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可打印修改)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论文(2)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论文(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论文篇二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组成与应用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普及,人们不仅重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外型、舒适性、操控性、通过性等使用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也越加重视。
故各大汽车厂商在汽车设计、制遣时,对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愈来愈重视。
但汽车使用者、汽车维修人自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在使用中,有可能因不甚了解而出现不应有的后果。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种类、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尽量减小人身损伤的安全装置,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
被动安全装置不能防止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它们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轻人身伤害程度。
在享受汽车带给我们快捷、便利、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汽车带给我们的恶果: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尤其人身伤害切肤之痛。
为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造成人身伤害和减轻交通事故发生后对人员的人身伤害,汽车已装备了多种安全装置。
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安全装置,设计目的是提高汽车的可控性,尽可能不使汽车失控而发生事故。
其作用是防止事故的发生。
如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制动辅助系统(BA)、主动大灯等;另一类是被动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减轻被伤害的程度(主要是针对车内人员)。
如安全带、安全气囊、防侧撞杆等。
一、汽车上被动安全装置的分类目前,在汽车上运用的被动安全装置大致有以下方面:1、高强度高刚度的安全车身。
主要是指乘员舱(或驾驶舱),其强度、刚度在整个车身中最大,它像一个坚韧的笼子把车内人员罩在其中。
给驾驶员、乘客提供一个安全、封闭的空间。
2、安全玻璃。
有夹胶玻璃和钢化玻璃两种。
前者主要用于前、后风挡,即使风挡玻璃爆裂,也不会脱落伤害乘客和路人,同时,也可避免强烈撞击时车内人员被抛出车外。
新型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最新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近年来汽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家庭,伴随着汽车热的升温,汽车安全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辆汽车如果动力稍差些,载人拉货少一些,油耗高一些都是可以容忍的,但安全问题绝对不可讨价还价,一辆安全等级低的汽车无异于一口活棺材。
车用安全系统根据是否为预防性质,可分为主动安全(Active Safety System)与被动安全(Passive Safety Systems)两类,前者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后者则为减缓事故发生的伤害程度。
一、车身被动安全装置1、分散撞击力车架车架是汽车的骨架,现代的车架设计不仅要考虑空间、负重和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更要考虑其安全性能,即抗冲撞的性能。
通过精密计算过的撞击力分散设计可以将撞击力分散到车架的各个部位,减轻车内乘员承受的冲击力,同时避免车体或发动机任何部分凸入车厢内。
通常这些分散撞击力车架的横向撑杆及纵向梁全都十分坚固和紧密相连,那些在撞击时受力最大的地方都经过特别的强化工序处理,或是增加了加固件。
当然,分散撞击力车架最重要的品质表现还在于当撞击真的发生时车架将会如何折曲,合理的折曲设计可以确保车厢结构完整,即实现所谓的“安全舱”,这对于车内乘员的脱险和抢救是至关重要的。
2、吸能型保险杠(1)液压缓冲型。
横杠内侧加强件通过橡胶垫与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相连接,活塞杆做成空心,内装一浮动活塞,活塞将其隔成左、右两腔,左腔充满氮气,右腔充满机械油,活塞杆外圆柱面与缓冲缸内圆柱面滑动配合,缓冲缸内机械油与活塞杆右腔相通。
缓冲缸固定车架或车身加强件上,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时,保险杠横杠受到的碰撞冲击力由其横杠内侧加强件传到活塞杆上,活塞杆端部向右移动,推动机械油按图示箭头方向流过节流孔,压向活塞右腔,推动活塞向左移动,并使氮气受到压缩。
这样,利用机械油通过节流孔时的粘性阻力吸收撞击能量,吸收能量的效率高达80%,工作特性比较稳定。
撞击后靠氮气产生复原动力,使保险杠复位。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班级:车辆工程095姓名:闫爽学号:091201130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闫爽(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121001)摘要:汽车给人类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与美国相当,但汽车的保有量仅是美国的1/27,可见我国汽车的行车安全性与西方国家水平相差甚远。
汽车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简述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被动安全标准。
着重介绍了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组成、原理。
现代汽车车速愈来愈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强制推行汽车座椅安全带,推广安全气囊,改进汽车车身结构和转向盘和转向柱、汽车座椅系统等举措对减少事故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论述,对国内汽车安全性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转向盘和转向柱,汽车座椅系统,安全车身结构。
Automobil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Yan Shuang(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aoning,121001)Abstract:Creating effective vehicle for humanity but also catastrophic losse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die each year with the U.S. equivalent, but car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1 / 27, shows that our safe driving and the Western far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Auto safety involves a wide r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assive safety standards. Focuses on the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system components, principle. Hyundai Motor speed higher and higher, increasing the safety car driving by people's attention, as China's road condition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 speed, seat belts mandatory vehicle to promote the safety air bags,improve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column automobile saddle systemand other measures to reduc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after the accid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viewed research in the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status, security, technology trends; brief passive safety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measures, focusing on the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system components, principle.Hope that through discussion, on the domestic auto safety to help play a role.Key words: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Seat belts and airbags,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column,Automobile saddle system ,Safety body structure中国的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经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范文
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范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安全技术是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
一、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在发生事故时为车内人员提供保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车身结构汽车车身是汽车的主要搭载结构,车身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时车内人员的安全。
现代汽车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制造车身,使车身结构更加坚固,提高了车辆的抗冲击能力,从而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中最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之一。
安全气囊系统由感应装置和气囊组成,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感应装置会迅速检测到碰撞的信号并触发气囊的充气装置,使气囊迅速充气并在碰撞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较大的缓冲力,减少他们的伤害。
3. 安全带系统安全带是现代汽车中最基本的被动安全装置。
驾驶员和乘客在乘坐汽车时,应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能够防止人员在发生事故时由于碰撞撞飞,保障人员的安全。
现代车辆大多装备了三点式安全带,即腰部和肩部都有固定点,并且有拉紧装置,能够更好地保护人员。
4. 防爆胎技术防爆胎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现代汽车的防爆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在遭受外力撞击时不易破裂,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爆胎导致车辆失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制动系统刹车系统也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汽车的刹车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制动技术,如防抱死刹车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使刹车更加灵敏,有效减缓车辆速度,提高了驾驶员的控制能力,降低了事故的风险。
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在驾驶过程中能够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预防事故的发生。
Ch3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3-1 汽车座椅及座椅安全带 一、汽车座椅
座椅系统的功能 —安全性、舒适性、
低成本、质量好,美观耐用 头枕、靠背、坐 ? 座椅系统的结构 —头枕、靠背、坐 垫、座椅总成固定件 3-1 图3-1 汽车座椅总成图
工作原理—如左图示意 工作原理— ? 气体发生器如右图 ? 组成:—安装板 组成:
总成、过滤器、混 丝过滤器、推进剂、 燃烧舱、过滤器挡 板、壳体、密封器 以及密封垫等
图3-10 机械式气囊
传感器工作原理
图3-11 驾驶员气
囊发生器展开图
气囊图例 ?组成——点火器、
无锁止式卷收器 自动锁止式卷收器 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图3-5 汽车安全带的组成
1-外侧上部固定点; 2-导向板; 1-外侧上部固定点; 2-导向板; 3-肩带; 4-头枕;5-腰带;6-卷 3-肩带; 4-头枕; 5-腰带; 6-卷 头枕;5- 腰带;6收器;7-外侧地板固定点;8-内 收器;7- 外侧地板固定点;87-外侧地板固定点; 8-内 侧地板固定点;9-锁扣;10-插板 侧地板固定点;9- 锁扣;109-锁扣; 10-插板
1-头枕总成;2、11-卡簧;3-导管;4-靠背骨架; 5-靠背泡沫内芯;6-靠背袋架;7-靠背总成;8-靠 背调节器饰板;9-靠背调节旋钮;10-靠背调节器饰 板固定销;12-座椅滑动衬块;13-坐垫总成
座椅的结构
座椅系统的组成 ? 骨架 —整体式、可翻折式
弹性元件 ? 褥垫(填料) ? 蒙面 ? 调节机构
图3-5 汽车安全带的组成
现代汽车的被动安全技术
相对于身体而言,儿童的头部偏重,必须考虑在碰 撞中其颈部所承受的力。因此,在设计中应更多地 考虑将儿童安全装置智能化。
为保证汽车发生碰撞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
证乘员不被甩出车外,另一方面又要能保证开启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接第1 9页)
5 I sad的优势——降低振动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Isad系统还有许多优势。
就驾驶舒适性来讲,尤其在沿街驾驶时,它通过向 定子传递与发动机缸体的噪声干扰运动相反的脉冲 来减轻发动机的振动。目前,这种可能性尚在试验 阶段,试验用的发动机采用轿车用小型四缸发动 机。在ll L的大型柴油发动机上的实现仍需要一
一天到来。
能够折叠起来,这样就通过限制转向柱冲出撞击驾
驶员和减少驾驶员与转向盘接触产生的作用力,为 驾驶者提供额外的保护功能。
5
儿童安全措施
儿童安全一向是汽车安全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
方面。现在有些国家已专门立法,对儿童乘车安全 作了一些硬性规定。 安全带和安全座椅在儿童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
本文由L1udonghai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现代汽车的被动安全技术
黄安华(大连陆军学院)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在 交通安全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如此,仍不
在一定程度内被压偏,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车辆所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排行榜(TOP10)
关于汽车领域的安全技术分为2类: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主动安全:避免或者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设备称为主动安全设备。
想撞车?不让你撞,俺有凌波微步,我闪转腾挪(孙老师解说篮球赛专用语)嗖的就躲过去了,这凌波微步就是主动安全设备。
被动安全: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以后,避免行人/乘员受到伤害或者减轻伤害的设备称为被动安全设备。
简单来讲就是车撞了,但俺有金钟罩铁布衫,丫撞不死我。
铁布衫就是被动安全设备。
第十名:行人保护技术――止戈为武据2008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1/3的交通事故与行人相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汽车设计中的安全技术几乎全部用于车内乘员的防护,而忽略了那些在交通事故中被撞的路人。
按照中国武术的观点,武虽然体现出来的是暴力行为,但是武术最高的境界是“和”。
其实汉字“武”为“止戈”,也透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武德。
汽车行人保护其实就是“武德”在汽车领域的体现。
在保护自身的同时,别忘记被你碰到的车外的那些人。
因此行人保护是人性化和双赢思维的产物。
行人保护,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通事故中保护被撞的行人(主要是正面碰撞时被碰到的行人)。
最基本的行人保护技术就是车身吸能材料的应用,例如吸能保险杠,软性的引擎盖材料,大灯及附件无锐角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在碰到行人的时候,减轻对行人的物理性伤害。
我们常常认为汽车前脸就是为了好看的,但是实际上,汽车前脸的许多位置均蕴含了行人保护技术。
举个简单例子,越来越多的车型把原来老式的保险杠改为大嘴形式的一体式保险杠,美观在其次,这一变化最大的不同是由突出的老式保险杠变为与车头平起的一体保险杠,这样在碰到行人时碰撞点会偏高,从而造成行人飞起来或者头部碰撞车身的可能性减?目前的部分车都具备了上述基本的行人保护技术。
实际上,行人保护领域也有比较复杂的新技术出现,例如日产的引擎盖提升技术。
因为在碰撞速度较快的时候,人被撞飞起来的可能性很大,而飞起来的人很可能落在引擎盖上。
引擎盖与发动机之间的缓冲距离可以有效减轻二次碰撞带来的伤害。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一旦事故发生时,能保护车辆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碰撞安全技术、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等。
一、碰撞安全技术1.吸能车身它的作用是在吸收汽车动能的同时减缓车内乘员的移动程度,保证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保护主要通过车体结构的溃缩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能够吸收外力冲击的大部分。
例如,在汽车上位置的危险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后面;从中可以看出,驾驶和副驾驶座部位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将转向柱设计为可缩进式,碰撞时能折叠一定的距离;前、后保险杠能有吸收动能的要求;在各类交通事故中,侧撞的占比很高,故在车身侧面的防护不能忽视。
通过加装防侧撞钢梁于中门柱里,同时在左右两侧车门内增添加强筋,可以有效地吸收侧面撞击能量,而且使驾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不借助工具即可打开车门离开出事车辆,从而保护了人体免受潜在损伤;车顶要有一定的刚度,保证翻车后不能被压扁等。
2.安全带安全带作为主要的成员约束装置,是目前最有效的安全设备。
其单独使用时可以减少42%左右的死亡率。
汽车上使用的安全带,按固定方式分为两点式、斜挂式、三点式、四点式(常用于赛车)四种。
其中较先进也最安全的是预紧式安全带: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住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理想的安全带作用过程是:首先,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
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
最先进的安全带都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
工作原理是当探头负责收集到撞车信息时,会释放出电脉冲,该脉冲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
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所谓的球链,使球在管内往前窜,带动棘瓜盘转。
第三章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为人极其精细、谨慎,他为了以防万一,用几个皮带将自己
和马达工拴在座位上。竞赛时,电动汽车碰上了一根从地面
翘起的钢轨,而离开道路并冲入人群,造成二人丧生,数十
人受伤。不过,两名赛者使用安全带死里逃生。然而,汽车
安全带的广泛应用却是事后70年的事了。
汽车座椅安全带
早在100年前,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已经有了安全带, 防止乘客从马车上颠下来。
时,此间隙将减小安全带的有效作用范围,降低安全带的效
能。预紧式安全带使用预紧器,在碰撞达到一定强度时,启 动预紧器,带动锁扣回缩或卷收器回转,使得安全带缩短一 定距离,有效消除间隙,提高安全带的作用。
紧急锁止式安全带
织带敏感式:当以0.3 g的加速度拉出时,织带不得在拉出长度不大于50 mm的位置上锁止;当以0.7 g的加速度拉出,织带在25 mm以内止。
可发出点火指令, 安全带在接到指令后即可(通过电流)触发燃药, 安全带
开始回拉, 消除织带间隙, 以减小乘员的前移量, 带感应器的安全气囊 在接到点火指令前,通过感应器判断出乘员的体形、重量与乘坐的位置, 在接到指令后,根据乘员的具体状况调整点火时刻与气囊打开的速度与 压力(目前还在研制开发之中) 达到最佳的乘员保护效果。
另外,座椅外廓设计不当,在正面碰撞时会使乘员沿座 椅靠背下滑,使腰部安全带移到胸部以上(即所谓的“潜 水”现象),这是极为不利的约束姿态。
在后部碰撞中,如果头枕设计过低或与靠背的相对位置设计 不当时都会引起胸部与头部的加速度差值,作用在颈部上的 这个差值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乘员造成致命的伤害。
安全带的最新技术
充气式安全带
充气式安全带是一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胸、肩部织带会充满气体。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3章3.4被动安全(汽车结构安全、其他乘员保护技术v)
zhubob@
第3章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3 . 汽车结构安全 4 . 其他乘员保护技术
主讲:朱明
高级技师、经济师,工程师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 汽车维修工高级考评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zhubob@
第3章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3 . 汽车结构安全
主讲:朱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3.4侧向车门横梁
朱明工作室
zhubob@
地板总成的关键部件是门槛梁和分置在其间的横梁。 横梁可以起到防止地板折叠的作用。一般侧向要预 留200~300mm的空间,供侧向的皱折变形之用。为 了提高提高门槛抗弯强度,应尽量加大其断面尺寸。 此外,也可以在门槛梁内增设衬板结构。 车门内设置横梁已成为目前提高车身抗侧撞安全性 的手段之一,如能将横梁设置在车身侧向受撞击的高 度上,效果会更加明显。 为了提高车身整体强度,梁 的联接方式十分重要,应该避免采用那些缺乏传递某 一方向的力或绕某一轴的力矩能力的联接结构,才能 减少因联接不当造成的局部强度减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汽车碰撞事故的机率分
朱明工作室
zhubob@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 吸能型保险杠
朱明工作室
zhubob@
1、 液压缓冲型 这种类型的保险杠,横杠内侧加强件通过橡胶垫 与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相连接,活塞杆做成空心,内 装一浮动活塞,活塞将其隔成左、右两腔,左腔充满 氮气,右腔充满机械油,活塞杆外圆柱面与缓冲缸内 圆柱面滑动配合,缓冲缸内机械油与活塞杆右腔相通。 缓冲缸固定车架或车身加强件上,当汽车与障碍物碰 撞时,保险杠横杠受到的碰撞冲击力由其横杠内侧加 强件传到活塞杆上,活塞杆端部向右移动,推动机械 油按图示箭头方向流过节流孔,压向活塞右腔,推动 活塞向左移动,并使氮气受到压缩。这样,利用机械 油通过节流孔时的粘性阻力吸收撞击能量,吸收能量 的效率高达80%,工作特性比较稳定。撞击后靠氮气 产生复原动力,使保险杠复位。
3章汽车技术被动安全技术
➢ 缺点: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吸附天然气(ANG)
➢ 1980年美国开始研究 ➢ 把天然气存储在具有吸附功能的某些物质
的空间内
某些金属可以吸附氢气与氧气。最大的可以 吸附比自己体积大1000倍的气体。
➢ 理论上充气压力为3.5MPa,ANG所存储的 气体量大于20MPa的压缩天然气
中国能源概况 China Energy Overview
•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一次能源消费国(~十亿万吨油 当量 ),也是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者 2004年中国能源增长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6倍
•中国未来的一次能源增长: 2005-2020 计划每年增长 3-5%
•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超过一亿辆
天然气汽车历史
➢ 1930年 意大利开始开发天然气汽车 ➢ 1969年 美国改装天然气汽车成功 ➢ 目前世界上主要推广国家:加拿大,新西
兰,意大利,阿根廷,俄罗斯,美国,巴 西
天然气的基本性质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以饱和烃为主,主要是甲烷, 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含量不多,少量非烃类 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硫化氢、 水蒸气及微量的惰性气体氦(He)、氩(Ar)。
吸收冲击能量 ➢ 1967年通用公司推出第一款安全转向柱
安全转向柱
安全转向柱
➢ 波纹管式安全拄 ➢ 波纹管压缩 ➢ 网格式安全拄 ➢ 局部强度削弱 ➢ 双层管式安全拄 ➢ 管与管之间是具有较大过盈量的钢球,
以产生磨擦力。
COF 可溃缩式制动踏板
➢ 碰撞时右腿易受创伤,甚至骨折 ➢ 大众公司开发了COF ➢ 在受力超过临界值时,制动踏板自动脱落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
被动安全技术
➢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汽车座椅静、动态特 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仿真分析
➢ 碰撞后,座椅总成与车身不应分离,锁止 机构不许脱开;各种调节机构不允许损坏, 各零部件不许破碎。座椅骨架总成应能承 受绕H点为一定的力矩;卸载后,各种调整 机构和骨架不能受损。
➢1,正前方正负30度 ➢2,减速度大于设定值 ➢3,车速大于一定值
安全气囊的组成
➢ 碰撞传感器发出 信号给ECU,经 ECU判别后发出点 火信号使点火器 工作,气体发生 装置在极短时间 内产生大量气体 通过滤清器充入 气囊。
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 永磁铁的吸力----铁球----惯性力 平衡/不 平衡关系
气囊在碰撞过程中动作时间极短。从开始充气到完 全充满约为 30 ms;从汽车遭受碰撞开始到气囊收缩 为止,所用时间仅为150 ms左右,而人的眼皮眨一 下所用时间约为200 ms左右。因此,气囊动作状态 和经历时间无法用肉眼确认。在安全气囊完全张开,
可以覆盖整个方向盘。
➢ 驾驶员气囊采用尼龙制成,内层涂有聚氯丁二烯, 用以密封气体。气囊静止时被折叠成包,安放在 气体发生器上部和气囊饰盖之间,气囊饰盖表面 模压有浅印,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盖,并 减小冲出饰盖的阻力。气囊背面或顶部设置有排 气孔,当驾驶员压在气囊上时,气囊受压后便从 排气孔排气。驾驶席气囊大都采用约40 L的气囊。
➢ (3)碰撞约84 ms后,驾驶员头部及身体上部压向 气囊,气囊的排气孔在气体和人体压力作用下排 气节流吸收人体与气囊之间弹性碰撞产生的动能;
➢ (4)碰撞约150ms后,大部分气体已从气囊逸出, 驾驶员身体上部回到座椅靠背上,汽车前方恢复 视野,碰撞危害解除,车速降低直至为零。
汽车安全概论课件: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装置) -
自行車、摩托車乘員的傷害方面提高汽車被動安全性的 能力;內部被動安全性是指汽車所具有的在事故中使作 用於乘員的加速度和力降低到最小的能力。
研究的目的:儘量減少事故發生後對車內乘員和行人的 直接傷害。
汽車被動安全技術涉及的內容(1)
理想安全帶的作用過程
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刻首先及時將安全帶收緊, 毫不猶豫地把乘員“按”在座椅上,然後適度放鬆, 即待衝擊力峰值過去,或乘員已能受到氣囊的保護 時適當放鬆安全帶,避免因拉力過大而使乘員肋骨 受傷。
安全帶使用效果
駕駛員位置負傷率可降低43%-52%;副駕駛員位置負 傷率可降低37%-45%。
2.2安全帶的工作原理與分類
1)汽車安全帶的工作原理
當車輛出現緊急制動、正面碰撞或發生翻滾時,因乘員的慣性運 動會使安全帶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時卷收器的自鎖功能可 在瞬間卡住安全帶,使乘員緊 貼座椅,避免被甩出車外或遭 受猛烈碰撞而受傷。 工作特點:緩拉時無阻力,急拉 時則鎖緊。
➢ 右圖為安全帶和氣囊聯合工作 的情況(在8ms內能將安全的 收緊10-15cm)。
2)汽車座椅安全帶的分類
按智能化程度不同,可分為被動式安全帶和自動式安全帶 兩種。 被動式安全帶——其鎖扣及解扣都需乘員人工自主操 作,目前絕大部分汽車所配置的安全帶都是此類形式; 自動式安全帶——其鎖扣及解扣在車門關閉或開啟後 自動進行,不需乘員人工動作,相比被動式而言其結構比 較複雜。
轎車上使用的安全帶,按固定方式不同可分為兩點式安全 帶、三點式安全帶、四點式(全背式)三種。
汽車被動安全技術(裝置)
§1 概述 §2 基於傷害減輕的被動安全技術(裝置) §3 基於防止災害擴大的被動安全技術(裝置) §4 基於提高被動安全性能的重要部件和結構
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资料
主动安全Active SafetyWe have developed our radar and vision technology to make driving easier and safer by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vehicle, giving our active safety systems a chance to adjust engine output, steering or braking to avoid a crash.我们通过开发雷达和可视化技术使驾驶变得简单而安全。
通过检测周围环境中的车辆,使主动安全系统可以改变发动机的输出,汽车的转向或者制动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At Autoliv, it’s not enough to help people survive a collision – we want to help them avoid accidents altogether. This means taking action before accidents occur. Future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will need to recognize potentially dangerous situations before they happen, and then react quickly and intelligently.对Autoliv而言,仅仅让人们从碰撞中生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帮助人们完全避免事故。
这意味着在事故发生前采取行动。
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需要在潜在危险工况发生前识别它们,并前须速地采取明智的回应。
Using our leading market position in radar and vision technology, our aim is to provide:利用在雷达和可视化技术的市场领先地位,我们希望提供:∙early warnings to drivers, so they can take appropriate action;∙对驾驶员进行早期预警,使他们可以采取适当行动;∙intelligent systems that affect the vehicle’s motion using braking and steering, helping the driver avoid the hazard;∙利用制动和转向影响车辆动作的智能系统,帮助驾驶员避免危险;∙improved restraint systems that combine hazard information with traditional crash sensing methods, in case a collision is unavoidable.改进的约束系统,利用传统的碰撞传感器整合危险信息,以防不可避免的碰撞。
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以及杂谈
汽车百科一:安全辅助系统BMBS:此项技术的发明用于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发生爆胎后依然可以安全的按照正常的轨迹运动,以避免发生操作不当或无法控制后所产生的交通事故。
期间,制动系统会在驾驶者做出动作(踩刹车)之前进入刹车减速状态,过早的介入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
其工作原理及其过程为:当出现爆胎时,轮胎气压监测首先会判断出来,之后这个信号会传到控制系统中,最后由执行者——制动器来做出快于人脑的反应,此时,强有力的制动会在爆胎刹那的0.2~0.5秒之间爆发出来!一般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往往会滞后很多,也就是说,就算是你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面对此情况发生时,你的反应过程都会比上述时间要长,(经介绍,近年来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车速高于120公里时发生爆胎后能够生还的成员几乎为零,即使你的驾驶技术很过硬也会于事无补,实在太可怕了……)所以,BMBS的诞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小贴士:BMBS系统在起初的工作中,提前的制动不仅能帮助驾驶者进入挽救状态,增大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并在ABS的支持下,车轮还不会马上出现滑动的迹象,这时,爆胎车轮对应一侧正常车轮产生的制动力大于或接近爆胎车轮的滚动阻力与制动力之和,有效防止爆胎方向偏航。
制动更能使汽车行驶速度快速降低,彻底化解爆胎风险。
气囊:简介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
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车辆被动安全性设计共59页文档
大客车追尾碰撞比例 高于轿车,大客车右 后角更容易被碰撞。
右侧通行的轿车碰撞事故类 型分布
1.碰撞部位分布
翻滚 侧翻
后部
正前部
右前部
侧部 左前部
前部
从撞车速度来看,正 面撞车速度高于侧向 撞车和追尾碰撞。
有50%以上的正面碰 撞事故的速度高于 60km/h,而90%的追 尾碰撞事故的速度低 于30km/h。
研究汽车内部被动安全性的重要内容是 降低人体的减速度。
1.安全车身
在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或碰撞固定障碍物时,前部出现特 别大的平均减速度jcp(300~400),向后逐渐降低。其质 心位置的平均减速度jcp为40~60,瞬时值可达80~100g。
汽车与固定障碍相撞时减速度的变化 a)平均减速度沿车长方向分布
轿车碰撞事故类型分布
事故中头、胸、下腹和 脊椎等部位伤是主要 致死原因。
轿车各座位的危险系数k
0.25
0.2
0.15
0.1
0.05
0 座位
驾驶员 0.184
副驾驶员 0.229
后左座 0.149
后中座 0.167
后右座 0.171
轿车各个座位的危险系数
撞车中轿车驾驶员受伤过程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受伤过程
前部气囊(airbag)在发生碰撞时,被以突然爆炸方式 充气,在乘员与气囊接触前充满。
气囊与乘员接触时,立即部分泄气,并以生理上可 承受的表面压力和减速力,柔和地吸收能量,这时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乘员头部和胸部损伤。
k ( k 1 N q k 2 N z k 3 N s ) / ( N q N z N s N o )
Nq—轻伤人数;Nz—重伤人数;No—未受伤人数; k1、k2、k3—加权系数,取k1 =0.015,k2=0.36, k3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班级:车辆工程095姓名:闫爽学号:091201130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闫爽(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121001)摘要:汽车给人类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与美国相当,但汽车的保有量仅是美国的1/27,可见我国汽车的行车安全性与西方国家水平相差甚远。
汽车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简述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被动安全标准。
着重介绍了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组成、原理。
现代汽车车速愈来愈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强制推行汽车座椅安全带,推广安全气囊,改进汽车车身结构和转向盘和转向柱、汽车座椅系统等举措对减少事故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论述,对国内汽车安全性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转向盘和转向柱,汽车座椅系统,安全车身结构。
Automobil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Yan Shuang(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aoning,121001)Abstract:Creating effective vehicle for humanity but also catastrophic losse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die each year with the U.S. equivalent, but car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only 1 / 27, shows that our safe driving and the Western far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Auto safety involves a wide r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assive safety standards. Focuses on the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system components, principle. Hyundai Motor speed higher and higher, increasing the safety car driving by people's attention, as China's road condition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 speed, seat belts mandatory vehicle to promote the safety air bags,improve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column automobile saddle systemand other measures to reduc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after the accid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viewed research in the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status, security, technology trends; brief passive safety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measures, focusing on the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system components, principle.Hope that through discussion, on the domestic auto safety to help play a role.Key words: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Seat belts and airbags,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column,Automobile saddle system ,Safety body structure中国的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经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在一汽、二汽、天津、交通部试验场和清华大学都建立了汽车碰撞试验设施,具备了执行中国汽车碰撞法规的能力,中国汽车被动安全试验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2001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主席带团来华参观后,对中国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方面有如此快的发展感到十分惊奇,并对有关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1 汽车安全带1.1 回顾安全带的发展1955年,福特公司首先把二点式座椅安全带作为选装件安装在轿车上。
到1959年,由瑞典沃尔沃公司开发了三点式座椅安全带,相继为各国汽车制造企业所采用。
1962年日本TAKATA株式会社首先在汽车上安装安全带,并在相关机构配合下进行了实车的碰撞试验,验证了安全带的保护效果,后来就逐渐扩大了安全带的适用范围,装配的安全带形式也从二点式发展到三点式。
以后,又经过多次改进,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形式。
统计数据表明,佩戴安全带使碰撞造成的乘员伤亡率减少了15%~30%。
【1】1.2 汽车安全带的组成、原理研究表明,汽车事故中人体内伤和脑损伤与减速度直接有关,骨折与作用力有关,组织损伤与剪切应力有关。
所以,提高汽车内部安全性就是要降低人体的减速度。
如果汽车和乘员以等速Vo作直线运动,在时间to时发生前部撞车,驾驶室按直线减速到零,如果乘员没有安全限位装置,则乘员将以Vo继续运动,到t 时撞到车内坚硬障碍物(如仪表板)上,而后减速,由于变形行程很小,因此产生很大的减速度,乘员将承受可能致命的载荷。
在设置了限位装置后,乘员在t 之前以Vo在车内运动,在t1时,限位装置生效,乘员减速。
滞后时间T 越长,则乘员减速度延续时间越长。
所以要求撞车后,限位装置迅速生效。
降低事故中人体的减速度的有效措施是限制乘员的位移。
最简单有效的是座椅安全带。
安全带的基本机构均有织带、卷收器、带扣和长度调整机构组成。
为了进一步降低碰撞时乘员“潜水”造成腹部伤害,提高安全带保护效果,还采用了预紧器和锁紧装置等。
(1)织带为了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限制乘员的移动量,要求安全带在规定伸长率以内有效地束缚住乘员,并尽量减轻乘员所受的冲击力,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
为此,要求安全带有高的强度,一定的延伸量,良好的能量吸收性。
另外,为提高织物的耐久性,带织物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气候性。
(2)卷收器卷收器用于收卷、储存部分或全部织带,并在增加某些机构后起到指定作用的装置。
卷收器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在正常情况下,将织带放长或收短,以适应使用者身材的大小肥瘦,一旦使用者将安全带扣好后,卷收器可以将过长的织带收回,让织带以适应的卷收力将使用者拉住;其二是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卷收器可以在瞬间将织带锁起来而不让它伸展,从而可以有效约束乘员。
此外,在使用时还具有调整织带长度的功能。
紧急锁止式卷收器是一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卷收器。
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允许织带自由伸缩,但当汽车速度紧急变化时,其锁止机构并保持安全带束紧力约束乘员。
这种卷收器中装有惯性敏感元件和棘轮棘爪机构或中心锁止机构,织带缠绕在卷轴上。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卷收器借助卷簧的作用既能使织带随使用者的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又不会使织带松弛。
但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止卷轴,使织带固定在某一位置上,并承受使用者身体加给织带的载荷。
尽管卷收器的锁止机构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工作原理相同。
(3)带扣无论带扣或安全带其他的塑料件,均应采用变形小、耐磨性能高、强度高、性能稳定的材料。
在设计带扣按钮时,应考虑到避免乘员肘部误碰撞而使带扣开启,因为在碰撞发生时,乘员肘部很可能产生接触到带扣的动作。
(4)长度调整装置【2】1.3 简述安全带的发展趋势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发展方向是:更好的初始约束特性;更好的吸能特性;舒适性和方便性。
目前涉及汽车座椅安全带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预拉紧器安全带的预拉紧器在低强度碰撞时而安全气囊未打开的情况下,保护乘员头部;同时由于它能很好地消除在碰撞开始时织带与乘员之间的松弛量,故能使乘员与车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从而对乘员的胸腹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限荷器限荷器可以改善安全带的能量吸收特性,对乘员施加比较均匀的约束力,从而降低使用安全带的不适感。
一种不需乘员动作,完全自动佩带在乘员身体上的被动安全带也已装车使用,但尚未普及。
对安全带的改进,一个是解决织带对人体的伤害问题,有的在胸部的织带上装一个小气囊,有的在设法提高织带吸能性。
2 汽车安全气囊2.1 汽车安全气囊的历史发展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
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中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
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
1953年,第一个气囊的专利就诞生了。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付诸实践。
到了1980年,德国默谢台斯公司开始实现这种设想,它在自己生产的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
而从1985年起,在全部供应美国市场的汽车上都有安装了这种安全系统。
随后,又出现了第一个保护驾驶员旁前排座乘员头部的气囊。
2.2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原理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电脑、SRS指示灯和气囊组件四部分组成。
其中气囊组件由充气元件和气囊组成,均安装在方向盘内或工具箱上端,不可分解。
充气元件由电爆管、点火药粉及气体发生剂组成。
充气元件的功用是给气囊充气。
气囊由尼龙布制成,材料厚度为0.45mm,为了保证气囊的气密性,在其内表面涂复薄薄一层介成橡胶或硅橡胶。
在气囊的内表面固定有专门的带子,这些带子在气囊充气时能使其保持一定形状。
气囊侧面设有许多孔,这些孔用来快速从气囊中排出气体。
这点十分重要。
否则,人就会被气囊推向后面或被一个气囊或几个气囊挤住而受伤。
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冲击力使碰撞传感器和触发传感器接通,将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ECU),ECU检测到冲击力(减速度)超过设定值,经判断后确认是严重碰撞,SRS电脑接通引爆电路,使电流流过电爆管,使其发热将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引燃,火焰随即扩散到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