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
论“写意性”在中国工笔花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写意性”在中国工笔花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b3075cf01dc281e53af07d.png)
、
“ 写意 性 ”的用 线对工 笔 花乌教 学 的重要作 用
早在魏 晋 时期 ,谢 赫 就 提 出了 著名 的 “ 六 法 论 ”第 一 条 就 色 和石 色 ,水 色一 般都 是透 明 的植物 性颜 色 ,如 藤黄 、花 青 、酞 是 “ 气 韵生 动 ” 。在 笔 者 看来 ,气 韵 生 动 强 调 的正 是 绘 画 的 生 青 蓝 ,而 石色 指 的是覆 盖力 强 ,颗粒 大 的矿 物质 颜色 , 如钛 白、
红色 ,却 没仔 细思 考 这种 色彩 面貌 是如 何 呈现 出这种 饱 和鲜 艳 又
不轻 浮 的效果 的 。在 古代 工笔 画 中, 古人 的画作 与 墨 的运 用不 可
工 笔 花 鸟 画 是传 统 中 国 画 的一 个 重 要 分 支 , 它 一般 都 是 先 分割 。在 工 笔画用 色 分染 之前 ,往 往 先用 淡墨 色或 墨色 加 颜色 进 勾 线 ,然后 用 墨和 色经 过三 矾 九染 ,达 到渲 染细 腻 ,色彩 鲜 艳 , 行 分染 ,有 了这种 厚 重 的颜色 做底 色 之后 ,再 用颜 色 去分 染 、罩 工 整细 致 而又 生动 灵气 的 画面 效果 。不 论是 传统 花 鸟还 是 当代花 染 。还拿 之 前 的 《 乳 鸭 图》 为例 ,在对 小 鸭子 进行 处 理时 ,画 家
的教学经验 ,从工笔花鸟用线的写意性、用墨的写意性 、着色的写意 物 描 绘 的十分 充分 。在 最初 的 工笔 花 鸟临摹 学 习中 ,学 生往 往被 性等几方面分析和探讨 “ 写意性 ”在 工笔花鸟教学 中的重要 作用。 关键词 :写意性 ;工笔 花鸟;用线 ;用墨 ;用 色;作用
画面 呈现 的最 终色 彩 效果所 吸 引 ,只看 了到 厚重 的 绿色 ,沉 稳 的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2286cbfad6195f302ba6a9.png)
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在工笔花鸟中,写意性亦是其一贯的诉求。
工笔画的意象性是东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决定的,其最高境界是“传神写意”的境界。
工笔画虽以严谨细致见长,工笔画多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但并不是自然主义的描绘,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内在要求,以及笔墨意识与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的追求,都随处可见对写意性的追求。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应贯穿于其思维和运作过程之中,这两个过程相互依托,互有渗透。
而写意的思维又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前面讲的创作方法,也就是构思立意的过程,它不但受作者的天赋学养、性情风度、思想特征的影响和制约,还包含一定时空的内容与气质。
思维过程的第一个层面最终还要落在第二个层面,即形式、题材等因素上,题材的确立,形式的构成是立意的直接体现。
写意画不是对水墨画的专称,而是指中国画传统精神里,运作与思维的独特方式。
之所为写意画,首先是“写”,写是指笔墨行为相应的点线迹划,是形式美的肇端。
“意”即构思立意。
立意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思考:即生活内容和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生活内容的立意,无法偏重于社会功利目的,词、书、画、印相结合表达作者心胸、逸气、学识修养的传统立意也不能增添工笔花鸟画绘画语言本身的魅力。
而表现形式的立意则属绘画本体的、内在的思考,形式和形式美的思考。
但生活内容是表现形式的前提与保证,形式美的创造是人的智慧对生活内容的剖析与结晶,是纷繁和谐中不与它同的提取,至少是对前人形式美的综合消化与再创造,最后,逐渐脱离生活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工笔花鸟画由于表现题材,表现方法极易雷同,独特形式美的创造应植根于本地区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把生活内容演变成具有象征性的结构、节奏、韵律、均衡等形式规律的框架,再把物象按其形态特征简化、归纳、概括为相应的能揭示其本质精神的明确的图形,使其落实在形式规律的框架之上,使之既对立又和谐,既变化又统一,从而获得准确体现作者性情、气质和审美思想的理想画面。
1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1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9b6c0a4431b90d6c85c798.png)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崔白(约1004—1088年),中国北宋画家。
《双喜图》
《墨葡萄图》
半身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笑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明代 徐渭 《墨葡萄图》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生 字、号、别号极多,尤以“八 大山人”最为知名。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作品 名称
作品基 本信息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横53.6cm。 北宋徽宗 赵佶绘, 故宫博物 院藏
绘画 内容
构图
用 笔
用 色
绘 画 特 点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 芙 蓉 锦 鸡 图 》
描绘金 秋景色 的花鸟 画作。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 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猜一猜
你知道哪一张是工笔画,哪一张是写意画吗?
工笔画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 致典雅,浓淡相宜,注重动植物生命 特征的表现。
写意画笔墨恣意奔放,造型简约 洒脱,以意传神,托物言志。
你能分辨课本中哪些作品是工
笔画,哪些作品是写意画吗?
写生珍禽图
41.5cm × 70cm
五代
黄筌
宋徽宗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 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
赵佶
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ec2c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a.png)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视“工”,即绘画技巧的精湛和准确,注重用形似骨、色似丹、写似镜的技法,刻画精细细腻,构图严谨,细节处理细致入微,力求还原花鸟的真实形态、动态和气息。
同时,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丰富鲜艳,通过中西方先进的绘画技法深化升华了传统的工笔画,不但严谨规范,更增加了立体感和现代感。
其次,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笔”,即艺术家绘画的笔墨、构图和意境的表达。
工笔花鸟画笔触清晰挺拔,写出了花鸟的骨气和精神,构图严谨有序,符合自然和谐之美,意境深邃幽远,传递了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常以“写意”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画家的抒情情感,从而达到境界的提升。
最后,工笔花鸟画还强调“用心”,即艺术家对绘画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在绘画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
中国工笔花鸟画常选取花鸟等自然物象作为绘画题材,寓意丰富,更具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耐心细致,逐步堆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工、笔、用心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也是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不断探索的方向。
[论文]大写意花鸟画
![[论文]大写意花鸟画](https://img.taocdn.com/s3/m/f209534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77.png)
中国花鸟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
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所 谓 写意 ,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 中国书法艺术 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 不 似之似 ”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写意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 1 )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 2 )唐代经济繁荣, 统治者 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 薛稷 ,画马专家 曹霸 、韩干,还有如 韦偃 画龙,戴嵩画牛等)。
白描的写意性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的运用
![白描的写意性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4257dbed630b1c58eeb59a.png)
2019·11一、白描写意性的表现(一)白描题材与功能的转换白描在唐以前是人物画起稿的粉本,被称为“白画”或“线描”。
早期白描画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代,吴道子为了能生动表现人物衣服的厚度与质感,把白描线条发展出粗细轻重的变化。
南朝谢赫在《画品》中说:“图画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白描题材早期主要运用在人物画中,绘画的主要功能是统治阶级传播社会文化的途径,特别是道德教育。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远,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否定了将绘画仅看成是怡情悦性之事的观念。
此时,山水画与花鸟画也出现并发展,张彦远认为山水画的功能是“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再现自然之美,有“畅神”的作用。
到宋代,文人画思潮及由此而生的艺术审美与品评标准的转换,主导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绘画美学观念的政教走向悦情。
北宋李公麟的画作题材广及人物、花鸟、鞍马、山水、侍女等,画面很好地融合了真实感与文人情趣,所作皆不着色,其精湛的白描笔法与画风,使白描不再依附于工笔画底稿的存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李公麟的鞍马无论骨气、精神、绘画技法还是社会功能与前代相比都出现了变化,代表作《五马图》(图1)中的马上升为画面的主体,不是作为坐骑和人物画的附属,而是被赋予了独立的美学内涵。
由此可见白描题材与功能发生了变化,白描开始成为画家抒发情感、寄寓心情的绘画。
(二)白描技法上的写意性白描技法的写意性首先是白描不拘泥于表现物象的真实形象,而是通过总结物象规律加以主观处理,运用线条的变化完善丰富画面。
例如陈洪绶《水浒叶子》中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人物不同性格和形象,水浒英雄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描写他个头矮小,皮肤黝黑,又称“黑宋江”,但陈洪绶并没有按照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如实地刻画,而是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观察,凭借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加以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他的神态、动作、衣物去表现,显示出宋江是一位敢于挑战封建势力的梁山好汉首领的形象。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研究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98553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a.png)
Literarytheorytoexplore 文艺理论探索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7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研究文/雒冲摘要:自宋徽宗创立宣和画院以来,宋代院体花鸟画在赵佶的领导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画师所绘制的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物象的刻画极为细致入微,将宫廷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写意性”是推动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主要因素,使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丰富,创新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也创新了画家的思想观念。
本文将着重对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研究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传达画面情感的作用。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设色是艺术创作中的关键环节,古人对工笔花鸟画的着色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果画家在创作时不能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进行着色,就会导致作品被客观物象色彩所干扰,所以画家要重视色彩创作的写意性与主观性。
当代画家要主观的运用色彩,激发新的创作灵感,打破工笔花鸟画千篇一律的局面,赋予工笔花鸟画新的艺术生命,使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契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1 工笔花鸟画色彩写意性的重要性艺术表现的关键是色彩的运用。
我国绘画设色的基本原则是“随类赋彩”,主要是指画家在进行上色时,要根据自然事物的颜色来进行不同的着色,目的是将不同的自然事物区分开来,使画作可以因环境、感知和内心色彩而不断变化,进而体现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色彩变化是需要通过人的感知来认定的,这是一种遵循内心情感的主观行为,画家如果忽略对写意的表现,仅仅依靠客观事物的特点来进行着色,就会使画作失去精神和灵气。
由于不同的自然事物具有不同的色彩,在进行色彩创作时也要考虑外界环境、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画面的色彩需要来进行艺术创作,进而实现在艺术创作主客观的完美统一。
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在表现画作的写意性时往往使用色彩创作的手段,遵循内心的艺术创作理念,根据万物色彩的变化去主观地运用色彩,然后表现出内心的创作精神,解决用色时的被动局面,打破了客观物象色彩的创作局限,真正实现了画家内心情感的传达,同时也能够让画作欣赏者感受到画家的精神追求,从而使两者之间产生精神层面的思想共鸣。
工笔花鸟画设色的写意性解析
![工笔花鸟画设色的写意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932731376baf1ffc4fad6c.png)
工笔 花鸟 画设色 的写意性解 析
李兰平 ( 四川省 西华师工笔 花鸟 画最重要 的表现语 言之 一 。本 文从 设 色的主观性 ,设 色方法本 身,设 色过 程 中用笔 勾线 、皴擦 、点染等 几个方面,阐述 了工笔花鸟画设 色的写意性 。 关键 词 :工笔花鸟 画;设 色;主观性 ;写意性 设色 是 中 国工 笔 花 鸟画最 重 要 的表 现 语 言之 ~ 。五 代 黄 筌 画 花 鸟画 “ 在 用色 ,用笔 极 新细 ,殆 不见 墨迹 ” ,追求 形 象 的真 妙 实和 画 面 的生趣 。徐 熙则 师 法 自然 ,整个 画 面 “ 墨为 格 ” , 以 落 墨 为主 ,色 彩 次之 ,随意 而 作 ,笔 墨 生动 活 泼 ,格 调朴 实 淡雅 。 宋宣 和年 间的 《 和 画谱 》记 载 设色 要 求 “ 淡 有 生意 ”、 “ 宣 晕 逼 于动 植 ” ,做 到 “ 到如 良工 无 斧 凿痕 ”。宋 代刘 道 醇 认 为设 色 精 亦 “ 彩绘 有 泽 ” ,追求 单 纯 、概 括 、清 新 、 明净 。 明代 王 世贞 写 到 “ 妙在 设 色粉 绘 , 隐起 如粟 ”, 能 “ 以浅色 淡 墨作 之 , 而神 采 更 自翩 翩 ” ,使设 色 “ 妙而 真 者也 ’。 明代 唐 志契 在 《 事微 言 》 中写 道 : “ 人物 是 传 神 ,画 花 绘 画 鸟是 写生 , 画 山水 是 留影 。 ”这 里所 谓 “ 写生 ”乃 是 写花 鸟的 生 气 、 生机 和 生意 ,其 中也包 括 了画家 的 主体 情 感 ,作 品 具有 托 物 言志之 功 效 。从 五代 到 宋朝 的 工 笔花 鸟 画作 品 可 以看 出 ,无 论 是 格 调严 谨 的黄 筌 ,还 是野 逸 旷 达 的徐 熙 ,还 是 萧散 风 骨 的崔 白等 等 ,都 十 分注 重 写意 性 , 即借 花 抒情 ,人 们 能 从他 们 的作 品中 感 受 到 作者 的欲 望和 理 想 , 以及对 生命 的 爱恋 和 强烈 的 时代 气 息 。 今 天 的作 品 ,特 别是 一些 主 题性 很 强 的作 品,仍 然 强 调抒 写 画者 的胸 中意趣 , 即主观 意趣 与 思想 。 工 笔 花 鸟 画 除 了表 现 物 象 固有 色 的浓 淡 、 深 浅 变 化 外 ,更 多 是根 据 画家 主观 情 感用 色 的 需要 ,追求 “ 妙在 似 与 不似 之 间 ” 意象 ,适 时地 对 自然 色彩 进 行大 胆 变 色 ,改变 其 固有 色相 ,进 行 或夸 张 ,或 对 比 ,或 弱化 ,或虚 化 用色 等 等 ,结 合 描绘 对 象进 行 自由的 色彩 搭 配 ,其 目的不 在描 写 真 实 的物象 本 身 ,而 是 为 了使 “ 画色 彩增 加精 神涵 量 , 使 画 家 更 具 鲜 明 的 艺 术 个 性 。 ” 同 绘 时 ,在 “ 觉色 彩 与 感情 色 彩 的共 同作 用 ”下 ,使 绘 画作 品具 有 感 更加 清 新悦 目的感 觉 ,和 更 加深 远 的感 情 变化 ,从 而表 达 作者 的 胸 中意趣 和完 美 的意 境 。 当代 很 多工 笔花 鸟画 艺术 家 受西 方 绘 画 的影 响很 多,他 们 自 觉或 不 自觉 地使 画 面色 彩 脱 离对 具 体物 象 表面 色 彩 的感 觉模 拟 , 而 以 色彩 来 表 达 主 观 的 艺术 情 感 特 征 ,创 造 独 到 的 绘 画 艺 术 境 界 。并 以西 方 绘画 的 光影 、 用色 观念 和 技 法来 使 用色 彩 ,打破 传 统 中 国画用 色 的 固定模 式 ,不拘 泥 于光 源 ,冷 暖 色 调和 物 体 固有 色 彩 ,直 接 以色彩来表 现 自然物象 的变化 ,画面色彩 的节 奏感 强 。 同时在 主题表现 上又 以画家 的主观 感受 为主 ,完全 是写意 性 的表 达 方式 ,达 到色 与物 、色 与线 、色与 墨 、色 与色 的完美 调和 。 清 代方薰的 《 山静 居 画 论 》 认 为 “ 色 妙 者 无 定法 , 合 色 设 妙者 无 定方 ,明慧 人 多能 变通 之 ”,用 色 要注 重 灵活 多变 ,随 情 而动 ,其结 果 自然 而然 会 “ 神采 生动 ,不 必合 色 之 工 ,而 自然 妍 丽 ”。 比如 ,在 自 界 中 所 见的 芭蕉 叶,其 固有 色为 绿 色 ,随 着 然 季 节 的变 化 它可 以呈现 不 同偏 向的绿 色 、黄 色 ,但是 在 表现 时 却 可 以理解 为 红色 、紫色 等 等 不确 定色 彩 ,以烘 托 气氛 、表现 主 题 和抒 发作 者 的主观 情感 。 清代 王 檗在 《 芥子 园 画传 画 花卉 草 虫 浅说 》 中把 画 花 卉用 色 分为 四种 方 法 。其 一是 勾 勒着 色 法 ,徐 熙 画花 卉 “ 墨 写其 枝 、 落 叶 、蕊 、萼 ,然 后傅 色 ,骨格 风 神 并 胜 者 是也 。 ” 勾与 勒 相 辅 先天 的局 限 。 音 乐表 演 作 为 音 乐 的 “ 度 创 作 ” ,是 赋 予音 乐 作 品 以生 二 命 的创造 行 为 ,通 过表 演 者 的主 体 再创 造 ,对 原 作予 以补 充和 丰 富 ,甚 至超 出作 曲家 的设 想 ,使 音 乐 作 品焕 发 出新 的光 彩 。 由 于 男性和 女 性在 生 理和 心 理上 的不 同 ,从 而导 致 在音 乐 表演 中的 投 情 、想 象 、直 觉 和 临场 心理 等 方面 都 具 有很 大 的差 异 。所 以 , 筝 乐 表演 事 业 的发 展应 走 多元 化 的道 路 ,过 多的 “ 性 ”色 彩 的 女 相成 , 自由 随意 。其 二 是没 骨 法 ,即 “ 勾 外 匡 ,只用 颜 色 点染 不 法 ” ,特别 是 表现 蝉 、 蝶等 ,不勾 线 条 ,设 色可 以 “ 随意傅 色 , 颇 有 生 意 ” ,后 来徐 崇 嗣 “ 不用 描 写 ,此 以丹粉 点染 而 成 ,号 没 骨 画 ”。到 刘 常 时 “ 染色 不 以丹 粉 亲傅 ,调 匀颜 色 ,深 浅一 染 而 就 。 ”这 种 没 骨设 色法 随意 性特 别 大 ,写 意性 很 强 ,受 的局 限也 比较 小 ,得 到 了画 家们 的青 睐 。其 三 ,墨 笔 点染 法 ,是 一种 水墨 画 的设色 方 法 。这 种方 法 不用 颜 色 ,一 花 卉 “ 得其 真 ,或 用墨 面 极 点如 兼五 色 者 是也 ”,写 草 虫 “ 以墨 之深 浅 映 发 ,亦 极形似 之 独 妙 矣 ” 。其 四, 白描法 ,此法 以飞 白笔 作 花本 ,也 属写 意笔 法 。 纵 观 王 檗 的论 述 不难 看 出 , 工 笔 花 鸟 画 用 色 的写 意 性 非 常 浓 ,设 色 可 以随 意 而 为 , 自由 点染 赋 彩 ,无 论 是 表 现 含 蓄 或 奔 放 、艳 丽 或单 纯 、对 比强烈 或 者 唯美 柔 和 ,设色 上 受 到 的限制 已 经 很少 ,色 与线 、 色与 色 、色 与墨之 间 的框 框套 套也 被打 破 了 。 张 大 干 认 为 “ 是用 笔 , 意在 造 境 ”, 写 意 强 调 用 笔 来 写 写 生机 , 以表现 意 境 为追 求 目的。 工笔 花 鸟画 设色 过 程 中用 笔 的写 意性 体 现在 两 方面 ,一 是勾 线 的写 意性 ,二 是设 色 的写 意性 。勾 线 的写 意 性 中的线 包 括 墨线 和 色线 ,强调 主要 线 条 ,弱 化次 要线 条 ;勾 勒 重要 地方 ,虚化 次 要 地方 ,总之 , 勾不 勾 线条 ,要 根据 画面 的 主 次 、强弱 、疏密 等 关 系来 决 定 。这 些富 有表 现 力 的线条 精 妙 而具 有个 性 ,魅 力十 足 ,朦胧 而 有新 意 。 此 外 , 用 笔 的 写 意 性 还 体 现 在 设色 上 。清 代 王 原 祁 认 为设 色 即用笔 ,很 多 时候 设色 是 在用 色 进行 勾线 、皴擦 、点 染 。 以宋 代 花 鸟 小 品为例 : 《 豆花 蜻 蜒 图》 中 叶子 的撞 粉 、撞 水染 色 法 的 运 用 , 《 枝黄 鸟 图》 中石榴 的斑 点 、结节 的点 染 , 《 树 鹤鹆 榴 枯 图》 中破 败 的枯 叶 的皴 擦 、 点染 , 《 渚文 禽 图 》荷 叶 的点 染和 秋 近 水 坡 地 的 点皴 , 《 疏荷 沙 鸟 图 》 叶边 的积 色 渍 墨法 的运 用 , 《 雀栖 枝 图 》中 麻雀 斑 点 的 团块 点染 、树 叶 的没 骨 点染 和枝 干 瓦 的直 接写 意 出枝 , 《 荷 鹊钨 图》 中残 荷 的渍 染 、蓼 草 的点染 以 枯 及 荷 干 随意勾 点等 等 。从 以上 作 品 中 ,可 以看 出宋 代花 鸟画作 品 设 色 的 随意 性 、多 样性 。这些 设 色方 法 的运 用 增加 了作 品的 写意 分 量 ,使 设色 带有 很 强的 写意 性 。 现 当代 画家 制 作 作 品 时 , 除 了基 本 技 法 的运 用 外 ,也 表 现 出个性 化 的 写意 风格 :有 的注 重 画面 的 光感 和 光影 效果 ,如莫 小 松 ;有 的追求 洗 、擦 、贴 、磨 等 的笔 触 美 ,如 江宏 伟 ;也 有一 些 借 助质 材 本 身 的美 感制 造 各种 肌 理 以强 化作 品 的色 彩效 果 ,如 蒋 采 蔟 ;还 有 一 些 重 视 色 与 墨 的融 合 带 来 的视 觉 冲 击 力 ,如 张 伟 民。 这些 作 品有 一 个共 同点 ,都 关注 物 象 的神 韵和 主体 与 客体 神 遇 时 的 意象 表 达 , 时 ,结 合 西 方绘 画 观 念 并对 其 技 法加 以恰 当 同 运用 ,缩 小 了工 笔花 鸟 画 设色 与西 方 绘 画色 彩运 用 的差 别 ,彰 显 了 工笔 花 鸟 画独特 而 丰 富 的视 觉 审美 效 果 ,丰 富 了工笔 花 鸟画 的 审 美 内涵 ,强调 了工笔 花 鸟画 设色 的写 意性 。
浅谈工笔花鸟画的演变
![浅谈工笔花鸟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68393fe4693daef5ef73d33.png)
是 时代发 展 的结 它为世人所接 受 , 使得 它在 历经现代 多元 是小品, 境 界都 比较宏 阔深远 。如 崔 白的 现 了现代人 的 审美 观念 ,
仍 能绽放 出绚 丽的光 巨幅花 鸟 画《 双喜 图》 ( 图1 ) , 画 中被 劲风 果 。不 同的时代 必然会有 与之相对应 的艺 素 文化 的冲 击之后 ,
调 画面 中诗 的意境 , 提倡“ 诗境” 和“ 诗 画本 画还 弱化线条 , 利用材 质本 身的美感 , 强化 越 丰 富, 我 国的传 统 文化艺术 正在 经受 前
一
体” , 自然 中的花 与鸟 不再 是 简单 的客 色 彩 与装饰 构 成 , 注 重 制作 性 , 用擦、 喷、 所未有 的考验 。但这对如今 日渐沉寂的工
吹动的枯枝败 叶、 衰草野竹 , 受 了惊躁动不 术表 现 形 式 , 意 境是 工 笔花 鸟 画 的灵魂 。 彩。宋代工笔花鸟 画曾经有过灿烂辉煌 的
安 的山雀 , 由此 引起 野兔仰首 回望 的情节 传统 工笔花 鸟 画适 宜表现 精巧 、 闲散的情 历史 , 有 许 多令人 振奋 的杰 作。但是今 天
画面 缺少 虚 实对 比与节 奏感 , 色 彩单 的我们 不能 重复和模仿 过去 的成 就 , 充当 都被 刻画得精妙入微 , 显得 生动 活泼 , 形神 调, 兼 备。 画 中鸟兽笔触 精细 , 山坡 树 干则用
一
,
无法更真实、 生动地表 现大 自然 的千 变 历史 的影子 , 在 中西文化 日益交融的今 天,
体, 而成 为 画家抒发 情感 的载体 。技法是 贴 、 磨、 洗等技 法, 破 除 了“ 三矾 九染” 的传 笔 花鸟 画来 说却是 一个 绝妙 的契机 , 工笔
完成绘 画的一个主 要手段 , 但 最终 的 目的 统模 式, 融入更 多的写 意笔 法与写意精神 , 画与每 一笔都 暗含某种特 殊意义 的文人 画 是 营造意境 , 有 了意境 , 作 品才有感人 的艺 使 画面效果更加 灵动。 术魅力。 因此宋代 工笔花鸟画不论大 幅还 比起来 , 没有那么复杂和刻板, 正是这种 既 意蕴平和的美 , 使得 从 审美 意境 上看 , 现代工 笔花 鸟 画体 工整细腻又格调典雅 、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浅析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2c62a5c77da26924c5b000.png)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浅析作者:沈庆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年第01期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具有时代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艺术特点。
随着当今时代文明的发展,工笔花鸟画打破了传统工写分家的画法,现代画家们运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新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
其中“写意性”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为当代工笔花鸟画继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工笔花鸟画同样可以很好地达到“托物言志,於情于景”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传统;现代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3-0041-01在“写意性”相关概念的内涵阐释中,“意”是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相融之后产生的意象。
它既包括客观事物,也指个人主观意识。
它既是抽象又是具象的,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
这是一种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思想,“意”不仅仅存在绘画中,音乐文学也是如此,意是一种精神所在。
“写意”是当画家的心中的“意”需要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遇到所谓“写意”一说,通俗的来说“写意”是一种表达手法,它存在于中国画形式中,又被普遍运用在写意画中,是写意画的独特之处。
“写意性”在工笔画中,意同样是画的灵魂。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不但表现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也表现出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和内在精神,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相合,使工笔花鸟画具有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主要表现在线条、墨和色、造型与构图、技法等几个方面。
首先,线在我们客观现实的物象中是不存在的,是人们经过观察、理解后得出的。
在数千年的绘画发展中,中国绘画被称为线条的艺术,以线立骨成为工笔画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工笔花鸟画中线的造型支撑着整个画面的结构,线成为表达精神内涵的工具,所以线的本身就具有写意性。
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线,作为主要的造型要素,构建、支撑着整个画面的结构,是表现化的一种形式,是渗透了主观“意”韵的一种客观反映。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73e6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5.png)
中国古代绘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古代绘画艺术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工笔画、写意画、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
一、工笔画工笔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主流表现形式,它以细腻、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绘画技法为特点。
工笔画追求细节的精确描绘,常用于描绘人物形象、花鸟、山水等题材。
画家使用细毫笔触细致地表现物体的轮廓线和纹理,以及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工笔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常选用质地良好的颜料,给人以色彩明亮、画面丰富的感觉。
二、写意画与工笔画不同,写意画更注重表达主观情感和意境,追求意象的形成。
写意画通过简洁、概括的笔触和形式,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写意画通常运用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法,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形象的构成,表达出画家对于自然和人物的独特理解。
写意画重视意境的抒发,艺术家往往通过画面的布置和构图手法,展示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三、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壮丽和美妙,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山水画追求意境的营造,通过线条、墨色、贴近意境的构图、布局表达绘画家的情感和主观感受。
山水画往往采用“一泼一拓”、“云烟渺渺”等构图手法,使画面更具深度感和空间感。
四、人物画人物画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神态,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人物画虽然也追求细致的描绘,但更注重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人物画的造型和人物的动态表达都是画家临摹和创作的重点,艺术家通过绘画技巧的运用,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五、花鸟画花鸟画以花卉和鸟类为题材,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分类之一。
花鸟画具有写意性和工笔性的结合,追求物象的形态和感觉的表达。
花鸟画以细腻的线条描绘花朵和鸟类的形态,注重色彩的感染力和鲜明度,形成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苏少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上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苏少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美术上册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https://img.taocdn.com/s3/m/3e4c8be32cc58bd63186bd49.png)
典雅中的寓意
宋朝皇帝画家赵佶画的芙蓉锦鸡,有着借物寓意、抒写情怀 的用意。 锦鸡在古代被认为是文武双全的象征,画家借此来作隐喻。 芙蓉花从画面左中处出枝,一只锦鸡立在枝头,正回首翘望 右上角那翩潮的彩蝶。左下角斜伸的几枝菊花,妙趣樻生,既填 补了画面的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题款与题诗的位置也作 了精心布局。 此画在构图上,在用笔用色中,都显现出严谨从容。
以花鸟传情
花鸟画家常用勾染、写意的方法画出植物、动物的神 态,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悟,到后来有的花鸟画家干脆直 接用色彩描绘物象。清代画家恽寿平就是运用这种画法来 表现花鸟之美的,这种画法称之为“没骨法”。
花卉册(中国画)清代 恽寿平
恽寿平与五代的黄筌一样,也 非常重视写生,在表现对象时,既 不用墨线勾轮廓,也不用墨色作底 子,而善于用颜色渲染、点簇并用。 他画的花卉十分工整俊秀,好像被 水洗过一般淸新飘逸,洁净淡雅。
小卡片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 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人物画表现人与人 和人与社会;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花鸟画表现与人相处 的动植物。三方面合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初中教材中,我们用这种思路来组织欣赏课的内容, 您觉得如何?
精微与逼真
宋徽宗时代,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而在此之前的五 代时期就已经有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为这个黄金时代的到 来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的西蜀、南唐等地,花鸟画发展较快,并出 现了黄筌和徐熙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
芙蓉锦鸡图(中国画)宋代 赵佶
锦鸡的羽毛用细碎的笔触勾出生长的方向,翅膀用墨晕染 出浓淡层次,用笔工细有力,渲染填色薄艳细腻,用笔用色的 风格十分完美和统一。芙蓉、锦鸡、蝴蝶,在菊花盛开的金秋 时节相聚,华丽的题树在赵佶的精心描绘中,没有流于艳俗, 而是和谐生动,富有典雅的情趣。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ca77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2.png)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中国画中的写意性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它表现了中国画家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趣,注重意境和艺术境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写意性的概念、特点以及在中国画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写意性。
一、写意性的概念写意,最早起源于唐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方式。
写意即意从心来,笔从意上。
它不仅是绘画的技法,更是一种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
写意作品一般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意境表达来展现客观事物的内涵和情感。
写意的力求以简写的形式表达形象,以追求精神的传达为主。
写意性的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1. 主观审美情趣中国画的写意性注重作品背后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趣,画家通过自己的心灵感受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来表达意境和情感。
写意作品追求的是画家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抒发,而非客观事物的形象真实。
2. 自由灵动的笔墨写意中国画的笔墨常常显得自由灵动,它不受形式的约束,强调笔墨的变化和表现力。
中国画家在作画时会运用各种不同的笔墨技法,如点、线、面并用,留白运笔等,在画面中创造出丰富的变化,以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3. 强调意境和情感写意中国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内在理解和感悟。
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将外在事物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力求达到画心。
三、写意性在中国画中的体现1. 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画中写意性的典型体现。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强调山水的神韵和意境表达。
画家在作画时,常常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笔法的表现来创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2. 花鸟画中国画的花鸟画也是写意性的重要体现。
花鸟画以花鸟为主题,画家通过对花鸟的形态和神韵的理解,以及笔墨的运用,表现出对花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浅论“工笔”如何“写意”——以苏百钧工笔花鸟为例
![浅论“工笔”如何“写意”——以苏百钧工笔花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6c20e2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0.png)
书画评介Painting and C alligraphy Review浅论“工笔”如何“写意”—以苏百钧工笔花鸟为例刘瑞儿近年来工笔绘画发展势头强劲,而写意绘画则 在画坛赛事中颇受冷落,两者对比之鲜明在代表中 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展中尤为凸显。
此一现象 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于工笔绘画 的质疑与争论。
有人认为,工笔画的盛行从某种程 度上看是当代画坛血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轻 视与流失,毕竟在历史语境中,写意绘画由于受到 文人精神加持,曾一度引领中国传统美术创作风骚。
有关“工笔”与“写意”技法特性的著述已浩如烟 海,此处笔者无意加以赘述,下文谨以苏百钧工笔 花鸟为例,着意探讨“工笔”绘画应当如何“写意”,试论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矛盾统一。
本文所论述的 “写意”,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艺术作品中对画家 主观意识进行表达的创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将其解 释为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够呈现画家创作观念的写 意性功能。
苏百钧是当下国内享有盛誉的花鸟画家。
他的 工笔花鸟画不仅以自然美的咏叹表现出对生活的热 爱,更以意象造型及高超的艺术技巧享誉画坛。
应 该说,苏氐在工笔花鸟领域之成就斐然,与其能够 深刻领会和驾驭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功能是密不可分 的。
中国画的“写意”,追求运用有限笔墨表现诗 意万象,不仅再现自然形态的外在的活泼生动,同时还对自然与人文相互映射的深邃世界进行探索。
绘画之“意”的确立和表达,往往决定作品的雅俗 高下。
立意在中国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相当重要,正 所谓“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蓮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
111立意是作 者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提炼和确定,而写意则正是将 这种思想感情进行有效表达的必由之路。
画家通过 立“意”和写“意”,把自己的精神情感、气质修 养、品格性情与自然界相互融合,创作出富有意境 的作品,形成自己的特色。
苏百钧的工笔花鸟作品 具有品位高雅、立意深刻的特点。
中国画花鸟画的“意写观”的辨析
![中国画花鸟画的“意写观”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6fd9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3.png)
26艺术家The artists花鸟画的“意写观”展开了探析,希望能为花鸟画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画;花鸟画;意写观中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科,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写意花鸟画指通过简练概括的手法描写对象的一种画法。
我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注重社会审美需求,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写意非常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比较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作者感情时不会因为对物象的描绘而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1]。
中国花鸟画非常重视人事的描绘,重视通过动、植物和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来立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表现。
写意花鸟画不仅重视真的表达,还非常重视美与善的表达,绘画者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和欣赏来影响人们的情趣及精神生活。
写意花鸟画注重体现作者内在思想的表达和追求,写意花鸟画一定程度上最能见美见性,能够体现人的性情与修养。
一、中国画的研究分析中国画是我国非常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通过笔、墨、水、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被称为丹青之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能够体现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联系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2]。
宋代以前绘图在绢帛上,绘画材料十分昂贵,所以题材多以王公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为主;宋代,纸质得到改良和推广,加之文人画的兴起等因素,一定程度上让绘画题材、技法向多元发展,也是书画同源的开始;明代后,大众绘画不断发展,绘画成为广大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由此产生;清代,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绘画材料和题材更加丰富,同时中国画也受西方画的影响,呈多元化发展。
中国画有着明显的特征。
它的表达不强调利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它非常讲究以形写神,追求的是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它非常讲求笔墨神韵,其在笔法上要求平、圆、留、重、变;在墨法上强调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传统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探究
![传统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0f69da240c844769eaee71.png)
传统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探究摘要:魏晋时期工艺花鸟画开始兴起,是当时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渗入下,随着文人写意画的出现,工艺花鸟画也具有写意性的显著特征。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是特别强调文体的抒情性,从审美特征来看其具有强烈的“写意”特点,在比较细密而又严谨的工艺画中闪烁着、散发着精神的光芒。
关键词:工艺花鸟画;写意性;审美特征;意象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3-01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与同时期的文化风俗紧密联系。
而传统的工艺花鸟画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宋的推行下才在中国的国画市场上名声大起,然而,工艺花鸟画也经历了相当长的蛰伏期,在几度兴衰中发展至今。
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在中国画的范围中的表现形式是“写意”,它是一个画家,一个文人经过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心理之所想象,脑之描绘,并加上自我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观念相互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审美意象,并体现出“借景生情”以及“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
一、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中国传统工艺画的“写意性”是在一个绘画作品中体现作品的自然灵性,并把作者的笔墨与人格精神融为一体,强调的是表现出作品所显现的主观情趣,是主体对自然的一种有感而发的一种内在的自由心理状态,目的在于寻找在内心的精神归宿与绘画理念精神层面的一个显著的契合点。
在更深的层面上,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亲身的细微观察,较高境界的精神领悟,把自己内在的情感与大自然所透漏出情思融合在一起,达到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打破客体对象的局限性,把握好自然界这一客体内在的精髓。
归根结底,任何国画的兴起,都是来源于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继承了中国绘画传统的精髓,使得工艺花鸟画的“写意性”愈发明显。
写意性在工笔花鸟中的重要作用
![写意性在工笔花鸟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5ce2c376eeaeaad1f330b4.png)
我 国的工笔花鸟 画具有较 为悠久 的历史 , 在发展 的过程 中经 历 现代 的的绘画观和写意特点。色彩的运用是一 种较 为重要的形式 , 了不 同的发展阶段 。 画家会采用画法来表达 自身的情感 , 久而久之 , 可以对绘画的意境 进行展示 , 同时还能够对情感和物象进行表达 。 使得工笔花鸟画成为较为重要的画种。 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现 同样是苏百钧 的绘 画作 品, 其在表现传统艺术 的基 础上实现 了 状上来 看 , 画家通常将 写意性放置在首位 , 对 于画作 的神韵 进行研 创新 , 不 断吸收国外 的绘画技巧 , 将色彩应用 到工笔花鸟 画中 , 将画 究 。研究的 目的就是为 了对画种的意境和深 意表 达的更加 明显 , 这 中的 已经展示 的较 为全 面。其 中著名 的画作《 晚风》 所展示 的意境 , 就是工笔花鸟画 中的“ 写意性 ” , 因此 , 需 要画家对其加强重视 。 几乎都是用色彩来进行表现 的。 在用色的过程 中体现 出一定的主观 1 写意 性 和 工笔 画之 间的 关 系 性, 在充分利用各种物象的过程 中, 保证色彩 的协调性 , 其用色的风 “ 写意 ” 是相 对“ 工笔 ” 而言 , 虽然 “ 工笔画 ” 这个 概念与称谓在 中 格总能够 给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 国绘画史上 出现较 晚 , 是对应 “ 写 意画” 而产 生的专用名词 , 此前也 4 写意性在现代工笔花鸟画构 图中的体 现 无写意画之说 , 但在 中国画发展历史 中, 工笔画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 从我 国的绘画艺术 中可知 ,其对构 图的方式掌握 较为灵活 , 但 肩 负着社会 的文化使命 。市井 生活 , 人 间百态要表 达的一切均 由它 是西方的绘 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要 求相对较为严格。 可见我国的绘 承担 , 工整写实是 工笔画 的重要 表现形式 , 也是 唯一 能符合 时代 要 画在构图的过程 中打破 了这种局限性 。 将 不同的空 间和时间的物体 求的, 此时的绘画形式工笔画就是 中国画 , 中国画就是工笔画 。 写意 体现在 同一 幅作 品 中。我 国的工笔花 鸟画就是在这一 基础上经 营 画是 在材质 出现多变 、 文人逸士追求 意境 、 抒发情怀 达到极致 的情 的。 在 实际的构 图过程 中, 体现 出一定的规则和布局 , 实现上下前后 况下从工笔 画中分化 而出 , 它最大限度地把 主体意识作 为绘 画的主 的起 承转合 。 另外 , 可以在绘 画中体现 出较强的 自然性 , 很少 能够体 导, 把表 现作为绘 画的 目的, 来抒发情 怀的重要手段 , 而工 笔画 , 是 现出人为 的特点 。 画家在构图的过程 中主要 以 自己主观的感受 和艺 保持表现对象 的基本形态 , 技 巧的细腻性 、 描 写的真实性 、 抒情 的曲 术创作 的规范来进行 , 对花鸟画的写意性体现 的较为明显。 折性和含蓄性 , 是工笔画的重要依托和基本特征 , 关注 自然 , 敬畏 自 但是现代 的工笔 花鸟画的写意性则 以主观的构图为主 , 适 当地 然, 描绘 的对 象是在 不违背 自然 真实 的基础之上 的艺术再 现 , 是通 对平 面构成原理进行 吸收和借鉴 , 将点 、 线、 面三点相 结合 , 形成 画 过形象 的塑造体 现作者 的情怀 与精神境界 。在 对审美形 象 的塑造 面的巧妙对 比, 对构 图特点和形式进行强化 。主要采用极端 的购入 形 成额满沟 图、 方构 图等等形式 。 在具体的作 品中着重强调整 中, 感受性与真实性 追求相一致。而理性 的表现手法又相对制 约了 方式 , 情感抒发 的畅快感 , 因此精神 的追求在画面 中的体现常 常是 比较 含 个画面的气势和画面的轨迹性 。以中心 位置稳住 , 实现构图的云履 蓄、 隐秘。可见工笔 画要 体现写意性 、 主观性 , 其难度相 比写意 画更 行 , 达到清逸空灵 的意境 , 将写意性体现的较 为明显 。
简述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简述古代花鸟画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0530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9.png)
简述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古代花鸟画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突出主体:古代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突出主体,善于剪裁,强调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
2. 细腻入微的自然观察:宋代花鸟画家注重细腻入微的自然观察,对花鸟的形态、色彩、姿态等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表现其真实形态和生动形象。
3. 创造性表现:画家们运用创新的手法和表现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花鸟的细节和动态,使画作更具有立体感和表现力。
4. 综合艺术形式:在写意花鸟画中,画家们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助以印章,使花鸟画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5. 继承与创新:北宋前期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五代传统,以黄筌的富贵风格和徐熙的野逸风格为代表。
而北宋后期则以院体为主流,工笔写实发展到了颠峰水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6. 尺幅小品:宋代的花鸟画多以小品形式出现,其画尺幅小、内容简单却充满情趣。
7. 审美标准:宋人花鸟的“虚静美”作为一种审美标准成为指导花鸟画创作的不二法门,也是体悟宋人花鸟画虚静空灵之美的重要门径。
总的来说,古代花鸟画以其精细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
摘要:在传统观念中工笔画和写意画相差甚远,但是通过分析,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不论是从构图、用线还是设色上,其写意性特征都是表现得格外突出的。
研究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对于整体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理清传统绘画门类的关系,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都有着很大帮助。
关键词:传统;工笔花鸟画;写意;构图;设色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和写意仿佛两条平行线随着
历史轨道缓缓发展着,工笔尚形,尚精细,尚三矾九染;写意尚意,尚粗放,尚不拘一格。
然而,本人在中国画的学习中感到工笔与写意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通之处,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其写意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构图的写意性
从传统绘画方式来说,工笔画更注重写实,而写意画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因此显得不拘一格。
工笔花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宋朝出现了高峰。
此时的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图形式和规则。
工笔花鸟画在处理构图的问题上敢于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又能体现画中情境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
为了表达画家自己的心境与胸襟,画家往往把景物、空间、时间根据画面结构的需要进行重新安排和处理。
而这些构图形式使工笔花鸟画不再是对客观事物思考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自然的感受,经过思考、想象,主观得创造出比客观对象更集中典型,
更概括完美的艺术形象。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出水芙蓉》,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叶脉隐隐凸起,瓣筋丝丝可见,布局端庄大气,笔法精妙,线条轻盈,设色富丽精致。
充分展现了荷花的清雅淡然,盎然生意。
而在《疏荷沙鸟图》中以枝上沙鸟对一只小虫的回眸凝视,充分表现了深秋的寂静萧瑟。
这其中,画家为了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或美学主张,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采用主观构想去处理整个画面各部分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构图的处理方法突出了主题表达,以工笔的手法充分揉入了写意的特点。
二、传统花鸟画中用线的写意性
中国传统工笔画以线造型,因此被称为“线条的艺术”。
以线造型不仅支撑着整个工笔画发展的结构,也是工笔画家表达生活的形式。
工笔花鸟画也不例外,勾线讲究以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用线的书法性,讲究化静为动,用笔灵活。
为了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和动感,工笔花鸟画家们往往采用灵活多变的线条。
而线在我们客观现实的物象中是不存在的,通常对于线条的描绘则是以画家主观情感为中心,不受物体本身的形态等约束。
传统工笔画的造型以写生为基础,强调其写实性,这给工笔花鸟画家的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特别是在线条上通过对小鸟翘起的小尾巴和挺起的毛茸茸的小胸脯的描绘体现出线的圆润和
生动,以柔润而富有弹性的线去勾勒和刻画、赞美弱小的血肉之躯。
而在另外一幅宋代的《百花图》中这种线条的写意性表现得更为突
出。
《百花图》中以折枝花的形式描绘了数十种花卉,绢本以墨设色,以线构图,通过笔在落笔运行过程中笔锋的顿挫折转,速度的徐疾,力度的轻重来表现事物的不同姿态,虽然颜色单调,但表现出来的内容相当丰富,具有生命力。
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刻画物体的形象,更多是为了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使画面充满灵性。
线条的变化都蕴含了无限情趣,而写意性就蕴含在韵味之中。
三、传统工笔花鸟画中设色的写意性
色彩是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基本都是遵循南北朝时期谢赫“随类赋彩”的方式,不论是艳丽的重彩敷色还是素雅的淡彩晕染,都以“再现”对象的固有色彩特征为主要目的。
而宋代是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鼎盛时期,比如画叶片就是在赭石或朱砂底子上统罩传统色相中的青色或石
绿色等。
这就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尽管如此,画家们也是遵循着写意性的原则来进行绘画创作,因为中国传统中的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是根据客观化后理想的主观的色彩,是经过画家艺术再造之后而表现出来的意象性的色彩。
色彩的写意性对于画面的艺术效果来说也是尤为重要。
在《海棠霞蝶图》中叶子是用墨和花青层层分染,衬托出姿态清丽的海棠花,而画面的用色则是以实物作为参考,以敷固有色为主,虽有变化却仍显得颜色单一。
而边景昭的《春禽花木图》整体颜色是统一在偏黄的暖色调中,画家并没有按照客观事物的固有色来机械的着色,而是经过了自己的主观处理,几块重
的颜色是画面显得很沉稳,桃花的点缀又使画面不缺乏生气。
画家把理想的色彩与客观事物的色彩相结合,形成了这幅画的色彩,用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意趣。
艺术是相通的,在传统中国绘画中这种相通性是体现得相对完好的。
写意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来源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贯穿于中国绘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因此我们才更应该注重画面中写意性的表现,充分吸收传统养分,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将写意性不仅通过绘画内容来表现来真正使画面中通过绘画的效果,使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使两者能更好地融合与整幅画中,使自己的画真正能够表达自己所感所想,使自己的思想能通过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相连,与社会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