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西湖名堤》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西湖名堤_沪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西湖名堤_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73e9871eb91a37f0115c18.png)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西湖名堤_沪教版《西湖名堤》教学反思这堂公开课是配合学校“自主探究”教学研究月而准备的,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选择了新教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是为了体现我们响应新课程改革、突出补充课外阅读的意识。
我们力图在这三个方面体现新教材的理念:一、从整体出发我们从整体出发,彻底摒弃传统的分析法,没有人为地把文章内容割裂开,把教学立足点确立在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注意两点:第一,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
只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一些重点训练项目,根据课文的特色安排少量的般基本功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琢磨。
第三,建立整体性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本课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优美,将景物与传说和谐地融为一体,描写生动细致。
我们就从整篇课文着眼,体会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如果像以前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孤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岂不是糟蹋了这么美丽的文章。
正因为我们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整体感受西湖之美丽,传说之情趣,所以引导了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楚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了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
同学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产生了形象的感受,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以读代讲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描写景色的词句,有的语句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
我就力求以读感悟,以读促悟,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朗读的要求。
第二小节文字特别细腻优美,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去感悟词语、句子的意思。
开始第一遍读是指名读,目的是了解内容,第二遍要求全体学生自由读,目的是读通课文,疏通字词,第三遍是师生合作读,目的是理清篇章的结构——由远及近描写西湖的景由于本文是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充,因此教学中并没有生字教学的部分,但在教学目标中却列了出来,这种疏忽是不应该的。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https://img.taocdn.com/s3/m/741979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9.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涉及第五单元《风景如画,品读古今》中的一篇课文——《西湖名堤》。
《西湖名堤》以描写春天里的西湖为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西湖的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诗画江南”的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适合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
3.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爱国,热爱家乡,珍惜环境,积极向美好生活迈进。
(2)知识目标使学生熟悉并理解《西湖名堤》的语言、内容和主题,并能够口头表达出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西湖的了解程度和对风景的感受。
(2)展现教师出示照片、PPT或短片等形式,展示西湖的美景,并为学生介绍西湖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3)朗读教师朗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分段朗读,纠正并提醒学生注意错别字和语音语调。
(4)理解教师对全文进行整体阐述,并带领学生逐句理解,着重介绍一些比较生僻或较为高级的词汇。
对于一些学生可能不太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以促进学生思考。
(5)分析通过对内容和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6)感悟让学生回答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观点,如填写读后感、画画等。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西湖名堤》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领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高级的词汇和句子,如“秀美的景色”、“塔亭不断”等等。
三、教学策略1. 具体实践策略(1)多种方式体验西湖除了通过图片、文字的展示,可以结合VR虚拟现实、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感受西湖美景。
(2)让学生独立探究对于一些生僻字或高级词汇,教师可以帮学生分析其造词法、注音方法、上下文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正确的发音和意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西湖名堤》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西湖名堤》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f6dd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7.png)
1.教师出示西湖名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西湖名堤的美丽。
2.揭示课题:《西湖名堤》。让学生齐读课题,并简要介绍西湖名堤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课堂互动,深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西湖名堤的特点和背后的历史故事。
4.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描写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过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再次阅读《西湖名堤》一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感受西湖名堤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词汇积累:请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整理,用词语卡片记录下来,加强词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教师要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西湖名堤》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对西湖名堤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西湖名堤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湖名堤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https://img.taocdn.com/s3/m/4a906e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e.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西湖名堤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西湖名堤,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胜西湖,并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PPT。
2.学生练习册或作业纸。
3.板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湖泊的特点和与湖泊相关的生物。
2. 新知讲解(15分钟)•利用课件或PPT向学生介绍西湖名堤的背景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西湖名堤的形成原因,以及西湖名堤所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
•强调西湖名堤的自然景观,如湖泊、荷花等。
3. 阅读理解(25分钟)•分发学生练习册或作业纸,让学生独立阅读相关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提问学生关于西湖名堤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西湖名堤相关的话题,例如:西湖名堤的保护措施、西湖名堤的意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和尊重每个小组的不同观点。
5. 教师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然景观,保护环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中。
四、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西湖名堤的相关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西湖名堤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的思维碰撞,互相学习和借鉴。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西湖名堤的美丽和魅力。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https://img.taocdn.com/s3/m/ffd2ca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2.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教学内容:《西湖名堤》(教材: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 了解风景名胜的概念。
2. 了解西湖名堤的概况。
3. 学习如何欣赏风景名胜。
4. 提升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风景名胜的定义和特点。
b. 了解西湖名堤的概况。
c. 学习口头表达和写作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a. 提升学生欣赏和评价风景名胜的能力。
b. 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风景名胜的认识和爱好。
b.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西湖名堤的概况和特点。
2. 实验教学法:带领学生亲自走近西湖名堤,感受其美丽与魅力。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于西湖名堤的感受展开讨论。
4. 演讲教学法:鼓励学生展开口头表达和写作,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5分钟):午休时放学,学生们来到教师和教室前,教师把一些口红和口红盒拿出来,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口红和口红盒)。
教师也可以放第一张PPT,展示一传统的口红盒。
2. 导入(10分钟):a. 用一段时间展示西湖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和神秘。
b. 用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并欣赏风景名胜,包括用眼睛阅读、用心感受,发现美丽细节等。
c. 教师向学生介绍西湖名堤:西湖名堤是钱塘江支流西子湖岸的古代堤岸,是西湖八景中的三个承载名选之一。
它是古老的桥梁和酒楼的聚集地,也是古代长乐坊的出入口。
3. 深化讲解(25分钟):a. 用PPT或者图片展示西湖名堤的几个景点,详细介绍这些景点的历史背景、名字来由和景观特色。
比如:断桥残雪、满陇桂雨、曲院风荷、春晓园等。
b. 观看一段展示西湖名堤的视频,带领学生回到名堤,并让他们感受西湖名堤的美景。
4. 学生活动(20分钟):a. 学生分组探讨西湖名堤的特点和美丽的原因,并准备口头表达。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西湖名堤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西湖名堤](https://img.taocdn.com/s3/m/26eaec804028915f814dc216.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绵伏浓优掠念宋等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桃花绽开了笑脸,好像在说:。
*柳枝,柳枝,在干什么呢?③指导背诵。
师归纳:同样是写桃花和柳树,作者笔下描绘的白堤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么苏堤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https://img.taocdn.com/s3/m/d34bd8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e.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本节课是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湖名胜——西湖名堤。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西湖名胜及其历史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够读懂西湖名堤相关的课文,了解西湖名胜的基本概况;•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描述西湖名堤的风景和历史文化;•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对西湖名堤的感受和认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西湖名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时光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西湖名堤》;•阅读理解:西湖名堤的历史文化和风景特点;•作文练习: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和家人在西湖名堤的游玩经验。
2.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文朗读1.教师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模仿跟读;3.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感情表达;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步骤二:阅读理解1.教师出示西湖名堤的图片,介绍其风景特点和历史文化;2.学生学习阅读理解课文,分组讨论课文中相关问题,如西湖名堤的历史、文化和旅游特色等;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梳理西湖名堤的概况和特点。
步骤三:作文练习1.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游记,如增加细节描写、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等;2.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和家人在西湖名堤游玩的游记;3.学生交换作文,互相批改并修改,增进互动和合作。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实现了以下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学生了解了西湖名堤的历史文化和旅游特色;•学生写出了一篇具有个性和见解的游记。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以下问题:•学生表达中存在词汇和语法的错误;•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有待提高,需要寻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沪教版《西湖名堤》教学设计
![沪教版《西湖名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cc5bd704a1b0717fd5dd4c.png)
沪教版《西湖名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绵伏浓优掠念宋”等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https://img.taocdn.com/s3/m/70dea80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3.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教学目标•了解西湖名胜风景,了解西湖名堤建筑特点和历史•了解文学作品中对西湖名堤的描写,培养阅读兴趣•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西湖名堤的美丽和历史故事教学重点•西湖名堤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西湖名胜风景和文学作品中对其的描写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西湖名堤的美丽和历史故事教学准备•课本《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音频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西湖名堤建筑尺寸模型或图片(非必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引导:回忆上一课时所学的苏州园林和乌镇古镇的情形与特点,并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西湖名堤。
2.阅读课文:师生共同阅读教材《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P67-P68。
教师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并记忆。
3.聆听音频或讲述:放音频或教师讲解来增进学生对西湖名堤历史背景和特点的了解。
二、梳理知识点1.分析文本:请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68的文字记载和图片,分析西湖名堤建筑特点和显著历史事件。
2.呈现模型或图片:展示西湖名堤建筑尺寸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对其建筑特点和历史故事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活动实践1.进行互动讲解:请几位同学选择图片或模型,先前表演西湖名堤的美丽和历史故事,教师适时给予补充。
2.分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西湖名堤文学作品进行探讨。
如:“《吴山天景诗》写了哪些文学特点,引用了哪些经典诗词?”3.编写素材:让学生撰写一篇有关西湖名堤的材料,并分享到教室大屏幕上展示。
教学评价1.考试:设计一份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西湖名堤的认识和理解。
2.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堂以外的任务,在家中调查西湖名胜及其相关文化。
拓展延伸1.去旅游:开展校外教学活动,去到西湖旅游并参观西湖名堤。
2.读书推介:推荐一些与西湖名堤相关的高质量作品,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教学反思1.教师在进行活动实践时,要让学生参与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思维。
2.授课内容要简洁明了,以学生易于理解为基础,避免语言和展示工具难以理解的问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湖名堤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湖名堤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886de05f0e7cd185253695.png)
12、西湖名堤教案(第四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绵伏浓优掠念宋”等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展开想象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https://img.taocdn.com/s3/m/4d2185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a.png)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湖名堤-1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湖名堤的风景名胜及其背后的故事。
2.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内容。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1.能正确理解并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2.能对课文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笔、课件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西湖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西湖的风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标题:《西湖名堤-1》。
•逐段阅读课文,重点关注生词和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描写和细节。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梳理课文•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含义。
4. 阅读理解•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理解文意,做出正确的选择。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西湖相关的故事和文化知识。
•带领学生欣赏相关影片、图片,加深对西湖的认识和了解。
6. 小结与反思•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鼓励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布置作业1.让学生预习下一课《西湖名堤-2》。
2.让学生写一篇课后感受,谈谈自己对西湖的认识和喜爱之处。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西湖名堤的风景和文化背景,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梳理课文、阅读理解和拓展延伸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西湖名堤教学反思2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西湖名堤教学反思2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a21a9a1a37f111f1855bf4.png)
《西湖名堤》教学反思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手段。
教会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然后进行概括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下《西湖名堤》教学反思《西湖名堤》是一篇描写杭州美景的课文。
全文分成两个部分,先是描写了杭州山水的美,再是介绍了两道长堤的景色与它们各自的由来。
写景的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显得格外的枯燥,没多大的兴趣。
所以我想有所突破:带孩子们看看杭州最著名的西湖十景,有了视觉的感受以后,再来理解课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那就容易多了。
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从而知道所谓的“名堤”究竟“名”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哪些人性的光芒。
下面就介绍其中三个我满意的环节。
【教学环节一】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于学生杭州自然是不陌生的,真正去过的,也只是记得杭州有个偌大的西湖。
我想到用“西湖十景”引入课文,让学生在柔美的乐曲声中,看着画面,读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既然是语文课,就要让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虽然十景历史悠久,各具特色,但它们的名字都只用了四字词语来简洁地概括出各自的风貌。
通过了解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西湖的胜景,迫不及待地要走进这个素有“人间天堂”。
【教学环节二】课文的第二小节具体介绍了西湖山水的美丽,用词优美,写作手法丰富,有排比、有比喻。
词语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较难理解。
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立体地表现出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湖名堤3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湖名堤3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95423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a.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湖名堤3 沪教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课前:学生交流课文知识,大伙儿提问题,交流心得.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生字“堤、素、绵、伏、浓、掠、犯、念、宋”;明白得“层层叠叠、硕大、锦带”词意。
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伏、掠、浓、绵、优”。
2 能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描写苏堤和白堤的句子,体会描写同一种景色的不同写法。
背诵课文第2节。
3 了解白堤和苏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而且有漂亮的传奇,一物一景都富有乐趣,是世界闻名的旅行景区。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描写苏堤和白堤的句子,体会描写同一种景色的不同写法。
2 在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节。
三、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西湖、苏堤和白堤景色录象。
学生预备: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两遍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西湖名堤》教案及
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优、掠、苏、凡、范,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和苏堤景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小节。
4、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5、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吗?对了,“苏杭”就是指苏州和杭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的美景吧!
2、媒体出示西湖十景。
这些景色美不美?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
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出示句子: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指名朗读。
(2)什么叫“素有”,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吗?
(3)理解“镶嵌”的意思。
(4)指导朗读。
读出西湖的美。
3、西湖真美。
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出示课题:12、西湖名堤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堤”。
强调读音,理解意思。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好办法记住课文里的生字。
2、反馈:西湖名堤指的是哪两条堤?
学习“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小节
想一想,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为何被称之为名堤呢?
出示填空:
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另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春天,两堤上(),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
同桌讨论交流。
齐读该段。
2、学习第四、五小节
(1)那苏堤和白堤有什么不同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轻声朗读第四、五小节。
用直线划出描写两堤风景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