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设计》2. 课文作者:白莽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孩儿塔的深厚感情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写作手法的把握与应用2. 教学难点:作者情感的把握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有机结合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孩儿塔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段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
2. 让学生阅读白莽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热情。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写作练习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3. 写作能力评价: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其描写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准备课文《孩儿塔》的文本,以及相关的作者介绍资料。
2. 收集孩儿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
3. 准备白莽其他作品的资料,供课后拓展阅读。
八、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自主学习:10分钟3. 课堂讲解:15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5. 写作练习:10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7. 总计:50分钟九、教学拓展建议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
2、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理解作者评人评诗的写法。
说明:本文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序。
本文虽名为序,却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作者没有就诗论诗,而是或叙或议、或抒情,以深沉的强烈的感情,对白莽的诗作作了激情昂扬的高度评价,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建议对本文的处理,可以从文本入手,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缩短与作者的时空距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关键语句“这就使我更加惆怅”在文章中的统领作用,体会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2、重点:了解本文“诗一样的语言”的特点。
3、难点:知人论世,体会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孩儿塔》的作用。
说明:解读本文的思路可以从感性到理性,从人物的音容笑貌到其作品的重要意义,再到作者的深沉、炽热的感情。
经过教师的点拨,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对文章具体字句的品位和感悟中,各抒己见,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的感情是非常炽热的强烈的,但他对诗作的评价也是很客观的。
在分析时,先做好铺垫工作,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学生难以理解诗作的重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态度,或者可能留于表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1、回忆《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白莽的描写。
2、白莽是一个怎样的青年?3、鲁迅对白莽的情感?作者和白莽共有三次会面:第一次只记住了他的外貌,第二次和第三次则发现了在白莽身上具有的直率、自尊、乐观、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信任同志、内心世界崇高等特点。
从已学的课文入手,使学生感觉比较亲切,在心理上不会与文章有太多的距离和隔阂。
《为了忘却的纪念》中,鲁迅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对本文的阅读、理解也有帮助。
分析白莽其人1、从文中找出对白莽的描述。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上册第二单元四白莽作《孩儿塔》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华东师大版高二上册第二单元四白莽作《孩儿塔》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新设计鲁迅的作品是课本里的常客,却又是师生们都惧怕的篇目,学生感觉看不懂,学不会,老师感觉教不了,讲不好。
这个问题其实从我做学生起就一直困扰着我,现在做了老师还是摆脱不了。
为了解开这个心结,我只要有机会,公开课的篇目总是选择鲁迅的作品,从《〈呐喊〉自序》到《记念刘和珍君》,虽然努力地“呐喊”了几次,但终不免仍旧和学生们一起“彷徨”。
想让学生真正懂得鲁迅真有那么难吗?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序文、杂文的文体知识;2、体会比喻象征手法使文章语言含蓄深沉。
方法与过程:1、学会借助资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
2、运用比较阅读和品味语言的方法,探究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探索现代社会依然要学习鲁迅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学情分析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颇多抵触,但之前学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学过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他们了解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却是良好的基础。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运用比较阅读和品味语言的方法,探究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从初中到高中,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也不下七、八篇了。
你们读鲁迅作品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想过:鲁迅作品有他存在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但现在新中国都成立了,国民党也被赶到台湾了,还学那么多的鲁迅有什么用啊?)。
白蟒作《孩儿塔》序-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
白蟒作《孩儿塔》序-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鲁迅先生的《孩儿塔》了解历史背景,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进一步加深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2.了解鲁迅的作品风格,掌握鲁迅文学的主要特点和语言表现;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性分析鲁迅的作品,增强其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鲁迅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2.理解《孩儿塔》的主题和内涵;3.解读鲁迅的文学语言和表现手法。
难点1.综合分析《孩儿塔》中的主题和文学表现;2.掌握鲁迅文学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背景,并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一步深入探讨鲁迅文学的主要特点、作品主题及意义。
2. 学习(40分钟)1.教师阅读鲁迅的《孩儿塔》序,并辅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孩儿塔》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阅读《孩儿塔》,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课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总结(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4. 作业(自主完成)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鲁迅文学的相关分析,或对《孩儿塔》的评论和感悟。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关的文章或视频,进行文学鉴赏和欣赏,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水平。
四、课后延伸1.学生可结合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对鲁迅生平、文学作品及思想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2.学生也可分享自己的文学体验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鲁迅文学的学习,学生们的文学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掌握了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和方法,同时也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思考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2、把握关键语句、语段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课文具体语段中整散语句结合的表达效果。
课前预习:反复阅读文本,并再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关于白莽,我们应该是熟悉的,上学期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白莽是其中五位烈士里鲁迅介绍得较多的一位。
在鲁迅的记忆里,白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明确:积极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序。
板书题目。
二、解题:关于序序:指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自序: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他序: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
与“序”相对写在著作最后的称“跋”三、研读文章(一)齐读第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的情感关键词。
明确:惆怅(文眼)(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关键语词)如何理解这种惆怅,它是怎样串联起全文的?1、天气与心境:(时局动荡、身患重病、)时值暮春、寒意料峭;雨声淅沥、感时伤怀→产生惆怅2、由信的开首而回忆起白莽→更加惆怅白色恐怖下不能详加评析诗稿→还是惆怅(背景:“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大围剿”……)问:作者这种惆怅的情绪有没有改变呢?品位相关语词:“一团火”、“简直”、“也许”以及语句:“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答:这里作者作了一个比喻。
“一团火”:形象地展现出作者急于流布之心,从这一比喻中可以体会出作者与白莽深厚的友情。
“简直”:并非真不懂,有不愿懂无聊文人诗之意;也是自谦,抑己扬人。
“也许”:貌似自嘲,实则顺手一击。
抨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残害。
3、问:找出第二段中回忆白莽的句子。
品位相关语句:“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这里用了外貌和语言描写,思考作者用这寥寥数笔来回忆白莽的作用?答:赞颂年仅19岁,已入狱3次的革命青年白莽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寄托作者的思念;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者的愤慨之情。
6《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序”的常识及写法、“杂文”的特点及相关要素。
2.引导学生对照“序”之框架,梳理文本,讨论异同的原因。
3.对照“杂文”特点,找关键语句、语段,分析其中内涵。
4.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照“序”之框架,梳理文本脉络。
教学难点对照“杂文”特点,找关键语句、语段,分析其中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课文前“重点聚焦”。
2.课文后“阅读与理解”1-3题。
二、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说起鲁迅先生,我们的耳边一定会响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句话。
的确,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是超出常人的。
大家知道吗?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
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
究其原因,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
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在左联青年诗人白莽死去五年后,重病缠身的鲁迅手握其遗诗《孩儿塔》,心绪难平,于是当夜便为之作序。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文本,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来感悟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传递出的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厚意。
(二)解读文本1.常识普及(见阅读指导)《白莽作〈孩儿塔〉序》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1)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它同时也是一篇著名的杂文。
(2)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议论性。
它把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
鲁迅是现代杂文大师。
2.理框架,说异同一般序文本文具体内容写作缘由有,第一段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体例有,第134段诗内容有,第4段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教学目标:学会借助资料,理解文,品味语言的方法。
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前准备: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鲁迅、白莽的背景资料。
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文,质疑。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时导入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检查学生对原有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
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
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
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鲁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解题《白莽作〈孩儿塔〉序》的意思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通过解读题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的内容,同时检查学生有关“文体”的知识掌握情况。
“序”、“杂文”的意思“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白莽作《孩儿塔》序 - 上海市实验学校
白莽作《孩儿塔》序上海市实验学校张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作者评人评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局部分析与整体感悟”的阅读意识教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难点:知人论世,体会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孩儿塔》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真实的写照,他曾以巨大的勇气和力量直面我们民族深藏的劣根性,展现强烈的战斗意志和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称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同时鲁迅也对追求进步的文艺青年投以巨大的关心和爱护,表现出对革命前途、民族命运所抱有的坚定信念。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白莽作<孩儿塔>序》2. 分析白莽形象(1)、鲁迅先生印象中的白莽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找出对白莽的描述。
文本第2段(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描写)(2)、概括其人物性格特征。
(憨厚朴实、乐观坦然、坚定执著的革命者形象)3.分析《孩儿塔》(1)、在文章中找出对白莽作品的评价。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2)、分析、理解白莽诗集的别一种意义。
在黑暗统治下,革命者具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诗篇。
4.结合文本,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
那么面对这样一位亡故的革命青年与他那具有生命力与战斗性的革命诗篇,鲁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序文的呢?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
(1)、凄凉关键词句:冷、雨、独、夜,令人有些凄凉——天气不好,时局动荡,身患重病。
(2)、更加惆怅关键词句:信的开首说道……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重新想起一个年轻而惨遭杀害的战友。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上海市建平中学王国刚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为序言的特殊之处;2.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了解真实的鲁迅蕴藉深沉的思想。
说明:这是一篇非常特殊的文章。
第一,编者把它编排在高二上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作为第一篇,又是鲁迅的名篇,分量不轻。
但是从写法上来看,本文名虽为序,却似乎并不符合常规的书序的写法,而是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以深沉强烈的感情,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委婉表达了对年轻人参与改变社会现实的看法。
所以,文末的练习题二要求学生“试以本文为例,谈谈书序写作的特点”,就有些难以落实。
有鉴于此,将本课教学目标如此设定。
第二,文章写于1936年3月11日夜。
1936年其实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年。
先生在“大病初愈,才能起坐”时,受托为序,“夜雨淅沥,怅然有怀,便立即写了一点短文。
”文虽短,意却长。
回忆亡友,反观现实,鲁迅的情感是复杂深沉的,鲁迅的语言是委婉沉郁的,所以,对本文的处理就从文本入手,通过品味文中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沉的思想,缩短与作者的时空距离,走进作者真实的心灵世界,体会先生真诚、善良的襟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品味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2.难点:鲁迅到底有没有走出“惆怅”?说明:文本解读的思路是从感性到理性,以文中的关键词句为抓手,在教师点拨下,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变化,从而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情感复杂,表达委婉,思想蕴藉而深沉。
文中反复凸显“惆怅”一词,实为情感线索。
然而,不少老师的解读是鲁迅最后走出了“惆怅”。
我以为,这样的解读只是浅阅读,并没有真正的读出一个真实深刻的鲁迅。
所以,怎么样带领学生深刻解读鲁迅的“惆怅”,了解真实的鲁迅先生蕴藉深沉的思想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1881-1936)白莽(1910-1931) 惆怅——春冷、夜雨、受托、忆友时局、回忆思想、艺术思路点拨为了帮助同学深入了解鲁迅这篇序,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前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 1.了解有关“孩儿塔”的故事;2.白莽为什么要以“孩儿塔”为自己的诗集名;3.白莽《孩儿塔》的出版经历;4. 白莽的《孩儿塔》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中的真实地位;5.鲁迅和白莽的交往。
白莽作《孩儿塔》序
☆ 白 莽 诗 选 ☆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我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的是永久的真理, 饥渴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提问3(讨论):作者“惆怅” 提问 (讨论):作者“惆怅”的深层原因 ):作者 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不懂诗” 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他“不懂诗”?
明确: 明确: 收到来信,勾起怀念之情。 惆怅” 收到来信,勾起怀念之情。“惆怅”既凝聚 着对白莽炽热的爱和怀念, 着对白莽炽热的爱和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敌人 的强烈愤懑。 的强烈愤懑。
☆ 白 莽 诗 选 ☆
血液写成的大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 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 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 这个难忘的日子── 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 记录着冲突的经过, 记录着冲突的经过, 这个难忘的日子── 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 五卅”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 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冬末的萌芽: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 冬末的萌芽: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 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 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含 着勃勃生机。 着勃勃生机。 爱的大纛: 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 爱的大纛: 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 憎的丰碑: 憎的丰碑: 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 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永 远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 远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像铭 刻着的碑文。 刻着的碑文。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白莽作《孩儿塔》序》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议论、点拨,指引学生掌握要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经过品读、体验,感悟作者火热、深邃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1、理解要点语词“难过“是如何统率全篇感情的。
2、领会作者火热、深邃的思想感情,并赏析由此而形成的音乐美。
教课过程:一、导入以复习高一课文《为了忘掉的纪念》导入,并关注有关时间:1931 年 1 月 17 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 2 月 7 昼夜或 8 日晨,被奥密枪杀于上海龙华。
1933 年 2 月 7-8 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穷悲忿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掉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1936 年 3 月 11 日,鲁迅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先生去世。
二、解题:对于白莽对于序1、白莽( 1909—— 1931 年),原名徐祖华,一名柏庭,笔名殷夫、白莽、文雄白、沙菲、洛夫等。
浙江象隐士。
现代诗人,中共党员。
1927 年 4 月间被捕;同年被开释后入同济大学念书。
1927 年加入“太阳社”。
从事共青团工作。
1929 年,再度被捕,后又获释。
1930 年春加入“左联” ,常常为刊物《萌芽》、《开荒者》、《巴尔底山》写稿。
1931 年 1 月 17 日,跟其余 23 位革命同志一起被捕, 2 月 7 日被奥密杀戮于龙华,时年仅 22 岁。
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
他是我国初期无产阶级诗人。
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风格新奇,境地宽阔,气势雄浑,腔调激动,拥有激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味。
语文人版(鲁迅作品选读)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1936 年 3 月 11 日夜,鲁迅记《白莽作 <孩儿 塔 > 序》于上海之且介亭。
1936 年春天的时候, 鲁迅身体越来越不好。 当收到白
莽的同学寄来的信时,刚有起色,“尚能坐起”,当
晚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篇序。鲁迅也于同年
10 月
去世了。
现在回到课文。我们说本单元是对书评的学习,而序 是书评的一种形式, 我们来了解一下序的概念和序的 种类。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
《狂人
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我们能够用他的三本书形容我们高中三年的生活。
高
一是《彷徨》,充满了未知和迷惘;高二是《呐喊》,
当我适应了高中生活, 那么就要确立目标并为之努力
奋斗;高三是什么呢?
我们依旧乐观一点,我倾向于选择《朝花夕拾》,在
这两个喻体通过对比, 表达《孩儿塔》 强烈的爱与憎,
第五段 A 确信诗集的出版价值 B 不明白 写序的时间和地点〔第六 段〕 坚决的革命信念〔被捕三 次,让哥哥不要干涉他〕、 困难中的乐观〔狼狈的穿 着,笑着说,言语轻松〕、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耿直、 坦率…… 对比 白莽所代表的诗人和现在 一般的诗人对比; 爱的大纛 和憎的丰碑对比;《 孩儿塔》 和圆熟简练、 静穆幽远之作 对比。 比喻和排比 这是东方的微光, 是林中 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是进军的第一步, 是关于 前驱者的爱的大纛, 也是 关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的诗给千万民众带来 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盼 望。 微光比曙光好, 微光是微弱 的光。 一方面, 当时的白莽 还特别年轻, 人微言轻。 其 诗作也只是薄薄的小册子, 他能所起的妨碍是微弱的。 另一方面, 当时的白色恐怖 严峻, 社会黑暗, 他一个人 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白莽的诗吹响了战斗的号 角,有鼓动性。 诗集没有利剑的杀伤力, 响 箭是从听觉上来写的, 引起 人们的注意,鼓舞人们战 斗。 当时的白色恐怖严峻, 白莽 的诗篇给人们带来了类似 春的信息, 蕴含着勃勃生机 和盼望。
白莽作孩儿塔序学习教案5苏教版本学习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课方案【教课目】、领会迅言正确、深刻的特色、感觉言背后流露出的感情【教课要点】领会迅言正确、深刻的特色【教课点】感觉言背后流露出的感情【教课】第一【教课准】附(教案)【教课程】一、入【】年代日晚,窗外下着雨。
和来看迅,以后他又复了两个人的信。
濯足,开始白莽的《孩儿塔》作序。
可迅却曾:“我是不可作序的。
”并且当迅的身体也很不好,就在一年代日他去世了。
我他写篇序言前的篇日,次提到当正患气喘病,彻夜彻夜睡不好,又正春寒料峭、雨声淅,些惆的原由第一段也有提到,当迅已经是惆的不得了,究竟是怎的一个白莽会令他“更为惆”?我先文章做一个整体的认识,后边再个。
文章大家前也了,个同学来文章的思路。
【生】、写作的由。
、作者的状况以及与作者的关系。
、写作的背景——以析。
、白莽及其作的价。
、《孩儿塔》第一版的价,揭露无革命文学巨大的生命力。
【】在文章思路有了认识此后,今日我大家来看看迅的手稿。
从手稿来看,他多言行了增和改,什么要特地改呢?此中必定有着他的沉思熟。
今日我就照着迅的手稿,来探他是怎样言来更好地表情达意的。
二、合第二段及手稿改正,剖析迅是怎样用以更好地表达感情的【】白莽是怎的?找出写白莽的句子。
【生】“一提,他的年轻的容颜就又在我的眼前出,像活着一,天衣着大棉袍,油汗,笑笑的我道:‘是第三回了。
自己出来的。
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预我,回我不去通知他了。
⋯⋯’”【】能不可以用一两个归纳几句写了一个怎的白莽?【生】、豪迈。
【】哪里体“”?【生】“第三回”了是“笑笑”。
【】是“第三回”了,料一中提到,第一次被捕差点被决,向来到第三次被捕又遭到毒打,白莽倒是“笑笑”,真的很。
不过本性?(什么他死都不恐惧?)【生】背后其是革命事的非常定,因此就算牲生命也万死不辞。
【】位同学来一殷夫在牢中写的《死神未到来以前》(料一)。
生:“朋友,有什么呢?革命的自己就是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下走奔!牢是我的家庭,我完我的生命,在森的刑上,我的眼泪决不因惧怕而洒淋!⋯⋯血染成一条出路,引着同理想前行!”【】革命自己就是牲,牢是我的家庭,多么定的一个革命青年。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孩儿塔》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培养学生对白莽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白莽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孩儿塔》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1. 《孩儿塔》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白莽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孩儿塔》序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白莽作品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孩儿塔》序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白莽的文学成就。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孩儿塔》序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3. 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白莽的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莽及其作品《孩儿塔》。
2. 讲解《孩儿塔》序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3. 分析白莽的文学成就,阐述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 组织学生讨论《孩儿塔》序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白莽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孩儿塔》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白莽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读后感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 白莽的《孩儿塔》原文及注释版本。
2. 白莽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3. 《孩儿塔》序的解读文章或评论。
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教学过程细节1. 导入新课时,可展示白莽的生平照片和相关背景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在讲解《孩儿塔》序的主要内容时,注意把握作品的节奏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3. 在分析白莽的文学成就时,可通过列举他的其他作品和文学贡献,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
4.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白莽作孩儿塔序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和重视,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理。
2.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1.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白莽的背景资料。
2.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与重视。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为白莽的《孩儿塔》诗集作的一篇序,也是一篇著名的杂文。
一提到鲁迅,心里不仅充满崇敬,而且感到非常亲切。
对鲁迅笔下的茶馆、酒肆、旧毡帽、乌船、绍兴老太都非常熟悉。
我还两次去绍兴,看今天的农民怎样祝福,怎样在喜庆的日子里请了戏班子在村里唱“社戏”,我还在“咸亨酒店”温二两黄酒,要一碟茴香豆,体验孔乙己的生活,当然我是坐着喝的。
对鲁迅感到亲切还有第二个原因,鲁迅也是教师,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正式或兼职,我们职业相同。
还有重要的原因,自己如同同学们这样大的时候,正值书荒的年代,幸亏鲁迅的书不缺,下放安徽时,行囊里除了毛选就是鲁迅书,有空就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竟然也能读懂大概。
并为鲁文中深刻的思想,入木三分的批判所深深吸引。
至今天,鲁迅作品仍是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一盏智慧之灯。
2.从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确实鲁迅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将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人类。
正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读书人不能不学鲁迅;也正因此,在我们的中学课文中选了大量鲁迅的文章。
初中:《一件小事》《藤野先生》《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论雷峰塔的倒掉》(7篇)高中:《白莽作<孩儿塔>序》《<呐喊>自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记念刘和珍君》《范爱农》《祝福》《药》《阿Q正传》《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8、9篇)古今中外,哪一位作家能有那样的殊荣,可以有十几篇文章被选入中学教材,足可以说明鲁迅的伟大,我们非要学懂不可。
白莽作孩儿塔序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白莽作孩儿塔序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本文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序。
本文虽名为序,却突破了一般的序文平实介绍的框框,抒发了对革命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莽作孩儿塔序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点拨,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品读、体验,感悟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并赏析由此而形成的音乐美。
课前预习:1、反复阅读文本,并结合课前发下的资料(关于鲁迅、关于白莽,《血字》、《让死的死去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文字)进行阅读。
2、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1-3个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
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
“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2、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3、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
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
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
【范文】《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教学目标: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
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
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鲁迅、白莽的背景资料。
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入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检查学生对原有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
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
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1931年,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
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鲁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解题《白莽作〈孩儿塔〉序》的意思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
通过解读题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的内容,同时检查学生有关“文体”的知识掌握情况。
“序”、“杂文”的意思“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鲁迅作品选读《白莽作〈孩儿塔〉序》课例赏鉴
《白莽作〈孩儿塔〉序》课例赏鉴【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点拨,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品读、体验,感悟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在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以及看似压抑、冷静的语言背后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人间鲁迅的大爱大恨。
【教学方法】1.诵读法、讨论法。
2. 通过手稿和课文两者的区别,来把握作者情感的脉络。
【课例实录】一、导入【课前预习:阅读文本,并结合课前印发资料(鲁迅晚年处境的背景资料、鲁迅的几首诗歌、一则书信和1936 年2 月28 日至10 月18 日的11 则日记)进行阅读。
】师:76 年前的昨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1936 年10 月22 日,鲁迅先生出殡,上万民众步行数十里,涌向万国公墓为他送行。
今天我们学习在鲁迅生命倒计时220天,最后的一个春天里所写的一篇短文———《白莽作〈孩儿塔〉序》。
序,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缘由和成书经过,从中可见作者的心路历程;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艺术特色。
本文即鲁迅为白莽诗作《孩儿塔》所写之序。
通过这篇仅700 字的小序,我们来体会“小体积”文章里的“大味道”,来探究鲁迅先生文字背后深沉的情感脉络。
二、研读文章师:文章第1 段有几个关键词奠定了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
大家找找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众生:凄凉、惆怅。
(师板书:凄凉、惆怅)师:全体齐读1—3 段,找出惆怅的几条原因。
(生齐读1—3 段。
)生1:时值暮春,春寒料峭,雨声淅淅沥沥听得令人有些凄凉。
感时伤怀。
生2:收到远道寄来的信,请鲁迅为白莽遗诗写序,是触媒。
生3:第3 段,“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为自己不懂诗,没有诗友可以请教,而不能准确评价诗歌而惆怅。
师(补充):据鲁迅日记,1936年2 月28 日到3 月11 日,十多天里六次求医问药,写此文时“大病初愈,才能起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Teaching plan of Bai Mang's preface to baby t ower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品味语言的方法。
理
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课文中的作用。
提高
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
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语词“惆怅
“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
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鲁迅、白
莽的背景资料。
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入关于
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
所了解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
使用的笔名。
检查学生对原有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今天,我
们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
在他56年的生命中,竟有19年时间是做教师的。
在学校,鲁迅
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
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
这也是鲁迅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1931年,
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
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
鲁迅悲痛地
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
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
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
鲁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解题《白莽作〈孩
儿塔〉序》的意思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
篇序。
通过解读题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同时
检查学生有关“文体”的知识掌握情况。
“序”、“杂文”的意
思“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写作缘由、
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杂文”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文艺性和辩论性。
它把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
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尖锐泼辣、风趣幽默的独特文体。
研读文章
为亡友的遗文作序是义不容辞的事情,鲁迅本身也视其为一种义务,这在文章第三段中有所流露,但为什么作者在这篇序文要结
束的时候却说“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也就是说在两种看似矛
盾的思想背后,作者的感情起了怎样的波澜,发生了什么样的转
变呢?我们一起来摸索文中的情感线索。
在文中找出统领作者情
感的一个字眼惆怅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度。
如何理解这种
惆怅,它是怎样串联起全文的?诗写序→产生惆怅由信的开首而
回忆起白莽→更加惆怅白色恐怖下不能详加评析诗稿→还是惆怅《孩儿塔》的出世→走出惆怅讨论:作者在撰写本文时感情是如
何转变的。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课时品位词句春天去了
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
得令人有些凄凉。
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惆怅文中指忧伤,烦恼,凄凉。
春寒料峭,
雨声淅沥,身患重病,时局动荡使作者感时伤怀,产生了惆怅。
鲁迅心境本是惆怅,亡友白莽被害已经五年,自己留存的“遗文”还没有给以“流布”,一旦有人提起,深深的怀念和歉疚一齐涌
上心头,所以就更加惆怅。
让学生在理解感情的基础上,品位咀
嚼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的灵魂。
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
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
自己出来的。
前两回都是哥
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赞颂
年仅19岁,已入狱3次的革命青年白莽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寄托作者的思念;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者的愤慨之情。
一团火”、“简直”、“也许”以及语句:“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一团火”:形象地展现出作者急于流布之心,从这一比喻中可以体会出作者与白莽深厚的友情。
“简直”:不
懂的是志趣不投者的作品,也可以是下文提到的“圆熟简练,静
穆幽远之作”也就是不愿懂那些无聊文人的诗。
“也许”:表示
不肯定,回忆鲁迅与白莽第一次碰面的原因。
鲁迅与白莽是因为
共同热爱匈牙利革命浪漫主义诗人裴多菲的诗而相互认识和亲近的。
真和鲁迅闹开的都是志趣不投者,和白莽没有闹开的原因是
因为志同道合,属于同一战线的文艺战士,共同与反动文人、反
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
貌似自嘲,实则顺乎一击。
“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虽然“我”
不说,但“我”心中依然凝聚着对于白莽的炽热的爱和怀念。
是
国民党反动派的xx文化围剿,使我不能说的深层原因。
从中表现
了对国民党政府的讽刺,抨击。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
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百万民众发
出的向反动派进军的动员,预示着革命高潮的来临,所以把它比
作“东方的微光”,比作“响箭”,比作“进军的第一步”。
当
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
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冬末的萌芽”。
白莽的
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
旧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大纛”。
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
人的罪恶,永远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象铭刻的碑文,
所以把它比作“憎的丰碑”。
这组排比句,以丰富的比喻(博喻),予以形象的表现集中评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
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家对革
命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颂。
小结作序对鲁迅而言是
份内事,但是即使没有序,白莽的诗照样会流传,因为他有许多
前仆后继的战友,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作者因此而走出惆怅,惆怅已不复存在,只是感到如释重负后的无限欣慰,所以在
结尾处说“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这样的结尾是意味深长
的。
再次体验作者的感情变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整体感悟
在作者从产生惆怅到走出惆怅这样的感情波澜的涌动中,我们体
会到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思念和火一样的友情,也就
是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文本产
生共鸣。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鲁迅富有魅力的语言中,不仅了解了
白莽以及他的诗集,更重要的是体会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炽热、深沉的情感。
其实,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
一个作为精神战士的鲁迅,也可以是一个作为青年人朋友的鲁迅,还可以是一个作为孩童的鲁迅、作为孝子的鲁迅、作为丈夫的鲁迅、作为慈父的鲁迅、作为兄长的鲁迅等等。
了解一个人必须要
用心灵去体会。
如果你读鲁迅的文章越多,引发的思考越深,你
就越喜欢他、越佩服他。
希望今天的这堂课能成为你尝试着认识
生活中不同侧面的鲁迅,并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的一把钥匙。
引
导学生走近鲁迅、理解鲁迅、感悟鲁迅。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