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一、文本分析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时“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意思”,即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二)《布局谋篇》在教材中的地位

《布局谋篇》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注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结合。谋篇布局的能力是写作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布局谋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能融汇三年的写作知识,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作文训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同时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整体谋篇布局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常常写作中首尾不能相顾,不能有条不紊,详略得当的将素材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需要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训练。

三|、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

2、明确布局谋篇的要求,学习如何布局谋篇;

3、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4、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四、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修改文章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引入布局谋篇的概念。

“谋定而后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这种提前规划然后行动的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事如此写文章也如此。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谋篇布局就是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过渡,怎样呼应,有条不紊将文章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的文章。

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二)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1、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在采取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会繁琐。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所选“点”应能

代表一个“面”。

示例

(1)都德的《最后一课》主要采用了三个点:课前、课中、课后,展现了小弗郎士由无知到强烈爱国思想的产生。这些点的事例都是为展现他们的爱国思想这一主题。

(2)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了四个点:元宵夜巡阅、讲故事、背书、做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母亲的性格特征。

2、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展示例文《由“纵身入水的三种方法”想到的》

评: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篇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强调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3、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

1.机遇是什么?

2.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

3.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

4.为什么要抓住机遇?

5.抓不住机遇会怎样?

6.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

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文章结构也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像上文,“问”在暗处,“答”在明处,行文自然流畅

4、材料排列

次要的放在前面,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

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5、过渡和照应

段和段之间,特别是材料内容转换时应该要有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以保持文章语言的连贯性。首尾之间要注意相互照应,以彰显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三)布局谋篇的原则

1、一篇好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这就需要注意过渡、呼应。“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2、谋篇布局要紧扣主题,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狗是谁的→错是谁的”这一荒诞的“责任推定”为轴心对称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将主人公“善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3、开头和结尾也是布局谋篇时需要重视的。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结尾的写法也很多,共通之处在于“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语),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

(四)布局谋篇的技法

1、开门见山法:如:朱自清的《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欲扬先抑法: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等。

3、衔接过渡法:

a用设问的形式过渡:如《敬业与乐业》等;

b用词语衔接过渡:如《大自然的语言》等;

c用句子衔接过渡:如《济南的冬天》、《孔乙已》等;

d用段落衔接过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

4、曲终奏雅法:

a、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如:《伟大的悲剧》等;

b、饱含哲理,发人深思。如:《猫》等;

c、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如:《社戏》等;

d、拓展意境,丰富内容。如:《孤独之旅》等。

(五)中考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学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个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搬别人的文章。

思路要点

1、写幸福类

可以写“我”以前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唠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逐渐懂事了,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原来,享受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幸福”。

2、写亲情类

通过回想“我”照顾父母、其他长辈的事,揭示亲情无价、亲情永恒的道理。比如有位同学的构思就很好:通过自己对残疾母亲的照顾,进而揭示母女深情。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注重亲情”。

3、写友情类

回想和朋友、同学之间的故事,发现许多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美或令人感到之处,表现友谊的温馨、温暖。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宽容”。

4、写社会类

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以及亲身实践,增长了许多见识,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孤陋寡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