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依据,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

依托周秦汉唐文化传统、西北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艺术传统,立足西安,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以具有与当代先进文化知识相融合的艺术理念,活跃国际艺术和艺术教育交流,扩大学术开放的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服务。

本培养方案切实遵循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同时反映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特点、学科特色,是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各方向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和基本要求,也是各方向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坚实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艺术学理论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并能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够胜任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 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

2.治学态度严谨,运用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在艺术学理论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力求在艺术学理论领域的前沿研究中有所建树,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

3. 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资料、撰写论文,具有一定进行学术交流的口语能力。

根据研究需要可选修第二外语。

二、学科及学科方向简介(4个)(一)学科简介××(正文)500字左右简要介绍学科内涵、学科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特点、师资队伍、科研条件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二)学科方向简介1.学科方向名称:(简介……)300字左右。

(博士的学科方向应属于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类型,且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能体现我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对同一学科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

艺术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1. 引言艺术硕士是一种专业研究性学位,旨在培养具备深厚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针对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2. 培养目标本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艺术研究和创作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领域专业技能的能力。

3. 培养课程为了满足培养目标,本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如下:3.1 艺术理论与学科基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理论和艺术学学科基础的全面了解。

课程设置包括艺术史、美学原理、创作理论等内容。

3.2 艺术创作与实践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创作方法、创意思维培养、表演技巧等内容。

3.3 艺术研究与批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艺术研究和批评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写作、批评分析等内容。

3.4 专业实训与实习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实习、艺术节、展览等实际项目的参与。

3.5 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还设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

4. 毕业要求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考核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完成一定的创作和研究项目,并撰写论文或创作作品;•参与实践项目,并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证明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创作水平。

5. 师生关系建设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本项目将建立以下措施:•每名研究生将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指导教师将定期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指导和交流;•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创作成果;•每学期召开导师和学生的培养计划讨论会,确保学生的培养进度和学习计划。

培养计划:艺术学理论(130100)

培养计划:艺术学理论(130100)

教、心理、民俗、教育、文化等的交叉关联等。 2.艺术美学。 研究艺术的审美本质与基本规律。包括艺术美学基本原理和前沿理论问题、中西艺
术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中西艺术美学思想家及重要学说,艺术美学重要概念、范畴 、命题,各门类艺术的审美鉴赏规律和美学批评方法等。
3.艺术批评。 研究艺术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方法。包括艺术批评原理、流派、方法,重要艺术 批评家的思想、学说,中西艺术批评实践的异同、特点,对具体艺术现象、艺术作品 、艺术行为、艺术思潮等予以批评研析。 4.艺术教育。 研究艺术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途径。包括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及与审美教育的联 系区别,中西艺术教育思想、学说及其比较,中西重要艺术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当 代艺术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研讨。
七、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贯彻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采取讲授、自学、研究和实践 等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方法实行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等 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决定。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和其他环节的学习,考核合格,通 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经校硕士和博士 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在论文写作期间,导师应定期听取 研究生的汇报并及时给予指导。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
求,具体按照《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争取 在二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以上,刊物级别以《浙江理工大学国内学术期刊分级名 录》为准)。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浙江理工大学硕 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选题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到见解; (3)具备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4)概念使用准确,论文写作规范; (5)尊重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行为发生。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艺术史与史学理论)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艺术史与史学理论)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艺术史论(艺术史与史学理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30101专业名称:艺术史论(艺术史与史学理论)英文名称:Art History(Art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相关背景学科:艺术学,美术学,历史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美术史知识和美术理论,具备感受力、判断力、鉴赏力和表达能力,能在教育、文博、媒体和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传播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和通用人才。

二、专业培养指导思想坚持将美术史论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门来培养,以古今中外专业经典为学习门径,注重学术史和人文学科各门类之间的互通,不仅进行专业技术培养,而且进行人文价值的培养,朝着学院“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标准接近。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经典作品和经典文献为门径,学习美术史知识和美术理论,接受美术史专业及人文社科的基本训练,从而具备感受力、判断力、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或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美术史经典作品和经文献;2、掌握基本的图像学知识;3、熟悉美术史学史;4、具备美术史论研究所需的基本语言能力;5、了解相关人文社科的学术传统。

在此基础之上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所需的感受力、判断力、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四、培养模式与教学策略两段式培养模式本专业学制四年,与“艺术史论(视觉文化研究)”专业实行大类招生、两段式教学的培养模式。

具体培养阶段如下:1、上述两个专业的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共同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基础教学。

2、第一学年结束时,上述两个专业的全体学生按照学校统一分流方案进行分流。

3、从第二学年开始,完成专业选择的学生归口各自的专业方向,完成后三年的全部教学,直至毕业。

五、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主要由基础课程、专题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基础课程比如:1、中国美术史2、西方美术史3、中国美术史文献选读4、西方美术史文献选读专题课程比如: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2、中国古代名画讲读3、金石、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题4、艺术批评历史与理论5、图像学研究专题6、艺术史与社会史专题7、晚期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与个案实践课程比如:1、书画实践2、文化古迹考察六、实践教学要求本专业实践教学按年级分四段进行。

【培养方案(博士)】2019年博士生培养方案(艺术学理论)

【培养方案(博士)】2019年博士生培养方案(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学科(1301)攻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Fine Arts]一、学科简介上海大学在2003年获国家批准在“艺术学”下招收与培养“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2011年获国家批准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该学位点由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电影学院共建。

本学位点下设“近现代世界艺术史研究”、“国际化城市艺术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论研究”和“视觉文化与艺术创意”四个方向。

本学位点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2人。

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成员长期从事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学术力量较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本学科受到上海市高水平建设项目支持,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艺术院校相关学科长期保持密切的学术交往,为艺术学理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二、学位标准申请本学科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通过博士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积分考核(课程考核与学术考核)、中期考核、开题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与同行评阅等环节,方可申请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通过论文答辩并达到下述要求者,可授予博士学位:1.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并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3.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的英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4.必须修完博士学位课程并修满规定学分;5.学位论文的正文字数至少为八万字,原则上最多不超过十五万字,中文摘要在一千五百字左右;6.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并达到相应标准(具体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或《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三、培养目标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博士生培养,依托上海地域、经济、文化特点,旨在培养能够传承历史文脉,着眼当下国际大都市发展,关注国内外社会及文化、艺术学发展方向的高级艺术理论研究或艺术创作研究人才。

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甄选

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甄选

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0504艺术学)适用专业:050401艺术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国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高端的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人才;适合在专业实践、理论领域和基础教学方面继续深造的(如攻读博士研究生)学术型人才。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德、智、体等方面均衡发展,对专业领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性。

2.掌握扎实的美术学基础理论,同时对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有所了解、拓宽学术和科研视野。

3.具有较强从事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美术教育的能力。

4.能够掌握一门外语。

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北方地域特型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2.当代美术基础实践及理论研究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3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不得少于20学分,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毕业创作合记4学分,实践活动记1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部分学分也可跨学科选课,但所选课题要与导师协商)。

设计﹒造型原理与方法论为本专业研究生必修课。

学生修满培养计划所规定学分并且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准予毕业。

五、培养方式1.该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将论题研讨、课堂教学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以导师特色学术和项目为依托,鼓励研究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建立自己的科研领域。

2.在导师特色学术和项目研究与实践基础上,采用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的方式。

每个导师组由3-9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

3.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研究生要在入学后3个月内拿出自己的研究和学习计划。

由导师与导师组成员共同制定该计划具体实施细则和时间表。

4.研究生教学灵活多样。

提倡采用课题研讨、课题论文、基本阅读报告等,实践教学以艺术创作实践带动特色教学和基础教学,加强研究生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理论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培养方案

X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130100 二级学科名称:)一、学科简介本学科点基于人的全面和谐开展和建设社会文明的总体目标,艺术学理论为根底,注重根底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紧扣时代的脉搏开设研究方向,把艺术与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前沿意识照顾时代人文课题。

本学科点注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已引进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素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X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传统,为积极建设教学与科研并重。

本学科分为三个研究方向,这三个研究方向在内容和方法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和补充,着力表达艺术学专业的系统完整性和开展创新性。

它有深厚的艺术学、美学理论作为支撑,在艺术教育的时间和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学院而努力奋斗!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学、美学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及本领域学术开展态势,具有较强事业心和从事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能力的高级特意人才。

三、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

在到达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同意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学制规定的根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

提前毕业级延长学习年限的要求参照《X师范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及延长学习年限的有关规定》。

四、研究方向〔一〕美术史论研究本研究方向侧重掌握中外美术开展史和根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美术开展的最新成果,开阔学术视野,具备扎实的专业根底,具有较高的理论表述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

〔二〕设计理论研究本研究方向侧重对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及从设计开展角度认识设计的广泛内涵,使学生对设计的开展历程及设计的一般方法、技巧有所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法。

〔三〕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美术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美术学角度探讨美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及其规律,并且探讨美术教育和时代文化气氛变化的关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理论对艺术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1.掌握艺术学领域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2. 具备较强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在艺术学领域进行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3. 具备深厚的艺术实践经验和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4. 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跨领域艺术创新和实践中发挥作用;5. 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在国际艺术学领域发挥作用。

二、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

2. 学术研究:学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

3. 实践训练:学生需参与规定的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并通过考核。

4. 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三、课程设置:1. 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包括艺术哲学、艺术史、美学、文化研究等。

2. 艺术实践课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影视制作、音乐等。

3. 艺术创新与批判课程:包括艺术管理、艺术评论、艺术策展、艺术研究等。

4. 跨学科课程:包括跨学科艺术、数字艺术等。

四、实践训练:1. 实习:学生需参加规定的实习活动,了解相关工作领域的实际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2. 项目实践:学生需参与规定的项目实践,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提升实践能力。

3. 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规定的科研项目,参与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五、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应为艺术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论文应具备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六、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所有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任务,并通过相关考核和答辩,最终完成学位论文。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证书。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美术艺术硕士专业(MFA)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画方向、油画方向)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为51学分。

(一)公共课(8学分)1、公共基础课(4学分)2、公共专业课(4学分)(二)专业必修课与专业实践(11门,37学分)(三)选修课(7门,6学分)2、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具体方式为:1、积极创造艺术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学生艺术创作实践的培养力度;2、实行导师负责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3、实践展示毕业作品展示是对学生在培养期间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集中总结与展示。

对毕业作品展览具体标准和要求分专业按“培养计划”规定执行。

毕业作品要求学术思路清晰,表现形式完整、系统,能够体现本专业研究方向较高的艺术水准。

本研究方向毕业创作作品不少于15幅(画幅不得小于四尺对开)。

毕业作品展览可单独展出或联合展出。

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培养方案一、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1、中外艺术史研究:着力中外艺术作品、艺术家、流派、艺术现象等的历史研究,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形式特征与内涵,把握艺术发展轨迹,揭示艺术发展规律。

2、视觉文化研究:密切关注当代视觉艺术发展前沿(包括造型艺术、影视、设计、数字虚拟艺术等视觉形态),从视觉形式、视觉技术、视觉传播、视觉机制与视觉权力等多方面探索其内在规律与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价值。

3、艺术批评与管理研究: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运用一定的艺术理论方法与艺术史知识,深入艺术现场,对具体的艺术现象进行描述、分析与评价。

以现代管理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求为根据,以学理性的艺术批评为支撑,对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展览策划、艺术经纪等艺术传播流通环节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

4、门类艺术研究:特别注重具体门类艺术的专业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尤其关注艺术创作的鲜活状态、动态过程与一般规律的研究。

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依据,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

依托周秦汉唐文化传统、西北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的艺术传统,立足西安,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以具有与当代先进文化相融合的艺术理念,开放的学术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服务。

本培养方案切实遵循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同时反映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特点、特色,是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各方向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和基本要求,也是各方向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以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为目标,强化艺术学理论专业基础,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艺术学理论研究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 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理论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

2. 具有艺术学理论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能力,对相关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

毕业后能够胜任教育、科研、专业创作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及学科方向简介(不少于3个)(一)学科简介××(正文)500字左右简要介绍学科内涵、学科发展趋势、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特点、师资队伍、科研条件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二)学科方向简介1.学科方向名称:(简介……)300字左右。

(学术型硕士的学科方向应属于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类型,且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能体现我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对同一学科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

应根据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已经有所扩大的学科范围,注意新研究方向的开拓。

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创新、发展和繁荣而制定的。

本方案力求全面、系统、科学,以适应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 培养目标本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1) 具备深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开展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

(2)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为社会和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3)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内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方式和要求(1) 培养方式本硕士培养方案采取学术导师制和实践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学术导师负责学术研究和教学指导,实践导师负责实践工作和职业导向。

(2) 培养要求本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跨学科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4. 培养课程本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和教学实践,具有鲜明的学术和实践特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 艺术理论课程:包括艺术哲学、美学、艺术史、文化研究等。

(2) 艺术创作课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影像、音乐、舞蹈、戏剧等。

(3) 实践工作课程:包括实习、工作坊、艺术项目实践等。

(4) 学科交叉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师资力量本硕士培养方案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艺术家。

他们具有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6. 学位授予学生符合毕业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并经过答辩,由学校颁发艺术学硕士学位证书。

7. 结语本硕士培养方案是我国艺术硕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我们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艺术学理论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培养方案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130100 二级学科名称:)一、学科简介本学科点基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文明的总体目标,艺术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紧扣时代的脉搏开设研究方向,把艺术与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前沿意识呼应时代人文课题。

本学科点注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已引进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传统,为积极建设教学与科研并重。

本学科分为三个研究方向,这三个研究方向在内容和方法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和补充,着力体现艺术学专业的系统完整性和发展创新性。

它有深厚的艺术学、美学理论作为支撑,在艺术教育的时间和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学院而努力奋斗!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学、美学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及本领域学术发展态势,具有较强事业心和从事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

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

提前毕业级延长学习年限的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及延长学习年限的有关规定》。

四、研究方向(一)美术史论研究本研究方向侧重掌握中外美术发展史和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美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开阔学术视野,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表述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

(二)设计理论研究本研究方向侧重对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及从设计发展角度认识设计的广泛内涵,使学生对设计的发展历程及设计的一般方法、技巧有所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法。

(三)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美术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美术学角度探讨美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及其规律,并且探讨美术教育和时代文化氛围变化的关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理论对艺术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年)指导思想依循一般教育学原则和研究生培养规律,根据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特点,按照社会对本学科人才的需求,本方案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培养研究生,确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

艺术学理论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如下素质: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知识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相关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一、硕士生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艺术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新趋势。

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应用价值。

能胜任艺术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胜任文化、宣传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二、硕士生招生1、统招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在职人员,符合硕士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均可参加硕士生招生复试。

复试及相关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分初试、复试两段:(1)初试: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

专业课I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基础理论”,试题按一级学科命题。

专业课II根据不同二级学科方向命题:1)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方向的考试科目为“艺术史论与批评”;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的考试科目为“美育与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方向的考试科目为“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

(2)复试: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初试成绩排序,差额复试。

复试内容包括:A.专业知识笔试(艺术评论写作,按三个不同二级学科方向命题);B. 专业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C. 艺术实践能力考试(美育与艺术教育方向、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方向的考生)。

2、免试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下列四项条件者,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生:(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3)大学本科主干课成绩平均80分以上,英语成绩达到国家六级或四级优秀;(4)前三学年总评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

艺术学理论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艺术学理论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艺术学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一、学科概况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

该学科的研究自我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业已开始,但分布于不同的领域当中。

有关艺术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在美学当中涉猎最多。

19世纪末期,鉴于美学研究对象不能包括所有的艺术现象,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主张把艺术学从美学当中划分出来。

1906年,德国学者玛克斯·德索出版了他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并创办《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从而确立了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地位。

这种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响应。

我国学者最早于20世纪上半叶致力于该学科的专门研究,代表人物为宗白华、滕固、马采等。

该学科为原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中的二级学科,并与一级学科艺术学同名,学科代码为050401,设置于1997年。

1998年该学科设置博士点。

2011年,一级学科艺术学升格为门类(13),相应的原二级学科艺术学升级为现在的一级学科,并改名为艺术学理论(1301),主要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管理。

目前我院艺术学理论的主要二级学科有艺术管理和艺术理论(表演理论)。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具有宽阔的视野、扎实的艺术史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素养、较强的创造意识和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至少一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或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与策划、管理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艺术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自觉针对某种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可以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较为实用的知识,以服务于艺术和其他社会实践。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能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或在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

艺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艺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艺术学专业培养方案艺术学专业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是一门集艺术创作、艺术历史与文化、艺术理论与批评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一、专业概述艺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和创作能力,具备广泛的艺术素养、综合性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

学生需要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中国和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能够在各种艺术领域中从事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文化传媒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艺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艺术史、美学、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艺术哲学、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音乐欣赏、戏剧表演、影视制作、设计思维等多个专业课程。

同时,该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了绘画、雕塑、摄影、影视制作等多个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技巧水平。

三、实践教学艺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创作活动,以及各种艺术展览、演出等艺术活动。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方法艺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会等多个教学方式。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讲解、讨论、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史、美学理论、艺术批评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指导、实践、评估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案例教学和研讨会中,教师会通过案例分析、研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就业前景艺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他们可以在各种艺术领域中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管理、文化传媒等方面的工作。

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一、学科概况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

该学科的研究自我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业已开始,但分布于不同的领域当中。

有关艺术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在美学当中涉猎最多。

19世纪末期,鉴于美学研究对象不能包括所有的艺术现象,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主张把艺术学从美学当中划分出来。

1906年,德国学者玛克斯·德索出版了他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并创办《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从而确立了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地位。

这种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响应。

我国学者最早于20世纪上半叶致力于该学科的专门研究,代表人物为宗白华、滕固、马采等。

该学科为原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中的二级学科,并与一级学科艺术学同名,学科代码为050401,设置于1997年。

1998年该学科设置博士点。

2011年,一级学科艺术学升格为门类(13),相应的原二级学科艺术学升级为现在的一级学科,并改名为艺术学理论(1301),主要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管理。

目前我院艺术学理论的主要二级学科有艺术管理和艺术理论(表演理论)。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具有宽阔的视野、扎实的艺术史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素养、较强的创造意识和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文和至少一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或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与策划、管理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艺术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自觉针对某种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可以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较为实用的知识,以服务于艺术和其他社会实践。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能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或在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

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 幼儿园艺术培养

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 幼儿园艺术培养

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艺术培养一直受到重视。

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对幼儿的情感、智力和语言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

一、幼儿艺术培养的理论基础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根据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儿童在这个阶段接受外部信息的能力是最强的,因此对于幼儿的艺术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感知、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应当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来设计。

二、幼儿园艺术培养的内容1. 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学会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记忆发展的关键时期。

音乐教育应当成为幼儿园艺术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音乐游戏、歌唱和舞蹈等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

3. 表演艺术教育表演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表演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表演技能和舞台表现能力。

4. 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可谓源远流长。

在幼儿园,传统手工艺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剪纸、刺绣等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体验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幼儿园艺术培养的方法1.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幼儿园艺术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01〕一、适用方向1、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艺术史与方法论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素养,高度的创新精神,独立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够胜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在人格境界方面淳厚、平和、内敛、自省;在处事精神方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在学术方略方面卓然独立、理性自觉、关心时世、术道兼修。

2、具有坚实宽广的艺术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艺术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新理论,能够适应我国艺术学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

3、具备独立承担和研究解决本专业理论研究课题和前沿发展课题的能力,并能提供创造性成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

三、学习年限弹性学制3~6年,基础学制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不少于14学分。

五、考核要求1、在校期间需在校重点期刊目录C类以上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

2、在校期间需在校内学院范围以上至少做2次学术报告。

答辩前对以上环节进行审查,发表论文提供原件,做学术报告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六、培养方式〔一〕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教育实践等各个环节,科学研究应贯穿培养的全过程。

1、博士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所在学院备案。

2、必修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课程实施方式可灵活多样,一般应以专题研讨为主。

3、博士生应尽早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

在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导师和导师组要加强对博士生的全程指导和检查。

学位论文审查具体实施方法详见《哈尔滨师范大学关于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审查制度的规定》。

4、提倡联合培养,鼓励博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130100 二级学科名称:)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基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文明的总体目标,艺术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紧扣时代的脉搏开设研究方向,把艺术与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前沿意识呼应时代人文课题。

本学科点注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已引进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传统,为积极建设教学与科研并重。

本学科分为三个研究方向,这三个研究方向在内容和方法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和补充,着力体现艺术学专业的系统完整性和发展创新性。

它有深厚的艺术学、美学理论作为支撑,在艺术教育的时间和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学、美学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及本领域学术发展态势,具有较强事业心和从事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

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

提前毕业级延长学习年限的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及延长学习年限的有关规定》。

四、研究方向
(一)美术史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侧重掌握中外美术发展史和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美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开阔学术视野,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表述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

(二)设计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侧重对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过程及从设计发展角度认识设计的广泛内涵,使学生对设计的发展历程及设计的一般方法、技巧有所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法。

(三)美术教育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美术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美术学角度探讨美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及其规律,并且探讨美术教育和时代文化氛围变化的关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理论对艺术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

并在诸种门类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中,突出绘画艺术教育理论的研究,充分挖掘图像在艺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备注:
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必修环节补修课程方向必修课程方向限选课公共课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专业拓展课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生应听取不少于6场由学校、学院、学位点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占2学分,科研实践占1学分;教学实践占1学分。

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

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

其中,教学实践的考核由接受研究生参与实践的部门与指导教师综合评定。

3、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导师组负责,对研究生前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七、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2、采用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参与科研课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采用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九、学位论文
十、必读书目
1、罗丹.罗丹艺术论[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3、李蒲星.西方美术文化发展史[M].湖南师大出版社.2001.
4、姜松荣.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5、徐复欢.中国艺术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6、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胡师正.美术原理[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8、郑宏.环境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出版社.1999.
9、陈飞虎.环境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0、郑曙旸.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11、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2、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3、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4、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6.
15、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16、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
17、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8、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师[M].新世纪出版社.2002.
19、希阿拉·卡伦德[美].建筑师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耒增祥.陆震伟.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李文波.周易通解.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