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2024年黑热病护理查房

2024年黑热病护理查房

2024年黑热病护理查房
一、患者基本情况及病程记录
根据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入院以来的病程记录,包括症状、体温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二、主要护理重点
1.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定时记录,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发热状态的变化。

2. 液体管理
根据医嘱合理设置并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及输出情况,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
平衡。

3. 皮肤护理
定期检查患者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医嘱执行情况
了解患者目前正在执行的医嘱情况,包括用药、检查等内容,确保医嘱执行得到
落实。

四、患者情绪和营养状况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计划。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安全防护
保障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 定期观察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六、查房小结
总结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措施,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淋巴结型黑热病护理措施

淋巴结型黑热病护理措施
营养支持:提 供充足的营养 支持,促进患
者康复
04
心理护理:关 注患者心理状 况,给予心理
支持和安慰
护理概述
护理措施:保 持清洁卫生, 避免感染
01
饮食护理:提供 营养丰富、易消 化的食物,保证 患者营养摄入
03
02
观察病情:密 切关注患者体 温、脉搏、呼 吸等生命体征
04
心理护理:关 注患者心理状 态,给予心理 支持和安慰
01
息、合理饮食等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
02
免疫力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03
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04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感谢您的观看
D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免疫力
关节疼痛护理
01
观察疼痛部位、程度和 持续时间
02
给予镇痛药物,如非甾 体抗炎药
03
保持关节活动,避免长 时间固定
04
保持关节温暖,避免受 凉
05
定期进行关节按摩,促 进血液循环
06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如游泳、瑜伽等
肺部感染护理
监测体温、呼吸、心 率等生命体征
05
预防脑水肿:密切观察患者意识 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现脑 水肿,给予脱水治疗。
02
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04
预防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活 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理护理
患者情绪:关注 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安慰和 1
支持
康复指导:指导 4
患者进行康复训 练,增强自信心
发热护理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观 察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

人卫版传染病学之黑热病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传染病学之黑热病教学护理课件

黑热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避免与病原体接触
避免与患者接触,特别是血液、尿 液、粪便等体液。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病 原体传播。
03
02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定期检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
04
控制策略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淋巴结肿大
全身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 腋窝、颈部等部位多见。
肝功能衰竭
出现黄疸、肝昏迷等严重症状。
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
黑热病晚期常出现肝功能衰竭,表现为黄疸、 肝臭等。
继发感染
长期发热导致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出血
严重出血可导致休克、死亡。
其他
如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
黑热病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
护理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如何有效控制病情?针对这个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遵 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同时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问题二
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针对这个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让 患者了解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及时治疗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 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切断传播途径
对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控制病原体传播。
加强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资源整合
整合医疗、防疫、社区等资源,形成防控合力。
公共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黑热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淋巴结型黑热病治疗及护理

淋巴结型黑热病治疗及护理
淋巴结型黑热病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淋巴结型黑热病 的治疗
02
淋巴结型黑热病 的护理
03
淋巴结型黑热病 的预防
淋巴结型黑热病的 治疗
药物治疗
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3 药物用法:口服、注射、外用等不同用法 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5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6 药物停药: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决定停药时间
倾听患者心声, 了解其心理需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
信心
鼓励患者参与 治疗,提高自
我管理能力
04
关注患者情绪 变化,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
淋巴结型黑热病的 预防
疫苗接种
01
疫苗类型: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等
02
接种时间: 根据个人情 况,定期接 种
03
接种地点: 当地卫生防 疫部门或指 定接种点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淋巴结,减 01 轻症状,防止并发症
手术适应症:病情严重,药物治 02 疗效果不佳,有并发症风险
手术方法:淋巴结切除术,包括 03 淋巴结活检和淋巴结清扫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预防 04 感染,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辅助治疗
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
01
衡,多摄入高蛋白、高
04
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前需进行 健康评估,接 种后注意观察 不良反应
卫生习惯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刷牙等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定期打扫、 通风、消毒等
避免接触病源:避免与患者接触, 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黑热病护理整改措施

黑热病护理整改措施

黑热病护理整改措施黑热病,又称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高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

在疫情爆发期间,黑热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黑热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整改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

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黑热病的传染性极高,为了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必须让他们了解病情、掌握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病毒传播途径的教育,如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并掌握正确的穿戴和脱穿防护装备的方法。

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具备处理黑热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其护理水平。

其次,优化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

黑热病患者的护理必须在单间隔离环境中进行,确保患者与他人的互动最小化。

同时,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

医疗设备应做到合理配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医院还需要完善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确保病原体能够被彻底清除。

第三,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黑热病的传播控制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使用合适的洗手液,彻底洗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在处理患者排泄物等体液时,注意使用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

护理人员还应当戴上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品,保护自己的口鼻和眼睛。

第四,加大干预和监测力度。

黑热病患者的病情通常会迅速发展,护理人员应当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问题。

在护理中,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此外,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对于出现感染迹象的患者,要及时做好隔离和治疗。

最后,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黑热病患者及其家属应当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病情的发展和传播途径,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他们应当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配合治疗,避免隐瞒病情或私自离开医院。

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总结起来,黑热病的护理整改措施包括护理人员的培训、感染控制措施的优化、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干预和监测力度的加大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黑热病护理措施

黑热病护理措施

实验室检查:进 行血液、尿液、 粪便等实验室检 查,以确定诊断
和治疗方案
护理效果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 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症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发 热、盗汗、乏力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评估护理措施效果: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 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色素沉着等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 高,可达39-
40℃
贫血:红细胞 减少,血红蛋
白降低
肝脾肿大:肝 脏和脾脏肿大,
质地坚硬
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 腹股沟等部位
淋巴结肿大
预防措施
01
避免接触疫水:避免在疫水区域游泳、洗澡、洗衣服等
02
防护措施:使用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03
灭蚊措施:使用灭蚊剂、蚊帐等灭蚊工具
0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黑热病
2
护理原则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呼吸变化:监测呼 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症状
观察消化道症状:监测 食欲、消化和排泄情况,
及时发现消化道症状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求,提供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治疗,提高治疗依 从性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1
2
3
4
3
护理操作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皮肤护理

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单位: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张锦萍:女,大专,主管护师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张锦萍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94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 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

原虫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利什曼原虫检出是确诊依据,血清免疫学循环抗原或抗体检出有辅助诊断价值[1]。

1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热1个月”于2010年10月19日入院。

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ħ,伴寒战,发热无规律,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

无特殊个人史、家族史,否认疫区居住及旅游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牙龈见出血点,口角疱疹。

心肺查体: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5g /L ,PLT 23ˑ109/L ,WBC 2.12ˑ109/L ,丙氨酸转氨酶﹙ALT ﹚10U /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70U /L ,肾功能正常。

胸部CT 未见感染,腹部B 超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脾脏肋间厚5.8cm 。

免疫抗核抗体﹙ANA ﹚1ʒ320,抗可溶性抗原﹙ENA ﹚抗体谱均为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全阴性。

骨髓涂片示网状细胞内查见利杜体,细胞外也见,数量较少。

诊断:黑热病。

给予葡萄糖酸锑治疗,疗程10d ,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复查B 超脾脏肋间厚5.0cm ,较入院时缩小,复查血常规Hb 88g/L ,PLT 168ˑ109/L ,WBC 4.81ˑ109/L ,复查骨髓涂片未见利杜体。

患者体温正常1周后出院,随访病情平稳。

2护理2.1消毒隔离安排患者住单间,按虫媒隔离,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房间2次,用84消毒液湿抹床单位和湿拖地面2次,按时通风换气。

一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一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疼痛评估
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 NR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性质 ,为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营养评估
通过饮食记录、体重监测等方法评估 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 以满足营养需求。
心理评估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采用焦虑、抑郁 等心理评估量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及干预措施。
03 护理问题及措施制定
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患者病情及医生建议 ,可选择口服、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 。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 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医生会调整 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 全。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方法
不良反应监测
在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发热、恶心、呕吐、 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多 沟通,以缓解康复期的心理压力。
随访时间安排和频率确定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 议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
随访频率
根据随访结果和医生建议,确定后续的随访频率,如有异常 情况应及时就诊。
复查项目选择和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其行为和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 扰。
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家属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
与家属建立良好关系
主动与家属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重复与强化教育
对于重要信息,需要多 次重复并进行强化教育 ,以确保患者能够掌握 并付诸实践。

黑热病诊治及护理

黑热病诊治及护理

3
黑热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01
食物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
02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
03
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04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05
生活护理
B
D
A
C
E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药物疗效评估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
疗效观察:定期监测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02
药物剂量调整:根据疗效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
04
药物副作用监测: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疗效评估: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副作用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04
营养支持:维生素、矿物质等
05
辅助治疗:止痛药、退烧药等
药物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药物副作用: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监测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03
症状:发热、贫血、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04
症状及诊断方法
01
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02
诊断方法:血液检查、骨髓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03
诊断标准:符合黑热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支持

黑热病干预护理

黑热病干预护理
黑热病干预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黑热病的概述
Part Three.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重要性
Part Four.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方法
Part Five.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效果
Part Six.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挑战与展望
Part One 汇报人员:XX医院-XX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黑热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 有效的黑热病干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黑热病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轻家庭照顾的负担 黑热病干预护理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减轻社会的负担
Part Four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方法
健康教育
介绍黑热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措施
接种后应定期进 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疫苗接种效 果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使用特效药物杀死病原体 缓解症状:使用药物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发热、贫血等 辅助治疗: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改变用药方式
心理干预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应对能力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照顾 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经济支持,减轻负担
Part Three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重要

预防和控制黑热病的传播
预防和控制黑 热病的传播是 降低疾病负担 的重要措施。

黑热病的措施

黑热病的措施

黑热病的措施什么是黑热病?黑热病(hemorrhagic fever)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热、出血和器官功能损害。

黑热病常见于非洲和南美洲等热带地区,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如埃博拉病毒、拉沙热病毒等。

这些病毒经血液和体液传播,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预防黑热病的措施1. 在感染区域采取防护措施如果你居住在或前往黑热病高风险的地区,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佩戴抵挡昆虫的防护用品,如长袖衣物和长裤。

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因为昆虫往往对深色更有吸引力。

•在暴露区域使用含有DEET(N,N-二乙基-3-甲苯胺)等有效驱虫剂的防虫液。

•在窗户和门上安装带有保护网的纱窗,以防止昆虫进入室内。

•定期清除屋内和周围的积水,因为积水是蚊子孳生的地方。

•尽量避免在黑热病高风险地区的蚊子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段,如黄昏和黎明时分。

2.保持个人卫生黑热病病毒通过接触感染源,如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传播。

因此,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黑热病的重要一环。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潜在感染源后。

•避免触摸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如果必需直接接触,请佩戴手套和其他护具。

•使用一次性纸巾或手帕覆盖口鼻,当有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

•不与其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剃刀、刷牙杯和毛巾等。

3.密切联系医疗服务和旅行建议如果你计划前往黑热病高风险地区旅行或有疑似症状,请密切联系相关医疗服务和旅行建议。

•在旅行前咨询旅行医务人员,了解目的地的疫情和必要的预防措施。

•根据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或药物,如埃博拉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等。

黑热病的诊断和治疗1. 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对于黑热病的治疗和控制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体温测量:黑热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超过38℃)和寒战。

•抗体检测:通过血液样本检测特定病毒的抗体来确认感染。

•分子检测:通过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来确认感染。

2. 综合治疗措施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黑热病的药物,因此治疗主要是提供支持性治疗和控制症状。

45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45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的 特点 f 葡 萄糖 酸锑 钠 治 疗 黑热 病 的近 期疗 效 可 达9 % ,年 复 发 1 1 。 9 2
率 低 于 1 %t 0 2 1 。
1 一 般 资料 . 1
7 2 0 年 1月 ~ 0 1月 共 收治黑 热病 患 者4例 , 2 , 4 07 2 2 1年 2  ̄ 1 5 男2 例
1 资 料 与方 法
21 锑 剂 治疗 的护理 . 治 疗 黑 热 病 的首 选 药 物是 葡 萄 糖 酸锑 钠 ( 斯锑 黑克 )为 五 价 , 锑 化 合 物 , 肝 脏 内 还原 为 三价 锑 , 杜 氏利 什 曼 原 虫 产 生 抑 制 在 对
作用 , 由网状 内皮 系统将其杀灭 。 具有疗 效高 、 疗程短 、 复发率低
女2例 , 3 年龄 1 9 , 均住 院天数 1d大多数患者可见皮肤暗 4 5岁 平 4。
淡 , 素 明 显 沉着 , 床及 眼 结 膜 苍 白 、 色 甲 呈贫 血 貌 , 热 持 续 不 退 , 高 患 者倦 怠 乏 力 , 短 懒 言 , 少 。 气 食 彩超 示脾 大 。 髓 涂 片示 骨 髓 增 骨 生 明显 活 跃 , 见杜 氏利 什曼 小 体 , 断黑 热 病 明确 。 查 诊
参 考 文 献
33 手 术 后护 理 .3 .
恰 当告 知 患 者 手 术情 况 , 意 多传 达有 利 信 注
息 , 少 患 者 的 疑虑 。 减 及早 告 诉 患 者 术 后2 内 伤 口较 痛 ,8 h 4h 4 后
会 明显减轻 , 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 加强巡视 , 观察患者 的病 情 , 励 患 者用 语 言 表 述 疼痛 。 医 嘱术 后 适 当 使用 止 痛 剂 , 对 鼓 遵 针
本 院使用 上 述2 方 法治 疗 后 , 病 的初 治 病例 治 愈 率均 在 种 黑热 9 %以上 , 治病 例 治愈 率在 7%以上 。 5 复 0 在加 强 支持 治 疗 的基 础上 , 无 明显 副作 用 及 并 发症 , 被 迫 停 止应 用 葡 萄 糖 酸锑 钠 的情 况 发 无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出院后护理 预防复发
加强对黑热病的认识,避免再次感染。
如有必要,接种相关疫苗。
谢谢观看
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剂。
护理目标 预防并发症
定期检查病人的感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药物管理
按医嘱合理使用抗利什曼药物,并观察副作用。
如有任何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措施
情绪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可考虑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和预防并 发症。
黑热病概述
何时进行护理
护理应在确诊后立即开始,并持续至病人康复。
定期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维持生命体征
监测并维持病人的心率、呼吸和血压在正常范围 。
必要时可采取紧急措施,如补液和输血。
护理目标 促进营养吸收
为病人提供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黑热病概述 2. 护理目标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护理措施 4. 出院后护理
黑热病概述
黑热病概述
什么是黑热病
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引起,主要通过沙蝇叮咬传 播。
此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症状包括发热、 体重减轻和肝脾肿大。
黑热病概述
为何护理重要
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黑热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康复。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护理 定期复查
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1例儿童黑热病的护理与观察

1例儿童黑热病的护理与观察

1例儿童黑热病的护理与观察刘 静 迟 巍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1.084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1],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通过媒介白蛉叮咬传染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

经我国开展防治工作以来现已基本消灭[2],仅个别地区(四川川北、新疆)有少数发生。

杜氏利什曼原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脏肿大、消瘦、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3]。

杜氏利什曼病共有3种类型,即皮肤型、内脏型、黏膜皮肤型[4]。

儿童黑热病北京地区极为罕见,感染病内科于2014年3月25日首次收治了1例儿童黑热病患儿,本患儿黑热病属于内脏型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害内脏器官(肝脏、脾脏)而致病,在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儿病情治愈出院,家长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10个月,主因间断发热14d入院。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患儿入院前14d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关节疼痛、皮疹不适症状。

入院后询问病史了解到患儿发病前半年曾有新疆黑热病疫区居住史及白蛉叮咬史,当地黑热病较流行。

入院后查体:体温38.7℃,脉搏108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60mmg,意识清楚,精神一般,贫血貌,左侧颈部可触及1个直径约1cm淋巴结,质中,活动度可,肝肋下3cm可及,脾肋下3cm可及。

辅助检查:白细胞3.83×109/L,血色素90G/L,血小板201×109/L,淋巴细胞37.3%;生化,ALT232U/L,AST314U/L,入院后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可见杜氏利什曼原虫,外检血回报“黑热病特异性抗体阳性”。

故明确诊断为黑热病,肝功能损害。

作者单位:100045 北京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刘静:女,本科,护师患儿入院后给予拉氧头孢钠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苷、谷胱甘肽三联保肝治疗,入院第12天,加用银耳孢糖胶囊、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口服,对症支持,调节免疫。

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1)

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1)
❖ CT(2019-01-21)示: ❖ 1、右肺下叶胸膜下及左肺下叶外侧底段少量病灶 ❖ 2、心腔密度减低, ❖ 3、双侧胸膜腔少量积液,右侧较多 ❖ 4、所扫层面脾大
辅助检查
❖CT( 2019-01-29 )示: ❖ 1、双肺弥漫片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 2、心影增大 ❖ 3、右膈顶显示不清,左侧肋膈角变钝
四、护理措施
P3:营养失调:与机体消耗增加 食欲减退有关 I:病人体重有所增加 O:
营养失调
早期 给予高维生 素、易消化、清 淡的汤、粥类饮 食。后期可给予 高热量、高蛋白 饮食,多饮水
卧床休息,尽量减 少不必要的活动, 减少热量的消耗
四、护理措施
P4:有出血的危险:与脾功能亢进有关 I:未发生出血 O:
(白蛋白)
肝功能 (ALT)
11u/L
13u/L
20u/L
16u/L
20u/L 9-50u/L
肝功能 51u/L (AST)
72u/L 116u/L 112u/L 77u/L 15-40u/L
生化
132
128
132
135
147
137-147
(钠)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三、护理诊断
一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二 知识缺乏:缺乏黑热病的相关知识
三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 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四 有出血的危险:与脾功能亢进有关
五 焦虑:与需要未得到满足有关 六 有孤独的危险:与隔离性治疗有关
四、护理措施
P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I:体温恢复正常 O: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注意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 间、伴随症状。不宜采用酒精擦浴,防止发生皮下出血。 及时为患者更换汗湿衣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补充营 养和水分。

住院黑热病患者护理体会

住院黑热病患者护理体会

住院黑热病患者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通过对黑热病的观察、护理和指导。

探讨黑热病住院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方法对2005—2012年黑热病住院患者59例,进行单病种特殊护理。

结果住院的59例黑热病患者,经规范的治疗、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无1例医疗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特殊病种的特殊观察和特殊护理是黑热病治疗过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和避免医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 黑热病;观察;护理四川省茂县黑热病流行区类型属犬源型山丘型,主要传染源为病犬,传播媒介为近野栖的中华白蛉[1]。

2005-01/2012-09随着自由犬的增多,人口流动频繁,不断有新感染病例发生,黑热病发病回升趋势较为明显[2],表现为人数上升和区域扩大,因基层医务人员对黑热病的认识不够,因此来茂县人民医院住院的黑热病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反复多次在院外诊治。

有报告黑热病住院患者平均院外诊治3次以上,首次误诊100%,临床特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等[3]。

2005/2012-09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共收治黑热患者59例,现将59例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茂县人民医院感染科2005/2012-09共收治黑热病患者59例。

茂县本地病27例,黑水县疫区31例,非疫区松潘县1例;男性32例,女性27例;16岁以下48例,16岁以上11例。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2-6月居多,占发病的67.80%(40∕59)。

临床特征:主要症状为59例均有反复不规则的发热,34例体温超过40℃,并伴有寒战,但发热常可自行缓解。

48例有纳差,精神不振,46例咳嗽,36例经胸片提示,合并有肺部感染。

45例腹胀。

主要体征为贫血、消瘦和脾肿大,59例均有贫血和消瘦,57例有脾肿大。

1.2护理方法1.2.1病房要求由于黑热病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80%以上为儿童,为了防止院内感染,对病房的安置和要求较严也较特殊。

黑热病的病因与护理

黑热病的病因与护理
病因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 黑热病的主要病因,包 括病原体感染、环境因 素和遗传因素等。
护理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病程和症状的 黑热病患者,制定了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 营养支持等。
临床实践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 实践,有效提高了黑热 病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 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通过对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监测,评价营养支持治 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常见并发症类型介绍及危害程度评估
并发感染
黑热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脾功能亢进
黑热病可导致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进而引发贫血、血小板减少 等问题。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白蛉吸入患者或病犬的血后,原虫便在其体内繁殖, 再次叮咬人体时,将原虫注入人体即可引起感染。此外,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 输血传播。
易感人群与地区分布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青少年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 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有二次感染。
地区分布
黑热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如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巴西等。在我国,黑热病主 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如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
分析黑热病的护理措施
促进黑热病的防治工作
通过对黑热病的病因和护理措施的探 讨,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 考,降低黑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针对黑热病患者的不同症状和需求, 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和预后。
黑热病概述
定义
黑热病是一种由杜氏利什曼原虫 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患者 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的护理措施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的护理措施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的护 理措施
演讲人
护理措施概述 营养与饮食
皮肤护理 康复与预防
护理措施概述
护理原则
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避
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 料,保持伤
口清洁
避免过度摩 擦和压迫伤

保持良好的 营养和水分 摄入,促进
伤口愈合
护理流程
01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02
保持清洁:保持患者
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03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
的营养支持,促进伤
口愈合
0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
心理状况,提供心理
支持和安慰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床单、被褥 等物品,保持清洁
避免抓挠皮肤,防止 皮肤破损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 品和护肤品,选择温 和无刺激的产品
皮肤护理
清洁与保湿
清洁: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
保湿:使用无刺激性的保湿霜或乳液,保持 皮肤湿润,避免干燥和瘙痒。
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 霜或遮阳帽等防晒措施。
避免摩擦:避免过度摩擦皮肤,减少皮肤 损伤和感染风险。
伤口处理
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 洗伤口,避免感染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 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3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康复 训练、心理支持等
4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 提高公众对黑热病和皮肤利 什曼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预防复发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液、尿液、粪便 0 1 等检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 0 2 睡眠、运动等习惯,增强免疫力

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

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PPT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以 满足患者身体需求。
对于食欲不振或吞咽困难的 患者,提供流食或半流食, 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 。
ABCD
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 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
必要时,给予患者营养支 持治疗,如静脉输液等。
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保养措施
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预防 口腔感染。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
运动、休息等方面的指导。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促进 身心康复。
04
药物治疗管理与注意事项提示
药物使用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跟踪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 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 应和疗效,及时调整用药 策略。
严格执行用药计划,确保 药物按时、按量给予患者 。
03
对于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请相关科
室会诊协助治疗。
02
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04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肝肾功 能储备能力。
201 4
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 现并干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 绪。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 积极的治疗信心和生活态度。
护理难点
患者配合度、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 等问题探讨
02
日常生活护理指导
卧床休息与活动安排
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疾 病急性期,以减少身体消耗和并发症 风险。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 、进食、如厕等,保持生活规律。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 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 (二)生活史
前鞭毛体 白蛉 胃中
繁殖
无鞭毛体 患者或被感染动物
成熟前边毛体 1周后聚集于
白蛉口腔
有些直接 被吞噬细胞吞噬
有些 侵入血流 至全身各部位
(二)生活史
【流行病学】
表1 黑热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城市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荒漠地区
患者
病犬
野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又称黑热病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visceral leishmaniasis),也称黑热病(Kalaazar)。该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黑热病
内脏利什曼病 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
染病,经由白蛉传播。 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表现
2. 脾、肝及淋巴结大 脾脏呈进行性增大 肝轻度至中度增大 淋巴结亦为轻度至中度肿大
3. 贫血及营养不良 病程晚期出现 有精神萎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
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 黑热病。
【临床表现】
(二)特殊临床类型 1. 皮肤型黑热病 皮损:面颈部多见,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 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数
【治 疗】
(二)病原治疗
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 成人:一次6ml(1支,含
五价锑0.6g),一日1次, 连用6~10日,每日1次。 小儿:总剂量按体重150~ 200mg/kg,分为6次,每日 1次。
非锑剂药物: 锑剂无效或禁忌时 米替福新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巴龙霉素 联合治疗
【治 疗】
浆细胞 大量增生
球 蛋 白
RBC WBC PLT
白/球比例 倒置
【临床表现】
潜 伏 期 长 短 不 一 , 10 天 至 9 年 , 平 均 3~5月。 (一)典型临床表现
1. 发热
典型病例呈双峰热型,现大多为长期不规则 发热。
可伴畏寒、盗汗、食欲下降、乏力、头昏等 症状。
持续较久,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5~9月)。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 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进行性肝脾肿大 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营养不良
【诊 断】
(三)实验室检查
三系细胞减少 血沉加快 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 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 病原学依据 涂片阳性 核酸检测阳性
(四)治疗性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其他长期愈。
【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治疗病人、控制病犬 (二)消灭传播媒介 灭蛉、防蛉 (三)加强个人防护 纱窗或蚊帐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涂皮肤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灭白蛉要灭早、灭小。主要预防措施是治疗患者、 灭杀自然宿主和白蛉。白蛉叮咬处,初起发生小的瘙痒性丘疹,可持续5d 左右,再经过5d潜伏期后,就突然出现头痛、乏力、恶心、眼结膜充血、 颈部强直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同时在面部、颈部可发生猩红热样皮疹。恢 复较慢,要经过几次的反复发热而逐渐消退。瘙痒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斟 情使用抗组胺药,此外,要避免搔抓,以防细菌继发感染。
(二)病原治疗
治愈标准: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一般情况改善; 增大的肝脾回缩; 血象恢复正常; 原虫消失; 治疗结束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
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
【治 疗】
(三)脾切除 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
效时应考虑脾切除。 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
年之久。
【临床表现】
(二)特殊临床类型 2. 淋巴结型黑热病
少见 多无黑热病病史 浅表淋巴结大 尤以腹股沟部多见,其大小不一,无红肿或压痛 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大或轻度增大
【并发症】
多见于疾病晚期 (一)继发细菌性感染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及血清蛋白 全血细胞减少 血沉增快 球蛋白显著增加,白蛋白减
发病年龄
较大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10岁以下的儿童多见 2岁以内的婴儿多见
机体变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反应 免疫性溶血
骨髓增生
白 蛉 叮 咬 后 , 前
被 寄生 巨 分裂 噬 繁殖 细 胞 吞 噬
单核-巨噬 细胞
大量增生
脾大、脾亢 淋巴结大
三 系 细 胞 降 低
鞭 毛
肝大
白 蛋


注免
入疫 机应 体答
低,A/G可倒置,球蛋白沉 淀试验阳性。 (二)病原学检查 1. 涂片检查 2. 培养法
【实验室检查】
(三)血清免疫学检测
1. 检测特异性抗体 2. 检测特异性抗原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1. 实时定量PCR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诊 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有在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是否为白蛉活动季节
白血病 疟疾 慢性血吸虫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结核病 伤寒 布氏杆菌病 霍奇金病
【预 后】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 有无并发症。
自采用葡萄糖酸锑钠以来,病死率 减少,治愈率达95%以上。
少数可复发。 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饮食 应加强口腔卫生及护理 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输血或输注粒细胞
1.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并对患者定期追访一年,力求根治。 2.在黑热病及犬内脏利什曼病皆存在的地区,仅治疗病人难以保证黑热病 的根除,必须对犬类定期检查,发现病犬应扑杀掩埋。 3.要在住室、营地内灭蛉措施。室内可喷杀虫气雾剂或点燃蚊香,驱散蚊 虫营地内每日喷洒DDV进行消毒。 4.野外工作人员裸露部分涂擦驱避剂,夜间睡眠可用细纱蚊帐防止白蛉叮 咬,做好个人防护。
白蛉叮咬 传播为主
普遍易感
免疫缺陷者,如骨髓、器官移植及接受其他免疫抑 制治疗人群,成为新的需要关注的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本病虽为地方性传染病,但分布较广。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男性较女性多见。 农村较城市多发。
表2 黑热病发病年龄
流行地区
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荒漠地区(新疆、内蒙古)
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多为特征。
传播媒介--白蛉
【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前鞭毛体 白蛉消化道 呈纺锤形,前端有一游离鞭毛,其长度与
体长相仿,约11~16μm
【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无鞭毛体 人和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 呈卵圆形,大小约4.4μm×2.8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