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在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育学之学生与教师及新课改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与学习动机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 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学生是独特的人。
● 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 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 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协 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
●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 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 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 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 某些影响对学生终生都发生作用。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 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 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材料分析题必看考点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例: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答:(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1)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③评价内容综合化④评价标准分层化⑤评价方式多样化⑥评价主体多元化⑦关注发展过程二、教学原则、方法例:运用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理论点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情景教学法教学情境的创设1.生活性2.形象性3.学科性4.问题性5.情感性三、德育原则、方法例:运用德育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我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
我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学生是什么?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它上面编写美丽的童话;学生就是一块大理石,我们可以把它打磨成各种各样的石材;学生就是一块橡皮泥,我们可以用它捏出精致的造型。
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是一根传动带,他们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成才的原料。
教师就是一块蓄电池,即需要充电,也需要放电,当它被废弃的时候也不可以随意乱丢;教师就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放鸭人,他既须竭尽全力地保障鸭子的成活率,又要保证每一只鸭子都骠肥体壮。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受力过程。
教师给力,学生受力,给力与受力形成完美的一致。
教育就是传递爱的过程,传递仁慈的爱,也传递严厉的爱。
教育就是母亲凝视襁褓中的婴儿时的那一份专注,教育就是父亲高高扬起又轻轻放下的那一个巴掌。
巴掌会说话:恨铁不成钢,爱在心中藏!是的,教育就是爱,但教育绝对不是宠爱和溺爱。
可是,我们教育行业目前叫得山响的“不打不骂的教育方式”,正是百依百顺的宠爱和溺爱,是一种高度纵容的爱。
这不是闯入了一个误区么?打不能打,骂不能骂。
学生从此失去了挫折教育的体验。
犹如地膜覆盖下的秧苗,哪一天狂风刮倒了棚架,秧苗就被活活冻死,没有一丁点儿的抵抗力!就中国教育这个话题,我整夜整夜地失眠着,苦苦地思索着,也许是杞人忧天吧。
但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中国教育犹如汪洋中的一条船,不知要漂向何方!经过阵痛般的苦苦反思,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已经或者正在受到各个方面的阻碍。
今天我斗胆说说自己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三个个人观点,与同行们商榷。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从“教”到“育”,我学会了敬畏,敬畏每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我的学生。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篇篇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学生观(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201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综合素质通关题库 第一章 职业道德
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归纳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考试重点素质教育观的内涵、实施的方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终身教育观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考试难点从职业理念角度评析教育行为。
历年真题回放教育观1.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2012年上半年中学真题)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答案】C。
解析: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理念,即发展性取向。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2013年下半年中学真题)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重点是“衡量的尺子”,这是在强调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多元化。
正是因为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要进行多方面评价。
故本题选C。
3.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次考试成绩前三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A.正确,成绩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B.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1C.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素质D.不正确,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答案】D。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一、教育观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
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
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黄克剑(华东师大)◆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二、学生观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
——叶澜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习“学生观、教育观、实绩观”三观育人理念
学习“学生观、教育观、实绩观”三观育人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及核心概念。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的教师观,同时也是我的学生观。
教师只有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说到学生观,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着的人。
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分析每一个学生,找出差异,探求符合其中特点的方式,尊重每一个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才是正确的学生观。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
每个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
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吕爷爷提出的“爱心、耐心、理智、宽容”八字育人情怀,应时刻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
努力做好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良师。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惩罚学生,也不能挖苦、贬低、侮辱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学习权和发展权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平等权利,因此教师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
我们赞成这一提法。
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指的是教师对于教学的理念和观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观包括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学生观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学习能
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观察和判断。
教师观指的是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职责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观包括教师对自
己的专业能力、责任感、教育使命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
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学观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观则影响教
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方式,教师观则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只有
教育者对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基本内容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观答题模板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错误)的,体现(违背)了学生观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在教育教学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该教师的行为主要体现(违背)了以下×个方面。
(此段根据材料增删)(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存在巨大的潜能。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同。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他们的想法不应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教师观基本内容教师角色转变: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2、建设者与开发者: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3、反思的研究者: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4、社区型开放教师: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教师行为转变:1、师生关系:尊重、赞赏2、教学:帮助、引导学生3、自我:反思,反思教育教学问题4、其他合作者:合作.相互合作、协调教育影响教师观答题模板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分:原理+分析材料总:怎么做教育观内容(一)素质教育的理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1.学生观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3.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二浮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独一发(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W "社区"或四者一社区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3.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你我他它(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爰国守法一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育未来的伟大事业。
在这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它们犹如指引教育航程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观,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目的和价值的总体看法。
传统的教育观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育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潜力和发展需求。
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成长为有个性、有创造力、有社会担当的人。
教师观,是对教师角色和职责的理解。
在过去,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如今,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学生观,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而要相信他们在适当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改理论则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新课改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主张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1)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介绍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目的、方法和价值观的看法和理解;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的认知和对学生发展的理解;教师观是教师对自身角色和教育使命的理解。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分析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教育观教育观是教育者对教育目的、方法和价值观的看法和理解。
它包括对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对学生发展和学习方式的认识,以及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不同的教育观对教育实践有着不同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教育观的类型教育观可以分为传统教育观和现代教育观两种类型。
传统教育观强调纯粹的知识传授和学科技能训练,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观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观的重要性教育观对于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清晰明确的教育观能够指导教育者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观也是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理念的表达,能够激发教育者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的认知和对学生发展的理解。
它包括对学生特点、需求和学习能力的了解,以及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观察和评价。
学生观对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观的重要性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和理解学生是一个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有助于教育者因材施教,因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观教师观是教师对自身角色和教育使命的理解。
它包括对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和期望。
教师观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效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观的重要性教师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
一个正确的教师观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教育实践的基础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性评价内涵:
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趋势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更注重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