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关于医学心理学表述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领域中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它探讨了患者的心理过程、行为和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医学心理学的一些表述:
1. 定义: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患者和医疗服务相关人员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目的:
-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医学心理学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 患者心理过程的研究:
-关注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其情绪、应对机制、信念和态度等,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4. 患者-医生沟通:
-研究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了解沟通的质量对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5. 心理健康与患病关系:
-探讨心理健康与患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心理因素在患病、康复和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6. 疼痛管理:
-研究患者疼痛的心理机制,发展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7. 心理健康干预:
-提供心理健康干预,帮助患者应对疾病、手术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 慢性病管理:
-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作用,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9. 病后康复:
-关注患者在病后康复阶段的心理需求,帮助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状
况。
10. 团队合作:
-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心理社会支持。
总体而言,医学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入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支持。
医学心理学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 是在不加任何人为干涉的自然情境中对人进行观察的方法 如:对MBD 日常行为的观察 优点:简便、不使被观察者产生紧张等反应,材料来源接近 生活实际。 缺点:费时、费力、结果有偶然性 2、控制观察法 是在预先控制观察的情境和条件下进行,结果带有一定规律 性、必然性。 优点:快、所得资料易作横向比较分析 缺点:易对被试者影响,不易获真实情况(六)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2、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 组被试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分析、比较, 或对相同背景的几组被试者分别采用不 同的心理干予以对各组被试之间反应的 差异做出分析研究。 在临床常被采用。
第六节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1、普通心理学: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来源于此,如 心理现象、认知、意志、人格。 2、健康心理学:把心理知识用于预防保健,防止疾病 发生。 3、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变化和行为活动对生理的影 响,是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基础分支学科。 4、心身医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诊断、 治疗、预防。 5、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行为偏离,揭示 异常心理种类、产生原因、发病机制及演变规律。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 生的动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系 统观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 把人看成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综 合考虑致病原因。
产生背景及动因
1、疾病谱的改变 心脑血管病、肿瘤、意外死亡已取代传染 病,成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 率的前三位疾病,而这些病由生物、心 理、社会多因素引起,仅靠药物、理疗、 手术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简单介绍
医学心理学简单介绍医学心理学简单介绍: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一门从医学的观点研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精神障碍和人的身心疾病及其相关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在英国被称为的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与在美国被称为的精神医学(Psychiatry)同义,与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近义,但各种学科名称所强调的侧重点或研究的历史取向有所不同。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
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
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如怎样克服过度焦虑,如何消除抑郁,医生与病人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等等。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主张把人看作是自然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
心理学错觉图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有机体,而且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从事着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
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也与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
临床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有害的物质因素能够引起人的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例如药物、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等)能够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心理因素与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或作为身心疾病的治疗手段。
医学心理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4.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15、会谈法可以分为________和结构式会谈。
16、 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________胆汁质及_______。
17、意志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
18、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有,病理学、_________与“文化学”。
19、与意志自觉性相反的特点是_______与___________。
6.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7.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8.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9.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作为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0、根据测验方法,心理测验可以分为:________、操作法和________。
在整个记忆活动中,无论是对事物的记忆、保持和回忆,都是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的。
11、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行为学习理论
强调人的正常的和病态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就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02
心理现象及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 面的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 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活动和表现 。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 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感知觉和意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感知觉为意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意识又能够影 响我们对感知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这种相互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04
记忆与学习
记忆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记忆概念
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和行动等多个 方面。
记忆过程
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存储 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检索出来的过程。
影响因素
年龄、健康状况、情绪、注意力、睡眠、饮食、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记忆过程 。
学习类型、理论及应用
学习类型
根据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同 ,学习可分为认知学习、情 感学习和技能学习等类型。
与其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病理变化 。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 叉学科,以医学为基础,探讨心 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 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
关系
医学心理学还与社会学、教育学 、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共同探 讨人类身心健康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课件(全)
07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医学心理学在各类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病患者
医学心理学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 应对长期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焦虑、抑郁等,提高患者的心
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急性病患者
对于急性病患者,医学心理学可 以协助患者缓解因疾病突发带来 的恐惧、不安等情绪,促进患者
的康复进程。
疼痛患者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与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紧密相关,为医 学提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医学心理学还与神经科学、社会学、 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探讨人类 身心健康问题。
与心理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心理 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健 康和疾病中的表现。
02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概述
1 2
心理现象的定义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心理活动及其表现。
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等。
3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 法等。
心理实质探讨
心理实质的定义
01
心理实质是指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核心,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
提问技巧
医生应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患者详 细描述病情和感受,以便更准确地了 解患者情况。
解释技巧
医生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 术语和复杂概念,确保患者能够充分 理解。
非语言沟通
医生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和表情 等非语言信息,传递出积极、专业和 可信的形象。
提高医患沟通效果途径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心理学
图5—5 形状恒常性 (资料来源:Atkinson,1983.)
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回产生的某种固有 倾向性的歪曲知觉,包括几何错觉、形状 错觉、方位错觉等。
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memory)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 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 记忆 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 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 括 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总之,任何思维活动都是分析、综合、比 较、抽象和概括这些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 并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是指一定的、未解决的目标。个体 运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 心理活动阶段,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就是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憩。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 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 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 疼痛—恐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 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 等。
第二章 认识过程
• 一、什么是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 体对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 加以选择、接受,在神经通路和脑中 进行编码、储存,确定其意义,并运 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等过程。 等过程。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区别 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 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 性和持久性。 联系: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医学医学心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向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提高心理健 康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5
医学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医学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差异对疾病认知的影响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解释和应对方式是否 存在差异。
跨文化心理评估
研究如何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准确的心理评估,制定适应 不同文化的评估工具和程序。
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恐惧 或焦虑的刺激,帮助其逐 渐适应并克服恐惧或焦虑 。
厌恶疗法
通过给予患者一些不愉快 的刺激,如轻微的电击或 注射药物,以消除不良行 为或瘾癖。
松弛疗法
通过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 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 肉松弛等,以缓解紧张和 焦虑。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其非 理性信念和思维模式,以减轻
认知心理学理论
总结词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解 释和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详细描述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他们对 客观现实的认知和理解的影响。这个理论关 注个体如何获取、储存、处理和使用信息, 以及这些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和行 为。它认为认知过程是有意识的,可以通过 自我观察和实验来研究。
理治疗。
03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与权益
分析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为相
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
06
医学心理学案例研究
案例一: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是医学心理学中重要的案例之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医学心理学概述。
1. 定义。
-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 研究范围。
-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 定义: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
- 类型。
-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
例如,观察患者在病房中的日常行为。
- 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例如,在特定的实验房间内观察被试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2. 调查法。
- 定义: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 类型。
- 晤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信息。
晤谈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问清晰、避免诱导性问题。
- 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来收集资料。
问卷设计要合理,包括问题的内容、顺序、措辞等方面。
3. 实验法。
- 定义: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 类型。
-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对被试者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研究不同噪音强度对人的注意力的影响。
- 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实验,对变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例如,在学校环境中研究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4. 心理测量法。
- 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 常用心理测验。
- 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 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用于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医学心理学
❖ 重视心身关系:1病因学 :生活方式---疾病关系 2目的:处理心理学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3研究的进展:多层次 多学科
局限:人类心理复杂性与生物解释的局限性矛盾
❖其他理论
❖ 一 人本主义理论: 1代表人物 马斯洛(maslow A,1908---1970)
罗杰斯(Rogers CR,1902---1987) 潜能说 :潜能与环境矛盾说 自我论 :心理健康论 实际我与理想我
三 知觉的基本特性
❖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恒常性
对象和背景
四 观察与观察效果 五 感知与医学临床
二记忆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 再认、和重现的过程
❖ 1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 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无意
识记与有意识记 保持 再认与再现
历史与现状
❖ 1、国外医学心理学史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物理实
验室 1900年freud s创建心理动力学派 watson JB sinnerBF 行为心理学派 1930年美国成立心身医学会,创办心身医
学会及心身医学杂志
1950年人本主义心理学 ROGERS C来访 者中心
1976年行为行为医学
1978健康心理学
2、内容:冯特---结构主义--- 弗洛伊德--格式塔---Watson JB—心身医学---人本主 义---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
❖ 国内: 1979年医学心理学委员会 1980年医学心理学培训班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990年行为医学会 1993年心身学会
医学模式及转变
情感过程
❖ 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 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 身变化 情绪与生理需要满足感有关 情绪具有情景性 情绪比情感强烈
2024版01医学心理学(一)
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同时,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语言的 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入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和准确。
06
情感与意志
Chapter
情感概述
1 2
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
意识的概念与功能
监控功能
意识能够监控自身的认知、情感 和行为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变 化。
调节功能
意识能够调节自身的认知、情感 和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 求。
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觉 知状态,包括对自身认知、情感 和行为的觉察以及对周围环境的 感知和理解。
整合功能
意识能够将不同的心理过程整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心理活 动整体。
个性心理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 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系统, 是个体心理的独特性表现。
心理状态
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 的心理活动状态,如注意、 记忆、思维等。
心理实质的探讨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活动与大脑的功能密切相关,是 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活动不仅受客观现实的制约,还 能主动地改造客观现实,具有主观能 动性。
表征功能
意识能够表征和解释自身和周围 环境的状态和意义。
04
记忆与学习
Chapter
记忆概述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 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 再认)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作用
记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感知 觉、思维、情感和意志等 心理过和时间, 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免疫学原理及应用
心理免疫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 科学。
它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身 体健康。
心理免疫学在医学、心理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如在心理治疗、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系探讨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存在密 切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医学心理学将在心理评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实 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全球化与跨文化研究
医学心理学将加强跨国和跨文化研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问题的共性和差异,为 制定更具普适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常见精神障碍案例分析
抑郁症案例
患者长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 碍等,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逐渐缓
解症状。
精神分裂症案例
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影 响社会功能,需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
训练。
焦虑症案例
患者过度担心、紧张不安,伴有心悸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通过认知行 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改善病情。
约。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身体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如焦虑、抑郁等 情绪障碍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
统疾病等的关系密切。
保持心理健康对维护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 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
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03
认知过程与情感调节机制
Chapter
认知过程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认知过程定义
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 ,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 持和实际帮助,以减轻心 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策略选择依据
《医学心理学》课件
认知理论
详细描述
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 处理和运用信息,以及如何影响其行 为和情感反应。这些心理活动在人的 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词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认知出现 矛盾或不协调时,会产生心理上的紧 张或不适感,进而促使其寻求新的认 知来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
详细描述
认知失调理论是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是一 个整体,当个体面临新的信息或情境 时,会努力保持其内部认知的一致性 。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个体会产生 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或不适感,进而促 使其采取行动来消除这种不协调状态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理生理学理论关注心理活动与生理 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心理 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该理论认为 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 联系,如情绪状态、应激反应等都会 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要点三
总结词
心理生理学理论认为情绪状态对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疾病患者,采用特定的心理 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 义疗法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缓解症状。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
通过一系列标准化评估工具和方法, 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能力、性格等方 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为诊断提供依据 。
心理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 行分类和诊断,确定其是否存在心理 障碍或疾病。
人工智能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心理评估中的应用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高评估的准
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02
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提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1.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答: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的学科。
2. 心理应激与哪些疾病有密切关系?答: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以及精神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3. 什么是心理评估?答:心理评估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4. 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系统家庭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5. 什么是心理干预?答:心理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过程。
6.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包括: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疾病和心理状态,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康复;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
7. 什么是心身疾病?答: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哮喘等。
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8. 什么是心理应激?答: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或挑战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适度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的心理应激则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问题。
9.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答: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时,无意识地采取的一些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如否认、投射、合理化等。
这些机制有助于减轻个体的心理痛苦,但过度依赖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10. 什么是心理康复?答:心理康复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过程。
心理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带来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的完整内容,涵盖了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医学心理学专业介绍
社会心理学
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 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 规律。
认知心理学
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包 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认知活动。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 、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 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
科。
实践教学环节
临床实习
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心理 问题案例,学习如何进行心理评估、诊断
医疗卫生领域就业机会
医院心理咨询师
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中,为患者提 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心理困扰。
临床心理评估师
康复治疗师
在康复中心或疗养院中,为患者进行 心理康复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为医生提供诊 断依据和治疗建议。
心理健康服务市场需求
1 2 3
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熟练运用统计和测量技术,对心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跨学科研究能力
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合作和交流,共 同推进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CHAPTER 03
教育培养目标
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01
包括心理学基础、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
熟悉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CHAPTER 06
专业挑战与对策建议
学科交叉融合挑战
挑战
医学心理学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要求从业 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对策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提高 跨学科整合能力。
重要性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患者心理问题,提高诊疗效果 。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3、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4、个案法:是对某现象的个例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1、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的观点②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③认知评价的观点④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⑤情绪因素作用过的观点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2、心理的实质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五、论述题西方近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
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是1913年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学派,创始人华生提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人的意识,而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或对现实的顺应。
他把刺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否认遗传和本能,导致了他的环境决定论。
精神分析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他主张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并提出人格结构的理论、人的性欲理论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创本质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他们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并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阵营”。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3、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4、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6、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医学心理学
行为疗法的类型
操作法(奖励法,惩罚法,行为塑造法,标记奖励法)
应答性(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发泄疗法)
替代学习疗法(示范法,自信训练法,行为契约法,习惯转换法)
自我调节技术(放松功、瑜珈,放松训练,自主训练,呼吸训练,生物反馈)
(2)由于实验法中严格控制了变量和条件,与现实生活总不免有一定的差距,在推广应用实验结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它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常常是在所研究的题目不适合于实验室内,以人为方式控制条件下进行时使用的。
(2)可重复性(通过控制,使某种心理和行为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发生,其他研究者可重复和核对其结果)
(3)结论的因果性(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观察实验条件的变化引起心理行为的改变,从而推测条件变化与观察行为的因果关系)。
实验步骤:
1、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施实验(实验组)
3、结果整理与分析
实验法类型:
1.实验室实验法
五、个案法
个案是医学心理学工作和研究的基本和主要的信息来源,包括家庭史、疾病史、教育背景史、职业和婚姻史、人格发展和形成历程,以及现在的心理状态等,属个体研究。
特征:
(1)将回忆以往事件和查阅有关记录得来的信息重新组织。
(2)属纵向研究或称追踪研究。长期地、全面地系统描述。个案史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因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不同而异。
②形成假说:通过对详尽的个案报告的分析和归类而形成新的假说;
③印证理论:有关理论具有一般性、概念化特点。通过临床法的研究,使它在个案中得到印证。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范围是什么?①基础研究。
其目的是探索和创建医学心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②实践应用。
其目的在于运用医学心理学理论指导医学实践。
③教学任务。
其目的是普及医学心理学知识。
3、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是什么?①强调心身统一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但是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则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
②个体与社会保持和谐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圈里的人,而且也是社会圈的人。
③认知与评价的观点。
心理因素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强度,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
④主动适应与自我调节的观点。
个体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是个体与环境保持相对和谐、抵御疾病和保护健康的主要因素。
⑤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情绪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是通过对行为的调节使机体与外界环境适应。
⑥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①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②发展性原则: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不而且要看到其发展、变化的特征。
③系统性原则:必须从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整体,着重研究各个过程、状态之间相互联系及其整合机制。
④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必须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存在的实际,不仅要遵循相关理论及其方法,还要结合国情实际和民族特征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结构的核心)3.医学心理学方法学的主要特点:基础理论的多样性、心理因素的主观性、研究对象的多科学属性4.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序量法、间接定量、直接定量5.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6.最早使用医学心理学一次命名其著作:Lotze RH洛采—弗洛伊德?主要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临床观察,弗洛伊德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解释,形成了有关心理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潜意识,人格结构,性心理发展理论,防御机制理论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病理学理论等。
意识:与言语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潜意识: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前意识:当前意识不到但随时可能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一旦注意的焦点扫描到那里,前意识的内容就可被意识到了,此时前意识转变为意识。
本我:存在于潜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自我: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源泉,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也有一部分处于潜意识水平。
超我: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与意识的。
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1压抑:最基本,包含在其他机制中。
强迫某些具有威胁的情感进入潜意识。
2反向作用:被压抑的冲动进入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采用某种与它本来面目完全相反的伪装。
3置换作用:将不能接受的欲望转移到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和物身上,从而使原始冲动伪装或隐藏起来。
4退行:力必多在通过某个发展阶段之后,如果遇到紧张和焦虑,还可能回复到早先的阶段,这种恢复现象被称为退行。
5投射: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本能把这种冲动归之于某个外部对象,这种方式摆脱焦虑,就是投射机制。
6升华:是一种文化的或社会的目的代替对性爱的生殖目的的压抑。
2行为学习理论来源: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后,引起反应,即初级条件反射。
初级条件反射基础上引起一个新的中性刺激,建立次级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
它描述了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件,这个事件对有机体继后的反应有影响。
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习形式,称为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负强化:行为反应后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操作条件反射。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2保持3运动再现4动机确立。
3.认知理论4.人本主义理论:主要的理论内容:1)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2)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3)罗杰斯的主要理论:1人的主观性和人性观;2自我与自我实现倾向;3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4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马斯洛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第一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匮乏性需要;第二类包括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或存在需要。
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格分为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1.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2.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受后像、感受的适应、感受对比、联觉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3.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填空)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里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分类:形象、逻辑、情绪、运动记忆;感觉、短时、长时记忆。
记忆的心理过程:1识记的心理过程2保持的心理过程3再认与再现的心理过程。
5. 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6.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思维种类(方式):1)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分类: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1常规思维;2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整合、比较、抽象、概括7.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9.(填空)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和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0.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主要是指感情过程,也就是大脑的神经机制过程。
情感的概念是感情性的“觉知”方面,集中表达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11.情绪的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12.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激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13.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又称情绪认知学说,学说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实验证明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在大脑皮质中整合的结果,即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质输入外界信息;同时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也向大脑输入生理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质的整合作用之后,才产生某种情绪体验。
14、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包括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
15.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包括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
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人格形成过程中受先天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作用。
16.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里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名解)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和动机的关系:动机和人们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当人们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
17.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动机功能: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
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受阻情况:1经过自己加倍努力,提高克服障碍的能力,达到目标。
2改变自己的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
3如果障碍能以逾越,寻求替代目标。
4如果障碍难以逾越,又无法寻求替代目标,走投无路,不能实行目标。
前三种情况不会产生挫折感,只有第四种情况才会产生挫折感。
18. 能力: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高低影响活动效果。
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特殊能力:某种专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9.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气质的类型:1多血质:注意力容易转移,志趣容易变化,灵活好动,有较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较强,直爽热情,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活动中行动敏捷,精力充沛。
2胆汁质:动作迅速,情绪易于冲动,自我控制力较差,心境变化大。
活动中缺乏耐心,可塑性差。
3粘液质:安静稳重,注意力稳定但难以转移,喜怒不形于色。
动作反应慢,不灵活,对工作有条理,易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
4抑郁质:对事物体验深刻,善于察觉他人难以发现的细小环节,对事物和他人羞怯,孤僻内向。
动作迟钝,多愁善感。
气质类型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认为高等动物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
它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
构成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1兴奋型:强、不平衡、灵活,类似于气质体液学说的胆汁型。
2活泼型:强、灵活、平衡,类似于多血质型。
3安静型:强、不灵活、平衡,类似于粘液型。
4弱型:弱,相对于抑郁质型。
(填空)20.性格: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性格特征:①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②性格的情绪特征③性格的意志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信息作用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