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大纲07修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大纲07修](https://img.taocdn.com/s3/m/d7b56203f78a6529647d5353.png)
应用化学专业专业实习大纲一、专业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专业实习是在完成全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所进行的实践环节,是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检验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专业实习可以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用途、发展及科学规律,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开阔眼界,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出合格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也为毕业论文工作打下基础,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阶段。
二、专业实习内容1.了解实习单位的总体概况,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专家概况。
从事学术研究的领域,突出特点等。
2.仪器分析方向要了解实习单位的大型精密仪器的情况及使用情况、服务对象,掌握本室仪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条件的选择、样品的制备等。
3.应用有机方向要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条件及主要设备,尤其是对典型产品及生产工艺进行实际操作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情况。
4.按时完成实习记录,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遇到的问题等记入实习记录,记录要求认真、详实,并做好实验报告。
5.学会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定方法,措施。
6.通过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来学习一些管理知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专业方向的不同,实习内容可以有所变动。
三、专业实习要求专业实习由院、系及专业教研室统一安排领导,并指派5~7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负责一切日常工作,在学生干部中指派正、副实习队长协助带队教师工作。
1.实习前,实习生必须做好各项实习准备工作。
根据实习计划和各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和要求,准备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知识和进行实验准备,根据不同的情况并征求实习单位的意见和要求。
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a8e84d78524de518964b7dc9.png)
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151019 学时/学分:1周/2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考查(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工艺设计、化工过程自动控制与仪表等理论教学,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A1等实践教学环节。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教育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思想是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采取能发挥和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手段,因此通过创新实践周来实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灵活掌握先修课程所学的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自己的创新思路,教师应对学生的想法和灵感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创新作品,达到创新实践周的设计目的。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本设计采用分组独立设计的形式,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内容,每组学生的设计内容可相近,并可一起讨论设计,但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对优秀学生颁发证书,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今后学生的就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设计内容1.学生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独立设计一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并给出自己的理想设计模型,具体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
2.对此化工单元操作可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等,并做出简单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3.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集中用化工绘图软件绘制出此单元操作的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或化工设备图等,并附设计说明书。
4.学生上交内容包括化工单元操作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或设计说明书或化工图纸。
(二)设计安排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独立设计。
2.集中进行,时间为1周,教师下达任务及讲解0.5天,设计时间为4.5天。
四、指导方式教师应善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并对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提示。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9955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4.png)
应用化学实验引言应用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在课程中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学习并应用化学原理与知识,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应用化学实验的大纲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本实验的完成,学生将能够回答以下问题:1.应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是什么?2.如何正确并安全地进行应用化学实验操作?3.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并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此外,学生还需要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将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进行设计。
学生将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应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原理进行结果分析。
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实验总结与讨论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实验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讨论实验中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要求1.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佩戴实验室用品。
2.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4.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
实验评价实验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4.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和格式规范性。
结论通过应用化学实验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原理和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化工系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化学化工系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4d58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a.png)
化学化工系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2024113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面向专业:应用化学课程学时: 6 周课程学分:8一、实习目的和要求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计划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使学生接触工人,了解工厂,热爱自己的专业,扩大视野,提供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生产实习的目的是;1、在工厂与工人接触,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工厂的了解和与技术人员的交谈,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加深认识,培养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这更好的适应从学生到工作者做好准备。
2、通过观察和分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学习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知识,对化工生产加深感性认识和后续课程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用已学过和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场所看到地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以充实、印证、巩固、深化,体会书本知识的必要性,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得到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整个实习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生产现场缌观察,虚心请教,积极思考,多方了解,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实习要求是(1)掌握1-2个化工生产工段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工艺组织原则及控制方法。
(2)掌握1-2个主要化工设备的工艺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条件。
(3)了解化工生产中的检测知识和质量保证体系。
(4)了解化工生产的组织方式及技术管理方法。
(5)培养应用基础课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6)建立初步的工程技术观点。
二、实习内容1、工艺流程部分:在掌握实习车间(或工段)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工艺条件的选择,熟悉实习场所的主要设备和名称,主要工艺管线的走向,各控制点上的位置及生产控制指标。
2、生产设备部分:通过观察设备、看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了解设备内部的结构,有条件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旧设备,重点了解各种换热设备、塔设备、反应器等设备的结构特点。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8c3f6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e.png)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351011 学时/学分:1周/2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应用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涂料科学与制造技术、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化学电源、防锈工艺、电镀工艺、涂装工艺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论文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型的和综合创新性的技能训练和探究性训练的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造性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应用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面向应用型化学化工学生、符合应用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践强化训练模式。
探索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本训练与创新意识培养并举的实验设计教学模式。
缩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差距。
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书籍并消化理解,提出并完善设计方案,准备并完善相应的设计内容,整理、分析相关设计内容,绘制相应图表等,课程设计报告推荐采用国内外期刊论文的形式撰写。
鼓励思想创新和设计创新。
增强学生创新性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并消化理解。
在此基础上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或设计准备及实施。
设计课题要具有新颖、实用、多学科的特点,体系创新性。
1、课程设计内容范围(1)金属局部和全面腐蚀的观察与测试;(2)金属表面化学或电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3)缓蚀剂的配方与应用;(4)金属的电化学保护及性能表征;(5)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6)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的研究与应用;(7)电镀工艺与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应用;(8)其它新型金属腐蚀与防护方法的应用与性能表征。
2、安排探究性创新设计以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兴趣小组以及参加教师科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以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电化学专业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电化学专业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db68d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3.png)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应用电化学专业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应用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是为应用电化学专业方向开设的实验课, 是学完专业基础理论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完成了电化学综合实验后而开设的实验课。
该实验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题目、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 是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
其宗旨是, 学生通过完成这类实验, 能受到一次较全面的、严格的、系统的科研训练, 能了解电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和长期性, 使学生真正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另一方面, 研究型实验真正使学生尽早接触了科学研究工作, 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综合创新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事电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收集和处理应用化学科学信息的能力。
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 能运用所学到的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创新性实验题目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 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具备初步设计电化学实验的能力。
2.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在实验的全过程中,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材料表面电化学改性及其性能测试实验内容: 钛合金彩色阳极氧化、脉冲电沉积金属材料、镁合金微弧氧化选一学生经与指导老师讨论后, 自行设计所选金属材料的处理方法。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2c6ea8e8e9951e79a8927ab.png)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50215Z11课程名称:毕业实习/Graduation practic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学时/学分:6周/6.0学分先修课程:应用化学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XX大学实习规定2)相关实习企业规章制度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毕业实习是大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毕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实习可以。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现场的讲授、参观、座谈、讨论、分析、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与实习企业开发/工艺流程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产品性能表征的基本概念和测试基本原理。
(2)全面了解现场工艺技术流程和实验中心的开发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有关工艺过程原理、了解相应设备的结构和特性。
(3)了解与实习企业相关行业的的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学校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和质疑能力。
通过自学和讨论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通过现场的讲授、参观、座谈、讨论、分析、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在加强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化工厂安全知识;化工生产行业特点;实习对象工厂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基本化学化工理论及关键设备等,讲课26学时,现场分组实习5周,考核8学时。
2、重点和难点现场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开发流程的全面理解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解决现场工艺与技术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2ecea004a1b0717ed5dd24.png)
《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Creative and Open Experiment in Chemistry
课程编号:
学分:2 学时:2周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师范)
一、目的与任务:
《创新性、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是以本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主,使实验教学内容能够跟上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创造新的实验手段与方法,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培养科研能力的基地。
综合化学实验以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为总体目标,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一级学科层面上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化学一级学科的高度上学习化学,领略化学,理解化学,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将学生以1-2人一组分到学院的各个研究团队中,使学生在导师与研究生的指导下,既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氛围,又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让本科生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一次全面的提高。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主要以实验的设计、可行性、创新性,以及实验过程、实验观察与处理、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分析与讨论、参考资料、文理通顺、行文精练来判定学生成绩。
五、大纲说明:
化学专业的《创新性、开放性实验》主要是以两周的集中训练来完成。
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撰写人:审定人:
批准人:时间:2007年9月28日。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导论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导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4b5f76102de2bd9705881d.png)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80332012课程英文名称:The General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Applied Chemistr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需要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探索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和开展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体系化的知识创业教育进行前期的理论基础准备和范例学习。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导论是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设的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成功范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技术创新的原理与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2.基本理论和方法: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包括创新原理与原则、创新思维及其训练、创业机会及其来源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3.基本技能: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与通用原则。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等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案例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对于同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联系紧密的有关创新创业案例有所侧重地进行讲授。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化学专业创新实验周
![化学专业创新实验周](https://img.taocdn.com/s3/m/cdb93743ad51f01dc381f17f.png)
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551039 周/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化学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创新实验周目的及基本要求创新实验周是化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是学习完《仪器分析》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通过创新实验周,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创新实验周目的如下: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分析化学方向的理解,加深仪器分析理解。
2.针对仪器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设计任务。
3.掌握实验中条件实验的常规设计方法。
为了使学生从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对课程设计题目分成二类,一类为基础训练题目,学生从中学习到分析任务的基本设计方法。
另一类为综合题目,学生从这两类型题目中各选择部分完成。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分析化学的常用设计方法,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创新实验周内容及安排创新实验周不仅是对分析化学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相对独立项目的关键。
因此,题目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创新实验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开题,实验设计,具体实验,结果评价与验收。
1.开题:题目可来自教师指定的参考题目,也可自由选题,特别是鼓励有创新性的题目或是在已知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任务是对所确定的题目从问题需求,现有方法,发展方向,难点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的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详细的分工。
在确定解决方案框架过程中,考虑怎样使方法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实现,并确定最终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doc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a79ee123240c844768eaeee9.png)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中所有理论课程和在校实践课程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化工生产的基本规律,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探讨化工生产的实际问题、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能获得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初步知识,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创造条件。
在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应收集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所需的有关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好充分准备。
二、实习要求1、毕业实习前,学生认真参加实习前动员,做好各项实习准备工作。
根据实习计划和各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和要求,准备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知识,明确实习意义、内容和各项要求;2、实习生针对实习单位的情况在实习两周内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3、实习期间,深入岗位,认真进行实习,细致观察了解,学习岗位的操作技能,征得同意可独立开展工作。
实习生每天须将实习内容详细填写在实习日志上,实习日志主要记载当天的实习情况、收集的信息、实习心得和发现的问题,作为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的重要参考资料;4、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虚心向指导老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师傅学习和请教,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5、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与实习日志一起上交,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实习内容1、了解实习工厂、实习车间的基本情况,产品种类、生产规模、生产原理、生产制度、操作方式;了解实习车间的组成、各工段的操作控制指标;2、了解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化学分子组成、性质、规格及用途;车间主要危险性物料主要物性;3、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原料配比及进入方式;反应进行过程中的控制条件及其确定依据;反应结束后产品的分离纯化;4、掌握产品的精制方法:如蒸馅方式:真空度的设置、馅分的控制;重结晶方式: 溶剂的选择、过滤的方式、产品的干燥;5、掌握车间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常见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6、详细摸清车间工艺流程,弄清各个设备、各条管线的作用;各控制点的位置、作用及所用仪表的种类和功能,并绘出带控制点工艺流程草图;7、摸清主要化学反应装置和设备(如反应釜、搅拌器、回流装置、换热器、真空装置、温控装置等)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按比例绘出主要设备的装配草图,并标注尺寸、各种接管位置等,为毕业设计绘制装配图作好准备;8、了解车间设备布置情况,并绘制设备布置草图;9、了解车间公用工程系统的供给,消耗定额及节能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实践周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351011 学时/学分: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应用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涂料科学与制造技术、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化学电源、防锈工艺、电镀工艺、涂装工艺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深层次的、多学科型的和综合创新性的技能训练和探究性训练的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造性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应用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面向应用型化学化工学生、符合应用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践强化训练模式。
探索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基本训练与创新意识培养并举的实验设计教学模式。
缩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差距。
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书籍并消化理解,提出并完善设计方案,准备并完善相应的设计内容,整理、分析相关设计内容,绘制相应图表等,课程设计报告推荐采用国内外期刊论文的形式撰写。
鼓励思想创新和设计创新。
增强学生创新性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并消化理解。
在此基础上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或设计准备及实施。
设计课题要具有新颖、实用、多学科的特点,体系创新性。
1、课程设计内容范围
(1)金属局部和全面腐蚀的观察与测试;
(2)金属表面化学或电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3)缓蚀剂的配方与应用;
(4)金属的电化学保护及性能表征;
(5)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6)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7)电镀工艺与化学电源的研究与应用;
(8)其它新型金属腐蚀与防护方法的应用与性能表征。
2、安排
探究性创新设计以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兴趣小组以及参加教师科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以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生应很好的互动交流,学生选定并熟悉设计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学生也可自己设计题目,只要方案合理,达到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
具体安排如下:
(1)开题:题目可来自教师指定的参考题目,也可自由选题,特别是鼓励有创新性的题目或是在已知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学生选题与分组:根据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不同,可1-2人1题,也可以3-5人为1个课题小组合作完成,但分工与任务要明确,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为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
(3)学生熟悉设计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并初步确定课程设计方案。
(4)完成文档整理,按照要求书写设计报告。
(5)教师组织答辩,考核课程设计结果。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课程设计动员会,下达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组织学生选题分组。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小组的协同工作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完成题目。
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及评定。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
全面考核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情况及答辩情况,最后给出总成绩。
2.评分办法:
(1)从三个方面考核课程设计完成的成绩。
①课程设计期间表现占20%
②课程设计报告占50%
③答辩情况占30%
(2)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电化学测试技术》,刘永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A.J.Bard 主编,邵元华译,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宋诗哲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年
《电镀理论与技术》,安茂忠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涂装工艺学》,李春渠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化学电源》,程新群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涂料制造技术》,倪玉德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互联网:涂料涂装,电镀与化学电源相关的网站,中国知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