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域模型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它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最早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 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 协议(SMTP)等。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其它的协议 也加入到了应用层,如: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尽管与OSI模型相关的协议已经很少再使用了,但是该
模型本身是非常通用的,而且仍然有效。TCP/IP模型正 相反:模型本身并不非常有用,但是协议却已被广泛使 用开了。
1.1 OSI参考模型
它是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的一份提案为基础的。该模型称 为“ISO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短起见,我们将它称为OSI模型。
物理层 主机B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确定介质的规格、 数据呈现和传输的规格、接头的规格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用于通信过程中的 同步、检测以及介质访问控制。 网络层(network layer),主要用于网络中节点的 定址和通信路径的选择。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用于流量控制、检测与 错误处理。 会话层(session layer),用于约定传输的各种参数 以及传输的起始和终止。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主要完成内码转换、 压缩/解压、加/解密等方面的工作。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大量的网络应用程序 都属于这一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层模型》

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3
会话层的错误检测与恢复
讲解会话层的错误检测和恢复机制,以 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表示层功能概述
数据的编码与解码
解释表示层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 和解码,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和解析。
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介绍数据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保 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
讲解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占用。
物联网的普及将提出新的网 络需求,可能需要重新定义 OSI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 网络安全
未来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更高,OSI模型可能会加强对数据加密和身份 验证的支持。
OSI模型的层次结构为互联网 通信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
企业内部网络
企业内部网络遵循OSI模型, 实现高效的内部通信。
网络设备开发
网络设备开发人员参考OSI模 型,开发出符合标准的设备 和协议。
未来网络发展对OSI模型的影响
1 大数据处理
2 物联网应用
未来的高速网络将需要更高 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OSI模 型可能会进一步优化。
数据链路层概述
解释数据链路层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帧的封装 和解封装、差错校验和流量控制等。
传输层介绍
介绍传输层的职责,包括可靠性传输、流量控 制和拥塞控制等。
会话层职责分析
1
会话的建立和终止
讲解会话层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会话、
会话层数据的同步2ຫໍສະໝຸດ 维护会话状态和会话的终止。
介绍如何在会话层实现数据的同步,确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 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课件:OSI七层模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知识。本课件将深 入介绍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帮助您全面理解网络架构和通信过程。

计算机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计算机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计算机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是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要使计算机网络运行稳定、高效地向用户提供服务,就必须建立一种可行的网络模型,通过对网络模型进行分析与改进,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这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计算机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1. 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指开放式系统互联的概念,是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组织推出的计算机网络模型,包括了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协同工作,将网络通信分为若干个步骤,最终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2. TCP/IP四层模型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是指传输控制协议与网络互联协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主要有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网络接口层负责传输物理数据,网络层负责分组和寻址,传输层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服务。

二、建立计算机网络模型的原则1. 模块化原则模块化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任务。

通过模块化原则,可以将网络系统分成不同的层次、部件和子系统等,从而方便管理、维护和调试。

2. 分层原则分层是指将计算机网络模型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通过协议与下一层进行通信。

通过分层原则,可以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解耦合,避免某一层次的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抽象原则抽象是指将网络系统中复杂的过程和数据进行简化和抽象化,以简洁、直观的方式表达网络通信的关键性质和行为。

通过抽象原则,可以减少网络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运行效率。

计算机网络 04_01_图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计算机网络 04_01_图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图解冲突域、广播域作者张保通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冲突域、广播域。

但是,由于不同的网络互连设备可能工作在OSI模型的不同层次上。

因此,它们划分冲突域、广播域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

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而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上三层。

而每一层的网络互连设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讨论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划分冲突域、广播域时各自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

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

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

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

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

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

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

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传统以太网2、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通过中继器虽然可以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实现两个网段的互连。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被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不仅方便了大家对网络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网络设计和实现的指导。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网络的分层结构、一些基本概念及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等。

1.2.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分层结构的出现其实是将复杂的网络任务分解为多个可处理的部分,使问题简单化。

而这些可处理的部分模块之间形成单向依赖关系,即模块之间是单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而构成层次关系,这就是分层。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层都在它的下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提供更高级的增值服务,且通过服务访问点(SAP)来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在OSI分层结构中,其目标是保持层次之间的独立性,也就是第(N)层实体只能够使用(N-1)层实体通过SAP提供的服务;也只能够向(N+1)层提供服务;实体间不能够跨层使用,也不能够同层调用。

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为便于研究和实现,才将其进行分层,其中分层的基本原则是。

(1)各层之间界面清晰自然,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2)各层功能的定义独立于具体实现的方法。

(3)网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被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不仅方便了大家对网络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网络设计和实现的指导。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网络的分层结构、一些基本概念及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等。

1.2.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分层结构的出现其实是将复杂的网络任务分解为多个可处理的部分,使问题简单化。

而这些可处理的部分模块之间形成单向依赖关系,即模块之间是单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而构成层次关系,这就是分层。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层都在它的下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提供更高级的增值服务,且通过服务访问点(SAP)来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模型划分与分析复习

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模型划分与分析复习

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模型划分与分析复习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网络拓扑模型是用来描述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

通过网络拓扑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网络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模型进行复习,并分析各个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总线型拓扑模型总线型拓扑模型是一种线型结构,所有节点都通过单一的传输媒介(总线)进行通信。

在总线型拓扑中,各个节点通过监听总线的信号来进行通信,但一次只能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其他节点需要等待。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小型网络。

在总线型拓扑模型中,当总线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将受到影响,因为所有的节点都依赖于总线进行通信。

此外,由于总线上只能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会导致通信效率较低。

因此,在大型网络中,总线型拓扑模型的应用较为有限。

二、星型拓扑模型星型拓扑模型是以中央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为中心,各个节点通过单独的链路与中央设备相连。

在星型拓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经过中央设备进行中转。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易于管理和扩展,且故障检测和维修都较为方便。

然而,星型拓扑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如果中央设备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通信。

其次,该模型所需的链路数量较多,会增加网络建设成本。

另外,由于所有的节点都需要通过中央设备进行通信,会造成通信的延迟。

三、环型拓扑模型环型拓扑模型将各个节点按照环形连接方式组织,每个节点都与其前后两个节点直接相连。

在环型拓扑中,数据在环上依次传输,直到达到目标节点。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节点之间的通信具有对等性,故障节点不会对整个网络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环型拓扑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模型的扩展性较差,添加新节点需要重新调整整个环的连接关系。

其次,由于数据在环上传输,会造成一定的延迟。

此外,如果环中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将不可用,因为数据无法继续传输。

四、树形拓扑模型树形拓扑模型将各个节点按照树状结构组织,上层节点通过链路连接下层节点,形成一个树状的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7层和4层

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7层和4层

计算机⽹络分层模型-7层和4层计算机⽹络中会把⽹络结构分层⽬前主要有2种7层(osi国际标准组织定制)4层(tcp/ip标准,美国军⽅制定)虽然osi是国际认证,但是⽬前⼤部分⽤的都是tcp/ip标准7层:物链⽹输会⽰⽤应⽤层:⽤户交互协议:FTP(⽂件传输协议),SMTP(电⼦邮件传输协议),HTTP(超⽂本传输协议)表⽰层:数据处理(加密,格式转换,压缩和恢复),⼈类语⾔变成机器语⾔协议:ASCII码会话层:建⽴连接,添加校验点,在链接失效时重新连接同步数据(⼤⽂件传输)协议:ADSP,ASP传输层:端到端通讯,两个主机的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讯(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协议:TCP(可靠传输,3次握⼿保证建⽴连接,双⼯通讯(双⽅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利⽤缓存保证数据完整有序,添加了序号和确认号验证数据完整性(⽐如3次握⼿演⽰中中经常出现的的seq和ack),电⼦邮件⼀类的⼀般使⽤这个,保证可靠性,不⽤太在意即时性),UDP(不可靠传输,⼀直发送,没有流量控制(有多少发多少),不纠错,⼀般视频会议⼀类的使⽤这个,保证数据速度和即时性,偶尔掉帧什么的⽆所谓)⽹络层:选择最佳路径,控制发送端流量,纠错(保证传输层数据正确),阻塞控制(控制整体流量)协议:IP数据链路层:数据组装成帧(把⼀个⼤数据分成⼀个⼀个的数据帧101010101010011.。

⽅便物理层传输)物理层:物理媒体上数据⽐特流的透明传输(把 0 1 数据帧变成⾼低电压信号传输出去)协议:IEEE802.4,Rj244层:接⽹输⽤应⽤层: 7层中的应⽤层,表⽰层,会话层协议:FTP(⽂件传输协议),SMTP(电⼦邮件传输协议),HTTP(超⽂本传输协议)传输层: 7层中的传输层协议:TCP,UDP⽹际层: 7层中的⽹络层协议:IP⽹络接⼝层: 7层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Ethernet(以太⽹(现在⼤部分局域⽹都是这种,⽆连接(没有三次握⼿),不可靠(没有数据帧号,丢了不知道))),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传输)), Frame Relay(帧中继(数据帧传输,已经过时了))主要记住:每个层的名字,每个层的作⽤,每个层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 其他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原理  其他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原理其他参考模型前面我们讲述了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下面我们再来了解SNA网的体系结构、X.25网的体系结构、Windows NT的体系结构等。

1.APPA网的体系结构ARPA网的体系结构是一个成功的分组交换网,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域计算机网络。

由主机、接口信件处理机IMP、终端接口处理机TIP组成。

2.SNA网的体系结构1974年,IBM公司为了实现本公司产品的互操作,制定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是国际上最早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IBM的一些主机中均使用该体系结构。

如图2-6所示为OSI参考模型与IBM公司的SNA体系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2-6 SNA体系结构3.X.25网的体系结构X.25包括了通信子网最下边的三个逻辑功能层:物理层、链路层(或帧层)、网络层(或分组层),与OSI参考模型有三层相对应。

X.25协议是最早的W AN协议之一,它在引及X.25商用载波服务时,其最大传输速度被限制在64Kbps。

1992年,ITU-T更新了X.25标准,将最大为2.048Mbps的传输速度加入其中。

虽然X.25出现在OSI模型之前,但是DTE和DCE之间的分层通信却是由ITU-T规范定义的,它们与OSI模型的前三层相对应,如图2-7所示。

图2-7 X.25网的体系结构X.25协议定义了物理层、链路访问层、数据包协议层三层协议,分别对应于ISO/OSI 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其X.25协议含意:●物理层基本功能是建立、保持和拆除DTE和DCE之间物理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条件,提供同步、全双工的点到点比特流的传输手段。

其中按X.21规定DTE和本地DCE之间的接口。

●数据链路层通过DTE和本地分组交换机PSE(Packet Switched Equipment)间的物理链路向分组层提供等待重发、差错控制方式的分组传送服务,所以可靠性高,这一层规定的LAPB (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规程是HDLC规程的平衡类子集,主要规定了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拆除规程,建立后的信息传输规程,以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计算机网络原理 TCP 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  TCP  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TCP 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OSI参考模型试图达到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都遵循的标准,并将所有的计算机都能方便的互连和交换数据。

但由于OSI标准制定周期较长、协议实现过比较复杂及OSI的层次划分不太合理等原因。

到20世界90年代初期,由于Internet已经在全世界覆盖了相当大的范围,因此网格体系结构得到广泛应用的并不是国际标准的OSI,而应用在Internet上的非国际标准TCP/IP体系结构。

这样,TCP/IP就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TCP/IP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TCP/IP与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层次结构相似,它可分为四层,由低到高依次为:链路层、网络层(即IP层)、传输层(即TCP层)和应用层。

TCP/IP 与OSI共同之处是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两者在层划分与使用上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层次对应关系、层次传递的对象及TCP/IP的主要协议,如图2-5所示。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图2-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TCP/IP最在的一个优点:它是一种可路由协议,这说明它包含了路由器能够解释的网络寻址信息。

TCP/IP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协议,可以在任何网络操作系统或网络介质组合上运行。

不过,由于TCP/IP的灵活性,它可能需要较多的配置工作。

下面我们来学习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1.链路层在TCP/IP参考模型中,对最低层名称很多,一般有链路层、网络访问层、主机-主机层等等。

该层主要功能是接收上一层的IP数据报,通过网络向外发送,或者接收和处理来自网络上的物理帧,并抽取IP数据传送到网络层。

2.网络层(IP层)网络层主要解决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它负责管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它是Internet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它所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机制,无论传输是否正确,不做验证,不发确认,也不保证分组的正确顺序。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子网掩码( Mask)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格式: 个比特 网络号(包括子网号 个比特, 包括子网号)部分全 子网掩码格式 : 32个比特 , 网络号 包括子网号 部分全 为"1",主机号部分全为"0". ,主机号部分全为" .
0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0100000 -0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000000 -01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100000 -10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000000 -1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100000 -1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1000000 -192.10. 192.10.1.32 192.10. 192.10.1.64 192.10. 192.10.1.96 192.10. 192.10.1.128 192.10. 192.10.1.160 192.10. 192.10.1.192
3,TCP/IP协议族 , 协议族——传输层协议 协议族 传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
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TCP打开并维护网 络上两个通信主机间的连接.使用端口号(相当 于邮箱)建立虚拟连接.传输IP数据报时,一个 包含流量控制,排序和差错校验的TCP报头被附 加在数据报上.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一种无连接传输协议,UDP仅负责传输数据报. 虽然也使用端口号,但不需要对应一个虚拟连接.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大一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大一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大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网络协议。

下面将对大一学习计算机网络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进行概要介绍。

1. OSI模型计算机网络中的OSI模型是一种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的理论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协议。

理解这个模型有助于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它是一种将数据传输分割为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的协议。

它包括I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IP协议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传输,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和流控制,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传输。

了解TCP/IP协议对于理解网络通信有很大的帮助。

3.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网络架构。

4.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表示,IPv6地址由128位表示。

子网掩码用于指定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掌握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对于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至关重要。

5. 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和防火墙等。

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路由器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网关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防火墙用于网络安全。

了解这些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对于搭建和维护网络有很大帮助。

6. HTTP协议HTTP协议是万维网上常用的协议,它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HTTP协议使用URL来指定资源的位置,并使用请求和响应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本章要点本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OSI参考模型。

学习目标9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9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9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9了解OSI参考模型关键概念计算机网络定义;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总线型;星型,环型;协议;网络的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综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方面的新技术,涉及面宽,应用范围广。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离开计算机网络就谈不上信息化社会,任何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商业自动化系统、生产科研系统、金融系统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时,计算机和通信并没有什么关系。

当时的计算机数量极少,而且价格十分昂贵,用户只能到计算机房去使用计算机。

这显然是很不方便的。

1954年终端器诞生后,人们才逐渐把终端与计算机连接起来。

几十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多个计算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及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这样的系统中除了一台中心计算机,其余终端不具备自主处理功能。

这里的单机指一个系统中只有一台主机,也称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结构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计算机经通信线路与若干终端直接相连,如图1-1(a)所示。

当通信线路增加时,费用增大,于是出现了若干终端共享通信线路的第二种结构,如图1-1(b)所示。

当多个终端共享一条通信线路时,突出的矛盾是若多个终端同时要求与主机通信时,主机选择哪一个终端通信?为解决这一问题,主机需增加相应的设备和软件,完成相应的通信协议转换,使得主机工作负荷加重。

计算机网络应用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概述通过对OSI结构的学习,知道各层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在整个OSI体系结构中,只有每一层和其相邻的层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自身的功能,才能够实现数据的正常传输。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但同时也是OSI参考模型的基础。

其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为“比特(bit)”,它建立在传输介质的基础之上,通过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从而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其上面的典型协议代表有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简单的说,在物理层中的规程都与电路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有关,它涉及到什么信号代表“1”,什么信号代表“0”、一个比特的持续时间、传输方向等。

一般来讲,物理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规定了通信设备及通信线缆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4种特性;●定义了传输通道上的电气信号及二进制位是如何转换成电流、光信号或者其它物理形式;●为上层协议提供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数据的传输速率即数据率;●比特的同步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不仅要使用同样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还要在时钟频率上进行同步;●物理层定义了设备间的信息传输方向,它包括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

在单工模式下,一个设备只能发送或接收信息。

它是一种单向通信;在半双工模式下,一个设备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在全双工模式下,一个设备可以在同一时间接收和发送信息;●建立、维持及释放数据链路实体间的连接。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帧(frame)”,它将物理层不可靠的物理介质转换成可靠的传输,以达到对于其上层看来物理层的传输时无错的、透明的目的。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帧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传输,数据链路层将用户数据封装成帧,并按顺序传送。

OSI参考模型讲解

OSI参考模型讲解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禁止了不同主机间的对等层之
间的直接通信。因此主机A的每一层必须依靠主机A相邻层
提供的服务来与主机B的对应层通信。
假设主机A的第四层必须与主机B的第四层通信,那
么主机A的第四层就必须使用主机A的第三层所提供的服务
。第三层通过一个服务接入点(SAP)给第四层提供服务
,这些服务接入点使得第四层能要求第三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
链路层协议3 物理层协议3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物理介质 路由器 通信子网 路由器
物理介质
• 逻辑通信:位于不同主机和网络设备中同层通信实体间的对话,对话遵 • 循某一特定协议,且每层协议各不相同; • 传输层及以上层不同主机通信实体间的逻辑通信是直接点对点的通信, • 下3层中主机与路由器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也是直接通信,且同 • 层通信协议不尽相同。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模型的优点
解决通信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问题: 语言层解决不同种语言的相互翻译问题(汉-日) 媒介层解决信息传递: 语音(电话)/文字(传真)
分层模型的优点
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 概念层只关心会话内容, 不关心语种和会话方式 语言层只关心语种, 不关心会话内容和方式 媒介层只关心信息的传递, 不关心信息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其协议的结合,称为
网络的体系结构。换言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即
是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该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
义。即计算机网络应设置哪几层,每层应提供哪些功
能的精确定义,至于功能如何实现,则不属于网络体
系结构讨论的范围。换句话说,网络体系结构只是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域模型
根据网络规模、地理分布、资源应用及其它因素,域通常有单一域模型、主域模型、多主域模型和完全信任模型4中类型。

1.单一域模型(Single Domain Model)
单一域模型是一种最常见及最适合小型企业的模式,它不涉及域间的信任关系,所有资源整合在单一域中,以便于集中控制管理,其结构如图10-16所示。

服务器
图10-16单一域模型
单一域模型虽然易于管理,但随着域中服务器数量的增加,用户在浏览资源时会花费较长时间,而且域内的所有账户等资料均由主域控制器来管理和验证,将会导致在复制账户与提供登录服务器的资料传输过量而影响网络的传输速度,甚至影响域控制器所提供的文件、打印服务。

2.主域模型(Master Domain Model)
主域模型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在该模型中,有主域和从域之分,并涉及域间的信任关系,如图10-17所示。

主域用来管理和维护所有域的账户,从域负责其他文件或打印服务。

但账户都集中在主域,容易造成主域网络通信拥塞。

信任
图10-17 主域模型
3.多主域模型(Multiple Master Domain)
多主域模型与主域模型类似,但可以克服主域模型存在的缺点。

它可以由多个主域,并且各主域间具有双向信任关系,在不同非主域间也可存在信任关系,这样对账户进行分散管理,减轻了单一主域的压力,但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难度,其结构如图10-18所示。

图10-18多主域模型
4.完全信任模型(Complete Trust Model)
完全信任模型用于无法采取集中式管理账户的情况下。

在该模型中,所有域具有平等的地位,没有主、从域之分,每个域自行管理各自域中的账户,并在各域间建立双向的信任关系,使所有的域都可以合法存取其他域的资源,其结构图如图10-19所示。

信任
图10-19完全信任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