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合集下载

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题
《》是唐代诗人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的主题:(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极浓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对叙事诗的一大发展创造。

(1)诗人对安史之乱、马嵬之变、平乱回京这些历史事件没有具体展开描写,只是作为抒情的桥梁,一笔带过,而将大量笔墨集中在铺写玄宗对贵妃的苦苦思恋上,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

(2)人物十分单纯,诗中着力塑造的是李、杨两个人物形象,而且主要是通过心理刻画完成的。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成功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悲剧故事的发展。

(3)诗人把人物语言与作者语言融合在一起,运用虚构和想象来发展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以优美的语言创造意境,成为古代长篇叙事歌行中的绝唱。

艺术特色要点: (1)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

(2)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散结合。

(3)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

人生启示要点: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白居易的爱情与政治

《长恨歌》:白居易的爱情与政治

《长恨歌》:白居易的爱情与政治导言古代中国文学中,有一首以其激情诗写和丰富内涵而闻名于世的诗歌,它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这首诗以婉转动人的语言描绘了白居易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折射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

本文将深入探讨《长恨歌》中的爱情与政治主题,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爱情的盛宴1. 诗歌中的爱情描写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以对杨贵妃的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叙事诗。

诗中白居易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杨贵妃塑造成娇美、聪颖、温柔的形象。

他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她的“云髻峨峨松柏间”,以及“仙乐风飘处切切思量”。

白居易以诗人的笔触描摹出杨贵妃纤细的手、动人的眼睛和娇美的身姿,使杨贵妃成为了一个美丽而不可触及的梦幻般的形象。

2. 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然而,《长恨歌》中的爱情并不仅仅是一段单纯的伊人情长,其中还掺杂着恩怨情仇。

白居易在诗中将自己和杨贵妃的爱情刻画得既深情又复杂。

他用“万般思绪纠缠我”来表达他对杨贵妃一切的思念和挂念。

同时,白居易也揭示了他与杨贵妃之间的纠结和矛盾。

在诗的开头,他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表达了杨贵妃所带给他的无尽思念和对她的爱恋。

然而,他的爱情却又不能放下藩篱,他深知这段爱情的危险性和复杂性。

二、政治的阴谋与衰落1. 杨贵妃的命运《长恨歌》的叙事中,白居易除了描写杨贵妃娇美动人的形象和他们之间纠缠的爱情外,还着重揭示了当时宫廷政治的黑暗和残酷。

白居易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提到了杨贵妃被贬为乌江比翼鸟的悲惨命运。

杨贵妃原本是如此娇美的花朵,却在政治漩涡中被无情地湮灭。

2. 宫廷政治丑陋的映射《长恨歌》中的政治题材主要是以杨贵妃的命运为线索展开的。

白居易通过描写杨贵妃的遭遇,表达了对时代政治黑暗和残酷的深刻忧虑。

他以诗人的视角,揭示了唐朝的宫廷政治丑陋与皇室公主的悲惨命运。

在诗中,白居易以浓墨重彩地揭示了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的丑陋面貌,从而引发人们对和谐、公正和对人性的思考。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长恨歌》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的长诗,以唐代皇帝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杨玉环从贵族出身到宫廷生活中的沉浮和命运的转变。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

首先,《长恨歌》的主题之一是爱情。

诗中描绘了杨玉环与李隆
基之间的深情厚意,展现出他们彼此间互相扶持、相互依赖的感情。

这段爱情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更是两个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碰撞、交织与冲突。

这段爱情被描绘得如此真挚,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和个人价值的思考。

其次,《长恨歌》的主题还涉及到权力与政治。

诗中描绘了杨玉
环在宫廷中的沉浮与命运的转变,展现了权力与政治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尽管杨玉环因美貌而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但她也因此陷入了宫廷斗争的漩涡,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这种权力与政治的斗争也是诗中的主题之一,通过杨玉环的遭遇,揭示了权力与政治对个人命运的摆布与束缚。

最后,《长恨歌》的主题还可以理解为对于历史与命运的反思。

诗中通过杨玉环的故事,展现了历史和命运对于个人的影响与塑造。

杨玉环的命运不仅受制于她的出身,还受到了历史的局限和政治的环境所限制。

这使得读者思考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历史中的存在和价值。

总的来说,我对《长恨歌》的主题的理解是:爱情、权力与政治,以及对于历史与命运的反思。

这些主题在诗中相互交织,展现了一个
动人而复杂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权力、历史和命运等话题的思考。

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段悲壮而感人的爱情故事。

在我看来,《长恨歌》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爱情的悲剧”。

整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执着和无奈,以及在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中的脆弱和无助。

首先,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执着。

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爱情在诗中表现得十分动人,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其次,白居易也通过对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描写,揭示了爱情的脆弱和无助。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受到了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影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描写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爱情在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的无奈和脆弱。

总之,《长恨歌》的主题是“爱情的悲剧”,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执着和无奈,以及在政治斗争和
社会变迁中的脆弱和无助。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本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浅析论长恨歌的主题

浅析论长恨歌的主题

浅析论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120句,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和衰落。

这首诗的主题是爱情、权力和命运。

爱情是《长恨歌》的核心主题。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整个诗歌的灵魂。

他们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但最终却因为权力和政治斗争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诗歌中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以及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忠诚和依赖。

他们的爱情是真挚而动人的,但最终却被政治阴谋所摧毁。

这种爱情的悲剧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权力也是《长恨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玄宗作为唐朝的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的爱情故事也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

他为了得到杨贵妃的爱,不惜废黜皇后和太子,甚至发动了安史之乱。

这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诗歌中的“宫闱深锁”、“翠华摇曳”等描写,表现了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最后,命运也是《长恨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场。

他们的爱情被政治阴谋所摧毁,杨贵妃被迫自杀,唐玄宗也被迫退位。

这种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无情和残酷。

诗歌中的“人生如梦”、“世事如棋”等描写,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爱情、权力和命运是《长恨歌》的主要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

《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

《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融合了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情感,展现出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始于宫廷的繁华与奢靡之中。

杨贵妃的美貌倾国倾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可谓是集万千于一身。

然而,这种过度的宠爱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宫廷的争斗与权谋之中,爱情往往变得脆弱而无奈。

杨贵妃的得宠,引发了宫廷内部的嫉妒与争斗,也使得杨家势力崛起,扰乱了朝政的正常秩序。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这种因一人之宠而带来的家族荣耀,最终引发了朝廷内外的不满和怨恨。

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了这段爱情悲剧的导火索。

战乱纷飞,民不聊生,唐玄宗被迫带着杨贵妃出逃。

在马嵬坡下,士兵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平民愤。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唐玄宗虽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最终香消玉殒。

这一场景,令人扼腕叹息,也揭示了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爱情是多么不堪一击。

然而,《长恨歌》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爱情的悲剧,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唐玄宗早年的英明果断,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但后期却沉迷于声色犬马,荒废朝政,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衰落。

这一历史的转折,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统治者的个人行为和决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爱情与历史,在《长恨歌》中相互交织,相互映衬。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

他们的爱情,在宫廷的奢华与权谋中绽放,却在战乱的硝烟中凋零。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历史的发展是否总是伴随着个人的牺牲和悲剧?权力与爱情之间,是否永远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从另一方面来看,《长恨歌》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

《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

《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长恨歌>中的爱情悲剧与历史沉思》《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这首诗不仅是一段凄美爱情的写照,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中的爱情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起初充满了甜蜜与浪漫。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描绘出了杨贵妃的娇美与受宠。

然而,这种爱情却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与幸福。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唐玄宗却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人。

他们的爱情在权力、战乱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

这段爱情悲剧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导致了他荒废朝政。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整日沉迷于情爱之中,不理国事,使得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其次,杨家的得势和飞扬跋扈,引起了众多朝臣和民众的不满。

杨国忠等杨氏家族成员凭借杨贵妃的关系,在朝中作威作福,加剧了政治的混乱。

再者,安禄山等节度使的拥兵自重,野心膨胀,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而这场战乱,最终成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终结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恨歌》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段爱情的悲剧,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

唐玄宗前期,唐朝经历了开元盛世,国家繁荣昌盛。

但在他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政治逐渐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国力大不如前。

这场动乱标志着唐朝的辉煌不再,从此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长恨歌》也让我们思考爱情与权力、责任的关系。

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本应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但他却因为爱情而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权力的无常和脆弱。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长恨歌》主题思想
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
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

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

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长恨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主要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死亡。

该诗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爱情与权力的冲突,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首先,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表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但是,由于唐玄宗的权力和地位,他无法与杨贵妃公开相爱,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死亡。

这表明了权力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类在追求爱情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其次,诗中也描写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杨贵妃虽然是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女子,但最终却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命运。

这表明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人类在面对死亡时所产生的恐惧和无奈。

总之,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权力和爱情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这些主题思想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和深刻的阐述,使得该诗成为了唐代爱情诗歌的经典之作。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离世。

这首诗的主题是爱情与权力的冲突,以及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

在诗中,白居易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展现了人类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揭示了权力对于爱情的摧毁和破坏。

诗中所描绘的唐宫繁华和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她最终的悲惨遭遇和离世,反映了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唐朝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篇,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观分析

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观分析

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观分析1. 引言《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王昭君入汉为妃为背景,描述了唐明皇和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白居易的爱情观。

2. 爱情观的深意2.1 御赐红罗作裙带这一描写表现了服饰之美,突出了唐明皇对王昭君极高的宠爱,在文中流露出浓烈的欢愉和幸福感。

2.2 感官与美丽白居易通过字面上皇后穿着华丽衣物来展示他对美丽感官和外貌的迷恋。

这反映了他对于外在形式美感受过度关注的一面。

2.3 长恨歌旨在表达怀念与哀伤虽然主题是爱情,但整个诗作并不只局限于一个浪漫故事。

它还包含了怀念和哀伤的情绪,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思恋和无尽的遗憾,将爱情与命运紧密结合。

3. 白居易眼中的爱情3.1 爱情的力量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唐明皇对王昭君深深地爱,并用琉璃瓦与金银堂形容两者关系之密切。

这显示出白居易对于爱情绝对忠诚,并相信爱可以超越一切。

3.2 爱与道德约束尽管有着强烈的感情,白居易通过描述后来昭君回国就成为他人妻子的事实,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标准高度重视的观点。

尽管有着强大的感情冲动,但白居易也意识到个体在社会中要承担责任与义务。

3.3 爱情与宿命白居易也提及自己命运多舛。

这种安排揭示出一种信仰或命运主义,暗指了一种不可抗拒或是被迫完成某项责任。

4. 结语通过对白居易《长恨歌》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诗中对爱情有着复杂而真实的理解。

白居易将爱情与美丽、命运和道德等多个因素相融合,揭示了他对爱情的思考和颇具洞见的见解。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档内容仅是一个概览,详细论述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长恨歌》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诗,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长恨歌》通过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诗歌中蕴含的一系列主题思想,其中包括权力欲望、爱情的痛苦与追求、生命的无常以及人性的悲哀等。

首先,权力欲望是《长恨歌》主题思想之一。

唐明皇作为统治者,他对权力的渴望超越了对爱情的忠诚。

他用权谋手段剥夺杨贵妃的尊严和自由,为了满足自身的野心,甚至不惜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

在诗中,唐明皇忘记了爱情的真正含义,将权力看作是唯一的追求。

这种权力的欲望最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其次,爱情的痛苦与追求也是《长恨歌》中的重要主题思想之一。

杨贵妃为了获得唐明皇的宠爱,不惜抛弃了对自己有好感的宋玉。

她为了满足唐明皇的欲望,时刻保持着美丽与妩媚的状态。

但尽管她付出了一切,最终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并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诗歌通过描绘杨贵妃对爱情的痴迷、追求以及最终的失望与绝望,揭示了爱情并非唯美浪漫的一面,而是充满痛苦和无助的。

同时,生命的无常也是《长恨歌》中的一大主题思想。

诗中反复强调一切皆为转瞬即逝的,包括美好的爱情与生命本身。

诗中的情节表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人们往往在追求欲望的同时,将生命无视于不顾,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唐明皇和杨贵妃都以对自身欲望的追求为理由,忽略了生命的短暂,最终导致了双方的悲剧结局。

诗歌通过这种生命之脆弱的描绘,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及时把握幸福。

最后,《长恨歌》也通过描述人性的悲哀来传达主题思想。

在诗中,唐明皇因权力的冲动而无法抵挡对杨贵妃的吸引力,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杨贵妃也在对唐明皇的痴迷中忽略了自己的尊严与自由,最终沦为了一名悲惨的女性。

诗歌通过这种对人性的揭示,表达了人们在追逐欲望时所展现出来的无奈和悲哀。

综上所述,《长恨歌》通过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一系列的主题思想。

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主题是什么呢?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篇叙事诗,一经问世,便为读者所喜爱,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 明.何良俊)。

但对其主题,众说纷纭。

本文试从《长恨歌》的文本特点出发,联系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第一、从《长恨歌》的文本来看该诗的爱情主题《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其时白居易任县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李、杨故事而作。

从诗题上看,《长恨歌》是歌咏“长恨”的。

“恨”什么,为什么要“恨”,诗人是通过具体叙写李、杨爱情悲剧,层层展示出来的。

长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它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起到了引领全诗的作用。

诗人以汉喻唐,简述了唐玄宗专宠杨贵妃,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诗句中,闪烁着诗人白居易对唐明皇声色误国的极大痛心。

如果真象一部分人所说本诗主题是讽刺唐明皇酒色误国的话,本人认为有点牵强。

首先,全诗共120句,这部分内容不到四分之一,算作略写,我们写文章要讲究详略,详写的才是主题所在,而本诗四分之三的章节在写李、杨爱情悲剧,所以《长恨歌》表达的是爱情主题。

要说本诗主题是讽刺政治的话,理由不充分。

其次,如果本诗主题是讽刺政治的话,为何白居易剔除历史材料中荒淫的、爱而不纯的东西,把寿王妃写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般的纯情女子,而省去唐玄宗对梅妃的思念及与虢国夫人不清不白的关系,也没写杨贵妃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

而陈鸿的《长恨歌传》则写道:“玄宗在位岁久……以声色自娱。

…… 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王邸”。

杨贵妃也因“冶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使其兄弟姊妹封爵拜相,权倾一时。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连昌宫词》写道:“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试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在何处?一个皇帝竟无法保全心爱的女子,马嵬兵变,生死离别,昔日共聚的时光是多么美妙,分离之后的寂寞悲伤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如生的艺术形象。

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

全诗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

”开头六句,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

接下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既有“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人之常情,也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失度荒唐,还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艺术夸张。

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

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池的柳就想到杨贵妃的容颜,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然泪下。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写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

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寻找。

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杨贵妃托物寄词,又重申前誓,照应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结构,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首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他通过描绘两人的相识、相爱、相守和分离,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和悲凉。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其次,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精妙。

同时,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命运进行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

白居易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思想内涵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白居易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以及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浅谈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浅谈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浅谈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主题《长恨歌》是一篇非常优秀和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不但词藻华丽,它还蕴含着创白居易丰富的感情,与此同时又叙述了安史之乱的部分经过,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关于白居易创作这首名篇的意图,各方也有不同的猜测。

有人认为《长恨歌》是一首讽喻诗,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有人认为白居易写此诗是为了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白居易为他们的爱情悲剧感到惋惜,因此写了一个奇幻的结局;有人认为白居易写此诗既有讽刺唐玄宗之心,亦有歌颂爱情之意。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不过我认为白居易写这首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惋惜和遗憾,讽刺唐玄宗也是为了表达他心中强烈的惋惜和遗憾。

这首诗中讽喻的部分也很明显,比如开篇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唐玄宗似乎是个不太靠谱的皇帝,整日沉迷于女色。

再比如这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更是直接指责唐玄宗不思朝政,整日只知道陪美人享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杨贵妃姿色不凡,备受恩宠,以至于成为了“红颜祸水”。

接下来笔锋一转,“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这一段开始写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而将士们不满于唐玄宗对杨贵妃过分的恩宠,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六军不发”。

唐玄宗万般无奈,无力保护杨玉环,于是杨玉环死于马嵬坡。

可以说安史之乱既是大唐国运的重大转折点,又是唐玄宗一生的转折点,亦是本诗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白居易《长恨歌》主题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讽谕说、双重主题说等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欢迎大家分享。

《长恨歌》自产生之日起,对主题的看法、理解就有分歧,时至今日多种主题说仍然存在,综合看大致有三种说法,即“讽谕说“(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恨其误国)、“爱情说”(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专一的爱情)、“双重主题说”(指爱情悲剧的双重性、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作者态度的双重性。

剧中男女主人公.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作者原本有“惩尤物,窒乱阶”的意图,但在具体描写中赞扬二人爱情的成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在一般都认为:“双重主题说”比较符合作品实际,笔者则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

说它是写爱情的,根据是这样:(一)这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

说《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因为悲剧故事的始末在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晰: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开端,先写杨玉环入宫,受专宠;次写马嵬兵变及李、杨爱情悲剧结局;再写唐明皇奔蜀及回宫后对贵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借助想象的翅膀,写贵妃死后成仙,对玄宗一往情深,并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整个故事。

该诗不仅故事完整,而且情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诗的后半部分想象、虚幻了一个恍惚迷离,“虚无飘渺”的别开生面的仙境,使杨贵妃死后的艳艳形象再现于蓬莱,沟通了天上人间永远不存在的爱情。

这使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的故事就不再是简单的纪实诗,而成了一个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更带有典型意义的悲剧。

这种仙化式的悲剧结局,是作了喜剧处理的。

它不仅写出了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而且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奇迹。

我们说这是一种主观愿望的表现。

可以说这样处理不是必然的生活逻辑,不是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只是诗人认为应该发生的事情,希望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主观化的情节,不是客观化的。

对长恨歌双重主题观点及理由

对长恨歌双重主题观点及理由

对长恨歌双重主题观点及理由
《长恨歌》是一首非常优美而又凄美的抒情诗,它隐喻着人们大多有
着无法突破的限制和恒久不变的憧憬,表达了一种不断孤独而坚定的
坚持。

1. 首先,《长恨歌》以爱情为主题,传达了人们在这个爱情里所承受
的无限苦难。

它夹杂着深刻的哀愁,表达出对困境无法超越的无奈,
以及苦苦挣扎无法实现的恋爱梦想。

通过主人公的无助状态,诗人传
达出一种为爱而无可奈何的痛苦。

2. 《长恨歌》还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诗意悲剧感。

此首诗歌让人感到无
言以对,它唤醒了他们心中对爱情、对生活等深刻的感受。

它使人对
自己无可奈苦的重压,也使人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3. 最后,《长恨歌》不仅仅强调了爱情的力量,还强调了坚强的毅力。

在人们的挣扎与坚持中,也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诗人在苦苦挣扎中,仍旧清楚的知晓彼此之间的缘分终将拉近,尽管费尽心机仍然遭到无
情的拒绝,但仍旧满怀希望的把握着未来,坚持期盼最终可以实现自
己的梦想。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长恨歌》蕴含着复杂的象征意义,把爱情里隐
藏的哀伤原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它以纯粹、写意的方式抒发出人
们对爱情和生活无比渴望和坚持的情感,启发人们勇敢面对苦难,无畏挑战,奋勇向前。

长恨歌主旨的理解

长恨歌主旨的理解

长恨歌主旨的理解长恨歌是一首描绘爱情的史诗,它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通过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类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法逃脱的命运。

这首诗的主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理解:1. 对美好爱情的赞美长恨歌中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美丽、温柔、深情和无奈,以及他们为了追求爱情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痛苦。

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真正的爱情也能够经受住考验,并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对权力与爱情的反思在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与唐朝的政治历史紧密相连。

唐玄宗为了杨贵妃不惜发动宫廷政变,引发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

这使得人们开始反思权力与爱情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人类命运的影响。

这首诗告诉我们,权力与爱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需要我们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它们所迷惑。

3. 对命运的无奈和反抗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命运的无奈和反抗。

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这首诗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反抗,它告诉我们,人类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命运的方向和轨迹。

4. 对人性的揭示和思考长恨歌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首诗让我们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价值,以及我们在追求爱情和权力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丑陋和缺陷。

它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多样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人性和行为,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善良。

总之,长恨歌主旨的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它不仅是一首描绘爱情的史诗,也是一首对人性、权力、命运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反思的诗篇。

对长恨歌的理解

对长恨歌的理解

对长恨歌的理解
《长恨歌》是一首由白居易创作的古文诗歌,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以唐玄宗的视角展示了他对杨贵妃深深的爱恋之情,以及他们之间被政治和命运所阻隔的悲剧。

《长恨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爱。

诗中描述了杨贵妃的美貌与才情,以及她对皇帝的深深吸引。

唐玄宗在诗中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和对她的执念,无论是在白日梦中还是在黑夜里。

这种深情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情之强烈。

然而,诗歌中也透露出了政治与命运对这段爱情的阻碍。

唐玄宗在诗中提到了各种政治因素,如宫廷的争斗和权力的斗争。

这些因素使得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逐渐被扭曲和破坏,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唐玄宗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无力保护杨贵妃的懊悔和痛苦,这种无奈的感觉令人心生怜悯。

《长恨歌》中的爱情故事也反映了历史与命运之间的冲突。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被时代的变迁所困扰,他们的命运被政治的漩涡所左右。

这种历史和命运的冲突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悲壮和动人。

诗歌通过唐玄宗的叙述,向读者传达了历史的无奈和人类命运的脆弱。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一首表达了深情爱恋与命运阻隔的诗歌。


以唐玄宗为视角,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爱,同时也展示了政治和命运对这段爱情的摧残。

这首诗歌使我们反思了爱情与命运的关系,以及历史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影响。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欢迎阅读。

《长恨歌》的主题:(1)爱情说,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2)讽喻批判说,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主题是什么呢?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
篇叙事诗,一经问世,便为读者所喜爱,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

但对其主题,众说纷纭。

本文试从《长恨歌》的文本特点出发,联系诗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第一、从《长恨歌》的文本来看该诗的爱情主题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其时白居易任县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李、杨故事而作。

从诗题上看,《长恨歌》是歌咏“长恨”的。

“恨”什么,为什么要“恨”,诗人是通过具体叙写李、杨爱情悲剧,层层展示出来的。

长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它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起到了引领全诗的作用。

诗人以汉喻唐,简述了唐玄宗专宠杨贵妃,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诗句中,闪烁着诗人白居易对唐明皇声色误国的极大痛心。

如果真象一部分人所说本诗主题是讽刺唐明皇酒色误国的话,本人认为有点牵强。

首先,全诗共120句,这部分内容不到四分之一,算作略写,我们写文章要讲究详略,详写的才是主题
所在,而本诗四分之三的章节在写李、杨爱情悲剧,所以《长恨歌》表达的是爱情主题。

要说本诗主题是讽刺政治的话,理由不充分。

其次,如果本诗主题是讽刺政治的话,为何白居易剔除历史材料中荒淫的、爱而不纯的东西,把寿王妃写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般的纯情女子,而省去唐玄宗对梅妃的思念及与虢国夫人不清不白的关系,也没写杨贵妃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

而陈鸿的《长恨歌传》则写道:“玄宗在位岁久……以声色自娱。

……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王邸”。

杨贵妃也因“冶其容,敏其词,婉变万态,以中上意”,使其兄弟姊妹封爵拜相,权倾一时。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连昌宫词》写道:“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陈鸿、元稹是在揭露、讽刺,而白居易在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并点明了其爱情悲剧的根源,预示着安史之乱的发生。

通览全诗,《长恨歌》以主要篇幅描写了李、杨爱情悲剧,情感之真挚,境况之悲凉,令读者为之唏嘘不已,这种感情不再只是帝王、贵妃间的悲欢离合,而是具有了普通男女爱情悲剧的性质,作者之所以这样刻画人物,就是要突出爱情主题。

至于写玄宗重色轻国、专宠杨贵妃,可看成作者笔下帝王的爱情,而玄宗沉湎酒色正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

第二、就《长恨歌》写作的背景来看长诗的爱情主题
长诗写于元和元年,离杨贵妃之死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当时
李、杨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传唱,时人饱受安史之乱带来的苦难,企盼李唐的复兴,而历史上的唐玄宗早年曾一举平定韦氏之乱,他知人善用,肯纳谏,轻徭薄赋,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唐王朝带向封建社会的顶峰。

尽管他晚年居功自傲,但人们对他也是赞誉多于谴责。

特别是唐玄宗、杨贵妃已经作古,我们民族的传统心理习惯一般不会过多地非议死者。

何况,唐玄宗之后的几个皇帝能力均不及他,人们怀念玄宗时代、歌颂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是很正常的。

另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难获得真正的爱情,对于真诚的爱情常常会心向往之,白居易倾听民间心声,礼赞李、杨爱情也是情理之中的。

何况白居易早年与湘灵相爱,终为封建礼教所囿,不敢公诸其母,后忍痛分手,他在《潜别离》中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两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潜别离》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和文字特点与《长恨歌》可以说是一脉相通的。

所以《长恨歌》中对专一爱情的歌颂,其实是白居易借他人酒杯自浇心中块垒。

正因为白居易有着与湘灵深厚的感情体验,又不能与之比翼双飞的痛苦经历,在与女友分别后创作的《长恨歌》,才能把李、杨之间的那种绵绵不尽的“长恨”写得一唱三叹、凄艳动人。

第三、从诗人的自我评价来看《长恨歌》的爱情主题
白居易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中有“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风情”是风月之情的意思,即男女爱情。

在《与元九书》中又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我们知道白居易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他的诗歌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伤唐衢二首》其二),作者看轻《长恨歌》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是写爱情的诗。

由此可见,诗人也认为《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感伤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长恨歌》是白居易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依托、以自己与情人湘灵真挚的感情体验为基础,抒发了人世间真情相爱的、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