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建设
试论云南大叶种有机新茶园建设
茶行长度在 3 — 0m 0 5 ,可根据地形确定 。 24 茶地 的设计 . - 坡地茶园要建成梯级等高茶园 . 梯面呈 外高内低 ,梯面宽度 1 . m左右 ,最少不低 8 于 15 、 m,便于今后茶园的 日常管理 。 25 防护林及遮荫树的设置 .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须有一定宽 度的隔离带,以防止常规农业区喷牺农药带 来的间接污染。茶园周 围原有树林和人工种 植的防护林作为隔离带较为理想。在 茶区和 茶园四周及道路 、水海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 道树 .设计要科学合理。防护林行距 3~ 5 m .株距 2 3m ~ .前后交错裁成三角形 .宽 度在 1 m以上,可选择枝 叶繁茂 、有经济 0
一
在茶园的山顶建立蓄水池 , 架设相应辕 水管道人茶 园,并在地势低 洼处修建 鱼塘 、 水库,保证茶园生产用水。 23 茶 园地块 划分 , . 发展有机茶园要求集 中连片 ,每个基地 面积最好在 3 . 【上。坡度在 2。 3 3b 3 5以上
的划分 为 林 地 ,茶 块 面 积 不 超 过 0 . ,
21 道路系统的设置 . 为便于运输和管理 ,茶园中一般需设置 主道 、支 道 和步 行 道 ,并 相互 连 接 成 道 路
网 。主道连 接各个 作业 区和加 工厂 ,是输送
肥料 、 鲜叶的主要道路 , 一般路宽6 8 。 m 支 道贯穿各片茶园,与主道连接 ,是为手扶拖
收葛 日期:2D一1一 DI 1 ∞
2. m 。 0
22 排 蓄水系统 的设 置 .
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等高隔离 沟 ,拦截山林洪水 ,防止冲毁茶园 ,两靖与 自 然山箐相连 ; 自然 山箐加以修筑设置为 对
持续发展 的必然选择 。20 年 ,云南省政 01 府对茶叶产业作出重大决定 ,“ 十五”期间 , 在全 省 主 饕 茶 区 的 1 2个 县 ( )建 立 市
山东·北川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东·北川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山东〃北川有机茶园建设承办单位:山东羽琨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张伟项目承办单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管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山东援建指挥部、北川-山东工业园管委会公司简介:山东羽琨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在山东济南羽琨茶具批发部基础上不为艰难逐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
现有总资产14500余万元。
山东济南羽琨茶具批发部成立于1992年5月,注册资金65万元。
随着业务的拓展,逐步涉及到中高档酒店用品、快餐用品等领域,一度成为济南地区同行销售额前三甲的知名民营企业,成为福建、浙江等南部沿海城市20余家生产茶叶、茶具企业在山东的代理商,于此同时,在福建、浙江等多个城市合计有14万亩茶叶基地,其中有机茶占据3万亩。
另外,公司一直与众多茶厂长期合作,信誉良好,逐渐开发成立6大系列28大品种的齐鲁茗茶,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多个地区。
正在公司蓬勃发展时刻,借助千禧年之际,公司全体股东研究决定缩减业务领域,转变方向,主营茶具、茶叶、高档礼品茶等,随着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茶道”一度走进了齐鲁大地的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销售额一度攀升。
短短3年间,从年销售不足450万的小企业,一度发展成为年销售额3600万的中型企业,网络遍及山东各个大中城市,具有18家直销店。
著名的“大红袍”、“铁观音”、“信仰毛尖”等众多知名茶叶均为我公司的代理品牌;“千禧茗茶”,“羽琨”等多次被山东地区政要作为地方特色产品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公司始终自强的秉持“自愿的以质量求生存,慢慢以信誉促发展”的经营理念;秉承客房至上、品质第一、永续改善、精益求精的品质政策。
2005年公司率先在同行业中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8年时公司再次腾飞的一年,公司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和山东省茶分散试站进行技术合作、研究、探讨友好的茶叶生产,加快开发新品种,保持“齐鲁茗茶”品质的同时开发更多新品种,全面实现产品多元化。
闽东有机茶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4 0株 左 右 。 同 时 要 注 意 早 、 中 、迟 芽 种 相 互 搭 80
配 。一般 为1: : 3 2为宜 。 3. 2定 植 方 法 :划 行 ,平 地 茶 园 按 预 定 行 距 直 线 划 3. 行 ;梯 层 茶 园距 梯 沿 7 c 一8 c 0 m 0 m划行 ,梯 面 宽 2 7 .m 以上种 两 行 。 开 沟 施 基肥 ,根 据 已划 行 ,在 全 垦 5 cm 0 基 础 上 挖 深 6 cm ,宽 4 c ~6 Cm的种 植 沟 。 挖 沟 O O m 0 时 ,表 土放 边 ,然 后下 有机 肥 和 磷 肥 ,土 肥混 和 后 ,再 填上 细 土 即 可栽 茶 。 要 求亩 施 有机  ̄, t J5 、饼 ̄ 2 O g P _ J O k 和 B
土填 到 第二 层 梯 面上 。以此 类推 。 3 3茶 苗 定 植 .
33 1 定 植 时间 。选 择茶 苗休 眠 期 的晚 秋 和 早春 。秋 ..
季 以寒 露 、 霜降 前 后 的小 阳春 气 候 为好 ,春季 以立春 、 雨水 前 后 为好 ,晚 秋定 植地 下部 生 长 旺盛 ,生根 快 。规 格 及 茶 苗 用 量 ,单 行 品 字 型 种 植 行 株 距 (1 2~1 5) . . m× ( . 0 3~0. 4)m ,每 丛 种 2~3 ,亩 植 茶 苗3 0 株 0 0
茶 叶 。 主要 有 以下 四个 方 面 的特 点 : 1 、环境 场 地 :没 有 任 何 污染 。2 、按 有机 农 业 生产 体 系 和 办 法建 立 起 来
的茶 园和 茶厂 。 3 、生 产 出的 鲜叶 在 加工 、包 装 、贮 运 过 程 中不 受化 学 品污 染。 4、必须 经过 有 关部 门认 证 、
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有机茶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茶园产量和质量,我公司决定开展有机茶园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个符合有机种植要求的茶园,提供有机茶叶原料。
2. 提高有机茶园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公司的收益。
3. 通过有机茶园建设,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 土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且无污染的土地作为有机茶园建设基地。
2. 种植要求:选择适宜种植有机茶叶的茶树品种,并遵循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
3. 农药与化肥控制:严格限制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推行有机农业技术,如合理施肥、生物防治等。
4. 水源保护:确保有机茶园的灌溉水源无污染,并开展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5. 有机认证:进行有机茶园认证,取得权威机构的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
6. 员工培训:开展有机茶园种植和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土地选址和准备:调查、选择和准备符合项目要求的土地。
2. 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组织有机茶园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3. 茶树种植: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在选定的土地上进行茶树种植。
4. 水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设水源保护设施,并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计划和措施。
5. 农药与化肥控制:制定严格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制度,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6. 有机认证申请:准备相关材料,申请有机茶园的认证。
7. 市场推广: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
五、项目成果1. 建成一个符合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的有机茶园。
2. 提高有机茶园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公司的收益。
3. 取得有机茶园认证证书,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4.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有机农业种植和管理团队。
六、项目风险1. 天气因素:恶劣天气可能对茶树生长和有机认证造成不利影响。
2. 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需求的波动可能对项目的收益产生影响。
有机茶的市场分析及茶园建设技术的探讨
茶出 口 数量 占 全年产量的 6%, 内销为 4%, 0 而 0 但从产值情
况来看 ,目前有机茶产值约为 1 亿元 ,占全国茶叶产值 的 1 利润丰厚 。出口有机茶产值 占有机茶产值 2 %, 内 %, 5 而
③茶树种植 , 选择在秋季或早春 , 降前后或惊蛰至 即霜 春分 。 时施 足底肥 , 亩施 1020g 种植 每 5 ̄0k 的磷肥和 10g 0k
关键词: 有机茶 市场销售 建设 方案 中图分类号 : 301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8 2 (0 8 0 .1 0 10 .3 02 0 )50 3 -2 l
O n t em a ke a e n id n o r m m e o r a i e h r ts l sa d bu l i g pr g a sf r o g n ct a
茶在生产 、 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 控制 , 其品质是
有 保障的, 是安全的天然食品 , 满足 了当今广大消费者追求 健康安全 的消费需求 , 因此 , 越来越受到消费者 的欢迎 , 市 场潜力 巨大 。目前, 国际市场对有 机茶需求 量稳步增长 , 而 国内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 正在启 动并呈 迅猛发展之势 。 目前 , 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 2 6 吨, 9万 而有 机茶销售量 约为 6 0 T, 0 0 且主要是红茶 。有机茶在 国际市 场以 2 %的 0 增长率增长 。 因此 , 有机 茶市场还有相 当大的发展空间 , 呈 供不应求之势 , 有机茶 的销售价格较一般常规茶 叶销售 价 要高 3  ̄ 0 利润相当丰厚 , 0 5 %, 市场空间相 当巨大 。 从我 国的情况来看 , 我国有机茶发展经过近 十年发展 , 已取得 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 然而 , 目前 为止 , 国有机茶 到 我 园面积仅 l 2万亩 , 占全国茶园面积的 07 年产有机茶仅 .%, 40 , 0 0吨 占全国茶 叶产量 的 05 我 国的有机茶主要分外 . %。 销和内销两条渠道 , 为主。 目前情况来看 , 国有机 外销 从 我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茶园建设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茶园建设,能够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套茶园建设的实施方案,旨在帮助茶农和农业管理者实现茶园的高效管理和优质茶叶的生产。
二、茶园选址茶园选址是茶园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选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择茶园地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土壤条件: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以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日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3.水源条件:确保茶园周边有可靠的水源供应,以满足茶树的生长需求。
4.交通便利: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茶叶的采摘和运输。
三、茶树品种选择茶树品种的选择是茶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不同品种的茶树有不同的适应性和产量特点。
根据茶叶的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茶树品种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根据所在地的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种植。
四、茶园设计和布局茶园设计和布局是茶园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茶园设计和布局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茶园面积和形状:根据茶叶需求和经济效益,确定茶园的面积和形状。
一般来说,茶园的面积应合理控制,避免过大或过小。
茶园的形状宜规整,有利于机械化管理和采摘。
2.道路和排水系统:在茶园内设置合理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方便茶叶的采摘和管理。
同时,要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茶园排水良好,避免土壤水分积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3.种植密度和间距:根据茶树品种和茶叶需求,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
一般来说,茶树的种植密度控制在5000-7000株/公顷,间距控制在30-60厘米左右,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五、茶园管理茶园管理是茶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做好茶园管理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茶园的基本要求
有机茶园的基本要求
有机茶园是指在无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情况下,采用环保、健康的方式种植茶树的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茶园的建设需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以保证茶园的质量和产量。
1. 地理条件:有机茶园应建设在空气清新、水源纯净的山区或
丘陵地带,避免在工业区或城市周边建设茶园。
2. 土壤质量:有机茶园的土壤应保持天然、肥沃、松软,富含
有机质和微生物,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3. 茶树品种:有机茶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普洱茶、红茶等。
4. 病虫害防治: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物理
防治等环保、安全的方式。
5. 采收方式:有机茶园的采收方式应采用手工采摘,避免机械
收割对茶树造成损伤。
6. 加工方式:有机茶园的加工方式应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
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人工合成香料。
以上是有机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茶农的重视,推动我国茶叶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立
•引言•无性系良种的选择与繁育•有机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目录•茶园采摘与茶叶加工•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引言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的概念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是指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优良茶树品种,运用有机农业栽培方法,结合生态学原理,构建健康、稳定、生态友好的茶园生态系统。
特点无性系繁殖保证了茶树品种的一致性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有机农业栽培方法避免了化学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促进了茶园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调控能力的提升。
建立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的意义生态环境保护01建设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茶叶品质提升02无性系良种茶树具有优良的品质性状,结合有机农业栽培方法和生态学原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生产出健康、优质的茶叶产品。
可持续发展03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茶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构建健康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实现茶叶生产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通过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的建设,提高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同时,发挥茶园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
期望茶园建设的目标与期望育适应性产量和品质抗病抗虫性多样性良种的选择原则01020304选择的良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确保能够在当地生长良好。
良种应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能够产出量大、品质好的茶叶。
选择的良种应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符合有机生态茶园的要求。
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选择多个良种进行种植,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扦插、嫁接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确保良种的遗传纯度。
试论复合生态有机茶园区建设与循环农业技术
扩大为一个 同区 , 以茶 为主纳入其他种养业 , 成一个不依 形 靠人T合成化学物质和没有转基因种群 的包括 “ 、 、 、 菌 草 豆 备、 、 、 、 禽 沼 林 茶”的复合生念同区 , 依靠园区 内物质和能量
自身生态系统 多样性差 , 质和能量转化 困难 , 物 从而致使茶
好 型社 会 , 促进 经济 发展 和人 口 、 资源 、 相 协 调 ” 《 环境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 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没若干意见 》( 中 发 0 6 1弓文件 ) 20 ] 中又指 出今后 我 同 “ 要加快 发展循环
农业, 硬大 开发节约 资源和保 护环境 的农业 技术 , J 主要推
在循 环农业丰 衔接 , H 应是 今后我国有机茶生产 的发展方 向。
生产体系建设 都要本着从节约资源 、 保护生态 、 加强能量 和
物质的循环着 于, 而不是依靠 外来资源和物质的投入
所谓复 合牛 态有 机茶 园区就是 把现在单一 的有机茶 园
二、现行有机茶 园需要注入循环农业技术
我国有机茶园多数从过去 的常规茶 园转换而来 , 虽然经
和物质的转化 , 从而不断提高 系统 内的土壤肥 力, 使生产得
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 系统 内的乍物位 , 增加牛 物 多样性 ,利用 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组建 良性生物链 , 保 持系统内生物 之间平衡 、 稳定 和协 调 , 发挥 自然调控机制 的作用 ; 同时采用必要 的农艺措施控制 病虫害 的暴 发, 从而 使系统 内的环境得到保护 , 生产得到发展 , 益有所提高。 效 有机农 业生产 系统虽然是一个没有人丁合 成化学物质介入 和不采用转基因物质 的生产体系 , 但并非是单纯的 自然再牛 过程 ,而是仍然 有人丁参加生产劳动 和人 为干预的生产过 程, 并且这个过程受到严格监控且有可追溯性 在有 机农 业 生产系统中, 人仍然是处 r 心地位 ,f 核 u 以发挥 其 主观能动 性, 结合 自然规律 , 采用一 系列有效 的有机农 业循环技术1 并 加以配套集成 ,加速 系统 内部的能量流 和物质流 的循环 , 实
梁河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有机茶园建设项目成效显著
1 2 3
11 2
1 2 7
11 O
3 7 1
3 29
21 . 6
l 8. 5
21 . 4
1 9. 0
2 2 . 0
20- 2
6 5 . O
57. 7
4. 8 0 4 . 8 3
3. 6 3 3. 9 O
5 . 1 3
4. 08
一
、
项 目实施主要 内容
有 机农 家 肥 1 5 0 0 ~ 2 0 0 0公 斤 / 亩或沼液 ( 肥 ) 2 0 0 0 ~ 2 5 0 0公
斤 / 亩。
有机茶 园建设项 目情况调查 ;制定有机茶园建设方案 ; 茶园病虫 草害的有机 防治计 划和措施 ; 茶 园机械 修剪和人工 修剪; 茶 园 中耕 、 除草 、 施肥农事 活动记录 ; 茶 园补齐缺株 断 行; 种植覆荫树和行道树 ; 试验 、 示范 : 肥料对 比试验 ; 茶园不 同覆 盖物对 比试 验 ; 茶一 沼液 ( 肥) 试验 ; 建立有 机茶资料 档
改善茶 叶品质 、 降低 成本 和提质增效 的明显效果 。据梁河县
茶技站 2 0 1 1 年试验 、 示范结果表明 , 茶 园铺草土壤水分 比未 铺 草 的增 加 7 . 7 6 %, 全 年土 壤平 均 温度 ( 2 0厘 米处 ) 提 高
项 目实施关键技术措施
1 .有 机 茶 园 建 设
梁 河 县 实 施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有 机 茶 园 建 设 项 目 成 效 显 著
何 声灿 李祝 芳 江 宗丽
( 云 南 梁 河 县 茶技 站 ,6 7 9 2 0 0)
梁河县 自 2 0 0 9年实施农业综合 开发有 机茶转换科技项 目以来 , 在上级部 门的统一部署 下 , 按照有机茶 园建设标 准 要求 , 扎实开展项 目实施工作 , 有效 辐射带 动全县有 机茶 园 建设 发展 , 有机茶园认证面积 5 8 5 0亩 , 有机 茶园建设 项 目取
有机茶园的基本要求
有机茶园的基本要求
有机茶园是指采用有机农业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等化学
药品的茶园。
有机茶园的建设要求严格,以下是有机茶园的基本要求:
1. 土壤合适:选址时要寻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土地,
这是有机茶园的基本要求。
土壤酸碱度要在6.0-6.5之间,含有机质不低于3%。
2. 合理施肥:有机茶园中不使用化肥,采用有机肥料或者绿肥覆盖的
方式,保证茶树的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
3. 杀虫害:有机茶园中不使用化学农药,而是采用生物防治、灭治温
和无毒,不危害人畜的方法,保护茶树生长的健康与茶叶的环保品质。
4. 剪枝与造型:茶叶的生长、产量和质量都与剪枝和造型相关,要求
茶叶形态整齐,清洁无杂质。
剪枝与造型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环,
但它的重要性不得不强调。
5. 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是茶园中常见的问题,所以有机茶园中的病
虫害防治也要采用生物防治、灭治温和无毒的方式,以保证茶树的健
康。
6. 环保管理:有机茶园的管理不仅仅是指进行无任何化学物质的种植,还要求使用有机肥料,开展有机种植。
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程监管,保
证茶园的环保,提升茶叶的质量。
7. 鉴别和鉴定:茶叶要符合有机认证标准和进口标准,才能供应到国
际市场。
所以有机茶园也需要进行鉴别和鉴定,以保证经营者可以生
产符合标准的茶叶。
总的来说,有机茶园的建设需要从土壤治理、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茶树剪枝、生物防控以及环保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这些基本要求都是
为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环保。
普洱市有机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普洱市有机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范围本规范用于普洱市有机茶生产所要求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植管理、土壤管理与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227微生物肥料NY5196有机茶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一、有机茶的概念:有机茶是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有机茶》的要求,在没有受到污染的产地环境,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包装、贮运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并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
二、有机茶园的环境质量要求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Y5199的要求进行选择。
(1)基地规划与建设有机茶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远离污染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有机茶园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在1000m以上。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隔离带以山和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的树林和农作物。
农作物应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2)覆荫树种植参照《绿色食品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范》中覆荫树种植执行。
(3)留草种草参照《绿色食品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范》中留草种草执行。
(3)套种绿肥参照《绿色食品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范》中套种绿肥执行。
三、茶园管理(一)土壤管理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
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
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3、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
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
永川秀芽有机茶园项目实施方案
“永川秀芽”有机茶园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区域基本情况项目所在地永川区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产业的优势区、全国名茶百强区(县)、重庆产茶大区(县),有亚洲最大的山地连片茶园和全国知名品牌“永川秀芽”。
永川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永川农业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1.1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永川区现有茶园面积2833.33公顷,主要分布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巴岳山四大山脉,已全部通过无公害化茶叶基地认证,有无公害产品10个,绿色食品产品8个,有机食品产品8个。
茶树品种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平阳特早、乌牛早、蜀永系列为主,无性系良种化率达到了35%。
茶叶生产企业1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5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5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量2300吨,每年为茶农创收达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500个。
产品主要有绿茶、花茶,主要销往江浙、成都和重庆等地区。
主要品牌有“云岭”、“新胜”、“金风”、“渝州”、“绿宝”、“又一舂”、“云升”、“得川”、“永荣”等。
主要名优茶有:“永川秀芽”、“乌金吐翠”、“竹海萌芽”、“竹海竹针”、“金凤银针”等十余个。
永川茶叶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共获得金奖27个,银奖、优质奖56个,其中“永川秀芽”l989年被评为全国名茶,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其形秀、叶绿、味醇。
1999年和2001年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2002年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永川质量信得过产品。
其主要分布在永川5个主要产茶乡镇:茶山竹海办事处、大安镇、何埂镇、永荣镇、三教镇,这5个乡镇占总产量的85%。
2 项目区的茶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2.1 永川区茶叶产业发展优势2.1.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永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每年都要多次专题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的问题,督促检查加快产业发展措施的落实,并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展茶叶产业化的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得到贯彻实施。
有机绿色茶园实施方案范文
有机绿色茶园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有机绿色茶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有机绿色茶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有机绿色茶园实施方案,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建设有机绿色茶园,实现茶叶的有机生产,提高茶叶品质;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 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三、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
根据土壤肥力、地形地貌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块建设有机绿色茶园。
同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因素,确保茶园的正常生产和管理。
2. 土壤改良。
对选定的地块进行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改良,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种植管理。
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合理布局茶园,保证茶树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在茶园周边种植一些对茶树有益的植物,如紫苏、薄荷等,以提高茶叶的品质。
4. 农药施肥。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茶叶的有机生产。
合理施肥,保证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5. 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方法,对茶园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6. 采摘加工。
采用手工采摘,保证茶叶的完整性和品质。
在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和包装,保证茶叶的新鲜和品质。
7. 营销推广。
建立有机绿色茶叶的品牌形象,开展市场营销推广活动,提高有机绿色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项目效益。
1. 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 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总结。
有机绿色茶园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茶叶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能够重视有机绿色茶园的建设,共同推动有机绿色茶叶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对黔南州有机茶园建设的探讨
出 口和内销 不景气 的 同时 , 机茶 尤 其 是 有机 名 优 有
茶形势 看好 , 一方 面销 售状况 较好 , 另一方 面价 格 比
较高 。有机 茶发展 有利 于 增强 茶 农 环保 意 识 , 改善
茶 区生态 环境 , 强化 生 产 组织 , 进 产业 发 展 , 促 提高 企业 生产效 益 , 加茶农 收入 [ , 增 3 发展 有机 茶对 促进 ] 黔南 州经 济发展 , 加农 民收人具 有重要 的意 义 。 增
1 1 有机 茶 园建园 规划 .
道 路系统 的设 置 : 使茶 园管理 和运输方 便 , 为 根 据整 体 布局 , 设 置主干 道和攻 干道 , 需 并相 互连接 成
网 。排水 系统 的设 置 : 茶 园上方 与 山林 交 界 处 横 在 向设置 隔离 沟 , 以隔绝雨 水径 流 , 两端 与天 然沟渠 相
贵州茶叶
2 1 , 9 4 : 5 2 013()2~ 7
Gu z o a ih u Te
对黔南州有机茶 园建设 的探讨
杨 清 ,李 应 祥 ,陈 跃 华 ,邓 德 章
(黔南 州 茶 叶产 业 化 发 展 管 理 办 公 室 , 州 都 匀 5 8 0 ) 贵 50 0
[ 摘 要]有机 茶发展 有 利于增 强茶 农环保 意 识 , 改善 茶 区生 态环 境 , 强化 生产 组 织 , 促进 产 业发 展 , 提 高企业 生产 效益 , 加茶农 收入 。发展 有机 茶对促进 黔 南 州经济发展 和 增加农 民收入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增 [ 键词]有机茶 ;建设 ; 术要 求 关 技 [ 中图分 类号]S [ 文献标 识码]A
( in a vlp n f T aI d s yMa a e n f ie Du u uz o 5 0 0) Qa n n Deeo met e n ut n gmet fc , y n ih u5 8 0 o r O G
茶园打造建设方案
茶园打造建设方案1. 介绍茶园是种植和生产茶叶的地方,它的建设对于茶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保证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茶园打造的一些基本建设方案,包括选址、土壤改良、茶树品种选择、水源保障、管理模式等等。
2. 选址茶园的选址对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选址的要点:•光照条件:茶树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茶园的选址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避免阴暗、阴湿的地方。
•土地坡度:较为适宜的茶树种植土壤坡度在10°-20°之间,这可以避免水土流失和根系受阻。
•水源:茶树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因此茶园的选址要考虑水源的充足性,尽量选择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方。
3. 土壤改良茶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因此茶园建设过程中进行土壤改良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施肥:选择适当的有机肥或化学肥料来供给茶树所需的养分,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翻耕和松土:通过翻耕和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茶树根系的发育。
•调酸性: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一般茶树适宜的酸碱度为pH值在5.5-6.5之间。
4. 茶树品种选择茶树的品种选择对于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茶园的不同条件和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茶树品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茶树品种:•绿茶:适合生长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
•红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但产量也相对较高。
•乌龙茶:适合生长在较为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对土壤要求相对较高。
5. 水源保障茶园的水源是茶树生长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确保茶园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给。
•水库建设:可以在茶园附近修建水库,蓄水以应对干旱季节的水源需求。
•引水渠道:修建引水渠道将河流或湖泊的水引入茶园,确保充足的灌溉水源。
•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作为灌溉的水源。
6. 管理模式茶园的管理模式对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植管理:包括茶树的修剪、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
如何建设有机茶基地(1)
种植规格
• 株距,单行植大叶种40~50厘米,中小叶种30~40厘米;小叶种 22~33厘米;小行距,双行植33~43厘米,多行植23~28厘米。每 穴(丛)定值株数:大叶种1~2株,中小叶种2~3株。种植 适期以秋植(霜降前后)和春植(雨水前后)为宜。种植前起苗 要尽量带土移栽,减少损伤根系。种植时先按行株距划线或拉绳 确定种植穴位,穴位深宽20~25厘米,施足豆饼、菜子饼类粒状 肥拌火炼烧土为基肥,每亩150~200公斤,然后种植。种植时注 意根系伸展,不接触基肥,茶苗要垂直,株行距要准确,整齐美 观,填土至原育苗泥土处,填土后要压实,压实后于茶株四周覆 盖一层草,淋足定根水。
• 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使茶场内外成为一个人工生态群落区。
茶园规划
• 宜以保水、保土、保肥和适应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来 规划,坡度25度以下、10度以上的地块规划建立反倾斜的 梯级茶园,梯面宽不能小于150厘米;坡度10度以下地块规 划建立棋盘式长方型茶园。规划时宜按地形地貌和原植被 状况,有选择地规划保留一部分面积不等的植被种类不同 的林区;南方茶园宜按8~10行茶规划种植一行遮阴树,株的规划宜以有利于供水、灌水、排水、蓄水、 防洪和水土保持等为原则进行。供水沟、供水管与山 塘、水库或抽水、蓄水站连接;灌水系统宜以滴灌、 喷灌、流灌等规划;排水沟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 侧,防洪沟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蓄水池用 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5亩茶园建一个,规划 在路边或近供水处,深宽度以每亩蓄水1~2立方米 为宜;排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离 规划设置一个低于沟面5~10厘米的梯级小土坝为标志, 一般规划在茶行上方。水沟的深宽度和水管的条数宜 视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规划要纵横有序,大小相通。
• 适时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肥料为沤制熟化的无公害 有机肥,如豆饼、人畜禽粪尿、沼气液肥等。
有机茶园
有机茶园建设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有机茶园的建设要求以及相关的技术措施,着重在园地建设、微环境建设,有机土壤质量标准建设方面做阐述。
关键词:有机茶园;园地建设;环境前言在世界各国都在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节能的今天,“安全、优质、生态、环保”也成为全球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有机茶最早出现于1983年的斯里兰卡川[1],在中国,由农业部组织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包括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它是人们需要“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环境的产物。
我国有机茶生产始于1990年,近二十年实践证明,有机茶生产对带动茶叶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山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机茶是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先行者,国内有机茶园也在逐步增加,经认证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具体数字未查到)。
在常规大宗茶出口和内销不景气的同时,有机茶尤其是有机名优茶形势看好,一方面销售状况较好,另一方面价格比较高。
有机茶发展有利于增强茶农环保意识。
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强化生产组织,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2],发展有机茶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机茶园的建立茶园退生产有机茶的源头。
有机茶生产的首要条件是鲜叶必须来自于经过认证的有机茶园,这个茶园可以是新建,也可以川已有生产茶园来转换。
1.1 新建有机茶园1.1.1园地选择选择的园地应符合农业部颁部的《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599-2002中,就有机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中对空气、土壤、水质等方面所作出的具体量化指标。
要求在茶园四周不能有大气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造纸厂、砖瓦厂等,茶园灌溉用水的酸碱度和水质要符合要求,茶园土壤中各种元素含量要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各种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一定指标,土壤中无农药残留。
其次,选择的园地要满足茶树生育对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地形地势的要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层深厚、养分较高、理化性状好,呈微酸性,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坡度<20度的缓坡,丘陵地带。
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初探
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初探摘要:为积极寻找和探索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梁河县茶技站在大面积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力度。
文章主要介绍了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茶园建设;技术管理;以草代肥;循环利用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32-031 概述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
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常规普通的中低档茶叶产品已相对过剩,价格相对下跌,传统种植茶叶产品的效益下降,茶农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十分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消费产品的需求日趋向优质、营养、生态、保健、自然合成方向发展,将来对有机茶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认识将会越来越高。
所以,有机茶产品的价格将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将会供不应求,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2 有机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2.1 茶园补苗用3~5年生优质无性系茶苗于每年6~7月雨季进行茶园缺株断行补植,通过茶园补苗每亩有效茶树达到了1500~1600株,为有机茶园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茶园施肥茶园施肥春茶、夏茶结束时,在有机茶园施有机专用肥100公斤/亩,全年共施有机专用肥200公斤/亩;同时,春茶结束时,茶园开挖肥槽沟深×宽为:40×30cm,施入腐熟有机农家肥1500~2000公斤/亩或沼液(肥)2000~2500公斤/亩。
2.3 茶园覆盖茶园覆盖是有机茶园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茶园覆盖就是利用本地各种落叶、杂草、作物秸秆等代替部分有机肥进行施肥作业。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必将导致对生物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呈逐步递增趋势。
有机茶园微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针 对 茶叶 生产 的实际 特点 , 为了 充分 利 用资 源 , 茶 园 在
内 间 作 果 树 , 能 改 善环 境 , 能 提 高 茶 园经 济 效 益 【 。 即 又 1
择 黑 松 作 为 主 要 树 种 , 合 茶 园 不 同 地 块 , 北 向 每 1 0m、 结 南 0 东 西 向 每 10m 设 置 一 条 防 风 林 带 , 带 宽 6m, 植 4行 5 林 栽 黑松 。
1 . 茶 、 问 作 的 主 要 模 式 与 效 果 2 果
条件 , 防 止水 土 流 失 , 加 强 对 茶 园土 壤 的耕 作 管理 , 为 应 对
提 高地 力 。
3 加 强 茶 园 管 理 。 学 防 治 病 虫 害 科 31 茶 园 管 理 .
协 调发 展 , 茶 园必 须向 立体 人 工生态 茶 园方 向发 展 , 时 纯 使
间 、 质 、 量和 空 间朝 有利 的方 向转 换 。 用物 种 多样 性 , 物 能 采
进 行立体 林 、 、 、 等人 工群 落 复合 生态 建 设 , 符合 有 果 茶 禽 即
机 农场 建 设 的要 求 , 同时 也是 提 高 有机 茶 园 经 济效 益 的 有
效 途径 f 近 年来 , 榆 县徐 福 有机 茶 园建 设 水平 得 到 明 显 2 l 。 赣 的提 升 , 有 限 的土地 资源 上 创 造 了最 大 的经 济 、 在 社会 、 生 态效 益 , 同时 为有机 茶 园微环 境建 设探 索 出了有 效途 径 。
树 冠 覆盖 度大 、 土层 深厚 、 质疏 松 的茶 园可 实行减 耕 或免 土 耕 。 提 高土 壤 肥 力 , 为 可适 当施 用 有机肥 , 也可 施 人 经 无 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茶园建设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有机茶园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
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
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
具体要求:
(1)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3)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
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最好是油沙土、乌沙土、香灰土等,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3.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
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m,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是植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
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
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
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
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
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
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
4.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
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
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
(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
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茶认证机构将对它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生产者的第1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3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
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荒芜3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材料证明近3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的,可以申请认证。
5.有机茶园的开辟
(1)茶园规划
①道路系统的设置。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②排水系统的设置。
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以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顺坡设置纵沟,可利用原有溪沟,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
③茶园地块划分。
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
④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
坡度15°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
1.5m,种植2行茶树的应为3m左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树根、竹鞭、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3)茶树种植
①有机茶园种植的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
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
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国家标准检疫。
②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cm×33cm,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cm×40cm×33cm,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
③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
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深25cm,施足有机肥,如菜籽饼150~200kg/亩。
茶苗尽量带土移栽,减少伤根,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盖土与泥门相平,移栽后及时定剪,定剪高度为15~20cm。
(4)苗期管理
①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隔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
②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
③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
④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
⑤如有缺苗,应及时补齐,防止缺株断行。
表1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项目指标
有效土层
有机质含量(0~45cm平均)
全氮含量(0~45cm平均)
有效氮含量(0~45cm平均)
有效钾含量(0~45cm平均)
有效镁含量(0~45cm平均)
有效磷含量(0~45cm平均)
有效锌含量(0~45cm平均)
交换性铝(Al3+)含量(0~45cm平均)
交换性钙含量(0~45cm平均)
土壤pH值〖pH〗
土壤容重(表土)
土壤容重(心土和底土)
土壤孔隙度(表土)
土壤孔隙度(心土和底土)
透水系数(0~45cm平均)>80cm>15g/kg
>0.8g/kg
>80mg/kg
>80mg/kg
>40mg/kg
>10mg/kg
1~5mg/mg
30~50mmol/kg
<50mmol/kg
4.5~6.5
1.0~1.2g/cm3
1.2~1.4g/cm3
50%~60%
45%~55%
0.01m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