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诗集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风雨吟》《统一》(37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风雨吟》《统一》(37张PPT)

写作练习
雨还在下,一辆公交车停下,我终于拿出了5元钱,跑到了老 人身边,“爷爷,我有5块钱,给你吧。”我望着老人布满皱 纹的脸说。老人愣了一下,接过钱,不停地说:“谢谢你,谢 谢,小兄弟!”“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高桥的!”说完 我便和同桌上了车,在公交车上,我回头一瞥,看见同桌正回 望着老人,若有所思。
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 “老东西,知道我这包多少钱吗?一万块,懂吗?一万!
被裹挟的状。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人生”
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
写作练习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欲望,站在公交车站牌前,我 们和其他等车人一样,伸长着脑袋,眼睛一个劲地盯着远处。 “妈的!你没长眼睛啊!老东西!”一阵斥骂声传来,人们 纷纷转过脸,一个肚子圆鼓鼓的中年人正在怒斥一个老人。 “老东西,知道我这包多少钱吗?一万块,懂吗?一 万!”“对不起,不好意思。”“弄破了你赔得起 吗?”“我只是回家少了2元公交车钱,我家在临浦,能不 能麻烦你行 个好……”“滚!”那中年人嘴角一动,飞出一 口唾沫。
投 卞之琳
主体(看)→客体(被看)
独自在山坡上,
本诗用自然事物揭示了什么哲理?
”“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高桥的!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小孩儿,我见你
老人愣了一下,接过钱,不停地说:“谢谢你,谢谢,小兄弟!
一边走一边唱, 过客说:表现世间物是人非匆匆过客情景。
”“弄破了你赔得起吗?”“我只是回家少了2元公交车钱,我家在临浦,能不能麻烦你行 个好……”“滚!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卞之琳作品集

卞之琳作品集

卞之琳作品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翻一个浪头》(1951)、《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

尺八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听了雁声,动了乡愁,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寂寞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圆宝盒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一颗晶莹的水银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颗金黄的灯火笼罩有一场华宴,一颗新鲜的雨点含有你昨夜的叹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古董铺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可是桥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就是好挂在耳边的一颗珍珠——宝石?——星?音尘绿衣人熟稔的按门铃就按在住户的心上:是游过黄海来的鱼?是飞过西伯利亚来的雁?“翻开地图看,”远人说。

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是哪条虚线旁的那个小黑点。

如果那是金黄的一点,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顶,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儿准是一个孤独的火车站。

然而我正对一本历史书。

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我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声。

距离的组织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断章》卞之琳讲解精编版

《断章》卞之琳讲解精编版
“(《断章》)说是情诗也可以,但 决不是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 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 境。”
——卞之琳 (《雕虫纪历》)
“(《断章》)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 上。”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 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卞之琳 (《关于<鱼目>》)
《断章》中心意蕴
“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 想那光洁的诗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 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清脆的鸟鸣。 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 扬而和谐。透过这宁静的自然,是一 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 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 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夜
“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 人的夜里打量着世界,也许是想在人 世间的美中找点慰籍。明月当空,皎 洁的月光石也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 若有若无,如梦如幻。
对《断章》的众说纷纭
一说着重“装饰”的意思,表现了一种人生的 悲哀。
一说是写人和风景、自己和别人的对象化。 一说是写事物的主位和客位、主体和客体、主
动和被动的矛盾统一性。 一说是写人们对事物系统结构的一种把握方式。 一说此诗只是一幅恬静的图画,是诗人的瞬间
感受。
作者对《断章》的说法
从主客关系看——
人的主体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 对的,可以因情形的不同而成为客体 角色,因而主客是可以互换的。
从交流关系看——
人际之间有一定的阻隔与障碍, 因而各自是一种孤独、零碎的存在, 是令人伤感的;但同时他们又不是 真正对立而是相互成全,相互融合, 因而又是令人欣慰的。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
3、卞之琳诗歌的历史地位
卞之琳诗呈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从早期象 征主义向后期象征主义转变的轨迹。他调 整了新诗的观念,淘汰了伤感和放纵,讲 求艺术自觉和自律,实现了从软抒情向硬 抒情,从单声部向多声部的转换,突出了 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诗的综合特征,以 一套新的诗语系统建构了新的美学原则, 并创作了虽为数不多但质地坚硬、品质优 良的诗作,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史的重要 事件。(张同道《探险的风旗——论20世 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

断 章——卞之琳

断 章——卞之琳

(二)哲学沉思: 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 “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 的。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 “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 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
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 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 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 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 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
断章
卞之琳
学习要点:
1、了解卞之琳的生平及创作。 2、赏析《断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断章》解析
(1910—2000)现代诗 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 门汤家镇。1930年开始写 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三秋草》,1935年出 版《鱼目集》,1936年与 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 《汉园集》出版。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 “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 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 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 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 表诗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 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 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 考。
也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
极乐观诗作,也有人认为是距离 产生美的诗作等等。
名家鉴赏
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
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 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 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 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 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 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 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 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现代诗歌鉴赏——《断章-卞之琳》(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断章-卞之琳》(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断章-卞之琳》(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1922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并越级直接进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接触新文化。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在徐志摩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新诗创作。

1933年大学毕业后,诗人先后在保定、济南等地教书,同年出版其第一部诗集《三秋草》。

抗战时期,诗人前往四川大学任教,期间曾赴延安和太行山一带访问。

1940年后先后在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任教。

1947年诗人应邀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专事创作。

1949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

建国后,诗人历任《诗刊》、《文学评论》等刊物的编辑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等职务。

2000年12月病逝于北京。

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慰劳信集》、《鱼目集》、《汉园集》、《十年诗草》等,另外还有一些译作,如《哈姆雷特》、《海滨墓园》等。

【赏析一】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

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诗只有四句,每个字、词,每句话都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味便觉意味悠长,耐人寻味。

诗中用几个简单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个优美的意境,同时带着深深的伤感。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

“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想那光洁的石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清脆的鸟鸣。

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扬而和谐。

透过这宁静的自然,是一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背后是一双眼睛。

“你”一下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夜。

”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人的夜里打量着世界,也许是想在人世间的美中找点慰藉。

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使夜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若有若无,如梦如幻。

卞之琳

卞之琳

卞之琳卞之琳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新诗创作。

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

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曾经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他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他同时醉心于法国象征派,这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大多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卞之琳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年-1949年)。

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

1935年出版《鱼目集》。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抗日战争时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

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2年《十年诗草》出版。

1946年到南开大学任教。

次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赴牛津从事研究。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员。

卞之琳诗集

卞之琳诗集

《卞之琳诗集》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墙头草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望》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大陆上颜色深的是山岭山丛,许多孔隙裂缝是冷落的江湖,还有港湾像是望风帆的归途,等它们报告发现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话的苍海桑田,满怀的花草换得了一把荒烟,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只迷羊辗转在灰沙里,幸亏还有蔚蓝,还有仿佛的云峰浮在缥渺间,倒可以抬头望望这一个仙乡。

《远行》如果乘一线骆驼的波纹涌上了沈睡的大漠,当一串又轻又小的铃声穿进了黄昏的寂寞,我们便随地搭起了蓬帐,让辛苦酿成了酣眠,又酸又甜,浓浓的一大缺,把我们浑身都浸过;不用管能不能梦见绿洲,反正是我们已烂醉;一阵飓风把沙石来偷偷把我们埋了也干脆。

雨同我“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在秋天的下午)望着玻璃窗片上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留下的旧枕,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淡淡的湖山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仿佛风流云散的旧友的渺茫的行踪,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在梦中的烟水?灯虫可怜以浮华为食品,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卞之琳《断章》赏析一、作者简介: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

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建国前出版了诗集《三秋草》和《鱼目集》,另有与何其芳、李广田合著的《汉园集》。

解放后出版诗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和《雕虫纪历》。

二、关于《断章》:《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

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

”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三、《断章》全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赏析: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

但细想的话,你又会觉得满脑子疑问:谁是看风景的人呢?你装饰了谁的梦呢?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需要答案,我们只需要感受那份浓浓的诗情就可以了。

这首诗我们既可以把它当作哲理诗解读,也可以当作爱情诗解读。

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哲理诗呢?我们先看这首诗的意象。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8个可相互交叉重叠的意象,即“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这虽然是一刹那的意境,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在短短的35字里涵蕴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卞之琳

卞之琳

解读之三:距离说。“《断章》一诗,是卞之琳艺术 观的具体表现,也即把有距离的事物组织起来,寻找 其空间上与时间上的联系状态,并试图以此掌握‘物 镜’与‘心镜’的微妙关系。”(陈德锦《卞之琳抒 情诗的距离和组织》) 解读之四:爱情说。“这无疑是一首极为卓越的情诗。 诗人透过旁观者的冷眼,写出了‘人’对‘情’的无 奈,及‘情’对‘人’的捉弄。客观的铺叙中隐隐细 味出淡淡清愁,也交代了诗中的你、我、他三方面的 关系。”(秀实《也来演绎卞之琳的〈断章〉》)
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 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 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 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 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
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
又变成了客体。
第二节 (一)画面: 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 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 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 “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的主体,照进窗子 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 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 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 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断章》也许是卞之琳灵感瞬息 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 风的一次不经意的显现。这不是李 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 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空高远” 审美理想的重复。他在胡适、刘大 白等人作诗如说话的主旨指导下, 以白话演绎词曲的尝试之后,实现 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 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
第一节: (一)画面 “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 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 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 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 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 风物素描。

小处敏感 大处茫然----论卞之琳早期的诗歌创作

小处敏感   大处茫然----论卞之琳早期的诗歌创作

小处敏感大处茫然----论卞之琳早期的诗歌创作[内容提要]:卞之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为新诗发展作出重要建树的诗人。

他本人是一位不愿张扬,喜欢思考的诗人。

而诗如其人,历来被称为“谜一样的诗”。

卞之琳写诗,偏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不仅抒发情怀,而且表现他那独到的人生体验,并把体验和观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有《数行集》,《音尘集》等。

卞之琳曾用“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来概括这一时期的自己。

他茫然于时代风云,对艺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热情,被称作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

[关键词]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诗的非个人化哲理的趣味一、简介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

1910年12月8日出生在一个“清寒”的家庭。

幼年在乡间求学,在上海读的高中,于1929年考入北大英文系,开始接触西方现代派诗歌,1930年开始写诗,处女作《纪录》。

作品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等。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卞之琳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他是现代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者。

他首先是以诗人的身份亮相文坛的,并为中国新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他的诗歌“化古化欧”,多层面地融合了西方现代派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

袁可嘉对卞之琳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个公认的经典性总结:“卞之琳的诗歌有着融古化欧,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在新诗内部,上呈‘新月’,中处‘现代’,下启‘九叶’……从新诗流派的发展来看,这就形成新诗优秀传统中与现实主义诗派平行发展的另一条线。

”[1]卞之琳在《雕虫纪历·自序》里,把自己到1937年为止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是1930-1932年,第二个阶段是1933-1935年,第三个阶段是1936年-1937年。

以此作为探讨卞之琳的诗歌创作的轨迹。

二、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创作与诗风的转变。

1、卞之琳第一阶段的创作:1930-1932年,在北大英语系读书的时期。

30年代诗歌戴望舒卞之琳

30年代诗歌戴望舒卞之琳

这是一首纯意象诗:

诗人抽去了语义上前后的因果关联,综合视觉、 听觉、幻觉等各种类型的意象,借助一串有声 有色的物象来暗示某种飘渺恍惚的记忆,其中 有诗人对昔日记忆中事物的眷恋,也有内心隐 藏的空虚和寂寞。诗中涉及的幽微的铃声、小 小的渔船、青色的珍珠、残阳、微笑、古井等。 不仅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积淀着悲凉感伤的 情思,而且内涵与情调也都具有同一指向,即 它们都是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形断意连,意 与象浑,构成了一个情思隐约、意境深邃的朦 胧画卷。

独特的性格气质——忧郁、自卑、自恋、 怯懦、要强等等,正是这些性格气质, 影响了他对爱情的追求。
望舒轶事

人生中的三次悲情婚恋——
1928-1935 施绛年(施蛰存之妹) 1935-1941 穆丽娟(穆时英之妹) 1943-1948 杨静


如《雨巷》


《雨巷》最初发表在 1928年8月的《小说 月报》 是戴望舒象征主义诗 歌的代表作,也是他 的成名作。

《雨巷》是诗人在黑暗现实和孤寂的生 活中一种美好而朦胧的理想象征。作者 希望找回那失落的理想,整首诗如一首 迷离飘忽的梦幻曲,回荡着浓重的感伤 情绪。
(四)戴望舒诗歌艺术特点

1、诗艺的自觉探 索
《诗论零札》 浪漫主义-接受法国 浪漫派作品影响 象征主义-对法国象 征派诗歌艺术的借鉴 传统诗艺的融合-晚 唐李商隐、温庭筠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一、戴望舒

(1905—1950), 原名戴梦鸥,浙江杭 州人,早年就读于上 海大学、震旦大学, 曾因宣传革命被捕。 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现代诗人、翻译家、 古典文学研究者。
(一)诗歌创作历程来自1928年8月,《小说月报》发表其成名 作《雨巷》一诗,享誉一时,获“雨巷 诗人”之称。 1930年3月2日,参加左联成立大会, 成为左联成员。 1932年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诗派的影 响。

卞之琳

卞之琳

智性诗——新智慧诗
新智慧诗这一概念是诗人金克木提出来的,
1937年他将卞之琳等人的诗歌称为“新的智慧 诗” ,其特点是以“智慧”为“主脑”,进行 哲学沉思,追求诗与哲学的融合。
这种诗歌写作,与西方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
叶慈(W▪B▪Yeats)、里尔克(R▪M▪Rilke)、 瓦雷里(Paul Valery)等影响有关。
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
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 石。 ——1936
雨同我
1937年5月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白螺壳
空灵的白螺壳 孔眼里不留纤尘, 漏到了我的手里 却有一千种感情: 掌心里波涛汹涌, 我感叹你的神工, 你的慧心啊,大海, 你细到可以穿珠! 可是我也禁不住: 你这个洁癖啊,唉!
1937/05
请看这一湖烟雨 水一样把我浸透, 象浸透一片鸟羽。 我仿佛一所小楼 风穿过,柳絮穿过, 燕子穿过象穿梭, 楼中也许有珍本, 书页给银鱼穿织, 从爱字到哀字—— 出脱空华不就成!
无题(一) 1937/03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无题(四)

1937/04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怀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出一片轻喟, 今朝收你两朵微笑, 付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淘气
淘气的孩子,有办法:
叫游鱼啮你的素足,
叫黄鹂啄你的指甲,
野蔷薇牵你的衣角……
候你喝饮泉水
取笑你吻了你自己。
我这八阵图好不好?
你笑笑,可有点不妙,
我知道你还有花样!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旧元夜遐思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
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
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
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
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尺八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
是哪条虚线旁的那个小黑点。
如果那是金黄的一点,
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顶,
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儿
准是一个孤独的火车站。
然而我正对一本历史书。
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
我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声。
?距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哈哈!到底算谁胜利?
你在我对面的墙上
写下了「我真是淘气」。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投
独自在山坡上,
小孩儿,我见你
一边走一边唱,
都厌了,随地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
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会失去的悲哀吗?
?寂寞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昨夜里一点宝石
你望见的就是这里。
用窗帘藏却大海吧
怕来客又遥望出帆。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虽然你们的握手
捡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
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曾把你
(也不爱也不憎)
好玩地捡起,
像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隔江泪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灯虫
可怜以浮华为食品,
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不甘淡如水,还要醉,
而抛下露养的青身。
多少艘艨艟一起发,
白帆蓬拜倒于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伦的秀发。赞美吧。
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也画了佛顶的圆圈!
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
或他们也许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宝石?——星?
?音尘
绿衣人熟稔的按门铃
就按在住户的心上:
是游过黄海来的鱼?
是飞过西伯利亚来的雁?
“翻开地图看,”远人说。
?鱼化石
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半岛
半岛是大陆的纤手,
遥指海上的三神山。
小楼已有了三面水
可看而不可饮的。
一脉泉乃涌到庭心,
人迹仍描到门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