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二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黑热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平原地区多为黑热病患者,山区多为病犬。 传播媒介和途径:主要通过白蛉的叮咬而传播,亦可由 击碎的白蛉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均可产生免疫,再度感染
者极为罕见。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根据传染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平原型(人源型):多见于平原地区。 山丘型(犬源型):多见于山丘地区。 荒漠型(野生动物源型):主要分布在荒漠边缘地带。
人兽共患病——黑热病
绵竹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叶万平
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病例
病例:一病人阿坝洲茂县人,因“反复咳嗽、咯痰,伴潮热、盗
汗1年” 先后在周边大医院按“慢支炎、肺气肿”进行治疗,病情未 见好转,加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慢支炎伴肺气肿”收治入院。先 后诊断为: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肺部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经治疗 无效。作上腹部磁共振显示:肝硬化,脾大,腹膜后多个肿大淋巴结,
山西等西部六省,目前我省黑热病流行于川西北的汶川、南坪、茂 县、理县、北川和黑水等6县(市)。属山丘犬源性流行区。据统 计,地震灾后四川省所检出的输入性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 重视。
概 论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内脏的巨噬细胞中而引起
的一种寄生虫病,由白蛉为传播媒介。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 的发热,消瘦,肝、脾、淋巴结肿大,以进行性脾肿大常见,全血 细胞减少和蛋白比例倒置等,如不给予合适的治疗,患者大都在得 病后1~2年内因并发症死亡。
一 概 论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 形态学特点
概 论
寄生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狐、狼等)体内的无鞭毛
体(利-杜体)。
寄生在白蛉体内的前鞭毛体。
概 论
二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黑热病原虫的 生活史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巨噬 细胞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白蛉叮咬
在人畜体内 在白蛉体内
白蛉吸血入胃
二分裂繁殖 前鞭毛体 无鞭毛体
三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黑热病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受感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后,进入人体的前鞭毛体被巨噬细胞吞 噬变成无鞭毛体,随淋巴或血液被带到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部 位,并在这些器官的网状细胞内增殖,网状细胞因虫数大量增加而 破裂,散在的无鞭毛体又侵入其他网状细胞进行繁殖,如此反复不 已,导致网状细胞大量破坏和极度增生,脾脏也因浆网状细胞的增 多及虫体的刺激致使其极度肿大,功能亢进;免疫功能紊乱;肝脏 及淋巴结肿大。由于利杜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也引起浆细胞的 增生,造成上述器官发生一系列病变。
三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黑热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热:不规则发热,夜间有盗汗; 肝、脾、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为该病的主要体征; 营养不良及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至营养不良、消瘦,晚 期出现重度贫血; 其他:因血小板减少,常有牙龈出血和鼻衄;因血浆蛋白比例 严重倒置及贫血,常有下肢及脸部水肿; 并发症:主要有肺炎,其次是走马疳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三 者是导致黑热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三系呈进行性下降作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浆网细胞增多,查见
利-杜氏小体。从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修正诊断为—
黑热病。
一概 论 二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三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四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概 论
黑热病简介
概 论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我国五大寄生
虫病之一。我国现主要流行于新疆、甘肃、四川、内蒙、陕西和
四 诊断及鉴别诊断
黑热病的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是否为白蛉活动季节。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
贫血、消瘦、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而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象:增生骨髓象,但浆、网细胞增多是主要特点 (3)肝功能试验:因浆细胞的大量增殖和肝细胞的病变,球蛋白增 高而白蛋白降低导致了A/G严重倒置 (4)病原体检查:是确诊黑热病最可靠的方法。骨髓穿剌的阳性率 可达90%以上。
感谢聆听 THANK YOU
诊断及鉴别诊断
网状巨噬细胞内的利-杜小体
由网状巨噬细胞胀裂出的 无鞭毛体(利-杜小体)
①
②
① 网状细胞 ② 网状细胞内的利-杜小体
利-杜小体
四 诊断及鉴别诊断
黑热病的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黑热病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诊断:
疟疾:病原体鉴别; 结核: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 脾亢:病因、骨髓象及病原体检查; 恶组:骨髓象及病原体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X线、骨髓瘤细胞及病原体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