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品质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如国旗、国徽、地图等;了解一些名胜古迹、名人故事、节日礼俗等;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身边的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品质行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国旗、国徽和国歌2. 中国地图和省市地图3. 我们的校园(学校的环境和安全知识)4. 我的家庭5. 名胜古迹(长城、故宫、颐和园)6. 蔡伦造纸和孔子的故事7. 清明节、儿童节等民间节日8. 儿童自我保护知识四、教学难点1. 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基本认识2. 中国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省市地图的认识3. 名胜古迹、名人故事的学习4. 儿童自我保护知识的学习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法2. 多媒体教学辅助方法3.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4. 观察、体验和实践教学方法5. 情景教学和教学体验方法六、教学手段1. 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 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3. 教案、教材、课外读物等教学辅助材料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和讨论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标志和国歌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习(1)国旗、国徽和国歌了解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基本知识,知道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明白这是祖国的象征和民族的象征。
(2)中国地图和省市地图学习中国地图和省市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省市的位置、特色等,让学生对祖国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3)学校环境和安全知识了解学校的环境和安全知识,知晓学校内常见的安全隐患和自我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家庭的基本结构和成员的关系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和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与认同。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兴趣,促进社会性格的形成;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3.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学校的校规和班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观念;2. 认识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关爱意识;3. 学习社区的组成和社区的功能,了解社区服务和社区规则;4. 认识亲友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5. 学习简单的交通规则,培养学生出行的安全意识;6. 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生命的尊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7. 学习购物的基本礼仪和消费观念,培养学生的消费能力;8. 学习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培养学生的包容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听课:讲解、示范、解答;2. 视课:展示、观察、分析;3. 说课:演讲、讲述、回答问题;4. 看课:观察、分析、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课前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 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如游戏、互动、小组活动等,学习相关内容;3. 实践:通过实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 总结:通过小结和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的效果;5. 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1. 教学资源:教师课件、学生教材、多媒体设备和工具;2.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小组合作、课堂测试和作业。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纪律;2. 第二周: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3. 第三周:社区的组成和社区的功能;4. 第四周:亲友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5. 第五周:交通规则和出行的安全意识;6. 第六周:大自然的奥秘和环保意识;7. 第七周:购物的礼仪和消费观念;8. 第八周: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
七、教学反思和改进:1.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格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方式;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组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4. 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各自功能;2.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2.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功能;3. 爱护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的意义;4. 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各自功能;难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概念,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3. 练习: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社会。
2. 讲授: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功能,并介绍爱护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的意义。
2. 讲授: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观念。
3. 练习:组织学生讨论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第四课时1. 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体验家庭、学校和社会情境。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情境练习并展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表现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3. 情境练习评价:对学生在情境模拟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4. 相互评价: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习氛围。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品社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到达以下目标:1.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2.提高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学习尊重并包容他人的品质,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品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文化传统和习俗•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相关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探索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介绍其中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如圣诞节、万圣节等;•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2. 艺术欣赏•选取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介绍一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成就。
3. 社交习惯和合作意识•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分享和合作的品质;•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讨论如何处理社交关系中的冲突和困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2.示范引导:通过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创作和社交礼仪等技能;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口头答复以下问题: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评判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3.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社交习惯和合作意识;4.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个人检测: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精选18篇)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精选18篇)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篇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
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
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
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
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
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公共事业,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2.了解社会中各种职业的特点和意义。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道德规范。
4.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内容:1.公共事业2.保护环境3.职业与职业道德4.道德规范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情境法3.角色扮演法4.小组讨论法5.实践活动法四、具体教学内容:1.公共事业1) 初步了解公共事业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了解公共事业中比较重要的几项工作:公交、救护、清洁、绿化等。
3) 分享家庭、社区、城市中自己见证过的好人好事。
2.保护环境1)了解环境的含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环境问题的常见表现,如垃圾、噪音、污染等3)通过多次实践活动,提高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3.职业与职业道德1)了解职业与工作的含义,引导儿童明确劳动的意义。
2)了解一些常见职业,如农民、医生、消防员、老师等,介绍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3)了解职业道德,比如“不说谎、不偷东西、不打架”等道德规范。
4)开展职业观察活动,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
4.道德规范1)了解一些常见的道德规范,如“守时、守信用、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进行道德规范反思和讨论,强化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3)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提高其道德素养。
五、教学实施:1.开设“品社”课程,每学期共1-2节课。
2.讲述相关知识,尤其是理论部分要简明易懂,普及性、实用性强。
3.配合实践活动,鼓励孩子们动手、参与。
4.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
六、教学评估1.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2.定期给孩子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孩子在道德教育方面取得进步。
3.评估包括知识掌握、思想态度、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针对孩子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教学有效。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二年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交能力、自我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成为有基本道德素养的公民,能够以和谐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善良与友善a. 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b. 学习认可他人的努力和成就c. 学习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2. 分享与合作a. 学习分享和合作的价值b. 学习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c. 学习与他人协作并接受集体规则3. 听取和尊重他人意见a. 学习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b. 学习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c. 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4. 团队合作与社交技巧培养a. 学习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和协调b. 学习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c. 学习基本的礼仪和社交技巧5. 社区参与与社会责任感a. 学习了解和尊重不同职业的重要性b. 学习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c. 学习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品德与社会技能。
三、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善良与友善a. 学生分享自己与他人友善相处的经验和感受b. 讨论为什么友善对于一个团结的社会很重要c.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情景下的友善行为模范2. 第二阶段:分享与合作a.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与他人分享的事物或经验b.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小任务,要求彼此合作,并分享任务结果与感受3. 第三阶段:尊重他人意见a. 学生分组,就一个主题进行辩论,倾听和尊重其他组的观点b. 讨论各种情境下的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4. 第四阶段:团队合作与社交技巧培养a. 小组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各种合作游戏,例如传球、搭积木等b.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社交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学习合适的礼仪和交往方式5. 第五阶段:社区参与与社会责任感a. 带领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各种角色和职责b. 学生分组,进行社区服务项目,例如清理公园、参观养老院等四、评估与反思教师将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进行评估。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通过品社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则和道德标准,理解,尊重和遵守种族、民族、宗教及文化的多样性。
1.2能力目标在品社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逻辑思维、交往沟通、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通过社交途径获取信息、处理复杂社会情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能够依法、合法地行为,依规、依序地参与公民社会。
二、教学内容2.1共性基础部分1.社会环境教育介绍社会生活的基本形态和内容及其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认识,提高其对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2.社会交往教育介绍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其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3.社会道德教育介绍社会道德的基本理论,加强学生的道德约束意识和道德自觉意识,提高其道德评论能力,为后续道德教育打下基础。
2.2主体部分4.知识产权教育介绍知识产权的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5.城市生活文化教育介绍城市生活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提高学生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6.传统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民族爱好精神。
2.3拓展组织部分7.社区活动组织在品社教学中,加强社区活动的组织,让学生了解社区资源,加强对社会的认知。
8.社会实践组织在品社教学中,加强社会实践的组织,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认知社会、了解社会,掌握实践总结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根据品社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多种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讲授社会知识,加强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
2.情景教学借助实际场景,让学生体验社会情境,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3.互动教学借助小组讨论、对话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交流对话能力。
4.实践教学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基本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1)诚实守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在团队中完成分工合作任务,培养互信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形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2)友善相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活动,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态度和行为。
(3)尊敬师长:通过学校参观和与老师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意识。
2. 社会实践(1)市场调研: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消费观念。
(2)环保行动:开展环保行动,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等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 艺术鉴赏(1)音乐欣赏:学生通过听音乐、演唱和舞蹈等形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美术鉴赏: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并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社交环境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
3.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和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品德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2)开展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友善相处的情感变化和表达。
(3)组织学校参观和与老师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师长的尊敬意识。
2. 社会实践(1)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小学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范文3篇
小学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范文3篇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现状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
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6篇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6篇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1(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两位数 (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七)、统计(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七、教学措施:教学措施: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能够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透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忙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工作计划(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工作计划(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篇1一、本班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本学期结合学校校情,形成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依据班级总体工作目标,确立充实的德育教育内容,注重实效,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狠抓常规教育及班级工作管理,建立健全班级德育工作制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序列,落实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全面加强班级德育工作1、德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要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合格学生。
3、要围绕“小学生规范养成教育”和“学困生转化策略”这两个主要德育研究课题,积极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4、构建立体化德育教育网络建立健全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社会、学校、家庭多元参与的德育网络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社会环境。
继续抓好法制法规、安全常识、自保意识等教育,定期开展家庭联系。
三、拓宽多元化的德育教育途径。
1、以师表形象,身教示范要积极倡导“立师德”——加强师德修养,以教师的崇高形象影响学生;“铸师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完美的人格塑造学生;“树师范”——树立教师典型,以教师的崇高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倡师风”——倡导教师为人师表,以教师的表率作用鼓励学生。
开学初、期中考后组织两次扎实有效的学风教育,巩固和发展德育教育成果。
2、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渗透教育(1)、要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功能;(2)、二要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少先队活活动及升旗仪式及一些重大节日活活动,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本期要积极组织策划好、校园文化周。
(3)、要积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立相应的德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和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活力。
3、加强班主任工作,强化班级管理要认真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扎实做好班级工作,要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以活活动为载体促进班风建设,抓好学风、教育,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家校联系活动中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形成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教育结构。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积极向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迈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了解社会规则,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1)中秋节(2)春节(3)元宵节(4)西周文化2、品德与社会知识(1)友情(2)劳动精神(3)勤俭节约(4)团队合作3、创新思维与实操能力培养(1)动手制作(2)表演才艺(3)问题解决4、公民意识与社会规则(1)校规校纪(2)交通规则(3)公共场所行为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操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并学会运用到实际中。
3、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社会行为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表现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操作、态度表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中国传统文化(1)中秋节: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制作月饼和堆积丰收的寓意。
(2)春节:讲解春节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学习和演练舞龙舞狮和放鞭炮。
(3)元宵节:讲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制作元宵和灯笼。
(4)西周文化:学习西周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代表性建筑,制作陶瓷手工艺品。
2、品德与社会知识(1)友情: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互助帮助他人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和相互关爱的意识。
(2)劳动精神:进行劳动实践和体验,了解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3)勤俭节约:通过游戏活动和实践经验,让学生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二年级品社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品社教学工作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习惯和基本素质的二年级学生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礼貌待人、遵纪守法等。
2. 生活常识:健康生活、安全防范、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勇于担当、自信自强等。
4. 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欣赏美、创造美、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
四、教学措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3. 课堂组织: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家庭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5.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学习基本道德规范,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2. 第二阶段(第5-8周):学习生活常识,培养健康生活、安全防范、环保意识等。
3. 第三阶段(第9-12周):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学习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总结与反思1. 定期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品社教学水平。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形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和规则,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教学:1. 我们的学校生活2. 我的好习惯3. 我的家乡4. 四季的变化5. 传统节日与习俗6. 我和动物做朋友7. 我与玩具交朋友8. 安全教育9. 我们的地球10. 我们走进博物馆三、教学进度本学期共有18周,每周安排3-4节课。
各主题的教学进度如下:1. 我们的学校生活(2周)2. 我的好习惯(2周)3. 我的家乡(2周)4. 四季的变化(2周)5. 传统节日与习俗(2周)6. 我和动物做朋友(2周)7. 我与玩具交朋友(2周)8. 安全教育(2周)9. 我们的地球(2周)10. 我们走进博物馆(2周)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4.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和实践良好品德。
5. 使用互动教学技术,例如数字故事、互动游戏等,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 中交流、分享和探讨,提高合作能 力和团队精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 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社会问题。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 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帮助 学生掌握知识技 能
2
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品德与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 责任感
历史与社会:让学生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 展历程
地理与社会: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和社会 文化的关系
科学与社会: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社会 应用的关系
艺术与社会:让学生了解艺术和社会生活 的关系
体育与社会: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和社会 健康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学活动安排
每周一次 品社课, 每次课40 分钟
每节课包 括课前准 备、课中 活动和课 后总结
课前准备 包括阅读 教材、准 备教具和 布置教室
课中活动 包括讲解、 讨论、游 戏和实践 操作
课后总结 包括学生 反馈、教 师反思和 作业布置
每学期组 织一次品 社主题实 践活动, 如参观博 物馆、社 区服务等
教材名称:《品 德与社会》
教材内容:包括 道德、法律、社 会、环境等方面 的知识
教材特点:注重 培养学生的道德 观念、法律意识、 社会责任感和环 保意识
教材结构:分为 多个单元,每个 单元都有具体的 教学目标和教学 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社会公德和 法律法规的重要 性
培养良好的行为 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会尊重他人, 理解多元文化
20XX
学校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引言: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社会教育则旨在通过教授社会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观念,如诚实、守时、友善等。
2. 通过社交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
4.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内容(1)家庭和睦:通过讲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爱护家庭成员,关心家庭生活,树立家庭的重要性。
(2)友谊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培养友谊和合作的意识。
(3)诚实守信:通过讲述诚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讲信用、言行一致的品质。
(4)环境保护:通过讨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2. 社会教育内容(1)社区和社会:通过参观社区和社会公共场所,让学生了解社区和社会的组成和作用。
(2)交通安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观察,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学会安全出行。
(3)公民责任:通过讨论公民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1. 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品德观念。
2. 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教学活动中,体验社会生活。
3.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听说、表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 督促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不足,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效果。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学习礼貌和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2. 学习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3. 学习描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4. 学习身边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品德和社交行为的重要性;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体验教学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4. 视听教学法:通过幻灯片、录像等教具,让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尊重他人1. 教师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尊重他人的共识。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扮演不同情境中的尊重行为。
第二课:友谊的重要性1.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友谊的体验和感受。
3. 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善良的行为第四课:团队合作1. 教师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展示和讨论,总结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五课:情感表达1. 教师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第六课:我们的社会规则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身边的社会规则。
2.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和总结身边的社会规则。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个人社会规则宣传海报。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在品德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掌握实际生活经验,又要在品德教育方面,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做人的道理,并用心去实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体来讲,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实现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团队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理解个体与团体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礼仪和表达技巧,能够融入群体并与他人互动。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制度和规则,并懂得遵纪守法、守护环境的重要性。
•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尊重师长、友善同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明白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健康、向上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 社会实践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了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相关的实践能力。
要求:•做好活动的前期筹备、安排等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记录活动中的感受、体验。
•整理活动资料,留作备课及展示报告使用。
2. 知识讲授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关于社会知识、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
•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并及时进行问题解答。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品德与文化的渗透。
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保证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所有活动保证公平公正,避免出现某些学生因各种原因被边缘化的情况。
•丰富活动形式,注重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方式本教学计划主要倡导兴趣引领的教学方式,以“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中心”为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参与,发挥个人的特长,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展示个性,让每个学生在全方位的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讨、角色扮演、文艺表演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特别需求,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2019-07-05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自己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
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6――――8课时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6――――8课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7――――10课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6―――――8课时第四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6―――――8课时篇2:《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
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
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
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
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
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
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1、情感与态度:(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
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
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