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视角看幼儿教师的观察与记录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探索自然,感知万物生长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探索自然,感知万物生长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参与各种自然探索的活动。
作为幼儿园老师,在安排自然观察案例时,需要注重如何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自然,感知万物生长,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 观察对象的选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活动中,选择观察对象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选择观察花草、昆虫、小动物等自然界的生物,或者是观察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
在此过程中,可以教给幼儿们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怎样爱护动植物。
2. 观察工具的使用:在进行自然观察时,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比如放大镜、小铲子、小水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仔细地观察和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观察过程的引导:在进行观察时,老师需要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去思考。
在观察一棵树时,可以问孩子们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叶子的形状是怎样的?树上有没有小鸟?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4. 观察记录的方式:观察完毕后,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所观察到的东西,或者记录在日记本上。
通过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观察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自然,发现自然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自然观察,孩子们能够学会尊重和关爱大自然,让他们从小就具备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之心。
总结回顾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的开展,有利于孩子积极参与自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这一系列的自然观察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感知万物生长。
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自然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对自然观察案例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自然探索之旅:户外生态教育实践总结
幼儿园自然探索之旅:户外生态教育实践总结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而自然探索和生态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幼儿园自然探索之旅中,孩子们能够通过户外活动和实践,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对幼儿园自然探索之旅进行总结,探讨其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自然探索之旅的意义1.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幼儿园自然探索之旅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
在户外活动中,他们能够看到各种植物、动物,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自然探索之旅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和植物。
他们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习性,从中学会发现、观察和思考。
这些经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户外生态教育实践,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珍贵。
他们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树立起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家长和老师们也会通过实际活动引导孩子们关爱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三、自然探索之旅的实践活动1. 野餐和户外游戏在自然探索之旅中,孩子们可以进行野餐和户外游戏。
他们可以在户外尽情奔跑、嬉戏,感受自由与快乐。
在野餐的过程中,还可以体验大自然的风、阳光和空气,感受自然的美好。
2. 植物采集和观察孩子们在自然探索之旅中常常会进行植物采集和观察活动。
他们可以在校园内采集各种植物标本,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3. 动物观察和养护在自然探索之旅中,孩子们还会进行动物观察和养护活动。
他们可以观察校园内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存环境,同时也可以参与小动物的养护活动,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自然探索之旅的实践总结自然探索之旅是幼儿园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活动背景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热点。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旺盛,教师们经常会以自然环境为教学场景,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
活动目的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教研活动,希望能够: -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敏感性 - 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不同的自然现象 - 提升幼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活动准备1.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场地,如公园或者校园内的自然角落。
2.预先了解并策划不同的自然现象教学点。
3.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实物展示,如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4.确保安全,准备急救箱等应急工具。
5.分配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活动内容活动一: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1.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如蝴蝶、蚂蚁等。
2.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讲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利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活动二:植物生长实验1.选取一些常见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小麦、豆芽、花草等。
2.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播种和养护过程,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观察变化。
3.调查讨论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活动三:野外探险课堂1.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到野外进行探索和观察。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动植物,讨论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和特点。
3.带领幼儿收集一些有关生态环境的实物,如落叶、昆虫等。
活动总结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幼儿园的孩子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亲身体验和观察到许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现象和事物。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敏感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们也应不断创新教研活动,以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赶快动起来吧,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自然,探索未知的奇妙世界吧!。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生态多样性和生物保护?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生态多样性和生物保护?活动简介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探索活动,引导幼儿认识生态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1.活动时间:2019年5月20日上午9点-11点2.活动地点: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例如校园花园、附近的公园等)3.参与人员:教师团队及40名幼儿(3-5岁)活动内容1. 导入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生态学习的相关知识,引导幼儿回忆自然界中的不同生物。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2. 观察不同生物•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领。
•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生物,例如花草、昆虫、小动物等。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生物的特征、习性及其所处的环境,并记录下来。
3. 探索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例如花草与蜜蜂、蝴蝶的关系,小鱼与水生植物的关系等。
•通过亲身实践,让幼儿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培养他们对生物保护的意识。
4. 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这些生物,例如不随意破坏、不乱扔垃圾等。
5. 制作生态树•让幼儿用纸板、画笔等材料制作一个树的模型。
•鼓励幼儿在树上粘贴自己观察到的生物,并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制作生态树,让幼儿将所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并复习生态知识。
6.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保护生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活动效果与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深入了解了生态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概念,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对生物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制作生态树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四季的变化和生态平衡?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四季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引言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而其中,让幼儿认识四季的变化和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特意组织了一次针对幼儿的教研活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这次活动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活动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认识四季的变化。
•培养幼儿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和理解。
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适合观察自然环境和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2.提前准备相关教具:如放大镜、园艺工具等,以便幼儿更好地观察和参与活动。
3.撰写活动计划:详细列出活动的内容和流程,包括幼儿参与的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4.活动宣传:在公众号上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和目标,吸引家长和幼儿的关注。
活动过程1.介绍四季的变化:在活动开始前的一堂课上,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了四季的变化,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花等。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诗歌让幼儿对四季有初步的认识。
2.观察自然环境:在安排好的时间和地点,带领幼儿们观察自然环境。
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四季的迹象,如春天花朵的绽放、夏天树叶的繁茂、秋天树叶的变黄、冬天大地的冰雪等。
同时,教师还会带领幼儿们使用放大镜、园艺工具等教具,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环境。
3.制作手工作品:在观察完自然环境后,老师会组织幼儿制作与四季相关的手工作品。
比如,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四季变化的拼图,或是用自然材料制作四季的手串等。
通过动手的方式加深对四季变化的印象。
4.分享经验和成果:活动结束后,老师会组织幼儿们进行经验分享。
幼儿们可以用口头形式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或是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
通过分享,幼儿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活动成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幼儿对四季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和参与活动,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和变化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春天的生机与探索之旅
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春天的生机与探索之旅一、概述春天,是大自然的蓬勃季节,也是幼儿园自然观察的最佳时机。
在这个季节里,植物的萌发、昆虫的活动、天气的变化,都是孩子们探索和发现的宝贵资源。
幼儿园的自然观察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更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幼儿园自然观察案例,来探讨春天的生机与探索之旅。
二、案例描述1. 基本情况这是某幼儿园举办的春季自然观察活动。
孩子们被要求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中的花坛、草地、树林,对春天的植物、昆虫、天气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观察活动孩子们首先在花坛旁边仔细观察鲜花的生长过程,他们发现了不同花朵的开放时间、颜色和形状。
他们在草地上寻找小动物,发现了蚂蚁、蜻蜓等昆虫的活动轨迹。
他们在树林里欣赏了不同种类的树木,观察了树叶的变化和小鸟的飞翔姿态。
3. 记录与总结在观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老师带领他们一起进行记录和总结。
他们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所见所闻,老师则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和梳理,加深他们的观察印象。
三、深度评估1. 植物观察孩子们在观察花坛中的植物时,不仅仅是看见了鲜花的美丽,还发现了不同花卉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他们通过观察花朵的形态、颜色、花期等,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由浅入深的观察过程,拓展了孩子们对植物世界的认识。
2. 昆虫观察通过观察草地中的昆虫,孩子们不仅仅看到了它们的活动轨迹,还开始注意到了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等。
这种对微观世界的观察,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和严谨思维。
3. 天气变化在自然观察中,孩子们也注意到了天气的变化。
他们发现了春天的气温、风向、云彩等变化,意识到了天气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这样的观察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环境意识。
四、个人观点作为幼儿园自然观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天的生机与探索之旅可以说是对孩子们的一次开放式的启蒙。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结合户外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自然认知?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结合户外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自然认知?活动背景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自然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组织了一次户外探索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并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加深认知。
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 策划活动主题:选择了“春天的花朵”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帮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花朵的生长过程。
2. 选取活动地点:选择了学校旁边的花坛作为活动的地点,便于观察各种花卉的生长情况。
3. 准备材料和工具:准备了放大镜、画笔、素描纸、一些花卉标本等工具和材料,以供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
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具体如下:第一环节:观察花卉活动开始后,我们带领幼儿来到花坛旁边,让他们仔细观察各种花卉。
同时,我们向幼儿介绍了不同花卉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让幼儿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花朵的细节,了解花朵的结构和颜色等。
第二环节:绘制花朵在观察花卉的过程中,我们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朵进行绘制。
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了素描纸和画笔,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画笔绘制花朵的形状和颜色。
这样的绘画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且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第三环节:探索花卉生长环境在绘制花朵后,我们带领幼儿沿着花坛边缘寻找其他生长环境,比如树木、草坪等。
我们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这些生长环境,并向他们解释它们与花卉生长的关系。
例如,树木提供了阴凉的环境,草坪的土壤有助于花卉的根系生长等等。
通过观察和了解环境的特点,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户外探索活动,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自然认知。
幼儿通过观察花朵和绘制花卉,不仅学会了观察事物的细节,还培养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通过探索花卉生长环境,幼儿了解了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以后能继续组织更多类似的户外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认知。
幼儿园自然教育之旅:亲近大自然,感悟生态之美
幼儿园自然教育之旅:亲近大自然,感悟生态之美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孩子们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更缺乏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自然教育之旅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活动,它不仅能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态之美,还能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关注。
二、寻找自然的足迹幼儿园自然教育之旅,首先要引导孩子们寻找自然的足迹。
通过带领他们走进郊外的山林、河畔等自然景观,引导他们观察植物、动物及自然景观的特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1. 行走山林在这趟自然教育之旅中,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郊外的山林。
踩着柔软的泥土,呼吸清新的空气,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让自然的气息充盈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2. 观察植物在山林中,我们也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种植物。
从树木的叶子到花朵的形状,从草丛的生长到果实的结果,让孩子们领会到植物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3. 探寻动物除了植物,自然中的动物也是孩子们感受生态之美的重要对象。
我们带领孩子们寻找、观察小鸟、昆虫等动物,让他们了解到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三、感悟生态之美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我们也要引导他们感悟生态之美。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平衡,让孩子们逐渐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塑造他们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 生命的循环在自然中,孩子们可以亲眼见到种子发芽、植物生长、花开结果的过程。
这样的循环,不仅是植物生命的延续,也是生态平衡的体现,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奇妙。
2.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孩子们还能在自然中观察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比如花朵依赖蜜蜂传播花粉、蚂蚁与植物的共生关系等,这些现象都能让孩子们明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可以孤立存在。
3. 环保的意识培养通过感悟生态之美,我们也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
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总结与展望在这次自然教育之旅中,孩子们不仅亲近了大自然,感受了生态之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生态环保教育:植物观察与环境保护
文章标题:幼儿园小班生态环保教育:植物观察与环境保护在幼儿园小班的生态环保教育中,植物观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自然界的规律,而且可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在本文中,我将从幼儿园小班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植物观察的意义开始,逐步深入探讨如何开展植物观察教育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 幼儿园小班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起点,生态环保教育的开展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生态环保教育,孩子们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观察作为生态环保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培养环保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2. 植物观察的意义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植物观察,幼儿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态功能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从而体会到生命的奇妙和环境的宝贵。
植物观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和环保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如何开展植物观察教育在幼儿园小班生态环保教育中,开展植物观察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植物,比如易于生长的豆类、向日葵等,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浇水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们亲手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
4.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植物观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的养护和观察,幼儿们会体会到自然界的宝贵和脆弱,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周围的环境。
他们会逐渐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乃至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影响身边的同学和家人。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小班生态环保教育的实践者,我深切体会到植物观察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开展与实践
生态美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自然材料作为生态美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其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可促进幼儿的感知发展、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拓宽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幼儿园应科学设计“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方案,并通过趣味化、开放式的生态美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开展与实践案例活动一:自然材料蚕茧美育活动探究(一)活动背景生态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是幼儿最亲近、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以自然为基础开展的活动,能有效加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自觉性。
因而,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可以为幼儿营造美丽的生态环境,增强儿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可以以自然材料蚕茧为例,设计生态美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方案。
(二)蚕茧自然材料的意义与特点蚕茧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材料,它经过蚕的口吐丝而形成,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延展性和韧性。
在蚕的产生、生长、变态等过程中,蚕茧承载了蚕的全部生命活动,代表了动物世界中的神奇与奇妙。
因此,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和探究蚕茧,可以激发其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其语言表达与动手能力,丰富其感性认知,并有利于培养其协作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内容设计1.活动目标。
蚕茧生态美育活动可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蚕茧的基本特征,了解蚕的生长、产生等基本情况;二是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高幼儿的感知发展、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三是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社会性格等方面的能力。
2.活动内容。
首先,让幼儿观察和探究蚕茧。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蚕茧的形態,介绍其特点,让幼儿用手轻轻地触摸蚕茧,感受其质感,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感知它们的大小、颜色等基本情况,并寻找蚕茧与其他物品的异同点。
《观察生态》幼儿园大班教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观察生态》主题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开展生态教育,引导幼儿走向以生态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生态的基本概念,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巩固记忆能力。
3、提高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幼儿采取积极的生态行为。
二、教学内容1、绘本阅读:《小草的家》幼儿园师会通过讲解故事客观的向幼儿描述循环,让幼儿了解它是如何存在于我们身边,以及浩瀚的自然生态。
这本绘本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小生命都有自己的家,而我们也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小生命的家。
2、观察生态环境在户外环境中做观察植物和动物,以及其与环境的互相关系。
通过幼儿园师傅用湿度计、温度计和简易显微镜等工具向幼儿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并鼓励幼儿观察环境中植物的不同形态,以及其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例如花和蜜蜂、果树和鸟儿)3、制作种子球参照一些保护环境的教育资料,幼儿可自己动手制作种子球,并将其投在附近的公园或树林里。
通过观察种子球的生长过程,幼儿会发现植物生长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制作种子球还可以加深幼儿对种子的认识,让幼儿了解在不良环境下,植物的种子也很难生长。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自然环境呢?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生态的概念,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
2、讲故事(10分钟)使用《小草的家》这本书向幼儿讲故事,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动物居住的生活地点之间的关系。
过绘本来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都需要彼此协助,共同发挥它们的作用。
3、环境观察 (30分钟)教师会带领幼儿到小区或公园里进行环境观察。
在过程中,教师将会指导幼儿注意到环境中的变化,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描述能力,并提供相关知识以加深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4、示范制作种子球 (20分钟)幼儿们可以手动制作种子球,以便于出门将种子球撒播在附近的森林中。
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环境教育方案
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环境教育方案一、概述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教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探讨幼儿园自然观察的生态环境教育方案。
二、深度探讨:幼儿园自然观察的意义和形式1. 自然观察的意义幼儿园自然观察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而且,在自然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锻炼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细心和耐心。
从认知、情感、与社会适应等多方面来看,自然观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自然观察的形式幼儿园自然观察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校园内的小动物、植物观察,也可以是户外郊游、郊外游的自然风光观察。
而且,自然观察除了能够满足课程要求,更多的是促使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三、广度探讨:幼儿园自然观察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 实施在实施幼儿园自然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进行合理的活动设计和安排。
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家长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可以在自然观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 效果评估幼儿园自然观察活动的效果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考察孩子们的兴趣是否提高,是否对自然有更深的了解;其次要观察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是否有所增强;最后还需要考察孩子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基于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对于幼儿园自然观察活动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观察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自然中学习、感受,并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而且,通过自然观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中,自然观察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
五、总结和回顾在幼儿园自然观察的生态环境教育方案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自然观察的意义和形式,进行了幼儿园自然观察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态习性?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幼儿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也相对较少。
为了提高幼儿对动物特征和生态习性的认知,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然环境,我园特开展了一次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特征和生态习性的教研活动。
活动目的1.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与外貌;2.培养幼儿对动物生存习性及生态环境的兴趣;3.提高幼儿的自然观察和思维能力;4.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准备一个宽敞的自然环境,如操场或花园;2.在自然环境中设置多个动物观察点,每个观察点选择一个不同的动物或昆虫,如鸟、蝴蝶、蚂蚁等;3.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相册、动物模型等;4.邀请专业人士或家长志愿者协助活动开展。
活动过程第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动物特征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带领一名成人辅导员;2.带领幼儿到各个动物观察点,观察不同的动物并聆听大人的指导;3.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体形、外貌、颜色、大小等特征;4.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
第二步:展示和讨论动物特征1.带领幼儿集中到一个地方,展示所观察的动物照片或幻灯片;2.通过对比动物的特征,引导幼儿讨论不同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鼓励幼儿主动表达对动物特征的认知,并记录在黑板或白板上。
第三步:解释和分享动物生态习性1.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所观察到的动物生存习性,如鸟类的飞翔、蜜蜂的采蜜等;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幼儿介绍动物的生态习性;3.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第四步:动手实践,制作动物模型1.分发动物模型或手工材料给每个小组,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动物模型;2.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同时借助教具、书籍等资源,了解和体验动物的外貌和特征。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动物模型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动物模型,并分享自己所选择动物的特征和生态习性;2.通过展示和分享,加深幼儿对动物特征和生态习性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生长和食物链?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生长和食物链?活动背景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面对如何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的问题。
为了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观察力和思考力,幼儿园决定开展一次有关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的教研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且能够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性,我们事先准备了以下材料和工具: - 小盆栽和种子:准备了多种不同的植物种子和盆栽,例如花卉和蔬菜等,以便幼儿能够观察到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
- 画板和颜料:让幼儿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的理解。
- 卡片和彩色纸:用于制作食物链的模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来搭建食物链。
- 锻炼用具: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小游戏和室外锻炼用具,例如跳绳和球等。
活动过程1.导入: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首先通过图书、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的基本概念,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种植:然后,我们将每个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种植一颗植物。
让幼儿亲自动手,埋种子、浇水、观察生长等,并记录下每一天的观察结果。
3.观察: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我们安排了一个专门的观察区域。
幼儿可以在那里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也提供了放大镜和放大镜来帮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植物的特征。
4.绘画:每个小组在观察完植物后,可以在画板上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5.食物链模型:通过卡片和彩色纸,我们帮助幼儿制作了食物链的模型。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将不同的生物组织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6.游戏和锻炼:为了使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室内和室外的小游戏和锻炼活动。
例如,通过跳绳和球类游戏,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摘要本文记录了幼儿园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经验总结,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幼儿逐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引言自然环境是幼儿认识和了解动物和植物的最佳场所之一。
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文将分享幼儿园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经验,希望能对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品味力;3.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1.外出观察野生动物:带领幼儿到附近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通过游戏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持续整个学期。
–着重点: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
–活动方式:观察游戏、听故事、画画等。
2.野外探险:组织幼儿参加野外探险活动,让他们亲自触摸和感受不同的植物。
通过活动中的互动和讨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活动时间:每月一次,根据季节变化调整。
–着重点:草本植物、花朵、树木等。
–活动方式:触摸、闻香、尝试栽培等。
3.动植物小百科制作:带领幼儿收集有关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和资料,制作小百科手册。
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动植物的认知水平。
–活动时间:每周进行一次,持续一个月。
–着重点:图片选材和介绍文字的撰写。
–活动方式:图片收集、文字编辑、互动分享等。
教学成果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实施,我们观察到以下教育成果:1.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主动观察并发现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主动学习和分享。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特征和生态保护?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特征和生态保护?活动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特征和生态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将幼儿带到自然环境中,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加深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本文将介绍在一次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我们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特征和生态保护。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并激发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内容1.场地选择:我们选择了附近的一个自然公园作为活动场地。
这里有丰富的植被和生物资源,非常适合我们的教学目标。
2.动物观察:我们带领幼儿们在公园中观察不同的动物。
我们给每个幼儿分发了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让他们记录自己看到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3.动物特征讲解:在观察完动物后,我们带领幼儿们集中在一起,介绍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让幼儿们更深入地了解动物。
4.亲身体验:接下来,我们选取了一些适合幼儿亲身体验的活动。
比如,让幼儿们触摸小动物、喂食鸟类等。
这样的亲身体验可以让幼儿更加亲近动物,并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5.生态保护宣传:我们还特地开展了一场小型的生态保护宣传活动。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们介绍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并教育他们如何爱护环境和动物。
活动效果1.幼儿们对不同动物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说出动物的名称、特征和习性。
2.幼儿们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主动向老师和家长展示他们记录的动物特征。
3.幼儿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加强,在活动后,他们主动参与了一些环保行动,比如垃圾分类等。
总结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特征和生态保护,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们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了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活动背景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园的幼儿通过自然环境的观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我们希望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增强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为了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在自然环境中设置多个观察点,并准备了以下材料: - 放大镜 - 拍照设备 - 动物图片卡片 - 动物特征标签活动过程1.介绍动物特征: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如大象的长鼻子、长颈鹿的长脖子等。
通过讲解和互动,激发幼儿们对动物特征的好奇心和兴趣。
2.创设观察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我们在自然环境中创设了一些观察点,比如树下的昆虫世界、池塘旁的青蛙家园等。
每个观察点都配备了相应的图文资料,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3.引导观察和记录:我们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每个观察点中的动物,并鼓励他们用放大镜观察动物的特征细节。
同时,我们还提供了拍照设备,让幼儿们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动物。
此外,我们还发放了动物特征标签,鼓励幼儿自主贴在观察点图片上,标注动物的特征。
4.分享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分享会,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向大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和记录的照片。
同时,我们也鼓励幼儿们归纳总结所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生存环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对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他们不仅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动物特征的理解,还提高了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总结环节,幼儿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合作和表达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我们激发了幼儿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动物。
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还培养了幼儿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特征和生态平衡?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特征和生态平衡?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对自然的认知程度逐渐降低。
为了提高幼儿对动物特征和生态平衡的了解,我们幼儿园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一次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通过观察、探索和亲近自然,我们希望让幼儿能更全面地了解动物特征和生态平衡。
活动准备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我们精心准备了以下物品和材料:1.放大镜:用于观察小昆虫、树叶上的微小生物等。
2.游戏卡片:印有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态信息,用于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幼儿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活动过程1.内外观察动物生活环境:带领幼儿们到幼儿园周围的公园或操场,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
通过比较观察,幼儿们可以认识到不同动物对环境的不同依赖和适应方式。
2.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引导幼儿们靠近想要观察的动物。
通过观察小昆虫、鸟类等动物,幼儿们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探索动物特征:在一个开放的区域,我们设置了几个学习站点。
每个站点都有不同的动物模型或图片,并配有相应的游戏卡片。
幼儿根据卡片上的信息,观察模型或图片,并讨论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4.动手实践: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们动手实践。
比如,幼儿们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或者用纸板和颜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幼儿们对动物特征和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和探索来发现动物的特征,并从中思考和讨论动物的适应方式和生活习性。
同时,通过亲近自然的体验,幼儿们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关爱之心。
我们相信,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然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能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积极探索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活动记录编写:XXX 活动责任教师:XXX 日期:XX年XX月XX日地点:XXX 幼儿园。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地域的植物和动物?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地域的植物和动物?活动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与植物和动物接触可以促进他们的感官发展、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
因此,为了开展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幼儿教师们决定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一次植物和动物观察活动。
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2.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地域的植物和动物,拓展他们的地理知识;3.提升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4.加深幼儿对植物和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1.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寻找丰富的植被和适宜的观察点,确保幼儿可以安全、自由地观察。
2.活动提前准备:–备好相机和摄像机,记录重要的瞬间;–预先准备一些关于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后续讲解使用;–准备一些植物相关的书籍或图册,便于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参考。
3.分组安排:根据班级组织孩子们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有1-2名教师和4-5名幼儿。
活动实施1.活动导入:–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并引导幼儿对自然环境和其中的植物动物进行初步了解;–向幼儿展示一些有趣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并鼓励他们提问。
2.观察记录:–带领幼儿们进入自然环境,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幼儿们观察植物的树叶、花朵、果实等特征,并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们观察动物的行为、外貌特征等,并记录他们的描述。
3.分享和讲解:–带领幼儿回到教室,与他们分享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信息;–使用图片、视频和图册等辅助材料,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每个植物和动物;–引导幼儿交流观察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4.创作输出:–邀请幼儿们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创作出来,形成一份小作品集;–鼓励幼儿在作品上标注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同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心得;–将幼儿的作品集进行整理,可以制作成幼儿园的展板或电子相册。
5.总结回顾:–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幼儿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植物的特征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认识动植物的特征和保护意识?活动时间:2022年5月15日参与人员:教师A、教师B、教师C、幼儿园幼师乙班幼儿(15人)活动目的: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动植物的特征和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地点:选择幼儿园附近的公园作为活动场地,自然环境丰富,适合观察动植物。
2.准备教具和材料:–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观察动植物用具。
–动植物识别卡片和图片。
–着装:建议穿着舒适的服装,便于户外活动。
活动过程:1. 活动前准备•教师A、教师B、教师C共同商议,制定活动计划和课程内容。
•检查所需教具和材料是否齐备。
2. 进入活动场地•教师引领幼儿队伍进入公园,提醒幼儿们注意安全,保持队形。
•幼儿园幼师乙班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领。
3. 动植物观察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动植物观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醒幼儿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并讲解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帮助他们发现不同特征,并用笔记本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分发动植物识别卡片和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找到相应的植物和动物,并描述其特征。
•教师提问,鼓励幼儿描述动植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小结和讨论•教师带领幼儿们集合,进行小结和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们分享自己的观察体会,并提出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环保小目标,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活动效果及总结:通过本次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观察活动,幼儿们增强了对动植物特征的认识,提高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活动也强化了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态视角看幼儿教师的观察与记录
从生态心理学视角看幼儿教师的观察与记录
苏州幼儿师范学校胡娟
记录可以将幼儿在教室里的经历变成可以看见和理解的东西;记录可以使教师掌握幼儿的发展程度:幼儿已具有怎样的技能?他们的成长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如何最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记录还可以促进教师在职业上的成长和发展。
在强调记录重要性的同时,幼儿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要实现记录对幼儿成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幼儿的一日在园生活中,教师要记录哪些内容?要怎样记录?生态心理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生态心理学背景
心理学家巴克和赖特在1949年发表了一篇陈述生态心理学观点的文章,对生态心理学做了系统的解释,指出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和这些行为所发生的情境。
巴克和赖特认为,与熟悉幼儿的个性相比,观察幼儿所处的环境能更好地解释幼儿当时的行为。
巴克和赖特的生态心理学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个体的行为与行为情境是不可分割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大多数时间内,环境会对大部分个体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个体则会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
境。
2.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并非固定不变的,而会随着个体对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的变化生成不同的内涵。
3.当个体从一种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环境时,其行为会发生可以预期的变化: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不同个体在相同环境中有着较为相似的行为。
在任何环境中,个体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整体的环境,而较少受个体自身特征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巴克和赖特主要采用“样本记录”和“情境记录”两种方法,记录个体在自然情景中的自发行为。
样本记录主要是对被观察对象从早到晚一天所处的各种生活环境和行为的记录,在这类记录中,主体保持不变,主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
情境记录是对被观察对象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全部时间内的行为和背景的记录,在这类记录中,记录的环境保持不变,主体发生变化。
样本记录和情境记录都能对观察对象的行为以及行为发生的环境背景做出持续、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事实上,在巴克和赖特提出生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也强调了观察、记录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从生态心理学看记录
1.观察、记录什么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幼儿教师要记录的不是所有幼儿的所有情况,而是有关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情况。
巴克在《生态心理学》中指出,“变化性”是行为的一个主要特征,“结构性”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生态环境各部分之间有着稳定的联系。
幼儿教师所要记录的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自发行为,因此环境应该是完整的、没有被破坏的,幼儿行为应该是自然的、未受干扰的。
巴克指出,行为有许多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行为环境。
幼儿教师所要记录的行为,应该是那些对幼儿个体具有意义的摩尔行为,而不是那种随意一瞥所捕获到的幼儿行为。
这里所说摩尔行为是指幼儿在具有一定意义的情境中发生的行为,下表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摩尔行为的概念。
随意一瞥获得的行为和摩尔行为
随意一瞥获得的行为
摩尔行为
出汗
匆忙去幼儿园
分泌、咀嚼、吞咽、抓住
在幼儿园吃午饭或吃点心
曲肘、伸展手指、视觉定位
升旗
嘴唇、舌头、声带、胳膊、腿和躯干的运动
在学校朗读背诵
巴克指出,表格右边部分所描述的行为就是幼儿的摩尔行为,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如去幼儿园、吃点心、升旗等,都是在一定情景中(去幼儿园的路上、在
幼儿园里、在操场上)发生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自主行为(匆忙走、吃点心、升旗),记录这些行为,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幼儿在那时那刻的所作所为。
左边的那些随意一瞥的行为则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单纯的物理行为,它们没有经过认知处理,没有组成有意义的事件。
教师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不能根据行为片段的规模,如行为持续了多长时间或行为牵动了人体多少身体组织等来区分某一行为属于摩尔行为还是随意一瞥的行为。
如身体大规模运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形式的行为,如走路、游泳或跳舞,尽管引起了身体大规模的运动,也可能持续了较长时
间,但只要它们仅仅是一些单纯的物理行为,就属于随意一瞥的行为。
相反,如小心翼翼地横穿泥泞的街道、充满爱意的一次眨眼,则都属于有意义的摩尔行为。
巴克指出,所要记录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个体摩尔行为所处的环境,是由有边界的时空场所以及在大部分幼儿行为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又相对稳定的形式组成的生态环境。
2.如何观察
巴克在《生态心理学》中强调的“对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行为的记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幼儿,也就是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的地方对其进行观察,如在幼儿园班级的教室里、在绘画桌或手工桌前、在幼儿园室外游乐场、在滑梯或攀援架旁,或者在幼儿玩沙或搭积木的时候。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哪些能力去熟悉各种各样的情景,了解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了解幼儿在何时何处需要何种帮助等。
又因为每项活动都是幼儿适应具体社会环境的一种反应,只有在日常环境中才能获得适合幼儿发展和展现其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情景和教育内容。
当然,除了实地观察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以及公开与隐蔽观察等不同形式。
参与性观察时,观察者同时也是幼儿的互动伙伴,结论只能在观察后得出,这种观察可能会因为记忆漏缺而出现记录偏差。
在非参
与性观察中,观察者大多比较被动,没有与幼儿的互
动,幼儿的行为进程不受观察者的直接影响。
公开观察时,观察者出现在幼儿活动的情景中,幼儿知道自己被观察,他们知道观察者的任务和相机的作用。
因此会尽可能表现出教师所希望的行为方式。
隐蔽观察中,幼儿对教师的观察一无所知,因此可以获得更多自然状态下的自主自发的行为。
3.影响记录的因素
首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会因记录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如果记录要反映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希望从记录中看到幼儿的进步并与家长分享,那么,教师可通过有规律地、周期性地、系统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记录,如幼儿画的画、写的字、建造的作品、创编的歌曲等;关注幼儿在群体中的参与情况,提高教师对幼儿认识的准确性;也可以记录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如果记录的目的是说明或展示幼儿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某种体验时,记录可以是幼儿创作的歌曲、文字作品、图画或建筑作品,也可加上教师和幼儿的叙述,从而可以让其他人看到幼儿的学习结果。
如果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教师在幼儿学习经历中的作用,并要对
教师的教育行为加以评价或改进,则可通过对观察、日志、同事的建议、家长的反馈、幼儿对教师的评价等内容的记录来实现。
教师越了解幼儿的知识、技能、倾向、感受,就越能较好地预测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激发幼儿的内在成长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这些记录可以引发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和效果的反思,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然,记录还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如可能影响记录可靠性的因素还有:教师感知具有的选择性(这可能使教师记录的内容局限于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忽略了例外的情况),教师对某些情况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教师以“理论知识”来弥补缺失信息的习惯,教师的第一印象效应等。
科学地观察、记录幼儿,是每位幼儿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
幼儿教师在记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弱化上述因素的影响,以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记录的可靠性,真正实现记录的目的——揭示幼儿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幼儿教育者。
《从生态心理学视角看幼儿教师的观察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