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下面本节对现代教学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教学以及教学观含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

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

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惟一任务。

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次,教师直观主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

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从而占据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练代讲”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上述保守、片面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的革命,树立现代教学观。

二、现代教学观基本主张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研究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把握正确结论。

可是如果不颠末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但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黉舍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豪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夸大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糊口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糊口和品德养成。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1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浅谈我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浅谈我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浅谈我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一、学生观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新时期良好密切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师生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首先,教师要加强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修养是每一名教师一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爱生是师德核心和主线,这也是好教师的显著标志。

每一名教师要经常反省自己,学生观是否在头脑中扎根,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要象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发展。

其次,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爱生的根本点是落实在教学上,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教的学科,学生自然就会喜欢教师,这是建立和谐密切师生关系的基础。

其次,做学生的生活导师。

学生离开家来到学校开始独立生活,学生心中的困惑、忧虑乃至恐惧是经常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开导,教师要主动接触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观教学观是教师应树立的基本观点,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方面。

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没有中小学那么明确有力,也缺少了社会及学生家长的监督,包括学生监督的校内监督效果有限,使教师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搞好教学的动力不足,逐渐就产生了轻视教学的思想,没有了教师应有的教学观。

加上高校固有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作怪,从深层次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观实际上是质量观,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要求每一位高校教师必须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观。

首先,必须精心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力争顺次达到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的标准。

其次,课堂教学必须被学生喜欢和认可。

第三,经得住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评价。

三、学习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学习观是教师应有的品质。

高等教育的目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学习。

做有情怀的教师ppt课件

做有情怀的教师ppt课件
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教学风格上。教师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 和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01 02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沟 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注重自身形象和言行
教师的形象和言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形象和言 行,保持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同时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03
关注学生需求和情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
求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04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独特魅力,包括师德、师 风、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品质。
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这种热爱不仅表现在教 学工作中,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上。
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师德和师风上。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言行一致,以身作 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师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营造 和谐的师生关系。
注重团队合作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们共 同探讨教育教学的经验和问题,分享教育 教学资源和成果,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如何将教育情怀融入教学实践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应当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 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具体、真实、成长教育的着眼点一定是未来人才的当下培养策略。

教师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审视一个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所以学生观的背后是教师对于未来社会的认识和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它既是每位教师教育实践的起点,也是把人作为目的的教育追求。

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基本内容:“具体的学生”,即以差异化标准和个性化眼光来审视每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真实的学生”,即以包容的心态和专业素养接纳学生的全部,在此基础上研判和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学生”,即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可能性。

一.以多元评价关注“具体的学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须关注到具体的培育对象。

从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开始,我国传统教育便有了统一性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当代语境中,教师的教育思考点和教学设计的基准点主要还是着眼于多数学生或平均水平的学生,这也是班级授课的基本做法;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仅限于此远远不够。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时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如果一位教师心中只有“抽象的学生”,真正的教育可能还没有发生。

那么,“具体的学生”的内涵是什么?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个体,他们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不一样”是有价值的。

在更多情况下,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不一定是“差距”。

珍视“差异”,因材施教,会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强化“差距”,却常常让学生忽略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卑微地匍匐在同一个标准之下。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教育者手中要多拿几把尺子,充分尊重成长的“差异化”,鼓励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无论是校园里的评优评先,还是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尽可能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如“校园吉尼斯”“家务小能手”“学习金思维”······还可以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研发多层级的学习评价量规,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起点,确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体悟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意义。

我们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我们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我们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现在我作为师范生,虽然现在不属于一名教师,但是以后我也有可能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

因此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念特别重要。

首先我得要知道学生观是什么,接着区别不同的理念,然后思考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这样我才能为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何为学生观,学生观根据定义就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学生观又分为传统学生观和现代学生观。

传统的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在教育史上主要存在两派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是教师中心论二是学生中心论。

二者区别就在于谁处于主体地位。

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强调了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就像传统的学生观中,学生是被压制和被塑造的缺乏独立性的,思想还未成熟的人。

在封建时代形成了“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的封建宗法制的学生观。

在封建时期,那个特殊的时期,需要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其中代表人物范进,其中举时呆疯的情形让人发笑,深层次的来说封建教育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清初王筠明确发出“学生是人”的呼吁与呐喊,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被人诟病已久的封建学生观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清理,甚至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印迹和影响,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广泛应用于新学生观中,该观点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以友好的方式和学生相处,从而和学生在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当做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把学生当做老师,把学生当做同学,把学生当作儿童,紧紧围绕着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进行。

新课标下-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4年3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教学行政部门大力推进,专家学者著书评说,新一轮课程培训随即开展,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更是把新课标当成新世纪课堂教学的航标。

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贴近学生。

但从整体看政治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政治素质的赢弱,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相协调。

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

学生怨学,老师怨教,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认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课教师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观由传统的学生观向现代的学生观转变。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师为上,生为下”,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必须服从老师,否则就要受到老师的管束。

关于现代学生观的涵义,许多教育者已从理论上达成共识。

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在理论上理解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一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二、学生应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是需要欣赏的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履行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这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建议:
1.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背景和学习速度。

教育者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并努力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强调全面发展:学生不仅需要在学术上取得进步,还需要在道德、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该关注这些方面,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5.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6.倡导多元评价:评价学生不应该只关注学术成绩,而应该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学生的才能兴趣、态度等。

教育者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

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发展。

总之。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倡导多元评价。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教师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教师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其学生观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本质、特性、地位、作用、活动及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树立怎样的学生观,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长与未来。

二、学生观的内涵与价值学生观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它涵盖了对学生本质的认识、对学生地位与作用的评价、对学生活动与发展的理解等多个方面。

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对于教师而言,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1、促进教育公平:科学的学生观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平等的个体,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2、提升教育质量:合理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3、激发学生潜能:积极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基于以上对学生观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教师应树立以下学生观: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多维度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树立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天赋、兴趣、背景和能力。

教师应树立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实质
教师课堂中心

为中心
学生被动吸收,成为知识的容器
实质 学生课堂中心

为中心
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尝试着做这样的思考:如果我 是学习者,我会怎样来学这个知 识?(变换一下角色)
27
传统教学课堂教学: 交互
什么是交互? 交流和互动
老师提出问题
问题
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评价
28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交互:
中心:真心真爱真帮 原则: 情感性原则:关心爱护、尊重信任 鼓励性原则:赏识激励,增强信心 个性化原则: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形成性原则:关注过程,对症下药 潜在性原则:优化育人环境,发挥集体作用
22
教师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3
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是什么?
??
24
传统的教学表现为: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具有不同特点。 • 第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7
(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第一,学生是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8
(三)不同学生发展有差别
• 生理差异 • 心理差异 • 社会性差异
9
1.学生学习的生理差异
• 信息感知差异 • 生物节律 • 左右半球分工差异
10
14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5
启示:
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人成才
16
学生学习的认知差异
• 认知风格及其分类
– 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 认知风格的分类。
•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 分析型——囫囵吞枣型 • 冲动型——沉思型 • 主动求知型——被动求知型

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师德师风新的体会物理组林旭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创新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

那么,广大教师作用实施新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实践者,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才能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呢?根据新一轮课改的宗旨和全面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念:一、树立人本的学生观大家知道,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

树立“人本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倾向,真正把他们视为具有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并将教学实施的重心放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情感、激励不断上进、促进和谐发展上。

这是实施新课程、搞好新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发展的教学观我国的教学观有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解放初期可称为“知识型”教学观;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80年代中期可称为“智能型”教学观;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可称为“育人型”教学观;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发展型”教学观(其内涵是“双基”加“智力”与“非智力”再加“学会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孕育而生。

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转变,既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学价值观方面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

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不再是为学生谋求一纸证书、多少考分(不是追求短期、表面效应),而是为了开发学习者的个体潜能,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是一种贯穿于学习者终身的活动。

学生观、教师观

学生观、教师观

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3、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
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准则。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全身心地倾注到自己教育对象——学生身上,以深情的爱,无私的爱,不知疲倦的帮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师爱具有坚定的原则性。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平等、民主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的。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一切为 了学生的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把课堂 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10
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
有教无类,关注每个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进行条件
主体 行为动词
达到程度
44
课程标准与教师和教材的关系
1. 教师要认识到制订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师要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理解的基 础上学会使用,把课标的要求内化并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教师要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
21
(六)课程管理
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2
四、重新审视教学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一)师生关系的转变 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 公民是新时期对教师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育人提出的新要求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 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 有个性的学习。 •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 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 组织者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 引导者 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 展 促进者
25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 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 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 教师权威。
•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 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 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 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 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 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
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
• ——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 ……
•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 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 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 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 脸堆笑。
案例

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
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 声,这
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
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
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
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
•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 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 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 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 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 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 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 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 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 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 人格养成。

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力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权益,已成为广大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而班主任的学生观将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班主任应树立如下学生观。

一、学生主体观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

学生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而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产物。

这就严重抑制了学生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意识。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习惯于按常规办事,只善于模仿和继承。

现代教育是人的发展过程,是生命的不断升华和超越。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只不过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完善自我、助推生命升华和超越的过程。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发挥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才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管理形式,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探究发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并让学生体验由于主体能力的发挥而取得某项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极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生活教育观教育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中展开,学生的教育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并列进行,学生应该主导自己的意识来感受生活接受教育。

目前的教育注重了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当下生活,把“生活的准备”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

学生家长、教师对学生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你的明天,为了你的将来,你要……”那么学生的今天是怎样过的呢?“今天”是基础,没有坚固的磐石,又怎么能够筑起美好的明天?在优厚的学习条件下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讨厌去学校?为什么孩子在课堂上、学校里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一到家就变了个样,校内校外的差距为什么如此之大?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发现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疏远生活,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学生几乎被隔离在生活之外接受教育,这不能不成为生活教育的坟墓,素质教育的悲哀。

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

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

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以人为本(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 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育观(一) 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 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三爱一教为终身(1)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的记忆口诀1、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2、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3、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4、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5、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6、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7、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8、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新课标下,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会中学王红关键词学生观欣赏社会责任潜能独立个性摘要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观由传统的学生观向现代的学生观转变。

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在理论上理解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一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文2004年3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教学行政部门大力推进,专家学者著书评说,新一轮课程培训随即开展,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更是把新课标当成新世纪课堂教学的航标。

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贴近学生。

但从整体看政治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政治素质的赢弱,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相协调。

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

学生怨学,老师怨教,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认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

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课教师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观由传统的学生观向现代的学生观转变。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师为上,生为下”,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必须服从老师,否则就要受到老师的管束。

关于现代学生观的涵义,许多教育者已从理论上达成共识。

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精品课件

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精品课件
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育 人。
要把育人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充分发 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要树立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应是 优秀德育工作者的思想。
3.创新意识
优秀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更新教育观 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 程观、教育评价观、教师教育观;就是要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只要我们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坚持把研究作为我们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坚持结合从事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进行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植根于教育教学教研实践的沃土之中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学教师登上教育科研殿堂的道路
教学、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增强八种意识,不负国家重托:认识 二、坚持教学、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实践 三、在不懈的追求中超越自我:体会
树立职业理想 培养职业兴趣 增强职业情感 恪守职业道德 弘扬职业精神 创造职业成就 赢得职业尊严 收获职业幸福
优秀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不仅是社会地
位的提高,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更是一 种高尚的人格,志存高远的境界,一种“一切 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观念和为提高基础教 育质量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高度责任感。优秀教 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优秀教师是在自身发 展、同伴发展、学生发展和创造性的职业生活 中体验这一职业的尊严与幸福的。
(3)教学经验文章 (4)教学反思文章
2.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是针对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 设现状在调查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 有关的对策或策略。
3.教学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围绕教学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在总 结、筛选多方面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教学的 规律,通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和理论。专题研究 克服了经验总结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对教学就 更带普遍指导意义。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作为一位教师,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观
学生在校与老师共处的时间相对于与父母共处还是较
多的,因而教师不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人格的塑造者。

所以当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对教师职业的了解,对教师职业的负责,其次是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以生为本,最后塑造自己的心理。

才可以找到教学的乐趣,塑造自己,从而塑造学生。

二、学生观
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

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

三、教学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实施简单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

不但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 在第三个10年里,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
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 持,是在提供支持。“
——澳大利亚一个曾教了30年物理课的教师
他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32
• 学生观和教学观的转变,最终体 现在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体现 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 现在通过教学的主渠道促进学生 发展。
人生观、态度、理想、社会性环境等密 切相关
19
研究儿童学习差异的意义
• 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 尊重孩子的学习差异 • 接纳孩子的学习差异 • 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差异 • 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因
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处方教学、个别 化教学等)——现代教育的趋势
20
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五个原则
中心:真心真爱真帮 原则: 情感性原则:关心爱护、尊重信任 鼓励性原则:赏识激励,增强信心 个性化原则: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形成性原则:关注过程,对症下药 潜在性原则:优化育人环境,发挥集体作用
21
教师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2
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是什么?
??
23
传统的教学表现为:
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实质
教师课堂中心

为中心
学生被动吸收,成为知识的容器
实质 学生课堂中心

为中心
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主人——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尝试着做这样的思考:如果我 是学习者,我会怎样来学这个知 识?(变换一下角色)
26
传统教学课堂教学: 交互
什么是交互? 交流和互动
老师提出问题
问题
回答
学生回答
老师评价
27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交互: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 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考虑;激 趣,启思,导疑。
28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交互:
讨论
29
新理念的教学本质: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一方面: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体现“真教”
一方面:
组织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实现“真学”
教师的真教促使学生真学,学生的真学,往往又 冲击教师的真教,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使 真教和真学形成良性循环。
2.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1)认知差异与教学 (2)非智力因素与教学
11
(1)认知差异与教学
智力差异 认知风格
12
智力差异的表现形式
•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超长、中常、低常) • 智力发展类型的差异 (结构)(多元智能) • 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早慧、晚成) • 智力发展性别的差异(男女有别)
33
谢谢大家
34
17
非智力因素差异包括:
• 学习的动机、兴趣、求知欲、学习热情; • 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 • 责任感、义务感、参与感、荣誉感; • 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学习习惯
18
3.学生学习的社会性差异
• 爱独立学习还是结伴学习 • 喜竞争还是好合作 • 爱与同龄人学习还是爱被成人带着学习 • 与个体的生活方式如价值观、世界观、
13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4
Hale Waihona Puke 启示: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人成才
15
学生学习的认知差异
• 认知风格及其分类
– 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 认知风格的分类。
•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 分析型——囫囵吞枣型 • 冲动型——沉思型 • 主动求知型——被动求知型
16
(2)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学
2
正确的教育观念
• 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
3
教师
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
学生是什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 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差别的人
5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 第一,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第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
教师应树立的学生 观和教学观
为师之道三重天
第一: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凭之吃饭、挣工资。 第二: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渴望有成、为之奋
斗。 第三:把教师当作一种艺术——晓古通今,博采众
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使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和精神 上的滋养,不再有读书之苦,不再觉学习之累。 “醉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
具有不同特点。 • 第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6
(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第一,学生是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7
(三)不同学生发展有差别
• 生理差异 • 心理差异 • 社会性差异
8
1.学生学习的生理差异
• 信息感知差异 • 生物节律 • 左右半球分工差异
9
10
30
找规律:
• 第一环节: 引导学生把实物摆放规律抽象成数字规律
(121212………) (123............)
第二环节:按规律填数 2 4 6 2 4 6( )( )6 9 7 5( )( )5 9 7 5
31
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角色的转换
在我教学生涯的—— 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 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
24
•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

表现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 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 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 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5
课改关键词: 学生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