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先进工作者代表发言稿(精典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县医疗卫生工作表彰会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发言,深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激动。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组织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帮助,离不开各位的大力支持和合作。是你们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健康的空间和条件,为我们的工作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和环境,对我们的进步给予了的极大关注和鼓励,并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受到表彰的向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同时也借“护士节”到来之际,向广大护士姐妹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医务工作者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崇高职业,这个职业往往与仁爱、友善、高尚、奉献等诸多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因而人们把医务工作者看成是天使的化身。基于这个职业的神圣,自我踏进医学殿堂的第一天起,我就从心底里深深喜欢上这个职业。在我近30年医疗执业生涯里,无数患者来医院时异常痛苦的表情或奄奄一息的情景,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揪心,而每当我看到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的身影和脸带的笑容时,我的心油然升起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欣慰与自豪。所以,尽管医生这个职业有着外人无法体验的辛酸和劳累,高度敏感的职业责任、极其紧的职业压力、没有正常休息时间的岗位特点、颠倒混乱的人体生物钟、永无休止的知识充电与技术提升、不被现实社会认同和理解的尴尬处境等等,都丝毫不能动摇我对医生职业的选择和执着,不离不弃,此生不渝。

在这里,我愿意用我近30年医生职业生涯中获得的三点感悟,与各位共勉。

感悟一:必须坚持学习,掌握过硬本领

打铁还得本身硬。在医疗行业,没有一身真本事,要想当好一名医生是不可思议的。从走进医院那一天起,我就时刻在心里告诫自己,要求自己,要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白衣战士。除了积极地学习书本

上的理论知识,还虚心地向同事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治病的方法。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在一点一点的扎实,临床经验在一滴一滴的积累,业务技术在一步一步的提高,随着时光不断地飞逝,我也从一个见习医生、普通医生慢慢成为了一名医疗技术骨干和儿科学科的带头人。

记得在科上班时的一个夏天,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位抽搐、昏迷小孩急急的冲到我面前跪下,哭泣着恳求我一定要抢救他的孩子,如果孩子死了,她这个当母亲也不想活了。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儿突然发病,没有任何先兆,既无发热、咳嗽、流涕,又无腹泻、呕吐等病症。来我院前已在兄弟医院看过医生,医生疑为“脑膜炎”不肯收治,因而急转我院。在问及患儿饮食情况时得知,上午患儿跟其外婆出去山上摘了三个桃子吃。因此,在为患者做腰穿准备的同时,我首先为患者做了肛门试纸和肛门指检,发现大便带脓血,断定是“中毒性菌痢”。于是立即确定相应治疗方案,施行救治。第二天患者醒过来,一周后痊愈出院。对于这个患儿,兄弟医院的接诊医生判断为“脑膜炎”而拒绝收治的做法,我们可以理解。如果基础知识、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不够过硬,都会出现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甚至造成患者无谓的死亡。

这样的经历不胜枚举。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二字,其实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因此,我时常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得不逼着自己刻苦钻研医学知识,了解医学新进展,不断为自己的业务技术充电,力争使自己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跟上当前医学发展的步伐。学海无涯,医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所以我认为,当一名医生,学习就是我们踏上的一条不归之路。

感悟二:必须严格自律,坚守医德防线

古人云:医者,义也。从古老的“悬壶济世”、“医乃仁术”,到现代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都是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精要定义。冰心老人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是对医务人员职业操行的完美诠

释。30年来,在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能够秉承医界先辈的高尚品质,道德情操,自律、自省、自重,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虽然我不能与医界先辈、名医大家的职业风比肩,但起码尽力做到了:能够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怀着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想患者之所想,尽心尽责的救治病人,为病人服好务。不会漠视生命,看轻病人,不会做加重病人负担、损害病人利益的事,尤其不会做丧失良心、以职业之便谋一己私利的事。我始终认为,心术不正,医德不良者,无论业务技术多么强,都算不上合格的白衣战士,也受不到人民的尊敬。

参加工作不久,我曾经收治了一位双下肢瘫痪的7岁男孩,经过腰穿、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后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症”。我将患儿的情况及时向科主任作了汇报,再按主任的指示找患儿父母谈话,对患儿的病情作了介绍,告诉他们这个病是能治好的,只是治疗时间比较长,经济开销比较大,安慰和鼓励他们树立治愈孩子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向他们耐心解释:限于我们医院当时的条件和技术,如果患儿出现呼吸麻痹将无法处理,要求他们尽快转上级医院治疗。但患儿父母表示,家庭经济困难,不肯转院。经过反复沟通、解释,患儿父母都始终坚持就在我院治疗。看到患儿父母脸上无奈的表情和眼里无助的眼神,我无比同情他们的处境,也理解他们的选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沉重的担子和心里无形的压力,作为当时医院唯一一个儿科的科班毕业生,面对患有这种非常棘手的严重科疾病的儿童患者,也激起了我敢于治愈患儿、与患儿全家共进退的勇气和豪情。

于是,我向书本请教,向老一辈高资历的医师请教,请他们来会诊,帮我出点子。按照当时科里的主治医师吴春富的建议,他和我分别从科和儿科的角度拿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再综合研究制定了对患儿的治疗方案。随后的治疗过程,我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除了处置好自己分管的其他病人外,剩余的时间都用在了观察患儿病情和鼓励患儿上。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患儿带给我们所有人一份惊喜——能够站立扶墙行走了。40天后患儿带药出院,回家康复,当患儿父亲带着感激之情,提着一

袋水果、拿着40元钱偷偷塞给我时,我断然拒绝了。作为医者,如果没有严守医德,收下了他的钱物也许会心安理得。但当你知道这个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父母准备卖掉家里仅有的老瓦房来筹集患儿的医药费那无比动容的词时,你收下的不是区区几十元钱物,收下是你良心一辈子的不得安宁。

感悟三:必须重视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医患之间的交谈与沟通,是我们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并根据症状和体征合理施治的必要手段,也是我们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治疗、人文关怀以及提振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战胜病魔意志的有效措施,更是帮助病人了解自身情况、消除的不良情绪、理解医生诊疗行为、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减少双方摩擦及矛盾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所以一直以来,我就注重自己与病人交流沟通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善于针对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病种病情差异等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沟通。每当看到病人饱受着病痛或心理的折磨时,我都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或亲人在医院住院时的场景,耐心地做好沟通解释和安慰鼓励工作,与病人交心,甚至和他们交朋友,如此以来,既得到了病人的尊重和理解,也避免了很多医患矛盾。

记得在科上班期间,收治的一位34岁反复发作10余年的慢性肺心病患者。因为患者反复住院治疗,使家庭经济也陷入了困境,而自己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娶不上媳妇,母亲也身体不好,家中农业生产全靠年老的父亲一人支撑,患者深感是自己拖累了家庭,自责不已,对生活、对治病都失去了信心,入院后一直不肯打针、输氧。针对这个患者,我除了认真制定治疗方案,精心施治之外,更重要的慢慢接近患者,耐心地与他谈话、交心,逐渐取得他的信任。我反复给患者解释慢性肺心病通过的合理的治疗、科学预防是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的,我教给他如何预防肺心病急性发作知识,鼓励他坚持治疗并养成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良好生活习惯,使他终于重拾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希望。同时,我还想法设法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