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中考现代文阅读共7个典型题型:①概括内容②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③句子含义理解④赏析句子⑤标题的含义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⑦联系实际谈感想我们把这7道题的解题方法变成7个公式,先来看两篇文章。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
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
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
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干货)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一、概括类问题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武汉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分析
武汉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分析武汉市中考语文满分120分,阅读分为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三个板块,说明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以客观选择题为主,提示性的问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减轻了阅读的负担,也就是说经过一定的训练,说明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可以得满分。
那么“得阅读者得语文”就变成了“得现代文者得语文”。
2017年元调开始,现代文由原来的18分变为22分,显而易见现代文阅读只会越来越重要。
从近年现代文选文出题来说,有以下特点:提升检验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在食品实验室管理中,检验人员要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根据食品实验室的实际状况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严格遵循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规范,确保食品实验室应用的食品检测方法和食品检测手段具备规范性与标准性,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与此同时,食品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及质量管理能力,保障食品实验室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有效开展。
1.从阅读文本的选择上还是以现当代名家记叙性散文为主。
2.主题上可以看出更加关注青少年科学三观。
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城市文创产品公众号,进行软文推送,增加用户对文创产品的了解。
通过微订系统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对接,在微订系统后台建立的销售城市文创产品的店铺和商品将展现在微信中,通过朋友圈转发点赞优惠、网上下单优惠等活动,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3.出题原则从2015年起开始随文出题,不再以绕弯的多重复句,取而代之的是提纲挈领的问答形式。
4.答题原则由原来的重形式框架分析层次到现在的随文找答案,更加科学地让学生去真正把握作者写作的精髓而不是形式化地停留在表面上的阅读。
参加新农保的75人当中,有33人选择的缴纳原因是为了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能够不缴费就能领养老金;28人认为自己60岁时可以领取养老金,生活有一定的保障;14人认为,缴纳的费用不是很多,但等自己60岁之后可以领到更多的养老金,认为参加养老保险划算。
武汉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复习指导
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答题步骤:1、平静自己的心情,准备和作者进行“交流”:听听作者“说”(写)了些什么吧?2、开始认真地、静静地、细心的读文章吧!3、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圈划各段能概括段意、突出写作对象特征、点明作者情感心理、照应文章标题、意味深长或是语言优美的、阐释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你认为深奥不理解的等相关词句。
4、看看你听懂了作者说的话没有——读懂文章起码要依次知道以下一些:A、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B、文章前后都写些了些什么?先归纳下各段的内容,然后按照段落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行简单的划分,明确文章层次。
C、前后各个板块和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D、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最后深思:作者写了这篇文章(说了这些话)要告诉我们什么?(明确中心、主题)文章读懂了吗?作者对你说了哪些,你都听懂了,心理有数了吗?如果是,就开始下一步审读考试题目,看作者、出卷老师想知道你哪方面的想法?如果不是,那就再转去读读文章吧,不要急着和出卷老师讨论了!——静心地读懂文章是答好考题的基础和前提!不读懂文章就做题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傻事了!(时间、精力都投入了,但效果却是令人失望!再说了,你连对方说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和对方交流呢?)答题要求:5、答案要跟着文本走,切忌跟着感觉走;6、尽量用原句、原词、原意,忌主观臆断答题。
7、“三要:要做完整的主谓句作答;要用书面语作答;要分项分点作答。
8、“五不要”:不要单独用否定句作答;不要用比喻句作答;不要用问句作答;不要用指示代词作答;不要用口语作答。
答题方法:第13题——要点概括:总原则(1)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多少;(2)分条分点回答。
1、概括文意类——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
例题:《喜欢苏东坡》13、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请简要概括。
答:才华和人品(可以从文章第一段可以读出)《苦念北平》13、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念”了北平的()和()。
武汉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分析
132 I考试评价丨武汉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分析◎张恩赫武汉市中考语文满分120分,阅读分为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三个板块,说明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以客观选择题为主,提示性的问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减轻了阅读的负担,也就是说经过一定的训练,说明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可以得满分。
那么“得阅读者得语文”就变成了“得现代文者得语文”。
2017年元调开始,现代文由原来的18分变为22分,显而易见现代文阅读只会越来越重要。
从近年现代文选文出题来说,有以下特点:1. 从阅读文本的选择上还是以现当代名家记叙性散文为主。
2. 主题上可以看出更加关注青少年科学三观。
3. 出题原则从2015年起开始随文出题,不 再以绕弯的多重复句,取而代之的是提纲挈领的问答形式。
4. 答题原则由原来的重形式框架分析层次到现在的随文找答案,更加科学地让学生去真正把握作者写作的精髓而不是形式化地停留在表面上的阅读。
5. —共四道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下面具体说说。
第13题,考查内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2015年第13题第①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4分)2016年第13题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4分)2017年第13题文中第③段说“惊奇是如胎发一般的标志”,这里的“惊奇”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2018年第13题: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亨+今掌拿吁今'(2)有朝一曰,“冬今冬夺”,路人皆知。
分析:2015年与2017年相似,答案在题目 中所指的段落就能找到,但不是单纯地照抄原句,而是找到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注 意得分字眼,不要赘述。
2016年需要学生抓住文章主题中心的关键词才能拿到分,但如果考前常练主题性关键词,得分还是有保障。
2018 年与2015年元调武汉近几年来第一次改变现代文含义类题型中莫言的《母亲》那篇文章的题型很像,就是根据加点词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其“言外之意”即可。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_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板(三)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_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板
(三)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板(三)”,欢迎阅读参考,更
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中国现代文学阅读常见试题及答题模板(三)
深层含义理解类问题
1.分析这个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
然后联系
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谈谈你对添加单词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谈谈你对课文中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 将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与文章的具体语境或主题联系起来,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本文后谈谈你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
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⑵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⑶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⑵ 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干货)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一、概括类问题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阅读”和“表达”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 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
3.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在...。
..“.试卷..”.上无效4. 非选择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
..”.上无效5. 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I 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 分)“信用”的现代意义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名句,都强调了“信”的意义与价值,而信用就是从这一传统美德中发展而来的。
②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因履行承诺而取得的信任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还是人人可以尝试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模式。
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信用关系。
③信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信任与仁爱、友谊、交流一样,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极易出现裂痕。
只有建立互信,社会方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④现代社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
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信对象、授信主体、信用中介和信用环境。
受信对象通常指的是债务人,即那些接受信用并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偿还债务的个体或实体。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语文训练题 (二)(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武昌区语文训练题(二)Ⅰ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诗与直觉①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这里“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上升到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②诗的“见”必为“直觉”。
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
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
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
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
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
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
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
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的形象。
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的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③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
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产生“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作同乡”之类的联想。
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④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
(干货)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一、概括类问题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浩瀚.虬.(qiú)枝磕绊.(pàn)弛.骋B.显赫.濡.(rú)染拮据.(jū)轮廓.C.殉.职骁.(xiāo)勇自艾.(yì)秀颀.D.斟酌.冗.(rǒnɡ)杂无垠.(yín)禁锢.【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常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法规则来驾驭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精确辨析;写汉字题要留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常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留意字词的音形义.【解答】A.有误,“磕绊”应读作“kē bàn”,“弛骋”应写作“驰骋”;B.正确,不要把“显赫”写作“显郝”;C.正确,不要把“秀颀”写作“秀欣”;D.正确,不要把“冗杂”的“冗”读作“róng”.故选:A.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知音,是为孤独.知音之珍贵,不但在于,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敢畅言所见.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慧眼独具胆识过人B.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慧眼独具胆识过人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胆识过人慧眼独具D.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胆识过人慧眼独具【考点】词义辨析.【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题干中的句中都是课文中出现的语句,只要多读课文都可正确作答.【解答】“锦上添花”的意思是:比方好上加好,美上添美.“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比方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对于作家而言,成名后粉丝会许多,所以第一个空选择“锦上添花”.作家的知音会很少,所以其次个空选择“雪中送炭”.“慧眼独具”的意思是:在视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的意思是:很有胆识,英勇的意思.依据句意寻找知音,不仅能发觉知音,更能有胆识识别作家,所以第三个空选择“独具慧眼”,第四个空选择“胆识过人”.故选:B.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竞赛的做法,在东湖实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湖北省武汉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让生命走向蓬勃①楼下有个角落,多少年来无人打理,总是稀稀拉拉长些杂草。
一天,儿子吃完西瓜后,将一把西瓜籽撒到那里,嚷着说要种个西瓜。
我笑道:这么荒僻的角落,还想种西瓜,想得美呢!然而,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②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
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
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③一株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你看,它是那么安静从容,毫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瓜熟蒂落之后,待种子萌动,又将在下一轮的生长过程中重启战斗,继续拼搏,以期瓜瓞绵绵,与天长久,想到这些,心里就有朴素的感动生了出来:越是处在某种原始的生命状态,越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那些来自山海村野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拥有那么多真实的欢乐,依然那么富于生命力?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然的母体中剥离开来,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粗砺而浑朴的生命力。
⑤反观今天的部分年轻人,身逢中国经济腾飞的盛世,身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他们被一群无怨无悔的亲人源源不断地、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作为巨大的消费终端、食物链的最高端,他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被快递、外卖、家政、电子支付围绕着。
然而,这些年轻人却陷入了低迷的人生状态。
⑥种种外部因素的加持,反而使他们失去了直接从大自然母体获得生活能力的机会。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索,而是向内收缩、敛藏,他们躲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
对他们来说,奋斗变得虚无,理想变得矫情,情怀变得可笑,他们活在生活的表层,享受物质,与世无争,只想躺平。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中考现代文阅读共7个典型题型:①概括内容②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③句子含义理解④赏析句子⑤标题的含义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⑦联系实际谈感想我们把这7道题的解题方法变成7个公式,先来看两篇文章。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
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
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
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
夜色朦胧。
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
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⑧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好望角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
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
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11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一、概括内容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题型:概括故事情节、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根据提示填空方法:公式一:概括=提取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组合例题:①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两件事。
解答:做风筝、放风筝学生练习:②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归纳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系绳放线解答:制作骨架、糊纸涂色二、分析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公式二: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在文首总起全文、引起下文(不限位置设悬念埋下伏笔与××相对比或者相映衬)结构上在文中承上启下或者启示下文在文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主题方法:内容上写出了××内容情感上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例题: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答:引起下文(结构上的作用),写出了风筝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的深刻记忆(内容上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天真浪漫的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学生练习:啊,我鹅黄色的童年!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解答: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上的作用),写出了我的童年充满生机和欢乐的特点(内容上的作用),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赞美(情感上的作用)。
三、分析句子的含义公式三:句子含义=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联系文章主旨)解答句子浅层含义时,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隐晦难懂或者双关的句子要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解答深层含义时要扣住文章主题,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使答案更完整。
例题: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解答:.放风筝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但都是难忘的(字面意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地眷恋之情(深层含义)。
学生练习:啊,我鹅黄色的童年!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解答:我的童年充满生机和欢乐(字面意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赞美(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公式四:赏析=修辞+描写+重点词语比喻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对比、夸张人物描写动作神情方法:描写方法细节描写场景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等)重点词语动词叠词拟声词形容词例题: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赏析此句。
解答:“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筝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筝在空中飞舞摇摆的调皮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放风筝这一儿时游戏的喜爱之情。
学生练习: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赏析此句解答:这个句子没有修辞手法,我们看一看就会很快发现这个句子中有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是通过精彩的动词和叠词来完成的。
我们就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展开赏析。
“颤动”一词,是老人说起已经去世的儿子,内心的悲痛和波澜化为了外在的手的颤动。
一吸,一呼两个动作,是老人在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极力使内心平静下来。
而“深深”,“缓缓”两个叠词则是在表现这种掩饰的艰难与痛苦。
五、标题的含义公式五:标题的含义=与标题有关的文章内容+文章主旨例题:文章以“好望角”为题,有什么含义?解答:好望角是一个地理位置,也是文章中老人一直寻找的地方(与标题有关的文章内容),象征了人生执着追求的梦想。
学生练习:文章以“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为题,有什么含义?解答:是指放风筝是我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深刻的记忆,表达了我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生活的赞美和怀恋。
六、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公式六:人物形象=文章内容(判断理由)+人物性格例题:请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解答: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
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
(文章内容)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
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人物性格)。
七、联系实际谈感想公式七:联系实际谈感想=文章内容+文章主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
)+举例子(紧扣观点,与文章主旨保持一致)例题: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解答:文章中的老人一生坎坷,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但老人依然坚守着他心中的“好望角”,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苦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