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第二课时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 (4)
《爱莲说》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总结作者描写莲花的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感知莲花形象,把握君子形象;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和意义;3、鼓励学生学习莲花精神,培养完整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莲花形象与君子形象的对应的理解三、教学手段PPT教案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越远越清幽;笔挺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题目理解:☆爱莲说: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二)呈现学习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
(三)莲花形象的理解(1)文中把莲花比作什么的化身?明确:比喻手法,君子。
莲花形象即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格。
(2)这个“君子”有什么品性呢?(原文)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描写了“莲”的哪些方面呢?明确: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
(对应句子PPT展示)(4)这些方面对应了“花之君子”的哪些品性?分点回答(四)理解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5)为什么作者写莲之外还写到菊和牡丹?明确:用了衬托手法;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都是为了突出莲的高洁形象。
△知识补充:衬托:用次要事物做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二类。
主要作用: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区别:比如,先写A很好,再写B比A还要好,A就是在衬托B,此时是正衬。
先写A很坏,再写B很好,就是反衬。
(6)作者通过写花来表现自己的志向,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托物言志(五)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初二语文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
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 •体态香气
•品行端 庄
•不枝,香远益清 •美名远
扬
•亭亭净植,可远 •风度气质
•仪态庄重
•观而不可亵玩焉 • 清高
•质朴正直
洁超凡脱
志洁行廉
俗•陶后鲜有
•同予者何人
闻
•借花喻人 托物言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宜乎众矣
•
•文意探究(自主思考后同桌交流)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抒发 了自己怎样的志向、意愿?
•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不与污浊世风同流合污,鄙弃追 求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同时 有感于社会上像陶渊明那样真正的隐士已很 少见,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希望改变这种现 状,希望更多的人同他那样,做一个向往君 子的人。(主旨)
•不攀附权贵 •不蔓不枝
•
•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
•君子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
文意探究(默读课文第二段自主思考)
1. 除了莲,文中还写了哪些花?作者把它们 分别比喻为什么?并发出怎样的感叹?
2.文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它花呢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 •小结归纳
•众花可爱
•衬托
••爱-莲说
•爱莲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 •体态香气 •绘莲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名师课件
亭亭净植 风度气质
独立高洁
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自尊自爱 令人尊敬
也
。
本文主要是写爱莲, 为什么要谈到菊花和 牡丹呢?这有什么作 用?
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要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进行正衬和反衬,从中表明自己的生活 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 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 愿。
莲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写法: 托物
言志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 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 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结构梳理
生长环境
莲 体态香气 君子→托物言志
爱
风度气质
莲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说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 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 样贪慕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 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 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 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 育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努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见 之于日常的行为之中,做一名优秀 的中学生。
拓展迁移
关于莲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莲的别称
菡萏 荷花 芙蓉 芙蕖 六月春 溪客 水旦 玉环等
《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爱莲说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
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爱莲说_第二课时课件
(清高)
莲
莲花——君子 予独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菊花——隐逸者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富贵者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菊
牡丹
托物 —— 莲
反 衬
言志(象征)
虽在尘世,但不同流合污, 不慕富贵,鄙视趋炎附势
正 衬
牡丹
菊
贪图富贵, 趋炎附势
不愿和统治者同 流合污而隐居
纲
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分别体现 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 莲花吗?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何? 态度怎样? 3.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 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言志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献媚权贵
2.胸襟磊落 豁达正直 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4.仪态端庄,气节高 尚,令人尊敬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中 通 (正直) 外 直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 不 攀 附 权 贵 )
不 蔓 不 枝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托物言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
托物
花 之 君 子
爱莲说课件第二课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来说——
我喜欢
,
因为从这句话中,
我看到一朵
的莲。
认识君子——周敦颐
周敦颐担任江西南安的司理,负责案件审判。他的顶头上司要判一
个犯人死刑。周敦颐审理后,认为此人罪不当死。上司非常生气,坚
持己见。周敦颐愤然说:“为讨好上司而乱杀人,我坚决不干!”他
交出官印,准备辞官。上司从没见过这样刚正不阿的下级,就重新审
案,最终免了犯人的死罪。
——据《宋史﹒周敦颐传》
广东端州出产端砚,非常名贵。端州知府贪得无厌,垄断采石以牟
取暴利,百姓怨声载道。周敦颐担任提刑官,去端州巡视。知府送端
砚作为厚礼。周敦颐说:“我确实喜欢端砚,但人格比端砚更值钱。”
市植物园召开了花博会,花博会为每种花 卉设立了展台,爱莲人士在参观时发现没有 他们喜爱的莲花,他们觉得应该为莲花设立 一个展台,决定向花博会推荐莲花,让我们 一起来帮帮他们……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活动一
读“莲”
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予/独独爱爱莲莲/之之出出淤淤泥泥而而不不染染,,濯濯清清涟涟而/而不不妖妖,,中中通外 通直/外,直不,蔓不不蔓枝/,不香枝远,益香清远,/益亭清亭,净亭植亭,/可净远植观,而可不远可 观亵/而玩不焉可。亵玩焉。
条理不清晰,推荐时朗读情不充沛。
谢谢大家
活动二
荐“莲”
交流展示
பைடு நூலகம்类别 一类
星值
★★★ ★★
评分说明
根据莲花的特点,推荐理由充足,对莲花有具体 生动的描写,能合理运用手法,语言优美,条理清 晰,推荐时朗读情感充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
名句积累 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白居易:《牡丹芳》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 徐凝:《寄白司马》 •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王毂gǔ:《牡丹》 ——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名句积累
古人笔下的荷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江南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读出语言美
3、表达方式美。
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4、修辞手法美。
本文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读出写法美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2.巧用衬托手法。
本文先后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 第三次衬托,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就你所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_说”为 题,300字左右,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托之志。 3.完成相应课时练习。
感谢 聆听
关于“莲”的谚语俗语
①莲花开在污泥中, 人才出在贫寒家。 ②莲池旧是无波水, 莫逐狂风起浪心。
成语积累
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竖立 今义: 植物,种植
之
韵
用在主谓之 河沟或池 表转折, 间,取消句 塘里积存 却,但是 子的独立性 的污泥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
而不
濯
清涟 而不妖,
爱莲说》第二课时课件
菊花具有不畏 严寒,傲霜斗雪; 同时又是花中的隐 士,具有不愿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超凡 品格。正面衬托莲 的形象。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 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牡丹色彩艳丽, 妩媚娇艳,是雍容 华贵的富贵人的象 征。因此它是从反 面衬托莲的形象。
《爱莲说》第二课时
周敦颐
一、复习: 1、文常:《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 宋 代哲学家。 2、解词:草木之花 的 予独爱莲之 主谓之间,无意义 可爱者甚蕃 的 很 独爱菊 只 自李唐来 从 盛爱牡丹 大多 出淤泥而不染 污泥 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清水 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 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 更加、越发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洁净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3、译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李唐来,是人盛爱牡丹。 晋陶渊明独爱菊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yí )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托物言志
作者通过赞美莲的优美形象和 高贵品质,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格,也抒发了对追 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 鄙弃之情。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把 “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 的? 隐逸者 惋惜 菊
牡丹
富贵者
感叹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文学常识和文段背诵。
二、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纯真自然无媚态(质朴、庄重)——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芳香)——独立高洁(清高)——令人肃然起敬2、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我”爱莲花什么呢?(以原文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5、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讽刺6、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这有什么作用?明确:还写了菊和牡丹。
这三种花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采用了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7、衬托手法: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衬托手法可分为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
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无(突出)补充说明: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爱莲说》第二课时课件
6、花之君子者也
(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 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爱
莲
周 敦
颐
说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
)
A、妖艳 B、妖怪 C、过分 艳丽
2、香远益清
(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
(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独爱莲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第二课时爱莲说教案
第二课时《爱莲说》一、新课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着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听课文朗读3.多种形式的朗读3.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整体感知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交流点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交流点拨】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短文两篇【第二课时】(课件)
请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以前 的积累疏通文义。疏通文义的过程中请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它们将是 你学习的重点哦!
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留(名词、古今同义词) 替(词语) 调(语序) 补(省略) 删(多余)
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译读小结
01 翻译方法
留(名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
02 积累词语
陌生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03 举一反三
一义多文、一义多词、一词多义、成语
悟读课文,领会主旨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 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更加 耸立的 竖立 样子
重点积累1——常用人称代词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第一人称:“予”“吾”“孤”“余”等。 第二人称:“卿”“尔”“汝”(“女”)、“乃”、“若”等。
重点积累2——词类活用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重点积累3——省略倒装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பைடு நூலகம்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正衬
反衬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惜
质朴正直 志洁行廉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厌
美读涵泳——关注语气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件之《爱莲说》第二课时(七下第四单元)
海堤课件之〔爱莲说〕第二课时〔七下第四单元〕(爱莲说)翻译逐句整理北宋,周敦颐,(周敦颐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yU]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hui]),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之:主谓间助词,不译。
而,表转折,但,去葭妖:艳丽)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莲的柄)内部贯穿,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隐逸:隐居避世。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欢,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欢,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欢,应当人很多了!(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欢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欢牡丹。
而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抓住写莲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题目:爱莲说。
师问:看到题目,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生:谁爱莲?
为什么爱莲?
为什么不爱别的?
说是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让我们从课文中一一找到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文,找出描写莲的句子,说说从哪些方面写莲。
三、一读课文,知莲
找出描写莲的句子,说说从哪些方面写的莲。
生长环境(出……不妖)
体态香气(中……益清)
风度气质(亭……亵玩焉)
师: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作者把莲比作什么?(板书:君子)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有高尚的品质)请大家大声读描写莲的句子,看看从莲身上写出了哪些君子品质。
四、二读课文,赏莲
用“我从()句,看出了君子()的品质。
”说话
明确:
生长环境(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亭……亵玩焉)----清高
师:可见作者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尚的品质作了惟妙惟肖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读出对莲的赞美之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篇写莲的文章中,作者不仅写了莲,还提到了别的花,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要写别的花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
五、三读课文,悟莲
1、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要写别的花?谁爱它们?为什么爱它们?2、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
师:还写了哪些花?(板书:菊、牡丹)谁爱菊?(陶渊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为什么喜欢菊?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惋惜?
师:谁爱牡丹?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世人会盛爱牡丹?作者对他的态度又是如何?
师: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师:作者写菊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板书: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师:作者写莲仅仅是为了赞美莲吗?不是,是通过写赞美莲来赞美人,从而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读出不同的情感来,读出对莲的赞美,对菊的惋惜,对牡丹的鄙视。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第二段试试看。
生读,生评价
师范读
生齐读
六、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
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在我们的身边,你发现有像作者那样高尚品质的人吗?
课件出示最美老师
板书:
爱莲说
菊洁身自好
莲君子
牡丹不慕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