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老城区更新设计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更新过程中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特色,尽量保留历史建筑和文
化符号。

2.引入新技术: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新技术进行
更新改造,如新型建材、节能环保技术、通信技术等,以提高历史街区的
生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提升城市品质:通过更新改造,提升历史街区的城市品质,营造具
有时代感和现代感的城市环境,增强其在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吸引力。

4.加强管理和维护:对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改造后,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工作,保证其安全、卫生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正常运转,同时加强对居民
教育和引导,提高居民公德心和文化素质。

5.吸引投资:历史街区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发展前景不明晰
等原因,一些历史街区存在衰败、荒废的情况。

因此,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引进企业、打造文创产业等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历史街区的发展和繁荣。

城市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城市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城市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的可行性研究城市老旧街区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这些老旧街区往往面临着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诸多问题。

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尽可能地保留街区的历史韵味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的可行性。

一、老旧街区的价值和挑战老旧街区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风貌。

保留和修复这些老旧街区可以增加城市的特色和吸引力,并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优雅而独特的环境。

然而,老旧街区的更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古建筑维修成本高、土地使用权纠纷、市政设施更新等问题。

二、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的原则和技术1. 尊重历史和文化:老旧街区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新设计应尊重这些传统,并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特色,以保留街区的独特魅力。

2. 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古建筑是老旧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是更新工作的关键。

采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技术,注重细节和原汁原味的保留,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建筑的历史面貌。

3. 提高基础设施和环境:老旧街区往往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和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通过改善街区的排水、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加大环境卫生的改善力度,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4. 形成完整的功能体系:更新设计不仅仅是修复建筑和改善环境,还需要将老旧街区真正融入城市的运行体系中。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老旧街区形成完整的功能体系,提供居住、商业、文化等各种需求。

5. 合理的土地使用:老旧街区更新设计需要解决土地使用权纠纷和整合问题。

在保留原有地块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批量拆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三、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的调查研究在实施老旧街区更新设计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街区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筑状况、土地使用权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更新方案和决策非常有帮助。

调查研究不仅仅是取得一些表面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体验老旧街区的文化内涵和居民的生活。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记忆与城市历史最完整的物质体现。

城市老街区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时期,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处于高危时期。

随着遗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彰显,各地政府纷纷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不可避免地面对城市化发展与旅游商业化开发的巨大冲击,出现街区历史建筑、风土文化过度开发,城市风貌趋同,逐渐丧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等诸多现象。

因此,有必要认识与概括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现象,深层次分析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老街区;改造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以老街区改造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色历史建筑消失、城市空间变异、城市肌理切断、城市社会网络瓦解等。

在进行老街区改造时应更加慎重,采取合理方式进行,为增加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提升旅游服务、乡村振兴等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探索出一条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保护利用模式,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包括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风景名胜型、一般史迹型等。

城市老街区,又称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重要景观价值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历史肌理、融合了一定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

城市更新的目的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拆迁、改造与建设,包括城市中衰落的区域、城市建筑物的改造,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是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

街区的老化是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时间久远而造成的各种建筑及设施等形态上的破损陈旧,也表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导致的街区原有的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研究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研究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研究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内一片有着重要历史价值、文化遗产和独特风貌的地区。

这些街区通常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反映了城市的发展轨迹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与更新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在城市规划层面上进行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应该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合理的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来保护其独特的历史风貌。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考虑保护街区内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街道布局等,以保持历史街区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其次,保护与更新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传统的保护观念往往将历史文化街区冻结在时间的一个点上,但这种做法可能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城市变化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和功能。

例如,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吃等方式,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是保护与更新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责任和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其正常运行和发展。

此外,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宣传推广等方式,增加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要注重民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承载着居民的情感记忆和生活方式,因此,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被充分考虑。

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可以通过开放式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不仅可以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公正性,而且可以增加居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认同感和主动性。

最后,必须明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瑰宝,也是居民的精神家园。

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和传承,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研究作者:伊明伟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年第03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一些历史街区遗址会因过度拆建或商业性开发而失去原本的文化价值,城市更新就成了现代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采用文献分析法阐述城市更新理念的内涵及特征,总结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某市A街区的更新设计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一、城市更新的内涵及特征城市更新的概念源于美国,其目标是对市中心区拆除重建。

然而在我国,城市更新理念是指对既有建筑进行梳理、更新,盘活存量,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及效率。

虽然我国的城市更新理念由城市改造发展而来,但是与城市改造有着本质的区别。

城市改造主要是对原有老旧城区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城市重建虽然符合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需求,但是原本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及深厚城市记忆的建筑景观会因此逐渐消失,导致城市风貌逐渐趋同,城市本身也会失去地域性、文化性的传统特色,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城市的文脉,弱化城市的人文价值。

而城市更新的对象是历史街区中的平房院落、低矮楼房、老旧生活小区、工业厂房等,这些城市区域与建筑更新后的功能尚不确定,更新手段也主要是整修、改善、适度再开发,更新的前提是保护。

城市更新的利益相关方也与城市改造有着本质的区别:城市改造的相关利益方主要是业主、开发商;而城市更新的利益方包括政府部门、居民、文化保护单位、公共服务单位等,产权关系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由此可见,城市更新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城市原有的历史人文价值。

因此城市更新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有机更新特征,即城市更新是依托系统现状而进行的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从“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

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保护与更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我们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这里的建筑风格、街巷布局、传统工艺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然而,当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造,原有的风貌遭到破坏。

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一些街区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韵味。

此外,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街区的生存和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更新规划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

保护不是简单的封存,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街区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这意味着要保留街区的原有格局和特色建筑,同时对其进行修缮和维护,使其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规划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了解街区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以及居民的需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比如,对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按照原有的工艺和材料进行修复;对于一般性的建筑,可以在保持外观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改造,以提高居住和使用的舒适性。

在功能更新方面,要注重多样性和适应性。

可以引入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文化创意工作室等,既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能为街区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也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如增加公共绿地、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等。

保护与更新规划还需要注重社区参与。

居民是街区的主人,他们对街区的感情深厚,了解情况。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榆次老城区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老城区的许多建筑和环境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老旧建筑的破损和拆除、商业活动的衰退、交通拥堵等。

因此,对榆次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首先是尊重历史文化。

榆次老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明清建筑、古老的街巷和具有传统特色的商业活动等。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持原汁原味的魅力。

同时,要在设计中融入现代元素,使得老城区与现代城市有机地结合,形成独特的风貌。

其次,要注重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榆次老城区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交通拥堵和停车问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旧城改造设计中,需要注重对交通系统的规划和改善。

可以设置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改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停车设施的建设,提供充足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

另外,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旧城改造不仅仅是改善建筑和交通条件,还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改善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

同时,还可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此外,旧城改造还需要注重社区参与和民众利益。

老城区的改造工作应该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工作,还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可以通过开展居民座谈会、听取民众意见等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希望,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民众利益的改造方案。

综上所述,榆次老城区的旧城改造设计方法应该注重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功能性和便利性、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区参与和民众利益。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实现旧城的改造与发展。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挑战。

这些历史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是城市的瑰宝。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面临着遭到拆迁和商业开发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期能够找到平衡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最佳策略。

首先,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是维护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必要手段。

历史街区中保存着大量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过去时光的投影。

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城市居民的自我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历史街区的保护也面临着更新和发展的需求。

城市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历史的回望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目的在于让历史街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

比如,可以在历史建筑内部进行改造,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空间,以刺激经济发展。

同时,在保留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新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和功能。

为了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应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建筑风格和使用规范等,以及鼓励私人资本的投入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引导和推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加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活动中。

其次,历史街区的保护应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相结合。

历史街区往往是当地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他们是历史街区文化保护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

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应与当地居民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建立居民委员会或者专门的文化保护组织,让居民参与到保护和更新工作中,共同努力保护历史街区的美好。

此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探究——以西安北院门为例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探究——以西安北院门为例

412023.06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资源难以维持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风貌特征随之衰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街区内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最初西安市坐拥13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其中已破坏10处,如今仅存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3处。

又因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大、功能复杂、人口聚集、文化交融等特点,导致街区更新难度大,难以将原始的市民生活风貌保留至今。

以往历史街区更新通常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破坏了历史文化风貌。

随着有机更新、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引入,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实践上,以小修小补为核心的“微更新、微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主流模式。

 2街区基本特征2.1历史沿革关于北院门的内容从唐代就已有记载,该街区本来是唐长安皇城的内殿中省、左武卫和尚书省所在的位置,属于当时政府的重要行政区域[1]。

清朝初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和巡抚部院行署恰好位于鼓楼的南北两侧,位置相对。

所以,巡抚部院俗称“北院”,与北院大门相对的那条南北向大街,被称为北院门[2]。

根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鼓楼重新修建之后,北院门大街正式形成[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期间,北院门被人们称为北院门街,它的范围向东到鼓楼,向南到西大街。

后来由于不同时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调整,北院门渐渐成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区。

2.2现状特征北院门地处西安老城核心区域内,现在的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为:东边延伸至北大街,西抵西安城墙,南边紧邻西大街,北边扩展到莲湖路。

规划保护的建设范围为224 hm 2,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约为73.4 hm 2,其余建设控制面积约为150.6 hm 2 [4](见图1)。

地段的用地性质比较复杂,属于商业和住宅混合的传统旧区。

商业区主要分布在街道的两侧,街区的内部却依然以居住功能为主。

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

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

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的探讨摘要:旧城的更新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是旧城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因为保护历史街区可以使居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给人们留下怀旧的空间,所以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与保护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新兴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原有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旧城老化情况严重,有的旧城已难以承担城市或区域中心的重任。

这些旧城当前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而在许多旧城中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历史街区,因此在旧城更新的同时,如何对这些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方面。

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和旧城的更新,现阶段通常存在着两个理解的误区:1)更新旧城与保护历史街区相矛盾,对旧城进行更新就是推倒老城区,重建现代化的新城区,旧貌换新颜。

建筑破旧的历史街区,与城市的新面貌不协调,是城市发展中的负担,保护历史街区将阻碍旧城的更新进程。

2)旧城更新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历史街区的原貌新的建设只能在新城区进行,为保存原有的旧城风貌,老城区必须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能进行新建活动。

其实,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旧城更新既不等同也不矛盾,它们在概念、范围和实际操作中都具有明显区别,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规划中应一体考虑。

2 旧城区的特质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2.1 城市之源,文化之根经过对现代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反思,人们开始重视对一个地区、一个城镇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研究探求出构成城镇人居环境传统文化的精神,找到赋予现代城镇的人情味和地方生命的途径,找到城镇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根,而旧城区正是这片土地和根。

商品交易和居民点在一定区域稳定下来,形成城市的雏形。

巴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与途径研究

巴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与途径研究

巴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与途径研究巴黎作为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巴黎的历史街区作为该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年久失修,这些历史街区更需要进行更新和保护,以便能够继续传承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因此,本文将研究巴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与途径。

首先,巴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应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同时注重与现代城市发展的结合。

在进行更新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布局,同时结合现代的需求和功能进行调整和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更新策略应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更新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居民和社区的意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巴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是加强街区管理和维护。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监督和维护历史街区的运营和发展。

同时,加强街区的清扫和保洁工作,确保街区的整洁和干净。

其次是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工作。

对于特殊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复,保持其原始的风貌和特色。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造和提升公共设施,改善街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比如,修建和改善街道、广场和公园,增加绿化和休闲设施等。

最后是注重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

保留和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元素和历史文脉,同时注重活化利用,使其具有现代的功能和活力。

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活动等,提升历史街区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为了有效实施巴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和途径,需要政府、社区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

社区应积极参与和表达意见,共同决策和推动更新工作的开展。

专业机构应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更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巴黎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与途径研究十分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更新策略和途径,可以保护和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同时为现代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

3、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上海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旧城改造, 但在协同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不完善之处。
三、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的构 建与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完善旧城改造协同治理机制:
1、增强多元主体参与意识: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 主体参与旧城改造,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使 各主体充分认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推陈出新的改造效果
通过采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改造模式,荔枝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 荔枝湾的环境品质得到了提升。经过改造,荔枝湾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绿化景 观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其次,荔枝湾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增强。通过保护和利用 历史文化资源,荔枝湾成为了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最后,荔枝湾的经 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和商业活动的繁荣,荔枝湾的商业街 成为了广州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参考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已成为城市发 展的重要课题。而协同治理机制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本次演示以上海为例,对旧城改 造协同治理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旧城改造协同治理的背景及 意义
旧城改造是指对城市中老旧、功能不全或环境恶劣的区域进行改造,以提高 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然而,旧城改造往往涉及多方利益,需要政府、 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谢谢观看
4、加强监督评估机制:应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全程跟 踪和评估,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应引入公众评价机制,使公众对 项目进行评价和监督,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摘要:当前,中国各地正在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同时提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更新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为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逐渐融合,将中国特色历史文化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中去,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积淀的见证,成为众多游客的目的地。

随着新媒体在大众间的普及,借助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文旅融合也逐渐产生了新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也就需要从新的角度思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更新策略;新媒体引言从城市大规模更新转移到小规模的街区更新。

在中国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初期的大拆大建式更新策略已暴露了其弊端。

城市的更新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关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关注城市街区的历史传统,以微观市民的利益追求和情感需求作为价值导向。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某个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实物见证,在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物质结构的基础上,还保留了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具有不可复制性。

1 历史街区的价值(1)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代表当地优秀文化的历史价值,这些历史文化除了物质性的文物古迹以外,还包含许多非物质性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手工艺、名人轶事、传统习俗等,这些由古至今的历史文化正是街巷最重要的内在价值。

(2)艺术价值。

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历史街区都是难以完全再现的伟大艺术作品之一。

街区中的砖瓦能够有效地呈现城市审美风格的变化,因为它们带有强烈的历史印记。

只有它们与现代社会环境完美融合,才能体现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3)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

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但经过历史的发展,衰败的现状却不容忽视,需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更新使其满足现代的使用需求。

由于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殊性,可实施操作的空间有限,选择城市触媒理论作为其更新方式,不仅是对核心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是激发当地空间活力的重要方式。

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旧城区的改造和更新问题愈发突出。

旧城区的建筑和规划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化的需要,如何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论述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展望。

一、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现状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已成为全球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共同问题。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城市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旧城区的建筑和规划面临巨大的挑战。

旧城改造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增长等。

然而,旧城改造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社会参与度低等。

为解决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包括《城市更新条例》、《城市建设规划条例》等。

同时,政府也积极推进旧城区的改造和更新,如“城市样板间”、“南京1912”、改造“棚户区”等项目。

二、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面临的问题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性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是旧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旧城区的建筑存在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特点,若随意更改将破坏其独特性。

因此,旧城区的改造需要有更多的社区广泛参与和建筑专家的支持。

仅依赖于政府和投资方的规划设计,难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旧城区改造前期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广泛的民意,以公众意见为依据制定规划设计。

并下设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强前期工作,更扎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避免过程中出现修改建议,从而导致工期延误,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旧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目前在旧城区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很普遍。

一些历史建筑因统一改造而失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一些历史文化建筑被拆除或者改造成商业建筑,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变成了商业街区,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历史文化风貌。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一、现状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城市的骨髓和灵魂。

然而,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受到了破坏和侵蚀,面临着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大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遭受到了过度拆除、盗挖、破坏等不法行为,街区内的传统建筑、文物和历史街巷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的压力也给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陈旧、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导致街区功能混乱、环境脏乱差、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和法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和市场激励机制,导致保护工作不够到位、成效不明显。

2.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缺乏综合规划和管理,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确、功能单一、配套不完善,无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的良性互动。

3.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存在矛盾冲突。

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常常存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导致规划实施困难、效果不佳。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法律体系,强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约束力和市场激励机制,提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 制定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体系,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保护措施,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良性互动。

通过强化保护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城市配套、促进资源整合等措施,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良性互动,实现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统一。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雄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众多的文化古城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而老街区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当年的历史,也能很好地体现各文化古城的历史记忆。

如今我国正在快速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而文化名城中老街区的改造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历史痕迹的消失、城市空间的变异以及城市社会网络的瓦解等等。

因此,在进行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的改造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城市更新引言:我国国务院在1986年颁布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判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今的情况需要有历史的特点,能够有浓重历史代表的老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街区则更能体现出历史的痕迹,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老街区的发展、生存等与历史文化名城是紧密相连的,对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但是,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展也在加快,而这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1.概念与内涵历史文化名城是指:该城市当中保存较多的历史文物、该城市有着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该城市经历过某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这三个因素就可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文化名城也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以及民族特色型等等。

城市老街区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显著的,城市老街区中会保存着较多的历史遗迹,城市老街区的景观价值非常高,并且还拥有比较完整的历史肌理,城市老街区是一个包含了生活内容以及城市功能的城市区域。

1.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1.城市更新理念错位如今,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老街区的改造只是重视设施功能性的增强,而没有重视老街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导致老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对我国城市旧城更新规划策略的探讨

对我国城市旧城更新规划策略的探讨

限, 后 来 的危 改项 目开 始 由政府 与 开发 商联 合来 完成 。 早在1 9 9 0 年 代初 , 北 京 表 、 进 行社 区 居 民座 谈 和住 户走 访 等方式 , 了解 居 民对 回迁 、 拆迁 补偿 方 式及 市 政 府就 提 出 了危 旧改 造 的基 本 思路 “ 以区 为主 , 四个 结 合 ” : 改 造 以区 政府 城 市环 境改 善重 点 等方 面的 意愿 ,并 将统计 结 果作 为 规划 编制 的重要 依 据 , 为主 进行 ; 危 改要 与新 区开发 相结 合 ; 与 住房 制度 改革 相 结合 ; 与 房地 产 经营 采 取切 实 可行 的 规划 措施 , 同时应 在 规 划公 示 过 程 中 , 及 时 吸纳 居 民反 馈 建 相结 合 ; 与古 都风 貌保 护 相结 合 。后来 又 加 上 了“ 与 市政 基 础 设施 建 设 相结 议 , 将公 众参 与 扩展 到规 划全 过程 。 合” 。 由 于地 方政 府基 于土 地财 政 和土 地开发 效 益最 大化 追求 , 把6 2 平方 公里 的 旧城简 单地 当作 可 开发 利用 的土 地 资源 , 于是“ 与房地 产 经 营相 结合 ” 迅速 上升 为 主导模 式 , 演 变 成事 实上 的 “ 一个 结合 ” 。
数 危 旧房居 民盼望 的事 情 。1 9 9 0 年代 后期 随着 住 房制 度 改革 的 推进 , 危 改房 定 社会 结构 和延 续场 所感 的 前提 。
改 造演 化成 了大规模 的房地 产开 发 和拆 房运 动 。 由于政府 直 接投 入资 金 的有
通 过 民意调 查 , 了解 拆 迁 意愿 。在 旧城 改造 中 , 通过 发 放 居 民意 愿调 查
要求, 理 所 当然必 须进 行 城市 更新 。 不过 , 旧城更 新 的基 本 目标 和出发 点 首先 需 要 明确 , 旧城 更 新应 当 基 于城 市 的公 共 性或 公 共利 益 , 而 不应 当以项 目开 发 的 商业 利益 为终 极 目标 。 西 方 国家 的城 市通 过清 理 出土地 用作 开发 也 是近 代 才 出现 的事 情 。 在国内, 1 9 8 0 年代 开始 重新 关 注城市 发 展和城 市 问题 , 开始 对 住 房和 环 境 问题严 重 的 旧城 区进行 成 片 的 改造 更 新 。经 过 短暂 的 快 速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城市老城区更新设计方法探讨历史城市老城区更新设计方法探讨摘要:本文以泰安老城为例,对泰安依托泰山、以岱庙为核心及众多文物分布其中的特殊情况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更新设计的方法的普适性,提出历史文化城市的老城区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老城;泰安;岱庙;保护;更新建设;Abstract:As the old city of Tai'an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ai'an relying on Taishan as temple the core and many relics these special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solving i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universal new design method history , it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 f the old and cultural city ‘s the development in protection, prot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old city; Tai'an; temple; protection; update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众多历史悠久的古城是我国一笔十分丰富的财产,然而很多老城在城市化中消失了特色。

本文以泰安老城更新建设为例,讨论核心保存较好的老城的更新建设方法。

泰安依山而建,沿着与泰山相对的轴线发展起来。

其老城内核-岱庙,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历代帝王都在此举行过封禅大典和祭祀活动。

历史城市的保护发展是一个难题,重点在于保护老城的前提下发展老城,赋予老城在新时代的新含义。

保护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平衡二者将是一场博弈。

1 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1.1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岱庙及其周边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是泰安旅游的核心区,起着承接朝山路,串联泰山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泰山巍峨,游人如织,均为过客,泰城清冷,食住行游购娱均不能满足需求。

岱庙作为泰安最具吸引力景点游览平均时间也仅为2小时。

整个泰安城缺少职能上补充泰山,让人停留的高端服务区。

单一的旅游目的,缺乏多层次的旅游内容,是泰安旅游产业滞后的重要原因。

这种状况直接带来两个不良后果,一是游客在泰停留时间时间被缩短,降低了游客在泰消费;二是如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上山,看到的只是岱顶那一小部分景色,无法欣赏到红门路沿途诸多体现泰山特色的人文古迹,无法体会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意境。

1.2业态低端、混乱现状土地整体利用情况与其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的定位有很大的差距。

用地零散,各业态混合情况不良重。

居住与市场,甚至堆场混合。

第三服务业较为低端,多为小商品零售或市民自营旅馆。

不适的业态使得老城气氛变得吵闹。

公共设施布局不均衡,类型单一、不利保护发展。

教育、医疗等与保护、旅游关联较小的设施过于集中于老城,为古城交通、空间带来极大压力。

形式与内容上均缺乏博物馆、展览馆等城市非物质文化的承载空间。

存在占用文物古迹进行经营的情况,局部存在搭建占用公共空间的现象。

新建建筑未能考虑古建保护,周边空间拥堵,没有可以驻足的地方。

如:岱庙南门前开放空间拥堵、狭小,不利游人驻足游览。

1.3穿行交通严重,可达性低现状道路虽然延续了古城的格局,对古城保护有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泰安老城过境交通流量大,给老城带来压力。

老城区内东岳大街和青年路道路活力较高,然而主要为穿过性交通,其他道路的可达性较低。

东岳大街过高的活力影响了行人的通行。

老城路网组织混乱、不成体系。

丁字路、断头路较多,支路零散、部街巷狭窄曲折,这些原因导致了内部道路可达性较差,视线通廊被阻断。

岱庙前的升平街路面过宽,与通天街交口组织不畅,岱庙与通天街的旅游通行受阻。

位于岱庙南部的东岳大街,本身级别较高,要承载较大人流,路中央还有和泰山一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双龙池。

双龙池在此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多次在交通事故中被严重损坏,而且设在道路中央也失去了景观的意义。

1.4建筑风貌缺乏控制无节制的开发使老城原有风貌遭到极大的破坏。

岱庙周边建筑形象缺乏具体、有力的控制,质量、风格良莠不齐,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等各种形式与符号布局散乱,与整个岱庙古朴、威严的气氛极不协调,也损害了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旅游核心区整体质量的提升。

作为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通天街被莫须有的复建使得街道两边的建筑失去往昔风采,为大小服装店占据。

1.5缺少观山空间,景观视线受阻从天颐湖到泰山脚下是一条绝佳的观山路线,处于路线高潮的岱庙及周边更是提供远眺泰山角度的最佳地段。

然而老城区内,严重缺少可停留开放空间,另游客无法驻足欣赏这一系列泰山、文化风景。

岱庙周边50米内建筑基本在两层以下,高度控制较好。

有少数超过七层的建筑,较影响街区的整体空间形态,阻碍观山视线。

如16层的泰山大酒店严重影响了观泰山的景观视线效果。

前后缺乏用以加宽视域的开放空间造成岱庙被淹没,缺乏必要的视线引导,使岱庙前广场的观景视廊被打断。

2 更新建设方法2.1合理定位,挖掘城市特色泰城自古依山傍水而建,山水相亲,山城一体,整体定位需密切结合泰山。

确定其文化遗产展示和体验的核心地位,形成由泰山带动,以服务型功能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服务城市。

近期适当兼顾城市服务功能,远期城市主要商业服务功能应当向外围转移。

突出城市特色,带动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无疑是泰安发展的大势所趋。

2.2定性定量分析,活力提取,科学预测规划通过对土地职能的分析,将岱庙周边地区业态结构调成为以宗教祭祀、旅游度假、休闲购物为主,突出泰安作为重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提升周边地价。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评价,适当地控制游客数量,计算其最大游客容量,根据不同季节的游客配量各业态,保证其可持续的发展。

将与老城发展与保护关系不大的公共设施部分外迁,降低老城负担。

但老城基本生活的一些基础设施要保存,保护泰安老城人民原有的生活状态的整体保护才是精明的保护发展之路。

2.3内核步行,还老城宁静氛围划定一定区域为步行区以保证老城宁静的氛围,在外围设置环路及公共停车场。

围绕岱庙城墙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建筑周边要留有一定比例的开放空间,局部空间放大,如:岱庙南门入口广场。

梳理基地内部交通,增加街道活力。

为了缓解该东岳大街交通不畅的问题,更好的保护相关文物,将东岳大街岱庙路段(双龙池以南)向南弯曲,呈“金”字形,亦强化了“岱庙-通天街”整体与泰山相对的特征,车行部分避开双龙池下穿地下,增加岱庙前广场和通天路的联系。

2.4因地制宜,适当恢复历史格局从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把泰城按历史原样恢复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

但可以在一些重要区域和节点上做文章。

泰城是依泰山封禅路线而建,所以更新的重点是保持泰安门、通天街、岱庙、岱顶景观带的历史风貌,及相邻空间的景观协调。

并对岱麓书院、古城隍庙和牌坊等遗址进行复建。

古城内现状道路基本保持了原有不规则方格网的道路格局,道路多“丁”字交叉,线型自由灵活,体现了与泰山的呼应。

在更新建设中,要保持原有街巷格局、走向、尺度以及铺装样式,保持街道两侧建筑形象的连续性,在适当位置留出休憩开放空间。

2.5合理引导建设对新建建筑的建筑形式、容量都要进行严格控制,既要与老建筑形式协调,又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要在对当地建筑符号等细节进行提取后制定建设指导意见。

泰安民居以两合院、三合院为主,与古城多丁字交叉、自由灵活的不规则路网格局结合紧密。

对原有与古城整体不和谐的建筑,部分采用一层皮改建的方式,大部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仿古改建,附加提取的古典建筑符号或材料。

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建筑严格按照保护范围以及建设控制范围要求限高,保证视线廊道的通常。

对已有不符合要求的建筑进行改造,如降低泰安大酒店层数。

提取最佳景观视线点,相应设置开放空间以及餐、宿、购物的院落,以增加泰安老城三产发展和游客驻足时间。

结合文物及复建的遗址,举行弘扬泰安与泰山有关丰富的宗教文化的各种活动,与已有民俗活动相结合,集群布置、发挥联动效应,把泰安打造成一年四季都有丰富活动的魅力古城。

3 对策的普适性不当的更新建设是古城特色逐渐消失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泰安更新建设的研究,对历史城市在现代发展中的保护以及发展方法进行归纳。

3.1优化土地利用,坚持以环境容量为约束。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相协调。

对发展需要、同时物质环境能负荷的容量要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论证。

3.2改造建设尽量保持城市原有风貌,对历史格局适当恢复。

在修复文物古迹的同时,要对其周围的建筑进行整顿和改造,使它有一个与之协调的建筑环境和生活环境。

3.3尊重并发扬地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

通过建筑、环境等文化载体承载城市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定范围内在建筑更新、立面整治和民居改建中,保持传统建筑风貌,范围外的建筑要在具有传统建筑符号的同时体现时代的发展。

对传统的文化活动、手艺等要发扬光大,使古城更新建设在鲜活状态下进行。

3.4借题发挥,对城市内的遗址进行复建。

通过查询古籍等,提取有利于现在老城保护建设的项目,在原址上进行复建,推进传统文化的弘扬。

3.5围绕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等设置开放空间,避免众里寻他寻不到的尴尬情况。

对古城内主要景观、历史建筑等进行视线分析设计,建设活动要避开主要的视线廊道。

3.6整体保护。

对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并不仅限于物质文化的保护,老城的居民和其生活状态也应该成为保护的一部分。

4 结语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建设,既不是大拆大建的推翻式发展也不能是原封不动的冷冻式保存。

古韵与现代、发展与保护之间并不矛盾,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前提前下赋予老城新的城市功能是更新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夏青,王婷娟.对历史地段保护与开发的再认识[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54―58.[3]肖平凡,郝晴.历史街区保护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9,2.43―44.[4]徐建.论泰安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战略[J],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商场现代化,2009.6,[5]秦金燕, 岱庙历史文化保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知识经济[J],2011,1.[6]曲忠生,关于进一步完善泰城旅游服务功能的探讨[J],泰安市旅游局,岱宗学刊,2005,9.------------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