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2019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课(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9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课(山东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9077ee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a.png)
2019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课(山东教育出版社)本教科书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
全册共包括五个单元: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仁爱乐群、公众报国。
教学计划及进度上学期第一单元1-9课,第二单元10-18课。
下学期第三单元19-22课,第四单元23-27课,第五单元28-32课。
教学重点难点为理解经典句的主题及在文化活动体验中活动情感的熏陶和品格的成长。
第一单元以“尚德修身”为主题,包括“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等9课。
本单元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帮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文化、养成好品格。
立人先立德,处事必修身。
人无德不立,欲做事,必先做人。
阅读本单元经典名句,我们要用心感受先贤“尚德修身”的思想理念,品悟历代经典故事中的做人道理,更要联系实际,付诸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小学五年传统文化教材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外体验,但缺乏系统的“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仁爱乐群、公忠报国”研究历程,学生各自的研究力也有所不同。
在对材的新鲜感和对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热爱前提下,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有期待,更有兴趣。
教学目标是理解经典句的主题及在文化活动体验中活动情感的熏陶和品格的成长。
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无需删除和改写。
教学目标】1.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在读研活动中提升道德素养,想象画面,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诵读原文,交流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古语新说,体味经典想象落日余晖下的孤鹜,想象秋水中的天空倒影,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明道喻理,知人论世了解“鸟儿在哪里唱歌”故事,思考:故事中的小男孩和大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保护大自然?四、知行合一,提升道德在户外进行观察和拍摄大自然的美景,记录下心中的感受和体验,分享给同学和家人。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99f9b0f242336c1fb95e70.png)
第17.18周
12.16—
—12.27
《逢老人》
1
第19.20周
12.30—
—1.10
《幼女词》
1
笠翁对韵》(节选一)
总课时数:1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 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DX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 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 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 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TCrpUDGiT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LDA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我将运用游戏 “对 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最新(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6ca4c204a7302768e99396e.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ad0a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1.png)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山东教育出版社发展了一套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旨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为您展示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案,以及一些讲座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了解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词汇。
3.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中文阅读和听力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教案第一课:祖先的足迹1. 通过图画、歌曲,了解祖先的足迹。
2. 研究相关词汇:祖先、足迹、祭祖。
3. 用激发兴趣的方法,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并与家长沟通交流。
第二课:传统节日1. 研究传统节日的一些基本知识。
2. 研究相关词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3. 通过游戏、歌曲、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内涵。
讲座教学设计讲座一:中国的四大发明1. 通过图画、歌曲等切入,引出四大发明的概念。
2. 讲解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3. 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讲座二:中国的龙文化1. 借助形象图画,介绍中国龙文化的概念。
2. 通过古老故事、文化传说等方式探究这一文化的起源历史。
3. 让学生进行诗朗诵等方式,感受龙文化的神秘气息。
四、教学工具及评估方法教学工具1. 图画、歌曲、手工制作等。
2. PPT、音响等。
评估方法1. 教案中,通过口头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研究情况。
2. 讲座教学设计中,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山东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a8d7fbcf84b9d529ea7a65.png)
山东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弟子规》节选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四、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出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2、解字:弟子(学生)圣人(孔子)孝(孝顺父母)弟(友爱兄弟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讲信用)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3、讲宴殊故事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
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
”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
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
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古文2、小组读古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六、教后反思:通过跟着视频唱读,教好的完成了任务。
《小儿语》节选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d5a542a0b1c59eef8c7b4c4.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最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66cef405fbfc77da369b10c.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2561ada7aeaad1f346933ff9.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着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完整版)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优秀传统文化22-28
![(完整版)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优秀传统文化22-28](https://img.taocdn.com/s3/m/8940cb7b89eb172dec63b723.png)
五、成长阶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梯
教 学 反 思
8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躬身事亲
教案序号
26
点难点 教学重
教学目标
授课时间
年 月日
课型
新授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释读:师讲解文意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教师讲解课本 74 页的温馨点击。
三、 温馨 点击
四、 活动 广角
你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背诵下来吗? 你对爸爸妈妈了解多少?你能自己做到哪些事呢?
五、 成长 阶梯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教学准备 图片
以敬为孝
板书设计
5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教学 环节 一、 导课。
教学过程
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
今天我们来学习《以敬为孝》。
个性化设计
二、 诵读 古文 并理 解含 义。
1、 师读:《弟子规》 2、 师讲解文意 3、 学生讨论
三、 温馨 点击
11课时教学设计百里负米教案序号27授课时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课题 授课时间
课时教学设计
孝为人本
教案序号
22
年 月日
课型
新授
小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
![小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9576af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小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教育出版社拓展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2.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课题。
2.通过展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1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等。
2.通过故事、诗词、歌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步: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例如它对道德观念、家庭关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组的意见并展示给全班。
第四步: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通过介绍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
第五步:小组合作活动(25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民间艺术等。
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小组报告。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所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六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
2.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
![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https://img.taocdn.com/s3/m/f307443f14791711cc79173a.png)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1、师读: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师讲解大意
2、学生一起讨论说文意。
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师,亲近朋友,才能养成更多的好品行,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少年君子。
1.师读: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2、师讲解文意
3、学生讨论
子贡的才能很高,还如此尊敬老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从文中我们能看出子贡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敬。
你还知道哪些尊师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开个故事会吧。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尊师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孔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课。
二、诵读古文并理解含义。
三、温馨点击
四、活动广角
五、成长阶梯
今天我们要学习学必有师。知道学必有师作何解释吗?那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
二、范读、带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释读:师讲解文意
(2) 学生一起讨论说文意。
课本14页温馨点击。
课文这句话我已经能背下来了,你也试一试吧。
与你喜欢的老师合个影吧。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尊师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山东文艺版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年级下册
![山东文艺版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7677b125c52cc58bd6bee1.png)
4、积极采用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主进行多种评价方式的相结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传统文化》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文中有经典语句,名人故事,做人道理......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包括好学、孝亲、友爱、尊师、名礼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预设进课堂,尽量做到课课有课件辅助教学。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有水平,设计一些切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实际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孩子理解能力比较差,但乐意跟读。对于知识的掌握充满兴趣的情况,巩固落实学生的常规培养以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五、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具:
班班通
六、教学进度:
1-2益友
3-4求友
5-6 亲师
7-8 敬师
9-10 受道
11-12 正衣冠
13-14 端举止
15-16 守规
17-18 复习
19--20 测试
七、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意注意的问题: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四、本学期个人教学目标:
厚德载物(课件)-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年级
![厚德载物(课件)-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11603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9.png)
读一读 【出处】
《周易·坤卦·象传》
【古语今说】 做人应该像厚实和顺的大地
一样,厚积德行来承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
看一看
想一想 【明道喻理】
以德服人 很早以前 ,在今山东诸城一带,有一个叫 舜的人。舜生下来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 又娶了一个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舜对父亲、 继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善,对其他人也很仁 爱。20多岁时,舜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我们的祖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勇 敢、智慧、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 华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道德的优良 传统,历代志士仁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与典范。 让我们一同感悟先贤的嘉言懿行,通晓为人处世 之道,领略自然之美,让中华美德滋养我们茁壮 成长。
一、厚德载物
尚德
读一读
厚德载物
想一想
当时统治黄河中下游的首领是尧, 他年老 的时候, 到处寻访贤人,准备禅让首领的位 置。 人们都推荐舜,说他品德高尚 。尧经过 反复考察, 确信舜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就把 首领的位置让给他。舜不负众望, 把这一带 治理得很好。
【知行合一】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这句话蕴含着怎 样的道理?
(完整版)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优秀传统文化13-17
![(完整版)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优秀传统文化13-17](https://img.taocdn.com/s3/m/5e6e62a07fd5360cbb1adba4.png)
课题
曾子避席
教案序号
13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教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学 目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标
诵读。
教点 学难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曾子避席。
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曾子避席
新授
教学目标
流 确 正 话
通。 普养 用素 能文 法高 方提 读容 诵内 典读 经诵 握解 掌了 步本 初读。基1、诵3、
点难点 教学重
。
”
。节 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
书
不耻下问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 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耻下问。
二、诵
1、范读、带读
读古 文并
型 课
新授
教学目标
流 确 正 话
通。 普养 用素 能文 法高 方提 读容 诵内 典读 经诵 握解 掌了 步本 初读。基1、诵3、
点难点 教学重
。
节
”
。能 回, 颜容
体 媒 多
板
书
回 颜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集 体 备 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
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颜回。
1、范读、带读
颜回
二、诵
读古
教 学 反 思
个性化设 计
一、导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不学无识。 知道不学无识作何解释吗?那咱 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
鲁教版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地方)教案
![鲁教版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地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4a14169eae009581becca.png)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作者是清代 李毓秀。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 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板书设计: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教后 小结
领导签字 __________ 时间______
杨寨中心小学
一年级 1——10 班 地方学科教案
课 《弟子规》(九)
题
主备人 执教人
王延松 王延松
NO. 上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次备课
教后 小结
领导签字 __________ 时间______
杨寨中心小学
课 《弟子规》(二)
题
主备人 执教人
一年级 1——10
王延松 王延松
班 地方学科教案
NO. 上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12
![山东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12](https://img.taocdn.com/s3/m/8f4f1634c281e53a5802ff4d.png)
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生活礼仪吗?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尊师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礼让为先
教案序号
11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点难点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重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长幼有序。”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长幼有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课。
二、诵读古文并理解含义。
三、温馨点击
四、活动广角
五、成长阶梯
今天我们要学习长幼有序。知道长幼有序作何解释吗?那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
2、释读:师讲解文意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教师介绍孔融。
搜集有关孔融的故事吧。
请你跟我这样做。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尊师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共食不饱
教案序号
12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你能熟练的背诵课文中的这个句子吗?
假如别人来你家做客,你会怎样招待他们呢?分小组表演一下吧。
学完了这节课你能做到哪一项,就给哪项中的花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山东](https://img.taocdn.com/s3/m/222f6fe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0.png)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读、带读"笠翁对韵"教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场指读。
教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2、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提醒课题并简介学习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开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沉着、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展小组比赛〕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熟读成诵奠定根底。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根本了解诵读容,提高语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7a34aab376baf1ffd4fad06.png)
全册备课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所以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按照“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的总体思路,遵循“由浅人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知行合-”的教学理念,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
每册分为“尚德修身”“砥砺品学”“孝慈齐家”“1爱乐群”“公忠报国”五个单元,课文总数32课,涵括尚德、修身、明理、自然、审美、励志尊师、劝学、惜时、自强、孝慈、齐家、勤俭、睦邻、仁爱、诚信、友善、处世、奉公、廉洁、爱国21个子目主题。
课目板块设计兼顾诵读、理解和实践,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传承。
每篇课文的设计,包括主题句、出处、古语今说、明道喻理、知行合一、拓展诵读等部分。
一、二年级学生识字程度低,因此第一、二册课本采用全拼音方式,没有“拓展诵读”;第三、四、五、六册不注拼音,增加“拓展诵读"。
主题句为每课主旨思想,多是出自传统经典的名言警句;“古语今说”对其进行翻译解读;“明道喻理”以人物故事等方式,对主题句进行具体形象化的阐释,以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
“泡泡语”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明道喻理”故事的寓意。
“知行合”将课本所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个单元最后设置一-篇“文化传承”,每册共有五篇“文化传承”。
每册“文化传承”都有一个共同主题,第-一册是节日与节气,第二册是齐鲁文化名人,第三册是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册是山东历史名胜,第五册是山东地域文化艺术,第六册是红色文化与革命遗址。
文化传承突出山东地域特点,涵盖齐鲁文化、地理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1.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文化典籍;2.认识身边的文化现象,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3.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等,增强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了解;4.以健全的人格养成为重心,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着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1、复习:集体朗读1、《厚德载物》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修之于身,其德乃真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贤哉回也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4 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读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诗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
(检查读的情况。
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 指名读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说。
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六)、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读一读。
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练习朗读句子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诗经.小雅.鹤鸣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3、明道喻理蔡邕顿悟书“飞白”蔡邕如何成功的?三、拓展延伸:读知行合一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6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你最喜欢什么季节?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文化传承节气节日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第二单元砥砺品学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 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初读:志当存高远1、让学生自由读2、小组讨论意思二、了解句子出处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四、明道喻理长风破浪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知行合一画一画9 为学莫重于尊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二、重点难点: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三、课前准备:自己是怎样尊师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是怎样尊师的?二)、学习新课1、范读。
为学莫重于尊师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程门立雪杨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四)、知行合一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10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以师为榜样学习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二)、学习新课1、范读。
师者,人之模范也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解道理四)、知行合一读后填写我知道11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牛角挂书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读长歌行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不懂装懂”理解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
四)、知行合一说一说他该怎么做?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临渴掘井”理解鲁国国君无人帮助的原因。
四)、知行合一说一说如何安排时间?14 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一寸光阴一寸金。
二)、学习新课1、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何妨一下楼的由来”理解时间的宝贵。
四)、知行合一读一读关于时间的警句,达到背诵。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学习新课1、范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自强的孙膑”理解是怎样自强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