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学生观 教师观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https://img.taocdn.com/s3/m/885057ca964bcf84b9d57bf5.png)
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
第二讲 学生观
大纲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其内容 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学生的发展特点 教育公正与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和谐、
3.因材施教与教育分层
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 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
真题回顾 (2011,下)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 调( )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D,教育影响连贯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汪老师在黑扳上贴了一个“坏学生”榜:那些爱打闹,不 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B.不合理,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合理,体现了学生的严格要求 D.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真题回顾 (2012,下)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总与邻座讲 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 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真题回顾 (2013,下)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 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真题回顾
(2015,上)晓光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但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方 老师全说道:“特长需要保持,可是只有打好文化基础,你才能在音乐 道路上走得更远。”方老师的做法( ) A.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 B.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C.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 D.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https://img.taocdn.com/s3/m/65c97897376baf1ffc4fadb0.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https://img.taocdn.com/s3/m/4690a3f3f18583d04864598c.png)
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主)+新课改教学观(备用)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师要做到教育公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且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特长、爱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之上。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教师要看到学生的特点、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新颖想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学科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教师要根据其规律展开教育活动。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当下表现而否定学生未来的发展。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教师要接受学生的不完美,不能揪着学生的错误不放。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要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教师资格考试一3. 教师观
![教师资格考试一3. 教师观](https://img.taocdn.com/s3/m/d3321b99cc22bcd126ff0ceb.png)
第三章教师观大纲要求: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第一节一、教师与教师观:从狭义上讲,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和人生道路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观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颜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他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是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年青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把外在的人类文化精华化为个体的身心发展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7、引导者角色8、课程开发者角色(2012下单选)9、心理医生角色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具体内容看书)(一)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2、创造性:因材施教(2013下单选)、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2014上单选)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e4658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8.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二、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这部分内容在教育知识与能力中也是重点,这里只要知道在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进行教学即可。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做到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因此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身上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不断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和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的经历、情感和体验都是完整的。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外,学生的年龄、成长经历、思维水平、认知水平等都与成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因势利导。
2.学生的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这一点主要是从法律层面强调学生是责任、权利的主体。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33a5c53bec3a87c24128c462.png)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学生观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学生观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325f594afe04a1b171de31.png)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能的,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现在的状态, 对学生下定义,而应该放眼未来,并为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而作出 努力。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对于班级中的 “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 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 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 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答案】B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8: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园老师总是主动为幼儿提供 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并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下列关于该行为的 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游戏能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 B.游戏是教师自发自主的行为 C.游戏需要教师的综合指导 D.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之“学生观”
模块一 教师职业理念 课程架构
职业理念
教育观 学生观
1、教育观概述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观
1、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学生观”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 错误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观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观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3383a30b4e767f5bcfce31.png)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转换 记忆小诀窍: 传授变引导(促进) 执行变开发(建设) 教书变实践(研究) 封闭变开放 (开放)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5: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 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李老师 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答案】B 【解析】第一阶段:关注生存阶段 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如: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 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问题。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 五阶段发展观(伯林纳) 第三阶段:胜任 高级新手教师经过3~4年后能够成为胜任性教师。胜任型教师是教师 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四阶段:熟练 胜任型教师经过5年左右,可发展到熟练水平。胜任型教师具有较强 的直觉判断能力;教学技能接近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 畅、灵活的程度。 第五阶段:专家
【答案】B 【解析】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夏老师应该反思自 己,想办法改善与同事的关系。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2: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教研 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 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 明邱老师()。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 D.善于自我暗示 【答案】A 【解析】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及参考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a0d45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c.png)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及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有 3 道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
其中,前面两道材料分析题一般从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这四个方向出题。
提问方式: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或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某老师的行为。
最后一道材料分析题如同语文阅读题,无固定出题方向。
以下是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1. 学生观答题思路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
材料中,……说明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对……因材施教。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
材料中……,老师看到了学生身上的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有着自己的意见。
材料中,……老师能够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因势利导进行教育。
因此,作为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现有问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 教育观答题思路材料中xx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贯彻了素质教育观的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材料中,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其次,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材料中,老师在面对……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该学生,而是耐心、细致的去帮助他,并且……,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材料中,老师……,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教师观答题思路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贯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首先,在教师角色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材料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022年下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幼《综合素质》核心考点
![2022年下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幼《综合素质》核心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2675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3.png)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一核心考点汇总《综合素质(中小幼)》一、教育观•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3.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开展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开展的能力•新课改的教学观L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开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开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开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开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 “育人为本〃儿童观的内涵1.儿童是开展的人:11)儿童的身心开展具有规律性;[2)儿童具有巨大的开展潜能;[3)儿童身心开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2.儿童是独特的人:[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三、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开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5.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6.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观L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3.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4.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5.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四、职业道德1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观解析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观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9c26b2e87101f69f31958a.png)
有关“教师观”考点——万能模板
错误
答:该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 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违背 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2)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和建设者。材料中…… ,违背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3)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 反思的实践者。倡导教师在教学改进中,研究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材 料中……,违背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促进自身的成 长,促进学生的进步。
A.校本教研的意识 B.课程开发意识 C.课程评价的意识 D.校本培训的意识
【答案】B
真题示例
8、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在如 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李 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答案】B
真题示例
【答案】B
真题示例
2、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 在今天的教研会 上 , 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 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 问题搞清楚。 ” 这表明邱老师( )。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 D.善于自我暗示
【答案】A
真题示例
真题示例
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https://img.taocdn.com/s3/m/4d4960663186bceb18e8bb38.png)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记忆口诀整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记忆口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93a744f12d2af90242e6bd.png)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记忆口诀整理一起考教师一、教师职业理念(5个“观”)该模块会出一个材料分析题,因此我们需要掌握3个“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了解2个“观”:评价观、教学观。
下边一一说一下:1、教育观我国当前的教育观是指“素质教育观”,因此素质教育观的内涵成了我们必须要理解到位的内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全体面创个)2、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相信学生、多期望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口诀:王冠人不差钱)3、教师观(“2”个转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三者一开放)(二)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助、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自我、学生、同事的关系)4、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内容多元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多元化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5、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口诀:人生过客)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这一部分不仅会考查单选题,同时也是我们两个大题的出题点之一,整体来看这部分不难。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哪些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99650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a.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哪方面?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考试主要考察以下方面:
1.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涵盖了所有相关法律法规。
3.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考察爱国守法、热爱奉献、关心学生、教书育人、当
教师、终身学习等。
4.文化素养,包括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历史知识、科技知识、文学成就等。
近年来,数学也被纳入考察范围。
5.基本能力,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写作能力等。
其中,写作能力是重点考察的能力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整体的了解。
总的来说,综合素质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职业理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方面,以确保他们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生观](https://img.taocdn.com/s3/m/3921370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a.png)
《综合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面向全体——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个别人促进全面——德智体美劳;重成绩,忽略其他个性——特长、特点创新和重点——新想法/创造;动手操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学习者中心——互动,,游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参与关注人——人格,情感识记性单选: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2.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和实践能力3.创新: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核心。
必背知识—案例题理论分论点案例表现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章 学生观第一部分 职业理念第三章 教师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孔子施教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意义的人注意:学生观的分论点必须背原话,不可以自己解释。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案例4.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案例第二章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案例常考例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千人千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单选3.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案例4.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案例第二章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案例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物质基础,(一)教育公正(二)共同发展1.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 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观
![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观](https://img.taocdn.com/s3/m/353717fd767f5acfa1c7cdd1.png)
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观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e0f90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8.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观内容一、学生观的内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2、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3、知识与技能协调发展4、结论与过程协调发展5、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发展6、主动发展与被动发展协调发展7、校内发展与校外发展协调发展8、传统继承性与创新性协调发展9、传统单一学科性与跨学科综合性协调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一、教师资格证考试概述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我国教育系统中对教师专业水平评估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考试内容1、教育理论部分教育理论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等。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科知识等。
2、教育法规部分教育法规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家及地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责任、教育行政执法等。
3、教育心理学部分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掌握情况,包括学习心理、发展心理、心理评估等。
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包括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教师职业道德部分教师职业道德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掌握情况,包括教师的职业素养、师德师风等。
教资三观是哪三观
![教资三观是哪三观](https://img.taocdn.com/s3/m/330b62d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d.png)
教资三观是哪三观
教资三观是学生观、教师观、素质教育观。
具体的学生观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第一是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第二是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是素质教育观;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规范
一.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3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1 对工作高度负责
2 认真备课上课
3 认真批改作业
4 不得敷衍赛色
三.关爱学生(灵魂)
1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
2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天职)
1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 循序善尽,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希望
五.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1 坚守高尚情操
2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和同事
5 作风正派,奉公廉洁
6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发展动力)
1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因材施教个体差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
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
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
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作文
1,戴维发现没有上过学的英国的法拉第
2,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亲挖土豆
3,罗尔斯出生于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平民窟,校长皮尔保罗“看你的小拇指,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州长”
4,货车断腿张丽莉汶川地震张米亚
5,华罗庚父亲开杂货铺,家境贫寒中途退学经过奋斗熊庆来发现进入清华学习多国语言,维纳推荐进入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