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二篇 解题技巧 题型突破 题型二 非选择题
3.整合。即针对设问,把所需回答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首先结合 所学知识,认真辨析有关情境行为的正确与否。其次要善于发散思维, 多角度观察,分析相关情境,努力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提炼、整合出科 学合理的观点、做法或理由等。
非所问。 审要求,明确主体、知识范围、作答对象等,避免答非所问。
(2)组织答案,找准、找全要点。 答题时,首先要构建知识体系,在掌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给材料分 层次(一般来说句号、分号是分层次的重要标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每一个层次对应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最后把这些要点综合起来。 (3)针对不同类型的设问和材料,灵活运用答题方法。 选材一般以文字类材料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图表、漫画等形式。在 答题时,要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设问和材料,灵 活运用答题方法。
二、情境题 1.【人生回顾、历经成长】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转眼间,初中三年已经过去, 回首我的初中生活,一切依然历历在目,我们有着许多人生选择。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面对下面的情境,我们应怎样选择呢?请说出你 的理由。
(1)情境一 家里特别困难,爸爸妈妈让我辍学打工。 我的选择:__据据理理力力争争,,必必要要时时请请求求他他人人帮帮助助__。 理由:__保保证证适适龄龄未未成成年年子子女女接接受受教教育育是是父父母母必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__。 (2)情境二 期末考试中,好朋友传抄答案给他。 我的选择:__果断拒绝他的要求__。 理由:__友友谊谊不不能能没没有有原原则则__。
为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巩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升 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深入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强化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与方法
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与方法很多同学都问过,道德与法制题不会做怎么办?其实除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以外,了解道德与法制答题的套路也是很重要的。
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道德与法制各大题型,包括选择题、辨析题以及解答题需要注意的方面和解题思路。
一、选择题▲题型特点: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的作用是创造背景,提出问题,选项的作用是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与干扰项混合在一起,要求答题者排除干扰选项,选择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方法指津:首先,认真仔细审题。
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
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审要求,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不同,要仔细斟酌。
二是审题干,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关键词语;明确题干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三是审问题,对于单项选择题,常见的问法有:主要表明、主要原因、关键、突出特点、根本点、本质、显著特点等;对于多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说明、表明、理解正确、原因、结果、启示等。
其次,逐一分析选项。
逐一分析选项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分析选项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选项的全部内涵,完整把握选项的含义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面;二是对选项的正误进行判断,然后结合要求确定是否应该选择;三是分析选项之间的关系,如果从同一角度看二者是对立的,那么肯定有一个不选。
再次,查找题干与选项间的关系。
一要分析题干与选项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必然的联系则选,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选;二要分析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在条件、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即外延是否相等,如果符合要求则选,不符合要求则不选;三要看题干与选项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如果是直接联系则选,如果是间接联系,则属于二级引申,则不选。
▲解题技巧(是方法指津的具体化):1.三“审”:①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③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
2.一“找”:即查找依据,回归教材,找出与本体题干要求相关的知识。
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
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
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 深入理解概念
在回答非选择题时,首先要确保对相关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对于道德与法治的
各种相关概念,比如道德、法律、公德、私德等,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只有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2. 分析问题要点
在回答非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问题的要点。
通常非选择题会涉及到具体的案
例或问题,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的要点,找出关键信息,理清思路,逐步展开答题内容。
3. 举例说明
在回答非选择题时,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更
好地说明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得回答更加生动和具体,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4. 对比分析
有时候在回答非选择题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展开。
比如可以对比不同
的道德标准或法律规定,分析其异同点,从而深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回答问题并进行论证。
5. 深入思考
在回答非选择题时,要保持思维活跃,不断深入思考。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发现问题的更多层次和内涵,也可以找出更合理的解题方法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道德与法治的非选择题。
在学习和备考
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只有不断总结、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思想品德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指导以及辨析题训练
思想品德非选择题答题方法指导以及辨析题训练(适用七八年级)(一)非选择题答题总要求总的要求:1.书写工整,内容完整,答案条理.2.认真审题,既读懂材料,又看清问题的设计。
书本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创新答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发散思维,言之有理都可以酌情给分。
3.多角度答题,忌一点分为多点答.4.用书面语和政治术语和归纳性语言答题,语言规范,忌口水化和地方方言.5.看分数答题。
(二)辨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辨析题是一种既要“辨”又要“析”的题型,“辨”是要辨别题意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析”是要分析命题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错误。
这种题型的形式灵活,检查面广,难度较大。
1.辨析题的四个类型一、完全肯定型。
解题方法:①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
②说明理由。
③作出结论。
•如: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答:(1)这观点是正确的1分(2)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
它为我们的活动划定了自由的范围,为我们的生活指明合理合法的界限。
3分但有些人不一定自觉遵守法律,所以就必须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实施,有了强制力,法律才得以实施,我们才能安全、平静、有序地生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果没有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
4分(3)所以法律的实施必须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公民要遵纪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2分二、完全否定型。
解题方法:①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或作出判断。
②说明理由和危害、本质,并提出正确的观点。
如:.背景材料:上自习课时,班主任刘老师发现小浩同学的座位下有一堆纸团,要求小浩捡起来。
小浩不捡,老师就批评了小浩,小浩觉得很委屈,气冲冲地顶撞了老师。
老师生气地捡起了纸团后,发现不是小浩丢的。
请你辨析小浩同学的上述言行。
(1)小浩同学的言行是不正确的。
(1分)(2)小浩同学没有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他应该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
对批评,我们要做到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做到主动把纸团捡起来。
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
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选择题选项错误类型:一、结合材料排除错误类此类题型的选项看似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或者与题干材料有关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往往会起到混淆作用。
方法总结:(1)审题干。
仔细研读材料,明确题意。
(2)审设问。
明确选择的范围和角度,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
(3)审选项。
对所有选项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确定选项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是否有直接/间接联系,或者无联系。
可直接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二、教材知识理解错误类教材知识理解错误类一般是对教材基本概念理解不清,不能做到正确识记和灵活运用,因而不能对备选选项表述作出正确判断。
三、说法绝对类说法绝对类是指选项表述比较绝对、观点比较片面,一般带有绝对性字眼。
方法总结:(1)关注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选项,常见的绝对性字眼有:“都”“一切”“一定”“必然”“消除”“唯一”“任何”“彻底”“杜绝”“最优秀”“只要……就……”“只有……才能……”等。
(2)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选项往往因观点过于绝对被排除。
【误区警示】并不是所有含绝对性字眼的选项都四、不符合常识类在做题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符合常识类是指选项的价值取向错误,表述与社会主旋律或道德要求不相符合。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找出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实际生活相符的选项,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非选择题常见设问类型一、体现、说明、反映类体现、说明、反映类设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联系与教材对应知识。
所选材料或背景大多是一年以来党和国家重大时事内容或地方材料,设问一般以“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上述材料说明(表明、反映)了什么”等形式呈现。
解题方法:二、原因、意义、作用、影响类此类设问即什么引起这一事物或导致这一行为的产生(原因);这一事物或者行为会引起其他哪些事物或者行为的产生(意义、作用、影响)。
设问形式以“为什么要……”“分析……的原因”“分享……的理由”“……有什么意义”“……对……有何作用”“……有何积极影响”等呈现。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做题要求:1、审题
2.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
3.返回教材,寻求知识支持。
4.答案应该全面、有条理、合乎逻辑
二、三大问题类型1、“是什么”类型
通常有“解释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什么现象”、“看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观点”、“反映了什么主题”等等
解题方法:○1回归教材、知识定位、寻找知识支撑○2关心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
点2、“为什么”类型
通常有“原因”、“原因”、“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等词来解决问题:
a、要说明什么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通常用:1……是……需要○2……○是……
要求○3……是……体现○4……是……要求
b、为了写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功能和意义,我们通常使用:○ 1有助于。
○ 2
有助于。
3.有利于
3、“怎么做”类型
通常,问题包括对策、措施、方法、建议、行动、计划、如何做等。
A.从宏观(大)
国家角度(各种手段)、企业、学校和社会
b、青少年个人角度:从思想上、行动上来组织答案(常用:学习、提高;树立、承担;培养、创新;继承、发扬;道德、修养;宣传、义务;建言献策;)
第1页,共7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讲义中考题型揭秘 题型二 非选择题 题解题方法(道德与心理知识)——漫画题
【案例2】【2021年重庆中考A卷13】最好的成长在行走 的路上,把孩子放在大自然的体验馆中挑战自我,锻炼 坚韧意志,提升合作探究等综合素养,成为越来越多父 母的选择。以下几位孩子正在参加丛林穿越探险夏令营 活动。请你阅读他们的故事,并运用道德与心理的相关 知识回答问题。
请运用生命、责任、诚信相关知识,给漫画中的故事 设计一个结局并谈谈理由考。点(范4围分)
结局2:最终觉得不能违背保证书,同时意识到可能 的安全风险,给救援队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等放 弃了违规穿越。理由:他们懂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有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有责任意识,懂得 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他们有诚信意识,懂得信 守承诺。
答题要求及内容
【答案】结局1:几位同学违规穿越丛林被困遇到危 险(包括生命危险、跌落摔伤、遭遇野兽袭击等), 向景区救援人员求救。理由:他们缺乏对生命负责任 的态度,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 力,使自己陷于危险中;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 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使自己和他人陷于危险中;
2.从不同考点入手分析。考生可找出漫画中体现了 生命、亲情、责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诚信、 尊重、文明有礼等考点的部分内容,将体现的考点 与漫画材料相对应进行作答。
二、试题示例
漫画题目暗含考点范明确考点范围 围
【案例1】阅读漫画《因为爱》,运用道德与心理
知识回答问题。
因为 爱》
考点范围
请结合材料,从“生命”和“亲情”角度,谈谈你对 漫画的理解。(4分) 【答案】①漫画中丈夫每天喝酒应酬、深夜回家,没 有做到珍爱生命、爱护身体;②孩子考试没考好、听 到父母吵架感到心烦,说明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产生 难过、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③孩子威胁父母不回 家,没有明白生活难免有挫折,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挫 折;④丈夫道出自己应酬的用意,妻子理解丈夫的不 易,体现出爱在家人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人间要 用沟通来传递爱/家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和包容;⑤丈夫
最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解题技巧指导
是错。(运用所学知识,对备选题肢认真分析和判断,将有知识
类 生阅读思考、知识迁移、拆
分整合等能力。
性错误和表述错误的题肢做标记,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取舍。)
3.审干肢关系。这是做好选择题的中心环节。审干肢关系要
求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即
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
题型二 非选择题 (一)简答题
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 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具体可分为三个 启 步骤:第一步是“读”。一是读懂背景材料或漫画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或漫画反映 示 的是哪一方面的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哪 、 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第二步是“找”。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 感 材料或漫画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原因的观点和表述。这 想 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 类 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组织好精炼的答案。第三步是“提”。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现 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这是解答好“启示”类试题的落脚点。解题 时,注意运用“应”“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案的针对性。
此类题型多以当前的社会热
的选择内容。最后,把握题干的主旨——中心思想,它决定着题
材 点新闻、事件、贴近学生的
肢的选择范围。
料 学习生活、法律案例等为背
2.审题肢。这是做好选择题的保障。首,准确完整地把分 景材料。试题多角度、多层
握题肢的含义。其次,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还
析 次地挖掘材料,重点考查学
组合类
四个备选项是由多 个备选题肢排列组 合而成的,一般为 四选二或四选三。 组合式选择题的目 的是考查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是否全 面、扎实,能否灵 活运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
此类型题目一般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以社会热点为材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
①表述言简意赅;
②作答准确全面;
③多个角度思考;
④规范答题格式。
三、评析类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
此类试题一般从公民的义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敢于作斗争等方面回答。
⒊人口、资源、环境方面
此类问题有两类不同的设问,(1)若问青少年应怎么做,可结合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情政策等方面进行回答;(2)若问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注意答案一定要具体,回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
(4)不完整型:即在所给的条件下成立,但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常见的形式是“只要……就……”,在回答问题时,首先分析其合理的地方,然后指出其它条件,最后适当进行总结。
再次,要掌握辨析题的做题方法。首先要对辨析题分层次找辨点,然后对每一辨点进行分析。对观点正确的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错误的可以从正确的是什么、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正错交杂的可以从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如何补充完整等角度分析。
为什么——做这件事的依据、原因、意义,不做的危害。
三十二、①无关选项排除: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的选项排除;
三十三、②错误选项排除:观点错误或者部分观点错误的选项排除;
三十四、③绝对选项排除:选项中出现“消除”、“杜绝”等过于绝对的词的选项排除;
三十五、④混乱选项排除: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者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
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技巧
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技巧选择题选择题一般遵循的解题方法是坚持一个原则,做到四个审查、四个不选、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2)四个审查——①审查设问,看试题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②审查题干,全面理解题意,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或限制词,明确题干的规定性;③审查题肢,逐一分析、比较,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内在联系,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④审查题干与题肢的关系,看二者是否相符。
(3)四个不选——①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的不选;②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的不选;③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的不选;④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不选。
(4)五个排除——①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②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③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选项;④排除与题干意思相近、变相重复的选项;⑤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题干、审题肢。
在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另外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每个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主观题(一)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二)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a、看:看设问。
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题目设问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三)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序号排列;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附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附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一、原因类1.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梦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2)少年的梦想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2.为什么说学习点亮生命?(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3.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3)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4.为什么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5.为什么会有风格不同的老师?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6.我们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7.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8.我们与父母发生爱的碰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简答题解法指导
答题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①是什么——漫画中青年男女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大家学习。他们既 承担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又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分) ②为什么——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 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每个人 的关心和帮助,两位青年的这种行为,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 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1分) ③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是我们 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位青年在节假日帮助空巢老人,体现了助人为乐的 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共同学习。(1分) ④怎么办——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的志愿服务中去,主动承担责任, 并在其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1分)
准确运用教材知识要点
中考试卷的非选择题评分意见尽管有“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是多元 的。考生若从不同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应酌情给 分。”但,实际评分时均要求使用教材观点进行解答试题。这就要求考 生对教材要相当的熟悉,这也是要求学生熟读考点解读中所涉及知识点 的原因(个别重要的知识,还要求达到背诵的程度)。 学生的学习也实在辛苦,中考就涉及七门课程,而平时学生对思想 品德学科就不重要,因此关键时刻要求熟读或背诵知识点,可能有些难 度。基于重庆中考政治是开卷考试的实际,在答题时还是有机可乘的。 当然,这仍要求对教材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参考答案: 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加大对扶贫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社会(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感,鼓励相关企业对 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持,为当地居民创收增收。 个人: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干,积极进 取,努力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七年级政治上册 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非选择题专项训练答题方法:20道选择题做完后立即涂卡,涂卡结束检查无误,开始做问答题。
审题:1、通读题目,从材料到设问;2、审材料,给材料分层,全面提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3、审设问,尤其要把握设问中的限定词、范围、方向等;答题:1、读材料后,联系课本知识点,用相应知识点回答,语言要规范(不要用大白话)。
2、分要点答题,如标序号①②③等3、字体工整,把握时间(选择题20分钟内完成,问答题40分钟完成)。
4、多角度思维,看课本目录,找出与材料相关的内容。
5、不要空题,能多答不要少答。
自己认为写错的也不要划掉,接着写认为正确的答案。
6、看分答题,看设问后括号内提示答题,如:几个方面,从哪些角度答等。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一课:珍惜新起点1.班级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地方。
为了增强同学们法人集体荣誉感,某校七年级在思想品德老师的号召下,计划处一期关于集体荣誉的板报。
(1)请为本次板报设计一个大标题。
(2)请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创建新集体?(3)请写几句体现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名言。
答:(1)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①要有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②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③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3)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2.从小学升入初中,新学校新同学,让我们感到新奇;但是新学期新起点我我们可能又有很多困惑。
下面是两位七年级学生不同的心声。
王蒙:自上初中后,学习不适应,父母忙着做生意对我的学习不管不问。
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计算机课程很少,上学真没劲。
刘丹:学习科目太多,作业太多,校信通使我每天都处在父母的监督之下,为了把学习搞上去,父母给我报了好几个校外补习班,我最喜欢的小提琴也不再动了,学习压力好大啊!请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帮王蒙或刘丹想一想解决烦恼的办法。
(友情提示:可从学校、家长、学生等多个方面思考)(10分)答:角度一(给王蒙的建议):①学生:请老师帮助,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自觉性;②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经常与孩子交流,给孩子鼓励;③学校:实行校际资源共享,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第二篇 解题技巧 题型突破 题型二 非选择题
4.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要讲究策略。 做负责任的 5.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 人关爱他人 展。 服务社会 6.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积
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解题技巧】
【例题分析】 (2021·重庆 B 卷 1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对物质和精神
5.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 法权益;(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6.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法不可违预 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防犯罪善用 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 法律应对违 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 法犯罪 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 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 争。
3.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当别人 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能 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 守护生命挫 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折生命的意 4.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 义活出生命 伟大。 的精彩 5.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 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 伟大。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2)人身自由(人身自 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 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注: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 权利和义务 本、最重要的权利】;(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 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4) 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 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 保障。
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公式
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公式第一节:引言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准则和规范,而法治则是国家对其实施的管理和控制制度。
道德与法治之于个人的约束与规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节:道德与法治概述1. 道德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起着重要的价值观传递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它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2. 法治的意义法治即以法为尺度,依法治国。
法律作为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不仅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关键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从而保障了人们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 道德与法治的辩证关系道德和法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和法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建起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道德与法治的实践1. 道德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比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守法守规等。
2. 法治的实施法治的实施需要依靠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的建设,通过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结语道德与法治都是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规范。
只有在道德与法治的双重约束下,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谐和持久的发展。
希望人们能够牢记道德准则,遵守法律法规,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以上是关于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公式的讨论,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守道德底线,遵守法律规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做法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成才报国方面
设问举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或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立志成才)?
参考答案: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
设问举例:针对台独的言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该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坚决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增强爱国意识;树立高度责任感,敢于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承担保卫祖国的重任。
3.人口、资源、环境方面
设问举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人口意识,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环保行动,注意节约资源;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守法护法方面
设问举例: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从小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要学法守法护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违法的行为作斗争;依法自律,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5.维权方面
设问举例1: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做?
参考答案: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劝说父母让孩子返校;如父母仍不让返校,应该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也可向法院起诉。
设问举例2: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与经营者协商;可以向消协反映;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根据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思路点拨:维权类试题一般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能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必要的情况下再起诉。
小结:在XX方面,青少年如何做:
①认真学习XX方面的知识,增强XX意识(观念);②积极XX方面的知识,让XX(观念)深入人心;③行使建议权,为XX建设(工作)建言献策;④增强社会责任感,敢于同XXXX 的行为作斗争(发现XXXX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或向有关部门举报)⑤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落实XXX行动。
二、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看法、认识、感悟、理解、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③“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④“如何认识……、如何看待……”;⑤“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例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
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
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
”凝聚20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
(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
解题思路:看法、认识、感悟、理解、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
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
主要通过“读”来完成。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
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
①依据。
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②重要性。
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
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
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
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示”(是什么),分析黄伯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理”(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启”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①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
②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
③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2)从“誓言”可看出: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④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需要艰苦奋斗。
(3)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
①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②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
能力。
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
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三、评析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题即要求根据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要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设问方式:
①上述材料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
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论进行评判。
解题思路:“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①明确对象,即抓住材料的人物,紧扣其言行;
②确定角度,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要遗漏;
③运用书本知识,寻求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
④逐句分析或逐个分析。
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机族”。
校园里,朗朗的读书中经常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
而有许多同学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的是“彩玲”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的同学上课也发起了短信。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例题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
考生应先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
第一步,性质判断:①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
第二步,理论依据:②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③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三步,后果影响:④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
第四步,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⑤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学业为重,要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