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
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
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
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
学规律
四、市场和政府
1、第一个概念:市场的外部性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
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
头上,这叫正外部性。
市场失灵——灯塔——公共物品
2、第二个概念:寻租理论
租金原来是指地租,后来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当某种生产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给难以增加的时候,产生的差价就是租金。
寻租就是用各种方法得到获得租金的特权。一般来说,引起租金的供给限制
来自政府的权力,所以,往往寻租是权力寻租。寻租是一种获利最大的活动。因
为寻租者是拿小钱换大钱,而掌握权力者是无本万利,无本生意卖多少都是赚。
如果没有学习经济学以前,别人问我股票、房价等相关事宜,我肯定毫不犹
豫地大谈捞来的别人的牙慧;而今,我会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这个不好说,
不是我的推脱,实在是不好说。为什么呢?
微观经济学仅仅给了我们一个视角以去感知这变化多端、复杂奥妙的世界;
微观经济学仅仅给了一个可以值得商榷的分析我们生活和做出决定的方法;微观
经济学不是仅仅的必然性的集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它充满太多的偶然性了。
兹以鄙见择列于下,为以澄清我学习后的收获和疑问。
第一,概念。对于概念,我非常佩服经济学家们的视角,而我依然怀疑它所
带来的体系的价值、实用性及适用性。具体来讲,比如,机会成本。机会成本,
是对于价值取向的评判,是对基于自身方法的有限性所界定出来的结果的有效性
列表中排序靠前者的选择成本。所以,机会成本,是一种选择成本。可是谁在决
定的时候不是基于自己所具有的可能性给予最小之选择成本呢?倘若出去时间的
影响,适用性是要大打折扣的。
第二,时效、时滞。对于一种现象,逝者如斯夫,今非昔比;然而我们在以
滞后了的信息做出规划的时候,其中却包含了有于时滞带来的内部之不协调性。
不协调就意味着改变,改变就意味着规划的某些不合实际,换句话讲,计划的结
果是不能通过任何认为努力而完全达到的。这是经济学告诉我的,然而经济学家
们却力奉规划之有效性及可能性。
第三,均衡的现实化问题。我很少在现实中用均衡的结果去说服别人该怎么做,因为这么做是误人之事之时。为什么这么讲呢?均衡仅仅是一种分析的必要,均衡似乎近在咫尺但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它是空间上的“近在咫尺”,确实
时间上的“遥不可及”
第四,体系的外部冲击。因为经济学给自己划定了范围,也就是有“线”可守,所以难免有“掩耳盗铃”的分析也未可知;听而不见、视而不闻,就因为不
是我的范围之内。然而要命的是,由此得来的结果却影响着世界的大部分。故而,要集中精力于其内,更要时不时探出头来呼吸呼吸外面的空气。
第五,假设的可靠性问题。我们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全知的。可是,事实上
不是。我们因为知道了这些,所以去努力靠近。堂而皇之的是,有些人用这样的
借口解释:“你也知道,人是自私的嘛,所以…”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仅仅
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这一点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第六,完全运用理论之能力的界限性问题。设若我们都知道了这些,设若这
些都是适用而且实用的;可是我们拿什么保证我们一定会掌握呢?发明这些的经
济学家也未见得能”运用之妙”吧。
以上就是我对微观经济学的思考,是我读完以后的感受。
由于时间仓促,对这本书仅是草草阅读了一番。对于我这种毫无经济学基础
也对经济学从来没感兴趣的人来说,第一章的内容非常的有启发性,开门见山的
告诉了我们第一个知识点--经济学的10大原理。