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政治”这个词可以考证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学政治必修3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学政治必修3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其次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书目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沟通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开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探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正确看法。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旺盛进步(2)坚持的原那么。
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那么。
在文化沟通中,要敬重差异,理解特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旺盛。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底。
(意义)(2)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开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旺盛的势必要求(必要性)(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关系)4、文化在沟通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那么是一种更为干脆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的形式(略)②标记:印刷媒体的推广③群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群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一、我国的国体1.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地位: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性质: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4.特点(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民主的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①表现: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政治必修三二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三二知识点总结一、党的性质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党执政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种先进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2. 党的宗旨和使命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宗旨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最终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人人享有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3. 党性党风党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治品质,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和行为准则。
党风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遵循的政治道德规范。
强调了集体主义,强调党员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
二、党的领导1. 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并始终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责任。
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
2. 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方式即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指党依法治国、依章程治党,坚持民主集中制。
党的领导方式体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党的领导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
3. 党的领导机关党的领导机关包括党中央、地方各级党委、军队党委等。
党的领导机关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决定重大问题,领导和协调全党工作。
党的领导机关是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核心力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由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学问点高考政治复习开头了,政治必修3有哪些学问点是必需要背的呢?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学问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高考政治必修3必背学问点〔总结〕一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的力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在人们生疏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确定,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 落后的)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分散力和制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供应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个人进展的作用)(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生疏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长期(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气;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进展。
3、为什么要敬重文化多样性?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意义:敬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华的必定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怎样敬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华进步(2)原则:必需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公正的原则,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2)主要手段群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沟通的意义?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加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进展繁华。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 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又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言语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局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制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开展产生庞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开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根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开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开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开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开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制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开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要想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开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政治必修3第2单元框架
政治必修3第2单元框架政治必修3第2单元框架政治必修3第2单元主要涵盖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包括了政治制度的性质、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权力机构、地方政府和自治机构等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制度的性质政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下人们为处理公共事务而建立并实施的一套规范、制度和机构。
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制度的客观性。
政治制度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政治实践的经验所决定的,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一种制度。
(二)政治制度的主观性。
政治制度的存在是需要人们来维护、巩固和发展的,人们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度也影响着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发展。
(三)政治制度的可变性。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新制度的建立不仅伴随着旧制度的消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经历着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质变过程。
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政治制度所要遵循和保障的基本准则。
其中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是指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最广泛的权力和民主权利。
(二)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
(三)依法治国。
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重要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基石。
(四)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既保证了民主,又实现了集中,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了不同政党、团体和个人发表意见、参政议政、监督管理,倡导和平共处和谐相处,建立了良好政治生态。
三、国家权力机构(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二)国务院。
国务院是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决定和行政工作。
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三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归纳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它有哪些表现?(1)含义: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表现:①民族节日A性质: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会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A性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作用:讨论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算,以名录的方式对文化遗产加以爱护。
D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
2.为什么要敬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即文化多样性的地位)(2)敬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根本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
敬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3)敬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富强的必定要求。
各民族文化以其鲜亮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展和富强。
3.如何敬重文化多样性?(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富强。
(2)必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公平的原则。
在文化沟通中,要敬重差异,理解共性,和谐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富强。
4.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进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行缺少的颜色。
(2)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打算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政府依法执政: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依法行政的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单元总结
4.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 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 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实践当中,坚
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
量与速度,也表达出国际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
体育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原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阳光又
可爱的“牛牛”脚踏祥云,欢笑着大步走来,洋溢着激情和
活力,表现出南阳人民正以主人翁的热情欢迎全国的农民朋
结合材料分析南阳农民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过程是怎样
体现文化创新的。
解析 该题属于“××(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 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的”类型。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是 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知识,包括创新的途径、主体、意 义等;其次,逐层研究材料信息;第三步,找一一对应 关系。
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
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说明 ①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 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 解析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②表述错误,④与题意不符,选①③。 ( )。 ④ ②民间艺术元素决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
3.被称为“国粹”的京剧,集我国戏曲艺术之大成,它在吸 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长处的过程中,不断
第一步,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 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在答此类问 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做出简要罗列,也可打腹 稿。 第二步,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 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现象的特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环境分类:①都市文化环境②乡镇文化环境③村落文化环境3.文化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文化的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6.文化力量的表现: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8.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9.文化影响的来源: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的文化活动10.文化影响人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1.文化影响的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12.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上所指的都是先进文化)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3.通过什么可以领略文化的魅力?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14.文化遗产的作用?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5.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战争、内乱、经济基础薄弱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成就。
下面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中国建国初期的困难与挑战1. 解放战争和内战的影响:解放战争的胜利与内战的延续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重大影响。
战争导致了全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工业、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几乎全部瘫痪。
同时,战争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
2. 经济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有经济和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也十分薄弱。
3. 鉴别真假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经验和理论。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马列主义进行了丰富的解释和运用,但容易被一些人解读为“被中国化、变形的马列主义”,在思想认识上容易与真正的马列主义有所偏差,这就需要进行鉴别真假马列主义的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1. 战后恢复与重建:1949年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加强对外关系以及尝试用各种手段发展经济”的三大方针来开展内外政策。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重视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加强城乡联系,鼓励劳动人民创造财富,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从旧社会向新社会的转变,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垄断地位,实现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建立,最终实现了对个人所有制和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起的重大革命运动之一,旨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混乱,许多人受到迫害。
4. 开放和改革:1978年,中国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实施带来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显著变化。
总而言之,本单元内容丰富,对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Ⅲ文化生活知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创造的、所积累的、所继承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了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应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充分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5、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3 第2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处理好文化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
的关系,文化创新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题型主要集中在认识类、措施类和
意义类。具体考查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民族文
化的关系,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文化创 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等。考查方式逐渐由宏观向微观过渡,即
新的基本途径。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4)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长处。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及时了解 国外文化发展方向,积极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5)在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 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第二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必修三源自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1.如何进行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 好使者。 2.如何进行文化传承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径。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是三位 一体、紧密联系的。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三一轮总复习 · 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优质课件
文化与传统文 化、民族文化 与外来文化的 关系。②反对
制、传 播手段 的创新
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守旧主义”
具体 途径
和“封闭主 三个过程: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 义”“民族虚 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无主义”和
面博(中向采外世众) 界长,的取础三过长上个程补,原。短推则出:②”融是的①汇必不过多同程须种民。以文族③世化文是界特化优在质之秀文的间文化新相化交文互为流化借营、的鉴养借过,,鉴程以充的分“基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如 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 ①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 用”的正确态度。屠呦呦翻阅大量中医药典锁定了青蒿这种 植物的过程反映了这一点。②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 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最终成 功提取出青蒿素的过程体现这一观点。③要反对 “守旧主 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善于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单元复习总结(二)
1.两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2.一个原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3.两大特点:大众传媒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4.两大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 5.两大表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6. 两 大 错 误 : “ 守 旧 主 义 ” ( “ 封 闭 主 义 ” ) 和 “ 民 族 虚 无 主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 展的消极作用。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 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 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我们不能离 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表现: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联合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予以保护。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考点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4、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社会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考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考点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考点五: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传媒的发展阶段: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含义: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考点六: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考点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④教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考点四: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第五课文化创新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考点三: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 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③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