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推荐下载】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推荐下载】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a8461bcfc789eb172dc8df.png)
[键入文字]
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
本文从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性角度进行赏析,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鲁迅先生前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对其杂文的自我评价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
从不留面子上可知其爱憎分明,有诗一般的浓烈感情;从常取类型上可见其形象性和典型性,有诗的特质。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需要经常性地思考问题,然而,同时也是文学家的鲁迅在论及时事进行思想表达时,怎会满足于一般说理和程序推论?其会通过形象思维,捕捉艺术形象,开创生动感人表达方式,寄情理于其中。
鲁迅的杂文有运转自如的辩论和得心应手的擒纵,其逻辑思维能力极强。
并且逻辑力量不单是罗列理论,更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
所以说,鲁迅先生前期杂文在艺术性上拥有诗的因素和形象性特征。
比如,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其表达阶级对立思想时语言形象而不抽象。
因此在我们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
对比鲜明强烈,并可借以突
1。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与重大意义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与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cc983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2.png)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与重大意义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对鲁迅杂文的意义,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及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做出反应与评判,如鲁迅自己所说的,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同时,因为对民俗、民魂、民性、民情有真实生动的描绘,又可看做是一部活的中国的“人史”。
要知人论世,最好读鲁迅杂文。
其二,鲁迅杂文是未经规范的自由的文体,充分发挥了鲁迅不拘一格的创造力,是极具个人性又有现代性特征的艺术品。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首先应理解鲁迅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而深刻的战士,其人其文所具有的反叛性与异质性。
然后可以从五个方面概括鲁迅杂文思想与艺术的特征。
第一是批判性、否定性与攻击性,源于鲁迅对现代知识分子使命的理解,即不断揭示现实人生的弊病与思想文化的困境,也源于鲁迅“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
第二是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的犀利与刻毒。
批判锋芒常指向人们习以为常的病态心理,把国人的落后根性看得太透彻了。
而且思维也总是另辟蹊径,对读者的惯性思维构成挑战。
第三是“贬锢弊常取类型”,抓住本质勾勒社会相类型形象(共
名)。
第四是主观性,释愤抒情,无不是作者的心灵歌哭。
第五是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杂文语言,常用“拗体”,突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社会实际,体会鲁迅的人格与精神,才能真正读懂鲁迅的杂文。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346f2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b.png)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第一篇: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
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
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a428a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5.png)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杂文作品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鲁迅杂文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他关注社会现实,呼吁人们改变现状,反对封建主义、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
他的杂文作品大都表达了强烈的思想观点,有深刻的批判意义,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第二,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语言简练、深刻,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第三,鲁迅杂文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他关注人的生存和尊严,批判社会不公和人类的苦难。
他的杂文作品充满了人文精神,是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和关注。
第四,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他的作品反映了民族历史的重要时期和社会变革的深刻内涵,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遗产。
总之,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遗产。
他的杂文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 -。
鲁迅杂文作品分析
![鲁迅杂文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16c1cd5901020206409cc0.png)
鲁迅杂文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鲁迅后期思想成熟倾注于杂文创作,充满争议任何时候都是现实生活鲜明的存在,对进行发展的思想文化发生作用对人心产生影响,主要意义:1.鲁迅自由伸入现代各个领域迅速接纳反映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社会历史的伦理道德的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及时的得到生活的回响与社会的反馈。
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及多国民的文化心里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活的现代中国的人史。
2.鲁迅利用杂文无体的自由体式发挥他不拘一格的创造与想象力进行杂文文体试验的先锋性。
适合他创造天才独特的个人性体现了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把杂文分为1,社会批评2.文明批评,强调批评批判的内涵与功能。
杂文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体现其人和文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反叛异质性。
批判是现代知识分子与现实的惟一联系点,基本任务揭示人生社会现存思想文化的困境打破有关此岸世界的一切神话。
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范围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他的杂文极深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根源于立人(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的理想与彼岸关怀,否定中的肯定。
(二) 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1.鲁迅独特的批判锋芒对准人的心理与灵魂,最为关注全力揭示的是人们隐藏甚至未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中庸道下的病态心理封建性变态的心理刻毒表达,推背式思考方法正面文章反面看的刻毒手法。
2.杂文思维非规范化在常规思维之外别出心裁,分析论断对习惯性思维构成一种挑战却有内在深刻性与说服力。
试验性与先锋性。
3.(1)反常规的联想想象力的犀利刻毒。
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构成杂文中的基本联想模式。
《小品文的危急。
商贾的批评,新药》神圣的戏谑化高雅恶俗化刻毒之极。
(2)对历史过去与现实现在的联系的独特感受与发现。
历史与现实的循环叠合构成了鲁迅杂文另一个基本的联想模式使人绝望。
彼此不相干的联想给人荒诞之感。
鲁迅杂文及特征
![鲁迅杂文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bd1411db8f67c1cfbd6b835.png)
鲁迅杂文及特征一、关于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它有四个特征: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二、鲁迅的杂文特征首先,鲁迅的杂文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
其次,鲁迅的杂文铭刻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愿望和理想。
再次,鲁迅的杂文有丰富的理论含量。
鲁迅曾经解释自己杂文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杂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说来,这种文体大都结合着评论和文艺两种因素,在表达某一思想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绵密的逻辑又要有生动的形象。
“不留面子”和“常取类型”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从杂文的直抒己见而言,和论文较为接近,需要有论文的条理和层次。
但杂文展开逻辑的方式又不完全和普通的论文相同,因为它是艺术品。
鲁迅说过:“通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文’之类,而造语还须曲折。
”注:《两地书》三二“曲折”在这里并不意味隐晦,而是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
鲁迅不常在杂文里作出直接的结论式的答案,他往往采用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等手段,通过客观的叙述揭发内在的矛盾,使人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启发。
杂文的作用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是运用生活现象来说明问题,正如演绎数学的时候需要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使读者能够根据方程式去寻求答案,水到而后渠成。
这样才能耐人咀嚼,令人信服。
展开理论逻辑的时候,形象在鲁迅的杂文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作家作用的语言有关。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
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
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
鲁迅杂文包含着多方面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
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
不过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炼,有力。
这种精密活泼的语言不但有助于理论逻辑的准确展开,而且使抽象的概念血肉丰满,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鲁迅重视杂文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
![鲁迅重视杂文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69b2b4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2.png)
鲁迅重视杂文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他对于杂文的重视在他的文学批评和艺术批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从鲁迅对于杂文的认识、对于杂文的创作和对于杂文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对于杂文的重视。
鲁迅对于杂文的认识非常深刻。
他认为杂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可以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直观地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矛盾。
对于鲁迅来说,杂文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文学形式,它不仅能够娱乐读者,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在杂文创作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犀利的文字风格,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融入到杂文中。
他的杂文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语言简练生动,引人入胜。
通过对于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对于人性的揭示,鲁迅的杂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自我。
鲁迅的杂文对于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杂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鲁迅的杂文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更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他的杂文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更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鲁迅对于杂文的重视体现在他对于杂文的认识、杂文的创作和对于杂文的影响上。
他认为杂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杂文可以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矛盾。
他在杂文创作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使自己的杂文既内容丰富多样,又语言简练生动。
他的杂文对于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f755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f.png)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
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延伸阅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地位如何2、首次对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地进行了类型研究,从而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模式。
《中国小说史略》对宋代及其以前小说的分类并无太多的新意,基本沿袭了古人的说法;他对小说类型的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的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代之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清代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
3、对每类小说的渊源与流变进行了系统地考述。
如第二十六篇关于狭邪小说的分类与源流、第二十八篇关于谴责小说的理论界定与例证阐释,即为显例。
格言鲁迅的格言真正的强者不是因件事而壮烈的死去,而是因件事而卑微的活着。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赏析近现代名篇:鲁迅《且介亭杂文》
![赏析近现代名篇:鲁迅《且介亭杂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cbd6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4.png)
赏析近现代名篇:鲁迅《且介亭杂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且介亭杂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近现代社会现象的触类旁通和犀利的批判,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天赋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正文: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这部杂文集包含了鲁迅在不同时间段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内容涵盖了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人性问题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杂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反思。
首先,我们来分析鲁迅的文学风格。
《且介亭杂文》的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方式直接而鲜明。
鲁迅的文字直抒胸臆,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和丑恶,用批判的目光揭示社会的弊病。
在文章中,鲁迅常常使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对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分析能力。
其次,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的主题多样而深刻。
他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社会风俗、道德观念、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对一个懦弱自卑的农民阿Q形象的刻画,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封建传统和歧视观念对个体的压迫与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希望唤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此外,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还不乏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例如,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鲁迅回顾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悲惨经历,对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中国人的软弱和被动是造成国家衰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并通过对西方国家的对比,指出了中国社会需要改变的方向。
总的来说,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触类旁通和对人性的独到分析,揭示了社会的丑陋和个体的困境。
这些杂文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更让人深思和反思,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600cb1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c.png)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杂文,无疑是他无与伦比的独创的思想天才和艺术天才的结晶。
关于鲁迅杂文的思维特点,是鲁迅研究专家早就注意了的问题。
徐懋庸和毛泽东曾分别指出唯物辩证法在鲁迅杂文中的出色运用;冯雪峰认为鲁迅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唐弢认为鲁迅杂文是逻辑和形象思维与具体材料和统一。
我们认为更确切的说法是,鲁迅杂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完美统一。
那么鲁迅式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有些特点:微观和宏观的统一。
鲁迅杂文内容是极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大到整个“社会”,整个“文明”作批评对象,小到寻常的社会现象,但又“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略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
这种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鲁迅曾在《准风月谈•后记》中,有很好的说明:“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在鲁迅杂文中,有单纯的历史考察和单纯的现实解剖的出色篇章,但大多数是历史的反思和现实剖析相统一的,这是鲁迅杂文辩证的理论思维的重要特征。
鲁迅这类杂文,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中勾画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鲁迅的杂文,包容我们民族的整部历史,充满丰厚有历史感和深刻的历史预见性。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鲁迅的博识是无与伦比的。
他精通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也有丰富的文学、绘、历史、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民俗、考证等。
使他的杂文在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时,总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调动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
“破坏”与“建设”的统一。
鲁迅的杂文,是不留情面,坚忍不拔地“暴露”和“攻打”旧社会和旧文明的匕首和投枪,充满着批判和战斗的激情。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否定,如果要成为生动的,诗意的,都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
杂文家的鲁迅,既是尖锐的社会批评家,又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热烈的理想主义者,他杂文中的“任何否定”都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9accb7af011ca300a7c390c3.png)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提到鲁迅,我们不仅会想到《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及其笔下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还会想到他那战斗力极强的杂文。
鲁迅一生共出版杂文集16部,近700篇,计140万字,而这些杂文的形式又是多样的,除了辩论形式外,有的用抒情形式,鲁迅的杂文是一座难于跨越而至今还无人能够跨越的高峰,他开创了杂文创作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杂文在30年代就进入繁荣期,“左联”的刊物和其他许多进步的文学刊物,都刊登了大量的鲁迅杂文作品,以他为旗帜,在当时左翼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追随他效法他的左翼杂文作家群。
他们的杂文创作风格相似。
这种文学现象,一些学者文人称之为“鲁迅风”,可以说,鲁迅的杂文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语言、形式、内容还是标题的使用,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1 标题的悬念艺术一篇文章,最先与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
好的标题富有吸引力,能唤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鲁迅作为文章大师,从不轻易设置文章的标题。
纵观鲁迅的杂文,每个标题无不体现了他的精巧构思,从而使标题与文章相得益彰,作品内容与形式两臻其美。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能深受读者的欢迎,震撼人们的心魄,这主要来之于作者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与作者精湛的标题艺术密切相关。
巧设悬念,就是鲁迅杂文标题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鲁迅独创性的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技巧运用到了杂文标题之中,故意在标题中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登错的文章》这个标题就十分奇特,当读者一看到这个标题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什么“文章”?为何“登错”了?结果将会怎样?这不能不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促使人们非看内容不可,待看完全文方解其意。
原来作者是借当时少年刊物上登载岳飞、文天祥的故事,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言行不一的丑态:这两位人物“做现在的少年们模范,却似乎迂远一点”,而应该“励现在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对国民党反动派出卖国家、屈膝投降的罪行也进行了猛烈的鞭挞。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5213f54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d.png)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雄辩的语言风格
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语言雄辩、铿锵有力。
他善于使
用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激烈的批判精神
鲁迅的杂文充满了激烈的批判精神,犀利地揭示社会黑暗面,揭
露人性的丑陋面。
他毫不留情地批判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歧视现象,反
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关切。
3. 黑色幽默感
鲁迅的杂文中常常出现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通过富有幽默感的
表达方式,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让人在阅读中
获得一定的快感和启示。
4. 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手法
鲁迅的杂文表现手法多样,艺术价值极高,例如他运用对比、象征、抒情等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杂文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更让人们领略到
文学的美感。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248e3fb5fbfc77da269b1e7.png)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特色。
鲁迅先生认为杂文工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顺次翻开鲁迅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步都不停息的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例”五四“时期与复古派争论的《热风》: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坟》鲁迅先生“不克厥敌,战则不止”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有违雨中国文化和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这的体现了鲁迅先生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和异质性二,在“反常规”的“多疑”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就是文学家的关照而且正如鲁迅先生自己说的“我的习性不太好,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因此他最为关注的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所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鲁迅先生的杂文;《论“他妈的”》,就是从中国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国骂”的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三,杂文中思维的“个”与“类”鲁迅曾说过“我的坏处,。
是砭固弊常取类”这就是说,鲁迅的思维的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但是他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快刀斩乱麻的迅速切入本质,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将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准,同时又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其中《论“费厄泼赖”应当缓刑而言》鲁迅先生就概括出了叭儿狗的形象。
四,鲁迅杂文的主观性,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鲁迅先生宣称;我的杂文“不过是,讲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的浅薄,怎样的偏激,有事便都用笔写了下来。
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这就是说鲁迅先生杂文确实是由某一处在客观人事印发的,但他所关注和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映。
五,自由创作的杂文语言。
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把抒情表一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鲁迅杂文反常规,不合语法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的拗体张爱玲:以《金锁记》为例分析其小说的艺术特色1,对灰色人生,凡俗饮食男女的非英雄人物的关注2,喜欢参差对照3,语言绝对可以称的上富丽堂皇名词解释1,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一部现在民族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属于民间创作,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提炼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是民间文化,五四新文化与革命文化三者的融合全新2,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体。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c49ee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1.png)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摘要】鲁迅的杂文以其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而闻名于世。
比喻、对比、讽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为他的思想表达增色不少。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比突显事物的对立,讽刺则揭露社会弊病,而排比则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这些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深刻犀利。
鲁迅的修辞艺术影响深远,为后人所称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通过对鲁迅杂文中修辞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精湛技艺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关键词】鲁迅杂文、修辞艺术、里程碑、丰富多样、比喻、对比、讽刺、排比、思想表达、增色、影响深远、称道。
1. 引言1.1 鲁迅杂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鲁迅杂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鲁迅以其独特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呼吁民众觉醒,振奋精神,为中国文学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
他的杂文作品既有激扬文字的力量,又有细腻独到的观察力,深刻而直击人心。
鲁迅杂文以其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观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以其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情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杂文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正是因为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批判,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和反思,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风貌和精神面貌。
1.2 修辞艺术是杂文的重要元素修辞艺术是杂文的重要元素。
在鲁迅的杂文中,修辞艺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鲁迅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艺术在杂文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喻、对比、讽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层出不穷,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强烈的修辞色彩。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a15af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0.png)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言辞犀利、锐敏: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和现象。
他的文笔锐利,措辞恰当,直抒胸臆,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
2.直指社会现状:鲁迅的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通过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描摹和批判,直面现实,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唤醒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3.对人性的深刻揭示: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共情善恶,对社会末位者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和探索。
4.思想深刻,切中时弊:鲁迅的杂文反映了他的思想深刻和思维敏锐,在对时代的反思中,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立场,针砭时弊,指出了社会问题的症结。
5.多元化的技法:鲁迅的杂文不仅丰富多彩,内容也涉及讽刺、幽默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优美的情感与比喻的技巧共同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https://img.taocdn.com/s3/m/7a16f3f6fad6195f302ba6ce.png)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所强调的立足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现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五四"时期对封建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热风》);"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坟》);"五卅"运动与"三一八"惨案中对残杀中国人民与青年学生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大革命失败后对于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的抗击(《而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三闲集》);30年代初对国民党政府支持的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二心集》);与"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对以上海为中心的3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商业社会的透视与批判(《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以及儒、道各家的重新审视与清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且介乎杂文末编》及《附集》)。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地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鲁迅是因为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弱者"(无地位者,不被承认者,受压迫者)的痛苦,而自觉地进行他的反抗(复仇)的。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73a8b2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0.png)
1.犀利的语言: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直接表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形象来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物,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深刻的思想: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通过杂文揭示社会观点鲜明,有力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相。
3.独特的风格:鲁迅的杂文风格独特,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社会现象和人物的形象,同时运用对比和反讽等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而富有张力。
4.对后人的影响:鲁迅的杂文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杂文作品不仅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5c698c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2.png)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一、形象性
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
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
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
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讽刺性
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文体上
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其风格也多姿多彩。
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
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上
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
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来源:杭州电信宽带
摘要: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
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鲁迅先生的杂文无疑是一座艺术宝库。
其美如辽阔天空如浩瀚海洋。
但专家学者的研究往往不够全面,本文仅从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性角度进行赏析,望能借一斑而窥知全豹。
一、鲁迅先生前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对其杂文的自我评价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
从“不留面子”上可知其爱憎分明,有“诗”一般的浓烈感情;从“常取类型”上可见其形象性和典型性,有“诗”的特质。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需要经常性地思考问题,然而,同时也是文学家的鲁迅在论及时事进行思想表达时,怎会满足于一般说理和程序推论?其会通过形象思维,捕捉艺术形象,开创生动感人表达方式,寄情理于其中。
鲁迅的杂文有运转自如的辩论和得心应手的擒纵,其逻辑思维能力极强。
并且逻辑力量不单是罗列理论,更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
所以说,鲁迅先生前期杂文在艺术性上拥有“诗”的因素和形象性特征。
比如,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其表达阶级对立思想时语言形象而不抽象。
“因此在我们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
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
对比鲜明强烈,并可借以突出矛盾的典型化特征,通过热烈爱憎惊醒读者,为下文将“中国的文明”比作“人肉的筵宴”做好铺垫。
可见,鲁迅先生前期杂文艺术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寄道理和感情于具体形象之中。
二、鲁迅先生后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愈加全面和深刻有力。
在《三闲集·序言》中,其提出“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然而1927年血的事实却让其思路“因而轰毁”,之后1928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其阅读了“科学底文艺论”,并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进行了翻译,“以救正我——还因我及于别人——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由此可见,鲁迅后期杂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辨证地看待问题。
鲁迅先生针对当时一些人片面性理解陶潜、钱起等人始终持批评态度。
当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世人所欣羡时,鲁迅却写道:“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仪’,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
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
飘飘然。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当钱起的“曲终人不见”被人们认为“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表现的是永恒”,推此一联为诗美的极致时,鲁迅却说从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全诗分析,是不好证成“醇朴”或“静穆”的。
该诗为应诗而作,自然无法在考卷上大发牢骚。
但如再读钱起的《下第题长安舍》,“一落第,在客栈的墙壁上题起诗来,他就不免有些愤愤了。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鲁迅先生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正如李白会做诗,就可以不责其喝酒。
如果只会喝酒,便以半个李白,或李白的徒子徒孙自命,那可是应该赶紧将他‘排绝的’。
”(《且介亭杂文二集·“招贴即扯”》)“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其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在知同代之人论当今之世时,更多地显示出了全面、辨证地看问题的艺术性。
比如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忆刘半农君》里,鲁迅在肯定刘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刘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并且“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
但鲁迅仍承认刘的为人,“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纵然后来两人因思想差异弄得“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激动的。
”
可见,鲁迅先生后期杂文艺术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待事物全面分析,一分而二,区别对待。
总之,我们要按照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杂文艺术性进行赏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能够相互印证其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