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题
文学理论成人本科复习题
文学理论专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2、当代作家汪曾棋就曾明确强调说:“语言不只是载体,是本体”;“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3、“张力”一词本来是一个物理学中的概念,在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艾伦·退特把它作为描述诗歌特征的术语提出来之后,开始成为文学批评中一个常用词汇。
4、在诗中,和谐的韵律之美主要体现为节奏和押韵两个方面。
5、诗中间接抒情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是寓情于物与寄情于事。
6、叙事轴心是形成小说叙事的中心目标。
7、关于意境问题,晚唐的司空图提出了“韵味”说,明代谢榛提出了“景媒情胚”说。
8、文学接受是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某一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并受其意蕴影响的过程。
9、接受美学由德国美学家汉斯·罗伯特·姚斯创立。
1、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
2、《毛诗序》中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由此可以看出诗与言的关系。
3、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4、现实主义小说注意以写实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性格,历历在目地展示生活场景,力图更为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
5、最早将“净化”一词引入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6、读者反应批评学派认为,文学作品必须诉诸历史的理解,意义只存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之中。
7、伊瑟尔提出了所谓“隐含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8、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
”9、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审美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2、语言本体论:概括起来说,语言本体论是伴随着“语言学转向”在20世纪西方哲学领域和文学理论领域出现的、把语言作为哲学研究和文学活动的本体的看法的总称。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材料(下)一、名词解释1、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为表现性和虚幻性。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作家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他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式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4、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它的产生与英国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
浪漫主义文学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自我表现。
代表人物有华兹华、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雪莱、济慈。
5、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初,现实型文学不断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其首要原则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
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全面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与批判。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A. 亚里士多德
B. 弗洛伊德
C. 萨义德
D. 雅克·德里达
2. 术语“文本间性”是由哪位理论家提出的?
A. 罗兰·巴特
B. 米哈伊尔·巴赫金
C. 朱丽亚·克里斯特娃
D. 弗朗茨·卡夫卡
3.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
A.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
B. 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
C. 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
4. 后殖民理论通常关注以下哪些主题?
A. 文学作品的创作年代
B. 文学作品中的种族和文化问题
C. 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
D. 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
5. 以下哪个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术语?
A. 符号
B. 隐喻
C. 叙事
D. 统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简述新批评主义的主要特点。
7. 解释“互文性”在文学理论中的意义。
8. 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挑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9. 论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如何改变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10. 以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后殖民理论如何揭示其文化和政治维度。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11. 选择一部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分析其如何体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五、论文题(共70分)
12.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接受方式的变化。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历史事件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张关注文学作品的: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内在结构D. 主题思想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雅克·德里达C.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D. 弗洛伊德答案:D4.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历史的连续性B. 知识的客观性C. 语言的稳定性D. 知识的相对性答案:D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安娜·卡列尼娜》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战争与和平》答案:B6.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A. 个人情感的表达B.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C. 纯粹艺术的创造D. 客观现实的再现答案:B7.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A. 文学文本的自足性B. 作者意图的无关性C. 读者反应的多样性D. 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答案:C8.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A. 西蒙·德·波伏娃B.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C. 贝尔·胡克斯D. 弗洛伊德答案:D9.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应用主要关注:A. 文本的符号系统B. 文本的创作过程C. 文本的社会影响D. 文本的作者背景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所关注的?A. 读者的阅读过程B. 读者的期待视野C. 文本的客观意义D. 读者的解读策略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新批评理论主张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而非作品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等。
新批评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意义和价值完全存在于文本内部。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运用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科学方法进行作品分析。
2.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也称为聚焦。
3.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阶段后的更高境界,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阶段的一个标志,包括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命运所打动,以及不同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7.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指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16.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是一种传统批评文体,不需要谋篇布局,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随意挥洒的感悟。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创作个性则是作家在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风格与创作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作家的个性特点往往会在其作品的风格中得到体现。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至七章)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E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共鸣: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特有的一种状况,是读者与作品形成强烈心灵感应,或不同读者在同一作品中产生相近心灵感应的现象。
原因。
艺术原因。
情感原因:观念相通、情感经历相似、意志愿望相近等。
共同美。
类型: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丁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而产生出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
2.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丁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3.社会历史批评:最常用的批评模式之一。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丁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4.创作个性: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5.意象:表意性的特殊的艺术形象二.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背景是因特网。
特点有:一.网络创作手段既简便乂多样化。
二.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
三.独特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1)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2)超文本化。
四.类型多样。
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都是直接,明确情感,但现实型:真实、客观、再现,小人物,冷静客观的逼真。
取材丁现实理想型:理想、情感、主观表现,英雄,绚丽多彩的夸张。
取材丁神话。
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4.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讲什么),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的形式),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如何讲)。
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13.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概念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 )A.《毛诗序》B.《乐记》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21.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B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C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23.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6.对比联想是指(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7.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28.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29.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30.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C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31.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32.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B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36.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C )A.题材处理B.主题表现C.戏剧冲突性质D.戏剧结构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9.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 )A.刘勰B.钟嵘C.王昌龄D.皎然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B )A.《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 )A.象征B.写实C.神秘D.浪漫4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B.法国结构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应批评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 )A.人物B.环境C.场面D.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一、填空(共8分)。
1、叙事类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两种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则称叙述。
2、《文学理论教程》共五编,第一编是导论,接下去的四编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相对应,分别是________ 、、、。
3、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 、________ 、三种类型;而中国流行的“四分法”则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_ 、________ 、、四种体裁。
二、术语解释(共20分)1、创作个性2、文学典型3、文学传播4、文学批评5、期待视野三、辨析题(共27分)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2、“一切景语皆情语”3、“形散神不散”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举例说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3、举例说明文学言语的主要特点。
四、理论应用题(15分)作为文学作品的读者,有时一行行一页页地读下去却心不在焉,有时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却没什么感觉,有时则会全身心沉浸到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世界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请你结合自己的文学阅读体会,用相关的文学接受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参考答案一、1、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消费与接受论2、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3、写实直接抒情暗示4、无焦点式内在焦点式二、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它是指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毛贼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文学理论-题库
文学理论-题库1、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答案:文学等艺术发展的动因是复杂而又多方面的。
黑格尔关于文学发展是理念运动的结果的理论,是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把文学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的影响,或者从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来探求,亦或者像结构主义将之归结为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都是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考察文学的发展。
以上观点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却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没有揭示出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我们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和决定因素是物质生产,但物质生产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因素,上层建筑的其它意识形态,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等往往对文学往往有更直接的影响。
2、动物与客观对象能形成()关系。
A、实用B、伦理C、审美D、无答案:AB3、请说明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的区别?答案:文学产品的物化形态是语言,无论是故事,还是诗情画意,最后都必须落实为语言。
可以从功用、形式、表达三个方面来界定三者区别。
科学话语日常话语文学话语功用用于说理不注重表现个性,是说理的工具是表情达意工具是再现和表现的工具目的遵守逻辑和语法结构遵守日常话语规范语言创新也是目的表达追求明白准确规范明白为好,也讲究风趣突破语言规范,追求隐晦曲折通过对比界定,明确文学创造不止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生产。
4、认为文学起源于巫术的有()。
A、泰勒B、弗雷泽C、格罗塞D、柏拉图答案:AB5、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是()A、亚里斯多德的《诗学》B、刘勰的《文心雕龙》C、贺拉斯的《诗艺》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答案:A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A、钟嵘B、刘勰C、王国维D、王夫之答案:B7、《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刘勰B、王夫之C、王国维D、曹丕答案:C8、提出文学四要素著名观点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艾布拉姆斯D、亚里士多德答案:C9、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是()A、作家B、作品C、读者D、文学和文学活动的整体答案:D10、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作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是()A、哲学视角B、文化学视角C、社会学视角D、心理学视角答案:A11、“知人论世”说作为研究文学活动的视角,是()B、文化学视角C、社会学视角D、心理学视角答案:C12、“虚静”说作为研究文学活动的视角,是()A、哲学视角B、文化学视角C、社会学视角D、心理学视角答案:D13、“诗缘情”是()提出的A、曹丕B、刘勰C、钟嵘D、陆机答案:D14、“滋味”说是()提出的A、曹丕B、刘勰C、钟嵘D、陆机答案:C15、“情者文之经”是()提出的A、曹丕B、刘勰C、钟嵘D、陆机答案:B16、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把握。
文学理论复习题
第三章1.文学的(),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认识性)2.文学的(),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包括()、道德的、()、宗教的等倾向。
(倾向性、政治和思想的、民族的、)3.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和()。
(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4.文学的(),是指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超越性)5.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和()。
(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6.文学的()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精神性)7.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和()的特性。
(节奏美、声律美)二、解释下名词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家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表达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审美属性: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语言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文学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材料也是语言,所语言艺术就是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时要借助语言;在进行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时也要借助语言。
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存在。
三、原文理解1.“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完整版)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13.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概念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 )A.《毛诗序》B.《乐记》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21.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B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C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23.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6.对比联想是指(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7.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28.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29.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30.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C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31.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32.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B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36.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C )A.题材处理B.主题表现C.戏剧冲突性质D.戏剧结构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9.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 )A.刘勰B.钟嵘C.王昌龄D.皎然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B )A.《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 )A.象征B.写实C.神秘D.浪漫4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B.法国结构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应批评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 )A.人物B.环境C.场面D.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文学的特征?A.语言艺术性B.现实反映性C.唯美性D.手工制作性2.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家?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3.下列哪个是朱自清的作品?A.《背影》B.《荷塘月色》C.《中国的诗歌》D.《论语疏证》4.以下哪个国家的名著不是《堂吉诃德》?A.法国B.俄罗斯C.西班牙D.英国5.小说《活着》的作者是?A.余华B.刘慈欣C.莫言D.村上春树二、判断题1.文学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2.《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3.《小说家》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4.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以科幻小说著称。
×5.诗歌是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三、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文学的定义和分类。
答:文学是指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创作活动。
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
根据体裁的不同,文学可以分为史诗、抒情诗、民间故事、小说、戏剧等等。
2.请简要评价一下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答: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它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组成,描写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故事。
这两部史诗不仅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技巧、人物刻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后世的史诗、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传统元素和艺术手法都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中。
3.请谈谈你对《活着》这部小说的理解。
答:《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小说。
它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背景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遭遇为主线,展示了在中国大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中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小说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触动,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它通过对一个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人类生存在世间的尊严与意义。
四、论述题请分析小说、诗歌和散文三种文学形式的共同点和差异。
小说、诗歌和散文是文学的主要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目的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de)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de)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de)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de)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de)学科.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de)角度.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de)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de)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de)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de)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de)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de)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de)一种强烈(de)心灵感应状态.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de)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de)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de)大致相同或相近(de)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de)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de)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de)精神资料而进行(de)对于自然、社会(de)观念活动.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de)特殊(de)语言与意义状况(de)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de)意义生成可能性.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de)文学体裁.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de)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de)直觉批评.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de)相对稳定(de)整体话语特色.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de)方式再现客观现实(de)文学形态.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de)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de)刺激或信息.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de)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15.文学(de)审美属性: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de)享受(de)属性,就是文学(de)审美属性.16.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de)阅读.17.点评:点评也叫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批评文体.它不需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它一般都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de)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偶有感悟(de)随意挥洒.18.即兴: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de)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de)情况.19.文学活动(de)“四要素”:文学活动(de)四个要素或者构成环节包括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互相渗透、依存和作用(de)整体性关联.20.推敲: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de)操作过程.21.隐含(de)读者:是指本文本身设定(de)能够把本文提供(de)可能性加以具体化(de)读者.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de)具有新颖生动(de)个性和丰富多样(de)性格内涵(de)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23.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纳(de)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24.净化:文学(de)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de)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de)状态.25.狭义文学:狭义文学指(de)是今天通行(de)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de)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这种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等一起被称为“美(de)艺术”.26.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de)方式表现主观理想(de)文学形态.27.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de)生活材料(de)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de)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de)一种独特(de)感知.28.抒情角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de)地位.29.刚健:刚健是刚强、雄伟(de)风格形态.30.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de)文学体裁.简析1.分析艺术发现(de)心理特征艺术发现(de)心理特征主要有,其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de)蓦然领悟;其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de)凝合,体现着深层(de)心理内容;其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de)一种独特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在这个机缘(de)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de)契合;其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de)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de)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de)知觉中出现一个新(de)创造物(每个小点分).2.风格与创作个性(de)关系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de)作品中(de)性格特征(3分).作家(de)世界观、艺术观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作家(de)审美意识特别是审美理想而影响创作个性和风格(de)(4分).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de)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de)气候与土壤(3分).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第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de)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de)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de)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de)反映.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de)真实,艺术情境(de)假定性是艺术真实(de)外在特征.第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de)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一种主观(de)真实,对客体世界(de)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de)主观性.同时它也是诗艺(de)真实,艺术真实是艺术技巧创造(de)真实(每个小点5分)4.形式创造应遵循(de)基本原则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4分);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de)能动作用(3分);重视形式自身(de)独立(de)审美价值(3分).5.文学(de)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de)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de)特殊性质(de)概括(4分),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de)综合特性(de)话语活动(6分).6.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de)关系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4分).前者主要表现在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de)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de)需要(3分).后者表现在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能够得到最后实现、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de)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de)目(de)和动力(3分).7.意境(de)特征情景交融(3分);虚实相生(3分);韵味无穷(4分)8.分析审美意象(de)基本特征审美意象有以下(de)基本特征,审美意象(de)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分);审美意象(de)表现特征是象征性(2分);审美意象(de)形象特征是荒诞性(2分);审美意象(de)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de)直接参与(4分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de)误解文学接受过程中(de)误解有“正误”和“反误”两种(4分).前者非常普遍,对于文学价值(de)实现非常重要,许多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社会(de)意义,就是通过这样(de)“误解”形式实现(de)(3分).后者显然只能导致对文学艺术(de)损伤乃至粗暴践踏(3分).10.文学接受(de)主要动机文学接受(de)主要动机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等.接受动机(de)不同,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彼此无关(de).在实际(de)阅读中,不同(de)阅读动机是互相联系(de)(每一小点2分).11.文学典型(de)美学特征:文学典型(de)特征性;文学典型(de)艺术魅力(每一小点5分).12.文学典型(de)审美特征13.怎样理解文学批评(de)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de)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de)批评话语(4分);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de)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de)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de)衡定,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de)功能(3分);它造就新人,扶持创作,使批评者具有一定(de)权威,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de)作用(3分)14.批评家(de)态度和素养其态度是首先应该有坚持实事求是(de)科学态度(2分);其次要有坚持客观全面(de)公正态度(2分);再次要有坚持艺术民主(de)平等态度(1分).主要(de)素养有思想理论修养(2分)、专业艺术修养(2分)、知识技能修养(1分).15.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de)作用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5分),理智是约束和规范动力(de)嚼勒,二者不可或缺(5分)16.怎么考察风格(de)民族性民族风格是民族个性(de)体现,是不同民族(de)文学互相区别(de)重要标志(5分).我们可以从人物塑造、环境和风俗描写、语言、民族精神等方面加以考察,特别是民族(de)生活题材内容更是我们考察(de)重点(5分).问答为什么文学起源上(de)“劳动说”比其他几种学说更有合理性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de)根本原因是人类最为基本(de)活动——劳动;是文学发生(de)起点,因为,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de)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de)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de)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de)形式(每一小点3分)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历史唯物主义(de)观点科学地阐明了人们(de)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de)关系.并以历史唯物主义(de)眼光观察文学创作,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de)典型人物”(5分).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de),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de)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de)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de)发展变化(5分).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不是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彼此不能失去对方(5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de)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de)内涵和关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de)美学(de)观点和历史(de)观点是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de)一种原则和方法(5分).美学(de)和历史(de)观点作为批评(de)最高标准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de)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de)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de)特殊规律(5分);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de)实践,美学(de)观点和历史(de)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互相联系(de)(5分).文学作品(de)本文层次包括些什么内容文学作品(de)本文层次包括: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三大层次.其中,文学话语层面包括文学话语是内指性(de)、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文学形象层面包括主客观(de)统一、假定与真实(de)统一、个别与一般(de)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e)统一;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哲学意味、审美意蕴等内容(每一小点5分).风格与形象创造包括些什么内容主要包括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风格与人物塑造、风格与环境描写等(每一小点5分).论述分析文学叙事(de)基本特征叙事(de)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de)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是话语(de)虚构(10分).本题要求学员必须有对具体作品(de)具体分析.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de)关系在文学阅读中,读者(de)期待视野与本文之间,常常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10分).那些真正富于创新意义,富有艺术魅力(de)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期待指向(de)遇挫(5分).作品艺术成就(de)高低,显然与对读者期待视野丰富补充(de)程度即超越读者期待视野(de)程度有关(10分).文学创造(de)客体是特殊(de)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de)客体和唯一源泉.首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de)客体;其次,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de)唯一源泉.作为文学创造客体(de)社会生活(de)特殊性.首先,文学创造(de)客体是整体性(de)社会生活;其次,文学创造(de)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de)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de)社会生活;再次,文学创造(de)客体是作家体验过(de)社会生活.(第一点10分,第二点10分,第三点5分)延留在文学接受中(de)意义延留不仅体现为读者对作品(de)含英咀华和一时思想情感(de)变化,还体现在对读者审美趣味、精神气质、以及人格规范潜移默化(de)久远影响(15分).它是文学作品产生直接社会效应(de)重要方式之一(5分).延留时间(de)长短以及延留效果(de)性质,也是我们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de)重要尺度之一(5分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de)一种情感把握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de)把握,是认识与评价、理智与情感、真理追求与价值取向(de)统一(10分).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de)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de)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5分).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de)把握,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de)主体性“裁判”,要求其情感态度具有诚挚性和高尚性(5分);文学“裁判”是“诗意”(de),它以审美(de)视角和艺术(de)方式,把情感把握寄寓于“境”(de)创造中,并与“理”(de)阐发相交融(5分).。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促进交流C. 规范阅读D. 反映社会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文本本身D. 读者反应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中心主义”。
文本中心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它强调文学研究应集中于文本本身,而非作者、读者或社会背景。
文本中心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足性,其意义和价值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文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引用、模仿或回应其他文本。
互文性揭示了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理解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论述题1. 论述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文学理论还帮助批评家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其他修辞手法。
此外,文学理论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2.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其特点包括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颖处理、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强调。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断裂的叙事、流意识技巧和非线性时间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案例分析题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分析其文学理论意义。
《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运用了流意识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处理也极具创新性,通过人物的思绪跳跃和回忆,展现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阶级和艺术等主题,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14、什么是话语蕴藉?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名词解释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
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文学理论下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的主要功能?A. 解释文学作品B. 指导文学创作C. 预测文学市场D. 评价文学作品答案:C3.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哪些方面?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语言和结构D. 主题和思想答案:C4.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主要存在于哪里?A. 作者的意图B. 读者的解读C. 文本本身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C5.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索绪尔B. 列维-斯特劳斯C. 德里达D. 弗洛伊德答案:D6.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哪个过程中产生的?A. 创作过程B. 阅读过程C. 出版过程D. 批评过程答案:B7. “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巴赫金B. 罗兰·巴特C. 朱丽亚·克里斯蒂娃D. 米哈伊尔·巴赫金答案:C8.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所涉及的内容?A. 政治信仰B. 经济利益C. 宗教信仰D. 艺术风格答案:D9.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主要批判的是哪种思想?A. 现代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A10.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议题是什么?A. 性别平等B. 种族平等C. 经济平等D. 政治平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理论中的“符号学”关注的是以下哪些方面?A. 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B. 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C. 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D.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答案:A, B12. “解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固定的意义B. 多重的意义C. 无中心的结构D. 明确的作者意图答案:B, C13.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认为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A. 被动接受者B. 主动参与者C. 意义的创造者D. 作品的解释者答案:B, C, D14. “生态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哪些主题?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社会阶级斗争C. 环境保护D. 经济发展答案:A, C15.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文化帝国主义B. 种族歧视C. 经济剥削D. 性别不平等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主要区别。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欣赏答案:A2. 文学的基本属性是()。
A. 社会性B. 历史性C. 审美性D. 以上都是答案:D3.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面不包括()。
A. 物质层面B. 意象层面C. 情感层面D. 思想层面答案:C4.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点()。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5.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不包括()。
A. 作者B. 作品C. 读者D. 批评家答案:D6.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主要区别是()。
A. 规范性B. 准确性C. 创造性D. 逻辑性答案:C7. 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的分类标准的是()。
A. 内容B. 形式C. 风格D. 作者答案:D8. 以下不属于文学流派的是()。
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D9. 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B. 评价C. 指导D. 创作答案:D10.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历史研究法B. 比较研究法C. 系统研究法D. 创作研究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文学的本质B. 文学的功能C. 文学创作过程D. 文学批评方法答案:ABCD2.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
A. 语言B. 形象C. 情感D. 思想答案:ABCD3. 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
A. 形象性B. 音乐性D. 抽象性答案:ABC4. 文学作品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
A. 题材B. 体裁C. 风格D. 时代答案:ABC5. 文学批评的类型主要包括()。
A. 社会历史批评B. 心理批评C. 形式主义批评D. 读者反应批评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学的审美价值。
答案:文学的审美价值是指文学作品在审美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它体现了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完整版)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1.不论是中国仍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A .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 D .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责备传统》的作者是(D)A .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当作是(C)A .社会生活的反应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心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当作是(C)A .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应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A .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模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依据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A .合规律性B .合目的性C.深刻性 D .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看法是(B)A .模仿论B .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 D .读者反响论8.在西方,重申文学与作者的联系,从而重申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A.15 世纪B.16 世纪C.17、18 世纪D.19 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响责备盛行于(D)A .20 世纪 30 年月B. 20 世纪 40 年月C.20 世纪 50 年月D. 20 世纪 60 年月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组成的一个(B)A .系统构造B.交往构造C.读者反响系统 D .创建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此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 B )A .相像律B .接触律C.必定律 D .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根源因是(D)A .巫术B .游戏C.宗教D.劳动113.章炳麟以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看法是( A )A .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A .先秦期间B.魏晋南北朝期间C.唐宋期间D.明清期间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A .古希腊期间B.古罗马期间C. 18 世纪D. 19 世纪16.社会主义期间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A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民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应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不过希腊艺术的武库,并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A .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 .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看法首见于(A)A .《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节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责备〉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平时语言比较,文学语言重申的是(D)A .谨慎的逻辑B .谨慎的语法构造C.听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微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A .《毛诗序》B .《乐记》C.陆机《文赋》 D .钟嵘《诗品》21.以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感情的形式之创建”的是(B)A .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论的心理特点是(C)A .逻辑推理B .感性直观C.感情体验 D .理性思想23.文学创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资料应当是(B)A .独立于作家以外的物质B .储存于作家心里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 D .独立于作家以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A .素材累积B .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 D .艺术构想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A .想象B.联想C.想象 D .记忆226.对照联想是指(C)A.因为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靠近而惹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近似的特点惹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对比的关系而惹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惹起的联想27.艺术构想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A .记忆B .想象C.联想D.感情28.在艺术构想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款式出现,以获得最正确成效的方式称为(C)A .变形B.漫画C.陌生化 D .粘合29.袁于令以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切乃是( B )A .客观的真切B.假设的真切C.历史的真切D.科学的真切30.西晋的陆机充足必定文学的感情性,他在《文赋》中说:(C)A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 .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 D .为文造情31.文学创建的终极价值追乞降永久主题是(D)A.认识真谛B.反应生活C.表现感情D.人文关心32.在 20 世纪提出艺术是“存心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A .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以下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A .《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 D .《等候戈多》34.在中国,最早表现理想型文学偏向的是(B)A .《诗经》B.《离骚》C.《史记》 D .《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盛行于(C)A .18 世纪B.19 世纪C.20 世纪D.21 世纪36.戏剧之区分为惨剧、喜剧、正剧,是依据(C)A .题材办理B .主题表现C.戏剧矛盾性质D.戏剧构造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切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A .马克思B .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A .主观与客观的一致B .假设与真切的一致C.个别与一般的一致 D .确立性与不确立性的一致339.最早使用“境界”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A .刘勰B .钟嵘C.王昌龄 D .皎然40.按王国维对境界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A .有我之境B .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看法,最早出此刻(B)A .《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观察,世界全部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A .象征B.写实C.神奇D.浪漫43.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责备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看法的是(B)A .英美新责备B.法国构造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响责备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A .人物B.环境C.场面 D .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表达文本中详细表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假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自己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气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1.文学的(),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认识性)2.文学的(),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包括()、道德的、()、宗教的等倾向。
(倾向性、政治和思想的、民族的、)3.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和()。
(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4.文学的(),是指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超越性)5.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和()。
(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6.文学的()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精神性)7.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和()的特性。
(节奏美、声律美)二、解释下名词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家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表达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审美属性: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语言艺术:文学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文学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材料也是语言,所语言艺术就是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时要借助语言;在进行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时也要借助语言。
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存在。
三、原文理解1.“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这句话见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 年 11 月 26 口日),是恩格斯对文学倾向性的论述。
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总的评价和态度。
即作家创作目的、生活认识、爱憎情感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具体包括情感倾向、思想倾向、审美倾向。
在恩格斯看来在倾向应该通过艺术形象来表露,使倾向成为一种储蓄的、蕴含着无限意味的美的倾向。
作品的倾向性越是深藏在形象中,越是具有隐喻性、暗示性,对读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反之,直接表白、直露的倾向性,无论这种倾向性真、多么善,都会引起读者的排拒和厌恶心理而不予接受。
2.“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句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论述(见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525 页)。
有几层意思:第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语言作为基础,任何思维的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语言是思想得以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它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语言,思想的交流就不可能进行,更不用说,思想本身就无法存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时要借助语言;在进行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时也要借助语言。
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存在。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第一,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和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第三,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从整个人类社会结构层面对文学的基础性质所作的判断。
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第一,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第三,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第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律美的特性。
五、论述题1、与其他艺术相比,语言艺术有哪些长处和短处?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符号,语言媒介只是人为创造的一种符号体系,并非是某种客观事物的具体存在方式。
因此,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不同,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
只有读者对某种语言所表示所象征的意义加以了解掌握时,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这种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而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戏剧、电影等,所展示的社会生活和塑造的艺术形象,都能对人的感官产生直接作用,借助于视、听、触等感觉直接加以感受。
文学中的语言仅是一种符码,并不能等同于指称对象。
文学艺术传达的间接性和非直观性,使文学形象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
这一特征既是文学的长处,又是其局限。
一方面,文学形象的非直观性,对文学接受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文学作品不像其他艺术品种那样,只要具备健全的视听器官,具有一定的感觉能力,人人可听可看,可闻可摸。
文学艺术传达的间接性和非直观性,要求其接受者、欣赏者必须具有基本的解读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因而其社会普及性受到限制。
而且,对语言理解不准确的话,还会导致“误读”。
语言艺术的交流需经过语言转化(翻译),在转换过程中会产生意义流失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文学形象是读者接受了语言信息之后经过头脑的想象和联想而获得的,所以对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的读者来说,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又给形象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对作者用语言材料描述的形象作自己的构想、丰富与补充。
因此,文学比别的艺术更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能更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读者可以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趣味,再造出无数带有读者个性色彩的或大同小异、或迥然有别的具体形象。
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一特点,给文学带来了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精神深刻性。
语言艺术描写人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优越性,它更善于向人的内心深入和拓展,去发掘的描写人的各种各样的极其丰富多彩、新鲜微妙的内心活动。
艺术反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描写人、表现人离不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
语言艺术要比其它艺术更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学是作家对生活的能动反映的产物,又是作家主观思想情感表现的结果,是客观再现和主观表现的统一。
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必然会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
比较而言,文学比之于其他艺术品种,其思想内含更丰富、更深刻。
其原因在于:文学既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又可以在作品中借助叙述人的身份,对其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主观的分析与评价,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等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
因此,思想蕴含的深刻性构成了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又一特征。
与其它艺术相比,文学能更广泛、更多面地再现现实生活。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有相对静止的平面或立体形象,较多地受到空间的限制。
而音乐、舞蹈等表现艺术以及戏剧之类的综合艺术一般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较多受到时间、空间和表演自的限制。
而语言艺术却有很大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它更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天上人间,地府仙境,现实历史都可以得到生动的表现。
总之,语言的艺术形象可以更广泛、更丰富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这些是语言艺术的长处,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
2、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只列关键词,详细论述略)关键词:社会意识形态(认识性、倾向性、实践性);审美艺术(情感性、形象性、超越性);语言艺术(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第六章一、填空题1.文学作品有三个层次,即()、()和()。
(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2.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和()。
(文学象征、文学意境、文学典型)3.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4.文学象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暗示性,(),荒诞性,()。
(哲理性,多义性)5.文学象征大致可分为两类:()和()。
(寓言式象征和符号式象征)6.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可概括为:(),(),()。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7.文学作品的意蕴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