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知不足,思促改进——《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浦口中学王丽娜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没有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语文有关的专业的书籍,这次读到《为真学而教》,真的让我非常欣喜。编者“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的敬业精神,带给我强烈的震撼。里面很多的案例分析,让我不自觉得就会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让我明白每一个精彩瞬间背后都凝结着无数汗水和不断地反思改进。让我明确了在今后工作的工作中,应该以何种态度进行教育教学。
读完《为真学而教》,并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备课必须要有单元意识,整本教材意识。
编者强调,每一篇文章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起到什么作用,都必须要明确。这是我以前经常忽略的一点。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好,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成为浅层次的碎片化教学,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持续性的知识体系。我们市局教研员王华老师给我们指导的自读课文课型设计和单元教学法都与这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让我备受启发。
二、以学生为主体,并不只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说几句话。
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落实到我们每个教学环节。备课时,就要考虑:我的学生学过了什么,他们能什么,他们需要学什么,他们能通过什么方式学……所有的设计和环节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情。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学情,才能有更准确全面的课堂预设。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尊重课堂生成,因为他们的回馈都是最真实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生成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而不能为了完成我们预设的目标而对学生“生拉硬拽”。充分尊重学情是产生“真学”的必要前提。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学智慧,但只要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我相信课堂生成和预设之间的连接可以更得心应手。
三、教学要回归朴实,落到实处。
以前,碰到公开课,总想着怎么让氛围热闹,怎么让教学设计新颖别致,怎么得到评委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的因素:我的学生。其实,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那么,一堂好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就应该是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语文学科貌似教的东西很多很杂,但其实都是交给学生方法,外加情感的熏陶。老师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理论作出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并应用。书中给我的启示是:课堂不能花哨,所有的环节都必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要学习的内容。
四、允许课堂不完美。
每一次上课,都会紧张,生怕内容讲不完,也怕学生会跑偏了,不跟着来,总希望能够顺顺当当的把一堂课上完。然而读过《为真学而教》建议九“圆满真是一种教学功德吗”这一章之后,我才发现,这样顺顺当当的课堂,真学发生的几率真的很小。因为,我们机械地执行计划时,学生也是机械地在学习,没有了
机会显现自己真正的思考。有一次上《陋室铭》,讲到“清贫乐道,不慕名利”的主旨时,有个学生就站起来问:为什么总教我们“不慕名利”的文章呢?难道我喜欢钱,喜欢名誉就是错的吗?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当时慌了,我的课堂预设里可没有这种情况。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就简单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敷衍了过去。我甚至都忘记表扬那个学生积极而又独特的思考。后来我就反思,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树立正确的金钱名利观。我应该多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思考和辩论,找到答案。他们自己思考得来的东西,比我讲一百遍,一千遍要深刻得多。所以,我很赞同书中那句“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止”,我们追求真学,就要鼓励思考;有思考,就会有不圆满。
五、教师的素养,决定了教学的层次。听了这么多课,这么多讲座,我真的要做检讨。一直都觉得自己非科班出身,所以功底不够深厚是理所当然的。见识了这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后,我才明白,科班出身只能说明,先前的积淀稍微领先一些,但工作是一个持续而不断积累的过程,只要自己勤于钻研,善于反思,后续的努力完全可以弥补先前的不足。所以,多阅读,多写作,多反思,多学习才能让自己更专业。
语文教学确实不容易,但是这一次阅读,让我重新认识了它,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以后的目标更明确了,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方法指导,相信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会走得更坚定,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