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

合集下载

第7章 用户信息心里研究

第7章  用户信息心里研究

₪主要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 实验法。
20
7.1.2 用户信息心里研究的一般方法
(2)开展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模拟法 ₪用模拟法研究心理现象称为“心理模拟”。 根据人脑活动而设计的自动机器与人的心理
活动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可以
类比
21
7.1.2 用户信息心里研究的一般方法
7
7.1.1 用户信息心里研究的要点
(1)用户的信息心里过程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信息活动中的信息意志则是用户接收、吸收 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决策,它支配、调节着用
户的信息活动,表现出一系列的信息心理状态。
8
7.1.1 用户信息心里研究的要点
(2)用户个体的信息心理特征 用户个体的信息心理特征主要指用户个体的差
(2)开展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模拟法 评价法
₪ 评价法是测量、测验、调查、访问、比较 利用评价法研究用户的信息心理现象是通 过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获取的信息效 等方法的总称。 益等方面的资料来实现的。
22
7.2 用户对信息的认知过程
7.2.1 感觉 7.2.2 注意 7.2.3 记忆
如获取某一信息后的兴奋心理状态和感受等。
42
7.2.3 记忆
(1)按心理活动内客划分记忆类型 运动记忆 情感记忆
形象记忆 ✎ 形象记忆是指用户对已感知信息外在和内
26
7.2.1 感知
知觉的特点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主体感知信息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来 理解它们,使知觉更为精确,这就是知觉的 理解性。 ₪影响对知觉对象理解的因素有知识经验、 语言指导、实践活动、主体情绪、意识状态 等。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课件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课件

随后,人们做了多方面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Hilgard)在赫尔(Hill)研究的基 础上,提出了内驱力理论,用于解释生物控制现象
现在,我们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用户信息心理一行为 控制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
内驱力理论
所谓内驱力,是指当机体与环境不适应时,机 体产生的一种趋向适应环境的动力
在用户信息决策中,内驱力是由用户不断接受 外界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信息内力,即现在的决 策取决于用户过去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结果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
注意与动机
支持性信息:即指人们往往对支持自己 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例如:印在香烟上的禁烟广告 学术界的“文人相轻”现象 爱尔西里的调查报告(8个广告单和80%
的结果)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
注意与动机
刺激性信息:变化或者说新颖性是与好 奇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动机相联系的
资料指明,完全可预料的信息会变得乏 味-于是有了认知失谐策略的应用
齐夫在他的专著《人类行为与最小努力原则》 中指出:
“每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都必定要在他所处的环 境里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
他把这样的运动视为在某种路上行走,而且都
将受一个简单的基本的原则制约,即“最小努 力原则”的制约-便捷原则
在这一原则制约下,人们力图把他们可能付出 的平均工作消耗最小化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
以上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信息行为的 发生
可见,内驱力支配着用户的信息行为
用户信息行为控制理论
动机作用-注意与动机
我们知道,用户的信息注意力是有区别 的,其原因跟注意背后的普通动机有关
或者说,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 大众的注意
这些特性表现为有用性、支持性、刺激 性和趣味性等

信息用户研究

信息用户研究

信息用户研究11信管张文亮学号1103406006信息用户是指在科研、技术、生产、管理、文化及其其他各种活动中利用信息的个人和团体,凡具有利用信息资源条件的一切社会成员都属于信息用户的范畴。

信息用户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

信息用户是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是与特定的用户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信息用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信息用户研究的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信息用户研究起点于“以系统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但随着认知观的引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已成为主流。

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观的引入更使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1信息用户研究的系统观20世纪40年代初信息用户研究开始启动,最初用户研究将用户作为信息供应系统的被动接受者,将信息服务机构视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系统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信息用户研究往往以信息服务机构本身为中心,即以系统观为主导观念。

许多学者指出,这种“以信息供应系统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从信息供应系统的角度来看信息用户,而不是从信息用户的角度来了解其信息需求,因而不能解释信息行为的动态性特征,也无法帮助信息供应者设计新的服务系统与拟定新的服务。

这一批评导致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即“以用户为中心”范式的产生。

1.2信息用户的认知观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用户研究认知范式认为,每一个用户是一位信息专家,能过自觉根据自己所处的复杂情景进行信息需求判断,并进行自我的知识构建。

该范式强调有构建能力的、主观的用户,强调个体的内在认知和系统化。

信息服务仅仅是用户信息活动的外在工具之一,是用户信息需求在物理或现实世界的延伸。

1.3社会观与认知观的结合用户信息行为目的是为了传递经验或思想,也往往并非个体独立自主的选择,也就是说,用户信息需求与其所在的文化社群有关。

因而,仅仅从认知角度来探索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路线是有欠缺的,需要将信息需求置于某种社群系统中分析,才能使信息需求研究进一步具体化,并使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具有操作指导性。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到七章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到七章

第五章研究文献的查阅第一节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一、研究文献的类别心理与教育研究科学的研究文献主要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按照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手工型,印刷型,微缩型,机读型,视听型按文献内容加工程度不同: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文献所属领域不同:心理学文献,教育科学文献,综合型文献按公开程度:国内外公开文献,国内公开文献,内部文献按编辑出版的不同形式:书籍,期刊,会议论文,报纸,学位论文,内部资料二、目前研究文献发展的新特点1.数量的急剧增加2.各种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3.质量下降4.分布分散5.分布不平衡,缺乏交流6.翻译文献多,语言障碍增加,术语不统一,研究文献格式不规范,发表“时滞”拉长,文献来源情况复杂,记录手段和载体多样化等等特点。

三、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作用1.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2.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3.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4.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二节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渠道和方法一、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1.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再插过去的文献;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4.应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资料;5.不仅收集直接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收集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料。

1.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2.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搜集资料;3.通过大学有关系所资料室搜集资料;4.通过学术会搜集资料;5.通过个人交往搜集资料。

三、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1.检索工具查找法优点:研究文献比较全面、广泛缺点:信息滞后,难反应最新研究动态(1)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2)计算机检索计算机信息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包括内部检索和开放检索2.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优点:所查找的文献针对性强、直接、集中、效率高缺点:文献资料不够全面,原文作者列出的资料有主观性,选择性,会受到制约。

用户心理学研究

用户心理学研究

我们先从刚才提到的几张页面说起。

刚才提到,有两个网站抄袭北大的风格,大家一定想知道是哪两个。

看到这两个页面的时候,大家第一眼往哪里看呢?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把频道调到另一个台,这时候你想知道当前播放的是哪个台,你看哪里呢?屏幕左上角。

为什么网站、电视都把标志放在左上角呢?这仅仅是习惯吗?还是有科学道理?这个问题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用户心理学追踪用户对页面的浏览情况,可以使用眼动仪。

使用眼动仪和相应的软件配置系统,可以精准地跟踪到被测试者的眼动数据,然后使用注视时间、注视顺序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来分析问题,最后还能使用直观的图形(如注视密度图)或者视频(如回放注视轨迹)等方式来展示结果。

分析这些热点结果,有助于为网站内容和设计的优化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

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给出的这份热度图来自三个网站的用户眼球追踪研究。

分别是公司网站“关于我们”部分中的一篇文章,电子商务网站上的一个产品页面和一个搜索引擎的结果页。

用户看的最多的区域是红色的,黄色区域是关注较少的版块,蓝色区域是关注最少的部分。

灰色区域是没有任何人关注的部分。

如果你眯起眼睛并重点看红色(关注最多)的区域,所有这三个热度图显示的就是期望的“F”模式。

当然,也会有一点不同。

“F”型浏览模式是一个粗略的、一般的形状,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完美的行为。

在电子商务网页(中间的例子)上,F的第二横比一般的要低,因为中间插入了产品图。

用户还花费大量固定的时间在网页的右上角方块部分,因为那里是价格和“添加到购物车”按钮。

在SERP(右边的例子)中,F的第二横比上面的那横要长,这主要是因为第二个标题比第一个标题长。

虽然用户通常很少阅读所浏览网页的第二部分,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用户对两个标题同样感兴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页面左上角是页面中最重要的位置,能让用户最先看到,把标志放在这里不仅仅是习惯,还符合了科学道理。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用眼动仪得出的结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7、8章重点内容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7、8章重点内容

(四)
结构化的观察与非 按照观察内容和方式是否有明确的形式结构,观察法可分成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
结构化的观察
1. 结构化的观察
① 研究者事先设定了统一的观察内容和项目;
② 观察过程中采用统一的记录方法(如特定格式的记录表);
③ 对所有观察对象使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和记录方法。
① 只有大致明确的观察目的;
4/27
2. 取样观察
取样观察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 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3. 评定观察
评定观察要求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采用评定量表对行为或事件做出性质上的或数量 上的判断。
四、观察内容
(1)个体的语言行为。包括个人讲话的内容、组织方式、表达习惯(如字词的不同念 法、言词⻛格)及副语言(语调、语速、重音)等。
察者重新工作后,他需要核对他观察的中断期间另一位观察者观察到和记录下了什 么。
5. 同一个孩子每天至少要被观察三次,并且所有偶然观察到的现象都要被记录下来。
二、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优点
1. 第一,观察法因为“要求条件低”,所以适用于广泛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
2. 第二,在实验控制难以进行的情况下,观察法却能大显身手。
2. 由于对详细记录的较高要求,一般难于做手工记录,而较多使用摄像技术,将现场 实况全部实录下来,以后再做处理。
能提供关于个体行为及其发生环境等方面的详尽资料,并可做⻓久的保留,用于多种 目的的分析,从而经济而有效地利用观察资料。
缺点
然而,这种方法对记录技术要求高,手记困难,而且资料的分析过程复杂,做大样本 的实况详录尤其困难。
1. 只有直接观察才能被调査者引用,并且为了精确起⻅,这些直接观察还要和其他研 究者的观察进行比较。

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平台。

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是探讨网络环境下用户心理活动和信息行为规律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对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进行综述,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网络时代的背景和特点,阐述网络环境下用户心理和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从用户心理和信息行为两个方面,对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进行综述。

在用户心理方面,将重点探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信息行为方面,将详细分析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共享等信息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揭示网络时代用户心理和信息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为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网络环境下用户心理和信息行为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网络时代用户心理及其信息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网络时代用户心理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行为,也为网络服务和产品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

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需要更加关注用户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也呈现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跨地域性使得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使得用户更加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和不同的观点,也为网络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再次,网络时代的用户心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的因素 。
[ 8 ] 鲁安民. 用户信息行为及信息吸收初探 [ J ].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0
和发 布的活动 。
关键 词 : 网络用户; 信 息行 为
1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定义
1 _ 1含义的研究
源需求 比较大 。 。 ; ( 2 ) 大学生以信息获取行为为主 , 而信息发布、
交 流、 咨询 的行 为较 少 ; ( 3 ) 研 究生上 网的主要 目的是 查寻专
其 获取信息 的首选方 式是数字 图书 馆, 其次 是网络 搜 网络用户是指在科研 、 教学 、 生产、 管理、生活 以及其它实 业信息 , 索 引擎, 且对数字 图书馆提供 的信息服务评价普遍 比网络信息 践活 动中需要和利用互联 网、 局域 网等 网络获取和 交流信息的
而国内主 参照以上定义,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 就是指 网络用户在信息 相 关反馈 的利用 以及用户图像信息需求 的表 达等 。
1 . 2 类型 的研究
行 为的因素进行 了分析, 并构建了我 国网络用户信息查 询行为
。 王建勇等 学者通 过对我 国 “ 天 网”中英文搜 索引擎 根据 网络用户产 生信息需求 到吸收利 用信息 的一系 列过 的模型“ 。 程, 将网络用户信息行 为分为信息需求行为、 信息查寻行为、 信 的查寻 目志进行分析得出用户查寻行为的分布特征及启示” 息浏览行为、 信息选 择行 为、 信息利用行为等。 ( 1 ) 信息需求行 为。 用户 的信息需求是产生信息行 为的原动
[ 2 ] 张 国海, 张玉玲 论用户情报行为 [ J ]. 图书情报工作, 1 9 9 4( 1 ) :1 4 —
1 6 .
[ 3 ] 白海燕, 斑丽辉. 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分析 [ J ] . 燕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2( 2 ) : 8 7 — 8 9 . 信息浏览行为。 用户的信息浏览行 为可 以直接地评 价网络信息 [ 4 ] 岳剑波. 信息管理基础 [ 6 I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 9 9 9 : 5 6 —5 9 . [ 5 ] 曹树金, 胡岷. 国外 网络信 息查寻 行为研究进 展 [ J ]. 国家图书馆学

信息用户研究理论

信息用户研究理论

1.试析信息的社会功能。

(1)自然信息而言,自然信息是人类发掘自然物质资源的中介自然信息作用于人类也必然导致人类自然科学知识的产生,从而形成反映这些知识的社会信息就社会信息而言社会信息是联系社会各部分、组织和成员的纽带,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联系的粘合剂(2)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的财富,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支柱之一,可以为全人类所共享社会信息是衡量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标志。

社会信息具有对人类思维的作用功能2.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社会性信息服务的社会性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的社会产生、传递和利用上,而且反应在信息服务的社会价值和效益上,决定了社会信息服务的规范。

2、知识性信息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服务,及要求服务人员有综合知识素质,也要求用户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

3、关联性信息。

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关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组织信息服务的基本依据4、时效性信息服务具有鲜明的时间效应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只有在及时使用的情况下才有理想的使用价值5、指向性任何的信息服务都指向一定的用户和用户信息活动,由此决定了信息服务的定向组织模式。

3.信息服务的体系构成与现代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如何?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证服务将成为,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一大主流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知识化与集成化发展4.简述用户研究理论与实践进展。

用户研究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进展用户研究的目的是为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依据,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必然与社会信息服务的开展相适应。

50~70年代: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80年代:用户信息需求、获取与利用90年代:从认识论着手进行用户研究系统理论的探讨;从方法论研究用户研究理论2、信息服务研究不断深化,其中包括信息服务的体制研究的深入和各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业务管理研究的深化5.分析信息用户研究在信息管理科学中的地位。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第7章 格式塔原理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第7章 格式塔原理
一系列的新名词,如赫特·考夫卡就提出了“行为 场”、“环境场”、“物理场(Physical Field)”、 “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和“心理物理 场”等多个概念。
二十世纪初,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 格式塔心理学也在其列。此后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得 到了发扬光大,其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步 接纳阶段(1921年~1930年)、迁移阶段(1927 年~1945年)和艰难的综合阶段(1945年至今)。
格式塔心理学把人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整体,认为行为场有两极,即自我(人格) 和环境。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 它源自对未知的恐惧。对一个行为场中的人来说,当其目标一旦达成,紧张就会消 失;在目标未达成时,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可以在 自我和环境之间形成,从而加强极性(Polarity)、破坏两极的平衡,造成个人自我 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使自我处于更加清醒的知觉状态;紧张也可以在自我内部或在 环境内部形成,然后再导致新的不平衡。
人格理论
从心理学上看,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
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如果对人格略有所知的话,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 中观察到它:如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 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 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 格式塔的定义 • 格式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格式塔的定义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组织结构或整体,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具有特定的形状或形式;二是一个实
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特征,即完形的概念。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

心理学史第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精]
马斯洛对猿猴的研究发现,他们通常是友爱合作的,而非小气、 自私、侵略成性
用动物来进行研究一开始就注定要忽视只有人类才有的那些能力, 如殉道、自我牺牲、羞辱、爱情、幽默、艺术、美、良心、负疚、 爱国、理想、诗情、哲学、音乐、科学。要认识灵人类与灵长类 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动物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要研究人 类所独具的或使人类大大优于其他动物的特性,那么动物心理学 就用不上了
大部分哲学和心理学是通过观察人类中的渣滓而不是精英得出其结论的科学家对诸如幸福欢乐满意宁静满足风趣健康欣喜入迷仁慈慷慨友谊等所知甚少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息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来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
第7章 人本主义
海德的归因理论
有意义地生活着 Living meaningfully
生活着
Living
活着: 物质生存 + 社会生存 Surviving(people are just surviving)
三个层次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划分 生存着(surviving)。包括物质、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物质匮乏、社会处境不利,对将来充满忧虑,对生活环
这些同学包括Theodore Newcomb 和 Ernest Hilgard, 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家。
受当时盛行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杜威的进步运动的 影响,逐步摆脱了自己对宗教工作的迷恋。1926年秋天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全日制主修临床心理学和 教育心理学,从此永远与正规的宗教分手,转向新的方 向——心理学和教育。
9.社会关切感 10.深厚的人际关系 11.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善于区分手段和目的 13.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性 15.抵制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6)信息需求产生的原因 (7)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 5)信息查寻行为(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ur) (1)黄黎光 (2)黎以民 (3)波扎(Abdelmajid Bouazza) (4)邹永利、细野公男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5)威尔逊 (6)沃勒克(F.Wolek) 6 ) 信 息 检 索 行 为 (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ur) 7)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威尔德木斯(Barbara M.Wildemuth) (2)巴斯利(William J.Paisley) 8)波扎(Abdelmajid Bouazza)综合过去的
研究,归纳出的三项影响因素为 9)阿兰(T.J.Allen)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第一章 导论 1.1相关概念 1)信息用户 2)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iour) (1)纳赫尔(Diane Nahl) (2)陈建龙 (3)胡昌平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4)威尔逊(T.D.Wilson) 4)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 (1)系统范式下的信息需求定义 (2)认知范式下的信息需求定义 (3)威尔逊 (4)沃特(M.J.Voigt) (5)信息需求的形成
5)用户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程度不同地 传递着信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因而是 信息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
6)任何用户在吸收某一信息的同时会创造与此 有关的新信息,因此信息只有通过用户吸收才有 新的生命。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1.3用户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我国用户研究的
征资料。这两种方式在用户统计测量中可以通过社会特征 变量的规范加以统一。 3)用户特征的社会变量:用户特征按其属性进行量化的 结果称为反映用户特征的社会变量。社会变量就其实质而 论是在社会概念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的产物。

用户研究工作内容

用户研究工作内容

用户研究是指通过调查和观察用户的行为、需求和偏好,从而了解他们的目标、挑战和期望,以帮助设计师和产品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用户研究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标制定:在开始用户研究之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需要了解用户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们用产品或服务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对改进的期望。

2.用户画像和人as a user情景设定:用户研究人员会通过调查和观察用户,整理用户的基本信息、兴趣和偏好,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成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设计和开发团队理解用户群体的关键工具,它们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和期望。

此外,用户研究人员还会创建人as a user情景设定,即设定用户在特定场景下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情景,这有助于团队思考用户的行为和需求。

3.数据收集方法选择:用户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如面谈、问卷调查、观察和参与观察等。

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对应不同的研究目标和问题,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面谈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用户反馈和洞察,而问卷调查可以收集更广泛的用户意见。

4.数据分析与总结: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发现。

用户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处理。

定性分析主要关注对用户回答的解释和理解,而定量分析则关注整体数据的统计量和趋势。

5.结果报告与呈现:用户研究人员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将其呈现给设计和开发团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报告中通常包括用户画像、发现的问题和洞察、对产品或服务的建议改进等。

6.用户测试和反馈收集:用户测试是用户研究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验证设计和改进建议的有效性。

用户研究人员会邀请用户进行测试,并收集他们的反馈和意见。

这些反馈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7.持续改进与用户反馈循环:用户研究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摘要: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是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用户信息的心理认知过程和心理行为。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

本章从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目的、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用户信息,心理认知,心理行为,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行为1.引言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延伸和深化。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要关注用户在信息获取、评估和使用等方面的行为,而用户信息心理研究则更加关注用户在信息行为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和心理行为。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

2.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目的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心理认知过程和心理行为,进一步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

具体目的包括:2.1准确把握用户需求用户信息需求是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基础,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对于开发和设计信息系统非常重要。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可以通过研究用户的心理认知过程,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2优化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评价一个信息系统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用户信息心理研究可以研究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了解用户的体验和需求,从而可以针对性地优化信息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2.3提高信息检索效率信息检索效率是信息系统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用户信息心理研究可以研究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心理行为,了解用户的信息检索策略和习惯,从而可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3.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的方法用户信息心理研究可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3.1实验法实验法是用户信息心理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观察用户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认知和心理行为,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

3.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用户信息心理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编制问卷,采集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研究用户的心理认知和心理行为。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

第7章用户信息心理研究
积极的或增力 的,消极的或 减力的
情绪和情 感两极性
紧张和松弛的
激动和平静 强和度
Page 32 of 62
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
制约用户的情绪 和情感的因素
用户的生 理机制
社会历史 因素
对环境事 件的认知
Page 33 of 62
7.3.2 用户信息意识的形成与作用
用户信息意识的形成是以信息实践为基础的,通过 用户的信息反应形成与认知和情感相联系的自觉的理性 态度和行为方式。就信息活动而言,是以认知为基础, 受意识支配,在意志支配下的有目的的信息活动。 (1)形成与关联作用
(3)用户信息反应中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 的关系
区别
情绪在强度上比情感 要强一些,且常常伴 随主体生理上的变化; 情感则不太明显。
联系
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都 是主体的需要,情绪和情 感相互影响,共同反映主 体的某一需求特征。
Page 31 of 62
7.3.1 用户对信息的反应
肯定和否定的 对立性质
(1)用户信息能力与能力结构 用户个体的能力是影响个性信息心理活动的一 个重1 要方面。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 高低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 信息2 活动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它要求用户具备 多种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抽象 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Page 38 of 62
Page 41 of 62
7.4.1 用户个体的能力
(5)影响能力形成和发挥因素
先天自然素质因素 环境因素 教育因素 实践因素 其它个性心理特征
Page 42 of 62
7.4.2 用户个体的气质和性格
(1)气质
1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视角的发展
• 行为主义内部纷争——托尔曼的理论: ---将中介变量(主要是认知)引入对人类行为的探讨中。 ---B=f(S、P、H、T、A) ---S指环境刺激,P指生理内驱力,H指遗传,T指过去经验 或训练,A代表年龄。 ---由“S-R”转向“S-O-R”
信息加工视角下的知识观
• 20世纪50-60年代,信息加工观(information
大小。
陈述性知识表征形式-图式
•Rumelhart & Norman曾将图式定义为:“表征记忆中
业已储存的有关类概念的资料结构”。
•Anderson认为,图式是“对范畴中规律性作出编码的 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既可以是知觉性质的,也可以是 命题性质的”。 •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整 合单位,它包括命题、表象和线性排序这三种表征形式。
性。 • 最典型的文本图式是5W图式。即who、when、where、 what、why。 • 文本图式指导我们对文本信息进行处理与记忆。
• 文本图式影响我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图式的改进和形成
• 新图式的形成与原有图式在头脑中的表征有关;表征越深, 知识联结就越丰富,既可能促进新图式的产生,也可能有 阻碍作用。 • 关键在于新图式和旧图式发生冲突,学生可能采取三种行 动:忽视、容忍、解决。新图式学习八步教程: (1)对现有图式进行诊断和探查 (2)正视原有图式,挑战原有观念 (3)探查现象、收集可得出新解释的数据 (4)形成自己的观点 (5)组织系统询问 (6)简要汇报解释和概念 (7)简要描绘认知过程 (8)拓展原有图式,与已有概念联结起来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存储
• 三种记忆系统的差异: (1)刺激信息保持时间方面 (2)信息存储的容量限制方面 (3)刺激信息的输入与信息转移的方面 (4)对刺激信息的认知编码方面 (5)遗忘机制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