报与交流展示。

片15 片16:展示本节课重难点让学生自学与交流。

(2分钟)学会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的方法,提高交流的水平。

然后合作探究与质疑。

片16 布置课后作业,为下次上课作准备。

课后学生作好记录与观察,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地表物质的迁移(二)1、泥沙什么样“搬家”;2、石笋的形成;3、不断长大的岛屿;教学反思。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17、《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17、《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

17.地表物质的迁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①、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2、能力培养:①、通过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

②、通过观察岩石风化的现象,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细心观察、敢于质疑的精神。

②、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三、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四、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法五、教学准备:酒精灯、镊子、打火机、页岩、冷水、烧杯、相关图片。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展示奇特岩石的图片问题:看看这些岩石像什么?你还在那里看见有奇形怪状的岩石?这些岩石为什么会这样?目的: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是谁造成这样奇特的岩石。

(二)活动一: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导入:是什么原因让坚硬的岩石碎裂,逐渐分解呢?实验: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模拟温度对岩石碎裂影响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安全、快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材料上要选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但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得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注意不能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问题:岩石为什么会裂开?请学生尝试讲述岩石裂开的过程。

目的:通过实验现象进行推测,探究岩石裂开的原因。

思考:石头上怎么会长树呢?还那么粗壮?猜测: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常识,尝试解释石头长树木的自然现象。

观察:观察课文图片。

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岩石碎裂?引导:物理风化作用(气温的变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时体积增大使岩石胀裂)、生物风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使岩石破裂),以及化学风化等。

媒体:播放“介绍岩石的风化现象及其原因”的视频。

目的:通过观察推测,了解岩石风化的原因。

七、作业布置: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石笋的形成,回来交流汇报。

八、板书设计:17.地表物质的迁移岩石的风化作用。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优质课件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的变化》优质课件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 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 性学习的材料。 2、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 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 活动。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4、精心准备探究材料 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目标要求,并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需 求,精心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足量的探究活动材料。 5、精心备课,灵活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一方面,正确解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学用书备好课,用心研读教学用书中对每 节课的教学设计,灵活借用教学用书上的设计思路创造性的上好科学课。同时要注意写好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以后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 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17 地表的变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一、地表变化 现在
过去
是什么造成 了这种变化?
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覆盖、郁郁葱葱
2
二、探究
3
三、水流的影响
水在地表流动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三角洲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 入海口处会絮凝淤积,逐渐成为河口
岸边新的湿地。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设计

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年级:五(上)
内容地表物质的迁移(一) 设计人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知道温度变化会使岩石
碎裂分解;
2、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身边的分化现象的例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学习难点收集岩石风华的图片
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片1—2 片1展示课题;片2 展示学习内容和
学习目标。

(1分钟)
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片3—片7 片3:展示导学提示一。

片4-片7:导
入新课,指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适
时给予评价,优秀者得1颗星。

7+7+6
分(2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讨论、展
示成果。

片8-12 片8:展示导学提示二。

片9-片12:
学生收集资料,小组成员汇报,优秀
者得1颗星。

(12分钟)
通过收集资料,推荐一颗星汇报与交
流展示。

片13 片13:展示本节课重难点让学生自学
与交流。

(2分钟)
学生认识本课的重难点
片13 片13:布置课后作业,为下次上课作
准备。

确定课后学习的具体内容
板书设计
地表物质的迁移(一) 1、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2、观察岩石风华的现象
教学反思。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表物质的迁移》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表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过程,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基本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原理,认识到自然环境中各种力量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物质迁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表物质迁移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原理,掌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表物质迁移现象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原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

2.难点:地表物质迁移过程中各种力量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物质迁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概念,阐述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

3.观察与实验:学生观察自然景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表物质迁移的实际情况。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表物质迁移过程中各种力量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5.总结提升:归纳地表物质迁移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类活动对地表物质迁移的影响。

《17地表物质的迁移》教案新部编本

《17地表物质的迁移》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7 地表物质的迁徙》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各样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2.知道流水拥有搬运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培育察看和剖析。

2.经过察看岩石风化的现象,培育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仔细察看、敢于怀疑的精神。

2.培育尊敬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经过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认识各样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教课难点:培育察看、剖析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教课准备有关图片、牛奶盒、泥沙和小石子、有棱有角的砖块、玻璃瓶、页岩、酒精灯、木槽四、教课过程情形导入:导入展现奇异地貌的图片(如澳大利亚西部海登城邻近的波涛岩、台湾基隆野柳景色区的女王头覃岩等)。

问题看看这些岩石像什么?你还在那边看见有奇形怪状的岩石?这些岩石为何会这样?目的让学生产生激烈的研究欲念:是谁造成这样奇异的景观。

新课解说:活动一:研究岩石碎裂的原由导入是什么原由让坚硬的岩石碎裂,渐渐分解呢?实验温度对岩石的损坏作用。

模拟温度对岩石碎裂影响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成效明显、安全、迅速,一定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资料上要选用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而后忽然投入冷水中。

但同时要注意提示学生岩石在酒精灯上不可以加热得过久,免得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注意不可以遇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问题岩石为何会裂开?请学生试试叙述岩石裂开的过程。

目的经过实验现象进行推断,研究岩石裂开的原由。

活动二:察看岩石风化的现象导入在高峰上,在一块很大,很圆滑的崖壁上,居然长着一棵千年古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内容:第五章第十七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2. 知道流水具有搬运的作用。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奇特地貌的图片。

如澳大利亚西部海登城附近的波浪岩、我国云南石林的“阿诗玛像”等。

这些岩石为什么这么奇特?
你还在哪里还看见过这样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七课《大地的变迁》(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1)模拟实验
归纳小结:在自然界中,虽然气温的变化不会像实验中模拟的情景那么剧烈,但长期的日夜温差变化,还是会使岩石逐渐崩裂而发生风化。

(二)观察岩石风化的现象
指导阅读p97图文
介绍岩石的风化现象及其原因
物理风化作用(气温的变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时体积增大使岩石胀裂)
生物风化作用(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使岩石破裂)
化学风化等
(三)泥沙怎样“搬家”?
模拟流水搬运作用的实验:
1. 用一个倾斜的长木槽,在一端堆放小石块、砂和泥土混合物,形成“小山包”。

2. 利用一个废旧的塑料饮料瓶,在瓶盖扎出数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成细线缓慢流出。

3. 缓慢地用流水冲刷“小山包”的“山峰”。

通过实验可证明流水使地表物质发生了迁移,有搬运的作用。

观察
木板上的泥沙在不同位置上留下的物质有何特点。

讨论:根据上、中、下游的特点,推断这些石头应该出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指导阅读课本p99图片中上、中、下游河段水流的特点:上游水流湍急,中游水流趋缓,下游水流缓慢。

通过对课本三幅图的观察,让学生根据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分布在河流上游的通常大些,棱角较分明;越往中下游,体积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棱角,最后会形成圆滑的卵石。

岩石风化初期,体积一般较大,且有棱有角,极不规则。

而在水流的冲刷摩擦下,它们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从形状、大小的情况,可判断课本三幅图分别表示下游河段、中游
河段和上游河段的石头。

(拓展)石笋的形成
溶洞里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

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钟乳石是当渗流水流入溶洞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的碳酸钙过饱和沉淀而形成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向下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而得名;溶洞溶顶下滴的含碳酸钙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一些水分蒸发掉,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石笋常常由钟乳石滴下的水形成,有时候两者相接,成为从洞底到洞顶的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体积稍大、较圆滑的石头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大石块一个完整石柱。

三、总结:如果说火山、地震等是大自然对地形地貌的大刀阔斧,那么本课所述说的力量则是大自然对地形地貌的精雕细琢。

地表在不断变化,大自然的力量是难以想像的。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在奇特的地形面前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作业
网上学:不断“长大”的岛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