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建忠《马氏文通》 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 《马氏文通 》1898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黎锦熙与《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 潭人。1920年起任北京高师国语文法课 教员,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女子师大,北 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1945年起 任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并兼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从事语 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近七十年,在语音、 音韵、语法、修辞,汉语史、辞典编纂、 文字改革与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有很 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
一、中国语法学史简介
(一)中国语法学的历史分期 1、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1936) 2、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1949) 3、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1949-1976) 4、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6-今)
(一)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汉语语法学草创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古代汉语语法研 究阶段;二是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阶段。
1925年到清华大学教中国音韵学和音乐, 1924-1938 年任中央研究院语言学部主任 和语言调查指导,1941年再次到哈佛大 学教书,1945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1947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和语 言学教授,1960年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后为美籍华人。
赵元任不仅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而且是 著名的翻译家,音乐家和教育家。在语 法研究方面,1968年出版《汉语口语语 法》(吕叔湘译,国内1979年出版),在国 内外影响极大,另外还有《语言问题》 (1959年)等。
吕叔湘与《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生于1904年,1926年毕 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丹阳县立 中学、苏州中学,安徽省第五中学等任教, 1936年赴英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 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就学。1938年回国,先后 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和大学中国 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研究 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开明书店编辑。 1950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952 年起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兼 《中国语文》杂志编委,主编。
《中国文法要略》上卷1942年初版,中、 下卷1944年初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54年合为一本修改再版。
《要略》不重理论的说明,而重规律的 揭示;不重体系的构拟,而重事实的描 述;从而开创了描写语法的一代学风, 也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 分析的唯一著作。
高名凯与《汉语语法论》
1939年后在西南联大讲授普通语音学,中国现 代语法及诗法。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系。1947年任岭南大 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山大学语言系主任,全国高校院 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兼 汉语教研室主任,并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 会科学部 (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兼语言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新著国语文法》1921年完成初稿, 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新著国语文法》 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 以“纳氏文法”为主要蓝本,以“句本 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 系。
(二)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
(1)中国文法革新讨论 这次文法革新的发端是1938年10月19日
上海《语文周刊》 15期上刊登其主编陈 望道《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一文, 在讨论方言文法时偶而涉及一般文法体 系的缺点。随后,在陈氏鼓动下,一些 语言学家开始就语法革新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王力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育工作。出版专著 二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 是孪生的姐妹篇,原为作者1938年秋在 西南联大时的讲义,后接受闻一多建议, “把它分为两部,一部专讲规律,一部 专谈理论,相辅相承(自序)”。
书成1938年冬至1940年夏。商务印书馆 出版,出版日期分别为《语法》上册 1943年1月,下册1944午8月;《理论》 上册1944年9月,下册1945年10月。
一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通用于文言和语体 的国文法新体系。
二是究竟实行一线制还是双轴制?这实际 上就是涉及到汉语词类能不能分,怎么 分以及是否要把词类和句子成分区分开 来的问题。
三是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个问题 上最有创见,也最有贡献的是方光焘提 曲的“广义形态”说和陈望道补充修订 后提出酌“功能”说。
(2)王力与《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 理论》
王力,字了一,广西博白人(1900~1986年)。 从小因家贫失学,未能上中学,曾在家乡当小 学教员,23岁入上海南方大学,次年入上海国 民大学,26岁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27岁赴 法留学,入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言学,以论文 《博白方言语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燕京 大学讲师,主要讲述语言学、语音学及中国音 韵学,同时继续进行汉语语法研究。
高名凯(1911—1965年),福建省平潭县人。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 赴法国,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1940 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41年任燕京大学 国文系助教,讲师,1942年任北京中法 汉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起任燕京大 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后一直 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研究所学 术委员会委员。
高氏的学术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解放前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解 放后主要从事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
《汉语语法论》1948年初版,1957年修 改重版。来自(三)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
一、代表人物和著作
赵元任与《北京口语语法》
赵元任(1892—1982),江苏常州人。从南京江 南高等学校毕业后,1910年获国家奖学金到美 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理论科学和数学,选修语言 学。19l4年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哲学研究工 作,1918年完成哲学博士论文《论连续性—— 方法论的研究》,1920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教物 理,1921年回哈佛大学教哲学和中文,同时系 统学习语言学。
黎锦熙与《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 潭人。1920年起任北京高师国语文法课 教员,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女子师大,北 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1945年起 任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并兼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从事语 文教学和研究工作近七十年,在语音、 音韵、语法、修辞,汉语史、辞典编纂、 文字改革与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有很 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
一、中国语法学史简介
(一)中国语法学的历史分期 1、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1936) 2、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1949) 3、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1949-1976) 4、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6-今)
(一)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汉语语法学草创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古代汉语语法研 究阶段;二是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阶段。
1925年到清华大学教中国音韵学和音乐, 1924-1938 年任中央研究院语言学部主任 和语言调查指导,1941年再次到哈佛大 学教书,1945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1947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和语 言学教授,1960年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后为美籍华人。
赵元任不仅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而且是 著名的翻译家,音乐家和教育家。在语 法研究方面,1968年出版《汉语口语语 法》(吕叔湘译,国内1979年出版),在国 内外影响极大,另外还有《语言问题》 (1959年)等。
吕叔湘与《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生于1904年,1926年毕 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丹阳县立 中学、苏州中学,安徽省第五中学等任教, 1936年赴英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 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就学。1938年回国,先后 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和大学中国 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研究 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开明书店编辑。 1950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952 年起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兼 《中国语文》杂志编委,主编。
《中国文法要略》上卷1942年初版,中、 下卷1944年初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54年合为一本修改再版。
《要略》不重理论的说明,而重规律的 揭示;不重体系的构拟,而重事实的描 述;从而开创了描写语法的一代学风, 也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 分析的唯一著作。
高名凯与《汉语语法论》
1939年后在西南联大讲授普通语音学,中国现 代语法及诗法。抗战胜利后,任中山大学教授 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系。1947年任岭南大 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山大学语言系主任,全国高校院 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兼 汉语教研室主任,并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 会科学部 (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委员,兼语言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新著国语文法》1921年完成初稿, 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新著国语文法》 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 以“纳氏文法”为主要蓝本,以“句本 位”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一个新的语法体 系。
(二)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
(1)中国文法革新讨论 这次文法革新的发端是1938年10月19日
上海《语文周刊》 15期上刊登其主编陈 望道《谈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一文, 在讨论方言文法时偶而涉及一般文法体 系的缺点。随后,在陈氏鼓动下,一些 语言学家开始就语法革新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王力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和教育工作。出版专著 二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 是孪生的姐妹篇,原为作者1938年秋在 西南联大时的讲义,后接受闻一多建议, “把它分为两部,一部专讲规律,一部 专谈理论,相辅相承(自序)”。
书成1938年冬至1940年夏。商务印书馆 出版,出版日期分别为《语法》上册 1943年1月,下册1944午8月;《理论》 上册1944年9月,下册1945年10月。
一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通用于文言和语体 的国文法新体系。
二是究竟实行一线制还是双轴制?这实际 上就是涉及到汉语词类能不能分,怎么 分以及是否要把词类和句子成分区分开 来的问题。
三是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个问题 上最有创见,也最有贡献的是方光焘提 曲的“广义形态”说和陈望道补充修订 后提出酌“功能”说。
(2)王力与《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 理论》
王力,字了一,广西博白人(1900~1986年)。 从小因家贫失学,未能上中学,曾在家乡当小 学教员,23岁入上海南方大学,次年入上海国 民大学,26岁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27岁赴 法留学,入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言学,以论文 《博白方言语音实验录》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燕京 大学讲师,主要讲述语言学、语音学及中国音 韵学,同时继续进行汉语语法研究。
高名凯(1911—1965年),福建省平潭县人。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 赴法国,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1940 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41年任燕京大学 国文系助教,讲师,1942年任北京中法 汉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起任燕京大 学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后一直 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研究所学 术委员会委员。
高氏的学术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解放前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解 放后主要从事普通语言学理论研究。
《汉语语法论》1948年初版,1957年修 改重版。来自(三)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
一、代表人物和著作
赵元任与《北京口语语法》
赵元任(1892—1982),江苏常州人。从南京江 南高等学校毕业后,1910年获国家奖学金到美 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理论科学和数学,选修语言 学。19l4年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哲学研究工 作,1918年完成哲学博士论文《论连续性—— 方法论的研究》,1920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教物 理,1921年回哈佛大学教哲学和中文,同时系 统学习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