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产业发展经历的五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机产业发展经历的五大变化
从0到1,著名的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在《从0到1》书中认为这种进步就是垂直的进步,也即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不断创新,让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相互融合,无人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更加凸显。
宇辰网今天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无人机产业是如何完成从0到1的跨越的。
1.从无到有,大疆领衔
不管是业界还是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大疆创新(DJI)是中国无人机市场的开拓者,《华尔街日报》称其为“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大疆创新起家于2006年,三个人“宅”在深圳搞研发,先是做飞行控制系统,后开发产品,并向国内外业余爱好者销售。2013年1月,大疆发布了一款四旋翼飞行器,即“精灵1”,因为其简洁、易用、售价低,“大疆精灵”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
据宇辰网了解,起初大疆创始人汪滔并不看好四旋翼无人机,迟迟不肯上马多旋翼产品。因其优良的操控性能极大地降低了航拍的难度和成本,遍地开花的企业都在研发多旋翼无人机,大疆才后来居上。多旋翼无人机随即成为大疆最畅销的产品。
大疆对这个产业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它让普罗大众知道了什么是无人机,其次它把价格降到了万元以下,让爱好者买得起玩得起,最重要的是操作简单,很快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大玩具”。
2.从消费级到工业级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民用方面,一般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
无人机早期在航拍领域大显身手,功能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大多数处于万元以下。在2006年到2010年成立的无人机企业,大多以航拍业务起家。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在飞行控制系统、航时和载重等方面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应用不断扩展,业内迅速掀起了一片“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浪潮。目前无人机在警用安防、城市管理、农业植保、地质勘探、气象监测、电力巡检、抢险救灾、影视拍摄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北方天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途),成立于2008年,当初的主要作业任务为航拍。2012年,黑龙江一位老村支书慕名找到天途,说村里的玉米地里长了很多黑色棉虫,因大雨车辆无法进入作业,想用无人机去喷药。因为这件事情,让天途看到了农业植保的应用市场,从此进入工业级市场,目前除了农业植保为其主要业务板块,还在电力架线、警务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工业级的开疆扩土
今年10月份,有媒体报道大疆创新入股了天翔航空科技,说是看中了这家无人机企业在农业植保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能力;极飞科技今年在南疆拿下了100多亩农业植保服务,预计明年的任务量增加到500亩。
据宇辰网获悉,航空领域的“天之骄子”中航工业同样在布局民用无人机领域,于今年成立了无人机研发部门,开头一炮也要打在农业植保领域,目前处于市场调研阶段,能否立项还不得而知。
但中航工业的举动给民用无人机市场带来了新一轮追捧,资本市场也是一阵骚动,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应用被确认为下一个“风口”。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易丙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你是长线资本,一定要投无人机农业应用;如果你是短线资本,建议你别投,你投消费级市场。”
据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2015年度民用无人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无人机在2014年销量约为39万架,其中军用无人机占4%,民用无人机占96%。
除了农业植保,无人机在电力、测绘、警务、消防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北方天途科技董事长杨苡对宇辰网说,“过去几年,无人机在行业内的应用逐渐成熟,经过不断地调试性能、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试水细分领域,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2015年是民用无人机开疆扩土的元年。”
4.民用无人机系统管理的试水
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全球性热点,有序和前瞻的无人机系统管理是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AOPA于今年推出了“U Cloud”无人机监管系统。该系统以云计算为基础,可以覆盖1500米以下所有直升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低空监测,目前主要针对的是重量在7~25公斤,150米高度以下作业的无人机,无人机飞行时的所有动作变化,包括航迹、高度、速度、位置、航向等数据都会被系统所收纳。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民航局授权无人机驾驶人员资质管理的临时机构,中国AOPA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合格审定规则(暂行)》,对驾驶员考试的课程、培训、飞行训练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9月15日,三界(政府部门、工业界、学术界)齐聚北京,召开了首届民用无人机系统管理研究论坛暨2015中国无人机系统峰会,共同研究和探索了涵盖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运营各个层面的管理思路,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全球趋势,研究与无人机管理相关的法规、标准及无人机技术与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吴强认为,民用无人机管理的出发点就是无人机产业的高度发展与现行体制的矛盾。
吴强告诉宇辰网,新时代下,我国和欧美各国都没有民用无人机管理的经验,从运营模式、时效要求、适用环境、宿主不同等维度来看,普适性管理体系并不能“五脏俱全”,而一个适用的管理体系,应该由一系列针对性的法案共同组成。
5.行业标准的一次次大讨论
随着无人机在中国的野蛮生长期逐渐接近尾声,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张罗业界联合起来制定行业标准。
10月19日,“全国无人机系统标准联合会第二次筹备会”在京召开。筹备会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301所)牵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组织下进行。
除了301所,最初想参与制定无人机系统标准还有中国AOPA,毕竟是中国民航局授权无人机驾驶员资质管理的临时机构,多揽点活也就多一分扶正的可能。但参加了第一次的筹备会后,AOPA便退出了标准大讨论,缺席了第二次筹备会。
早在6月18日,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就联合等17家机构和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深圳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现场发布了《民用无人机通用技术要求》联盟标准。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标准讨论会议的背后都是利益驱动,最终上升到国家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行业的起步,需要多方的不断摸索,国标的出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开花结果的。对无人机产业来说,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就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